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章节试读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9-05
ISBN:9787100054959
作者:[古希腊]爱比克泰德
页数:691页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85页

所以,当你关上门,屋子里漆黑一片的时候,记住,永远不要说,这里只有你一个人。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8页

32.我必须死。如果是必须现在死,那么,我现在马上就去死。如果要我待一会儿死,好吧,我要吃饭去了,因为到了吃饭的时候了。吃完饭后,该死的时候我自然会去死的。怎么个死法呢?就像把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归还给人家一样去死。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88页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保持主导要素与自然和谐一致。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75页

对于生活来说,我既无知识又无经验。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97页

如果你愿意,你就可以自由;如果你愿意,你就可以做到从不指责任何人、抱怨任何人,一切都会合乎你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合乎神的认识。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58页

如果你问我,一个人的善是什么,我只能这样告诉你,善是某种意愿。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90页

因此,我们向神求神喻的时候就应该像向导问路一样,我们对待神就应该像对待我们的眼睛一样,我们并不是请求我们的眼睛非要看到这件东西而不是那件东西,我们应该做的是,我们的眼睛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表象,我们就接受什么样的表象。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38页

人的本性就是不会容忍别人剥夺自己的好东西,也不会容忍自己陷入坏的东西。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27页 - 第二章 如何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自己的本性

四结构
1节 保持本性——理性的重要性
2-4节 举例解释上述重要性
5-7节 在具体境况中的“理性”是不同的,因此需梳理自身的“天然认知”,作出最符合自身特性的选择
8-26节 举例说明(重点:普利斯库斯)
27节 保持本性/理性——是种力量
28-31节 个性与个人力量的同源同体
32-33节 力量的加强来源于对自身的不断锤炼
34节-37节 无条件努力
注:力量来于“天然认知”,梳理在于加强、锤炼。因此所谓“选择”是一种理性的过程,其结果是要到达无需“理性”的“天然”力量。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04页

本性自由的东西除了它自己以外是不会为任何其他东西所干扰和妨碍的。干扰他的只能是他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41页 - 第六章 论神意

1.ξργα
原文注释:原意为“工作、义务、职责”
2.结构
1-2节:赞美神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从整体来分析和观察每个具体问题;心怀感激
3-9节:通过感官的整体分析和观察来揣度神的存在
10-23节:理智的整体分析——人与动物各有所终——神意
24-43节:理智面对人生和磨难——神的意图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28页 - 第三章 既然神是人类之父,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1.斯多亚的神
以下皆为原文注释:
大致来讲,斯多亚派之神可以说是一种一神论、多神论和泛神论的结合(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神论和泛神论的结合,保留了多神论的痕迹)。
第一,在它们看来,神不仅创造了万物而是还寓于万物之中,不过人与一般的动物的不同是,人还分有了神的理性,所以人之为人的根本就在于这一点。为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解释神的这一伟大之处,把自己当做是整个世界的组成部分之一,并自觉以听从神命为天职。但与基督教神不同的是,斯多亚仍然保留了希腊神话、罗马神话中关于众神的说法,尤其是保留了宙斯神,一神论与多神论并行不悖,斯多亚有言云,神乃众神之父也。……
第二,神是理性。……
第三,神是全能的……
第四,神无处不在。斯多亚对这一点的解释不是通过神的万能来完成的。他们的说法是,神就是自然规律和自然秩序,自然规律当然无处不在。所以,斯多亚的神又有唯物主义的特点。
第五,在斯多亚看来,人要达到至善境界不是通过神的最终救赎而是要通过自我的毕生努力,让理性在主宰自己的一切(正确运用表现的目的就在于此),让自己彻底理性化,这其实就是神、圣的境界。
(以上……都是从自然哲学的角度讨论的……)
2.救赎与自强
或许人不是在最终意义上需要神的救赎,但对“刚强”的人而言,若无对自身弱点,缺陷和错误的宽恕,就没有对自身的宽恕,没有对他人的宽恕,也就没有对一切生命和存在的宽恕,自然也没有对“美好”和生机之“轮回”的感受。而给予这种宽恕的,如若不是(理性)神,能是哪个个体——哪一位能真正无私呢?
当然,何为错误,何为所谓弱点和缺陷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28页

