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之旅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学者 > 思想之旅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215058217
作者:章清
页数:404页

章节摘录

  与金岳霖相交,殷海光得到了年轻人渴望的随和与宽容;而在熊十力那里,却感受到独断与偏激。他曾把这种不同归结于受英国经验论与中国思想习染的区别,实际也为自己选择了问学之道。不过,在殷晚年,对熊十力也多了一分敬佩。这无关于熊的学问,而是其“脱俗的人格”和“推倒万世的精神”。  就在1937年夏天殷海光准备报考清华哲学系的时候,中日战争爆发了。自“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就笼罩在战争阴影下。只是在1937年以前,平津之地的学校,还能弦歌不辍。时执掌北大的蒋梦麟,就曾表示:“从民国十九年到二十六年的七年内,我一直把握着北大之舵,竭智尽能,希望把这学问之舟平稳渡过中日冲突的惊涛骇浪。”在胡适、丁文江、傅斯年等朋友的协助下,“北大幸能平稳前进,仅仅偶尔调整帆篷而已”。一度曾是革命活动和学生运动漩涡的北大,又逐渐转变为学术中心。或许是因为珍惜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尽管头上的乌云越来越密,学界人士还是在浅水里小心翼翼地缓缓前进,不敢闯进急流,以免正面撞上日本侵华的浪潮。这个时期由北方学人办起来的《独立评论》杂志,就传达了学人们对危机的种种识见。身处北方危城,殷海光的感受想必是很多的。到北平没多久,就发生了“西安事变”,他本人叙述的一则经历,就透露出影响其未来政治投向的气息:  那年十二月的某一天,学生公寓里,有一个高高瘦瘦的人说:“今天是我最痛快的一天。”殷问:“为什么?”他说:“在西安的张学良把蒋委员长抓了起来,他不抗日,所以抓起来最痛快了。”殷海光听到这话,十分气愤,他告诉那人说:“我今天最难过……蒋委员长是抗日的,只因为我们准备不够,时间还没到来,所以没有发动,蒋被抓起来,谁领导抗日?眼见国家要四分五裂了。”两人各执一词,激烈争辩起来,竟因此感情完全破裂,以后见面不理。  七七事变之夜,清华因地处北平西,毗连宛平,日军进攻卢沟桥的枪炮之声,校园内即清晰可闻。殷海光也许没有经历清华师生那一段心恸神伤的日子,但也目睹了日本侵入北平后,到处人心惶惶的凄凉景象。此时殷知道,在这座被征服的故都,他希望开始的大学生活,已随局势的日益恶化成为泡影。他和一些来自南方的同学,决定回到南方去。他没有旅费,在北平只有金岳霖能帮助他,于是找到金说明来意。金先生给了他50元钱,作为北平到汉口的旅资。金先生还对他说:“你回南方去!这里局势动荡不定,我恐怕你流落在这个地方。时局可能不是一时能安定下来的,一切需要从长计议。盼望你平安回到家乡。”这样,在北平住了差不多一年后,殷从北平辗转回到故乡,静待时局的改善。到次年春天,获悉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殷才决定前往昆明求学,继续追随金先生。  ……

书籍目录

引言 “五四思想的遗产”与“‘五四’后期人物”第一章 “‘五四’之子”“文化养成和学业背景(1919—1937)一、耕读之家的叛逆者二、“‘五四’之子”的文化养成三、走进北平学术文化圈第二章 西南联大七年的岁月(1938—1944)一、炮火落在中国文教圈二、“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三、校园中的浮动分子第三章 思想的自我放逐之旅(1945—1949)一“不及格的士兵”二、步入舆论的尖锋三、《中央日报》主笔第四章 自由主义思想由背景走向前台(1950—1956)一、通向失望的阶梯二、台湾大学“第一人”三、台湾科学实证论的浮现四、加入《自由中国》集团五、“发现”海耶克六、风波中的《自由中国》七、东方色彩与西方精神第五章 “跟着‘五四’的脚步前进”(1957—1960)一、1957年,不寻常的开端二、传承与开新三、重整“五四”精神四、“传统之内”与“传统之外”五、走向全面的社会批判六、“反对党问题”与“雷震案”第六章 “我不分享这个时代的价值”(1961—1965)一、在中西文化论战的漩涡中二、独自出发寻找出路与答案三、对海耶克与波普尔的重新解读四、重估自由主义的思想片断第七章 “志未酬”:晚年的思想与学术(1966—1969)一、毕竟是书生二、向友朋和学生求助三、揭开心灵深处多年来的“紧张”四、“云散水流处,寂然天地空”五、定位于“‘五四’后期人物”结语 殷海光与“后‘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的演进一、思想转进的意义二、“‘五四’后期人物”的思想方向三、思想发展的内在限制主要征引书目后记

图书封面


 思想之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发现殷海光“五四”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但又是一个绕不开的章节,做为”五四”后期人物的殷海光,其终生的意义在于延续”五四”的精神传统,他为之奋斗与努力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联系传统与现代的精神桥梁。这是一个倔强的孩子,一个果敢的学生,理想的青年和不甚合格的士兵,爱憎分明的学者和柔情似水的父亲。性格决定一种命运,无疑殷海光身上的铁骨铮铮成就了其在《自由中国》和台湾社会秉笔直书的美名,基于对真理的追求和事实的反思,从一个政府的无条件信奉者走向全面的批判,又将自己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从传统之外到传统之内,从西方文化到东方文明,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伴随其中的是思想的自我放逐夹杂着现实政治的波光委谬和内心强烈的道德诉求。而这一切,永远定格在了他生命的第五十个年头,闭卷沉思,甚是感慨,历史上但凡伟大的人物下场多悲惨,而且苦难往往成为他们思想成熟的发酵剂。刘和珍君死了,鲁迅写下《为了忘却的纪念》,殷海光先生逝世,我们又该如何纪念呢?也许最好的纪念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在那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台湾,曾经有这样的一个人,深切的思考过传统对于现代,于中华文化之最深沉之意义,无关政治,无关权力,只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和尊严。做为一个学者,也许他并没有太多自己思想的原创,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殷成为胡适以后一流学者的行列,尤其突出的是他的批判精神,现在太多的文人在权力面前日趋犬儒化,又有几个人还能坚持那份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呢,台湾有胡适,有雷震,有殷海光,虽然他们生活的压抑、边缘而孤独,起码他们还能生存,还能好好的活着,看看同时代的大陆,顾准死了,张志新死了,遇罗克也死了,比起后者,前者是不是已经很幸运了呢,从这一点上来说,好是羡慕那些生活在蒋介石独裁统治下水深火热的台湾同胞们呀,而我们,长在新时代,生在红旗下的人民大众,什么时候会出现一个殷海光和《自由中国》呢?到那时,殷先生就不会孤单了吧.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分析得比较浅,基本没有进入到殷海光的内心,对殷海光的思想转向没有给出合理的分析。作为一位历史学家,知识背景的缺乏,也使在理解殷海光的学术方面显出严重不足
  •     作为近现代黄冈籍著名哲学家,他的一生把黄冈的诸多文化名人串起来了,并且深受乡佬福祉,作为后五四时期的代表思想家,其作品除《到奴役之路》以外,几乎不为大陆人所熟知!本书全面的介绍了这些种种!
  •     苟為不畜,終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
  •     在福州路淘得这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挖掘一个自由主义者的心路历程,殷海光一生身份多变,不变的是他对真理的赤诚追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