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员访谈录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影视明星 > 中国演员访谈录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63399871
作者:易立竞
页数:324页

章节摘录

李亚鹏:在绅士和流氓之间游走有人说,李亚鹏的生活其实比他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精彩,对此说法,李亚鹏是承认的。作为中国影视圈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青春偶像,李亚鹏一直生活在镁光灯下,甚至,“连拍戏间隙,在农田里撒泡尿也会被拍下来”。李亚鹏最为人们所关注的,是他的情感生活。恋爱、结婚、生子、绯闻、离婚,等等,等等。若干年来,这些消息经常霸占娱乐版头条新闻的位置。真的假的,假的真的,让人眼花缭乱,无从分辨。曾经的爱情经历,让他背上了“花心大少”的罪名。他不为自己做任何辩解,“真实情况怎么样,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知道,而我把知道的永远放在心里了。我扛着,男人嘛。女孩儿经不起这个的”。他谈恋爱的对象,一个比一个腕儿大,这给了人们质疑李亚鹏情感动机的空间,直到与王菲这位华语歌坛顶尖人物结婚,把媒体的关注推向了极致。面对周围的各种反应,李亚鹏不否认自己曾经有过压力,“朋友对我说,你做了这个选择,那么你这一辈子做什么事情,无论好与不好,都会受到很多非议”。李亚鹏说,他“可以控制自己不去爱这样一个女人,不去娶这样一个女人”,但“不愿放弃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为了追求真实,李亚鹏付出了代价。曾有香港狗仔说,“在大陆,只有李亚鹏、王菲值得追踪”。狗仔们眼里的新闻价值,让李亚鹏一家在家门外的一切举动几乎都被收入镜头之中。李亚鹏:在绅士和流氓之间游走采访时,李亚鹏在广东顺德、肇庆一带拍戏,记者到达的当天,某门户网站头版头条刊登出“传王菲婚姻临近破裂,李亚鹏被曝搭上女星某某”的新闻。无数人睁大眼睛,等着看结局。当晚采访时,21点32分,李亚鹏忽然停下来,说要先打一个电话,他边讲电话边往远处走去。记者听到李亚鹏轻声问:“嫣儿睡了吗?”亲昵的语气让人不用问就知道电话那头的人是谁。“每天晚上9点半他一定准时往家里打电话。”李亚鹏的助手说。一个电话让所有疑问烟消云散。李亚鹏有个周围朋友都知道的习惯,如果在北京,晚上9点半一定会赶回家,哪怕手头上的事情没做完,“因为她们睡得早,最晚9点半就睡了,有时候我还需要应酬,那就先回去一下,我不想让嫣儿觉得我老不在,中间回去一下,认真地上床假装睡觉,听到她睡着了,再起来穿衣服出门”。2006年5月27日,女儿李嫣的出生,让李亚鹏的人生走入了另一种境界。他说,女儿就是他以前一直不知道却一直在等待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任”。李嫣先天唇裂,这个情况在王菲怀孕5个月左右时就已知道,他们决定接受,但没告诉周围任何人,直到孩子出生时,他们也一直在保守着这个秘密。不知道消息是从哪儿走漏的,有香港媒体欲出资数万元买孩子的照片。初为人父的喜悦被孩子的先天不足带来的困扰所冲淡,没有人知道,他当时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最终,他选择了面对与承担。“我们家有一个场景至今都没有改变过。我书房的书桌前原本只有一把椅子,后来旁边临时加了一把,从她还在坐月子,刚能够下地开始,我们就上网、打电话联络关于要去美国给孩子看病的各种事情,就这个问题我都可以出一本求医指南了。正常情况下会有很多人来帮我们,可当时那个情况还没法去跟别人讲。现在每次去书房的时候,心里会有一下那种感觉,因为那两把椅子再也没有搬开过,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将那两把椅子搬开。”2008年7月23日,泰国曼谷机场,当一直忍受媒体挑衅与过分关注的李亚鹏,看到镜头顶到两岁女儿的头上时,他毫不犹豫地一脚踹向了拿着相机的记者。“拍我没问题,可是当他把相机顶到我女儿头上的时候,我抽他都是轻的,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宽容了,但是不代表没有底线。”李亚鹏的底线是家庭,为了这条底线,“可以付出生命”。熟悉李亚鹏的人说:他是个外表温和,但内心有力量的人。朋友说:他是个豁达的人。网民说:王菲算是嫁对人了。李亚鹏曾在日记中为女儿写下过这样一段话:“上帝给了你这伤痕,我要让这伤痕成为你的荣耀。”2006年12月26日,以女儿名字命名的嫣然天使基金在李亚鹏的努力下正式启动。人们说,李亚鹏创办嫣然天使基金,帮助了很多唇腭裂的孩子。“我没那么伟大,我做这些,最开始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大家现在不是对唇腭裂好奇吗?我们希望通过嫣然天使基金的各种活动消除人们对这些孩子的好奇,我会在女儿五六岁以后,带着她跟我一起去做这件事情,带她一起去帮助跟她一样的孩子,而且,我还要带着她,还有和她一样的孩子,去帮助像你我一样健康的人。”说这话时,李亚鹏的语气淡然,坚定。随着采访的深入,李亚鹏演员的身份逐渐模糊,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男人的形象,慢慢清晰、完整起来。我不是个放浪形骸的人——对话李亚鹏为“五斗米”进了娱乐圈易立竞:你满意自己在《我们俩的婚姻》中的表演吗?李亚鹏:还是满意的。不过如果让我再演一遍可能会更好一点。演员永远是这样。易立竞:对演技有自信吗?出演郭靖充满争议的时候,也没怀疑过?李亚鹏:先说郭靖,我觉得那质疑是胡扯,所以我没必要去认真。《我们俩的婚姻》这部戏,媒体很认可,同时却说,“这次这个角色可能比较适合他,所以演得很好,可能以前郭靖那种复杂的角色他难以把握”。你怎么跟他去较真?这些质疑都是扯淡的事情。至于演技,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用专业的身份和角度去看别人演绎角色的时候,也只分喜欢和不喜欢的,很难客观评论。演技是很专业的问题,作为观众,你可以说喜欢或不喜欢,这没问题,这是观众的权利,非把它上升到演技的问题,我就有点不接受。你看过原著吗?我是一个铁杆武侠迷。你理解的郭靖是那样的,我理解的郭靖是这样的,大智若愚的,不是很机灵、很精干的——那是令狐冲——一定要探讨,先探讨怎么理解的问题。这么多年来,媒体即使表扬你的时候,也总是忘不了把这个事情提一下。提了很多遍以后,它就成了一个既定事实。易立竞:什么机缘让你进入了这行业?李亚鹏:我进这个行业是很偶然的。我都不太愿意说,说太多遍了。我是哈工大的学生,很偶然进入这个圈子,起先也不拍戏,后来很偶然地被拉着去拍戏。中戏毕业以后,我不想做演员,但还要在这个圈子里,就在家做编剧,做了一年。我自娱自乐还卖过一个剧本,写一个狼的故事,但是没拍。卖了8000块钱,养活了我一年呢。这给了我信念,可是给我的钱不足以让我继续生活下去。而且做了一年后发现你22岁做什么编剧呀?你有什么生活吗?发现自己做不了就干别的去了,打算回去和朋友合开公司。回乌鲁木齐坐三天三夜火车,身上只有20多块钱,我用这20多块钱买了3包烟,带着3包烟上车,坐硬座,没钱吃饭。这时就知道,还是要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解决理想问题。易立竞:当时回去就是为了不做演员?李亚鹏:对。但我回去是有事情做的。我以前在乌鲁木齐做过演唱会呀什么的,有很多公司是朋友开的,他们很希望我回去。我回去可以做一个文化公司的老总之类的,至少做一个小文化公司的总经理。易立竞:这么说来,当初进娱乐圈也是为了五斗米?李亚鹏:对。回家之前我依然不认为这有什么,回去就回去了。但真回到家你就明白了,你不工作,周围的目光、父母的关切让你觉得有压力。你不能再问家里要钱吧。刚好滕文骥导演打电话让我拍《北京深秋的故事》,就回来了。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拍了三四年。积累了一点,不能说财富,一点经济基础吧,就开始去做事情了。第一个公司是99年,一个网络公司。到了年底,我们公司有了60多个人,然后就倒闭了。然后做一个叫《喜宴》的杂志,跟婚礼相关的,做了两年,接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易立竞:这算是你挣脱娱乐圈的行动?李亚鹏:算。但并没有寻找到我的终极目标。你刚才说得挺准确的,想挣脱这个圈子,或者说为了挣脱这个行业所做的努力。易立竞:你对演艺行业完全不认同吗?李亚鹏:我是对这个行业不完全认同。这行业有它可爱的地方,有它美好的地方,有它单纯的地方,到今天我都这么认为。但也会让你虚荣、丧失自我。这是一个名利场。我举个例子,如果你每天回家都去看娱乐新闻,看久了,你就掉在这个圈子里,你的一切判断和评价都是以这个为基础。你就丧失了正确审视自己的能力了。所以永远跟某些事物保持一定距离才可以相对清醒一点。以前我从心里瞧不起演员这行业易立竞:2001年至今,你拍戏很少。李亚鹏:从2001年到现在,我从来没有完全离开过娱乐圈。每年还都会拍一个戏。不过更多时间已经不是在这个行业里了。这些戏,有些是自己公司投的,我演了,合理吧。有些戏是人情,你总要欠一些人情的。所以8年一共拍了不到8部。这次跟李自人导演合作拍《我们俩的婚姻》,我又开始重新思考演员这个事情了。这8年做了好多乱七八糟的生意,不过追求的也不是商业上的成功。易立竞:你追求什么呢?李亚鹏:开始是很迷茫的,不知道在追求什么。我写过一篇博客,说这些年来,有一定能力的时候,就去投各种各样的项目,其实就像一个小孩在给自己买各种各样喜欢的玩具。后来结婚了,有孩子了,突然觉得,哦,可能这些年的生活是一个历练吧。这可能是你在演艺圈里永远无法获得的一种经验,商场的那种现实和无情远远大于娱乐行业,可以算得上是历练了。易立竞:你的人生的戏剧冲突性,可能比你的某些作品还要强烈。李亚鹏:太强烈了。女儿出生后,我才知道原来天将降我之大任就是我的女儿。从此以后我不能再像个孩子似的给自己买喜爱的玩具了。我要坐在书桌前,拿着一张纸和一支笔,像我少年时候一样重新开始考虑我的生活。我也想了这些年的生意对我的意义。因为这些生意不是为了赚钱,就不是那么积极,也没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我投了八九个公司,很分散。大家问,你到底在做什么?我通常就说,我至少帮社会解决了五六百人的就业问题吧。这样就够了,不用解释了。这两年我开始处理这些公司,慢慢地集中。现在就留一个制作公司。因为我女儿,演变出一个嫣然天使基金,一个公益事业,这是要一直做的事。还有就是做精品酒店,不是那种大型酒店,就是小型的,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啊,或者设计师酒店啊,在筹备当中。我女儿出生以后,我突然明白了。演员经历给了我一段很好的人生阅历,而这种阅历恰恰是一个演员所能达到的高度的一个根基。所以从《我们俩的婚姻》开始,演戏上我变得前所未有地认真了,因为有新的认识了。易立竞:什么认识?你认可这个行业了,或者认可这个社会角色了?李亚鹏:以前的很多行为是为了回避什么刻意去做别的。今天回头看的时候,发现是因为以前我心里瞧不起演员。易立竞:终于可以正视内心了?李亚鹏:对对对。当时我瞧不起演员。(笑)比如说,社会认同你是一个演员的时候,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一天我挣到的钱——钱有时候是一个标准——超过我作为演员,作为所谓的明星挣到的钱,我就更有理由去瞧不起这个行当了。今天我觉得那是片面的。你是个理工科的学生,很偶然进到这个行业里来了,而恰恰你在这个行业不说怎么着吧,至少也不是普通的演员。其实这让我很尴尬。我困惑了很长时间,现在明白了,其实没必要啊,那些也是成功的经验。我朋友开玩笑说,你将来肯定是演员当中最成功的生意人,生意人当中最成功的演员。我说对呀,如果我能做到这个也不错呀。易立竞:这种说法,会不会让你尴尬?李亚鹏:我不尴尬,两年前会尴尬,现在我又愿意去做演员了,是真正把心里的一切都放下去做这件事情。易立竞:你女儿嫣儿的到来改变了你?李亚鹏:坦白讲是你人生积累到这一步,到了一个点了,她只是一个催化剂。易立竞:现在演戏在生活中占什么分量?李亚鹏:原来是三分之一,现在占了一半。对表演有了热情。表演实际上是件有乐趣的事,如果说热爱,就有点勉强。因为还有好多有乐趣的事,不止这一件。我不怕你封杀我易立竞:《我们俩的婚姻》这部戏已经完成了。你想传播里面的理念,“比如很多传统,这些对现今的社会有很重要的作用”。你有使命感?李亚鹏:我不太敢讲这话,很容易被人误会,尤其我身处的是娱乐圈,娱乐圈的人谁会站出来说自己有使命感?(无奈地笑)易立竞:说使命会成为一个笑话?李亚鹏:还好吧,我基本上能做到,也不是做到,性格使然,就是不畏流言吧。我要是畏惧这些,我的人生道路早就改变了。以我的智商也好,以我的人生经验也好,如果我想在娱乐圈做到让人人都说你好,根本不是件难事。只是我不愿意,没意义。易立竞:你否定这个圈子?李亚鹏:我不是否定这个圈子。我是说,如果我愿意,我知道怎么去做。娱乐圈就是迎合大众。我能不知道吗?我在这个圈子这么多年,经历过这么多的历练。我不是说我多么聪明,我是说以我在这个行业里的经验,以我的智商,这两者相加,如果我希望让大众觉得我怎么着怎么着,绝对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在于你不愿意,不愿意去迎合。虽然我人生的某些方面是从娱乐圈开始的,比如名利,但这不代表我不敢放弃它。举一个例子:我起诉新浪。哪个艺人敢起诉它?艺人在新浪面前是弱势群体,它封杀我到今天,只登坏的不登好的。我没问题,起诉它那一天我就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我对你没欲望,我不指望从你那里获得什么。你是媒体我不能告你吗?我可以告,因为我不怕你封杀我。封杀就封杀吧,你让我在众人眼前消失就消失吧。易立竞:如果是在你刚出道的时候,你敢这样做吗?李亚鹏:大的方向上不会有什么变化,程度上会有不同。一个人的原则就像天性一样是与生俱来的。这样的本质上的东西,你不可能去改变。易立竞:你内心里有张扬的东西存在。李亚鹏: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张扬的。通常别人问,你是什么性格?我都会说我是一个没什么性格的人,我恪守中庸之道,或者说我欣赏中庸这样一种人生状态。实际上,你能恪守中庸之道的话,本身就是一种性格了。用古龙一点的话说,没有性格可能就是很强的性格。(笑)易立竞:无欲则刚。李亚鹏:是。现在回过头来想,当时我厌倦这个行业的标志,是我不想做演员了。因为我心里瞧不起这个职业。今天你看我依然厌倦,但厌倦的前提是,我愿意去做一个演员了。我厌倦的不是演员这个职业,厌倦的是娱乐圈对人生的解读方式。娱乐就是娱乐,真的,别看你在这个圈子里算什么知名的演员、知名的歌手了,你的社会功能就是供人娱乐。可能我这还是理工科学生骨子里的东西。易立竞:你一直在提理工科学生的身份。李亚鹏:我一直认为我是理工科出身的。虽然咱现在干不了高科技了,但是思维还在。(笑)有一天看中央台《对话》节目,台上4个老院士,底下,就是任何综艺节目都能看到的那些观众。那天讨论的话题是科技对人的影响。每个科学家都讲了自己怎么走上科学这条道路的。对底下的孩子也好、家长也好,都很有意义,尤其有很多学生,我看到了这个节目对他们的那种激励。这种激励人的场面现在太少了,全被娱乐给取代了。为什么?因为娱乐有更大的收视人群。到底是让人群来引导你,还是你去引导人群,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现在社会对这些宣扬得太少了。整天宣扬的是名和利,是什么财富排行榜,这排行榜那排行榜。娱乐圈的事就更乱了,什么露乳了、露底了,你宣扬的到底是什么呢?那天我看完这节目很激动,我觉得太好了。真的,这样的节目很容易办,那些老科学家也很乐意回首一下往事,这类节目的教育意义是不可取代的。易立竞:你对社会现状很不满?李亚鹏:我的一些不满,还是在对目前的社会积极认同的前提之下。如果我悲观的话,我就不会有不满,你觉得它还可以进步才会有不满。易立竞:你一直在说意义,意义对你来说很重要,可“意义”是件沉重的事。李亚鹏:人生本来就是沉重的,就像婚姻,婚姻也本来就是沉重的。有人说我们把这个戏写得这么沉重,没有《新结婚时代》那么美好。我们可能只是表现了它的那种沉重,但沉重才让你接近事物的本质,接近本质之后,你对这个事物的爱才可能是另一种境界的爱。我特别认同一句话,说有一种人格是伟大的:当他认清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以后还依然爱它。据说耶稣就具备这样的人格。这句话也可以用到对婚姻的态度上。很多人说婚姻是可怕的,我觉得如果你认清了婚姻的本质以后,还能够说我热爱婚姻,这样一种人格也是伟大的。对人生意义的认识的过程、追求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一定是沉重的。但追寻和认知到了以后,你的幸福感会是不同的,这是另外一种更圆满的幸福感。易立竞:你也同意生活是沉重的,所以大家需要娱乐?李亚鹏:娱乐方式有很多种,没有必要把自己的道德水准降到这么低来娱乐吧,没有必要每天登什么露乳了、露底了来娱乐自己吧?生活的本质也许是沉重的,但是我们对生活的追求可以是积极的。我有一个优点,就是我始终是积极的,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你比如说嫣儿的事情——不是我老要说这个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我觉得我是积极的,如果你不是一个积极的态度的话,可能事情会走向另一面。而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你积极的话,一定会有所得。当然也可能我相对来讲还是幸运的,每次对人生意义积极追求的结果,还是得到了回报。我说的不是外界的回馈,当我这么做的时候,自己就得到了,不用外界回馈啊。在帮助肢体有残障的人的过程中,修复了自己的灵魂易立竞:有一段时间,你的精力全在基金会上。李亚鹏:这个是必然的,刚开始和做公司一样的,没有个两三年的基础,怎么能走上正常的轨道?创建之初都是白纸一张,有太多的环节需要细化,不是说你把钱捐出去就完了。我们要推广这个活动、募款,再去寻求医疗合作伙伴,寻找需要帮助的孩子,把他们接过来做体检,然后确认手术时间,做手术,康复,然后送回去,你说这有多少道环节?比办一个公司还复杂,公司就是赚钱,不管怎么花钱。基金会,你要想办法,募来钱之后,怎么把它花出去,还要解释怎么花的钱,它的工作是两个不同性质公司的总和。易立竞:嫣然基金的初始动因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这个动因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父母对孩子的爱。李亚鹏:对,这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样一件事情发生在你身上,然后你来做这件事情。大家对你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没有任何猜疑,才是这件事情得以顺利进行的最核心的一点。有了嫣然基金会后,我发了一个誓,每次坐飞机都要发宣传单。都是飞机快降落的时候,大家睡醒了我才发。有一次发完后,还没坐到座位上呢,有一个人“啪!”把那个宣传单当着所有人的面扔地上了。