莫言的文学共和国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301217627
作者:叶开
页数:33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逃离与回归之间已具有了天壤之别。“柳堡”般的美好乡村以及二妹子般的少女,在新时期的小说里消失了,这种消失不是因为政治概念的变化而变化,而是因为对真实世界的直接表达的需求。故乡的情感,宛如潮汐一般在莫言的胸中翻涌。他也因此有了不吐不快的冲动。 可以这么说,这个时期的莫言已有意无意地开始投资自己这片熟悉的土地,他搬运来各种建筑材料,准备修建一个属于的自己文学共和国。而后来在《红高梁》、《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蛙》等小说里他胆大包天地把天底下所有他认为合适的东西都搬到高密东北乡来的出格举动,都以这些小说作为开端。 一九八五年,莫言写出了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这部中篇小说以“饥饿”、“贫困”和“欲望”作为最直接的表现对象,除了“黑孩”这个令人难忘的角色之外,小铁匠和小石匠的形象,也让人记忆犹新。“黑孩”是一个“饥饿”意象的载体,他脑袋大,脖子细,可能就是以少年时期的莫言自己为描写和回忆对象,因此里面还包含着一种深藏的情感。但是这仍然不是一篇完全莫言式的小说。在谨慎而节制的叙事中,莫言仍然保留了对人物进行道德判断的旧模式,从而把小铁匠和小石匠两个人用道德判断、而不是人物性格的方式一分为二。就像《白狗秋千架》一样,《透明的红萝卜》的价值不在这两个人物身上,而在“黑孩”身上。

