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摄影机不撒谎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影视明星 >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

出版社:山东画报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547401477
作者:程青松,黄鸥 著
页数:351页

章节摘录

插图:姜:我拍电影从来不按照分镜头来,我也不相信这个方案。我觉得大部分分镜头剧本都是后来按照拍好的画面扒下来的。我是睁着眼睛能看见电影,然后能把它写下来。我看到这个镜头是这样,那个镜头是那样,我会把它都拍下来,再去剪。比如,我愿意把我们的谈话全部拍摄下来,可能你没有控制好的瞬间正是我想要的。就是你刚想歪过头,放下手,但是又犹豫了一下,头又回过来。我觉得这是你,我要电影里面拍这个。我希望一上胶片就是10分钟。当然,会有不可避免的设计。但是拍到后来,我发现几条下来我的设计不一样了,甚至最初的设计找不着了,而事先没想好的,没注意的那些瞬间都特别妙。《鬼子来了》全部都是这么拍的。日军小队长在那儿讲话,联欢大会上那段,200人都在。我反复跟他们说戏,就是没和演小队长的演员说,他在那儿看大家对他的反应,从他开始跟大家吃饭、碰杯、解帽子,到最后站起来说,让他出个节目,问他你为什么关在这儿等等,那些自然的转换是没法写出来的。

前言

中国电影史上被称为“第五代”的一章,其开幕和尾声都略显匆忙。它大约持续了四年,从1984年的《黄土地》、《一个和八个》到1987年的《孩子王》和《红高粱》。当然,在随后的几年里仍然有一些被冠以“第五代”的导演继续拍摄出了更多优秀、甚至是有趣的影片,例如田壮壮的《蓝风筝》就是一部典型的“第五代”影片,但是很明显,1989年春之后,“第五代”独特的风格和特殊的主题对中国电影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有所减弱了。这种风格上的影响,部分体现在它带回了一些曾经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从中国电影中消失的传统视觉表现手法,并且重新引入了多种艺术加工的模糊或公开性——这是更早以前中国电影失落的传统手法。其主题主要集中在对“文化大革命”期间知青的生活体验的挖掘上。当电影制作人将自己头脑中的这个题材的内容(以及他们对国家状态的结论)发掘殆尽的时候,“第五代”也就完满地终止了。

后记

八年,弹指一挥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没有改变的,是始终有导演坚持不懈地用胶片拍电影,是始终有观众沉浸在电影带来的短暂幸福里。人生本如戏,大幕拉开,我们一起共舞。爱恨情仇,生离死别,那些离奇的、“电影里才会有”的事情,在现实中逐个上演。有些话能够温暖你一个隆冬,有些不经意听到的歌声能使你心狂舞,有些偶然翻看的书能改变你的信仰,有些随便去看的电影能够彻底颠覆你的一切视听审美观念和思考问题的角度——让你人戏容易,出戏难.《苏州河》里说,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其实,没有不撒谎的摄影机。世事难料,变幻无常。影像流动,掌控在人的手心,主观视角决定着画面的取舍,意识的走向,是真实的谎言。

内容概要

程青松,重庆云阳人。青年作家、编剧、新锐电影批评家。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分配至中国电影家协会。就职于创作部,担任专职编剧。代表作有小说《盆地少年》、《明天》、《生于1966》、《无性别时代的爱情》;电影《电影往事》(获夏衍电影文学奖,长春电影节评委会奖)、《晚安重庆》、《铁血杜鹃》、《丛林无边》、《沉默的远山》(获华表奖优秀影片奖,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奖,“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影片奖,哥伦比亚波哥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幸福成本》(入围长春电影节)等;电视剧《方脑壳的故事》、《武圣关公》、《我的香格里拉》、《我们复婚吧》。另著有《国外后现代电影》、《我的摄影机不撒谎》、《穿过黑暗的玻璃——程青松电影文集》、《看得见的影像》等。
黄鸥 曾任《中国银幕》杂志记者、编辑,《时尚》杂志记者、编辑,法国纪录片《中央帝国的旅行者》中方制片人,DV作品《家在北京》策划人。现从事图书策划及出版工作。