我也愣了一下,但还是过去把那个信封捡起来,说“对不起打扰你了”,坐回来了。这个侮辱直接吧?而且是完全无理的侮辱,你没有必要这样吧?其实我们那个宣传单的内容很简单,那里面的话是我写的:“如果您有一颗慈善的心,如果您还没找到实施的途径,请加入我们嫣然天使基金,让我们一起把爱传出去,如果您不需要此信件内容,请转交他人。”我们都写了这样的话了,人家不要,我也不要吗?他扔了,我能不捡起来吗?但是没多长时间,我们基金会的办公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收到一笔10万元的捐款,署名写了“对不起”3个字。我一想,就知道是谁了。易立竞: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做到现阶段有满足感吗?李亚鹏:做到今天也未必顺利,也未必成功,算是取得了一点业绩吧。这个业绩给我带来的不是自我的满足感,在这个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获得的更多是对我自己的帮助。这是我想去推广的一个经验。比如说你帮助的很多人是有残障的,可是谁不残障啊?肢体上残障,或者灵魂上残障,每个人都有。在帮助肢体上残障的人的过程中,我们修复了自己的灵魂。我觉得这个是我最大的获得,是真的获得,而不是一种虚妄的心理满足。这一点不光是我,我们这个团队的工作人员,大家都有同感。易立竞:面对女儿,你联想到过残障这个词吗?李亚鹏:我从来没有认为我的嫣儿是残疾人,从来没有。这个“没有”里分两个阶段、两个层面的认识。第一个阶段是孩子出生头4个月,我公开那篇博客之前,我是靠着一个父亲对自己孩子天生的骨肉之情,就是父不嫌女丑嘛,你根本不会认为她是……亲情阻碍了你这种认识。易立竞:或者是你本身就抗拒这种认识。李亚鹏:对,是抗拒认识,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我真的放下以后,从另外一个层面去认识这个事情。回过头来,全都抛开了,跳出来看一看,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真的。这种幸运只供少部分人理解,是站在自私的角度来讲的,就是我生活里所有的事情,包括我的女儿,其实是带给了我一个精彩的人生。我觉得是有点自私的,但我说的是真实感受。我不具备真正的商人的心理素质易立竞:你车里放着这么多财经类杂志。李亚鹏:看着玩。我虽然经商,但其实不算商界人士。商人一定追求利益,这是他至高无上的第一诉求点。我说我不算商界人士,不是说我清高、我不追求利益,而是我做不到为了利益放弃很多东西,做不到为了利益变得很铁腕。最大的瓶颈是我的心理,我不具备真正的商人的心理素质。我因为好玩、好奇去投资做这些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发现自己缺乏商人的素质。易立竞:你认为商人的素质是什么?李亚鹏: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商人。你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要标榜自己是一个商人。大家说的儒商只是一种外壳而已,核心一定是追求利益。这点我始终做不到,追求利益就要铁腕,我天生是一个追求平等的人。易立竞:经商只是因为好奇吗?李亚鹏:当初是因为好奇,因为兴趣。我这人对太多的事情有兴趣,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持续性,很难精进。我明白做事情不应该这样,不集中精力不可能把事情做到极致。所以现在开始退出一些领域。易立竞:在事业上你喜新厌旧?李亚鹏:每个人有自己擅长做的事,我擅长的只是开拓那部分,我不擅长管理。如果在一家公司里的话,我应该是市场拓展部的。易立竞:最近又想开拓什么新项目?李亚鹏:我脑子里永远至少有两三个这样的项目。当一个被我否定的时候,一定有一个新的想法出现。这是一种乐趣。这些年来,我付诸实施的项目不止七八个,而且都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其实难度也蛮大的。(笑)易立竞:你把这视为游戏?李亚鹏:小时候玩虚拟人生就可以了,长大了不能还玩虚拟吧。有能力就玩实战了,输了就输了,无所谓,关键还是有乐趣。易立竞:你有输的资本,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资本。李亚鹏:我也输不起很多,这都是相对的。比尔•盖茨输100亿美金也没问题,我输1000万就会很痛苦了。易立竞:现在你有新举动或新想法时会有很多顾虑吗?李亚鹏:结婚之前,我完全没有顾虑,都不会想这个问题。现在有,这是责任,责任会对一个人有限制。我以前投资有时是不理智的,那时我都是百分之百地投。我投第一部戏《海滩》,700多万,后来账上就剩了30万,输个精光。从商业上来讲这是不成熟的。易立竞:是不是因为你还有后路,比如拍戏可以赚钱?李亚鹏:戏也得有人找你拍呀,对不对?易立竞:你会缺少找你拍戏的人?李亚鹏:那只是现在呀,你敢担保你40岁、50岁的时候还像今天一样吗?不过我有种心理,如果有天我经济上完全失败了,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有那天的话,我觉得除了失落、失败外,我还会有一种窃喜。易立竞:为什么窃喜?李亚鹏:可能是我喜欢在逆境中成长,喜欢接受挑战。当我拥有一些东西,你让我主动放弃,主动让自己成为穷光蛋,我觉得谁也做不了这个决定,需要太大的勇气了,我不是圣人,我做不到。但如果有一天被动地——比如说我生意失败了——一无所有了,失落的同时我也会窃喜,噢,我又可以重新开始了。易立竞:你喜欢这种无所顾忌或无所牵挂的状态?李亚鹏:对。当拥有的越来越多,你背负的也越来越多。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是这样,最怀念的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易立竞:有钱也会成为压力吗?你不会为把钱放在哪儿更安全而发愁吧!李亚鹏:这是一个很土很农民的想法,但是每一个人都在考虑这个问题。有一天当你有几百万的时候,你就开始想这问题了。怎么保值呢?怎么增值呢?怎么不缩水?就这3个问题,让你后半辈子就为这点钱琢磨。我们先不去说挣钱有多么难,或者说保持资产增值有多么难,就连这个钱我放在哪儿最安全,都是一个问题。可笑吧?但它是最基本的问题、最真实的问题,所以才会出现会计师事务所来帮助你避税啦,什么地下钱庄啦,基金啦,保持你的财产不缩水啦。每个人都在担心自己的钱怎么办。这可能是人的贪念,我今天做不到彻底、主动地抛弃这些,但我至少有心理准备吧。最简单的办法,很多人选择了把钱捐出去——我不愿意让钱成为我的问题,那么辛苦赚钱,最终还让钱成为我的压力,对不起我不要了,我捐掉了。我觉得这是一种解脱的方式,更大度、更大气的解脱方式。我这是先把慈善放在一边,从一个人内心角度来讲。比尔•盖茨也好,巴菲特也好,我相信他还是要满足内心需求才这么做,不用到一定境界。但是他选择这种方式,客观上更符合社会利益,所以社会认同他、赞扬他。今天我有资本不圆滑了易立竞:坦诚地评价一下自己,从做演员来讲,你觉得自己是一个腕儿了吗?李亚鹏:从社会的角度来讲肯定是,从内心来说对我没意义。易立竞:是不是可以让你更自由一些?李亚鹏:我现在从事这个行业是很自由的。我今天去拍一个戏,片酬是要考虑的,但这个市场有一个公平的价格在那儿摆着,只是上下浮动一点,那都不是问题。而且我不会首先考虑这是不是个大制作,是不是个大导演,跟我搭档的演员是不是具备同等知名度,甚至更好的一个演员,这些都不在考虑之中——这些是我曾经考虑过的问题——我第一个考虑的是我喜不喜欢这个角色。这部剧和上部剧,到剧组那天我都不知道女演员是谁。你可能觉得夸张,我连问都不问。也不一定是角色本身打动了我,是各种原因促成的,比如我想去散散心,演戏现在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的调剂,我在这儿拍戏比我在北京要轻松。上一个戏拍完,回北京我助理每天跟着我,跟了几天他就说,我现在知道你为什么说拍戏是放假来了。拍戏虽然也很辛苦,但回北京后事情太多了,好多自己公司的事、朋友的事、各种各样的事。也不是所有场合都不想出现,但有个借口离开一段时间也挺好的。易立竞:在什么阶段,接戏时第一个考虑的因素是这部剧是否大制作、大导演、好对手?李亚鹏:可能是没名的时候,也可能是有些名希望更有名的时候,这3个会是你的首选条件。你为了这个可以放弃很多东西。易立竞:那时候有什么是不能放弃的?李亚鹏:当你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的时候,你一定会放弃,不说放弃人格,但是你会降低你的底线,放弃一些自尊,说一些违心的话,你必须学会那种虚与委蛇的应酬啦,你需要去参加这样的一些聚会。易立竞:你觉得自己现在比20岁的时候圆滑吗?李亚鹏:变化不大,甚至更不圆滑了。因为我今天有资本不圆滑了,这个资本是在一定范围之内,谦虚一下。(笑)《我们俩的婚姻》在做这轮宣传之前,他们给我一个通告说你要去啊,我看一看,心里已经感觉到那种厌倦了,我说了一句,好,下不为例。我再也不会去做这种娱乐媒体的访问了。我可以跟你说直接一点,对牛弹琴,完全没有沟通的基础。即使沟通了,他选取的角度也不一样,这是现实。易立竞:做一个真实的人是你的追求?李亚鹏:做一个真实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易立竞:你付出过代价吗?李亚鹏:你觉得我付出的少吗?我当然付出很多代价了。我难道不能控制自己不去打这个人(泰国机场打记者)吗?我不能控制自己不去告那家媒体(新浪)吗?我不能控制自己不去娶这样一个女人吗?我可以做得到,但我不愿意,因为那样做放弃了我内心真正的愿望。易立竞:为保持真实付出这些值得吗?李亚鹏:我都没想过值得不值得这个问题。如果非要说,我肯定会说值得。我要说不值得不就否定我自己了吗?不是说我为了面子不能在众人面前否定自己,我是说如果我真的那么认为的话,我内心就已经否定我自己了。一个人是不可能把自己完全否定的。局部地否定自己,是为了更好地坚持自己的那一部分。人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盘否定自己,但人一定要有否定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否则你永远不会进步,终有一天不得不把自己全盘否定了。易立竞:作为一个男人,你身上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李亚鹏:善良和朴实。这个就是我性格中的长江、黄河,是主流。其他那些尖锐的部分,只不过是分支而已。当我们的交流进行到这个层面的时候,我会给你总结出这样两个词,但是当你把这两个词拿到公众面前的时候,大家就会产生误解了。易立竞:一个人身上具备什么品质,你才可能和他成为朋友?李亚鹏:我挺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能让你很容易地跟人去接触。我长到现在共事过这么多人,只有两个人我觉得不愿意再有任何来往。我是指共事,坐在一块还是没问题。这几年王菲是不会接受采访的易立竞:你怎么处理和媒体的关系?李亚鹏:近几年内,我已经不想再接受采访了,我不想说话了,指的是在娱乐圈我不再想说话了。我刚才说的这种困惑,我没法说话,我说什么呢?我的一些看法,在这个行业里没有去诉说的必要。谁听得懂啊?谁愿意听懂啊?大家不愿意听得懂,中国人是不太愿意去认同别人的。西方人跟中国人的区别是,西方人上来是先信任你,如果有什么问题再去否定,而中国人上来就先否定,发生某些事情的时候才来认可你。这是我的理解。西方人那种性格会让他多一些挫折,但我觉得他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我认为我是西方人的性格。让一个人认同一个人就已经很困难了,让一个人把否定自己作为前提再来认同你,这怎么可能呢?所以我也不去寻求什么认同。永远是有人认同你,有人不认同你,你唯一可以做到的是自我认同。这是我走到今天,我的生活道路告诉我的。易立竞: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李亚鹏:事务性的可以。比如说你拍一部戏,发布会不能不去。我只是不想再多说什么了。这个戏,你问我就答你了,其他的我不想再发表任何观点。因为我始终是很坦诚、很真实地和别人去交流,但是这种交流无效,没有再继续的必要了。易立竞:什么时候认识到这点的?李亚鹏:当演完《射雕》,网上开始人身攻击的时候。我不想让情绪陷在胡扯里,但我也是人啊,我也会受到影响。我不想受到影响,对不起,我不上娱乐网了,我不看娱乐新闻,不买八卦杂志。每一部戏下来,我房间里都会有这么厚的书和杂志(用手比三四十公分的高度),但这里没有跟八卦和娱乐有关的书。你明明知道这是胡扯,跟他较劲你没这能力,也没这时间精力,避而远之就完了嘛。没人逼着你非去跟它较这个劲。我跟新浪和网易较这个劲,是因为跟我的家庭有关系。我大女儿童童也上网,看到网上挂着一篇什么《王菲李亚鹏婚姻破裂,李亚鹏搭上某女星》的东西,看完后问“爸爸,这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我没法和她解释了。所以我要做这个选择,我要做给童童看。我说他们瞎扯,她说:“他们瞎扯,那他们不是错了吗?”我说:“对,是他们错了,童童你来看,他们给爸爸道歉了,他们错了。”要不然我怎么跟孩子解释?我跟她解释炒作,我跟她解释绯闻吗?易立竞:王菲就很少说话。李亚鹏:王菲是个不适合在采访语境下进行交流的人,和她成为朋友了就没问题。她最近几年是不会接受采访的,只有到了某一个阶段,她才会开口说话。她是个很机敏的人,而且风趣、幽默。我们家有分工,对外都是我在说,回到家我就可以不说了。易立竞:大家其实都很想问王菲的事,但又怕你会觉得很八卦,会抵触。李亚鹏:我也很八卦,人人都有窥私欲,我也有。在一定语境下可以说,谈家庭、谈爱情都没问题。易立竞:和王菲走到一起有压力吗?李亚鹏:肯定有压力。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大家都说,你做这个选择,那你这一辈子做什么事情,无论做得好与不好,都会受到很多非议,你本身又那么喜欢做事情。所以我犹豫过。易立竞:王菲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李亚鹏:那种吸引我想是永远说不清楚的。任何爱人之间都是这样,很难用一句话描述清楚,彼此的吸引从哪儿来。但在女儿这件事情上,我发现我们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说对孩子的态度。我妻子的事情,如果放在10年前让我遇到,我想我一定会有问题,可能会受不了这个压力。或者遇到女儿的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关起门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有一点,精神层面,我们之间无需解释,我们的价值观是相同的。我刚才想到这些,是针对大众的这些猜疑或者困惑——为什么两个行业不怎么搭界的人,好像完全没什么接触的人就结婚了。易立竞:可能大家更困惑的是你们俩的名气也不在一个层次上。李亚鹏:对。大多是被外表的这种东西所困惑,但是这个重要吗?易立竞:在很多人眼里是重要的。李亚鹏:对。在大多数人眼里是重要的。易立竞:你觉得现在活得自由吗?李亚鹏:会有一些困扰。比如说我和我老婆去香港,或者我们在家也一样吧,有记者。我说我们这样吧,只要不挡着我们的路,我们该去哪就去哪,不要让外界的干扰影响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对这个事情的态度。但是态度归态度,干扰总是有的,这是事实。绝对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我不想强调什么,我只是说,我是一个很传统的男人,就像你说的,我可能有英雄情结,因为从小就迷恋武侠世界。我愿意去承担责任,我也有足够的能力养家,而且这都是我的乐趣。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自己知道我是怎么样的,我老婆知道我是怎么样的,就可以了。其他人,重要吗?真的不重要。如果你为了别人的想法或者看法去生活,你永远没有乐趣。我现在这种做法,也让我损失了很多,谁不想有良好的社会评价呢?但是我至少获得了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对自己的认同。并不是固执己见。时间会让很多事情显现出它原本的面目来。比如大家说我如何花心谈了3个女朋友,我觉得我是问心无愧的。我从来没有说过任何人一句话,我扛着,男人嘛。女孩儿经不起这个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当事人自己心里知道。我把我知道的永远放在心里了。当时媒体的评价,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青春剧偶像,一夜之间变成了负心汉、花心大少。这种影响到今天都很难恢复。我明白我失去的是什么,但别人不知道,我获得的是我内心对自己的认同,而且是一次又一次。新闻炮制者诱发了人身上的魔鬼易立竞:媒体伤害到你了吗?李亚鹏:今天坐在这里看这件事情,我觉得没伤害到我。妨碍总是会有一些,这肯定会有的。他们的能力已经发挥到极致了,我觉得我们有抵御这种伤害的能力。就像这两天说我老婆流产这种事情,很多朋友也发短信慰问一下。我就想说,我谢谢大家的关心,但是你们真的认为这种事能伤害到我们俩吗?易立竞:这又是个假新闻?李亚鹏:真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对这个事情的态度。我觉得很多新闻,很多新闻的炮制者,他们就是诱发了人身上魔鬼的部分。比如艳照门,谁都知道这是不好的事情,不应该拿出来讲的,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包括那个上传者。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很简单,人身上天使与恶魔共存。这样的新闻诱发了人身上魔鬼的成分。所以我认为它不是一条好新闻。它可能有爆炸性,有吸引力,但它不是好新闻。对于这种新闻,任何评价都是在助长这个事情。流产或是不流产那么重要吗?生不生孩子对大众真有那么重要吗?没那么重要。有几个人真关心这个事情?我想没有人比我更关心这个事情了吧?易立竞:面对这种恶意的时候,你以什么态度来回应?李亚鹏:我只对我有机会去认真回应的人回应。比如说像今天你,我们会多说一两句。如果没有机会跟人认真回应,我瞎回应什么呢?我知道回应的结果是什么,回应完了,他们又去写,更加误导大家。事情的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这事情引发每个人身上的什么呢?大家一看,哦,然后引出一番令我们道德极其败坏的言论,有什么意义?我们需要娱乐,但是不需要降低道德来娱乐。易立竞:你的底线是什么?李亚鹏:家庭是我的底线。泰国机场打记者的事,你拍我没问题,有些人说我捂着孩子不让拍。扯淡,几个小时前在酒店还拍我们了,隔着几米远偷偷拍,我挥了挥手。可是当你把相机顶到我女儿头上的时候,我抽你都是轻的。我觉得我已经很宽容很宽容了。但你不可以触及我的底线。我告新浪,它败诉后,在头版头条,扭扭捏捏道歉,标题没有打新浪道歉,它打新浪声明,你点开看里面的内容才会发现是法院判的它的道歉书。艺人对于这种强势媒体来讲,是弱势的,所以他们总觉得没有人敢去得罪他们。都是做个姿态,说保留起诉的权利。我不保留,我使用,所以我真告他们的时候,他们3天都没答复我。