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回家》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智慧格言 > 与神回家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508626543
作者:[美]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页数:306页

回家的路在何方

死神,一个熟悉的字眼,而通常意义上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来界定他们之间的关系,死是可怕的,神是可敬可畏的,这本书进行了透彻的阐述,的目的在于告诉我们:我们都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不可能回不了家,神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仅此而已。这本是与神对话系列的终结篇,是关于生死问题和生命意义的终极拷问,有点遗憾有点仓促和贸然的是只看了最后一本,不能说是对神的不敬,而是与自我精神对话的无阶段性,生怕会对生命本真产生误读,但还是小叙一下吧。这本书得到了刘德华、王菲等诸明星的联袂推荐,最初有点不解,缘何出现这般状况,看过才明白,是源于一种经历,和他们身居的高度导致出现的思想弧度有关。名誉金钱地位都在握,辛酸苦辣也尽在其中,正可谓是“高处不胜寒”,甚至他们会比身为常人的我们需要付出更多。这是一场与神为伍“知道”与“体验”的心灵之旅,其实我们都应该有某种信仰,这种信仰无关乎宗教,却有关自我精神。作者的一些经历的确感染人,似乎译者身处的几件事也有着某种的机缘巧合,但到底是不是有着某些必然的联系,其实还很难说,很多还是人为因素直接作用力的结果,无论哪个国度和民族阶层,都有自己的信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子民多是绝对的无神论者,尽管已经说明了与神对话其实就是在与自己对话,与灵魂交谈,但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看得很开的人并不多。这是一本需要静心读的书,可以涤净人的灵魂,当然这也可能是一本让你情绪烦躁的书,只因面对生死的那份从容坦然和面对世事的无欲无求会让人抓狂,相信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人对生命会有不同的感触,确切地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读这套书,至少是这本书,因为激情澎湃的我们都在努力走上一条向前奋斗的不归路,而暂时忽略了人生的终点是否要归零,如果你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动荡和大风浪,如果你还有很多满载激情的梦想,还有很多的放不下,建议你不要翻开这样一本书,因为人生有相背,也许你正在努力走出家门,而这本是在把你牵引上归途的回家之路,假使,当你看过这个恍然决定踏上归途之前,还是要清醒的问自己一句:我到底要不要回家?然后冷静的回答自己一个问题:我真的该回家了吗?因为选择无所谓错与对,但得失是不能避免的,让心安然,事后不后悔才是最好的选择,无论什么,包括生与死。

感悟生命、感悟死亡

人生在世,生与死是关于生命最重要的话题,这是任何人躲避不了的。人类与其它的动物一样,共同享有着出生、成长、生病、老化、死亡这一过程,但是只有人类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死去,死亡随时会降临,所以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感由来以久。和多数人一样,我害怕面对死亡,害怕一切与死有关的东西,然而害怕这东西,你越怕它,它越缠绕住你。由于从小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我们习惯于有意无意地避讳死亡,从来没有人教给过我们,如何面对死亡,我们从来都是独自地默默忍受,默默摸索,默默绝望。生命是什么,活着到底为了什么?马上到了不惑年龄,然而我的惑却一直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生与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曾经看过穆迪(美)的《死亡回忆》,对于死亡过程的描述与很相似:灵魂漂浮出自已的身体之外,象一个旁观者一样看着自己的肉体和周围的人,接着,有一道白光,指引你走入一个狭窄的长廊……,《死亡回忆》象是一份研究报告,只是客观地发表了自己的采访实录,向我们展示他在研究人濒死经历中遇到的一些事例,作者并未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神回家》作者象是一位参透人生的的禅师,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向我们描绘了死亡与生命的意义,对死亡与生命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精神家园,从来没有人把死亡说得如此透彻、深入、精辟。本书采用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与神对话,实际上是与心中内在的我的对话,是对人生终极意义与存在价值的深刻拷问。书中所谓的“神”并非一个外在的主宰一切的超自然力量,而是人类关于生命的存在意识,“灵魂”并非是鬼魂,而是精神或心灵,或者真正的自我。作者对死亡过程的描述具体又形象,并把它分三个个阶段,第一阶段,经过长长的时间走廊,尽头是死亡之门,走进那条过道,肉身的感知逐渐逝去,你仍然是你,但你已不是你的身体了;第二阶段,经过死亡之间,在这儿,你对自己的体验不再有任何肉身感知,你还可通过敞开的门往返玩物质世界,在这个阶段,你的灵魂常常以精神形式的回去探望仍在物质形式的亲人;第三阶段,,你身后的门关闭,只能看到前方的过道,过道的尽头有针尖大小的一点光,随着你穿过过道,它变得越来越大,直到寻光成为——所有的一切。作者告诉我们,死亡是物质世界和精神王国的通道,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新的开始。阅读此书,如体验一种全新的感觉,好象领悟,又似懂非懂,更多的是不懂,领会不到作者的意思,或许自己慧根不够,或许对生活体验不够,或许人类语言的局限性,但这本书确实吸引人,它涉及了人类生与死这个特别的领域。

