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全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杜月笙全传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216071611
作者:杜海龙
页数:345页

章节摘录

  丧双亲浪荡街头19世纪的最后十几年,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早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到了1888年的春天,英国军队突然发起侵略西藏的战争,在中法战争中大伤元气的清廷只能一味妥协退让。人祸未了,天灾又至。先是辽宁、山东乃至北京接连发生地震,接着苏、皖、粤等地相继发生水灾。焦头烂额的清王朝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勉强维系着最后一口气息。就在这一年的旧历七月十五日,在上海县高桥镇的杜氏祖宅,降生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名动浦江两岸的传奇大亨杜月笙。杜月笙,原名月生,因为他出生的那天正巧赶上中元节,民间也叫“鬼生日”,因此他的父亲杜文卿给他取名月生,意为月半而生。多年以后,杜月笙成功发迹,跻身上流,他的好友朴学大师章太炎不惜引经据典,亲自为他易名为杜镛,号月笙,典出《周礼·大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杜月笙出生的那天,父亲杜文卿并不在家。为谋生计,杜文卿在上海杨树浦与人合开了一家米店维持家用,只留妻子独自一人在家怀胎待产。虽然身怀六甲,但妻子朱氏依然坚持替人洗衣做饭,赚取微薄酬劳,十分辛苦。杜月笙出生的第二年即遇凶岁,瘟疫蔓延,城乡死者极多。母子生活无以为继,朱氏无奈,便带着刚满周岁的杜月笙前往杨树浦投靠丈夫。可杜文卿的米店情况同样糟糕,本来店小利微,又逢大灾之年,米价飞涨,加上外商欺压,无力进货,随时都面临着破产的可能。时势艰难,夫妻二人孤灯对泣,商量着如何熬过凶年。不久后,朱氏听说附近的一家纱厂征召女工,于是和杜文卿商量要去应征。刚开始杜文卿坚决反对,一来杜月笙刚刚蹒跚学步,需人照顾;二来朱氏又怀身孕,平日里操劳过度,营养不良,身体已经极度孱弱,倘若再出去做工,恐怕支撑不住。对于该不该去做工的事情,二人争执了很久。最后,杜文卿不得不遵从妻子的意见,让她到纱厂做工。这样冒险的决定只有一个目的,不能让嗷嗷待哺的孩子忍饥挨饿。但正是这一无奈的决定,将本就极度虚弱的朱氏送进了鬼门关。光绪十六年夏,整个上海霍乱肆虐,饿殍遍野,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就在这样一个黑暗恐惧的时期.朱氏临盆产下一女。然而,由于身体的极度衰弱以及终日的劳作,导致产后大出血,未来得及看上女儿一眼,朱氏便撒手人寰,留下了一双可怜的儿女和痛不欲生的丈夫。朱氏的死,让杜文卿承受了莫大的打击。他倾其所有为妻子买下一口白木棺材,雇人将妻子灵柩抬回高桥镇故乡。仅有的几门亲眷都来为朱氏奔丧,同样的生活窘境让他们无法提供更多的经济资助。料理完妻子的后事,杜文卿便把杜月笙和女儿一同抱回杨树浦。一面要为生活四处奔波,一面还要抚养两个孩子。最后实在撑不下去了,在亲友的劝说下,他只好忍痛割爱,将嗷嗷待哺的女儿送与他人领养。这一送,至亲之人天各一方,从此杳无音信。杜月笙人生得意、一掷万金的时候,曾多次向人提及这个被送人的妹妹,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兄妹相认,然而一直到他几十年后阖然长逝,都没有达成这一心愿,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生逢乱世,杜文卿既要忙于生意,又要照顾幼小的儿子,疲惫的生活让他不胜其烦,心力交瘁。为了能尽快改变疲于奔命的生活局面,杜文卿在朱氏去世的第二年,经人介绍,续弦张氏。