前言

沸腾的魔幻乡土(序)叶开莫言在瑞典说,他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莫言不仅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还是有故事的人。莫言的故事中有很多故事,他的很多故事或精彩或繁复或沉郁,如不加思考而轻松滑过,就会错失那些诚恳的人道主义关怀和深挚的历史反思。在这个喧嚣时代,所有泡沫都浮在水面上,哗嚷着扑腾而下,谁还有空听一个讲故事人的故事呢?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有一些人更关注莫言是否套得进自己预设的道德圈套里。各种与文学无关的争论,几乎要把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淹没。但水落之后,露出的是河床的白石,其他只是速朽的呓语泡沫。文学跟政治有关、跟道德有关、跟人生有关,但文学不是政治,文学不是道德。这本是常识,但常识已被人们轻松扔掉了。《马太福音》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中国圣哲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这样的纷攘中,要重返文学本身,审视作品现场,才能看到真相。莫言和他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纷繁故事的缩影,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真诚反思、并以生动的语言及精妙的叙事,把被浮尘淹没的历史、事实、把匍匐在土地上无声无息的乡民生灵、把那些被扭曲的人性,丰盛地呈现出来,而花花朵朵,皆枝繁叶茂,累累果实。莫言是一个饥饿且孤独的孩子,莫言是一个小学还没有毕业就辍学的乡村少年儿童。莫言在沉默的乡村世界中,学会了聆听自然妙音,观察天空流云;在一种类乎被切断交流的个人困窘中,他通过阅读与观察与阅读,把自然与人性的菁华沉淀在身体深处。当莫言学会用自然、准确、真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时,他发现了一个被垢尘蒙蔽已久的泱然世界,正在自己眼前逐次展开:这里花草繁茂,树木大盛,河流湍急,湖汊平静。这里各类生灵心意相通,这里高低贵贱人民生灭自在,喜怒哀愁皆淋漓尽致。他们惯看春花秋树渐次开败,习悉人文事迹生灭无常。这是莫言自己创造的高密东北乡文学共和国。在这里,莫言主宰一切,胆大妄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诚实、谨慎、甚至怯懦,因体贴人情而常常至于不忍。作为一个资深读者,我试图通过莫言的创作来窥破他的内心世界。我曾以为这个世界需要荡舟穿越曲折秋水,看遍起伏春山,穿越通幽曲径,才能于一线天中窥见光明。但莫言并没有在自己的人生和作品中设置各种障碍,他直接把自己展现出来,他就在你眼前,你只是被一片叶子挡住了。我长期研读莫言作品,一晃十几年,读过他的所有作品,包括散文、对话、访谈,有些长篇小说通读过若干次,相关的重要评论文章也涉猎殆遍。现在呈现在各位面前的这本书,是我阅读心得的总汇聚。本书第一章是对莫言人生和创作的归纳,写莫言如何从一名乡村农民屌丝,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变成了一位登顶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神。这是一个平凡人奋斗成功的故事,但我讲述的不是成功学,而是一个真诚的作家,怎样通过学习、思考和创作,回归本源,沉淀自我,通向自由自在的文学性灵之境。本书第二章写莫言以“饥饿与孤独”的切体验,通过研究“吃的权力”,发现了潜藏在乡村世界里的权力结构和秘密。在那个饥饿年代,有人饿得奄奄一息,有人吃得脑满肠肥。控制了粮食,就等于控制了人们的灵魂。通过这种挖掘,莫言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本来被遮蔽了的世界。在本书的第三章里可以看到,莫言以三十二年的持续创作,在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起于草莽,个性丰富鲜明,不能用简单的一分为二来判断他们的好坏。他们身上,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身上都包含着魔鬼与天使的双重特性,有些人出没在高密东北乡的茫茫红高粱地里,有些人蝇营狗苟残存一生。他的创作,一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里那些脸谱化人物的塑造,而为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和丰富,作出了自己的重大贡献。本书第四章专门研究莫言文学创作中呈现出的“风景”。