书籍目录

序《英》无意成为历史——《我的摄影机不撒谎》新版序前言  在电影之外,在生命最初1  章明:电影陪我度过漫漫长夜  章明简历  章明作品《巫山云雨》/《秘语拾柒小时》/《结果》/《新娘》  对话  电影一定是一个一个的梦。离开了幻想,电影还能表现什么呢7如果不做梦,生命还有何期待?  导演手记  我们需要电影的风格化,更要影像的极度自然性。  影评2  姜文:我的“前世今生”  姜文简历  姜文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  对话  一个导演拍东西越主观越好。什么是客观存在?一切都是主观的,客观存在于主观里面。  导演手记  一个个难以记忆的方块字竟然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画面,我怎能不感叹电影的魔力。  影评3  张元:自由地书写  张元简历  张元作品《妈妈》/《北京杂种》/《儿子》/《东宫西宫》/《过年回家》/《绿茶》/《我爱你》/《看上去很美》/《达达》  对话  我们为什么对电影工作感兴趣?为什么做艺术?现在的年轻人他为什么想做艺术家?因为追求的是自由的感觉,那种灵魂上的释放。  导演手记  对艺术中的偏执与极端,我以为人们是可以宽容的。  影评4  王超:真正地面对真正  王超简历  王超作品《安阳婴儿》/《日日夜夜》/《江城夏日》/《重来》  对话  我想用最简单的方式,面对中国真正的日常生活,以及在这个日常中间流露出的悲剧感。  导演手记  首先必须冷酷自省,然后虔敬,才能去悲悯,去挚爱并信仰电影。  影评5  路学长:电影是这样炼成的  路学长简历  路学长作品《长大成人》/《非常夏日》/《卡拉是条狗》/《租期》  对话  导演需要的是全面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对事件、对人、对生活。  导演手记  最不乐观的估计是,成熟可能并没给予你什么更有意义的东西,又何况长大未必成人。  影评6  娄烨:在影像的河流上  娄烨简历  娄烨作品《周末情人》/《危情少女》/《苏州河》/《紫蝴蝶》/《颐和园》  对话生活肯定是一团糟,可能只有电影能告诉你,生活同样是美好的。  导演手记我只选择能准确表达我自己精神状态的任何东西。  影评7  王小帅:我的电影之旅  王小帅简历  王小帅作品《冬春的日子》/《极度寒冷》/《扁担·姑娘》/《梦幻田园》/《十七岁的单车》/《二弟》/《青红》/《左右》/《日照重庆》  对话  漫山遍野,就看一部电影,风一吹,银幕晃荡着,下雨打着伞还看。  导演手记  这只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讲人的尴尬和无助。  影评8  贾樟柯:在“站台”等待  贾樟柯简历  贾樟柯作品《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  对话  我能感觉命运,不同的人不同的命运在这个秩序里面发生,这些经验对我都是很珍贵的。  导演手记  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影评  新电影浪潮人物来了——《我的摄影机不撒谎》诞生日志后记

编辑推荐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先锋电影人档案(生于1961-1970)》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先锋电影人档案(生于1961-1970)》主要内容简介:中国电影史上被称为“第五代”的一章,其开幕和尾声都略显匆忙。它大约持续了四年,从1984年的《黄土地》、《一个和八个》到1987年的《孩子王》和《红高粱》。