如果是别人的东西你却要尽力攫取,那么,本来是你自己的东西你也会失去的。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31页 - 第四章 论进步

1.术语——两种“进步”
(1)προκοπη(^)
原文注释:进步。斯多亚思想认为,美德与罪恶是不相容的,要么进步,要么退步,要么是好人,要么就是恶人,人是没有中间道路可走的。人生活在充满罪恶地世界里,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是,斯多亚并不认为一个人做了一些好事就已经是好人了,人在达到至善之前永远是一个坏人……
(2)προκοπη(ˊ)
原文注释:这个属于对于斯多亚来说专门指通向理想人格的进步。关于早期讨论进步的斯多亚资料,请参见Long & Sedley,59I,61 ST。
2.结构
1-2节:根据个人意愿来区分善恶;幸福与平静就在于趋善避恶;那么,取消意愿的选择,或者延缓。
3-4节:幸福和平静趋向美德,因此进步是美德之途。
5节:提出美德的作用,说明不应炫耀(——与平静相对的别的东西)进步。
6-17节:举例说明。(“去你的练臂器”)
18节:说明应怎样——完善意愿,使其自由。
19-27节:举例说明。
28节:克吕西普的真正意义。
3.悲剧
原文(26节):所谓悲剧,难道不就是对那些只重外在之物的人的那种痛苦万状、痛苦不堪的情形加以戏剧化的描写吗?
4.针对性
这一篇显然是爱比克泰德针对学校学生读书的一些不良风习的言论。主要关于克吕西普。针对性较强。
5.个人意愿与前面所说力量的关系?因此修整意愿与修整、重组力量的关系。美德与幸福和平静的关系,美德与一致性的关系。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81页

我们必须尽力展现出自己运用外在之物的技巧和能力。我们接受一件东西不是为了把这件东西当做自己的一部分,而是为了表现运用这件东西的技巧,不管它是件什么东西。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27页

总结地说,一定要记住,大门是开着的。不要比小孩子还要胆小。孩子们不高兴的时候就说,“我不玩了。”所以,如果你认为事情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你就要像孩子们一样说声“我不玩了”,然后撒手而去。如果你还要待下去,你就不要忧伤地哭泣。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21页 - 第二章 如何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自己的本性

(接上次问题)
πρσληψιζ
王译本——天然认知
吴译本——把握性概念
四个问题:
1.据王译本中的注释,强调该词的innate,似乎使其更倾向于一种能力。但后面又着重提及与“善”的关联,那么“善”是一种天然的能力?如果架空“善”的具体内容,好像这个词也同时被架空了。如果将“善”具体化,那就又变成了某种善是先天的。这样是不是造成存在某种“中心论”的隐患了呢?
此外,并没有说清楚为什么需要与“前概念”相区别。
2.吴译本中为把握性概念,倾向于强调认知能力在后天的“装配”状况。个人更倾向于后一种理解。
3.两种不同的理解是否来源于对“表象”和“印象”的区分?希腊文中的表象、印象分别为何?
据王译本第19页的注释,似乎这个表象几乎已经可以等同于印象。换言之,如果根据注释所指的意思,用印象更为恰当。那么强调这个表象已经偏向于“表”“里”的分割。
而从吴译本中印象的重要性来看,似乎就是王译本中所说的表象。那么,个人认为“印象”一词同时涵盖的物质性层面和精神性层面,也应该更为确切。
但也许从王的角度看,“印象”已经更偏重于精神层面而“唯心”。那“善”的先天性,“良知”的先天性该如何解说呢?
此外,有关“本性”和“人格”的词汇,都能看出希腊语用词中这种“表里合一”的倾向,是否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表达?
另,在第115页中说到爱氏如此处理使得其学说更为圆满。果真是更为圆满还是留下了另一个漏洞呢?
4.据此,似乎已表现了两者的差别:王译本围绕伦理之“善”,而吴译本更侧重精神层面的“统一”,而在概念层面的伦理上保持中立。也或者,以“统一”替换了“善”。以个人人生或内心生活的统一和平静即个人幸福作为最终的落脚点。王则对外。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254页

