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欣交集》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宗教人物 > 悲欣交集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
ISBN:9787561331996
作者:陈慧剑
页数:415页

悲欣交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距离法师最近的机缘,当是07年年末图书馆请来了他的真迹来展示,那是弘一法师63岁圆寂,留给世人四字绝笔:悲欣交集。其悲为何?欣又为何?可惜错过了,没有亲眼见到。这次从书里见到“悲欣交集”这四个字的复印件,以及其他的墨宝,均用相机照下来作为纪念了。

回眸悲欣,今生前世

案头搁着装帧不俗的这本《弘一大师传》已一年有余,而我还未曾真正意义上的开卷。所谓 “二十文章惊海内 ”在最为风光霁月的时期,李息霜并不执念于浮华,而是一次次地辗转跌宕,伴随着起落挑起新的路向。读到雪子与李叔同的会合,有好些美好的感情重又燃起于心头,艺术的生命与佛中的捏花一笑很是相近,而美好的感情如同白莲花般洁净而清新,未来充满着天雨散花,可是谁都不知自己将漂流至何处。有的人冥会于刹那之间,有的人却宁愿坚守更为持久的可能。花开花谢,演绎的是大千世界。李叔同终究不是凡夫俗子。他的路,他的境界,他的情愫,终归需要一个更高的归宿,毋宁说,正是这一更高的归宿才能安放他的动荡不安。神藏无骨,修身人的境界,是尘世碌碌中人,怎么都难以向背的。初读前几卷,渐深渐近,我知道逐步走进的,是一颗丰实而无底的心,是一个浩瀚高深而藏迹无形的境界。我一直相信,总有那么一个地方,收纳着亿万世界。而又波澜不惊,一片祥和。

悲欣交集

年少的时候初遇《送别》,“......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心有戚戚。后到杭州游乐,虎跑的清凉幽静和灵隐熙熙攘攘有鲜明的对比,在某个转弯处,竟有大师的纪念馆,才知道大师是在这里走人空门的。从世间宠儿到虔诚比丘,这是怎样一个转换呢?第一次看到大师的字,进门是年轻时候的,笔锋有力,气魄潇洒,最后的是老年的,锋芒尽去,像是随手写来,确是“仙风道骨”,让人喜欢得很。“仙风道骨”,那时我是这样想的,其实不然,那是蜕尽尘俗的一种简单和超然,平静恬淡,回到原来。一去十几年。书什么时候买的,忘了,那么厚厚的一本,终于的漫长的这个等待春天的时候看了,看到最末页,大师圆寂时眼角涔出的泪光,让我不禁泪眼婆娑。我倒是愿意他在凡尘里吟诗作画唱茶花女。而免受那些守戒之苦。在俗人眼里是苦,在大师眼里是快乐吧。明白又不明白。在佛法里,大师悟到了什么呢?大师最后的写下的字“悲欣交集”,是一生,是当时,是感悟......,似乎有些明白,却是仍然没有明白。落 花  纷,纷,纷,纷,纷,纷,...  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  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  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  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  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我能感受的还是春花秋月。

我的佛缘

我出生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因为这个日子,我的命运中的吉祥时常被人提及,都说我命中定贵.而对此父亲也很欣慰着.是信佛的人,儿时就会带我去附件的庙里上香,由此而来,我每每路过寺庙,都能滋生亲切感,渐渐地对佛教文化也倍感喜爱,第一次知道弘一法师,是因为李叔同的"送别",而后知道李叔同是个出家人时,我竟然十分欢喜,佛家人的艺术由此开始被我关注,悲欣交喜大师的临终遗笔就曾被我对视良久,期待参悟其间的暗语,读着大师一生,我感叹生命的纯粹的可爱,佛曰:我既是佛,静心!