张氏性格温柔贤淑,平日里沉默少言,对杜月笙这样一个自小失去母爱的孩子,别有一番真切情感。她爱护杜月笙无微不至,视如亲子。然而,命运的魔爪又一次伸向了这个多难的家庭。光绪十八年,也就是杜月笙五岁那年,杜文卿患上重病,医药无继,油尽灯枯,病死于妻儿之前。整个家庭失去脊梁骨,让张氏几近绝望。月笙年幼,父亲的后事全由张氏负责。张氏不仅温柔贤淑,做事亦能分寸得体,为丈夫备就衣衾棺木,扶灵还乡。料理完杜文卿的后事,张氏本以为可以支撑起杨树浦的那家小米店,解决生计,哪曾想流年不利,适逢大灾岁月,米价暴涨,进货无资,竞被迫关门歇业。张氏只好带着七岁的杜月笙回到高桥乡下,半间老宅勉强可住,但生活费用却全无着落。好在张氏年纪尚轻,咬紧牙关,帮人家洗衣服,赚几个铜钿,也能勉强维持母子俩的伙食。即便在如此困苦的境遇下,张氏依然节衣缩食,省下几角钱,将杜月笙送进一家私塾读书。一连读了四个月,从第五个月开始,张氏实在拿不出钱来,杜月笙自此辍学在家,这是杜月笙第一次入学,也是最后一次入学。转眼之间,杜月笙已经八岁,就在这一年,一向温柔善良的张氏突然失踪,从此杳无音信。一说杜文卿死后,张氏因无法忍受清贫寒苦的生活,又要拉扯尚未成年的幼子,无法生活下去,被迫脱离杜氏门庭,改嫁他人。另有一说,当时正值清朝末年,乱世频现乱象,浦东一代龙蛇混杂,多有妇女小孩在光天化日之下神秘失踪,无非是被一些行径卑劣的人贩子强行拐卖,或卖人青楼,或卖为人妻。总之,张氏失踪的确切原因已经无从知晓,成为一桩彻头彻尾的无头案。张氏失踪之后,年幼的杜月肇全无生存能力,缺衣少食,只能委身在老娘舅家里。老娘舅是生母朱氏的弟弟朱阳声,无甚本事,只靠给别人做一些泥瓦匠的活计谋生度日,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他外出做工才能勉强维持,偏又多出一口人吃饭,负担愈加沉重。俗话说:冷粥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寄人篱下吃白饭,难免不受人白眼。虽然站直了只有饭桌高,但杜月笙已经颇有心机,他晓得察言观色,讨巧卖乖,只为能有一口饭吃。为了取得娘舅和舅母的好感,杜月笙慢慢学会了帮助他们做些家务,譬如砍柴、种菜、煮饭,还有带孩子。过早地感受到生活的艰难,让他比同龄的孩子更机灵,更成熟,更晓得人情世故。小小年纪的杜月笙以为,只要咬紧牙关,拼命干活,就可以得到舅父舅母的欢心。没想到舅父舅母照样对他白眼相加,稍有不如意,不是厉声叱骂,便是大巴掌、爆栗子,打得他晕头转向,凿得他金星四进,好在外祖母始终对他不离不弃,才让杜月笙感受到一丝亲情的温暖。  ……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穷小子单闯大上海
十九世纪末的最后十几年,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早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到了一八八八年的春天,英国军队突然发起侵略西藏的战争。在中法战争中大伤元气的清廷只能一味妥协退让。人祸未了,天灾又至。先是辽宁、山东乃至北京接连发生地震,接着苏、皖、粤等地相继发生水灾。焦头烂额的满清王朝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勉强维系着最后一口游丝气息。
就在这一年的旧历七月十五日,在上海县高桥镇的杜氏祖宅,降生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名动黄浦江两岸的传奇大亨杜月笙。
丧双亲浪荡街头
八字桥临别誓言
水果行里谋生计
小东门结下至交
第二章
入青帮,进黄门
青帮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间组织,大约在清雍正四年间,由三位义结金兰的兄弟所创,他们分别是翁岩、钱坚及潘清。这三人皆擅拳术,能力出众而且深得众望,手下徒众大多以承运漕粮为业,因此也称粮船帮。因其影响力之广,乃至大江南北,入帮者极多。一直到民国时期,青帮都是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拜香堂入了青帮