在莫言笔下,高密东北乡的风景是庞杂共生的,这个世界里无论高低贵贱,都生而平等。作家的眼中不再对各种人与作物分门别类,厚此薄彼。他的笔下,即使是那些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小说中遭到鄙视的杂草,也有自己的独特生命力价值。而那些貌似不崇高、不伟大的事物,因为莫言的描写,而发出令人感动的光芒。例如《生死疲劳》里那个“顽固不化”、拼死抵抗以村支书洪泰岳为首的强大政治力量的打击,作为“全国唯一的单干户”坚持了三十多年的蓝脸,以其卓尔不群的形象,独立于共和国六十年文学史中。蓝脸这样的“落后分子”,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小说里,长期遭受打击、排斥、迫害,而成为革命中的渣滓。但莫言以自己的卓越创作,为蓝脸及他所代表的一大批无声者,发出了独特而持久的声音。莫言的创作历程复杂多变,持久而顽强。他通过《白狗秋千架》,揭露了一个城乡级差的巨大秘密:那曾被塑造为诗意乡村的土地上,美丽少女迅速凋谢,只有顽强与污秽的人生,仍在一个令人窒息的环境中挣扎。通过《透明的红萝卜》,他把乡村少年所目睹的人性恶、善与恶的纠缠、乡村权力的森严等级,以一个沉默的黑孩形象展现出来。这个不说话的孩子,在莫言的文学共和国中千变万化,成了《枯河》里被虐待至死的小虎、成了《铁孩》里嗜食铁筋的铁孩、成了《初恋》里惊慌失措的金斗、成了《飞鸟》里无法无天的许宝、成了《牛》里馋嘴的罗汉、《成了大嘴》里管不着自己嘴巴的大嘴、成了《野骡子》里贪婪的罗小通、成了《生死疲劳》里的少年莫言——在这里,所有的少年合而为一……孩子们的眼睛清澈透明,他们能看到了成人所漠视的种种真相。这么多饥饿的孩子,出没在饥馑的原野上。他们饥饿而孤独,脑袋大眼睛大肚子小腿干瘦。他们执着并顽强,积极探索,用自己的嘴巴和胃,开垦着高密东北乡无垠乡土。他们深邃的目光,穿透了重重迷障,最终带领莫言来到了世界的舞台上。本书有自己特殊的观察角度,不可能分析莫言的所有作品;对莫言一些作品的评价方式,也与很多评论家不同。如《食草家族》系列小说,固然是想象缤纷、却失之词语喧哗,脾气乖戾;《檀香刑》虽夺尽眼球,评论家几乎众口一词地叫好,我却总觉得过分邪气,杀戮太重。莫言一直在自我反思和细微调整中,从杀戮到宽恕,这于是成就《生死疲劳》的杰出。但这部长篇小说却遭到很多批评家的冷遇,还有很多人跟我说这小说很差。但我有自己的判断,一直对《生死疲劳》极力鼓吹。2006年参加北京鲁迅博物馆举办的莫言作品研讨会时,我就私下和作家林白说,莫言的这个小说的“轮回”结构,是作家创作的最大梦想。它彻底解放了小说形式的约束,作家因此可以自由从容地发挥才能。小说第三部“猪撒欢”,是最精彩章节,写得汪洋恣意,畅快淋漓,可谓现代汉语文学中的精品。自一九八一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起,到站在诺贝尔文学奖讲坛上发表演讲为止,莫言以三十二年持续不断地、跌宕起伏地创作,写下了近600万字各类作品,此外,他还发表了很多演讲,做了无数的记者访谈和对话,集结为一个庞大的文学城堡,如今文集可以出到皇皇二十巨册。所有这些,呈现出一个真实或虚构的莫言形象。几乎从登上文坛开始,莫言就伴随着巨大的影响和争议,他的作品,喜欢的人奉为杰作,讨厌的人斥为垃圾。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帖安慰剂,在极大地舒缓了中国人心灵饥渴和焦虑症时,同时释放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质疑、污蔑和讽刺。但这一切都无碍于本书深入细致地评价莫言文学作品的独特价值。莫言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尖锐的穿透力,庞杂而生动,精确而细腻。为无声者发声,为被遗忘者树碑立传。他笔下的芸芸众生,冲破了旧文学伦理的重重阻碍,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正如诺贝尔授奖词所云:莫言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通过莫言的作品和他的表达,深挖他的思想,品位他艺术,这是我的微薄理想。本书最早起笔于十二年前,经过近期的反复修改,集中推敲,终于成书,出现在各位读者的面前。我对莫言的阅读有二十多年,集中研究也有二十多年,不仅熟悉他本人,还反复精读他的所有作品,不敢说如数家珍,起码是了如指掌。我的心得几乎和盘托出,完整地呈现在这本书里了。写这本书,我的希望是不仅深入地挖掘和呈现一个丰富的莫言文学世界,把莫言的文学创作放在一个新文学百年进程的历史维度上,进行细致的比较和分析,并从中确定他的重要文学地位。本书还打算成为一本阅读指南,把莫言作品中的精粹集中地介绍给读者。毕竟,如此丰富、厚重的莫言文学作品系列,如果不是专业读者,要全部读完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要了解莫言,我相信本书是最合适的路途之一。

