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纳回忆录》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斯坦纳回忆录章节试读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308099479
作者:(美)乔治·斯坦纳
页数:226页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115页 - 第七章

径自认为这些人以其所属或所选择的语言里来表达,使他们陷于较不利、疏离的情势,这种观点再可笑不过。比如哈金的写作,选择英语,是否是他主观上排除汉语影响的选择?或者张枣在德国的多多在荷兰的?
或者布罗茨基文明的孩子里提到的流亡的状态,可以用流亡、远离母语环境这个单一的思路来评定吗?
本章处理多语背景。结合前文深入。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46页

考试日期不远,在一门美国文学课里,必读的作品包括亨利·詹姆斯的《金碗》。这部小说是部有点雕琢过度、复杂难解的寓言,宿舍里不少室友认为这很难读懂。我能帮忙吗?我想我可以,所以我们大概十来个人在六十三街上老兵及已婚学生住宿区的厨房里集合。在众多要点里,他们是否注意到其中一个人物的名字,芬妮·亚辛汉姆(Fanny Assingham),在詹姆斯式拐弯抹角、暧昧不明的风格之中,粗略而强人所难地合并了后来的三个意义?我永远忘不了屋里膨胀的静默,那些比我见过更多世面、更成熟的男子脸上敬畏的神情。
不久之后,一群人来到我的寝室。他们挤在床的上下铺和地板上。
我发现自己在漫漫长夜开始授起课来,和这些专注的听众一起阅读,带领他们了解文意。我瞥见他们做笔记,在文本上画线注记。
……夜已深沉,屋内的空气慢慢沉滞。我克制着自己不流下荒谬的眼泪,直到我看到他们有些人未刮胡子的脸,我才明白我可以邀请他们来了解意义。这是决定命运的重大发现。从那晚起,教学和诠释的塞壬女妖为我歌唱。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123页

真正启发人的翻译行为所提供的补偿是一些新的东西,但它们原本就已经在那儿了···特别是诗,其跨越时间的意义和暗示的可能性是如此多重,因此往往很难有任何全面的解析或摘要,她所蕴含的能量,无论是潜藏的或积极的(总量),可以由译者引发、释放、离清。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130页 - 第八章

我们知道这些,是因为我们拥有更好的资讯,因为新闻媒体每天向我们揭露这些事实吗?在较早的年代里,种种恐怖可能没受到注意,或是只有零星地传到海外。无疑地,这是个明显的因素。但这个因素也产生正反影响。我们对人施加于人的种种酷刑虐待的意识,应该会感到愤怒及想要介入。然而几乎一成不变的是,媒体呈现的频率、包装的非现实,要不让我们感到麻木,要不就是很快地遗忘。大屠杀、虐待及种族灭绝的纪录片,瞬间固定地闪过我们的电视画面。我们对无法承受之事视而不见,对知情而产生的悲伤情绪感到微微的心安,甚至因此免除了罪恶感。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104页

上帝以有些唐突、晦朔的方式,赋予人类彼此互不能沟通的语言能力……这根本不是诅咒,不
同语言的丰富带给人类的是无止境的福祉。——人类建立巴别塔,是为了更接近天国,向上帝致敬?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74页

停止变成你的样子,停止成为生物和环境使你成为的样子。以戒慎恐惧的克己代价,变成你可能成为的样子。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190页

遗憾:我没有继续画画,用碳笔、粉笔及印度墨,为我自己某些作品画插画。有些无法用舌表达的,可以由手来传达真理和喜悦。我没有学希伯来文,这是唯一直接接触《圣经》,探向犹太认同内在的方法;我在日内瓦的朋友兼助理艾米·戴克曼(Ami Dykman)准备教我,我却没学。Accidia, 精神散漫。(现在太迟了吧?)我遗憾没有接受剑桥同事——独具慧眼与机智的病理学家——给我的机会,在他的监督下一试迷幻药(LSD)。我从未试过这类药物,我完全无从想象、理解我们文化里无政府主义核心的毁灭与安慰、欲望、取消的主要媒介物的究竟。一个没有实行的“嬉游” 。20世纪50年代早期我在伦敦开始领薪生活后,为什么没借点钱,不太多的一笔,去买小小的本·尼克尔森(Ben Nicholson)作品,就像任何夏丹(Chardin)作品一样精心收藏、打上神秘的灯光。如果我这样做的话,它那沉静的逻辑就会一直跟着我。这难道不是我父亲执著于普洛尼厄斯的“既别作个借者也别成为贷者”的话作祟吗?
最近开车到俄亥俄州乡下去,我看到当地房地产中介商竖起的标志。他们不用惯用的“已售出”,而是用“抱歉,太迟了”。 正是如此。如果希望也有墓石的话,这正是其墓志铭。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95页