发律师函,他们觉得不可能,后来法院给他们打电话,他们请我吃饭。我说你们搞错了,不是你们反应快慢,登那个新闻的时候,已经犯错了,已经不可原谅了。你之所以强势,是你认为所有的艺人都对你有所求,你有所依仗。但我认为那个对我没有价值,我就不怕你了。易立竞:会不会有人认为你在炒作?李亚鹏:没有人会拿这个去炒作。今天的代价是新浪封杀我。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知道在做什么,而且我也知道,我一定会把官司打到底。我也知道打到底的结果我一定会赢。我也知道我赢了之后,他们会怎么对我。你来顺德的那天,网易不是又登了一个我跟某女星如何如何的新闻吗?前天我又发了律师函了,别跟我来这个,借着这一轮宣传新剧的时候就又来了?我不怕。我拍的所有的戏,没一部有我的生活精彩易立竞:最近几年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李亚鹏:越来越能看到自己的缺点,自省能力越来越强。原来只是看到却没有修正的能力,现在才刚刚开始做,算是自我修行吧。我觉得37岁的男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的、自信满满的,他已经过了青春期,应该更成熟,更沉稳,更有自信。这几年,我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上天的安排,我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和解决。累不累呢?累。那时候开玩笑,我说我拍的所有的戏,没一部有我的生活精彩。如果把我的生活写到剧本里,别人会以为这是假的了。不管累不累、成功还是失败,起码是挺精彩的。但它毕竟消耗了我很大的精力。我希望我下面可以平平稳稳的,安安静静的,修身养性,我需要一个修身养性的阶段。虽然为家庭责无旁贷,这没问题,但我也不是愚忠、愚孝的人,我也有我自己的生活追求,这几年无暇顾及我自己。我现在都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把别人都放开,包括我的孩子、爱人,我不知道,失去自我了。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完全自我的生活了。虽然我也挺英雄主义,但英雄也要关怀自己,你不关怀自己的话,怎么硬撑下去?易立竞:中国的传统观念,男人过了30岁之后,很多人都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婆孩子,为了家庭而活,都忘记自己了。李亚鹏:我现在也是啊。但还是应该给自己一段时间来思考一下这个选择。我的这种状态不会延续一生的。比如说演戏,做生意,做这些那些的事情,我觉得现在这个阶段你还有这种精力,还可以去尝试,但最终还是应该有个选择。易立竞:在你看来,婚姻对双方的要求是什么?李亚鹏:婚姻的成功一定需要两个人能力相当而且并进,一个人没有用。有时候说婚姻坚持就好,我觉得是对的,你不坚持的话一念之间婚姻可以解体,很容易的。一念之差放弃是很容易的,坚持才有可能出现转机。转机是什么呢?等待对方跟自己达成共识。女人要比男人感性,在情感上要比男人不理智得多。这是没办法的。所以有矛盾的阶段男人要起主导作用,平常男人不需要。易立竞:《我们俩的婚姻》中讲到婆媳关系,男主人公秦岩在老妈和老婆中间受夹板气,你呢,你的婚姻中存在这种问题吗?李亚鹏:你说一点没有,那是扯淡,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只能说相对而言,我们的情况会好一些。易立竞:你曾就电视剧《我们俩的婚姻》中精神出轨的情节,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想谁都不敢保证这种事不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我会尽量避免,因为我家庭观念很传统。”随后,很多网站即以《李亚鹏:很难保证不出轨》这样的标题发表了文章。采访内容本身没有问题,但被单独拎出这样一个有噱头的标题,反感吗?李亚鹏:我确实不能保证不出轨。别有用心的人拎出这样的标题也没问题。为什么呢?有些人他可能不会公开支持我,但依然会在内心支持我,但认同的人不能说出来。这种认同我但不能说出来的人,和认同并说出来的人加在一起一定占大多数,所以我说这就是真实的代价。即使把这个标题拎出来又能怎么样?大家不过是又把李亚鹏拿来作为寻求道德优越感的陪衬,没问题的,我不在乎。我完全没有讥讽的意思。如果这些言论,能帮助一些人建立自信,寻找到自己的道德优越感,我愿意。我真这么认为。我能这么想,是因为我不是一个完全自我和个性张扬的人,我不是一个放浪形骸和完全无所顾忌的人。我父亲不在了,如果在的话,他绝对会支持我。我母亲困惑过,“媒体为什么老说你不好,老说你这样那样的?”她知道她儿子不是媒体说的那样,她说:你以后做事情是不是要谨慎小心点?当然,现在她的困惑已经解决了。我最在乎亲人的感受,朋友都是其次。易立竞:这么说来你挺豁达的。李亚鹏: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我们带着女儿到美国的时候,第一天刚下飞机就到我外公家吃饭,家里一大桌子亲戚。大部分亲戚对媒体关于孩子的报道很愤慨。你的亲人嘛,肯定站在你的立场上了。我外公说了一句话,反而给我印象很深刻。他97岁了,说,“捧场了,别介意了”。今天我拍完戏,就3分钟前,又传出一个新闻,说我们俩离婚,我公司的人打电话说,我们需不需要做什么。我说不用,爱谁谁了,我现在就是被“捧场了”嘛。(笑)我坦白讲啊,大概你也能看得见,我跟我老婆在这一类事情上,相对而言已经比较豁达了。但那天听到我外公那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哎哟,还可以更豁达。我的第一偶像是我父亲易立竞:有过特别浮躁的时候吗?李亚鹏:严格来讲,我应该没有飞扬跋扈过,但肯定有非常幼稚的时候。前段时间一个电视台采访我,拿出10年前采访我的录像给我看,我觉得我那时候好偶像啊(笑),长发飘飘。一方面有美好的回忆,一方面觉得那个时候很幼稚,那时候说的一些话今天回头看觉得好幼稚啊。我说的年少轻狂其实只体现在一件事情上。1999年,我父亲去世对我的打击非常大,好好的早上接一个电话就说我爸不在了,突然间没了。那时候有3个月的时间,就消沉,为寻求刺激吧,喝酒,玩儿,你想20多岁的人,以前一年赚十几万,突然一下可以挣100倍了,这事放任何人身上他都会扛不住的。所以不要去怪年轻艺人,别说年轻的,年龄大的那种红得晚的,还摆不正自己呢,何况一个20多岁的孩子。一夜之间被众人围着,一夜之间一年可以挣上千万的时候,你说他能怎么样?其实很正常,很自然。易立竞:现在是从叛逆少年变成了温和的中年人吗?李亚鹏:还没到那境界呢。我不排斥做一个温和的中年人,但是我没到。易立竞:你向往那种状态吗?李亚鹏:我从来没向往过人生的某个阶段。我跟我朋友争论过,我一直有个观点,就是在哪个年纪就该去做哪个年纪该做的事。活在当下那个意思吧。比如说剧组里那些年轻的演员,我不会劝他们结婚或是不结婚。“想结婚吗?”“没想好。”“没想好,多谈点恋爱。”你那么年轻,为什么不去谈恋爱呢?该干什么干什么,到了一定的年纪,不用强迫自己,你的心会知道,你现在开始对这个事物有需求了,有向往了,那你就去做该做的事情吧。易立竞:从来没强迫过自己做什么吗?李亚鹏:比较少吧。可是不违心呢,你是要付出代价的,不管是生活、情感,还是工作。但每次发生事情的时候,我会下意识地一下就想到那个最坏的结果。这是我的一种本能。想到之后,我就去接受它,就不怕了。先去接受最坏的结果,现在就接受它,以后你才会坚定不移,因为最坏的你心里面预先就接受了。一个投资全赔了怎么办?那就去赚钱呗。九几年吧,我拍完戏回北京,因为有急用,背包里背了20多万现金。那时我20多岁,从机场出来,那里面几乎是我当时所有的钱,我还有一个钱包,都丢在出租车上了。到了家,我把行李全都拿下来了,可是我把这个背包给丢在后座上了,又没开发票。钱就丢了。当时我嫂子等着给我钥匙,我光顾着跟她说话了。结果进了家,我说,哟!她说,怎么了。我说,没事没事。我本来想跟她借点钱,她着急上班我就让她走了。钱、身份证,还有两张信用卡都在钱包里。下楼去看看那个车,肯定不在了,都半个多小时了。我就走到胡同口,见马路边有个报摊,一摸兜里,还有一块钱钢镚儿,买了一份戏剧电影报,开始坐在马路边上看报纸。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没了怎么办?没了就没了吧。不至于影响你太大吧,我就能不想这事,坐在马路牙子上看报纸了。看着看着,突然脑袋闪过一个画面。我们是剧组两个人一块到的北京,分别打了一辆车,在高速路上,我那个朋友的车超我这辆车,互相挥手的时候,我看到他那个车的司机也冲我这车的司机挥手,这两个司机肯定认识。赶紧给我那个朋友打电话。他家比我远,电话通的时候,正好听到出租车上发出“请您按计价器付钱”的声音,然后间接找到了那个出租车司机。当时因为冷静,就可以想起很多事情。易立竞:前面提到了中庸,你周围有这种境界的人吗?李亚鹏:我爸。我的人生偶像第一个就是他,第二是乔丹,那是社会偶像了,因为我打篮球。小时候还不那么觉得,只是觉得欣赏,带着很多亲情因素在里面。当我也快40岁的时候,当我也成了一个父亲的时候,我还在不断坚定和充实这种看法。拿我的生活经验回过头再去判断,我还得出这个结论,我相信这个结论是真的。至少到今天为止还是真的,越来越真。易立竞:你从他身上获得的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李亚鹏:太多了,人生价值是其中一方面。他一直说,一个人活一辈子什么最重要?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就是他的人生价值。他也说不出更大的话,他跟普通人一样,跟大众去较什么劲啊?所以他说得到周围人的尊重。我觉得他这一辈子做到这点了,光明磊落。他发心脏病去世,我去殡仪馆的时候,有400多个跟我爸共事过的人自发来送葬。我站在那儿给我爸念悼词的时候,就觉得他做到了他说的。我说我不在乎其他人的看法,这种不在乎在一般人眼里像装孙子,他们认为这是伪坚强。我没法去解释,你再让我解释,我也只能一遍一遍地说,我真的不在乎。我在乎的是我周围的人,得到我周围人的尊重,就是我的人生追求。这就是我对我父亲的继承。甚至说对我父亲的皈依,我觉得都一点不过分。易立竞:你父母想过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演员吗?李亚鹏:从来没想过。我爸一年没理我。我跟他学了10年无线电,一夜之间变成一个演戏的了,他能理我吗?虽然后来缓和了,但他一直也没接受我的选择。直到去世前一个礼拜到北京来看我,那时我在这行做得也不错了,作为家长内心也挺骄傲的吧,离开前给我撂了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这行,就做一行干好一行吧。”就算是接受了。易立竞:你怎么看你父母的感情?李亚鹏:我父母那种情感在我眼里是完美的。这种成功主要因为我爸。8年前,我父亲去世,母亲的失落感非常强烈,那时她就跟我一起住了。有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她需要用大量时间跟我沟通,可那时是我最忙的时候,我没有办法满足她,我母亲就会对我有抱怨,我那时心理压力也很大。终于有一天,我们俩之间有一点小小的矛盾,我的压力到了临界点了,我跑到洗手间,摔了东西,哭了。我母亲吓了一跳。我虽然感性,但在母亲面前没有这样过。她有点害怕,问我是不是她做错了什么。那天我跟母亲有次对话。我母亲是非常坚强的人,14岁就一个人徒步去了新疆,后来做了医生。我一直特别敬重她。我说,人的一生是这样的,你之前是成功的,是坚强的,你原本想退休了,和老伴孩子一起过晚年,但生活就是给了你这样一个变故。那怎么办呢,你还得坚强起来,你还得像你14岁一个人去新疆的时候那样坚强起来。你靠我是靠不住的。作为儿子,我只能做到一个儿子通常所谓的孝顺,但我不可能解决你内心的问题。你内心的问题只能靠你的坚强解决。那天我说了很多。那不是一个儿子该跟母亲说的话,但那天说完话,我们沉默了一会儿,我感觉我说出来是对的。之后这些年,她越来越好。虽然偶尔还会有一些情绪,但她从那个过程中走过来了。和家人相处不能永远和稀泥,甚至有时为了尽早解决问题,你要去激化那个矛盾,然后找个方式去解决。一定会有解决的方式,最怕的就是躲避。我们那院儿有很多演员朋友。有一次我在外面拍戏,有一个同院住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你妈现在太帅了,滑着有一个拉杆三个轮的滑板,戴着墨镜去买菜。我听到的时候,心里特别欣慰。我希望能在绅士和流氓之间游走易立竞:现在你最大的压力是什么?李亚鹏:我希望修身养性三五年,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选择我这一生要做的事,这是我的压力。道理我已经明白,我不能再持续这样的状态。不过是专心演戏,还是专心去做生意,到今天都没选定。易立竞:可以两者兼顾啊,这矛盾吗?李亚鹏:矛盾。当你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矛盾了。你要说通常的程度,我现在做得也还可以了。但你对自己会有要求的。我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叫“理性与感性”,我今天这个选择依然是理性跟感性,生意是理性的,演戏是感性的,我到底选择哪一个?但我隐隐有种预感,也许这一辈子选不定。这种煎熬、这种矛盾一直是存在的。我隐隐觉得这种煎熬或者矛盾也许会练就出一个今天还没法想象的我。有时候我跳出来想一下,觉得人的任何一种困境,都不会是白白渡过的。易立竞:你觉得自己有什么需要“修炼”的吗?李亚鹏:有很多。因为我是无所谓的性格,所以对自己一直没有太多戒律,但到现在这个年龄我觉得需要给自己一些戒律,也算是一种修行的手段吧。易立竞:这样还能活得放松吗?李亚鹏:我觉得我还挺放松的。我可以前脚在这个慈善晚宴上,人模狗样、晚礼笔挺的,募了比如说几千万的善款,然后回过身就把衣服脱了,穿着短裤、穿着拖鞋在马路边吃一碗牛肉拉面。易立竞:与同龄人相比,你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成熟吗?李亚鹏:有很多比他们成熟的地方,也有很多比他们幼稚的地方。一个人的能量也符合那个能量守恒定律。当你在某些方面很强的时候,你一定在某些方面很弱。易立竞:在哪些方面很弱?你的软肋在哪儿?李亚鹏:这不能告诉你,这点理智我还是有的。(笑)易立竞:你把内心保护得很好。李亚鹏:绝对不是。我们这几天的聊天中,我的坦诚度应该超过了你跟你的某些朋友的坦诚吧。坦诚才会毫不改变自己原生态的想法,把最真实的想法端出来。我觉得思想的交流是有乐趣的,如果能够碰到一个交流的对手,彼此间都会刺激出新的想法。一个人闷头想事是比较难的,往往容易走上极端。最近我在想一个事情,有时候你一再包容,会呈现出软弱的状态来。打记者狗仔这事,我做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也知道这件事情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会被抓起来的。打人嘛,从来都是犯法的。易立竞:当时想到了会被抓起来?李亚鹏:因为那个过程不是打一下就完了,我们打了3次呢,视频只是其中的一段。第一段我二话没说,上去一脚就踹出去5米,一脚踹栏杆那儿了,我跟他没那么多废话,你用相机对着我女儿的头。到警局,他让我给他道歉。我说我刚打完你5个小时,你就让我给你道歉,你以为我打你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我不是一时冲动,是思考之后才这么做的。我是受过教育的人,生活在文明社会的公众人物,所以我必定要做一个绅士。但是我又不愿意做纯粹的绅士,我希望可以在绅士和流氓之间游走,我希望我具备这样的能力,我觉得这样才是真的。易立竞:你让人惊讶。李亚鹏:一个人不能被这种东西拘束住。我从来没想过这辈子会打女人,但那天我把那女记者也打了。她也傻了,她说你连女人也打?我说得看你是什么样的女人。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做出这样的事、说出这样的话。但是我做完以后不后悔。没什么可后悔的。你看那个香港的周刊使劲搞我,我拍戏在农田里撒了泡尿也被拍了下来。你千万别拿这种话来压我:“你真敢打?我在拍你。”如果我是一个绅士这时候我就会被它给束缚住了。易立竞:你很少撒谎?李亚鹏:也撒,但我确实不太会撒谎。尤其在情感上我撒不了谎,演技不行。易立竞:你会为什么卸掉心里的盔甲?李亚鹏: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面对女儿。在女儿面前我完全没有抵抗力,她的任何要求都会让我无条件妥协。面对其他人是不可能的,你一定有盔甲的。我跟我的同事,能把盔甲卸下来吗?面对不同人的时候还有不同的盔甲。只有面对自己的时候可以卸下这盔甲了,可这点其实是很难做到的,这应该是我们的追求,追求那种卸下盔甲的状态吧。易立竞:如果可能,在你的人生路途上,你希望能回避掉什么?李亚鹏:我希望回避掉我父亲的死亡。只有这一点。关于我自己,我认真回答你,没有一件事我舍得回避掉,我很喜欢我的生活,不管好与不好,不管幸福还是痛苦。易立竞:你希望嫣儿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能回避掉什么?李亚鹏:如果是两年前,我希望多了,想法多了,现在我知道她一点问题没有。我不希望她去避免什么,我觉得避免是被动的,我只希望她有接受的能力,接受生活给她好的和不好的,有这种能力就什么都不怕了。易立竞:媒体对你家人的关注会不会让你没有安全感?李亚鹏:安全感这个问题,以前是我自己一个人,我连死都不怕。现在不一样了。比如说最近,可能我会跟我老婆聊聊这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咱俩什么都没有了,你行吗?我打算跟她聊聊这个,纯属聊天。以前我完全没问题,现在我不敢讲。我得征求征求别人的意见。易立竞:你希望将来你女儿怎么描述她的父亲?李亚鹏: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勇敢的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两个人谈话谈到最好的时候,就是精神的交欢时刻,就是两个柔软敏感的东西,磕磕碰碰的那几下。从被访者的角度来看,这种谈话,如同在深夜的浴室镜子里,看到自己曈孔深处。在易立竞的这些文字里,我看到的好,不是有多少猛料,不是让谁谁谁又哭了,而是偶尔会遇到一个柔软敏感的东西,磕磕碰碰了好几下。——王锋我记得在腾讯网的“年度新闻奖”和《南方周末》的“年度致敬”中,《南方人物周刊》的访谈录几乎获奖已成习惯。在此之中,我尤其对易立竞的作品印象深刻,当我读到她的那些最佳篇目时,比如对李亚鹏、崔永元、赵本山等人的访谈,你知道,我想的就是“它们太棒了”,它们都超出了读者的期待,话题开阔,真挚深入,而且充满了智性。它们都获奖了。那天她与刘烨聊至深夜,他谈到了他对酒精的依赖、工作和谢娜,最让我觉得精彩的则是关于在中美两国之间疲劳飞行的一段叙述,长达1000多字,易立竞从未打断。关于何为“绘声绘色”,那个段落是个很好的例证。那种口语的流动,叙述的畅快,彷佛南方的河流,要把一切裹挟而去。这并非刘烨富于语言天赋之故,事实并非如此。段落中多有颠倒、重复、语法的省略,却恰好再现了谈话现场的那种粗糙的真实感。她懂得赏识人们好的一面,能看见别人之所未见,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每个人都显露出新鲜的一面,一花一叶,如沐新雨,这是重新打量的喜悦。——李海鹏

