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林青霞》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影视明星 > 永远的林青霞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545204650
作者:林青霞 (口述),[日] 铁屋彰子
页数:346页

也许是传奇

热浪逐渐从南方席卷北方,端午假期的短暂压缩却激发起人们无限的期待。曾经嚣张的超/快女似乎也不能满足大众娱乐至死的心情,毒品和明星的前途话题亦不能掩盖人们不断窥探的欲望。一片片微薄的星光信息铺连点缀成娱乐圈暮色地毯,或许是一个万众引颈期待的前奏,等待她从纷乱中登场,集中那些散乱的视觉焦点,即使她业已转身、退妆十年。 她很幸运,因为有人慧眼识英,引导其走上了她本来就应该走的路。台北的西门町是个奇迹频出的地点,多少青年男女梦起飞于此。反倒是她犹疑着,做个大学生那时是她简单的理想。于是,影像里她迷离着,顾盼神移但又天真、坚定的时候,实在不同于那些装着腔、做着势读剧本的前辈们。最初的琼瑶还装点了她几许叛逆,于是,香港影坛说,她是一阵清风。其实不是清风,因为它强烈地席卷了除台湾(大陆)之外的华人区。其后的日子里,她的人生和她的影像都被银幕放大,被民间官方,口耳相传地慢慢过滤了二十四层纯净,漫漫淹淹,贯满了悲情城市的台湾。她几乎成了传奇。 她还没有传奇,那时她只不过被大导演李翰祥评介为明星而已,美丽的明星。她身边有张艾嘉、林凤娇,后有吕菱秀,胡慧中在采访中以辩证法的方式宣言“说我是林青霞,那真是小看了我!”她还要为自己的爱情焦头烂额、顾左右而言它。她参演的三厅电影似乎也走入到了末路。人们说她压力大到要自杀。她当然没有自杀,但她确实伤了心。原来没有人记得那些说爱她永远的话,只有她自己形单影只、茕茕孑立。如果当初选择读书,结局肯定会不一样。 所以她真的去选择读书。原来她不只会也不应该只会哭与笑,爱得飘忽与缠绵,她也会狂笑与嬉闹、会诡异和情色。红粉兵团她那么诡异,可观众却又认可了。她又为观众笑闹了一阵子,即使朱延平把她打点丐帮帮主模样。可她到底疲倦了,台湾影坛也疲倦了。她需要活水源头。何况香港还有她一干粉丝。许鞍华站出来为她说,我太爱她的五官了,所以太多特写镜头,没法剪了。谭家明把她双眼遮住,杀了爱或者爱杀她。成龙更干脆,直接把她摔得三荦四素。 代价是打磨,回报是飞升。瑶池古堡的仙子,衣袂飘飘之间你找不到一丝尘俗,原来只是为了绽放璀璨。是时候了,她用唇边微微笑意和睥睨重新唤得人血脉沸腾,飞下山崖之间,谁不泪水婆娑。这是她第三次全盛了。和她同时的那些女星呢?都已经洗手调羹,举案齐眉了。她之后那些女星呢,在她面前也不过是绿叶相映。不信,你再看她沉陷流沙时的手,暗恋桃花源中那个放大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新娘红袍的白发。她已经是一则传奇。 她说她自己最难,现在,她要演她自己了,一代传奇,讲的就是她——林青霞!

无法定义的一本书

之所以说它无法定义,是因为它的存在让人迷惑让人怀疑,(声明:就书说书),我无比激动的买下这本书,等到货了以后,有点小失望,因为本书就是绝大部分是林青霞本人口述, 铁屋彰子整理和记述,其中涉及到 铁屋彰子的个人感情以及看法和思想很少,只是单纯的记载大事件以及一些琐碎事件,所以这让我在一定程度上失望。其次,我发现,我很难定义这本书的存在,它到底算是中国文学还是日本文学,一这种半中半日的暧昧形式,实在让我迷惑~