图书封面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写在前边的话:这是我来到大学之后,在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也是读完的第一本书。是一场浩瀚而充满奇遇的旅程的序曲,特此留念。)一位朋友曾经非常友善的提醒过我,他说我看书就像吃东西一样,总是遵从自己的喜好。至于这东西是什么口味,吃下去之后嘴里是什么感觉,到了肚子里会有多大的满足感,其实心里早就有数。这样下去,阅读对我而言就会像毒瘾一样,依赖性愈来愈重,激动和欣喜在慢慢皱缩。有些道理。或许我应该更加广博的去摄取一切所谓有价值之物,在体内培养出一个完整健全的生态系统,角马和鬣狗,狮子和大象都在我思想的大草原上追逐撕咬,各方力量在拉锯中达到妙不可言的平衡。就像不少已经攫取了话语和院线排片双重垄断的明星级导演,多少受到他们已有的地位的影响,电影视角的私人化好像怎么看都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于是他们对全社会的疾苦捶胸顿足,对国家未来的走向压下一注,拼了命的衔上那根“历史文脉”……“其实谁也没有权力去代表大多数人,你只有权力代表你自己,你也只能代表你自己。这是解脱文化禁锢的第一步,是一种学识,更是一种生活习惯。所以,痛苦在他们谈来只针对个人。”这是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几句话,来自第六代中最会说话的导演贾樟柯。它道出了“第六代导演”这个概念背后最为动人的特点。从个人出发,诚实的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刻意贬损,也不会刻意夸大……尽管“第六代”这一统称为这群体中的每一个都缭绕起了一团仙气……但采访的字里行间你还是可以敏锐的捕捉到一些一闪而过的狡黠,敲得啪啪作响的如意算盘,比如张元,他依旧不招我喜欢。但好在他们这些令我厌恶的东西暴露的也是如此坦诚,没有扛起面大旗当做羞布,挡住大屁股。我们自己的感官,经验,以及偏好,是去探索周遭莫测的世界我们唯一可以握住的绳子。因而“不撒谎”也是“有且仅有”的选择。无辜的摄影机什么也没有做,只是出神的注视着地面。
  •     这本书的正确读法,我觉得应该是:把书放在案头,先把书里提到的导演的电影找出来,然后,先看电影,再看书,同时,看豆瓣上的影评,真正进入电影世界。它不是适宜借的书,虽然,我是因为@桃子夏张蓓 借书给我而与此书结缘。它值得拥有。我特别喜欢第328页的描述:你只有权力代表你自己,你也只能代表你自己。这是解脱禁锢的第一步,是一种学识,更是一种生活习惯。所以,痛苦在他们看来只针对个人。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你就无法进入他们的情感世界。
  •     传记性质,影人介绍+影片介绍+访谈+导演手记+影评集合,作者身份和《看不见的影像》类似,算是半个电影人,比起游离于外的影评人(尤其是非艺术学院出身而是中文出身的那一群)来说,距离更近一些,但缺少掷地有声的个人评述。比起关注电影,更关注影人。再版了的图书没有跟上影人的脚步,如今的他们,不好说。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书我很喜欢,是因为它有吸引我的内容。但封皮很破旧很脏,这点是要提出意见的。总体感觉自己好像买了一本旧书一样。
    我不知道是不是“第六代”导演未被人们所关注的原因,使得老板对关于他们的书籍不懂得保护。之前买的“第六代”的《碎片化的影像》也是如此。要知道喜欢读书的人是很爱书的!一点小小的意见提给当当网,希望能够得到信息的回馈。申明一点,我本人是很支持当当网的!
  •     对于了解国内的那些先锋导演乃至地下电影,不得不读的一本书
  •     前車之鑒
  •     很好的关于部分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介绍和访谈集结。程青松这个人令人望之生厌,但这本书编的挺有水准。作品往往大过作者,也好过作者。大抵是这样。
  •     对中国大部分导演更进一步了解
  •     质量可以,资料也挺难得。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也并不是讨厌,就对程青松提不起兴趣。
  •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电影,第一次“近距离”看到8位导演个性鲜活的一面。
  •     很不错,看看很有意思。
  •     承认吧,牛逼了就是老了,老了就是快要死了。
  •     娄烨在这本书里的访谈和在碟花絮里的访谈简直不是一个量级的。贾樟柯的聊天儿能力和文笔均站在全时代所有华语导演的顶端。另外,我觉得这本书如果换成广西师大或者三联出,同样的内容,换个封面换个排版就能每本多卖15块钱。
  •     不错的书,学影视的筒子们可以看看。
  •     替同学买的书籍,他学习影视播音,说这本书内容很充实,值得一读!
  •     这本书很好的呈现了中国电影某段历史,比教材鲜活,而且可以感受到第五六代导演的情怀。强烈建议读读
  •     用豆瓣一搜索才发现,原来又是一本老书????不过说到了最新的《让子弹飞》,哈哈
  •     这就是第六代的世界吗?
  •     内容上有些重复,其他来讲还不错~