写作水平一般,但某些细节很好

力荐的原因,就是李叔同这个人。其精神感召之大,无可附加。作者也知道自己的水平不够,也告诉了大家。但是某些细节写出来,也是令人向往的。把那华丽的衣裳一脱,就做了和尚。就做了一个甘于被世人遗忘的和尚。我们总想不凡,但其实总归平凡是真。大师言传身教,才是真知;文字书法,皆是皮毛。

这本书挺让我失望

这本书挺让我失望,坚持看了大半还是没法把它读完,作者很想把这位传奇大师的神韵写出来,但一直没让我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弘一大师。弘一大师出家前很多事情都不可考了,尤其是在日本留学的那些年份,这也是让作者难写的原因吧。反正我看此书时常常想起《曾国藩》这样写得好的人物传记。

顶礼大师

本可辉煌于艺术,说放便放。学戒,且身体力行,多难的事。大师做到了。简单的生活,丰富的内心,无上的功德。唯有顶礼。默默修行。

生命的极致

临终写下“悲欣交集”的李叔同,堪称全才。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河东区地藏庵(粮店后街,现已拆迁)。1898年5月奉母携妻,南下上海,先进“城南文社”,后入“上海书画公会”当时写下“世界龙混杂,无心何不平?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诗句;1906年负屐东瀛,在海轮上引吭高歌:“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鸭寒彻 ,几枝衰柳。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谈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深情不断凇波溜 ,恨年来絮飘浮萍泊 ,遮难回首。二十文章警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众生那惜心肝剖?”在东京美专专攻油画,是中国最早尝试裸体画画家之一(那时他认识了伴侣雪子),另在音乐专校攻钢琴,又在藤泽浅二郎门下学西洋戏剧。参加春柳剧社后曾在《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剧中饰演女主角。回国后前后在天津工业专业学校.浙江两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任教。李叔同也是个作曲家《送别》《悲秋》、《惜儿时》广为传播,门下弟子丰子恺、王平陵、刘质平等后皆成为名家。正当他的艺术生命放出强烈的光辉时,他却毫不怜惜地掷弃了世誉名利、亲友、门生,还抛弃了爱妻,这是何等的绝断啊?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撇下了雪子,他如此为之是否太残忍了?(A:"叔同,你素食我没有异议,然而素食能拯救多少生死?” B“有人说素食能吃坏人,其实肉食素食无人能证明那个更接近健康,这个争论如两小儿辩日---而我只证明素食,因为这样做而已”............ A“你是居士,叔同,素食会为你招来无端的烦恼,是不?”B“这个---我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A“什么?什么办法呢?与世隔绝,与社会隔绝吗?” B“在生活上永远隔绝” ----引作者剧本(注A为雪子、B为李叔同) 在一般人眼里考虑的人文价值都是从事功和不朽的观念去体认超自然生命的精神,人文主义的道德的自体虽然也是内在的超越,是客观实践主体价值 ,这种想法忽略了人内在主体的反省和超越。李叔同从主客未区分前就寻其生命的本源,我想唯有此他才能找到自己的真实面目。他始终不满足于自己所达到的生命境界,所以他需要一个超越艺术精神生命的存在,这种生命是自觉的,他必须身体力行,藉此才可亲证明生命的堂奥。为了把握这更高一层的生命境界,所以他毅然决然地诀别了周遭的一切。他只顾追求自身生命,不顾妻子死活问题,甚至最后连最后一面也无情拒绝,这在若干人看来也的确是冷酷绝情。 同在南方寺院专心研究佛法,把生命主体转向对宗教的阐释,后为律宗一代宗师,雪子则饮恨返回日本……我的家濒临大悲禅院,寺内有一间禅房为李叔同纪念堂,室正面是他的画像,墙上挂着他的书法,桌上陈列着其金石篆刻作品及其生活履历。由于近我每每总带外地朋友参观,这寺庙“偶像”太多,我只给他跪过,以示景仰之情。我家附近的天纬路是佛教商品街,本人曾在此购得一书《晚情集》。(弘一法师编选),盖取李义山“天意怜幽爱,人间重晚情”之意。内有一句为我的座右铭: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呀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意即:若不知潜藏,智若无智;智慧是自己的,知识不是智慧,因戒开悟,顺其自然,内外皆忘,才可成[一真法界]... 我欣赏李叔同的境界,一个人往往在反省后顿悟,他做到了极至,对世事决绝,做事卓越,令我辈唯有赞叹!


 悲欣交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