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之恋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549585504
作者:[英] 奥兰多·费吉斯
页数:368页

内容概要

奥兰多•费吉斯(Orlando Figes,1959—  ),英国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现为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历史学教授。俄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文学艺术,还是政治经济,他都烂熟于心,无人能出其右。其一系列解读沙俄及苏联历史的著作《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农民俄罗斯,内战》、《一个民族的悲剧》、《克里米亚战争》、《革命的俄国,1891—1991》等取得非凡的成就,是当今英语世界俄罗斯研究的一流大家。作品曾获沃尔夫森奖、NCR图书奖等,入围萨缪尔·约翰逊奖、达夫·库珀奖等,并已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
李广平,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已出版译作:《儿子,你要活下去》、《永远的叛逆者:茨维塔耶娃的一生》。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 .......... 001
中文版自序 .......... 005
序言 一千封信 .......... 007
一 乱世情缘 .......... 013
二 从纳粹集中营到苏联劳改营 .......... 035
三 高墙内外的守望 .......... 057
四 信是托命的船 .......... 077
五 秘密信使网络 .......... 107
六 历尽艰险的秘会 .......... 129
七 再次冒险相会 .......... 157
八 三进虎穴探监 .......... 197
九 同是天涯沦落人 .......... 215
十 劳改营的衰落 .......... 239
十一 出狱在即的筹划 .......... 267
十二 终成眷属 .......... 299
尾声 历史的见证 .......... 315
鸣谢 .......... 325
“纪念碑”按语 .......... 329
资料来源 .......... 335
专有名词对照表 .......... 339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主人公是两位俄国青年,列夫和斯维塔。第二次世界大战把他俩拆散了14年,他们人散心不散,坚守着爱情。列夫在斯大林的劳改营中挣扎求生,他和女友秘密通信有1200多封。奥兰多·费吉思以这些密信为素材,写出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两个坚强的人,生逢乱世,在腥风血雨中呵护着爱情,坚贞不渝。


 古拉格之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如报告文学一样详实,感情充沛,就是缺乏一些文学手法。可以作为了解当时苏联劳改营的历史读物。
  •     大时代下的一个鲜活例子,可惜这本书就这样禁了
  •     故事本身超越了一切文本。距离是风,爱情是火,它吹熄微弱的,助长旺盛的。
  •     一般,翻译出戏。想起在凤凰视频上看过一故事,1950年,某青年为国军招募派往香港,结果爱上一个姑娘。为摆脱组织,两人逃到红色上海,结果六天后就被公安抓了。男的判了22年,女的5年。女的出狱后等了17年,在男的出狱前一年,绝望中嫁人了。男的出狱后在街道扫厕所,天天写信向台湾上访。
  •     这翻译简直就是业界良心,完全找不到国外文著的生疏感,作者再造了译本,也是我读过的第二本理想国译丛,这套译丛还在增加中,有意读完。再聊内容,首先要激赏女主人公的伟大和无私,没有她,列夫能不能坚持下来都很难讲,坚持到出狱三十八岁才结婚,这份坚持世间罕见,其情至纯。其次从他们的爱情故事可以了解那个年代苏联劳改犯的生活,生活气息浓厚。这种生活气我很喜欢,我已经迫不及待的准备读第三本理想国译丛了。
  •     一星给列夫和斯维塔 一星给辛苦的作者
  •     一个关于爱,勇气,信念,坚守的故事!!人类总是能创造奇迹