内容概要

易立竞,《南方人物周刊》主笔。从业11年,曾任社会新闻记者,财经记者, 文化记者。于2005、2008年获《南方周末》传媒致敬之年度文化报道。
作品 :《病人崔永元》、《催泪朱军》、《李亚鹏:我不是个放浪形骸的人》、《赵本山:上春晚我并不快乐》等。
著有:《中国导演访谈录》

书籍目录

《中国演员访谈录》目录:
李亚鹏:在绅士和流氓之间游走
巩俐:我这一生,情是第一位
孙红雷:我离娱乐圈很远
章子怡:我的野心在哪里?
刘烨:本来可以当偶像,却选择了做演员
葛优:我要保持住现在的状态
李冰冰:我想卸掉身上男人一样的盔甲
范伟:我是东北乱炖
赵薇:不靠男人不靠权贵
廖凡:我从来都觉得自己是男一号
陈坤:34岁,心落地了
张静初:穿盔戴甲
段奕宏:我从零度到一百度没有过渡
张涵予:我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命
姚晨:事业是男人的事
张铁林:“皇帝”这格局左右不了我
闫妮:现在是我的黄金时期
何冰:我不会拒绝演配角
周迅:爱情是我的致命伤
陈宝国:我演了最酷的皇帝
徐帆:我受过冯小刚的特训
陈建斌:表演是我惟一的娱乐
濮存昕:30岁前没人理我
蒋雯丽:我曾有过明星梦
海清:粉红就好
袁泉:我有好演员的特质
余男:我是个极端的完美主义者

编辑推荐

《中国演员访谈录:重新打量镁光灯下那些光鲜亮丽的身影》:被采访的27位演员为华语顶级演员,巩俐、章子怡、孙红雷、刘烨、葛优、陈宝国……他们既有蜚声海外的资深演员,也有新晋影帝影后。他们个性迥异,但不可否认的,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坚实支柱。《中国演员访谈录:重新打量镁光灯下那些光鲜亮丽的身影》由著名媒体《南方方人物周刊》(《南方周末》主办)强力推荐。《中国演员访谈录:重新打量镁光灯下那些光鲜亮丽的身影》著名媒体人王锋作文推荐。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27位华语实力派演员畅谈人生感悟。其中既有对中国电影生存环境的探寻,也有对自己从业生涯的反思。在作者与演员的问与答中,上演了一幕挑战与应对的双人舞。
《中国演员访谈录》,让我们重新打量镁光灯下这些光鲜亮丽的身影。