他們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甚麼位置,是放在外在的事物上還是放在了自己的意願上。如果他們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外在的事物上,那麼,你就不要把他們叫做朋友,你也不要說他們值得信賴表裡如一,無所畏懼自由自在。而且如果你有頭腦的話你也不要怕他們叫做人。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99页

人最大的不幸是不能拥有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而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正确的意愿。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82页

你没有看到你的眼光是朝哪里看的吗?你的眼光看的是地上,是坑里,是那些死人的破法律,而不是神的法律。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70页

对于意愿之外的事情,我们要勇敢自信,对于意愿之内的事情,我们要小心谨慎。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5页

22.我必须死,可是难道我必须呻吟着死去吗?我必须锒铛入狱,可是难道我一定要哭泣着入狱吗?我必须遭流放,可是谁又能阻止我面带微笑、欢愉平静地离去呢?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55页 - 第七章 歧义论证和假言论证等的用途

1.歧义论证和假言论证等的用途
原文注释:在其他美德基础之上他们又加上了辩论科学和自然科学:他们把这两门科学都叫做美德;他们之所以把辩论科学叫做美德是因为,它所确立的原则可以提防对错误的东西表示同意,或者受到似是而非的东西的欺骗,它还可以使我们能够坚持我们对善恶的认识。因为斯多亚认为,没有这种能力,我们任何人都可能因为诱惑而偏离真理、走向谬误。所以,假如说在所有事情上,草率和物质算作是一种邪恶的话,那么,可以去除草率和无知的能力就完全应该称为美德。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39页 - 第五章 反对学院派

1.结构
1-2节:反学院派的理由
3节:心硬的两种形式
4-5节:与灵魂的关联;错认的力量
6-10节:详论不是力量而是毛病
2.苏格拉底的沉默
1节中看来,爱比克泰德延续了《理想国》中苏格拉底对待真理的态度。当时,苏格拉底在面对色拉叙马霍斯的“强权”时,表现出的即便不是嘲讽,至少也是相对沉默的态度。因为劝说已经无效了。并且,“这既不是由于这个人的能力,也不是由于老师的软弱”,即色拉叙马霍斯所嘲讽的苏格拉底的“软弱”。
因此,智者的言说必然有对象,有选择。(暗笑,和心理学家一样)
3.是否是涂层下的爱比克泰德?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36页

苏格拉底常说,不要过没有审查过的生活。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页 - 1

注释不知道 适可而止 胡乱发挥
这点比较讨厌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7页 - 第一章 什么是我们权能之内的事情,什么不是我们权能之内的事情