嗜嫖赌险丧性命
遇贵人荐入黄门
显身手初露峥嵘
巧解铃立下头功
第三章
情场事业两得意
杜月笙没有辜负黄金荣和桂生姐对自己的提拔和赏识,他心思敏锐,巧心匠艺,再加上广结各界朋友,在黄公馆,杜月笙现在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无能能及。黄公馆赖以发财的两大事业“赌”和“土”,在林桂生掌舵,杜月笙谋划之中,如日中天,进展之神速可谓风卷残云。
赌场里吃上俸禄
散家资树起信义
娶新娘得偿所愿
收门徒惹出事端
去赌场两大毒瘤
第四章 贩烟土大发横财
大上海到处都是吞云吐雾的烟花柳巷,里面多是醉生梦死的巨商富贾,这里成为烟土最为理想的集散市场。上海滩有些牌头的江湖人物,纷纷投身烟土买卖,置国人身心于不顾,大敛横财。由于烟土生意越做越大,自世界各地而来的鸦片集中于上海,其销售最盛时期,供应地区远至淮海区域,以至长江两岸。
拉山头疯狂抢土
卖烟土成立公司
笼络住禁烟大员
三虹楼掌掴对手
张啸林进军上海
三大亨风云际会
第五章 老板失意,月笙登天
此时的黄金荣早已经心灰意懒了。升了官反而不大问事,为了消愁解闷,他开始抽上了大烟,进入半退休状态。家务事交给儿媳掌管,外间的公事,他毫不犹豫,全部责成杜月笙支持大局。长江后浪推前浪,黄金荣壮志不复,杜月笙趁势崛起,他风云际会,踌躇满志,勇猛精进,大刀阔斧,上海滩从此走进了杜月笙的时代。
陈氏孙氏同进门
护佳人金荣跌霸
救老板月笙登天
黄金荣迎娶娇娘
露兰春红杏出墙
第六章 交流广阔皆大佬
杜月笙从此有了一个“海上闻人”的称号,上海人尊称他为“杜先生”,能够直呼其名的除了黄金荣、张啸林二位,剩下的就是那些达官政要,耄耋宿老。至于帮会份子,就连大字辈的高士奎、樊瑾成等等,尽管以辈分言是杜月笙的祖老太爷,然而当起面来,照样毕恭毕敬地喊他“杜先生”。“杜先生”三字在大江南北,前后二三十年间,成了杜月笙的专用代名词。
沈杏山俯首帖耳
严九龄屈尊就教
陆冲鹏运土救急
黎元洪居停上海
张宗昌沪上风流
第七章 金字招牌“闲话一句”
五卅惨案发生期间,杜月笙自始至终参与其事,这次事件激起了他的良知良能,他尽其所能地拿出自己的行动,为各界爱国人士提供必要的援助,可以说,他虽是旧社会黑帮中的老教爷,走的是江湖路,赚的是黑心钱,但他内心浓烈的国家民族观念,成为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页。
满堂皆是座上客
仗义保护徐树铮
顾竹轩打洋官司
五卅案挺身而出
第八章 “四一二”为匪张目
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日,北伐军浩浩荡荡驶入上海。也就是在北伐军光复上海不久,蒋介石筹谋已久的“清党”计划悄悄展开了。这次清党运动,蒋介石的目的只有一个:彻底剿杀共产党在上海培植的势力,把他们消灭在萌芽之中。
毕庶澄香闺中计
黄公馆群虎亮相
三大亨密谋清党
八股党紧锣密鼓
汪寿华枫林丧命
四一二做了帮凶
第九章 三大亨各奔前程
也正是从这一年,甚至可以说是从“四•一二”事变以后,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由于认知和作风的不同,以及风云变化的时代浪潮冲击,三人渐渐开始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以至于最后分道扬镳。黄金荣年近花甲,精神状态不比正值壮年的杜月笙,威名大不如前,人气渐散;而杜月笙无论从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上,都几乎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再则,他自身力争上游,广交博纳,俨然已经超越了黄金荣,成为上海滩最具影响力的帮会大亨。
定前途兄弟失和
救薛恒不计前嫌
杜月笙官拜少将
陆京士出入杜门
第十章 借“工运”插手政界
凭借多年罗织而成的强大关系网,无论在黑道还是白道,杜月笙都能如鱼得水,行止自由。为了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摆脱黑道江湖的不佳印象,杜月笙以他卓越的处世智慧,慢慢潜入法租界的上层社会。