名人推荐

作为一个资深读者,我试图通过莫言的创作来窥破他的内心世界。我曾以为这个世界需要荡舟穿越曲折秋水,看遍起伏春山,穿越通幽曲径,才能于一线天中窥见光明。但莫言并没有在自己的人生和作品中设置各种障碍,他直接把自己展现出来,他就在你眼前,你只是被一片叶子挡住了。——叶开莫言的故事,就是在一个时代历程上展开。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真诚反思、生动语言以及精妙的故事,把那些被浮尘淹没的历史和事实、那些匍匐在土地上无声无息的生灵、那些被扭曲的人性,丰盛地呈现出来,而花花朵朵,皆为枝繁叶茂的累累果实。——叶开

后记

这本书能够面世,首先要感谢命运,其次要感谢生活,最重要感谢身边的好人。这不是陈词滥调,而是我的人生体验与工作态度。我不像很多学者那样孜孜以求,我对莫言的长期研读纯粹是个人爱好。在《收获》做编辑,我编发了莫言很多的作品,在编校中,每部作品都要反复精读四五遍以上,下的工夫不可谓不深,虽愚钝亦颇有得。与莫言的长期交往中,我也获得过很多教益。在编发莫言长篇小说《蛙》时,我们曾一起为这部小说的名字而绞尽脑汁,反复斟酌。在小说情节上、人物上,我们交流频繁,莫言作过多次修改。小说中主人公陈鼻和王胆这对夫妇作为贯穿小说的重量级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阅读初稿时,我觉得开头铺垫不够,不足以支撑这两个人物后来跌宕起伏的命运。莫言后来把王肝王胆改为“一卵双胞”,这样原本开头没有出现的王胆,得以参加“我们”的各种活动,并为她和陈鼻之间架设一条隐蔽的姻缘桥梁,这样使得王胆后来的逃亡显得更加悲壮、感人。其他更多的修改,也在我们的反复通信商讨中,逐步完成。莫言在创作上是极认真极诚恳的,每次修改都是反复深思与斟酌的。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八日早上六点,莫言给我发了一封邮件:“……第四个和第五个问题,为王胆和陈鼻增加了前史,并将王胆王肝变成了‘一卵双胞’和‘我’变成了同班同学,姑姑的转变,添加了几个细节。五部中都有改动。用红笔标出添加和修改处。彻夜改稿,感到这一改又上了层次,心中感动。……”引述这段文字,一是想为莫言“粉饰”,他也会为稿子的一些小问题而通宵达旦地“彻夜改稿”。二是为我自己“邀功”,表明作为编辑,我还是很敬业的。这种反复沟通和阅读的结果,是我对莫言的作品会有更深的了解。同样,本书出版之前,也经过反复多次的仔细修改——虽然还会有些错误,有些不足。…………一本书是永远修改不好的,完美的作品只在想象中。编者、校对者和作者的持续不断的交流和探讨,对这本书的修订有莫大好处;我也期待读者朋友在拿到这本书后,能不吝指正,以便我今后再版时修订。感谢莫言老师老友、国画大家何水法先生的厚意,允准本书封面上的《高粱 高密 辉煌》国画首次公开发表。另外,承蒙何先生允准,我们还把他的五幅精美画作延入书中。著名画家刘进安教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作有《红高粱》连环画,极有趣味,内涵丰富。他答应本书采用其中精彩之作,厚意令我感动。拙作虽陋,但添画作,颇足虚荣。我的朋友春野兄从小练习书法,曾得到老一辈很多书法大家的指点和熏陶,在书法上有极高造诣,作为一名优秀诗人,他在自己的书法里融入了神妙诗意的气息。春野兄盛情为本书题写书名,气韵流动,跃然纸上,令我感动。高密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先生为本书提供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并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提供了很多具体而微的帮助。山东《大众日报》记者卞文超多次到高密采访,并为本书提供了许多一手图片,亦为本书增色不少。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妻子王琦博士。就像我在其他书里所感谢的那样,她的理性和智慧,她的沉着和冷静,是指点我走出各种迷障的明灯。本书第四、第五章,曾请她帮助校对,作为古典文学博士,她发现章回小说等引文中错漏不少,并一一订正。这本书献给她,最合适不过了。我还要把本书献给我女儿廖小乔。她曾精读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两遍,还读过莫言的中篇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等中短篇作品。这位初中女生记忆准确,每次碰到莫言小说的一些细节要翻找书本时,她都可以准确地告诉我原话如此这般,节省了我的很多精力,消灭了不少讹误。我坚持认为,孩子要在学习的黄金时代,阅读最好的作品。这样积累下去,会拥有一个丰沛的人生。热爱阅读的孩子,总是美好的。我愿意把这本书献给她。莫言老师对我一直很关心。过去那么多年来,他有新作都会寄一本给我,并写了各种温暖的句子,或精彩的打油诗。读之,而会心。我们平时碰见,各种聊天,天南海北漫无边际,对了解他的为人,阅读他的作品,益处良多。

内容概要

(一)叶开@老虎不吃饭饭(作者):最懂莫言的作家兼评论家兼编辑家
华东师大当代文学博士,当代最权威文学杂志《收获》编辑部主任,莫言唯一传记作者。对于莫言,我们听了很多各界评论家的外部声音,但最有价值的解读应该来自内部。叶开博士就是 这样,以作家、评论家、文学编辑家、莫言好友等多重内部身份发声,进入了莫言文学世界的最深处,找出了最动人心魄的景观。
(二)何水法@国画家何水法(插画画家):最懂莫言的中国花鸟画大师
全国政协委员,《富春山居图》两岸合璧第一提议人,中国花鸟画领军人物,浙江美协副主席。与莫言挚交多年,艺术创作之路与莫言神合。不但倾情绘制封面,还精心绘制五幅插图,令莫言感动不已,也使本书具有很高收藏价值。
(三)刘进安(插画画家):最懂莫言的中国人物画大师
中国水墨人物画最具风格排行榜第六。深入细读莫言作品,创作出最具中国风格与莫言小说意味的经典插图。如果巩俐、姜文塑造的形象还有什么遗憾,那么就在书里看刘教授的画吧。
(四)陈思和(序言作者):最懂莫言的文学评论家
复旦大学中文系原主任,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人推荐专家,莫言瑞典之行唯一邀请的中国学者。序言中,陈思和教授对莫言瑞典演讲做了极具分量的解读,不读此文,演讲真算白听。
(五)春野@春野的博客(封面题名者):最懂莫言的诗人书法家
著名诗人、作家、书法家。在书法中融入诗人的灵动笔法与气息。曾代表诗人书法家与作家书法家代表莫言现场“斗”字,本次书名字体即为莫言最欣赏的字体。

