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论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蒋经国论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010077703
作者:曹聚仁
页数:206页

章节摘录

谈蒋经国一 如是我闻昨日,小女(曹雷)从小学放学回来,带了许多关于蒋经国的传说,她说得那么有声有色。她说,这是她们的老师告诉她们的!显然地,在小市民群中,蒋氏已变成了神话式的人物了。我和蒋氏有过一段小小的因缘:他在赣南做行政专员,我那时恰好移住赣州。看见了他的新政设施。我虽不必谬托知己,自以为了解他的社会观。但我有十二分自信,敢说那有声有色的传说都是不合事实。不可靠的!京中外籍记者说中国已经变成了内幕新闻的国家,再多的报纸也没人理会了。其实大半内幕新闻,同样地向壁虚构,绝不可信的。蒋经国,他一心一意要做科学化的现代人。社会一般人士却要他回到古代去,做包公施公一些神奇的人物。蒋氏在社会主义国家成长,锻炼成熟,他要做一个社会改革家,一般人士要他穿上封建的外套,变成带上方宝剑的七省巡按。蒋氏自己要实践法治精神,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一般人士却希望他先斩后奏,大权独揽……这都是顶有趣的对照,他自己已经走到时代的前头,大家拼命要把他拖回来,这社会矛盾得多可笑!里巷间最流行的是关于蒋氏便衣出巡,私自察访的传说。说他扮了卖馄饨的。破了一家大户的赌案。这传说差不多传了十来年,而且有中国人的行踪处,便有了这一传说。其实,并无其事,连影子也没有。假如,他要这样来破赌案,那就枉然在苏联过了十四年的大时代生活了。这一传说的流行,当然使他头痛,因为他要接近民众,“神秘性”反而使民众不敢去接近他了。说到“微服”察访,所谓“微服”,究系哪一种打扮?现在官吏,并无固定的服制,所以说不上什么小衣小帽。市民心头,大概要蒋氏化装表演,才算痛快。蒋氏的服装,军服、中山装、长袍(不加马褂),都爱穿,穿得相当齐整,并不矫作怪僻的打扮。身材不高,穿长衫就没军服那么神气。不过,因为穿了长衫,倒和民众容易接近,他在街上走的时候,老百姓就敢于和他点头,围着他看了。蒋氏击破土豪劣绅的顽强势力,用的什么法宝呢?说穿来,简单得很,他只设立一个民众问事处。每星期四,他亲自接见民众,听听民众肺腑中流出来的话。读过《儒林外史》的,该记得那位严贡生,强留隔壁王家的猪,还把王大打了一个臭死。黄梦统误把偕约留在严家,他强着他出大半年的利金,还把他的驴儿和米同梢袋短了家去。他白坐了船家的船,借题怒骂一阵,分文不给,他开口就是送到衙门里去,打几十板屁股再说。乡绅吓唬老百姓的办法,就是勾结衙门,为虎作伥。衙门八字开,只有他们进得去,县长在街上走,他们故意走在一起,和县长交谈,进城人衙,故意到科长秘书的公事房兜一转,甚至在号房坐一回出来,也可以骗骗那泥土气息的乡下人。(乡绅的主要职业,便是“把持官府,包揽词讼,广放私债,毒害良民”。)蒋经国首先把这道墙壁拆掉,民众要和政府打交道,就直接到衙门来,用不着乡绅做中间人。民众不认得门路,那就到民众问事处去,有人在那儿替他们写公函撰诉状,指点法律的门径。有什么苦痛,也可以向蒋氏当面说去。这么一来,“狐假虎威”的绅士,倒失了他们的变戏法的本钱,拆穿西洋镜,给老百姓看不起了。蒋氏的县政府,老百姓可以自由进出,这是他最大的成功。蒋氏就任以后,从不拜访豪绅,绅士去谒见他,也一律挡驾,三番四次碰了钉子,那些煊赫一时的大绅士,“虎落平阳被狗欺”了。赣州有位绅士,洪甲第,那才是九九修炼的大狐狸。他的样儿,文绉绉地弱不禁风,像张良那么一种风度。他写得一手大字,也会做些诗词古文,够得上一个雅字。他是地方团队的首长,全城武力握在他的手里。走上街去,四个马弁,挂着盒子炮,好不威风。地方上的事,就靠他一句话。县长专员,还不是要等他的示下,他的命令就超过了省政府的命令。熊主席打电报给他,还不是照样的称兄道弟。蒋经国做了专员,只有一个月,就把他摔下来。他还非常机警,自动交出了地方武力,安分守己,一切都听蒋的话,他的声威,一天一天黑下去,一只老虎,很快地就变成了绵羊。