与神对话——读《与神回家》

与神对话——读《与神回家》这是沃尔什《与神对话》系列的第三本,也是最后一本。前两本的名字就叫《与神对话》1和2。感觉沃尔什的经历和台湾美女作家张德芬有点相似,只是张德芬是在人生的定点出离开了世俗的繁华,成为一个作家,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而沃尔什是因为自己的事业家庭遭遇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才成为了一个专业作家。他们的作品都很像,都是写描写心灵中最神秘的那一部分。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张德芬的书有《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等等。还有一点共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书都不是特别好读,不是那么抓人,要你心静下来,一点一点看,一点一点地领悟。《与神回家》和前两部一样,都是采用了对话体,和神在对话,就好象柏拉图的书一样,用两个人的对话,让你一点一点接受他的观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呢?生命和死亡。这也是所有的哲学所有的宗教都要面对和解答的最根本的问题吧。人生的旅程就好象在茫茫的海洋上航行,就好象要穿越一片无际的密林,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不知道你的目标在什么地方。而作者在这本书里面就试图引领你,带着你穿越这些迷茫,带领你领悟和了解什么是死亡。作者描述的一切都很玄妙,死是你为自己做的事。你是你死亡的原因,你的死不可能违背你的意愿。回家的路有很多条,没有哪一天更好。……作者从死亡开始带着你去寻找一条回家的路。并且告诉你死亡并不可怕,死亡并不存在,死亡仅仅是一种穿越,死亡也就是出生,生命永恒。那么你死去以后呢,呵呵,作者说你死后的感觉取决与你生前对死亡的看法,你认为死亡以后就没有了任何感觉,那么你死以后就真的没有了感觉,如果你认为死亡以后还可以思考,那么你就仍然能够思考。不过从我的叙述中,聪明的你已经能够看得出来,这次和神的对话,我并成功,我并没有完全相信神的话,也许是因为从小接受的科学训练吧,科学已经成为了我的宗教,科学精神已经渗透到了我的骨髓当中,所以即便我喜欢心理学,也只相信那些能够从道理上说服务的心理学派,包括宗教,也只有我明白宗教的心理学价值以后,才能够懂得了宗教的作用。所以纯粹的玄学,没有建立在任何证明和思辨基础上的冥想,即便再美丽也很难打动我冥顽不化的心。不过这本书还是带给我很多启发,也许有一天当我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我才能够真正开始与神对话,这才是属于我自己的回家之路吧。

读完《与神对话》系列的总结

看完《与神对话》这一系列书,总结为以下几点:1.神,是你眼神所及的每一处,不管是你认为好的还是坏的,都是神之所在。所有人,在灵魂层面都是一体的。灵魂层面,只有爱与包容。2.不管别人怎样做,你的行为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和存在方式,对自己和世界保有觉察,并发挥出自己的力量。你的力量比你想象中的更大。3.你身边发生的所有被定义为好的或不好的事情,都是你灵魂层面做出的选择,只是你的意识层面不一定知道。不管是好与不好,都是你选择体验的,是为了你的成长,为了这一世的圆满。没有偶然。这一套书,是围绕这三点展开的详细讨论,有很多精彩的内容,能拓展出很大一片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看过这本书,除了感恩就是感恩。这套书,值得一看

人生,就是一次考试

请允许我用“考试”这个词来形容,我认为它就是这样的。这场考卷上有很多道选择题,比如有很多单项选择、很多多项选择和很多的不定项选择。你不清楚该如何选择的时候,可以现场求助、可以打电话给亲友求助、当然也还可以瞎蒙,也就是说,你可以用你所想到的一切办法去回答,但无论怎样,你都是那个最终做出决定的人。如果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应该抱怨你的过去、现在,或者担忧自己的未来,因为这一切都源自你的选择,既然你做出这样的选择,你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这个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如果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同样应该想到所有的生命都在参与这次考试,也正是这考场把所有生命体联系到一体,实际上,我们就是一个整体,同一个、没有彼此的整体。总的来说,人生,就是这么一次考试,但重要的不是你能多快做完这份试卷,也不是你最终能拿到多少分,真正重要的是,你是以怎样的方式去面对这次考试,你又从中学到了什么?不用准备了,考试早就开始。而死这个东西,根本就不重要。