很不错的一本关于林青霞的书。

这本由日本人写的关于林青霞的书,看上去非常讨人喜欢,封面是中学生样子的林青霞双手托着脸看外前方。因为时代的关系,我看的林青霞的电影着实不多,大概上大学以后才开始比较多的看电影,而且几乎不看2000年以前的片子,所以很遗憾的错过了这样一位好演员。想起来看过她的戏也就是《新龙门客栈》和《刀剑笑》了,而且因为年代久远,完全没有印象。这本书主要是对谈的性质,有点像历史学家做口述实录,一本书写了好几年。这也能看出日本人的那种耐心,做事情扎扎实实,一丝不苟。不为了及早出书就凑字数。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江南明清到近代的社会史,做的最好的一直是日本学者,直到近几年大陆才慢慢追赶上。也因为这本书,又看了林青霞自己写的《窗里窗外》,那本书定价在大陆算是贵的惊人,好在图书馆有,所以借来看。这两本书一起让我在了解以为阿姨辈演员的同时,了解到一些当年港台的影视圈趣闻。今年徐克出了《龙门飞甲》,希望是部很棒的电影,但却也觉得再想超越当年的《新龙门客栈》是很困难了。

林青霞的美得益于她的气质

没看过其他关于林青霞的书,不过相对于整本书由外人书写林青霞生平的自传类,个人比较喜欢这类访谈本人以及其朋友形式的半自传。我没经历林青霞时代,因此无法真正体会那个时代的人对她的评价为何如此之高,但是从字里行间还是能体会到她的美,我觉得她的美不是那种看第一眼很美,时间久了就平平无奇,她的美应该是属于看第一眼很美,看久了更美。她的美已经融入她的岁月中,就想雕刻过的石壁一般,深刻而清晰。以我现在来看她的电影是无法看出专业人士给的评价效果,更何况我又不是影评人士。但我并不是否定她的演技,只是时代不同,标准也不同。凌青霞是幸运的,演绎生涯可谓一路纵横,看完全书就能理解为何说她是电影圈最后的明星了。

第一个偶像

第一眼看林青霞就觉得这个女人实在美的太不平凡,每次看她电影都斌气凝神觉得居然会有这样的女人,所以当看见这是林青霞唯一一本授权的自传的时候一向不在这些明星的纪念品上花钱的我还是毫不犹豫的买了一本,连杰克逊的我都没买,厚厚一本全是访谈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总的来说还是很真实的,看完之后我有种时隔多年重见初恋男友的那种感觉,是自己幻想的破灭,早已不是自己心里深处偶尔冒出来的那个令人怀念的形象,是现实,林青霞是凡人,不是女神,更不是武功高强的东方不败,甚至有点敏感,有点脆弱,有着女孩都有的小小虚荣心,说实话,有失望,但是又有种早已料到只是了个心愿后的轻松

薇讀書——《永遠的林青霞》

作為林的粉絲,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異常興奮。作者也同樣是她的粉絲,不是職業文人,卻歷時多年為偶像著書。本書中多為訪談對話形式,許多林年輕時被風傳過分的時間得以澄清,並更為具體談到了林的生活和真實想法。毫無疑問,林青霞的作品和本人,都值得細細品味。

永远的青霞

看过这部书我方对林青霞这个传奇女性有了一些更为客观的认识,对她的一些传世经典影片从最初的创意产生、拍摄过程到杀青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值得收藏!

最后的明星

一直很喜欢她和她的电影。永远能把角色的气质表演的淋漓尽致。后来看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的,了解了她真实的一面。这本书很真实,值得一看。我一直认为林青霞是一个完美的人,而且我很欣赏她生活、处事的态度。作者写的很用心,用了很多年,而且不远万里从日本来到了中国,作为一个最忠实影迷的身份。采访了林青霞很多次。我喜欢她的气质、她的文字、她就是一个完美女人,一个那个年代里,最后的明星。《永远的林青霞》是一本很值得看和收藏的书。推荐。