到了第四年,他便悒郁以死了。蒋经国看准了力量在民众的本身,他自己和人民去接近。绅士只好退避三舍了!二 鲜红的血蒋经国曾经写一本书,题名《鲜红的血》,扉页上题词有云:“人类的肤色尽管不同,但血的颜色,却都是一样的。鲜红的血,永远是光明的象征。”说得混统一点,他可说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我曾读过一篇蒋氏哭王县长继春的文字(原题为《让我们来接受你的革命利剑》,曾栽东南各报),一字一泪,含蕴着超过伦理关系的爱。有如慈父哭子,爱侣悼亡,契友折翼那么深挚,出之于肺腑的哀号!友人V兄,他和王县长有点私谊,那时候也在泰和。蒋氏痛哭王县长那一刻,他也在场。他说:“蒋氏嘶声啜泣,泪尽继之以血,骨肉之间,也不过如此!”泰和的朋友同情感叹道:“士为知己者死,替蒋经国做事,死了也算有点意义,王继春可以瞑目了!”后来,我也找了另外一些材料,读到了他哭南康县长王复安,哭陈明光保长,悼周崇文干事的文字,我才懂得一点,所谓“同志之爱”,这是扩大了“手足之爱”的圈子,和“人类之爱”同一振辐的“大仁”。是从“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的新的伦理关系。 (各文均见蒋氏所著《鲜红的血》及《新事业》)这一种泛人类的爱,推其原始,盖基于他对生命的了解,有如释迦证悟,油然生普度众生之念。有一时期,蒋氏在西伯利亚冰天雪地中度过饥寒的岁月。有一次,他病了,病得快要死了,睡在一个小火车站的烧水房里,有四个青年伙伴围绕着他。他们都知道他的病是非常危险的,大家都想医他救他,但是谁也没有办法。他们五人,都靠卖气力过活,那几天天气特别冷,找不到钱。他们只好同声唱他所喜欢的歌给他听。那一天晚上,门外风声特别大,地上冰发出格格的裂声。他听听门外风声,看看地上的油灯,望望朋友的愁容,想想自己的命运,感觉到死并不算是一件稀奇的事。又有一天。他在工厂里遇到了小彼得(那四个朋友中之一),两人在一起玩,在一起吃,一起工作读书,情同骨肉。有一天,厂内起了火,小彼得很勇敢地跑到火焰里去抢救器材,抢了出来又回进去,但是第三次进去以后,再没有看见他出来了,他烧死在里面了。火还没有完全熄灭,蒋氏就跑到火堆里去找他叫他,后来找到他的尸体,他便亲自挖土,把他埋葬在一处松柏林里面。他那时对于死,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蒋氏曾经用一句反诘的话来提醒世人:“你可知道,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他自己说:“十四个年头在国外的流浪,奔走,求生,使我认识了什么是悲痛,什么是幸福!最近五年来,在工作的斗争中,亲眼看见祖国新事业的成长,及无数同胞及知己友好的死亡,更使我认识了什么是苦难,什么是甜蜜,什么是生存的意义,什么是人生的真理,使我明白了人类生死的价值。”他对于生命,有了积极的看法,“倘使有人认为人生就是梦。那么也应当做一个快乐的高兴的、甜蜜的梦;假使说人生是戏,那么也应当演成一出有声有色、庄严隆重的大剧。一个人可以做无名英雄。但是绝对不要渺视自己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变成寄生虫,活一下就毁灭了!”一个从苦难中成长的青年,他已悟得如此的生命意义。 “生就是死的否定,死也就是生的否定;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当一个人刚出世的时候,‘死’状已经获得存在。当一个人刚死去的时候,同样的生的因素也就开始了他的发展。所以虽则死是一件大事,像古人说的,‘大哉死乎!’但是我们应当了解。死就是生的另一个存在形态,我们应当知生死的意义,生和死的统一。”三 苏联怎样教育了他对于这一位青年政治家,他在苏联所受的教育,可说是非常重要的。他到苏联去那年,还只有十四岁,在苏联度过了悠长的十四年。他回到了国门,屈指自己算一算,能写的中国字,还不满一百个;在他的身边,是一位苏联女青年,和两个既是东方的又是西方的娇儿。