  •     第一次读以“古拉格”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苏联那段历史的残酷。本书不是传记,也不是纯粹的书信集,而是以一对分开八年之久的恋人之间的书信为基础向读者诉说的一个关于爱情和求生的真实故事。列夫和斯维塔的书信内容很普通很简单,他们之间的爱情也说不上轰轰烈烈,但也足够震撼人心。
  •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本书记叙的故事本身很有力量,作者叙事角度清晰,对素材取舍得宜,呈现给读者的是两个坚强而互相支持的灵魂对爱情的坚守。
  •     十五年的时光,一千二百多封书信,三次跨越千里的相会,他们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守住了生命,守住了爱情。本书是对那个时期的苏联和古拉格的真实写照,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伤害的具体展现,这两个人,让我们看见历史。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他们已经逝去多年,在这个时候我愿意相信,天堂里不再有任何离别和伤害。
  •     2017.001 印象中,“古拉格”这三个字似乎从来没有和爱情联系起来过。在这个严苛冷酷的环境中,能生存下来已经实属不易,谈爱情实在太过奢侈!与恋人分别14年,关押在古拉格劳改营的列夫靠着1200多封信维系着和斯维塔的爱情,爱和信念滋养着他们,支撑着这对恋人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这段爱情是奇迹,1200多封信绕过严苛的审查制度能保存下来是奇迹,斯维塔冒着风险不远千里去探望列夫也是奇迹,创造这些奇迹的是爱、是信念、是人和人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
  •     可能我get到的点和大家不太一样,我很折服于斯韦特拉娜的情商以及语言的逻辑性 当然对于伯朝拉以及这种人类社会的普遍遭遇我虽无法深切的感同身受,但也至少能体会到当时政局下人性的残暴和慈悲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列夫和斯维塔在八年的时间里写了一千二百多封信,除了写彼此的生活、工作,也写未来的畅想,更多的则是在字里行间诉说浓烈的思念。阅读此书、阅读这些信,彷佛遇到了当年的那双眼睛。
  •     古拉格历史中平凡而伟大的爱情。
  •     动人至深。人们将会惊讶于高尚的情操与勇气来得如此平白,在关于苦难与背叛的叙述中,这种宝贵的平白伟大得超乎现实。
  •     爱情之花在集权的高墙下坚韧开放,是动人的传奇,背景是惨绝人寰的罪恶。。。许知远在序文中感慨:古拉格不仅是发生于某个特定时刻与地点的人道灾难,也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的遭遇。很可惜,除去少数作家,比如杨显惠、高尔泰的记录,我们从未知晓中国的普通知识分子是怎样度过这些岁月,我们从未。。。
  •     市图书馆还有
  •     翻译糟糕透了,读到第十章读不下去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两个知识分子,写信会全是“呢 啊 哦”吗?小学生吗?一些地方翻译的非常口语,一些地方又硬要咬文嚼字;又用了很多的中文俗语,大部分都非常不合时宜,不符合原文文化也不符合语境。阅读感受恶心坏了。
  •     四星半,11月
  •     这是关于爱的故事啊。爱,算了,你们不懂这样的爱,你们知道的就是将就。
  •     这是一个充满伟大人性的爱情故事,即使有诸多阻碍但是很难挡住人性深处最本质最朴实的爱情。这已经超越了等待的话题,而是上升到一种无言的高度。今天领导晚上吃饭时候说“想着自己两地分居20多年,我更多的是无助。”今晚看完此书久久不能平静。尽管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但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爱如何爱
  •     一千封信
  •     人是有希望才容易活下去呢,还是没希望才容易活下去。任何希望我都唤不起来,但没有希望,我心里倒很平静。
  •     极权时期的爱情。
  •     绝望才是最可怕的毒药,可是解药在哪呢?
