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回忆录》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蒋廷黻回忆录章节试读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03-9
ISBN:9787806653340
作者:蒋廷黻
页数:237页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191页 - 第十三章“九一八”事变与《独立评论》

中国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人民在理智方面,都晓得国家没有作战准备,但在情感方面,大多数均主张早日抗战。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51页 - 第五章教会学校时期

满清帝国,在理论方面虽然是专制的,但却未学会近代独裁制度的某些统治方法。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199页 - 第十三章“九一八”事变与《独立评论》

第一,中央政府因为追剿共军而扩大了控制和影响区域,包括中国的西南部。第二,以西南为根据地,是中央能够对日长期抗战。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227页 - 第十四章赴俄考察与欧洲之旅

人类的精神本来就是超时间的。就精神方面说原子时代的人和石器时代的人实质上是一样的。因此,即使是古老的西伯利亚黄教也能给现代的保皇党,董事长或是好莱坞明星做某些宗教仪式。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144页 - 第十一章国内游历

这六匹马是一位懂马爱马的名匠或是艺术大家雕刻的,不仅外形美,其飞奔姿态尤其令人难以描述。他们使我窥见了中国健壮活泼的一面。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81页 - 第七章四年美国自由教育

究竟是科学增加了他们对宗教的信心;还是宗教增强了他们对于大自然刺探的决心。但有一件事却是真的,宗教和科学统一了他们的心灵和意志。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