仗义援助吴同根
平息法商大罢工
进政届荣膺华董
结纳袍哥会大佬
第十一章 弃烟土挺进金融界
从插足金融界开始,杜月笙无时无刻不在争取有力人士的支持,尤其是结交金融界的朋友,为国民银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使他在金融界的发展顺风顺水。不久以后,杜月笙顺理成章地当选为上海银行的公会理事,一个白相人地界的大阔佬,俨然成为了上海滩颇有风范的金融家。
巧集资开办银行
广交金融界巨子
仗义援手唐寿民
第十二章 大刀阔斧开办实业
杜月笙不仅在金融界迅速打开了局面,在其他领域的事业也在循序渐进地展开,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当属收购张謇先生创办的大达轮船公司。
乘人危接手船运
开辟了苏北航线
一跃成航业领袖
杜氏求和王亚樵
打进纱布交易所
第十三章 名利双收,如日中天
杜月笙十五岁离开高桥镇,到十六铺打出路,当初,外祖母送他到上海谋生,行至八里桥,祖孙泣别,杜月笙曾哭着说:“好婆,高桥人人看我不起,我将来回来,一定要一身光鲜一家风光!我要起家业,开祠堂!不然,我发誓永远不踏这块血地!”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一九三一年,四十三岁的杜月笙终于一圆当年立下的誓言。这一年,整个上海最为轰动的风光盛事无疑便是杜氏祠堂开祠了。因为,它的招摇与奢靡,盛大与奇特,在上海这样一个世面广大的地界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杜月笙再娶名伶
开祠堂空前绝后
筹善款一马当先
第十四章 充当抗日先锋
一九三一年的杜月笙,人生事业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然而正是这一年,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军在东北三所向所向无阻,以至到最后,山河沦陷,万民涂炭。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在中国激起汹涌澎湃的抗日怒潮,上海人民奋勇投入爱国运动。从小混迹江湖的杜月笙,对国家民族观念并不强烈,但是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义举,慢慢激发出他最强烈的爱国意识。
于松乔收押巨商
组织抗战后援团
谈判桌前斥日将
两小时毁灭租界
第十五章 攀上高层,拓宽财路
为了能继续招徕优秀的人物为己所用,一九三二年十一月,杜月笙成立了恒社。恒社是一个俱乐部形势的帮会组织。会员都是杜月笙的门徒,组织成员十分广泛,士农工商,各界人士都有。其中,尤以上层社会名流居多,人人拥有丰厚的身家,各自建有雄厚的事业,他们便构成了杜月笙的卫星组织。
借机插手电影圈
收门徒创立恒社
张学良寓居上海
航空奖券生财路
黄浦江杀人灭口
第十六章 巧施手腕赢下生意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杜月笙也不例外。虽然他声誉无数,威名远播,但仍然阻止不了他继续追逐名利的脚步,这一次,他把目标瞄准了中国通商银行的头把交椅。中国通商银行创立于光绪二十三年,是中国最早的一家银行,也是除了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行之外的一家重要银行。就连宋子文、孔祥熙都想染指该行,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谋取到通商银行
控制住华丰面粉
巧结党打压对手
第十七章 战火再起,二次抗战
从一九三六年起,中日关系空前紧张,战争一触即发,日本军国主义一方面加紧向华北地区大量增兵,另一方面又不断挑起事端,制造侵略理由。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终于爆发,抗战全面打响。国难当头,全国军民同仇敌忾,抗日热潮席卷全国。八月十三日,淞沪会战全面爆发,战事急转直下。自淞沪抗战爆发以来,杜月笙便步入了人生中最为繁忙而紧张的一个时期,同时也让他步入了人生另一个拐点。