媒体关注与评论

父亲曾说:“历史真是说不得一个‘假使’的。”这正是所谓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吊诡。但如果真那样,当然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蒋经国论》了。  ——曹雷、曹景行

后记

曹聚仁与蒋经国的相识始于1938年8月16日的南昌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从而也有了本书中所收录的《一个政治新人》专访稿的诞生。1941年曹聚仁因避战乱迁居赣州,蒋经国更是盛情相邀主持笔政,二人的相知因为《新赣南报》及《正气日报》创刊更进一步。二人合作有数年之久,曹氏对蒋经国的生活、思想及认识均有相当了解。蒋经国亦有感叹:“知我者,曹公也!”移居香港后的曹聚仁以记者和学者身份曾一度扮演着国共两党的“和谈使者”,为国共两党的“床头打架床尾和”而努力,然他终究只是“一个看革命的旁观者”,无法左右政治的步伐。可他却用文字真实记录了他所认识的蒋经国。1948年曹聚仁的《蒋经国论》在上海出版,1953年,移居香港的曹聚仁又把《蒋经国论》几乎重写一遍,此次出版是将两阶段写就的《蒋经国论》合为一册刊行。在编校中,编者参照了1948年沪版《蒋经国论》、1953年香港创垦出版社的《蒋经国论》和1997年台湾一桥出版社的《蒋经国论》三个不同版本,校正文字错讹,并对曹文引文处,参照原文献作了校勘。对曹聚仁先生因笔误造成的明显错漏,编者亦径改,未另作说明。

内容概要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浙江浦江人(出生地蒋畈村现划属兰溪)。中国现代作家、学者、记者。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21年到上海教书,后任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以散文创作立足文坛。30年代初主编《涛声》、《芒种》等刊物。1937年抗战开始,从书斋走向战场,任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记者,曾采访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及东南战场,并主持《正气日报》编务。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大学任教,并从事新闻工作。1950年到香港,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文章,并参与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1956年后,曾数次回大陆采访,并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1972年7月病逝于澳门。一生著述逾四千万言,生前出版成书约七十多种。

书籍目录

序言:《蒋经国论》上海版前记香港版前记客座谈政  一、几件史实及论辩  二、论所操之术多异  三、论人言不足恤  四、论用人及为政谈蒋经国  一  如是我闻  二  鲜红的血  三  苏联怎样教育了他  四  如此赣南  五  新赣南如此  六  新中国的梦  七  王阳明第二  八  三年计划——五年计划  九  晓庄与赣南  十  两个蒋经国  十一  一个时代一群人  十二  蒋经国何处去?附录一 一个政治新人附录二 蒋经国传奇如是我闻  A  归来  B  熊式辉伸出手来了!  C  顶石臼做戏  D  泰和的看法  E  父子之间  F  阿契理司的脚跟  G  从旧赣南到新赣南  H  第一个三年计划  I  “哈姆莱脱在中国”  J  重庆向他在招手  K  蒋氏父子与史太林  L  胜利之梦  M  在那黯淡的日子里  N  一个热闹的夏天  0  副总统之争  P  一木难支大厦  Q  武松碰上了西门庆  R  杜那克傻子及魔鬼  S  溪口的春天  T  杭州会议  U  从乌江到垓下  N  一夕话  W  再添上一笔吧!  X  余话附录一 评新赣南政治附录二 谈新赣南建设附录三 新赣南家训附录四  蒋经国政论举隅  一  革命工作与革命干部  二  我们的人生观  三  永远不要挂起白旗来  四  夜宿虎岗有感附录五 蒋经国致生母的信编后记

编辑推荐

《蒋经国论》特点:“知我者,曹公也!”。曹聚仁是蒋经国的知己,所以蒋有“知我者,曹公也”的感慨。曹聚仁是国共和谈的密使,毛泽东曾三次专门接见并作长谈。这是中国第一部论述蒋经国的著作。这是一部毛泽东曾一度寻求的《蒋经国论》。