蒙特威尔第的《处女晚祷曲》(Vespers of the Virgin)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81页 - 音乐和语言的互争长短

语言在远处的疆界受阻,又受喧闹要求表达清晰的直觉,想象力,分析与明显的感知,“从后方”奋力逼前,在音乐的影响之下,语言恰好利用手边的黏胶,细绳和锈钉子“胡搅瞎搞”……一首乐曲由受过训练的人,把听觉事实转变成“后设语言”或执行码。所有关于音乐的说法都是语言文字的堆砌,用明喻暗喻类比来描述印象。敏锐的评论家,能够将听觉感受变成平行的语言。某些还能在书写里达到音调音律和和音的特征,模拟音乐效果。逼近它……但语言在其衍生的基础里,本身就弃绝了世界的多元。文字论述必须保持时间上的线性连贯,逻辑限制,因果律的制约,局限于时间切割。语言是单调的丰富……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83页 - 6

音乐代表存有的最重要本质,是存有本身。它活动的形式比语言的形式更加自由。通过倒置、对位、复音共时的使用,音乐能够涵纳矛盾并扭转时间,在同一乐章里,全然不同甚至互相否决的调式与情绪脉动,也能够充满活力地相生并存。语言在其衍生的及处理,原本就弃绝了世界的多元性和自我矛盾性。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55页

一所好的大学或学院,应该是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并且臣服于最杰出者的氛围和威势。最直接的讲法是,这事关亲近,关乎视觉和听觉。体制,尤其是人文学科,不应该太过庞大。学者、杰出的老师应该随时可遇见;我们每天都会走过他或她的路径。就像是伯利克里的城邦、中古时期的博洛尼亚或是19世纪的图宾根大学,结果是日积月累的爆炸性影响。整体表现超出个别的优秀部分。借着非强迫的接近,学生、年轻的研究者将会被感染,而且应该如此。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136页 - 第八章

我们提到“语言动物”能够以无比的勇气、利他精神与关爱来行动,但同样也会有野蛮、自私、抢地盘心态,以及各种形式的不理性行为,他 / 她的知性怠惰与物质贪婪习性是无止境的。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113页 - 第七章

拿这段对比看奥威尔在《巴黎伦敦落魄记》里谈脏话的那节,真是,哈哈哈哈
“性修辞随着语言的不同而有极大差异。在某种语言里有些粗俗的话语,可能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是禁忌。不同的语言有各种表示亲昵的言语刺激,随着语言社群,阅读能力的不同而各有特色。诸如预先搭配的陈词滥调,盎格鲁撒克逊民粹论基础的粗鄙四言颂,到普鲁斯特细腻的原创卡特里兰,可谓形形色色。以美式英文做爱和以德文意大利文做爱,就截然不同……单语做爱一定犹如置身天堂。”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27页

即使读者具备了语言和历史知识,有顿悟的直觉,但也只能达到接近的境界。没有诠释和它的对象是对等的。通过分析,切割,重述或情感的描述,没有任何重新陈述能代替原著……但是,无论多么难解,我们都要去探讨文本,艺术作品的意图,寻求认同。这里的重要之事,与我们混沌的存在类似,生命模式是常识的生命模式。
虽然所有的了解都有不足之处,好比画,诗歌,奏鸣曲,在我们四周画出圆圈,开拓出不可违逆的自主空间。我定义经典作品,是它四周有生生不息之空间。它要求我们一次次去尝试,这不是混乱,也不是“怎样都可以”,而是一种深化。
我们致力以各种技巧,以理性安顿下的情感,来回应经典作品,连错误都有启发人之处。与其说我们是与作品对话,不如说它们引发了我们与自己的对话。<原文开始></原文结束>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96页 - 第六章