抗日劳军行大义
组建苏浙别动队
日本人威逼利诱
老兄弟各奔前程
沉轮船阻遏日舰
避战火大亨出走
第十八章 流亡香港,遥控大陆
杜月笙到达香港不久,“小八股党”中的顾嘉棠、芮庆荣、叶焯山和秘书翁左庆、胡叙五等人先后也先后抵达香港。当时的香港还不曾为战火所波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益繁荣,但对于杜月笙来说,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拜码头香港立根
组织赈济事务所
成立统一委员会
巧策划营救高陶
义士击毙张啸林
万墨林下狱遭刑
第十九章 联手戴笠,互为己用
自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杜月笙避居香港以后,他多次往返于香港和重庆之间,会见蒋介石、陈立夫、孔祥熙和戴笠等人,参与策划或执行重庆国民政府在抗战方面的事宜,直到一九四一年底,太平洋战争全面打响,杜月笙被迫离开香港,定居于重庆。
国民政要大营救
得资助广开财路
回上海险些吃瘪
戴笠扳倒吴绍澎
第二十章 杜大亨强弩之末
几天以后,杜维屏被宣布无罪释放,看到平安归来的儿子,杜月笙不禁感慨万分。好在一家团圆,姚玉兰十分高兴,说了一些安慰的话,杜月笙心情沉重地表示:“维屏本来就没有错,只不过有人想搞倒我杜月笙!可惜他们是白费力气,搬起石头砸自家的脚!我杜月笙即便坍台,也不坍在上海滩!”
参选议长遭暗算
顺利当选新盟主
办选美募捐善款
六十大寿开堂会
杜公子身陷囹圄
第二十一章 两岸三地,进退维谷
杜月笙缓步登上甲板,望着眼前巍巍的大上海,脚下滔滔的黄浦江,不禁感慨万千。自己十五岁离开高桥镇来到上海,混迹赌棚、浪荡烟花、抢过烟土、开过公司,结识无数的军阀政客,一步一步发迹扬名,如今这一切都风流云散了,杜月笙明白,这次离开上海滩,恐怕是永无归期了。目送滔滔江水,轮船不经意间已经驶过他的出生地高桥镇,他不由得抬头凝目眺望,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凄凉和伤感,只是默默地念着:别了,上海滩。
豪门大佬赴香江
居香港、大不易
共产党积极统战
蒋介石软硬兼施
第二十二章 一代传奇魂断香江
根据杜月笙的生前交代,灵柩暂葬于香港东华医院的义庄,以后可迁回上海高桥镇的杜家祠堂。然而,在时隔一年以后,陆京士和洪兰友在台湾当局以“皈依国土”的压力下,经与杜月笙的家人筹商之后,将灵柩迁往台北县汐止镇,这里便成了一代大亨杜月笙最终的葬身之地。
老兄弟各有下场
孟小冬终入杜门
给自己安排后事
分遗产凄凉谢世

编辑推荐

  旧中国的上海,十里洋场,风云变幻,灯红酒绿中酝酿着柔情,也潜藏着杀机。这里不仅是外国冒险家的乐园,也是黑社会存在的沃土。旧上海不仅有外国势力控制下的租界,更有黑社会严密控制下的方方面面,在上海滩如果不与黑社会打交道,任何人都无法立足,杜月笙就是当时上海黑社会的领袖。《杜月笙全传(图文版)》(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

作者简介

说起上海滩,可以不讲十里洋场的繁华富庶,也可以不讲纸醉金迷的灯红酒绿,但绝对不能不提一个人——海上大亨杜月笙。说起青帮三百年发展史,可以不提陈其美,也可以不提黄金荣,但绝对不能不提杜月笙。
日本新泻大学教授、上海史研究会会长古厩忠夫曾说过,杜月笙是最能反映近代上海的男人。那么,杜月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人说他是杀人如麻的黑帮大阔佬。
有人说他是机灵诡诈的政治投机者。
也有人说他是通达人情世故的“社会学博士”。
杜月笙自己则说:“我只是河里的一只泥鳅,先要修行一千年才能化身为鲤,再修五百年才有跳龙门的资格。因此我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只可成功,不许失败!”
