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位三传记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郑位三传记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62256403
作者:刘光明
页数:304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立志走革命道路    一、幼小心灵中的进步烙印    在湖北省黄安县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的大斛山下,有个住着70多户人家的马鞍山村。1902年(清光绪28年)10月21日(农历9月20日),郑位三就出生在这个村子的一户农民家里。    这里是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丘陵地带,从北往南有紫云寨、游仙山、大斛山、三角山、黄杨寨、鸡公山、天台山等大山,北与河南省的罗山、光山(今新县)交界;东与湖北省的麻城毗连;西边有大别山的主峰老君山、金牛山等,与湖北的礼山(今大悟)相接;西南边二十多里远处有一中心城镇七里坪,是通往黄安县城的要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鄂东北党组织的活动基地,黄安农民运动的大本营。土地革命时期,这里又是著名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后来成为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的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仅马鞍山这个总人口不到300人的村子,参加红军的就有80多人,据现在能够查到姓名在民主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就有48人之多。    马鞍山村一带的农民,主要靠种田、打柴维持生活;有少数人兼做木工、泥瓦工、篾工、铁工等手工业;还有极少数人开办些小型的商店、药店,或做些肩挑的小生意。郑位三的父亲叫郑维翰,原来靠种一石二斗多田地维持全家生活。后来,学了点医道,帮助当地农民拿脉看病,成了全村一位有名的中医先生。辛亥革命失败后,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反动军阀政府的捐税名目繁多,加上年景不好,不少农民生活无着,到处逃荒要饭。郑维翰这时全家有8口人,大儿子郑位三不到15岁,最小的女儿还只有3岁多。他为了维持全家老小的生活,在1917年春,把自己的一石多田典当给别人,带着三儿郑植棠到七里坪镇开中药铺,继续行医看病。    郑位三7岁开始进私塾读苷,是他家中读书较多的一个。他从小就很聪明,学习也非常用功,很受父亲喜爱。当时他家虽然人口多,生活困难,他的弟妹都无钱上学,但他父亲还是省吃俭用,想方设法让他读书,希望他成为家中一个有作为的读书人,将来能在官府中谋个一官半职,为郑家支撑门面。    大别山区的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当时全县只在县城、七里坪和县城南面的八里湾办有3所高级小学,初级小学全县也只有几所,其余的都是私塾。教书先生大都是一些五六十岁的老学究,教的内容也全是四书五经、三纲五常之类的儒家经典和封建伦理道德。然而,郑位三的私塾先生却是一位深受孙中山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影响的人。郑位三开始读书时,正是辛亥革命前夕。由于孙中山、黄兴、章炳麟等人广泛宣传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使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深受启迪。郑位三启蒙的私塾先生郑锡云,就是当时受民主主义思想影响较大的一个。郑锡云是一个落第的穷秀才。此人思想较为进步,对当时社会上的传统习俗经常表现出不满的情绪。他“不恭维‘儒者’,不讲究‘礼教’——为人洒脱,好为翻案的议论”。可算是一个对现实不满的“异教徒”①。他除了按照当时政府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外,还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他听到的有关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些看法,并且教他的学生读一些抑强扶弱的古书,诸如《项羽本纪》、《游侠列传》、《刺客列传》等、激发学生“对于环境之不满”②的情绪。尽管他当时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对于环境之不满”,说不出一个所以不满的理由,但他总觉得当时的那个社会是“不可居”的,是“要不得”的。认为孙中山的“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是合乎当时历史要求的④。他的这些举动,“常常被那些‘安分’的庸人们、绅士们,视为‘不可思议”~。    郑位三是一个聪明好学、肯动脑筋的学生。当时虽然年幼、懂得的事不多,但他爱想问题。对郑锡云讲的一些新道理,感到特别新鲜。每当郑锡云向他讲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时,他都听得很认真,记得很清楚,还不时提出一些连郑锡云自己也无法回答的问题,如,为什么要打仗,外国人为什么要来打中国人,怎样才能消除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等等。郑锡云对郑位三非常喜欢,把他当作自己亲生的小孩一样看待。郑位三有时因天下雨,或放学较晚不能回家,就住在郑锡云家中。同郑锡云一起生活、吃住,关系十分融洽,几乎成了一家人。郑位三从7岁到16岁的9年中,一直同郑锡云在一起生活、学习。郑锡云的进步思想,在他的幼小心灵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播下了对封建社会现实不满的种子。他后来经常说,在郑锡云先生那里读书的这几年,在他个人的历史上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他后来参加革命斗争打下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郑位三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家庭经济越来越困难。当时一些有钱的豪门子弟纷纷到外地去读“经馆”,还有少数到武汉、北京等地去上大学。郑位三没有钱进这些学校,只好在1918年,也就是他16岁那年的夏天,自己挑着简单的行李从黄安步行到离家有150多千米远的武昌城,投考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今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这是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学制4年(其中预科1年,本科3年),设有金工、染织和图案印刷3个科。每个科都有实习工厂,学生经常到工厂实习和劳动。学生伙食费自理,讲义、书籍由学校统一印发。报考该校的多半是一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无法负担学费的学生。毕业后,学校不负责分配工作,由学生自谋生路,少数成绩好的也可继续升入高一级学校,一些有后台的学生还可由学校推荐安排工作。    郑位三自幼体质较差,从黄安到武昌,他整整走了5天。一路上饿了就啃几口母亲给准备的干馒头,喝点冷水;到哪里天黑就在哪里找个地方和衣倒在地下睡一晚上。第五天中午到达武昌后,双腿红肿,脚板磨起血泡,瘦弱的身体,已经十分疲劳。尽管如此,他到学校后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坚强的毅力,准备着入学考试。由于他学习刻苦,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甲种工业学校的金工科。他原名叫郑植槐,因为这次考试名列第三,故自此改名为“位三”。    当时,黄安县在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读书的学生还有韩楚珩、程友儒、张既哲、刘仁轩、刘崇慎、刘远骥等。郑位三虽然比他们大几岁,但平时关系很好,他们彼此间像亲兄弟一样,互相关心和照顾,“亲爱相处,情感极佳。P1-3