书籍目录

在讲故事的背后(代序) 陈思和
沸腾的魔幻乡土(自序)
第一章 文学国王的炼成——从饥饿少年到诺奖作家
一、文坛的异类
二、饥饿的童年
三、苦闷的青春
四、逃离与回归
五、漫漫文学路
六、丰盛与辉煌
第二章 舌尖上的共和国——从“吃与喝”到人性深处
一、舌尖上的权力
二、舌尖上的少年
三、吃的异化
四、吃的追逐
五、城乡剪刀差
六、从舌尖到笔尖
七、暴饮暴食
第三章 草根的国土——历史与文明腹地的秘密
一、被遗忘的农民世界
二、诗意乡土和新旧农民
三、生命力批判
四、英雄与反英雄
五、被颠覆的乡村乌托邦
七、走向宽恕
第四章 野性的风景——从曹雪芹到莫言的文学微生态
一、不一样的风景
二、陌生化的世界
三、文学风景的变迁
四、光明与黑暗的乡村
五、重返诗意乡土
第五章 文学王国的胜迹——莫言作品名篇名段赏析
一、 短篇小说《大风》赏析
二、 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选)赏析
三、 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选)赏析
四、 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选)赏析
五、 长篇小说《丰乳肥臀》(选)赏析
六、 长篇小说《生死疲劳》(选)赏析
七、 散文《上官团长的马》赏析
八、 散文《会唱歌的墙》(选)赏析
附录一 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授奖词
附录二 莫言年表
后记

编辑推荐

最懂莫言的作家叶开,进入莫言文学世界的最深处。这是迄今为止对莫言本人及其作品内容评述最全面的一部书。《莫言的文学共和国》编辑推荐:三十而立,三十一年的不辍耕耘,莫言站到了世界文学之巅。《莫言的文学共和国》为莫言研究权威专家叶开博士历时十二年写就的精深之作,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作序。《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部浓缩版的莫言画传,用大量一手图片反映莫言的人生与创作历程;第二部分以百年的国文、国史作为背景,深度分析莫言作品。读完此部分,您能更读懂瑞典学院写给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第三部分为莫言作品鉴赏,从六百万字的作品中精选八段集中赏析。《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印制精美,书里还有莫言挚友,国画大家何水法教授倾情绘制的六幅精美插图,著名画家刘进安教授也精心绘制了十余幅经典插图,另还有莫言本人的书法作品,画坛文坛大师友情在此见证,既添艺术品位,也是一段传奇佳话。买一本好书,还能买十七幅国画大师画作,再加上莫言的书法,物超所值!

作者简介

《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内容简介:莫言以三十一年不懈的杰出创作,从山东高密农民“屌丝”变成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神”。《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图文并胜地讲述了莫言绚丽而曲折的人生故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高密东北乡文学共和国的政治结构和人际关系。《莫言的文学共和国》以文学史和中国史为背景,在全面阅读和分析莫言作品的基础上,深刻地发掘莫言的创作思想,解读他的代表作品,看到贯穿其始终的主题是:生命、人道、轮回、赎罪、宽恕、和解。阅读《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可以知道,莫言是如何以精妙的政治反讽和历史寓言,技艺高超地表现了一个丰富而深刻的现代中国。
《莫言的文学共和国》中还有“中国花鸟画大家”何水法教授倾情绘制的精美国画、画家刘进安教授精心绘制的经典插图、另还有莫言的书法佳作。文坛画坛大师的雅遇,使《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别具典雅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

海报:


 莫言的文学共和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每个作家看待人生、社会、历史的角度是不同的,余华更注重人物本身的命运,在对时代的超越性这点上,莫言是不如余华的,余华笔下的人物到一定时候,就会变得很有象征性,比如福贵、许三观,而莫言笔下的人物,是被时代的车轮碾碎,还挣扎求存的......”2013年5月4日下午,一场关于莫言和余华作品的深度探讨——《莫言的文学共和国》新书分享会,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热烈的进行着,此书的作者——莫言研究第一人、《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著名作家叶开,余华研究第一人、杭师大文学教授洪治纲作客杭网会客厅栏目,与杭州网记者、主持人若尘展开了两个小时的深度对话。本次分享会是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如何从山东高密的农民“屌丝”变成诺奖“大神”为主题,为大家解读了莫言是如何用他的童年记忆及故乡养分,成就了属于他自己统治的“高密东北乡”文学共和国。两位嘉宾用词风趣幽默、评述客观果敢,时而探讨文学的发展,时而讽刺当今的怪相,在“莫言的饥饿与孤独、母亲对莫言的影响、莫言作品中的吃喝与权利,莫言与余华的异同”等系列探讨中,为现场读者送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学饕餮。本活动由杭州网、北大出版社、纯真年代书吧共同主办,更多内容尽在精彩视频。http://ori.hangzhou.com.cn/ornews/content/2013-05/05/content_4722605.htm现场实况录音: http://www.itings.com/djruochen 左起:洪治纲 叶开 若尘 叶开为来宾签书嘉宾主创与部分读者合影嘉宾精彩语录:叶开:每个作家的创作都根植于自己内心,成长的资源是不可复制的,莫言的诞生和成长经验,正好逢着我们最饿的那几年,他家里非常贫穷,上小学还光屁股,没衣服穿,在饥饿的孩子们眼中,世界上只有能吃的和不能吃的,他们把人类的食谱大大拓展了。每一个杰出的作家,都有他的精神故乡,有故乡的作家是幸福的,因为一打开记忆的宝藏,重返山洞,只要喊一声“芝麻开门”,所有宝藏都打开了,莫言就曾形容说,每当他写一个小说,就有更多的内容源源不断地涌上来,像一条条狗在后面追着咬着嗷嗷叫,很多作家会为题材发愁,而就像莫言、余华、苏童、阿来、迟子建等,这一类作家不会。洪治纲:余华曾和我说,为什么童年记忆那么无法摆脱,可能是我们跟世界刚刚建立的第一次的关系是最牢靠的,所以饥饿是五六十年代作家没法摆脱的。张清华教授曾说余华的创作是减法,我觉得莫言的创作是做加法,他会把一个细节通过疯狂的想象,把争执达到一种特定的审美效果。附:《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内容简介莫言以三十一年不懈的杰出创作,从山东高密农民“屌丝”变成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神”。本书图文并胜地讲述了莫言绚丽而曲折的人生故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高密东北乡文学共和国的政治结构和人际关系。本书以文学史和中国史为背景,在全面阅读和分析莫言作品的基础上,深刻地发掘莫言的创作思想,解读他的代表作品,看到贯穿其始终的主题是:生命、人道、轮回、赎罪、宽恕、和解。阅读本书可以知道,莫言是如何以精妙的政治反讽和历史寓言,技艺高超地表现了一个丰富而深刻的现代中国。书中还有“中国花鸟画大家”何水法教授倾情绘制的精美国画、画家刘进安教授精心绘制的经典插图、另还有莫言的书法佳作,均为首次出版。文坛画坛大师的雅遇,使本书别具典雅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 “探索民族百年进程,寻找人与文学的灵魂”,本书是值得莫言粉丝收藏佳品之一。现场语录精选:若尘:两位老师眼中的莫言是怎样的?叶开:以前胖,现在瘦了,减肥成功,说明是很有毅力的人,过去能吃能喝能睡,写作也像迫击炮,万炮齐发,写作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暴风骤雨型,一种是生产型的,莫言就是前者,在写《丰乳肥臀》的时候,83天不动,重了20斤。洪治纲:莫言很聪明机智,总能巧妙体面的应对问题,在一些有些交锋的场合,也很得体的应对,很会说话,脑子好使,而且是真性情中人,很好玩,有难得的天真的成份,不装,不世故,也很幽默风趣,对生活热情又纯真,很好交往。若尘:莫言笔下饥饿与孤独的来源是什么?又表现在哪里呢?叶开:莫言自己说 这是他的创作财富,每个作家的创作根植于自己内心,成长的资源是不可复制的,莫言诞生和成长的经验正好逢着我们最饿的那几年,也非常贫穷,上小学还光屁股没衣服,饥饿的孩子们把人类的食谱大大拓展了,在他们眼中,世界上只有可以吃的和不可以吃的东西。