1.命题重要性:开篇;爱氏中心命题;根源于亚里士多德哲学;S与Y伦理学争论的交点之一;亚历山大,西塞罗同著《De Fato》
2.术语——表象
含义(原文注释):表象,按Matheson的说法,“the power of presenting an image to the mind's eye” and "the image so presented",可以说是“the data of consciousness”
status(原文注释):……人的灵魂统一于一点,即理性……正确运用表象的能力。这也就为人的自由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理性的关联(原文注释):
……虽然表象在整个斯多亚哲学传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概念,但是把理性归结为正确运用表象的能力,这应该说是爱氏的创造和贡献。苏格拉底说不要过没有审查过得生活,但是具体地要审查什么呢?对此爱氏有了非常明确的回答:审查表象。……按照这种理解,人生所犯的错误归结起来有两种,一个是对错误的表象表示了同意,一个是对没有弄明白的表象草率地表示了同意
3.术语——προατρεσιζ,prohairesis
原文注释:
字面意思是……人在采取行动时内心所持的愿望、倾向和选择。它是人之为人的部分,理性,真正属于人权能之内的东西,或者说,人的真正自我所在。从自然哲学的角度看,它是理性,是真正术语人的权能之内的东西,是从神那里分忧的一部分,所以它不受任何其他人、物质的束缚和限制,所以他是自由的……但同时,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它又具有理解和认识能力让自己最终服从整体。
从人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上说,它使正确运用表象的能力(第一卷第30章第4节)
从人的行为心理学角度看,意愿决定了人如何行事,如何对表象作出反应,但是由于其源于至善的、理性的神,所以它使人又能力作出正确判断和抉择,从而做到正确运用表象。
所以,它既是人自由的依据,又是人服从命运的依据。
拉丁语有时翻译为 popositum或voluntas
AALong 坚持翻译为 volition
θξλη——“意志”
βουλημα——“愿望”
4.实践指导:
原文31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反复演练——让我们自己想要得到东西的意愿和想要回避东西的意愿不受任何阻碍和限制。
5.结构:
1-6节 权能——理性
7节 理性的来源
8-13节 意义即功能问题
14-20节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如何运用?
21-28节 联系实际,举例回答如何运用
29节 小结
6.原文31节最后一句:
怎么个死法呢?就像把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归还给人家一样去死。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页 - 目录

结构:
1.论说集:四卷卷,共95章(前言一篇)
一卷:30章;二卷:26章;三卷:26章;四卷:13章
2.道德手册
3.片段集
4.附录:年表,术语,参考书目,AALong的重新排序,诸索引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73页

我们做不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死亡、流放、痛苦等等之类的东西逼迫着你,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认为这么做是对的。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74页

什么样的人会成为你的主人?那些能够控制你拼命想要得到或者回避的东西的人就是你的主人。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84页

假如你能永远记住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不是自己的,你就永远不会心烦意乱。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25页

只要你记住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你就不会拿走本属于别人的东西了。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64页

在这个世界上,谁也不会因为别人而生活不幸。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9页 - 第二章 如何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自己的本性

(开始发现与译者的理解有出入,此章未完,暂时中断)
1.术语——本性
原文注释:意思除了“本性”、“个性”以外,还有一层比喻的意思,即舞台戏剧表演中的“角色”的意思。
比较:希腊语中的“人格”(persona),原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
延伸:宗教,心理。
2.基石——本性——理性
三个层面:1.自然的本性——普遍的自然规律;2.理性(克里西普);3.个体特点和秉性(爱氏)
与帕奈提奥斯的关联:本章以及有关责任和角色划分的相似性。
追问(原文注释):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问,作为一个特殊的个体,我们个人的自然秉性特点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如何才能认清自己的特性呢?或者说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个体与群体的同一呢?我想,这就决定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和认识程度了:一、在认识上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具体地讲就是如何认识自我利益所在、并最终将利益与美德相结合(认识上的义利统一);二、在具体实践上如何在这种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正确运用自己的表象(实践上的义利统一);三、如何在忠实履行伦理道德义务的同时又能够超越伦理道德,将自己的自然本性自觉与神性统一起来,从而最终实现自由和至善,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我们在这种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东西同时也就是我们特殊秉性的体现。
3.术语——天然认知 πρσληψιζ
这一章出现在第五节,全书第21页。后文第一卷第二十二章有专门论述。
先只摘取原文注释(P114):
根据斯多亚的看法,这个词的意思是指那些每个人在生活和行为中都必定具有的、天天要用的最基本的观念或概念。它们扎根于人们的心中……英文译法有Oates的primary conception,George Long的precognition,还有Oldfather、Robin Hard的preconception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61页

等着吧,不要违反理性地离去。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93页

理性可以剖析自身。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的笔记-第132页

总之,请记住这句话,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极着的,——也就是说,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把我们挤着了。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