  •     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
  •     17-09 不容易去写书评。人类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也不想喜欢美国人写俄国人。但是看完还是觉得感动。穿越过重重岁月得到的救赎,希望我也能在未来的某一刻拥有。
  •     2017年第一本书。里面两人通的信都很琐碎,但整体来说是多么旷世奇缘啊!斯大林镇压时期的苏联,两位主人公只能一年见一次,平时靠写信,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在谈恋爱。现代的异地恋情侣在一切都发达许多的条件下还把分手原因归咎于距离,令人唏嘘。
  •     伟大的爱情故事,闪耀着人性之光。能在那样残酷的环境里坚持,实在值得人敬仰。
  •     最让人感动的是女主的不离不弃,等待10年,而且在那样一个大环境下,不知这只是女主一人的坚守,还是那个时代还保留着对爱情的信仰
  •     读过《古拉格之恋》:是历史,是文学,更是爱情。在黑暗的岁月中,往来的书信支撑了两个人的生活。熬过了古拉格岁月,渡过了漫长的冷战时期,目睹了苏联解体,直到普京时代,两人分别于2008和2010年逝世。在高压体制下求生存的两个坚强的青年,通过1200多封私人信件,谱写出一个爱情与求生的真实故事。人物的爱情让人感动,那一千多封信是历史的见证,它显示了爱情的魅力、意志的坚强、精神的不屈。
  •     语言很平淡,但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这段感情真是旷世奇缘。
  •     在如此艰难环境下还能坚守到的爱情,那时的生活尽管折磨人,但他们却能坚持下来。
  •     看到1955年,米申科夫妇在一个地下室里登记成为合法夫妻时,不禁为这对情深伉俪泪目。
  •     实在感动,八年多的劳改营生活,男女双方通过1000多封信件来往,后来有情人终成眷属,多不易。斯大林主义体制的残酷压迫没能把俩人压垮,他们在这种环境下守住了爱情,他们之间的信件是一部历史剧,也是一部伟大的爱情史诗。
  •     跟夹边沟比起来都是渣
  •     有一封信感动到我 就是在最开始时 他从不向她诉苦 只描述风景的美
  •     基于一对恋人通信的古拉格侧面,不如《耳语者》来得全面震撼,略琐碎。
  •     写作者写东西有个怪癖,总是觉得自己能走进人物内心深处,搞什么艺术人生,非要瞎猜别人在想什么。
  •     比起更为著名的几本古拉格历史,这本诉说了古拉格活下来的普通人是怎么过完几十年的,有香烟有工资有聚会有感情有希望~在古拉格之外的莫斯科,主旋律依旧是按部就班和忍耐。语言不严肃,爱情和生命的韧性尤为动人。
  •     有种麻木疲劳之感
  •     列夫父母早逝他在三个女性长辈关怀下长大,莫大物理系,结识斯维塔并相恋也受到斯知识分子家庭的接纳,德军入侵列夫从军被俘,辗转出逃遇美军拒绝赴美返苏被判十年去伯朝拉强劳,运囚火车上看守让刑事犯殴打政治犯,在冰河里运木头死者多,幸亏思特列里科夫把他收入木材实验室,通过姨妈奥尔加联系上了斯维塔,46年7月12日两人通信开始,都29岁认识11年相隔5年。调到电站轻松不少,自由工人摄影友帮传信渐实写,与世隔绝朝不保夕,转监狱可怕;47年30岁的斯冒险探视混入营区拥吻两晚,斯抑郁写信纾解,决定不婚不孩,提高发电量,48年8月又探监,49年出差近再探短但值了;250万强劳者,零下47,发钱自种菜看戏打球培训,热砖暖胃,四探在会见厅,互梦;筹划出狱后落脚城市,54年7月释放8年苦役,岳父病床赠钱,55年大赦。
  •     古拉格群岛的一个小小缩影,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个人命运被时代的洪流卷着走,不过和夹边沟比起来,古拉格的条件似乎更胜一筹。某人说,我有书中的女主人的影子,于是认真地看完了。除了执着和认真,我并不具备斯维塔的勇敢和坚定。也许正是因为彼此心中的那份爱和信念才没有让这对人儿走散了,才没有让他们被时代摧垮,也才能让历经磨难的他们对这个世界仍然保持着微笑。
  •     无聊的引文,小说不像小说,越读越觉得没意思。
  •     相信我们那段不能提的历史中也会有很多感人的爱情,只是当我们都不能去直面过去时,又如何以此为傲呢
  •     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本身就不是严肃的历史,真实的点滴才更令人感同身受。 在最后列夫看到了自己多次在梦见的情景时,一阵穿越的沧桑感向我袭来,不禁潸然泪下,一路走来的无奈与执着,隐忍却融入生命的爱情,劫后重生的幸运都涌上心头,仿佛我也看到了那幸福温暖的景象,由衷的高兴,是爱情的模样。
  •     十分不错的一本书 已看完了 需要者可联系!
  •     非常棒的书,但是翻译糟糕,不伦不类,对照英文版后发现有许多低级错误。
  •     下架前赶紧买来准备回家过年读的,昨天在回上海的飞机上读完了,还是非常棒的一本书。在残酷的战争和政治岁月里,或许唯有爱情是生命的希望和力量。所以它显得那么珍贵,那么伟大。而既讽刺有让人感到气愤的是,这本好书的下架:我们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政治黑暗和文化运动中......
  •     悦读计划三:有的书要一口气读完,要么就两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