前言

一、为了纪念郑位三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红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建议重新出版《郑位三传记》一书,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即表示同意。本书即是在《郑位三传记》(1988年版)的基础上稍做修改而成。    二、我从1980年就开始进行搜集和整理有关郑位三同志革命实践活动的资料,共查阅了郑位三同志写的论文、报告、读书笔记、日记和他为党组织起草的文件、电文等200多万字的文献资料,先后访问了郑南宣、戴季英、郭述申、刘华清、程子华、陈先瑞、肖望东、刘顺元、张劲夫、任质斌、顾大椿等100多位与郑位三同志在一起战斗过的老同志;郑位三的夫人蒲云同志和他们的子女为我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原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现政治学研究院)所长李会滨教授审阅了第十一章有关国际形势和世界革命问题的内容,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值此再版之际,尽管他们中有些同志已不在人世,但我仍要对他们再一次的表示感谢。    三、在第一版《郑位三传记》撰写的过程中,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中共湖北省委、中共红安县委对撰写和出版该书十分关心,徐向前元帅为该书题名,原中顾委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程子华为该书写了序,郭述申、刘华清、张劲夫、肖望东、陈先瑞、刘少卿、郑绍文、顾大椿、郑南宣等同志亲自审查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原湖北省委副书记钱运录、原湖北省委秘书长吕乃强、原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余英和湖北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中共红安县委党史办公室、红安县革命博物馆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同志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也再一次的对他们表示感谢。    四、为了尊重历史,此次出版对原第_版的内容并未做大的改动,只是在附录部分增加了后来一些新的关于研究郑位三的文章。    五、《郑位三传记》既是一本人物传记,也是一部历史著作,我在撰写本书时,参考和引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如中央和有关部门发的文件、电报,有关领导同志的公开讲话、回忆记录、谈话记录、日记等,这些史料都未公开发表过,所以引用的格式可能不是很规范,但为了尊重史实,让感兴趣的读者在阅读时有据可查,我在脚注处还是尽可能详尽地一一列出。