《与神回家》——洞开

作  者:【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译  者:赵恒出  版: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4推荐星级:★★★★《与神对话》系列的最后一部,终于谈及了最为终极的话题,关于生死。这个问题可能会困扰一生,恐惧也好,怀疑也好,总也找不到一个答案。在这里,它有了一个答案,或者方向。至少是方向,因为答案必然是要自己给出的,你信的便是你的答案。也许在此,所呈上的只是一份小小的“课堂笔记”或者“随堂测试”的答卷,真正的答卷,此刻、今世的,尚需要更多的时日(路径)来通达。——死亡,并不存在。感谢这个回答,我也总固执地如此以为。我不信人“死了”便真的“魂飞魄散”就此成了终点。若果真如此,那么这个世界便该早早地毁灭得好。因为越是长久便会有越多的人经历遗憾和懊悔,却无法更改。幸而我们可以随意变更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随意地创造,并三番五次地体验,直到我们自己厌烦了,想换一个“游戏”的时候。在一须臾间,便可自由地作出选择。对了,时间也并不存在。如同围绕着一根纵轴螺旋旋转的圆,每一个点距离这根纵轴的距离都是一样的。所有的过去、现在或者将来,都在同一个时刻发生,同时进行着体验。好似在书房里,你所要寻找某本书,然而门一打开,你被墙上的壁画吸引,随后又打开了窗户,最后发现那本书正躺在某一个书架上。于是这行进的轨迹我们称之为时间,然而其实,那本书始终就在那里存在着,从没有改变过。——地狱,并不存在;审判,并不存在;惩罚,并不存在。许是佛家所言的“立地成佛”吧。若你相信地狱的存在,当然任你决定。你便可以体验到它的存在,然而好似一个旁观者,看自己小丑般表演;好似一个在厨房里做菜的母亲,孩子再如何假装痛苦地抱着自己的腿都能一清二楚地觉察到。她知道当孩子玩累了,或者觉着无聊了,便自然会选择走开。而这所有的体验只在一瞬间完成。于是,痛苦也并不存在了。如海水,无论多少,也一样都是海水。取出一滴来,最终会回到海洋当中,即使它的成分已被改变。它并未变得不再是海水,而是海水的成分一同被改变了。稀释了,或者更浓重了。是的,你回到了整体当中。疆域更为辽阔了,不再感受到所谓的孤独或者伤害。你想在那里头待多久就可以待多久,直到你想要出来。其实我并不知道有什么样的理由让我想要从爱、整一或者温暖当中出来,重新回到物质的世界里。也许大海无法体验到自己的全貌,只有当其成为一滴水珠或者一片云彩的时候,才能体验到自身的宏大。这是现世的人所难以体会的境界,不必强求,反正总也会体验到的。若千年万年只是须臾,何必在乎这短短的几十年光阴。——“死亡”,并不非偶然。也许我们已经选择“死亡”过好几次。并且彻彻底底地“死去”了。之后我们明白了我们并非只是我们的身体,并非我们的精神。而是更加宏大的整一。当被问及是否要“继续”的时候,所有灵魂都在侧耳聆听。等待那个答案。然后我们自己做出最自由的选择,回到整一或者回到物质的世界里。并非留恋或者不舍,唯一回去的理由是,灵魂尚未完成自己的任务,即对于自身的体验。去给出爱,给出礼物。也许在另一个平行的世界里,或者两个三个,无数个,我们的部分灵魂因为得到了完满,于是选择留在那儿。只是大部分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和身体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无法辨认。所以至少,莫为了“离去”而哀伤,那是灵魂得以圆满,完成了此世的“任务”。我们总能与之重逢,只要我们如此选择。它们将迎接我们的归回。这是一次多么不可思议的对话,莫笑我尚不能完全理解其中所有的问答,若彻底通达,便真的立地成了佛。尚有诸多执念,从中也许能“忆起”更多我们想要知道的东西,去创造新的体验。2011.12.01弗择

【雨枫书馆】书影同读NO2——《与神对话》(免费赠作者新书《与神回家》《明日之神》)