也就是说,它向我们展现了出现的现实,“在那儿”(“thereness”)的现实,既不符合分析也不符合实证的限制。这种现实是很普通、日常、可触知而潜藏的。它对我们展开单一的主宰。精神分析、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对音乐都没有什么独特的见解,这一点相当重要。这些受尼采及弗洛伊德启发,充满颠覆译码、怀疑的语言游戏,在音乐面前实际上束手无策,它们还是自大地陷在语言领域里,而这正是它们宣称要相对化或揭示的领域。本章,第六章,处理音乐和语言的主题。没怎么里通顺,抽空再看。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84页 - 第六章

马拉美是文字木管乐器的大师,霍普金斯则是打击乐器的名家。本章看到目前在处理音乐主题。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6页 - 第一章

我认为当前理论在文学、历史、社会学等论述的胜利,其实是自我欺骗,无非是因为科学占上风,人文学科为了背水一战而发展出来的。读第一章就感觉非常对胃口,从文章学的一本书可以马上领悟到人的文字总结的局限性,实存事物的无限博大。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14页 - 第二章

上帝所创造的宇宙有无限的神奇美好,而这世界上既有这么多真实具体的存在,值得以理性记录和理解,有漫长历史值得深思解密,法律供人厘清诠释,科学让人增进发展,那么构思小说与模拟难道算得上是真正负责诚恳的成人志业吗?比方说,弗洛伊德就不这么想。随着人成熟地接受“现实原则”,就得摆脱种种虚构。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1页

我们对人文学科的反应是直觉的叙事,在语意无拘无束的活力中,在意义的长河里,在诠释不受限制的交互作用里,唯一的命题是个人选择、品味、回音的相近或听而不闻。柯勒律治并没有驳斥塞缪尔·约翰逊,毕加索并没有比拉斐尔更先进。在人文领域里,“理论”不过是失了耐心的直觉。
谈到阿喀琉斯:“他提醒我们,我们的生命都是死亡所给予的...阿喀琉斯也表达了一种神秘的宽恕:在接受了几乎令人无法忍受的现实后,人们宽恕了生命,宽恕了人类处境,因为它是冷漠的、终止一切的。”
我学习到在文学和艺术中,原创性即代表了回到源头。这些源头是语言的,也是历史的。字典是诗人的祈祷书,文法是他的弥撒书...完满的形式里,不管是诗也好,奏鸣曲或是绘画也罢,都是使过去发扬光大而不失其历史性。这样的形式里,获得了“时间的自由”,就像我们说一个男人或女人得到了“城市的自由”

我对文学、音乐、艺术与哲学观点“经典”的定义是:一种可以“解读”我们的表意形式。它解读我们远胜于我们去解读它。
符号是没有限制的...语意的无限使得诠释有无限多种的可能性。以语言、任何形式的论述或文本、任何言谈行为来说,都是文字追索文字,而这种追寻,寻找意义的种种方式,完全没有先验限制而言。我们用来说明或解释或诠释眼前信息的文字,文本的文字,和这个信息或文本同样具备了基本的不确定性。
同样,符号超出字典文法的定义,涵括语音、历史、社会、惯用语的暗示及潜在含义。承载着引申义、联想、先前的用法、音调,甚至图像的、绘图的价值及暗示...语意单元从来不是全然中立或全然的“游戏”。