图书封面


 中国演员访谈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有一阵子我特别不愿意做采访提纲,看到空白的Word文档就头疼,受够了对提问小心翼翼的琢磨:是否够机智,够有趣,甚至够深刻,不能太平稳让人失去回答兴致,也最好别太尖锐而让对方拂袖而去——我去请教易立竞,从2005年起,她的采访在媒体圈就开始有了名气,那年她奉命去采访崔永元,由头是一件小破事儿:你为什么批评超女啊?她和崔不吃饭不喝水聊了七个小时,于是有了一期堪称经典的封面文章《病人崔永元》。据说,只要给了她面对面坐下来的机会,她就有办法让你不断拉长预想的采访时间:从一小时到两小时、三小时,对于明星来说,三个小时是多么宝贵啊,可是有一次,她和一位当红的女演员(和她的对话也被收入了本书)就奔五个小时去了,聊到后来两人脱了鞋子、一人靠在沙发一头舒展筋骨还不尽兴,这场景让我想起了从未见过的热炕头,什么样的采访才能这么带劲呢?——那次她刚专访完刘德华,“你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我问。她想了一下,回答说:“昨晚睡得好吗?”这显然不是一个标准答案,甚至不构成一个答案,可是只需旁观一次易立竞的采访就会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夸大了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却忽略了采访气场的营造。那天干冷,咖啡厅暖气不足,她一进来就占据朝门的座位,把对着墙壁的椅子留给受访者,“封住她的视线!避免她分心。”她“狠狠”地说。然而采访一开始,她就焕发出了神采,你能感到她的热情和好奇扑面而来,周围的空气也开始湿润起来。我们并不常有机会遇到滔滔不绝的受访者,那么采访者的激发就格外重要。你首先要表现出你的关切,对方才愿意开始接纳你,在该说的话之外,乐意多说一点,说细一点;然后你要能够表现出你的理解,用易立竞自己的话说,“你能不能够走到那一步”,这决定了对方的进一步反应。多数时候,这不是知识的交换,而是见识的互相吸引。她有一颗易感的心灵,又经历过诸多生活上的磨难,对人性感悟极深,便能体会到比她阅历更深的人所经受的苦痛与拯救。人性往往和文化、国情这些大词一样解释力过于强大,似乎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有时候我会想要提醒易立竞这一点,但好在人性毕竟没有像后两者一样被滥用以致有了污迹——也许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从未好好打量、真正理解过人性,在这里,易立竞以她天生的敏感、她在心理学上的积累、她对宗教与不可知世界的体察,走得比我们都要远。然而她又是给人安全感的。这些湿润的空气有着良好的内循环。在另一个场合,我和她讨论,一个受访者气急败坏之下说的话是否可以刊出。有人认为此刻正反应了人的真实想法,她却觉得这不公平,“你要等他理智下来。”如果认真读这本书,你会留意到提出质疑前她的铺垫——她对人抱有根本性的善意,相信人人都有权利给自己画一幅肖像——这往往给她的采访带来额外的回报:她的问题并没有失掉尖锐(甚至更尖锐),但效果却更好。易立竞有一次说,采访做到最高境界,是让采访者和受访者都重新认识自己。从这个意义上,她的每次采访,是在提问别人,也是在求索自己。没错,生活之湍总得自己淌过,但不妨先看看她为我们展示的对岸的风景。
  •     来自我的最新博文:http://oyk506.blog.163.com/blog/static/17881836720120158920862/很大程度上,骨子里是对做娱乐型的记者没有好感的,八卦,偷拍,爱窥探别人的隐私,喜欢问些有的没的,喜欢捏造假新闻······我能想到的不好的词都可以用在做娱乐型的记者身上了,但是这些娱乐型记者应该是属于港式或者台式的记者,大陆的记者还不在这个行列,但是选择做记者,你应该有颗八卦的心,因为独家,因为吸引眼球,看易立竞老师的文字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我的这种看法,尤其看他的《中国演员访谈录》,也在内心里彻底纠正了我对娱乐圈的看法。易立竞是《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笔,因为经常看《南方人物周刊》,知道了易立竞老师,知道了他采访了娱乐圈的众多明星演员,清晰的描述,冷静的思考,流畅的文笔,很难知道这是一个娱乐文化类的记者写出来的文字,著名记者李海鹏曾经盛赞他的文字所带来的感受,“在易立竞的这些文字里,我看到的好,不是有多少猛料,不是让谁谁谁又哭了,而是偶尔会遇到一个柔软敏感的东西,磕磕碰碰了好几下。在他的作品中,每个人都显露出新鲜的一面,一花一叶,如沐新雨,这是重新打量的喜悦。”在他的文字采访稿里,你看不到八卦记者如何窥探明星演员的隐私,而是能窥探到中国式的演员的坎坷成长之路,并不是每个人都特别理解娱乐圈,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全然不是如此。易老师采访孙红雷的时候,光是约见采访就三年,被各种理由拒绝,后因电影《梅兰芳》的宣传同意接受采访,孙红雷就谈到了娱乐圈的现状,他称之为一个“泥潭”,并大胆指出了娱乐圈的一些不好的规则,这样保留下来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一个明星演员对演艺之路以及所处圈子的看法; 采访章子怡的时候,他尽力还原生活中的真实的章子怡,从公众“有野心”的女演员挣脱出来,他的文字和采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中原生态的国际女星。真实,自然,他所采访到每一个演员在他的笔下和我们一样,就是那样真实普通,为梦想奋斗,为理想拼搏。而这也正是他赢得这么多明星演员信任的原因。他曾经在公众场合之下畅谈自己采访的故事:采访大牌导演的故事、被明星呛的故事、采访艾滋村的故事,每个观点后面都附带一个细节清晰的生动故事:采访赵本山,在片场等候若干天,采访结束后,赵本山手书四个大字——天道酬勤,送给易立竞。采访柳云龙,温和地提出尖锐的问题,对方欲罢不能,20分钟后再20分钟,再20分钟……最后柳云龙对易立竞说:你的心眼全藏在你的笑里了。柳云龙曾经这样盛赞易立竞“有你这样的记者的杂志,应该是有些品味的”,这话说得在理。采访李亚鹏,聊到深夜三点,聊到对方产生“你不是记者”的信任感,聊到对方说“以后三四年除了你,我不接受别人的深度采访”。当然也有挫败的时候。比如说胡军,戒备心太重,问的每个问题都要重复一遍;莫文蔚总沉浸在表演的状态中,无法放松;章子怡、伊能静这类绯闻女王则对某些问题,或者采访本身有着女王般的脾气……每提到这些,易立竞就形容“我心中的小皮球又被呲地戳破了”,“从心里落荒而逃”,但“想着发稿量,只能接着问下去”。不知道易老师采访了多少个明星,只是知道,每每看到他在南方人物周刊上文字的时候,我总能透过他的文字看到一个鲜活真实的人,他的文字甚至比电视访谈明星更有真实性和穿透性,所以,推荐你们去看看易老师的书《中国演员访谈录》《中国导演访谈录》,也许透过他的文字,你能看出这个圈子的人生存的不易和奋斗的可能性。
  •     写人物是个挺大的挑战。首先,访谈就是个大问题。像我这种和陌生人相处就会自动换成娇羞客气淑女模式的人,开口先来三句问候,能访到什么内容才真是奇怪了。但我也想不通受访者怎么接受得了那种讨人嫌的自来熟。所以,我一直试图在这本书里找到易立竟老师的过人之处。读完全书,我认命的觉得与人相处是要天赋的。至少我不能保证自己温和无害的倾听还能跟上原本采访的思路。其次,难的是文本。自强每年十大要出20篇人物专访,我看过的,我觉得合格的不超过五篇。人物最忌讳仰视角度,能多大程度的还原一个人取决于采访,当然也取决于记者的心态。实习之后越来越觉得有一些常见的问题,不过是写作过程中的懒惰。比如人物稿中最常见的高大全。这是一种极其简单的写作手法,甚至连采访环节的功课都省掉了,任何一个能被写成人物专访的人都至少有那么一两件所谓光辉灿烂的往事。再比如煽情。当我实在是不想继续对着志愿者采访下去也不想花心思考虑怎么把她们还原成有麻烦会厌倦的普通人时,我就会开始走以往煽情的老套路。煽情真是太廉价了,泛滥到自己不想动脑经时就把它借来用一用。这本书里写了27个或多或少熟悉的人。他们通常以刻板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易立竟还原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至于多大程度,我持保留态度。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我接受采访,我或多或少也会粉饰一下自己,是人都会演戏。或者说有时候人其实对自己的认识是相当模糊的。我们嘴里的自己多大程度上是自己?特别是光鲜亮丽的明星们,好不容易有一次机会他们不仅仅只是明星了,可以理解那种迫切的倾诉欲。他们每一个人都想撇清自己和娱乐圈,和明星的关系,越是大明星,越是如此。李亚鹏曾经瞧不起这个圈子,巩俐一直和这里保持距离,孙红雷离娱乐圈很远。。。。。当然以我刻薄的性格免不了对某些人某些话的吐槽,但我仍然喜爱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他们真诚、坦率,急于展示自己并不肤浅的劲头让人觉得其实他们也挺可爱的。这当然有易立竟老师的功劳。有人说,你自己是怎样,看到的人就是怎样。对话体其实读起来很累。如果不是本身说话很有看头的人,对话体真是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不过对话体又最能直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而且写起来压力小很多。心里很多事的时候看看别人的生活会让自己迅速平静下来。

精彩短评 (总计78条)

  •     和欧美明星无法相提并论啊,冲着我最爱的章子怡买的
  •     让我更了解明星的生活,很好看的书
  •     之前读易立竞的《中国导演访谈录》没读完,但是这本书却读完了,可能我的格局比较小,喜欢看个体对人生与命运的揣测,导演访谈录对我而言可能太宏观了。还有,人物访谈录体现了易立竞在采访人物是的确下了功夫,而且恪守分寸,但也许是因为太讲究分寸了,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     好的谈话者,和肚子里有货的好演员们。
  •     没有导演本好看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作为一个八卦爱好者,带着探究的欲望翻开了这本书,很难表达我看完这本书收获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每个人都不清楚前方会是什么。选择了这份职业,便和它的利弊一同前行,得到或者失去,更多像是一份天意。
  •     很有深度的深度报道。
  •     当时还在婚姻中的姚晨,绅士和流氓之间游走的李亚鹏,努力的章子怡和张静初~
  •     挑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演员看了,还不错。
  •     最惊讶的是第一篇。
  •     我觉得书不是正品 中国演员访谈录和过得刚好我都看了一部分了 很多地方出现错别字还有褶皱,包括很多地方都有墨痕之类的东西第一次在当当买书 遇到这种情况挺无语的不过快递还是相当给力第二天就到了
  •     给你一个真实的需要努力的娱乐圈
  •     易立竟题赠:担当
  •     打字有误。
    原文是“一直比较欣赏李亚鹏”
  •     很棒的书。让我对李亚鹏有了些敬佩,对孙红雷多了些好奇。
  •     真实动人
  •     哎
  •     好悲剧.....
  •     就像是看杂志一样,有阵没阵地一篇篇读完。易立竞据说是中国最好的人物记者,可在这本书中,我看到明星们的自我保护盔甲真重啊!
  •     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在光鲜亮丽的表演背后都是平凡的,如果没有时间去看各种各样的访谈之类的,可以用文字的方式去欣赏他们的表达。
  •     随便看着玩玩而已.. 里面的人 没有一个是我特别欣赏的. 我喜欢的汤唯 不在里面.
  •        《南方人物周刊》上,一直喜欢易立竞的采访。有一些过刊买不到,下载过电子版。书里收了她之前很多好稿子,可以免去搜罗的工夫了,值得一读。
      
       认真读易立竞的采访,是从李亚鹏那篇开始的。采访里很少这样的稿子,由头是新闻的,但是表达高级。她能访出人新鲜的一面,对一个公众人物的公众印象,总有修正和补充。我印象中的李亚鹏,或者其他媒体里出现的李亚鹏都是很简单的,印象中他一直被媒体潦草对待,他的出名,他对媒体的依赖和抗拒都特别潦草。是有这样一种艺人,比如李亚鹏,一直行走在花边儿上的——绯闻大于人格,人格大于演技。媒体给了人们一个认知顺序,比如想到李亚鹏,就要从王菲起头想起。可是易立竞没有如此做,《南方周末》在传媒致敬里,用了“国民待遇”这个词。其实,只要给他们一个正常的待遇,他们就有新鲜,有力量的地方出来——说到底,演艺应该是这世界上最性情的职业,所谓戏假情真,表演肯定是动用内心动用得最厉害的行业。这样一群人,内心不会没有力量。只是媒体对他们的态度太轻浮,所以人们早习惯了把明星作为脸来认识。那就是一些著名的脸,至于这些脸上是不是人格浮动,没有人去管。
      
       但是易立竞这些采访,完全和脸无关,和行为也无关。明星早已经被装进了一个系统,人们对明星的认识,就像开机之后就有一个系统程序一样,根本不用具体思考。程序之所以好,就在于它用起来便当。可是易立竞有那种耐心,把他们一个一个从这个系统里卸载出来,重新打量。比如李亚鹏会说希望自己“在绅士与流氓之间游走”,比如章子怡会害怕新闻发布会,说那些记者都是“端着枪来的”。比如巩俐对演员和导演潜规则的说法,做了个既劲道,又性情的回答“要看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作品”、“如果出来的是好作品,我还佩服他们呢。”
      
       易立竞不用卖弄词句,文风上她一直躲着小聪明。但是也有一些好玩儿的、不那么安分的边边角角,比如刘烨的睫毛因为长,“让整个眨眼睛的动作呈现出了过程”,比如巩俐当着张艺谋妻子的面,给病中的张艺谋削苹果,“削苹果的巩俐22岁”。孙红雷那篇的结尾,只用了两个字:“牛逼”。
      
       孙红雷那篇采访很聪明,易立竞没有判断和定论,只是把这个人物交给篇幅,有一点娓娓道来的意思。但是在一个舒展的篇幅里,孙红雷显示了有趣的一面——他在土匪和知识分子之间有一点左支右绌,也恰恰是两种身份里的冲突,让孙红雷变得有力了,完整了。人性里的复杂,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躲避,都在文章中隐现,而作者无从定论,有一点慧而近黠。
      