而现在有些人可能说,专门为得奖去饥饿一下那就傻了,可能饿成疯子,未必成诺奖大神。洪治纲: 一方面,一个作家的童年记忆会对一生的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两者有极其紧密的联系,没有办法剥离,心理学上也认同,童年记忆对写作是有制约性的, 非写作者不写也存在脑子里,对于写作者来说,一定会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源,余华曾跟我交流说,为什么童年记忆那么无法摆脱,可能是我们跟世界刚刚建立的第一次的关系是最牢靠的,所以饥饿是五六十年代作家没法摆脱的.若尘: 我们该如何理解"吃喝"在莫言作品中的份量,以及与权利的关系呢?叶开: 莫言不是美食家,他是丑食家,什么糟糕吃什么,树皮、棉絮、虫子、苔藓等等,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也写了大段的饥饿的记忆,余华很巧妙的让许三观用嘴巴做红烧肉.每个文学家进入历史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阐述、不同的提升,如果很饱写饥饿就虚假,有些作家觉得饥饿就高尚,故意写饥饿,这就不真实 我很喜欢吃虫子,吃的好就是好,同样吃虫子,我觉得很棒,另一方面,莫言在如此饥饿的记忆下成作家之后,发现其中包含着权利的秘密,发现有极个别有粮食分配权利者存在,发现乡村的权利中对粮食的占有调配是有腐败的,有权利的结构,通过吃的现象,深入社会深处和政治结构的深处去反思得出这样的结果,优秀的作家就是能从皮相看到本质。洪治纲:莫言把吃作为解读特定历史很重要的法码,关照人生命运的时候都常常把吃作为切入口,就像他曾提过,之所以写作是因为语文老师说写作能吃上肥肉馅的饺子,所以很多人觉得莫言的作品里充满荒诞,但这不是莫言写作的荒诞,而是那个时代的荒诞,不可理喻的东西,表面看何情何理,通过作家特定的眼光打开就发现有很多荒诞和隐喻。若尘:母亲对莫言有哪些影响?叶开:母亲对每个人影响都很大,她赐给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只是付出而不求所,说起来高大全,恰恰是母亲真实的本能,莫言家里孩子多,恰逢饥饿的年代,母亲对最小孩子的呵护和贫乏时代在物质上尽可能的满足,都深深影响着莫言,莫言比较诚恳的兄长,所以有人在道德上批判他,我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他是个非常随和的大哥的角色,这些受母亲的影响都很大,在诺奖演讲时谈到母亲,他就提到母亲教育他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加害他人的人,不一定是超人,不一定多好看,这很重要,今日社会有太多外在,如何返回来重塑自己,回到童年 回到自己的人生最核心的部分,到底哪些东西是珍贵的是闪光的,能让我们长久的记住的,这些不多,更多的是外在的物质欲望享受,其实人生中能留下的是非常少的,甚至一无所有,但那点重要的就是一粒珍珠、价值所在,母亲不是教他认字教书,但人生中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了莫言。洪治纲:农村出来的孩子对母亲的情感很特别,心里有感情但很羞怯于表达,莫言也是做了父亲以后感觉慢慢在表达 ,总体感觉,关于母亲这个母体,无论是莫言还是其他作家笔下,都有很多很出彩的表现,相反父亲的好像写的特别好的特别少,可能从当代文学来说,像《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鲁氏,真的是是独一无二的,也是非常难解读的,当代的经典人物形象的关注度和阅读度都少了一点,经典与形象是需要不断阐释的 ,少了一点,就被解读的时候模糊掉了。若尘:谈谈莫言的关于《欢乐》、《丰乳肥臀》等作品被外界批判甚至禁稿时,余华的辩护《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吧?洪治纲:莫言和余华两人曾经是上下铺,也是很好的朋友,莫言曾经评述余华也有一篇文章,说余华写东西很特别,别人写树是往上成长,余华会写树的倒影,莫言也是,他看问题跟常态作家也不一样,这篇辩护的文章,除了友情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思考,我们如何要去书写母亲,提醒大家关注当代作家书写的权利,有权利辩护的意味。叶开: 我特别触动的是,余华这篇文章的核心,他指出了当我们想到母亲这个词,和词所包含的意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高大全的国母的形象,那是对母亲固有的形象,是抽象的想象的强烈的意识形态化的母亲,余华一眼就看透了,他说莫言写的是他的母亲,不是完美的国母式的,而是有缺陷的、贫穷的、苦难的、一刻不停操劳的,被侮辱折磨的努力生活的母亲,别人认为是丑化了母亲的,但是余华看到一个新的母亲,母亲在作家这里得到了新生,修正了长期以来被正统文化语态教育下看到的母亲,作家的独特贡献也正在此处,所以他们两人相互对对方的作品的深刻认识是很值得欣赏的,也是让我很有触动的,我后来再反过来再读这些作品时,发现莫言做了相当大的发掘,也是卓越的贡献,就是这个母亲可能不完美不光辉,但是是真实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是存在的,当然可能也有那种完美的,但那是别人的母亲。      