杜月笙成功了。他从一个孤苦无依的少年一跃而起,成为名动黄浦江两岸的顶级大闻人,这是一个怎样的传奇!
杜月入青帮,进黄门,组党徒,贩烟土,开公司,跻身上流,触角伸向军政、工商、士农各个角落,与蒋介石称兄道弟,章士钊被他呼来喝去,黎元洪、张学良是他的座上客,孔祥熙、宋子文来往密切,戴笠与之义结金兰……如此通达的社会交往,让他一跃成为上海滩无人望其项背的顶级大亨,权倾一方,威风八面。其个人经历称得上多姿多彩。
后人有云:如杜月笙者,实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集三百年帮会人物之大成。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

图书封面


 杜月笙全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书很好,看了以后让人思考很多东西
  •     故事会的水平…要是让汪曾祺来写该多好…
  •     他的一生很值得思考,为我们就进入社会提供参考
  •     有很多收获
  •     青帮三百余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集大成人物,爱国之心固有,敛财黑帮之风也不少,四一二真算不得杜先生的过错,不过政治行为而已,要论心狠,谁又比得过老蒋呢,看着风烛残年的黄金荣在大世界扫地,谁又不唏嘘当局如放屁一般的承诺呢。在世界上做足了人面情面场面的杜月笙该是最后悔魂归“故国”而不能回高桥了吧,万老太太或是弥留之际杜先生最想见的人吧!
  •     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情面、场面。
  •     凡人修仙传民国version。
  •     传奇人物
  •     写的很粗糙,没啥新鲜感。
  •     杜月笙的一生也是中国尤其是上海近代史的见证。49年前的风云上海滩真让人向往哈哈,生活在上海感触也特别多。本书很流畅,猜测的对话和事件经过也比较符合人物环境特点,吐槽部分不多,值得阅读。
  •     黑社会也有爱国情怀!
  •     微信读书
  •     该去台湾的
  •     少了些许客观事实,还是褒讲医生
  •     决定看这本书 一是源于以杜月笙为原型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二是源于假期看的一篇孟小冬传记中 提到了她与杜月笙的这段情事 后来碰巧在电影《乘风破浪》中 彭于晏的角色拿出了一本杜月笙传记 让我对杜月笙产生了无限的好奇 现在看完整本书 其中对于我期待的情事部分没有过多渲染 但杜的雄心大义 和其豁达的性格 让我肃然起敬 其一生中 巧妙地化解过无数矛盾 广交无数推心置腹的好友 原因无他 唯有智和诚 可惜了后期一心拥护蒋介石 反倒被蒋视为用时可用的“夜壶” 甚至遭蒋打压 最后命殒他乡 让人唏嘘
  •     晚年真的是太凄凉。 微信读书。
  •     从小孤身闯荡,走成的人生。
  •     人生有三碗面,人面,情面,场面,碗碗难咽。
  •     读的第一本人物传记类。已看大半,很真实的呈现出了当时的大上海,附带学了历史~而杜先生从一个市井浪子,到上海滩霸主。需要的是情,义,勇,谋,再就是机遇了。短短几天看完一个人的一生。真可谓跌宕起伏,造化弄人。往往从他们身上,就能学到最有用的东西。
  •     写得很生动,唯一的一点小小毛病是作者将杜月笙刻画为非常正面的形象
  •     牛逼
  •     很好的一本,很清楚的看那个年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