倾听文字、阅读文字,无论是有意或无心,都是为了追求脉络背景,在有意义的整体之中寻求定位。此处以任何严格的意义来看,无限再次无所不在...石头打中水面,造成的同心圆涟漪向外扩展到没有止境的地平面。上下文脉络就是世界,没有它,就没有意义,更没有理解。
(每种)诠释都只是暂时的...正是这种琐碎枝节、稍纵即逝的鲜明属性,才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被分类和理解...改变和突变的可能性,在形式上永无止境,而阐释的接受和响应也永无止境。
无论多么模糊暧昧,都要去探讨文字与世界的关系;无论多么费解,都要去探讨文本、艺术作品的意图,寻求认同。这里的重要之事,与我们混沌的存在相仿,生命模式正是常识的生命模式。
所有的了解都有不足之处。好比诗、画、奏鸣曲,在自身四周画出最后的圆,开拓出不可违逆的自主空间。我定义经典作品,便是其四周有着丰富无穷、生生不息的空间。它造成我们的误解,引起我们的偏狭与歧见,不是相对式的混乱,也不是一种“什么都可以”的态度,而是一种深化。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空间能够成长,有足够的开放能接纳各种可能性,这些听觉、视界、认知的改变,这些新的记忆和启发,都会转译为行动。这是经典作品的最重要特质和矛盾,它的戒律就是解放。回应和反应的核心,就是强迫的自由。
一个伟大语言与文学,必须认识到他者的存在。比较文学学者与翻译者的技艺,是诚实的背叛、持续地对某个传统、文化或认可的社群不忠。我在不同的语言、对比的风格理念、不同的文学与教育体系游移流动。
(第五章)犹太情况是另一回事,以不可化约、令人疯狂之姿,体现了现代物理学所谓的“独特性”singularity,外于常规的建构或状态,无法诉诸一般的或然率或理性结论。犹太主义的脉动和散发的能量,就像是历史银河的黑洞。它的参数是“奇异”strangenes。
"正常"对于犹太人而言,形同另一种模式的消失。
在寓言里,这敲门声往往是神假扮的,或是神的使者来测试我们是否热情款待来客...可能是离散的犹太人存活下来,以成为一个过客...以提醒我们的同胞们,所有人类都必须学会如何成为彼此的“生命过客”。
我相信并不是“谋杀其子以行谋杀上帝之实”造成对犹太人最根深蒂固的憎恨,而是犹太一神教与其伦理的上帝“创造”、“发明”、“定义”、“重估”叙事。犹太人之不可宽宥,并非他是上帝的杀手,而是因为他是上帝的“生产者”。
犹太人三度对抗人类意识:1.摩西的上帝不可想象、不可解、不可见,无法企及,是非人的。否定神学。抽象的极致。人们与没有形象、无法想象、不可言说的上帝的距离,同时也是人们无法承受的逼近距离。道德规范是毫无妥协的。“停止变成你的样子,停止成为生物和环境使你成为的样子。以戒慎恐惧的克己代价,变成你可能成为的样子”。2.登山宝训。3.乌托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犹太教三度让西方文明面对理想的“勒索讹诈”。还有什么更严重的冒犯?三次,就像是疯狂的守夜者,唤醒普通人充分发挥人性、放弃自我、天生的嗜欲、偏好放纵和多重选择:以“无可言说的”西奈上帝之名、以对敌人无限的爱之名、以社会正义与经济平等的需求...我相信这种压力令人憎恶。
(第六章)自然和上帝的的命名、高等数学以及音乐这三个领域,界定了语言的界限条件。
正是我们能力所不及之处,定义了语言的内在,定义了语言在世界的限制里不可避免的“包容”(infolding)...语言以否定但难抗拒的方式释出压力,超越语言的“彼处性”...语言在远方的疆域受阻,又受喧闹要求清晰表达的直觉、想象力、分析与明显的感知,“从后方”奋力逼前...面对音乐时,语言的神奇同时也是他的挫折。
语言在其衍生的基础里,原本就弃绝世界的多元性与自我矛盾性...文字论述永远保持时间上的线性连贯,且受到无所不包的逻辑限制,因果律的规范,局限于时间切割与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态观点...我们的言词丰富的单调...俄耳甫斯因着理性的不耐,向比死亡更强的音乐回首之际,便退缩成诗人。