       聪明的采访,不是把自己的问题做成警句,也不是让采访对象说警句,对话的聪明,其实与警句无关。很难在易立竞的采访中发现她的刻意,或者说,很少会有她故意雕琢的说法或字眼儿。流畅其实最需要分寸,比较养眼的流畅其实都是费力的,是控制过,拿捏过的。最流淌的文风往往是下力最多的文风。很多不太智慧的记者,轻浮的让文采露头,结果可想而知——文章华丽的不行,文采都跑到大街上去了,一片文采的红灯区——这时娱乐杂志的娱乐报道最容易写成的样子。而易立竞从不如此,她的文采已经不是字眼意义上的了。
      
       节制是件大气的事儿。
      
      
      
  •     敞开的内心。
  •     很多知名演员的专访,值得一看
  •     可以当作课余或休闲生活消遣书来看,还有关键是你对影视感兴趣
  •     看它,就是因为它的内容深度有力,浅度有韵。
  •     爱光影 更爱生活
  •     作者是一个好记者。
  •     很精彩的一本书,客观冷静,那些干净的文字,有时候,他的文字采访比电视饭堂更具有真实性和张透力,推荐给你们看看
  •     近两三年来的吧。。。
  •       李刚(以下简称李):易老师您好!
      易立竞(以下简称易):你好!你还是别喊我老师了,我有点紧张……
      李:呵呵,我是表达对您的尊敬。如果您不好意思,可以简单地把这个称呼理解为一个初见者的方便性称呼,类似于朋友聊天。
      易:嗯嗯,这样比较好点~~
      李:作为一个文化行业的资浅从业者,其实之前我并没有听过您。因为一个朋友推荐说单向街有一个对话活动,嘉宾是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笔。过去一听,发现您很有文人的那股劲儿。
      易:嗯?怎么说?
      李:两个小时的对话,我很认真地听完。发现您两个特点:真诚;内向。真诚一是不装,自自然然,二是认真对待,敞开交流。内向是感觉您其实并不太爱在人前过于外露,没有一些媒体人的江湖气,或者甚至说如果可以选择,我有个感觉,您或许会躲开镁光灯,躲开人多的地方,安安静静地生活。
      易:呵呵,或许吧。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出来这些的,之前我并不认识你。
      李:正因为如此,才不会先入为主。因为我只是个普通听众,所以您不会在意我,不会在我面前刻意表现或者隐藏什么。我很自然地看到一个很自然的您。
      易:也许吧,不过你今天到底是想干嘛呢?如果只是想分析我,我会不太情愿。
      李:呵呵,谁也不会情愿让一个陌生人面对面地分析。我其实是想跟您聊聊《中国演员访谈录》。
      易:嗯,终于有个具体的话题了。不管怎么说,聊这本书比单聊我这个人好。
      李:呵呵,了解。这本书我回去好好看了一遍,澄清了很多我对于演员和演艺界的认识,这个先要感谢您。
      易:不客气。你买了书,当然要有所收获。一本书要是一点信息量也没有,那也是我这个作者的不称职吧。
      李:呵呵,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您是个真正的文化人。社会上都说演艺圈很乱,我开始以为,您的书可能也就是再把这个圈里的乱事复述一遍,把这些演员再镁光一遍,制造卖点好挣钱。读完后感觉却完全不同。
      易:嗯,你说的镁光一遍,是说我这本书的功能可能也是一个狗仔队,为演员炒作吧?
      李:开始确实有这种想法。不过读完以后,一个强烈的感觉是,您并没有浮在演员这个职业的表面上,去玩那些花边或者噱头,而是首先把演员们还原成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去了解他们作为个体的成长,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经历的丰富和坎坷,他们内心的困惑和欣喜……
      易:这个你说得不错。玩花边其实也不能说就是不对,只不过另有专业的娱乐媒体和狗仔队来完成,不属于南方人物周刊和我个人的功能和目标。
      李:我注意到,您的专访文章中,有很多题目都比较有意思,比如李亚鹏“在绅士和流氓之间游走”,孙红雷“我离娱乐圈很远”, 陈坤“34岁,心落地了”,都没有去太多地关注他们的演艺生涯中的事件,而是把演员个人的生活,特别是内心的感受和价值观凸现出来。
      易:归根到底,公众人物之所以有采访价值,首先是因为他们作为具体的个人,有血有肉地存在着,我的目的是尽量真实客观地把他们的存在叙述出来,并尽量找出其中的普遍意义。然后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很多演员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或者值得我们反思和注意的地方,在某些时刻,他们面临的选择和困惑,也是我们的困惑,能够激起我们的共鸣。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李:我完全同意您的观点。事实上,我在读到李亚鹏的专访时,就强烈地感觉到,这哥们很多地方怎么和我这么相似。他年轻时候的迷茫和不确定,他回顾过去得失时的淡定,他对个人生活反思时带有的几分孤傲,我心有戚戚。那时候我就觉得,原来演员其实也跟我一样,或者说跟大家一样。
      易:确实。我在采访赵薇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女人怎么这么有智慧,听她一席话,我感到自己的智慧都增长了。
      李:有些人就是活得很清楚。
      易:是的。演员这个职业,天生就是被媒体关注、吸引大众眼球的。作为这个圈子里头的人,受到的诱惑比一般人要多得多,比如你刚才讲的镁光灯,红地毯,比如狗仔队的追逐和粉丝的尖叫围观,还有时时刻刻面临的名利的诱惑,他们比一般人经历的要复杂很多,精彩很多。其中难免有些演员经不住诱惑,就像你说的有点乱。
      但是能够卓立潮头的一线演员,特别是章子怡、葛优这类常青树式的人物,心里都是能够定得住,看得比较清楚的。在复杂多变的演艺圈还能看得比较通透,换在任何一个行业,恐怕都能有所建树。
      李:对对对。记得段奕宏的从艺经历,他从零度到一百度,中间几乎是默默无闻了十多年,而且是在二三十岁的黄金岁月里。我将心比心,觉得自己很难像他那样蛰伏多年,那么的意志坚定不改行。事实上,我常常为自己的职业规划而迷茫。我很佩服他。
      易:这就是你读这个专访的收获了,呵呵。每个人的阅读都是一次创作,书里可能只有一个意思,一百个读者读出了一百个意思,我觉得这样很好。
      李:还有智慧型的,像赵薇这样的。她说她喜欢读哲学,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我自己就是哲学出身的,可是我想不到她一个女明星,也喜欢读这些。
      易:以我这些年的访谈经历来说,她是其中的佼佼者了。实际上你看这些访谈看得波澜不惊,我采访的时候没那么轻松。章子怡的发飙,赵本山的忙碌,你和他们面对面接触,这和写出来的文字感觉是不一样的。坐而论道和当面交流,那是两回事。
      李:看得出来,对这些人的访谈,对您自身也有不小的影响。这也是您的个人经历。
      易:说到底,这些都是我的职业经历,生活高于职业。之前说过,我是职业性开朗,平常我没那么多话,你说的内向也对。采访孙红雷的时候,他说,哪天你不做记者,我也不做演员了,那时候我们再聊起现在,可能更有意思。
      李:那时候就是朋友之间的聊天了。朋友是生活中的,采访无论如何顺畅,也还是工作中的,双方都会以工作为基础来对话。
      易:我跟这些被采访的演员之间,其实也说不上是朋友。我采访,他们接受,采访完了,大家再各自做自己的事。也不是说我排斥,或者他们不愿意什么的,就是不会说,哎呀我采访了你,咱们认识了,以后就是朋友了,那种广交天下友的架势,我还真做不来。
      李:我却不一样。我觉得跟您聊了这些以后,就非常希望能和您做朋友。您能静下心来,把这些演员作为个体的经历和内心感受挖出来,并且排列得次序井然,这说明您也是十分重视个体经历和内心感受的人,这也是种通透吧。希望能跟您合个影。
      易:好的。不过我可没有你说的这么高。你这么说,我会很惭愧。
      
      (注:本文的访谈纯属虚拟,易立竞老师并未授权本人做任何访谈,对本文的发布也并不知情。本文只是笔者参加单向街读书活动以及读完《中国演员访谈录》后的随笔,出于好玩,以模拟访谈的形式写出来。不过,我要很自豪地说一句:文末说的我和易老师的合影是有的……)
      
  •     一直不叫欣赏李亚鹏。
  •     里面的人物访谈方式值得新闻人一读。
  •     作者的切入点非常新颖,感觉很有深度,不是泛泛之流的那种访谈录。
  •     这位希在是来踢馆的是吧?
  •     结书的时候没有标注采访的时间,有点可惜了。演艺圈变化快,看书的时候很多人的生活已然发生了变化。
  •     对于这本书,我不觉得她的文采有多好。
    编辑的很好。
    仅此而已。
  •     大概看了几个明星,看看他们的心里,对我有一定的帮助
  •     如果我是一个演员,我也希望能让易立竞来为我写每一篇专访稿,记录我人生的每一个时段,这算不算对一个记者最高的褒扬?
  •     隔一段时间看来 比如已经离婚怀孕的姚晨……还是挺有意思的 李亚鹏是个很有水平的人 他的行为到现在都是一致的 而且已经在经商和演员中间做出了选择 巩俐和章子怡对拍摄2046的截然相反的感受或者是个说明 是谢娜把刘烨甩了 而且分手后刘烨崩溃了还是打给了谢娜 所以不要再弄一副受害者的样子了好么
  •     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每个人,平静祥和,温暖干净
  •       写人物是个挺大的挑战。
      首先,访谈就是个大问题。像我这种和陌生人相处就会自动换成娇羞客气淑女模式的人,开口先来三句问候,能访到什么内容才真是奇怪了。但我也想不通受访者怎么接受得了那种讨人嫌的自来熟。所以,我一直试图在这本书里找到易立竟老师的过人之处。读完全书,我认命的觉得与人相处是要天赋的。至少我不能保证自己温和无害的倾听还能跟上原本采访的思路。
      其次,难的是文本。自强每年十大要出20篇人物专访,我看过的,我觉得合格的不超过五篇。人物最忌讳仰视角度,能多大程度的还原一个人取决于采访,当然也取决于记者的心态。
      实习之后越来越觉得有一些常见的问题,不过是写作过程中的懒惰。比如人物稿中最常见的高大全。这是一种极其简单的写作手法,甚至连采访环节的功课都省掉了,任何一个能被写成人物专访的人都至少有那么一两件所谓光辉灿烂的往事。再比如煽情。当我实在是不想继续对着志愿者采访下去也不想花心思考虑怎么把她们还原成有麻烦会厌倦的普通人时,我就会开始走以往煽情的老套路。煽情真是太廉价了,泛滥到自己不想动脑经时就把它借来用一用。
      
      这本书里写了27个或多或少熟悉的人。他们通常以刻板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易立竟还原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至于多大程度,我持保留态度。
      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我接受采访,我或多或少也会粉饰一下自己,是人都会演戏。或者说有时候人其实对自己的认识是相当模糊的。我们嘴里的自己多大程度上是自己?特别是光鲜亮丽的明星们,好不容易有一次机会他们不仅仅只是明星了,可以理解那种迫切的倾诉欲。
      他们每一个人都想撇清自己和娱乐圈,和明星的关系,越是大明星,越是如此。
      李亚鹏曾经瞧不起这个圈子,巩俐一直和这里保持距离,孙红雷离娱乐圈很远。。。。。
      当然以我刻薄的性格免不了对某些人某些话的吐槽,但我仍然喜爱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
      他们真诚、坦率,急于展示自己并不肤浅的劲头让人觉得其实他们也挺可爱的。
      这当然有易立竟老师的功劳。有人说,你自己是怎样,看到的人就是怎样。
      
      对话体其实读起来很累。如果不是本身说话很有看头的人,对话体真是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不过对话体又最能直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而且写起来压力小很多。
      
      心里很多事的时候看看别人的生活会让自己迅速平静下来。
      
  •       推荐的倒不是作者的文采把这本书装扮的多好。
      这本书读起来没什么压力,你只是在听访谈者说话,只是在看作者易立竞在编辑,在总结。你甚至不用思考。
      可是读罢,你却又好像有诸多感慨,回头一看原来不知不觉从这本书中得到很多的人生体会。
      你会发现,这些演员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小心思。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你会发现所有的这些演员对在过平常生活的你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就像小时候你倚在爷爷奶奶的怀里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以及对生活的体会。
      古老的腾编的摇椅,摇啊摇....
      
      他们中的很多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很多体会都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才能总结出来的。
      你会发现他们真的跟你平日里通过媒体看到的不一样。
      你对这些演员有了新的认识,再在电视上看到的时候会有新的体会...
      另外,对很多事情,你会觉得豁达。
      因为你不会再去理会小道消息,你会变得理智,客观。
      (话说,看了此书,我是如此的。)
  •     一直在当当买书,不错的
  •     明星访谈 很值得一读
  •     演员挺苦的,生活上,精神上。
  •     易立竞是一个很有带入感的聊天者,一个说故事的人,听她的讲述,哪怕是自己毫不感兴趣的事情,也很容易被她吸引。
  •     很干净的一本访谈录,没有花边八卦,大家心平气和说点心里话。
  •     其实我是想问一下,是6年不超过5篇,还是一年不超过5篇?
  •     书很厚重,质量很好,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     前半部分的精彩盖过了后半部分的后劲不足
  •       有一阵子我特别不愿意做采访提纲,看到空白的Word文档就头疼,受够了对提问小心翼翼的琢磨:是否够机智,够有趣,甚至够深刻,不能太平稳让人失去回答兴致,也最好别太尖锐而让对方拂袖而去——我去请教易立竞,从2005年起,她的采访在媒体圈就开始有了名气,那年她奉命去采访崔永元,由头是一件小破事儿:你为什么批评超女啊?她和崔不吃饭不喝水聊了七个小时,于是有了一期堪称经典的封面文章《病人崔永元》。据说,只要给了她面对面坐下来的机会,她就有办法让你不断拉长预想的采访时间:从一小时到两小时、三小时,对于明星来说,三个小时是多么宝贵啊,可是有一次,她和一位当红的女演员(和她的对话也被收入了本书)就奔五个小时去了,聊到后来两人脱了鞋子、一人靠在沙发一头舒展筋骨还不尽兴,这场景让我想起了从未见过的热炕头,什么样的采访才能这么带劲呢?——那次她刚专访完刘德华,“你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我问。她想了一下,回答说:
      “昨晚睡得好吗?”
      这显然不是一个标准答案,甚至不构成一个答案,可是只需旁观一次易立竞的采访就会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夸大了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却忽略了采访气场的营造。那天干冷,咖啡厅暖气不足,她一进来就占据朝门的座位,把对着墙壁的椅子留给受访者,“封住她的视线!避免她分心。”她“狠狠”地说。然而采访一开始,她就焕发出了神采,你能感到她的热情和好奇扑面而来,周围的空气也开始湿润起来。
      我们并不常有机会遇到滔滔不绝的受访者,那么采访者的激发就格外重要。你首先要表现出你的关切,对方才愿意开始接纳你,在该说的话之外,乐意多说一点,说细一点;然后你要能够表现出你的理解,用易立竞自己的话说,“你能不能够走到那一步”,这决定了对方的进一步反应。多数时候,这不是知识的交换,而是见识的互相吸引。她有一颗易感的心灵,又经历过诸多生活上的磨难,对人性感悟极深,便能体会到比她阅历更深的人所经受的苦痛与拯救。
      人性往往和文化、国情这些大词一样解释力过于强大,似乎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有时候我会想要提醒易立竞这一点,但好在人性毕竟没有像后两者一样被滥用以致有了污迹——也许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从未好好打量、真正理解过人性,在这里,易立竞以她天生的敏感、她在心理学上的积累、她对宗教与不可知世界的体察,走得比我们都要远。
      然而她又是给人安全感的。这些湿润的空气有着良好的内循环。在另一个场合,我和她讨论,一个受访者气急败坏之下说的话是否可以刊出。有人认为此刻正反应了人的真实想法,她却觉得这不公平,“你要等他理智下来。”如果认真读这本书,你会留意到提出质疑前她的铺垫——她对人抱有根本性的善意,相信人人都有权利给自己画一幅肖像——这往往给她的采访带来额外的回报:她的问题并没有失掉尖锐(甚至更尖锐),但效果却更好。
      易立竞有一次说,采访做到最高境界,是让采访者和受访者都重新认识自己。从这个意义上,她的每次采访,是在提问别人,也是在求索自己。没错,生活之湍总得自己淌过,但不妨先看看她为我们展示的对岸的风景。
      