【主题】书影同读——《与神对话》 【主办】中信出版社;雨枫书馆 【时间】2011年5月28日(周六)18:30-21:00 【地点】北京崇文区东打磨厂街7号 新世界女子百货2F 雨枫书馆 【咨询/问路】010-67087470 【费用】性别不限,茶资20元/人,雨枫会员持卡加赠饮品券1张。 现场抽取若干幸运读者免费赠送中信出版社新书《与神回家》《明日之神》。 【活动内容】 1、片前导读; 2、电影欣赏; 3、片后电影及书籍交流; 4、现场赠书。 【报名方式】 Email:将姓名(或昵称)+手机号码发送电子邮件至ladybooksaloon02@163.com,标题请注明“报名5月28日电影《与神对话》”。

总之我们早晚都会死,读《与神回家》——leo鉴书(12)

十几岁时母亲去世,让我对死亡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之后就比较喜欢读这方面的书,从开始的畏惧到之后的接受与坦然,虽然不算太老,自信对死亡已有了些许独到认知。《与神回家》是4月中信的新书——众多描述对死亡看法图书中的一本。书从装帧、纸质方面都属上乘,译者也下足了功夫(从译者前言看他未必是基督徒,但很多地方译得很准),文字流畅性也很好。原作者属于大起大落那种人,译者的话里写——某天“听到”了某种“声音”,开始与之“对话”并做下笔录。《与神对话》系列曲此诞生。”本书是《与神对话》系列最后一本。此缘起加上译者对翻译时某些现象的解释,很有些神秘主义的味道——世间没有偶然。好在这种味道并没有充斥全书,不然真的很让人看不下去。原作者明显是虔诚的基督徒,认为死亡是一种开始。应该说书名翻译的非常准确,死亡在基督教里的说法就叫“回天家”所以与神回家刚好是对死亡的一种解释。全书是以对话体形式讲述有关死亡的点点滴滴(不是你说、我说,而是两种字体、自言自语的形式有点像意识流),从“死是你为自己所做的事”到“死亡可逆”等。准确的说本书是从一种全新的角度阐释死亡面面观——宗教的角度。我不信什么来世,也不信鬼神——这刚好与原作者描述他老爷子的世界观很一致(详见导言),基本是与原作者对立的世界观。在信众看来也许我就是种悲哀,但也正因为不信来世能让我们这些人把今生活的更踏实些、更明白些吧。无论信与不信,我们都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接受其它人的观点,如此才有机会不断进步。如果说《与神回家》是本信众写给大家介绍基督教生死观的,那么非信众Irvin D. Yalom写的《直视骄阳》则从不信的角度阐释了死亡的价值和意义——值得一读。史铁生说:“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本书中也阐述了很类似的观点,算是殊途同归。真正有信仰的人不会与神做买卖,不会用今生的勤奋与苦难换来世的幸福与天堂的平静,信的路上从来就满是凶险,不因为谁虔诚就给谁优惠。“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病隙碎笔》史铁生)无论如何我们早晚都会死,以开放、乐观的心态接受每一天吧!然后,然后就是有空多读些书啊亲爱的朋友!

让我兴奋,给我力量的书

其实,在大半个月以前就读完了,本来打算再认真读一遍的。但第二次读只看到第10章就因为关注其他事而放弃了,这也证明我的力量回来了。读这本书正处论文书写到瓶颈时期,整个人很down,挣扎一段时间后决定放弃,任其自然,等我有力量了再写,什么时候写完都可以。放弃挣扎并不会立马有力量,所以就转向了这本书。刚读了两个小时我就开始兴奋,开始感觉能量在回升。我相信,死亡只是一个转折点,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结。所以现在不愿去面对的问题、现在拖着的问题不会在死亡后自动消失,如果你不处理或处理不达标,问题依然会重复出现,直到你做的合格为止。当我这样想后,我得到了平静,我知道有的是时间,但时间并不会帮我解决问题,只是我不用害怕时间不够用,我需要做的是每天平静的面对,每天啃一点。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有很多面,都是一样的,就像高中时曾学过的一种碳晶体一样。只是我们今世选择体验的面不同,所以呈现了不同的人生,所有的面我们都会去体验。所以,今世看不惯某种人生模式态度也不必嫌弃或鄙视,因为也许你曾经在某世就是那样的又或许将来某世你就会选择那样的体验;看到比自己优越的人生,也不必嫉妒或自卑自怜,因为同理,若你不曾体验过那在将来你必会体验到。我相信,人生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结果只是一个附属品而已。所以,一切都是一个过程,过程中每一步都走得怎样,已经决定结果怎样了。所以没有必要时刻去设想结果会是怎样的,只有走好过程中的每一步,结果自然会水到渠成。