The Last Star of The East

和她约在四点多的快餐店见面。说来遗憾,我和她本是最贴心的朋友,却因为各种原因一个寒假也不曾见面,而这两个月来唯一的“会晤”竟在如此寒酸的地方。她送给我这本书当作提前的生日礼物。《永远的林青霞》。她了解我的每一个爱好。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实在有些意外,因为我其实并不喜欢人物传记,特别是明星传记。因为那些都是出版社不负责任的产物,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而鲜有真知灼见,更多的都是网上乌七八糟的复制粘贴,有时一本书里甚至前言不搭后语,甚至错误百出。这样的出版物不看也罢。有了这样的偏见,自然会奇怪她怎么会挑选这本书。回家后躺在床上仔细翻看,越来越发现这书的与众不同。铁屋彰子,作为一个执着的影迷,负责的作者,她有着强大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她十年来自费来往于美国、台湾、大陆、香港以及各个和林青霞有关的地方,掌握了最真实的资料,她的毅力感动了许多的人,包括林青霞自己。林青霞给了铁屋一个理由:“有志者事竟成。”铁屋手上关于她的资料,以及掌握的信息,有些甚至连林青霞本人都不清楚,让林大美人大大的感叹。这本书,没有堆砌的资料和不负责任的编写。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对话的记录,详细到了当事人当时的表情、动作。没有关于八卦没完没了地探究,这简直像一本带着敬仰和光环的报告文学。我想,就算不是林青霞的影迷也会被作者的深情所打动,而能有一个铁屋为自己创作了这样一本书,这也是林青霞的荣幸。她是这样一个人,她值得有这样一本百科。我只是深深遗憾,张国荣没能有这样一位影迷。如果你真的看了这本书,你会突然发现原来他们是这样子的。那种奇特的亲切感和陌生感交融,再加上美人靓照,绝对的让人不忍释卷。林青霞说自己的幸运的。因为当她引退后,香港电影界开始迅速走下坡路。现在的香港,无论歌坛还是影坛都万马齐喑,死期沉沉。老的老,死得死,退的退,江郎才尽的江郎才尽。林青霞是对的起这个题目的:The last star of east。如果说一个林青霞身上有着香港影坛二十二年的缩影,那么这本书的意义更加超出了普通明星传记的层次。是的,这真的是一本很与众不同的书。不仅仅因为这是好友送我的生日礼物。当然,因为这个原因,我更多了一些感动。读到最后,我越能感受到她挑选这本书时是多么的良苦用心。