若尘:趁此机会简评一下莫言与余华的写作吧?叶开: 因为人生和少年童年经验、生存的土地都不同,作家看待人生、社会、历史的角度是不同的,我个人简单总结,余华更注重人本身,他的命运,他对时代的超越性,说老实话,莫在这点不如余华,余华更有超越性,到一定时候,这些人物就会变的很有象征性,比如《活着》的福贵,《许三观卖血记》的许三观,这样的人物越越了时代,是非常典型的人物,而莫言的人物,是被时代压垮、被时代的车轮碾碎,还挣扎求存的,余华可能深入的更深,传统历史的文化,当今历史的文化、南方文明的对人事的态度等等,可能这个人即使如此困苦的条件下,你会发现,许三观还能有一点乐趣,这点莫言是没有的,你看许三观用嘴烧红烧肉,还不准炒三片,这里有高明精致又令人深刻的人生态度在里面,可能莫言不一定这样,在他的人物里看到的是更绝望的时代,这也是不同作家的迷人之处。   洪治纲:两个作家都非常聪明,莫言除了《天堂蒜苔之歌》和现实相关,好像其他的也多是在撬动历史,而且莫言对文学史和当代的贡献是有巨大的开拓性的,1985年是当代文学的转折点,《红高梁》出来了,90年代叫他新历史小说,以前的写历史,要根据客观的历史,要有历史资料的刊正,查找, 人物形象跟我们在教科书上的价值观是相一致的,而莫言笔下的历史,是完全民间,你想不到的,也无处查证的,而且历史并不一定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其实所有的历史 都有编著者个人的观点在里面的,所以有人说,历史就是当代史,莫言未必对历史特别有研究,但是他打开了另外一片天空,后期很多作家开始这样,包括电视剧电影创作,就像大家说的,历史是个框,现实往里装,凡是现实不好说的,都往历史里放,张清华教授说余华的创作是减法,许三观生小孩子那段,用了三行字,我觉得莫言的创作是加法的,他会把一个细节通过疯狂的想象 把争执达到一种特定的审美效果。若尘:说说故乡对莫言的重要影响吧?叶开:我把所谓通俗文学简单的归为消费文学,非消费就是过去说的严肃,我们简单的划分的话,我们通常所说到的严肃文学和消费文学应该怎么简单的问证呢,我个人开的小小处方是,跟你的人生经验密切相关的,这可能是严肃文学,你的童年记忆、生长经验爱恨情感都在文学中发散出来,不一定真正写所有的事,人生中还有什么是很简单但是却能打动你的,去想一想这个问题,这是关于人生经验的,消费文学是根植于外在的经验,更外在,跟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情意、生长经验、对世界最质朴的看法等都远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讲,莫言、余华、苏童、阿来、迟子建等都是有精神故乡的,一个好的作家,都有他的精神故乡 有故乡的作家是幸福的,因为一打开记忆的宝藏,重返山洞,只要喊一声芝麻开门,所有宝藏都打开了,很多作家会为题材发愁,这一类作家就不会,有文学故乡的作家是非常幸福的。洪治纲:莫言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家,叶开兄讲的非常好,这本书是解读莫言非常好的读本,每个作家都有他的精神故乡,这是他看世界的基准,余华说过,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把故事安在北京,总觉得不对劲,他也在那生活几十年还是觉得不对,情节打不开,人物走不出来,莫言也一样。若尘:最后给年轻人写作一些建议吧?叶开:首先反抗语文,对抗语文,也不是要对抗到什么程度,首先是把你从今日这套完整的几乎无可逃脱的教育体系中逃脱出来,起码要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不是说要反抗,离开教材,把目光放得更远,不要只在教材上看,还要看到更好的作品 ,写作是很具体的事,为什么要写作,出发点很重要 要有个强烈的冲动和驱动,比如莫言,为了吃肉陷的饺子,强烈表达的冲动,写作的愿望,这些更为可贵,可能会更纯粹,接近你的本真,从这里开始,去学习,阅读更好的作家的作品,开拓心智,重新表达自己的内心,这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那些语言的表达、技巧都是后天可以修炼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谁买谁傻逼。
  •     把莫言的思维挖的很深,研究的太透彻以致于让人怀疑,也许莫言并没有这样想呢?不过,如果选择了相信,那就是一本了解莫言的好书。信或不信,选择在于每个人的思考之后。
  •     对于解释莫言文学有着不可多得的启蒙作用。不过理论深度还不够。
  •     大致了解下莫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