  •     白天拍晚上。晚上拍白天。娄烨年轻的时候真TMD帅。大了剪掉头发就残了。这说明毛真的很重要。
  •     不喜欢主编
  •     这是一本出版于十年前的书,八年后的再版除了导演履历和作品介绍变长了外,没有变化。有种被坑了的感觉。
  •     呵呵,这个新版打分那么高,比老版高出1多分去。
  •     章明,姜文,张元,王超,路学长,娄烨,王小帅,贾樟柯
  •     访谈的导演太少了,而且,新版只是有限的改动,有些导演只是列举了一下今年的创作内容,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更新。不过,导演自我陈述一般都是很精彩的,个别入选的影评水平参差不齐。
    总体来说,值得购买。
  •     又让子弹飞,但是没有影评,介绍只有一句,毕竟是新片嘛。
  •     透过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和思想,我得以重新认识和审视了一下80,90年代,那个虽然我已经出生但完全不知道其意义的时代,同时也是对父辈人生的一个重新认识。向这些认真的电影人致敬,中国太需要真诚真实的电影作品。还是最喜欢姜文~
  •     阅后很有启发,影坛先锐
  •     第六代导演点将录
  •     此书是对中国第六代影人成长史的一个再现,其中重点阐述张元、贾樟柯、章明、王小帅、娄烨、贾樟柯、王超、路学长这八人的成长史,看完之后你会对导演应该做什么应该经历什么会有一更为深入的理解。
  •     书刚到手,还没来的及看,因为写论文要用,所以买下了,网评看着不错!
  •     和各个电影导演的对话
  •     很好,只在当当买书
  •     王小帅的访谈可以重点看。 路学长、娄烨、王小帅竟然是同学,不错不错。
  •     6折购书
  •     我的梦想
  •     独立电影,自由的天空
  •     主要是第六代电影人的介绍吧,只是有些电影找不到播放源啊
  •     做梳理还不错
  •     能看见某些导演的主导电影观念。对研究里面导演来说,算是新鲜热辣的一手资料。
  •     作为一个接地气的人,本土电影再不济也得关注下。第六代。巫山的章明,阳光灿烂的姜文,看上去很美的张元,安阳婴儿的王超,长大成人的路学长,单车的王小帅,站台的贾樟柯,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上海人娄烨耶。谁叫人家拍的是支离破碎的都市小情绪呢,不过这好像又接不上地气了,哎。
  •     只读了姜文,娄烨的部分。
  •     好喜歡姜文和張元(☆_☆)早上看《太陽照常升起》對姜文佩服得五體投地,感覺他有知識分子的傲氣,而張元拍電影就比較現實更關注底層。姜文說他寄望於非專業導演身上好嗨森哈哈哈~
  •     一本书没有包装就算了 竟然全部都是沙子。风尘仆仆也不至于这个样子
  •     书很好,真实的一群人
  •     八个人里面除了姜文和王超之外都是学美术出身的。
  •     一个人的生活经验,将彻底反映在他的作品里。
  •     好几个很喜欢的导演,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和他们的电影
  •     跟早前那版有些不同,还是很喜欢。可以当作对第六代导演(呵呵,其实也不全是第六代,主要是出生60年代的导演们)进行了解的教科书。
  •     应当讲是第五代。
  •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出版于2002年,本书首次打破第六代导演的概念,以生于1960至1970来界定访谈导演的人选范围,而最终确定的导演,都是以独立电影为主导,他们是章明、姜文、路学长、张元、王小帅、娄烨、王超、贾樟柯。有意思的是,本书作者与导演们的对话,并不是用电影专业的角度切入,而是把内容的重点放在了个人成长、童年记忆、创作的历练过程等方面,这样,八位导演的个性生动地跃然纸上。因此,本书一出版,即在电影界、媒体及影迷中间产生了轰动效应,在北京三联书店连续几周上榜,成为中国独立电影的里程碑式的记录。
    《艺术世界》的胡远行曾预言:本书“不应该在2002年读。之所以说此书不应该放在2002年读,是因为无论姜文、贾樟柯,还是张元、娄烨,抑或王超、章明、王小帅、路学长,这八位电影人都还处于变化之中,他们的言谈,观念,需要读者经历一段时问的沉淀之后再作阅读、比照。或许,5年之后,这本书字里行间还会有一些让我们今天无法预知、察觉的东西凸现出来。”
    如今,时隔8年,《我的摄影机不撒谎》有幸再版,也许当下正是该读它的时候吧。
  •     姜文的那篇很喜欢。
  •     期待很久的书了,还没看。
    这次当当发的书用盒子装都很整齐,书都没有折歪,比上次强多了。
  •     就是仔细滴读了姜文那篇,其他看了简介没怎么看采访。总之,有名气获奖的都是未公映的,后期公映了的,大部分都挨批了。姜文仍旧是我心目中的纯爷们!
  •     new version
  •     书里的导演们都是腕了呀,可以对比下现在他们的作品,看看谁在坚持,谁已妥协。
  •     对第六代导演的详细分析。内容丰富,总结全面,是一本不错的书
  •     有些故事比電影本身更精彩!
  •     第六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