1、李济:“廷黻,照你看是创造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还是写历史给你的精神上的快乐多?”蒋没有正面作答,他以惯熟的外交辞令回答:“济之,现在到底知道司马迁的人多,还是知道张謇的人多?”李济是研究撰著上古史的专家,蒋廷黻不好当年贬低“写历史”的贡献,况且自己也曾“写”过十多年的“历史”,但它显然对“创造历史”更有兴趣并引以“自豪”。P3(按:许纪霖:《大时代中的知识分子》,中华书局,2007。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一次学术圈的老友毛子水问他:“廷黻,照你看是创造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还是写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蒋廷黻没有回答,反问了李济一个问题:“济之,现在到底是知道司马迁的人多,还是知道张骞的人多?”命运真是与蒋廷黻开了一个大玩笑,他大半生试图创造历史,却没有留下多少值得一提的政治功绩,而无意间写下的《中国近代史大纲》,却成就了他做司马迁的梦想。在蒋廷黻的反问中,也许他已经悟到点什么,然而,一切都太晚了。 比较两段对话还是有些出入的。但余对二者均认为蒋廷黻对“创造历史”的认同表示怀疑。)
2、家父和我的两个哥哥都崇奉儒家思想,换句话说就是对释、道两家不太有兴趣。可是我祖母却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据我所知,祖母并不想要他的儿子们也信佛。另一方面,家父和伯伯们在她面前也从不对佛表示不敬。他们的行径,是在是信仰自由的最佳榜样。至于崇拜祖先,祖母和他的孩子们却是看法一致的。P4
3、家父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他认为经商是一种很好的职业,因为经商可以过上正经而快乐的生活。如果他说话能算数的话,他就会要我哥哥和我到店里去当学徒,将来做个生意人。P6
4、在中国旧社会中,辈分和年龄是决定礼仪的基本条件。……以百年论,不论贫富,不论社会地位,无论主仆都是如此的。我们雇用的长工,如果他是家父一辈的——往往是如此的——我们对他们要说些恭维话。如果我对年长的雇用人有疾言厉色,家父和家母一定要责备。任何不敬老的事都被认为是不良行为。这种礼俗在拜年时要严格遵守。P7
新年过去,人们都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如果我犯错父亲会告诫我:“如果不是过年,我非打你不成。因过年,今天饶了你。”(按:此两段话能勾起多少人的童年记忆呢?)
5、我出生那年,适逢中日战争。……后来我从族人那儿获悉,邵阳乡下的老百姓若干年后才知道中日之间发生了战争。这并不稀奇。因为当时邵阳没有报纸,也没有邮政电信设备。一九零一年以前,湖南省连一个外商、传教士、使领人员都没有。我童年时从未看见或使用过外国货。连最普通的外国货洋油、洋烟、洋布……等,都一概没有。唯一可能有的外国货是针。……当时,湖南是抵制外货最久的省份之一…P10
邵阳人均以武勇自负。我和哥哥年幼时,父亲就为我们请了一位拳师,叫我们防身术。P11
6、二伯有一个佃农,对于耕种不甚勤劳。他似乎燃油烟酒嗜好。二伯认为他已不能再容忍,应该通知佃户退佃。佃户竟因退佃而自杀。他是河对岸李姓的同族。立刻就有人告诉我家,说李姓族人要武力报复,把死尸抬到我们的祖先堂来。一般认为这是对蒋家的最大污辱。二伯动员蒋家的男丁,各操刀棍,轮番守夜,他们计划的战略是先守住木桥。正对桥头驻守一小队人。另外的人派到北方一里半路的地方把守那儿的石桥。气氛非常紧张但双方未发生冲突。次日晨,邻居一位长者来会二伯,劝双方和解。中人说:如果蒋家肯出丧葬费,械斗可以避免。二伯接受了他的调解。P12
7、“拳匪”贺氏被官兵所杀,但“当时我的长辈和我把那个姓贺的当做大英雄”P13。“贺某的事迹邻人讲了好多年。”P14 1923年那位1900年率领救国敢死队去杀洋人的那位姓贺的英雄成了神仙。P14
8、邵阳县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中国最大的县份之一。二次大战时,为了抽壮丁,国民政府估计它有一百二十万县民。行政大权和责任落到县长一个人肩上。他的地位高但行政组织不够。在广袤的辖区中很少有下级机构。就以我的四邻论,我们从未看到过县府人员,甚至连一个警察也内见到过,地方事务都是由亲族组织、邻里组织来处理。P14
9、蓝三伯告诉我们那从树林里有神。如果有人去伤害林中的鸟,就会触怒了甚,神会惩罚他,所以没人敢去林中捉鸟。就这件事论,迷信比警察的力量还大。P30
明德是一充满所革命气息的学校。中学部学生很少。有人背地告诉我,那不是一所真正学校,是革命分子的秘密基地。但是,确有好几个皇帝任命的湖南高级官员和地方绅耆爱护那所学校。P31
10、革命令人感到迷惑、浪漫、兴奋。P31—32
11、在年长一些的学生们中,特别是在当时毛泽东就读的省立师范中,流行一句口号:“中国若是德意志,湖南定为普鲁斯。”普鲁斯主义的真意何在没人能够真正了然。那句口号的意思只是表示在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湖南人一定要担任重要角色。极端的保守主义转变成极端的激进主义。P32
12、城内(指1906年的长沙)许多商店陈列着五光十色的外国货,大部分都是日本货。P32
13、我和哥哥的学费由店中供给。就我所知,大伯和二伯对我们的学费从未抱怨过。不过,若干年后,二伯母倒是发过牢骚,说我们这一股多沾了利益,用店中的钱供自己的孩子们读书。家父听到后,反应很坚定:他要我们辍学到店里当学徒。二伯的反应也很坚决:他要二伯母对此不要妄议。如果必要,他甚至会把他的私田卖掉,供两个侄子读书。我和哥哥很幸运,因为二伯的决定终于被大家所接受。P33—34
14、林格尔先生回忆他初到湖南时还有老百姓向他扔垃圾,表示仇恨。P38
15、不论懂不懂,我都能像背古文一样,把单字和文法牢牢记住。P39
16、星期天上主日学和进教堂比上圣经课还令我讨厌。在教堂坐在硬板凳上身体精神均感痛苦。我能在益智的五年漫长岁月中在教堂里保持安静,实在是家庭教育和乡村教育训练我尊敬老师和长辈的结果。P39
17、明德热衷于爱国主义,益智没有政治气氛,但林格尔夫妇在学生压迫下,也只好从上海定了两份报纸。林格尔夫妇不知道那两份报纸正是国民党的宣传品。国文教师对社论非常推崇。他把其中精彩部分用红笔圈点起来。……这些报纸是在租界地印的,也就是说是在外国统治的领土上印刷的。它们虽不是在大清帝国的领土内印刷,但是大清邮局却把它们按时送到学校来。满清帝国,在理论上虽然是专制的,但却未学会近代独裁制度的某些统治方法。尽管老师们不批评朝政,但革命的理论却经过报纸传进教室。P40
18、念书之外,同学和我京朝做白日梦,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就中国。我们幻想许多使中国富强的方法。为了神圣的救国使命我们还是把工作分配好。就回忆所及,我常任军事领袖,目的是训练军队打败入侵的外国人。其他同学有地从事教育,有的从事财政,有的从事农业。P42(按:联系后个摘录,明显有些时候诸葛的感觉。)
19、当我在乡村度假时,我看到有一个人穿一身白制服,戴一顶新式草帽,骑马到我家来。……当时我就发誓:如果在“东洋”念书就能受到如此的尊敬,将来我一定要到“西洋”去念书。P43
20、我必须说明,在当时(1908—1909年)我对辫子的种种实在无甚了解。我剪辫子只是表示要做个自由人而已。(按:此话前后逻辑可笑。既然“无甚了解”那还“表示要做个自由人而已”。)
21、约一周后,长沙也起了一次暴动。接着,校中谣传革命将波及到湘潭。益智的学生有时也谈革命,但我们承认我们不了解革命是什么东西。我们要到城里亲眼去看看革命的真象。当我们要到大街时,正好看到一群暴民从城南县府所在地冲到城北的大街。满街都是人,从南向北冲。不到十分钟,人群经过我们站的地方。我们决心跟在人群的后面,随他们到城北区。正当此时,我们发现四周的人越来越少了,不久,就只剩下我们自己了。路不远处,我们看到一匹死马,我们大家上前围观,彼此互问:“这就是革命吗?”我们问商店老板革命群众怎么样了。他们耸耸肩表示和我们一样也不知道。我们回到学校感到非常困惑和失望。P45
22、在派克学堂的最初几天,我所过的生活是一串听不懂的课程,吃饭时受窘,以及难以忍受的工作。我无所诉苦。我的痛苦坚持不让人知道。有些同学要帮助我,但我都婉拒。我想:他们不能替我上课、吃饭、做苦工。我决不能逃避,不论这些事多么麻烦,我非自己干不可。P51
23、生病 我回答说:“我从几千里外的中国老远到美国来求学,现在还未开始,我怎么能够死。”我以为我当时的回答很妙。P51
凡是在国外的人都较为爱国,这可能是一条不易的真理。这条真理于欧柏林的学生身上更得到了明证。我对整个教会活动都感到怀疑。第一,我认为整中国不会变成一个基督教国家。第二,我认为中国道德精神价值高于西方。欧柏林过分的教会活动遭到反对,至少大多数中国学生是反对的。P65
24、我已经由新闻转向政治,现在我又从政治转攻历史。在我过去的人生历程中,我曾改行很多次,从教历史到公务员,再到新闻记者,换来换去。直到最后,我还无法确定究竟那一行能使人对政治有最佳、最正确、最深入的了解。(按:蒋廷黻的困惑,何尝不是新式知识分子的困惑?)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106页 - 第九章哥大研究与华盛顿会议