      
  •       从前对易立竞并没有多少了解,或许是因为对于娱乐界的东西总有种不屑的缘故。曾经甚至不解,为什么一个记者能够凭着做娱乐新闻在南方系获得如此的地位和赞誉。
      直到上周曾sir发通知说他把易立竞请来给我们上一节课。我按着曾sir开的推荐阅读篇目去读易立竞的文章,在听过她的讲座后继续读她的书,从昨天读到今天,虽然手边还放着一摞没看完的课本,但易立竞的书却让我不忍放下。
      易立竞人如其文,在整个讲座的过程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
      我想象中的女记者就应当是这样的吧,干练、亲切、随和,思路清晰而反应灵敏。无论是她的气质还是她的文字都被很自然地约束在一个作为记者的尺度里,既不华丽也不张扬,或许用“约束”这个词有点过,因为这一切都显得再自然不过。言语客观、平和、审慎,但却无处不渗透着温度;态度从容,坚持自己的节奏和气场,尽管生活处在毫无规律的奔波之中;像局外人一样与事件保持着距离,但却可以很敏锐地抓住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是旁观者,却能近在咫尺。
      她的每一篇访谈录都很长,多数都在二三十页纸的篇幅。为什么一个大腕儿会有这么多时间接受一个人的专访?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因为这个采访者是易立竞。这绝对不夸张。读这些访谈录我甚至会惊叹一个记者竟能和被访者像故友一样地谈话,后来才听易立竞说到她每次采访前下的“笨功夫”。“没有什么方法,也就是用‘度娘’(百度)啊,每次我都会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所以才会有采访中那些深度的追问。被访者谈起一件事,她会立即联系起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追问他的态度和想法。
      当然仅有全面的了解绝对不够。易立竞虽然给人的感觉并不强势,但她能以一种温存的方式驾驭现场,这种倾听和交谈的能力非同寻常。听她讲课时就可以完完全全被她吸引,被她带入她的故事的情境中。三课时145分钟,我甚至觉得自己一刻也没有走神地在听她讲,中间一个来旁听的记者试图打断提问,结果竟然引起公愤,大家纷纷在下面叫唤着让“易老师把故事讲下去”,这种情形在大学课堂里不说独一无二也绝对不多见。其实她只是一直在说故事,她没有煽情、没有评论,只是那般平静、沉稳、从容地娓娓道来,但我敢说换一个人讲同样的故事不一定能这样引人入胜。
      每一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每个人都渴望被了解,渴望被倾听。那些大腕儿明星其实也是普通人,何况他们处在绯闻的中心,更希望能澄清自己的形象,希望自己的喜悦、辛酸或委屈能被人理解。易立竞的专访常常是预约两小时,结果一聊就是六七个小时,我想原因正在于她的采访能刺激被访者的表达欲。或者换一个新闻的专业术语,她极好地抓住了争议线,并且对其把握地极其到位。
      她始终坚守着自己作为采访中控场者的角色,为被访者营造一个平和舒适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尽量无所顾忌的表达。她以一个平等的姿态和他们对话,她其实不是在满足读者的好奇,而是在为自己追问。仿佛在采访前她勾勒了一幅被访者的图像,而采访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修补、完善这幅画的细节,补充它的血肉。最终她要完成的不是一个镁光灯下光鲜亮丽的表演者,而是一个卸去道具和台妆的丰富而立体的灵魂。相比于其他娱乐记者,她更像被访者的朋友,她了解他们,同时愿意理解、懂得他们。她聆听他们的倾诉,她让他们忘记外界的喧嚣,向她敞开心扉,她满怀真诚接受他们的吐露,她帮助他们剖析内心,帮助他们还原自己的真实。易立竞说,在采访时,她和她的被访者都常常忘记自己的身份,忘记这是一次采访,只觉得“特别谈得来”,像有说不完的话。
      李亚鹏曾经一脚踹向一个将摄像机对准自己裂唇的女儿的记者,可是面对易立竞,他坦白了自己在女儿出世前后的难过、痛苦和挣扎,诉说了自己对女儿和妻子的爱和承担。
      在易立竞的访谈录中,八卦的成分极少,那些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对她来说无关紧要,她关注的是人物的内心,是杂乱、阴暗、充斥着潜规则的名利场中的人性。
      即使是娱乐新闻也可以有触动人心的力量和重量,易立竞每一次采访前前后后的充分准备、辛苦跟随、细致挖掘、静心整理让我明白了这份力量和重量的来源。若不是听她亲口讲述,我永远也想象不出她为这些文字付出了多少心血。
      对于她想采的人,她会锲而不舍地去追,对于她想问的每一个问题,她都绝不放弃,想尽一切办法,只为等待一个满意的答案。
      作为半个新闻专业的学生,我明白记者这个职业尽管有说不尽的劳累和危险,但在主流话语中却受到很多非议甚至轻视。或许这个职业在有些人看来不那么光荣,但一个记者对自己每一次采访的负责态度,每一次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努力却让我感动,一个记者历经挫折坎坷去收获一段故事的体验却让我向往。或许这个行业中有很多不堪入目的东西,但其中也有让我们肃然起敬的职业精神。
      易立竞说,有一次写完一篇稿子,真的有一种“醉字”的感觉,“醉-字”你们明白么?像醉酒一样,甚至比醉酒还有难受。可是,如果隔一段时间不写字,会真的很想念文字。其实这种“醉字”的感觉我也体会过,想来文字工作者都会有类似的感受,但我明白,那份无论如何不变的对文字的想念,才是之于我们最重要的,这是我们为之痛并快乐着的最根本原因。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与万人谈是一样的。从他人的人生中,我们也可以汲取到精神的养料。
      那么,易立竞其人、其书给予我的启示和鼓励,就是这样一份丰厚的精神养料吧。
  •       作为易立竞的粉丝,此书我期待了很久。
      通过此书,对李亚鹏的印象大有改观,王菲这回到底没有看错人,尽管李亚鹏说话的口气太过自信,让我这个深奉中庸之道的人觉得有点太过嚣张,赫赫。
      让我最意想不到的倒是章子怡,没想到私底下她是这种性格,蛮可爱。
      
      
  •     前几篇的纵深有些现在《易见》的影子。看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感受是我相信王菲没吸毒
  •     比较没意思
  •     我建议如果不是那些人的忠实粉丝,就别买了。没什么意思,我感觉每篇文章都差不多。
  •     我看这本书不是为了猎奇,看她怎么加工,怎么提升。
  •     好愧疚一本书读了一个月…
  •     比起另一本《中国导演访谈录》,似乎淡了许多。或许是因为同时阅读的另一本访谈录《一个人的电影》更让我喜欢。
  •     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易立竞这人不大行,南周堕落到她来当主笔真悲哀。那时候是心理袒护吴虹飞。其实有几篇确实挺棒的,采访章子怡的那篇让我印象深刻,不是多好,而是采访者与被访者的态度问题,很清晰的博弈。
  •        认识易立竞是在上大学之后开始每期固定买《南方人物周刊》之后。偶尔碰见几篇自己喜欢的访问,注意记者的名字都是易立竞,就渐渐开始注意这个原以为的“男”记者。随后在读《南方周末》人物报道手册《在追问中逼近真实》时,徐列谈到了当年几个有为的青年,就提到了易立竞。几次重复接触之后,就在脑海中留下了印象。后来忘了自己怎么发现的,原来是个女记者,名字真是假象呀。
      
       在微博上有了几次接触,善意的回复,让我觉得这个记者生活中一定是个善良温暖的人。所以她笔下的人物总让人惊喜。她总是从善意的立场去解读采访对象,呈现给读者的故事也总有些“不一样”。最近一篇很喜欢的就是她写的关于郝蕾的专访了。那段时间刚看完《颐和园》、《第四张画》,非常喜欢郝蕾,她对角色的塑造功力和现在在娱乐圈的地位,让我觉得她是被“埋没”了,她是一个好演员。巧的是,不久时候南人上刚好出了郝蕾的专访,呈现的郝蕾真实可感,更喜欢郝蕾了。
      
       后来,看到易立竞出书了,不免有些兴奋,花了两三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了《中国演员访谈录》和《中国导演访谈录》,就阅读快感来说更喜欢《中国演员访谈录》,里面几乎每一篇访问都让我有意外的感觉。下面就几篇个人比较喜欢的访问谈谈我的疑问和感受。
      
      1、李亚鹏
      
      李亚鹏:在绅士和流氓之间游走
      我不是个放浪形骸的人——对话李亚鹏
      小标题:①为“五斗米”进了娱乐圈②以前我从心里瞧不起演员这行业③我不怕你封杀我④在帮助肢体有残障的人的过程中,修复了自己的灵魂⑤我不具备真正的商人的心理素质⑥今天我有资本不圆滑了⑦这几年王菲是不会接受采访的⑧新闻炮制者诱发了人身上的魔鬼⑨我拍的所有的戏,没一部有我的生活精彩⑩我的第一偶像是我父亲(11)我希望能在绅士和流氓之间游走
      
       这篇采访让我感觉印象最深刻的是李亚鹏的真诚。采访从李亚鹏进入娱乐圈的机缘入手开始对话,从李亚鹏不同的社会角色来呈现这个兼具演员、商人、父亲、丈夫和儿子的多重身份的人物,采访从事业到爱情到家庭,层层深入地剖析李亚鹏这个人。
      
       演员这个最为大众熟知的身份,占了访问中最重的比例。从入行机缘,对演员这个身份从蔑视到认可的心态转变,从打记者、告新浪等热议事件背后的曲折,深入探讨了李亚鹏对生活的态度及看法。交流进行至此,记者与被访者之间已经建立了相当的信任,因此得到了“我希望可以在绅士和流氓之间游走”等让记者感到惊讶的心声。
      
       商人是李亚鹏因女儿开辟的另外一个职业身份。这一部分,李亚鹏谈到了嫣然天使基金会,包括建立的动因及挫折,对女儿残缺的看法及心态,对商人这个身份的理解。
      
       在事业之外,李亚鹏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妻子王菲,从与媒体的关系处理入手谨慎地靠近王菲这个话题。在生活这个部分,从李亚鹏的妻子、女儿、父亲、母亲等他的家庭成员塑造了李亚鹏重视家庭、亲情的在绅士和流氓之间游走的男人形象。作为演员,社会期待你是个绅士。但当演员的身份伤害到他的家庭时,他可以毫不在乎地成为“流氓”。
      
       整个采访塑造了李亚鹏不愿迎合大众,希望自我掌控的神火,勇敢地承担和接受生活中的好与坏,家庭观很重的男人形象。记者的聪明在于,对人物身上八卦问题的好奇藏于严肃问题之后,谨慎地引导被访者去谈论,尽可能避踩雷区。美中不足的是,在采访文本中有几处可以明显感到有部分对话被删除,应该是设计被访者的隐私,读者的“窥私欲”不免作祟。
      
       在交流过程中很多时候记者采取的是陈述提问,被访者仍然聊了很多,可见交流状态是非常顺畅流利的。如果采访最后能注明采访时间就更好了,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的采访背景。
      
      疑问:
      采访对象的真诚对记者来说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吗?
      了解太多明星生活意外的秘密会形成心理压力吗?如何消解?
      小标题的模块是完全按照采访顺序还是经由记者的思路有过重新排列组合?
      为什么会选择演员、商人、父亲、丈夫、儿子等不同的社会身份来结构李亚鹏这个人物?
      在采访过程中,什么状态下可以采取陈述提问的模式?
      
      2、巩俐
      
      巩俐:我这一生,情是第一位
      采访手记:做人有时还是需要点执拗 她一直都是个勇敢的人
      小标题:①张艺谋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他更自信了②怕了王家卫③我爸去世的时候,我在戛纳回不来④我的生活中“情”是第一位的⑤我对自己的人生特满意⑥我不会什么场合都出席
      
       豁达、从容、轻松、舒适,巩俐有一种山东姑娘的率性。看完采访最欣赏的摸过去她对感情的无畏,拿得起放得下,应该是个很懂得生活的女人。把女人最宝贵的十年给了她的伯乐,而多年后谈起张艺谋,仍然坦然应对,不掩激赏和感激,让人不由对这个女人喜欢,喜欢她的智慧,喜欢她应对间的巧妙。
      
       采访从电影的角色出发,聊角色,聊合作的导演,聊家庭,聊巩俐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事业观。演员的身份之外,作为女人的巩俐对爱情和生活非常洒脱。采访中,专业的问题真诚应对,八卦的问题巧妙地打太极。假假真真倒也不失可爱与机智。
      
      3、孙红雷
      
      孙红雷:我离娱乐圈很远
      
      疑问:
      这篇采访,记者的采访态度给我比较多意外。从第二部分开始,在提问中就不断地否定孙,甚至带着一些攻击的意味。从成文效果来看,采访状态属于你来我往,有些刺激的,但为什么记者会选择略带攻击意味的采访姿态呢?
      采访中的追问考研的是记者的临场反应能力,我疑惑的是怎样锻炼自己的敏锐度?
      
      4、刘烨
      
      刘烨:本来可以当偶像,却选择了做演员
      采访实录:①我到今天本色还保持得挺好的②104天,每天爬香山③小圈子待的时间长了,就把它看成了全世界④很多事情在经历之前,想想会觉得可怕⑤安娜像一个天使拯救了我⑥相信一生一世的爱情
      
       这篇专访看完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带劲”!
      