不熄的明星,永远的青霞

不熄的明星,永远的青霞——读《永远的林青霞》范典/文每逢听到张国荣那首《明星》,心头便布满忧伤——“当你见到天上星星,可会想起我,可会记得当年我的脸,曾为你更比星星笑得多……”天上群星璀璨,我虽不是最亮一颗,却也身在其中,那些真正的明星呢,虽然光辉耀人,却也有殒落的一天。而这本书的标题却用了“永远的林青霞”,此前读过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曾问过他为何尹雪艳能够“永远”,而其他人不能?他言其实是死神的象征,人不能长生,而死神可以。换句话说,“永远”是一种延展,而非结束,林青霞时代或许已然过去,然而她并未承认“退休”、“息影”,年初不就有媒体曝露她与王家卫、白先勇密会台北某餐厅,为其“复出”作谋划?书中撷录了对林青霞及她好友、合作者们的采访,跨越旧金山、香港、台湾三地,时长十年的跟踪采访,深入林青霞的电影与生活。作者铁屋彰子虽为日本女记者,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迷上林青霞的电影,几乎看遍了林青霞22年间拍摄的100部影片,有些连当事人或制作人早已忘却的细节,都被她如报家珍般信手拈来,正是这种不懈的、持之以恒的态度感动了当事人,欣然提供了采访机会。于是,“永远”这两字或可看作是以铁屋彰子为代表的铁杆粉丝们的一种寄望。17岁高中毕业便初登银幕的林青霞,主演了琼瑶处女作《窗外》。可惜因版权纠纷,电影只好于香港上映,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票房,所有人都一下子记住了这张清纯、亮丽的面孔。七十年代初,电视还未普及,人们只能在银幕中开探精神旅途。在香港,观众看厌了喜剧、功夫片,这样的台湾通俗剧乍一登陆,便掀起热潮;在台湾,观众虽无眼福一睹林青霞在《窗外》的本色演出,却也在此后一部接一部的言情片中认识了她——当时甄珍这一代女星已然淡出影坛——这张新面孔顿时成为票房的保障,片约纷沓而来,甚至有制片人以跳楼为要挟“请求”林青霞签约。涉世尚浅,毫无表演经验的她,却被制片人、导演们捧在手掌心,一天同时轧三部戏,粗制滥造的通俗剧、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使得她没有空余享受人生。她爱上已身为人夫的秦汉的确不太明智,为此逃避到美国。徐克找到她拍电影,让她从通俗剧中的单一形象跳脱出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部《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使林青霞一改以往戏路,亦男亦女的表演风格广受争议,却让该片成为武侠电影的经典之作。这于她自己的表演生涯中也属于转型之作,采访中可以了解到,拍片之艰辛让林青霞一度认为自己过气,要靠吊钢丝、在胸口插管子来取悦观众,这种心理造成她将情绪发泄于镜头前,也便不难理解早年她拍戏时常有情绪不稳之处。正如琼瑶说的:“在她的生命里,她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去当演员。她化身为她扮演的角色,诠释那些虚构出来的人物……所以,她曾有一段时间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不晓得自己到底是谁。”此后,她接拍《新龙门客栈》不用替身亲自上阵,结果眼部受伤;《刀马旦》虽然被张国荣批评她的表演并不像男性,在三姝合力竞技中倒也可圈可点;最可喜的是严浩执导的《滚滚红尘》使林青霞一举夺得1990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要说到最遗憾的事,她说这部戏得奖最要感谢的是编剧三毛,但却只在领奖时简单说出“谢谢”二字,未请三毛上台共享喜悦成为其一生的遗憾。所幸林青霞在40岁时找到真爱,与香港富商邢李原喜结连理,并育有二女(大女儿为前妻所生),如今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她从结婚后一直息影至今,回首此前的作品,她更多的是感叹时运不济,没有拍到艺术性极高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她的不满足体现在对艺术孜孜以求的强烈愿望中,她的满足则体现于对生活无忧的幸福感上。做回普通人的她,依然不忘上影院去观看电影,或在照看孩子同时与朋友们玩“干泳”(指麻将),现在的她,懂得如何放松心境、如何享受人生,在采访中处处展现出其逍遥快活、与世无争的心态。赖声川认为林青霞是“台湾电影工业建立的模式与她在这个环境工作的方式所制造出来的产物”,她填充了那个时期的电影银幕,没有艺术精品的呈现,其实是大势所趋,并非个人能力所能扭转。他的《暗恋桃花源》可谓经典的舞台剧目,上演经年,早已成就了无数版本,林青霞饰演“云之凡”便是其中一个不容忽略的版本,因为也只有她一部被搬上了银幕。当时对演惯电影,却对舞台剧一无所知的林青霞而言,这更多是一种“玩票”性质。几场下来,她大呼过瘾,舞台剧和电影不一样,可以当场当时便收到观众反应,正是这种互动性极强的表演经历让多年后的她屡屡感怀。她勇于改变形象、改变戏路,其实跟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比如张叔平,要包装她在影片中与众不同的造型,比如她在徐克的强烈推介下出演了赖声川的作品,再比如杨凡应用她的旁白在《美少年之恋》中,于仁泰摒弃他人意见在《白发魔女传》中将她拍得美轮美奂,王家卫要求她戴假发戴墨镜出演《重庆森林》……此书看点之一,即让我们领略了九十年代电影人的奉献精神,虽然只是围绕林青霞展开,却让我们了解到这些经典影片背后的拍摄花絮、当事人对影片本身的独特见解——这种观照可以延展开去,如果只局限于林青霞一个突破口,以此来透视香港电影一整个黄金时期显然过于狭隘,却是一个窗口,回顾香港新浪潮时期的电影人的拍片历程。当时许鞍华曾为拍摄《疯劫》找到林青霞,但被婉拒,结果该片成为“新浪潮”电影的开山之作。但是林青霞并未与“新浪潮”擦肩而过,在谭家明导演的《爱杀》里,她一改以往清纯、保守的形象,变得摩登、优雅。文中采访张叔平那一章中讲到该片在洛杉矶拍摄期间,几位电影人每晚都去小影院观看日本导演大岛渚的《感官世界》,一直看到生病——可见,新浪潮的创新与突破,与电影人的坚持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分不开,很多时候演员在其中是所有人合力“制作”的一个产品,观众卖不卖账,完全取决于这个产品合不合胃。在当时口胃相对集中的观众群中作尝试,“新浪潮”是颇有风险的。也许这样一位演员,没有高学历、没有学过任何表演技巧,起初是以其美貌和清纯崛起于银幕,但让观众喜欢至今的理由就是这些么?难道不是她的执着追求和个人魅力么?杜可风将之比喻为心目当中的格蕾丝·凯利,我认为并不恰当,虽然凯利后来成为摩洛哥王妃,却很短命。林青霞虽已告别银幕多年,却一直将自己靓丽的形象存放于观众心目当中,对于绝大多数观众而言,这便是“永远”的定义。演员可以用好与坏来评价,但明星却不是,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就算有一天它殒落在星空、失去生命的光芒,它也依然闪耀于每一颗曾经逗留的心空。——媒体已用稿


 永远的林青霞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