作者简介

《蒋经国论》内容为:曹聚仁与蒋经国的相识始于1938年8月16日的南昌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从而也有了《蒋经国论》中所收录的《一个政治新人》专访稿的诞生。1941年曹聚仁因避战乱迁居赣州,蒋经国更是盛情相邀主持笔政,二人的相知因为《新赣南报》及《正气日报》创刊更进一步。二人合作有数年之久,曹氏对蒋经国的生活、思想及认识均有相当了解。蒋经国亦有感叹:“知我者,曹公也!”
移居香港后的曹聚仁以记者和学者身份曾一度扮演着国共两党的“和谈使者”,为国共两党的“床头打架床尾和”而努力,然他终究只是“一个看革命的旁观者”,无法左右政治的步伐。可他却用文字真实记录了他所认识的蒋经国。曹聚仁既是蒋经国的朋友,又是他的传记作者,江南的《蒋经国论》亦受其启发而著,同是他还是毛泽东,周恩来的座上客,毛泽东更是三次专门接见并作长谈。他如是说道蒋经国:“说起经国也正是哈姆莱脱型的人物。他是热情的,却又是酷的,他是刚毅有决断的,却又是犹疑不决的,他是开朗的黎明气息,却又是忧郁的黄昏情调。他是一个悲剧性格的人,他是他父亲的儿子,又是他父亲的叛徒。”又如是说道大,小蒋:“这一对父与子,并不是代表了两个世代,两种性格,如罗斯福与霍浦金斯那样相反而实相成的人。他们都有点刚愎自用,都有点耐不住刺激,都有点好大喜功,他们都会用权谋诡计,使人疑惧生畏。他们都只能用奴才,不会用人才。”