       记得自己最早认识刘烨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模糊记得是初高中那会儿吧。首播那阵,妈妈特迷这电视,指着男主角刘烨说“多帅呀”!我看了一眼,满不在乎地说:“这也算得上帅?浓浓的乡土气。”
      
       之后零零散散看过一些他的电视剧和电影,对刘烨说不上喜欢还是讨厌,反正是长相不大符合我当时对帅哥的审美范畴。加上刘烨和谢娜分手的事,心里对刘烨是有些看法的。曾经那么深爱,却在成名之后分道扬镳,不管是媒体报道,还是自我判断,都觉得刘烨负了谢娜。对刘烨一直贴了个“负心汉”的标签,觉得爱情这东西在现实面前都是浮云。“爱屋及乌”的,对刘烨的作品也失去了好感。
      
       而这篇专访的“魔力”在于完全改变了我对刘烨的看法,似乎自己也跟着易立竞一起在采访现场,看见了一个会较劲,别扭可爱的刘烨。
      言归正传,说说这篇稿子吧。专访首先从刘烨的性格入手,让读者跟着记者一起重新了解刘烨是个怎样的人。再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周萍这个角色出发引出刘烨曾遇过的挫折,以及对心情的排解方式。回溯到刘烨的大学时代,交代当时刘烨的演员经历对他今天的影响。记者从他要强又爱琢磨的性格得出一些推断并由此继续追问刘烨的当时的心理状态。
      
       此时的采访处于开放的状态,记者尽职地融入一个倾听者的角色,采访至此到了最具张力的一个阶段。因此当记者问了句:“最痛苦时是什么状态?”刘烨就好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的缺口,把心里一直憋着的牢骚一股脑儿全倒给了记者,啪啦啪啦一起就说了1200多个字儿。独到这里的时候就觉得此时的刘烨已经完全忘却了对面坐着的是艺名记者,而把她当成一位朋友或者亲人去倾诉被压抑多时的情感。此后的内容则谈及了安娜对刘烨的影响,以及对谢娜的态度。
      
       也是看到这里,原本因为他和谢娜分手对刘烨的一些不理解有所改观,认识到很多事儿是我们这些旁观者不能理解也无法理解的,我们没有资格对他们妄加评断。作为观众,我就做好自己的角色,看他演戏就好了,何必将自己变成别人情感中无用的口水。破除了对刘烨的偏见,之后再看他的电影就开始注意到以前忽视了很久的他的表演魅力。《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蓝宇》,《满城尽带黄金甲》,《南京南京》,《美人草》,《保持通话》,《不再让你孤单》……每一部作品里刘烨都塑造了一个不同的他,评价有好有坏,但他一直在前进,在改变。这也给我自己一个提醒,在没有亲身了解之前,不要随便对一个人预设立场。判断对了不会显得你多么高明,只是运气好罢了;但若错了,却绝对会是你显得愚蠢无比。让自己远离这样不讨好的状态,不失为一种智慧。
      
       仔细回味这篇访问,我觉得采访当下无论是记者还是被访者都是幸福的,或许会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这种采访状态太让人惊喜和欣羡了,可遇而不可求。整个采访节奏张弛有度,时缓时急,非常扣人心弦。我想记者当时的采访心态应该也是极度兴奋的,有一种抓到大鱼的雀跃吧。
      
      疑问:
      如何营造一种轻松的采访氛围?
      采访之前记者会预设几个不同的采访方向。在采访过程中,不同方向或话题的转换,会让采访对象有断裂感,是的采访节奏受影响吗?
      为什么采访对象会愿意把一些对家人朋友也不会说的话告诉记者?
      
      
  •     超想看!!看易老师的微博就能知道她是个智慧的人。。。好喜欢她。
  •       看完这本书,简单说说几个人留下的比较深的印象吧。
      
      1,李亚鹏谈到自己打记者这件事,他回忆那个记者在警局的时候让自己给他道歉,李答道“我刚打完你5个小时,你就让我给你道歉,你以为我打你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我不是一时冲动,是思考之后才这么做的。”他还说道,“我这辈子从来没想过会打女人,但是那天连那个女记者都打了。”最后他说,做完以后不后悔,没什么可后悔。
      2,巩俐这篇记得的是张艺谋原来真和巩俐在一起过,以前一直以为是别人瞎猜的。——“他们的恋情可以称得上离经叛道,彼时,张艺谋家有妻女。最为人熟知的一段故事是,巩俐给病中的张艺谋削苹果,当着他妻子的面。削苹果的巩俐22岁。”
      3,孙红雷讲他骨子里是个知识分子,还提到见过太多不干净的事情,早年的有些经历连家人都不会和他们提。易立竞尝试着追问了一句“真的不能讲?”“不能”。
      4,章子怡给我的印象是聪明加勤奋,不过那种聪明近乎于精明,所以显得不是太可爱。
      5,刘烨讲他大学时候的孤独。哦,还有提到了谢娜,问“谢娜在你生命中是什么位置?”“她是无可替代的。”“现在也这么说?”“永远都这么说。”
      6,葛优,挺实诚的一人。
      7,李冰冰,太刻苦,受她母亲的影响。
      8,赵薇,是个直性子。
      9,陈坤,我欣赏他。他很会剖析自己,说自己是个常自省的人。
      10,张涵予,他说我的偶像是毛泽东,他是一本正经的。当然他也提到了自己是个善良的人。好吧。
      11,姚晨,10年的采访,那时候姚晨还不是“公民姚晨”,所以这稿子的主题还是“事业是男人的事”。这让我知道了,一篇稿子不可能呈现一个人的全部,只能呈现几面。如果读者把这当成了一个人全部的真相,这不是记者的错。不用纠结这个问题。全面是个伪命题。或者说,我之前理解错全面这个词儿的意思了。
      12,闫妮,糊涂,缺心眼儿缺得哈哈哈哈。。。
      13,周迅,像个大学里的成天看看言情充满幻想和朋友们嘻嘻哈哈的小女生,又古灵精怪,又善良可人。基本诠释什么叫招多数人喜欢的典型性格。
      
  •     廖凡。演了一回茄子。紫色的全都来找我了。他的表演妩媚迷人。
  •        “好的记者,是新闻界借去的作家。”
      有这样一些记者,在新闻和文学之间跨界游走,出入随意。比如海明威,法拉奇。最初看易立竞的采访,很难克制惊艳的感觉,她语流通畅,词句到位。第一次看见易立竞,她高挑的个子穿着白衬衫,清澈当中带有自己的磁场。很难相信,这就是那个可以和孙红雷聊10个小时的记者——她身上带有迷人的反差。第二次见到她,正值她的《中国演员访谈录》出版,单向街书店的讲座上,她答完每一个读者的提问后都要问对方“这个回答可以吗?”——细微之处有周到的教养。
      她周身没有八卦的气氛,更没有时髦的侉气,她的气质远离任何一个悠游的江湖。可是也恰恰是她,把李亚鹏、巩俐,赵薇、孙红雷这些明星大腕儿做的深透扎实,有种有料。
      我总在想,交谈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因为你无法预知,一场交谈里会发生什么,那其中荆棘丛生,怪蛇出没,而一个好的记者则敢于仗剑前行。
      这也正是对话的迷人之处,它即兴,自由,也因此带着风险。但是,好的对话终会到达这样一个时刻:两个灵魂互相对视,彼此和解,然后搀扶着一起走一段时间。
      用好对话体的记者并不多,印象中只有法拉奇。这个意大利女记者,把采访做成了一场巷战,短兵相接,你死我活。
      但是易立竞的采访,毋宁说是一场游击,她迂回包抄,迤逦而行,不留下拼杀的痕迹,可是她拿到了她要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她很少把对方逼到角落,然后亮出匕首,搜身缴械,拿到一个刺激的回答。她的尖锐里自有她的尺度和教养。比如在孙红雷强调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时,易立竞问“你说你以前一直把知识分子的成分隐藏在内心,为什么?你觉得在这个圈子里以知识分子形象出现不适合?”
      对于在“知识分子”和“土匪”这两种身份之间左支右绌的孙红雷,这个问题显而易见的尖锐。孙红雷沉吟了一会儿说“我是观众眼中的大明星,可是谁也不知道我内心到底怎么样。有好些人问我的内心到底什么样,但他们问话的方式和节奏让我没有答案。这样的问题也可以帮助我更多的了解自己,其实大多数人并不太了解自己。”
      采访中的尖锐,肯定是一种痛感,说到底,这种痛感也应该有度,敲击可以,鞭打则不必,好的尖锐就像一种精神搔痒,他蜷缩了一下,躲闪了一下,但是他不会走开,更不至于戒备——她的尖锐其实是一种启发。
      
      崔永元曾对易立竞说“你是一个很好的对话者”。也正是那篇采访中,崔永元说,只有你拥有相对完美的人格,才能获得相对完美的谈话。她可以把采访做到7个小时,10个小时,甚至更长。一对一的采访环境里,那意味着彼此的绝对占有。她要求封闭的采访空间——“我要把握一口气,一个场。”人们于是升起无尽好奇,那样的一个气场,怎样搭建,又怎样维持?任何一门技术,做到一个级别时都是性情化的。导演夸一个演员,会说他“走内心”,好的采访也是一场内心戏,一个好的记者,一样要完成角色的选择和扮演。
      交谈,尤其是作为采访的交谈,是记者对被采访者的介入。这需要心机,阅历,技巧和真诚,任何一个方面不够,这种介入就会产生排异。真诚有好多种,有浮皮潦草的真诚,也有限制级的真诚。没有人可以兵不血刃的获得别人的信任,你获得多少,就要相应的付出多少,自我无损的真诚是做不到的。从心理学上讲,获得对方的信任有两种办法:增加对方,或减少自己。表达是有尊严的,一个人掏心掏肝,是一件需要被呵护,被照顾的事情,不能被旁观,更不能被技巧的对待。用小聪明换来真诚的记者,最多只是在拿料,那不是交谈。
      易立竞从不如此。接受真诚也是一种勇气——当别人掏心掏心肝的时候,一个好的记者则可以卸甲以待。
      我想,易立竞之所以能获得高质量的谈话,就是因为她照顾到了表达的尊严。
      
  •     每一个中国演员都应该读一读,演员到底应该是种什么样的心态,演员不是明星!!
  •     采访得还不错,但是我总觉得当人在讲大道理的时候,其实并入深入。是,这个感觉,我还不明白。
  •     看访谈节目更直接
  •     能力有限,努力无限。
  •     他们能说出一些不错的话语,除了生活、职业给他们的历练,一个好的谈话者很重要,易老师带着一阵见血的劲,让看得人舒服。
  •     书写的一般,问题不是很有深度,很多东西看娱乐报道都知道了,而且都是明星自己在说自己怎么样,总觉得虽然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也觉得不客观吧
  •       来自我的最新博文:http://oyk506.blog.163.com/blog/static/17881836720120158920862/
      
       很大程度上,骨子里是对做娱乐型的记者没有好感的,八卦,偷拍,爱窥探别人的隐私,喜欢问些有的没的,喜欢捏造假新闻······我能想到的不好的词都可以用在做娱乐型的记者身上了,但是这些娱乐型记者应该是属于港式或者台式的记者,大陆的记者还不在这个行列,但是选择做记者,你应该有颗八卦的心,因为独家,因为吸引眼球,看易立竞老师的文字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我的这种看法,尤其看他的《中国演员访谈录》,也在内心里彻底纠正了我对娱乐圈的看法。
      
       易立竞是《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笔,因为经常看《南方人物周刊》,知道了易立竞老师,知道了他采访了娱乐圈的众多明星演员,清晰的描述,冷静的思考,流畅的文笔,很难知道这是一个娱乐文化类的记者写出来的文字,著名记者李海鹏曾经盛赞他的文字所带来的感受,“在易立竞的这些文字里,我看到的好,不是有多少猛料,不是让谁谁谁又哭了,而是偶尔会遇到一个柔软敏感的东西,磕磕碰碰了好几下。在他的作品中,每个人都显露出新鲜的一面,一花一叶,如沐新雨,这是重新打量的喜悦。”在他的文字采访稿里,你看不到八卦记者如何窥探明星演员的隐私,而是能窥探到中国式的演员的坎坷成长之路,并不是每个人都特别理解娱乐圈,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全然不是如此。
      
       易老师采访孙红雷的时候,光是约见采访就三年,被各种理由拒绝,后因电影《梅兰芳》的宣传同意接受采访,孙红雷就谈到了娱乐圈的现状,他称之为一个“泥潭”,并大胆指出了娱乐圈的一些不好的规则,这样保留下来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一个明星演员对演艺之路以及所处圈子的看法; 采访章子怡的时候,他尽力还原生活中的真实的章子怡,从公众“有野心”的女演员挣脱出来,他的文字和采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中原生态的国际女星。真实,自然,他所采访到每一个演员在他的笔下和我们一样,就是那样真实普通,为梦想奋斗,为理想拼搏。而这也正是他赢得这么多明星演员信任的原因。
      
       他曾经在公众场合之下畅谈自己采访的故事:采访大牌导演的故事、被明星呛的故事、采访艾滋村的故事,每个观点后面都附带一个细节清晰的生动故事:
      
       采访赵本山,在片场等候若干天,采访结束后,赵本山手书四个大字——天道酬勤,送给易立竞。
      
       采访柳云龙,温和地提出尖锐的问题,对方欲罢不能,20分钟后再20分钟,再20分钟……最后柳云龙对易立竞说:你的心眼全藏在你的笑里了。柳云龙曾经这样盛赞易立竞“有你这样的记者的杂志,应该是有些品味的”,这话说得在理。
      
       采访李亚鹏,聊到深夜三点,聊到对方产生“你不是记者”的信任感,聊到对方说“以后三四年除了你,我不接受别人的深度采访”。
      
       当然也有挫败的时候。比如说胡军,戒备心太重,问的每个问题都要重复一遍;莫文蔚总沉浸在表演的状态中,无法放松;章子怡、伊能静这类绯闻女王则对某些问题,或者采访本身有着女王般的脾气……每提到这些,易立竞就形容“我心中的小皮球又被呲地戳破了”,“从心里落荒而逃”,但“想着发稿量,只能接着问下去”。
      
       不知道易老师采访了多少个明星,只是知道,每每看到他在南方人物周刊上文字的时候,我总能透过他的文字看到一个鲜活真实的人,他的文字甚至比电视访谈明星更有真实性和穿透性,所以,推荐你们去看看易老师的书《中国演员访谈录》《中国导演访谈录》,也许透过他的文字,你能看出这个圈子的人生存的不易和奋斗的可能性。
      
  •     这本书读得比较快
  •     装帧很好 内容有深度 但看起来能投入进去 不错!
  •     成熟的演员都是发自内心热爱表演的,有好角色就演,其他的爱谁谁
  •     之前喜欢三联孟美静的8,现在更喜欢南人易姐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