即使是如此,他们也可因研究其他民族的精神遗产而得到极大的好处。我们越是对其他民族的历史有了解,越能尊崇我们自己的历史。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83页 - 第七章四年美国自由教育

其实在中国学生中,谈到自己国家的种种,有时所用措词,比教会牧师所用的更粗鲁,更尖刻。但是同样一件事,经牧师们一说,我们就大感不快,感到有失尊严。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84页 - 第七章四年美国自由教育

总之,人民的信仰,是传统中最内层的部分。的确,宗教信仰是传统的。没有传统,特别是反传统,就得不到精神安慰。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74页 - 第七章四年美国自由教育

我在欧柏林读书时所产生的救国思想是温和的,目标是针对个人和全世界的。欧柏林的生活是每天忙着上课,进图书馆,上实验室,运动和交女朋友。是什么把这些串联在一起呢?第一,是因为要应付考试,要毕业;第二,是基于一种模糊的意识,认为健全的思想应该育于健全的体魄;最后,是人类内在的好奇心。学校生活本身也能产生一种动力。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301页 - 第十七章战争的考验

当然,喜欢推敲文字,举世皆然,这是政治推销术中极重要的一部分。不过在中国却滥用了这种习惯。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问题是观念问题,而不是从政者存心如此。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179页 - 第十三章“九一八”事变与《独立评论》

第一,是中国国力和民族意识觉醒的程度不能相称。。。我们坚决要求国际地位平等,但是我们没有支持此种要求的国力。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31页 - 第三章启蒙时期

人们认为游戏有害于读书。换句话说,游戏和读书二者是不能并存的。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113页 - 第十章革命仍需努力

中国人和印度人都希望他们的领导人是一个圣者,必须过一种类似贫民的生活。任何人生活奢侈,就代表他的道德水准不高。<原文开始></原文结束>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100页 - 第九章哥大研究与华盛顿会议

政治学说的最终问题是政权的性质问题,政治家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政权。。。有些国家的人民,连最低限度的稳定都做不到,而稳定政权,建立秩序乃是一国政治的基点。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24页 - 第三章启蒙时期

三字经的头四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四句“经”文,显然地指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要人们特别留意,勿染恶习。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28页 - 第三章启蒙时期

以上所述并不代表赵家无意争取社会地位,只是他们争取的方法不同而已。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20页 - 第二章家人和邻居

但人们还是愿意投资土地,因为比较安全。贼不能偷地,战争也毁不了地。每个乡下人都愿意买地。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160页 - 第十一章国内游历

应该说在众多的世界人口中,中国的种族意识最薄弱。因为在发展过程中,若干世纪以来,我们都是自己的种族和自己的种族混合。因此,中国人的种族意识淡,文化意识浓。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157页 - 第十一章国内游历

二十世纪是民族爱国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人都是爱国的。所不同的是各国间工业,教育,卫生和福利事业发展的程度不同而已。。。军政两届的爱国分子都认为兵工厂,铁路,出超的贸易是强国的条件。但是,他们忽略了健康,受过教育,能做事的人民才是强国的基本条件。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56页 - 第五章教会学校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南方从未战胜过北方。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149页 - 第十三章 九一八事变与独立评论


《蒋廷黻回忆录》的笔记-第213页 - 第十四章赴俄考察与欧洲之旅

我认为我们应该比较一下革命前和革命后苏联工农阶级生活的好坏。应该比较苏联两个时代的发展,而不应该用苏联和其他国家相比较。


 蒋廷黻回忆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