图书封面


 蒋经国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赣南新政时期的小蒋意气风发,雷厉风行,可最终还是逃不过酱缸的浸染。苏联对小蒋的影响,也只能到此为止。按曹的说法,老蒋误小蒋甚矣,只想传衣钵,而不许小蒋跨灶,否则他定有另一番作为。但现在看来,小蒋毕竟还是要比他老爹高明,解严放权终使台湾走上民主之路,他功不可没。这印证了曹的那句“他是他父亲的儿子,也是他父亲的叛徒”。“如是我闻”和“蒋经国政论举隅”可以一读,其他章节都有重复之嫌。2013.03.31
  •     曹聚仁先生于1950年完成的这本书,因为作者与主人公的相交相知,几乎是以半个剧中人的角色点评另一剧中人,没有去引经据典,虽然经国先生的大部分事迹作者未参与,但看不出隔岸观火的冷淡,相反有感同身受的感叹、悲喜与惋惜。所以这本书取名“论”而非“传”是极为熨帖的,且对现在的读者来说更加另类和珍贵。辛亥前一年诞生的蒋经国,15岁便带着一腔饱满的热血北上苏联,且在冰天雪地的北国里一呆就是13年之久。在那里,他过着最贫瘠的物质生活,经历了严酷的磨练,却因为身在当时那个年轻的充满理想的国家,从而享受了精神世界的洗礼和喜悦。
  •     读里面的内容最大的感觉震惊,在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是肯定看不到这段历史的,曹建仁先生给出的评价还是挺客观的,经国是一个把握时代领导时代的人,十四岁去苏联,经受了多重的磨练,深知底层人民的苦难,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十四年后重返祖国,很看不惯一些官僚主义作风,在赣南做专员,轰轰烈烈,公私分明,严格执法,寻访民间,建立了贫民院,还聚集了一批无业人员,发挥他们的才知,据说还诞生了一个出名的中高音歌唱家。在哪里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作者客观评价了一些传奇的失真。还是值得一读的书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蒋经国在苏14年的经历,让他心生“社会主义”理想,赣南的实验就是一例;但始终因为方向原因,让理想变成泡沫。蒋公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台湾推行的政改,其意义亦被低估。
  •     是因为看了《北平无战事》后在省图瞧见就借回来了。作者评价还是蛮高的,个人情感加入比较多,我太久没看书了,历史知识又匮乏得很,觉得还不错。
  •     一段民国史,写的活灵活现。
  •     这次商家很负责,书用纸箱和气泡塑料包裹!很不错!
  •     换个视角看蒋家
  •     主要讲赣南那一段的,想从此了解蒋经国还不够
  •     如题,可惜只写到建国
  •     百年薪火相传
  •     没有读完 ...
  •     让你惊讶的的历史,经国先生的赣南岁月
  •     赣南新政时期的小蒋意气风发,雷厉风行,可最终还是逃不过酱缸的浸染。苏联对小蒋的影响,也只能到此为止。按曹的说法,老蒋误小蒋甚矣,只想传衣钵,而不许小蒋跨灶,否则他定有另一番作为。但现在看来,小蒋毕竟还是要比他老爹高明,解严放权终使台湾走上民主之路,他功不可没。这印证了曹的那句“他是他父亲的儿子,也是他父亲的叛徒”。“如是我闻”和“蒋经国政论举隅”可以一读,其他章节都有重复之嫌。
  •     不过还是有点疑问,对于经国先生,它最终是明抑暗扬,还是明扬暗抑,或者是抑扬各半?这只有曹先生本人知道了。
  •     此书的价值多在蒋的逸事,败笔也在于此——史料是否属实让人忧心。可作为蒋前半政治生涯的框架读本,有个别较精妙论述。期待陶涵的蒋经国传。
  •     价钱也很贵,你这是坑爹啊!!
  •     另外我买了江南的蒋经国传,可以。
  •     关于家乡的东西情不自禁觉得很带感。。。
  •     国内难得的介绍蒋经过的好书。可以让人深思
  •     对我来说不够八卦,太政治了
  •     不错,送货蛮及时!
  •     蒋经国晚年开放党禁走上民主化道路,虽有外力推动,但其自身思想亦有其渊源。苏俄的十四年生活与教育也深深刻印在他的人生观之上,回国后加上父亲的影响,两相交织造就了日后的他——骨子里有社会主义的理想,但又屈从父权等封建观念之下。从执政效果上来说,他算是一个合格的执政者,但父亲造就了他,父亲的强势阴影也耽误了他。《我们的人生观》一篇很不错。近年来对他的评价还是较正面的。
  •     粗读一遍
  •     沃阅读……
  •     曹聚仁与蒋经国的相识始于1938年8月16日的南昌见面
  •     没有人是天生的有钱人的敌人,建丰同志也不是。
  •     大败局中的建丰同志。“经国这人,你说他假装大量,其实非常偏狭,有时报复得没有道理。你说他极端理智与极端情感,钟摆式摆动,这都很对。到了最近,我才知道他这喜怒无常的性情,和他主管的这一份的任务有关,他已经变成神经过敏的人!”
  •     看不下去, 聚仁/巨人格局不够,但是口气倒是够了。。。
  •     之前 是看了 一个 余杰关于 这本 书的评说,他说看一个 政治人物,要看 他的 家庭。对于最后一次 双十节的 蒋经国先生的举动 ,很佩服。 1949年的 变故,冥冥中 将经国先生 推向了台湾,所以我们现在听的 台湾艺人的歌曲,看的娱乐节目,吃的 快餐面 ,都跟这 有关系。“历史真是说不得一个‘假使’的”正是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造就了今天的所有。
  •     这根本和我想看到内容差距太大了,文笔也看的非常不习惯,除了一些照片有一些意义之外,这实在不是一本我所以为的好书。
  •     这本书这是值得期待,买到后,感觉很不错,再细看内容也是相当的好,图文并茂,更进一步了解该历史人物及与他相关的历史。
  •     原来对此人的印象,就是蒋介石的儿子,现在读了此书,感觉蒋经国先生还是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情,至少在政治上不想蒋介石那样。只是蒋经国先生没有选好接班人,台湾现在有麻烦了。
  •     蒋经国在新赣南的建设中确实有很多的建设性的东西,尤其是在精神建设方面有自己的劳动本色的一面,在今天看来也是有很多的借鉴的地方,而对于自己和党国之间的关系、对权力、地位的认识也十分清楚,但是还是不免带有时代的烙印和阶级的腔调。
  •     一个有着非凡父亲的赤子,不干碌碌却也不得施展。
  •     作者作为亲历者的第一手资料。
  •     记者的犀利眼光。
  •     老公指定要买的书,不过买回来说内容一般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