水悦读书沙龙<与神对话>

每周四晚上18:30-21:30,共读共修《与神对话》之《与神回家》,免费,欢迎身心灵爱好者前来相聚交流。12月具体读书时间为12月1日,15日,22日,29日。12月1日,星期四晚上,我们在苏州水悦身心灵家园开始读了《与神对话》之《与神回家》,很棒的心灵著作,我们一群人,两人一组,一人扮演作者尼尔,一人扮演神,轮流阅读,开启心灵的智慧。在<与神回家>的开头,神就反反复复地说这四句话: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你都不可能缺少神的陪伴,但你可以不这么想。如果你认为自己生前死后都无神存在,你就不会体验到神的存在。你想让这种体验持续多久,它就会持续多久。当你选择结束这种体验,它就会结束。对于任何惧怕生或死的人,这些话语包含了他们所需的全部信息。是的,我的神也反反复复地告诉我这些,感恩神以这样的形式与我们亲近!

你不会缺少神的陪伴

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自己……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死亡,你将不再惧怕死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你都不可能缺少神的陪伴,但你可以不这么想。如果你认为自己生前死后都无神存在,你就不会体验到神的存在。你想让这种体验持续多久,它就会持续多久。如果你选择结束这种体验,它就会结束。

这本书找到了我,而非我找到了它

小时候,我总在想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长大后,生活的现实让我变得麻木,工作的压力让我看不到希望。清晨,在拥挤的地铁里,睡眼惺忪的我时常感觉自己的人生很悲剧,因为曾经的梦想和激情似乎已离我远去。与这本书相遇非常偶然,我相信是它找到了我,而不是我找到了它。花了一周时间将它读完,内心充满了温暖和久违的激情,它讲述的是关于生死的问题,更是生命的意义,在一个你自己主宰的世界里,你无须通过别人的眼睛去评判自己,只需要活出你自己,忠于你自己。