后记

《郑位三传记》曾于1988年,经中共湖北省委同意,在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现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它是一部反映郑位三同志为党和人民战斗一生的光辉革命历史的著作。该书对郑位三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经历和重要贡献都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论述,对郑位三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概括和分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郑位三的亲密战友程子华同志在为该书初版写的序言中,称《郑位三传记》“不仅以大量的历史事实,生动具体地论述了郑位三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半个多世纪的光辉业绩,而且概括地反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人民革命斗争的发生、发展直至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过程。该书内容翔实、分析深刻、文字流畅,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的好教材”。    第一版的《郑位三传记》问世20多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受到了一些党史、革命史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不少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和革命人物的史学工作者在写文章时将《郑位三传记》中的许多理论观点和历史资料广为引用,作为他们论述和分析问题的依据。因此,我认为《郑位三传记》对我们今天乃至将来更好地学习和宣传郑位三同志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仍然是一部很好的教材。    但是,第一版的《郑位三传记》是在20多年前出版的,当时对郑位三同志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资料相当缺乏,“左’’倾思潮的影响尚未彻底肃清的历史条件下写成的《郑位三传记》,总感到有不少令我不满意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历史问题研究的深入和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社会对郑位三同志许多问题的看法更加趋于客观了。特别令我欣慰的是,2002年9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有35万多字的《郑位三诞辰百年纪念文集》,收集了不少回忆郑位三同志革命活动的文章和资料,公布了中共中央1992年10月20日写的《郑位三同志生平》(见本书附录),重新客观地评价了郑位三的历史地位和重要贡献,这就丰富了郑位三研究的内容,为历史专家学者们进一步研究郑位三指明了方向。    值此《郑位三传记》再版之际,本应趁此机会将这些内容吸收到书中去。但由于时间仓促,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实在困难太多,一时无法实现。因此,我只从《郑位三诞辰百年纪念文集》和我在第一版出版前后公开发表的研究郑位三同志的论文中选录几篇附在后面,以弥补该书初版时的不足。在此,对于被选录文章的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原湖北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会长王生铁同志为《郑位三传记》再版撰写了序言,中共红安县委、红安县人民政府对《郑位三传记》的再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红安县文物局的夏红胜、肖万斌同志,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的叶青、何光耀同志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袁正科同志,我的夫人李明秀同志为《郑位三传记》的再版,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劳动,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书中如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刘光明,男,1935年生,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现已退休。长期在华中师范大学从事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民主党派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对湖北地方革命史和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也颇有研究。曾任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还兼任过华中师大政治系(现政法学院)中共党支部(现为党委)副书记。出版的专著、合著、主编和参编的著作有10多部,在《中共党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著作、论文多次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的专家》为题撰文介绍了他的学术成就,并将该文收入他们编写的,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湖北省社会科学界名人》一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立志走革命道路
一、幼小心灵中的进步烙印
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立志走改造中国的革命道路
第二章 革命生涯的开始
一、站在贫苦农民一边
二、在共产党的指引下前进
第三章 在农民运动的暴风雨中
一、把农民组织起来
二、利用教育推进革命运动
三、领导惩办豪绅地主的斗争
四、建立革命武装
第四章 鄂豫皖苏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一、重新点燃武装起义的烈火
二、重返黄麻地区
三、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工作
四、努力为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作贡献
五、主持党务干部学校的工作
六、为解决苏区的物资困难而斗争
七、抵制“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第五章 鄂东北的战斗岁月
一、受命于危难之中
二、领导反“清剿”斗争
三、在深山老林里战斗、“一、
四、便衣队的倡导者
五、为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_而斗争
第六章 在鄂豫陕边的日日夜夜
一、随同红二十五军长征
二、参与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三、坚持鄂豫陕游击战争
四、红七十四师中的“诸葛亮”
第七章 坚决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一、奉命重返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二、独立自主地改编红军游击队
三、努力培养抗日战争的领导骨干
四、建立和发展人民抗日武装
第八章 到敌人后方去
一、努力创建淮南抗日根据地
二、关心干部战士的成长
三、只有加紧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第九章 战斗在鄂豫边区
一、要进行更伟大的巩固工作
二、我们党和军队没有群众就不能生存
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
四、进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工作
五、领导鄂豫边区的整风运动
六、贯彻“以巩固原有地区为主,以发展河南及湘鄂赣
工作为辅的方针”
第十章 站在反内战斗争的前哨
一、组织中原人民作好反内战的准备
二、率领中原解放军胜利突围
三、总结经验,继续斗争
第十一章 为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继续奋斗
一、着力于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
二、刻苦地学习和研究革命理论
三、马列主义理论战线上的坚强战士
四、关心党的教育事业
第十二章 德高望重。学习楷模
一、关心他人,无私无畏
二、坚持原则,刚直不阿
三、严于律己,公私分明
附录
郑位三生平大事记
郑位三的部分论文、讲话和起草的文件目录
郑位三同志生平
从红安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永远的怀念——与位老相伴的日子
父亲带我当红军
我听到的父亲郑位三的革命故事
郑位三与鄂豫边区的整风运动
新四军第5师发展河南及其战略意义
后记

作者简介

《郑位三传记》是一本红色人物传记,较完整地介绍了郑位三同志的成长过程、革命活动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同时也概括性地反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人民革命斗争的发生、发展直至取得胜利的伟大历史过程。书中材料丰富、内容翔实、分析深刻、文字流畅、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一部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
《郑位三传记》由刘光明编著。

图书封面


 郑位三传记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