这样看待死亡,就不再会感到惧怕与孤独

起床,盥洗。早餐,地铁。捧着心爱的书等待春日的阳光随着风铺满全身。这一切都可以预知,因而也便可以掌控。这些我早已预知结果的事物带来平和的美好——偶尔也会有些许的乏味。人常愿意安于已知的静好,恐惧与焦虑往往来自于未知,那些无法预知的部分有时会带来惊喜的礼物,但漫长的过程当中充斥着最长一段距离的却是久久的猜测、迷茫,睡去、醒来,新一轮的孤独、恐慌。人因无知而畏惧。人生中最为旷日持久的畏惧应当是由对死亡的无知而形成的大段空白或漆黑,从出生到死亡,人唯有这一时刻只能自己独自身处于内心深处的猜测的漩涡之中,在猜测与等待中迎来最终的答案。我常常在黑夜与黎明的交接时身处于这种无处遁形的对于虚无的捕捉当中,那时候大脑仿佛格外清明,与自己贴得更近,也与死亡贴的更近。有几次我甚至想翻身坐起,仔细去辨认那些对于死亡的思绪的种子,但又往往碰散了本就若有若无的丝缕,最终只能郁郁寡欢地复又躺下睡去。死亡到底是什么,最后我走向了哪里?若我因对其一无所知而心生恐惧,那么是否知道了它是什么,或者它不是什么,就能让我拥有平静稳定的信念,在黑暗来临的时候不再惧怕?这样的念头在内心生根发芽了数年,从何时开始已经无从寻起。起初翻开《与神回家》确是为了寻找我无数次在半梦半醒间尽力捕捉而不得的死亡的讯息,展开书才知原来这正是一场对话,一场与神的关于死亡的对话,这与我最初的体验是多么的相似!这场对话的确如作者所说,一度进入灵性世界的最前沿,是关于所有生命的宇宙论,因而在我的阅读中虽不断地为一句又一句突如其来的惊人之语而瞠目,但却被如此精确地击中大脑里仿佛残存的记忆,迅速接受这些闻所未闻却又如此契合内心的字字句句。是这样的字句温柔地牵引让我感到内心的平和和宁静:“一旦你完全了解了死亡,你就可以充实地活出自己的人生,然后你可以完全地体验你的本我——这正是你来此要做的事——然后你就可以在优雅与感恩中死去,并自觉地意识到,你是圆满的。这条路要好走得多,它通向非常平静的死亡。”“所有灵魂是在死后找到平静,而并非死前找到平静。当你死去时,你是不可能不圆满的,只是你有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平静”就是清醒地意识到你是圆满的。没有什么事再需要你去做了。你已经做完了,结束了,可以回家了。”还有一个用精密的逻辑和通过对文字的绝妙运用描述出的一个神奇世界:“死亡是你重建自我身份的过程。”“死亡是物质世界和精神王国之间的通道……往返通道。”“‘死亡’不是我们生命的‘终结’,也不是任何终结。‘死亡’其实位于所有事物的中心,它是‘苹果核’。‘死亡’是你为了到达‘另一边’而穿越的东西,它是物质世界和精神王国之间的通道,往返通道。”“死亡与出生两者都只是能量衰减,它们的作用与电源变压器并无不同,就是促进你从一个世界转换到另一个世界。‘死亡’和‘出生’这两个词大可从你们的语言中除去。‘创造’这个词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出生和死亡是创造时刻,它们是首要时刻。”以及坚信生命其存在与价值,不再为每天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犹疑徘徊不决,因为了解通向死亡的路上的一路的生命本就是我所选择的体验:“无论在你生命中发生什么——包括你的死亡——你都是原因所在。在神的王国里,宽恕是不必要的。神无论如何不会被冒犯或损害。整个宇宙只有一个重要问题,它与你的罪恶或清白无关,它只与你的身份认同有关。你认识你的真我吗?如果是的话,那么关于孤独的所有想法将消失,关于卑微的所有观念将蒸发,关于绝望的所有思考将蜕变为对生命奇迹的美妙觉悟。而那个奇迹,就是你。”“人生旅程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超乎想象、具有更多可能性的是路线的变化,每条线路提供不同的体验。你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任何路线,任意路线都没有‘丧失机会’的‘风险’。”当死亡也被视作礼物,而非悲剧,生命中的其他所有种种,包括所有糟糕的体验抑或愧疚的经验,也都能被坦然地作为礼物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将不再有痛苦。

生于尘土,归于尘土

死亡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是自古以来世界上各种宗教、哲学讨论不休的问题,也是人生之旅的终端,是茫茫宇宙的必然归宿,但是人们大多对死亡持回避态度,因为死亡意味着失去,金钱、学识、地位、亲情、爱情等人生财富全都“死不带去”;死亡意味着未知,离开后一去不复返,转眼成空。 《与神回家》作为《与神对话》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围绕生死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展开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这是我阅读死亡方面的第四本书,正如书中所言,人生的旅程,就像穿越一片未知的树林,有无数种可能,无数条道路,任何的际遇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没有哪一条比另一条更好,因为这是人生唯一的旅程。同样,在面对生死的时候,我们无需恐惧,因为它并非终结,而是开始,是与自我的完全融合。在那里,我们到达了一个“知道”与“体验”为一体的地方,是一种生命的合一。 书中讲述皮皮的故事,让我感动不已。皮皮得了癌症,她接受的治疗让人难以接受,但她从未发出一声呻吟,随着孩子的出生,她更散发出母性的光辉、女性的能量与深深的爱。在丈夫事业岌岌可危时,她平静地支撑起丈夫成长的天空,她用爱、接纳和鼓励滋养着丈夫的灵魂,就像她希望的那样,在2005年新年夜离世,走完她的路,实现自我圆满。 死亡是种静默之美,亦如陆扬教授在《死亡美学》中描写英国画家密莱司《奥菲利亚》的美丽之死:奥菲利亚仰面卧在水上,手中握着花枝,半开的双唇似乎仍在低唱,绿色的纱裙如浮萍般飘起,载着从岸上的鲜花缓缓向前流动,画面极富情致之美。这幅流动的画面不禁让我想起了《牡丹亭》,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生死死,循环往复,不用抱怨,一切都会有个了解。 死亡是种解脱之美,要不庄子为何在妻子离世后,会鼓盆而歌,我想他是在为妻子脱离尘海,升入天庭,为妻子下次的生,开心高兴。 或许,当人摆脱一切患得患失的考虑,无牵无挂地观照死亡的时候,所体验到的,恰是一种齐天地得逍遥的极至境界,生于尘土,归于尘土。


 与神回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