无论是有意或无意,音乐的目的在回到自身的完整性,穷尽可译的词汇—文法意义,穷尽文本...我们在音乐中听见、认知到今天的宇宙学所谓的“背景噪音”....文法的根源里存在着大脑理性的碎裂及式微,人类堕落入逻辑里。
(语言)只能营造出抽象概念或意象。歌曲同时是最肉体及最心灵的现实。它用到了横膈膜与灵魂...人类的歌比任何其他形式更能使我们接近动物性...人声的直接性更加亲密的碰触、逼近“他者”的跨界,到达超越人性的未可知之地。三个神话描写音乐与言语行为、即自然与理性的冲突:阿波罗与马西亚斯、塞壬、俄耳甫斯。Uralchemy(原始炼金术)
我们的假设语气、条件句、祈使句,在文法里的“假如”子句,使得人类不可或缺的、根本上的反事实成为可能。这些句型使我们能够修改、重整、荒谬神圣化、取消我们生物—实证世界的物质限制...因此所有的未来性,还有记忆的连结,开启了文法的虚构天才。无论是日常社会沟通的约定俗成,或是诗与形而上学的高峰,“生命—谎言”都是语言无法拒绝的功能。
这个世界对我们的“主宰远超过任何其他艺术”(valery语)。
我相信音乐极强大的、无处不在的力量和必要性,起源于音乐对人存在一种亲密的陌生(intimate strangeness)的矛盾。
(第七章)儿童变成单词公民,摆脱他的移民过去,清除外来、少数文化所遗留下来的社会—专业禁止的遗迹。标准化美式英文,从出生就开始渗透,确保每个人都能登上爱国主义与成功发达的阶梯,接受这类价值与欲望的主宰。
这种亚当式世界语是一种同语反复的观点。也就是说,客体、认知和预知的条件在现实里是一致、完全相应、点对点的,就像是绝对等式一样,名称与所指之间毫无间隙...在他自己的尺度上,和上帝的尺度相称,人类“述说存有”;他赋予形式意义,就像是造物者的命令...统一联结、共有意义的网络从世界创始即开展,而创始本身即是一种言说行为。
(世界蛇碎尸万段)他与世界的事实不再是本体的和谐一致。文字与物体、思想与表达、感情与沟通,不再是有机地交杂。因此在指符和意符、意图和执行形式之间,总是有无法探测的滑动...形容词“无法言说的”隐约地与无法解决的、沉默的迫切性相呼应...同时,与神祗对话就变成了没有回应的恳求独白,不再有回声...神圣创造编织出天衣无缝的真理言说,而巴别塔的灾难后,留下的是用近似值、误解、谎言与偏狭缝补而成的百纳被。
(巴别塔神话被误读了)为了报偿这种崇拜的劳力,上帝以有些唐突、晦涩的方式,赋予人类彼此互不能沟通的语言能力...不同语言的丰富带给人类的是无止境的福祉。
我相信,从生理的局限解放出来,从我们自身死亡以及个人和集体失望的外在永恒毫无出口的墙垣解放,靠的无非是语言。人类语言的演化——假设句、祈使句、反事实的条件句,及动词的未来时态已定义并保障了我们的人性...如果的句子能够随意地去否定、重建,改变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另一种可能勾勒实际现实的决定因素,所以存在始终值得体验。文法就是希望。未来性或自由的神秘是句法结构的。祈使句,表示希求的文法模式,开启了生理需求、机械法则的牢笼...(过去式)重建了历史和个人的过去...

亚当式言说毫无阴影的真理,如正午的阳光一般,如此一成不变。当下的不朽是多么平淡无奇。正是这种想象的工具性,无法证实的(诗意的)工具性,这种虚构(谎言)的潜力与句法跃向没有尽头的明天,才使得...能够对抗死亡。
使用某种语言就等于是居住、建造、记录一个特定的世界环境——亦即现世性(mundanity)这个词强烈的、字源的意义。使用某种语言即是在时间里去占有、横越某个地景。字典更是活生生而全面的地图。地层学,一个字或一个片语多层意义的起源,压缩了生存空间,压缩了特别的或压抑的记忆,以及一个群体或文化的法律与文学。
每种人类语言代表了开放的各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即是我之前所提的时间和世界的解读...一种语言填补了潜在概念和诠释的蜂巢空白。这样的语言说明了其他语言无法精确符合或超越的价值、意义、假设的构成。因为我们的物种向来能说多种不同的语言,也就产生了复杂的环境,并且适应这些环境。我们说的是众多世界。
所有人类在意义的衍生和接受过程中,都是翻译者,即使是在绝对的单词沟通里亦然。
任何关于文字与符号意义性或是”理性跳跃“的这类信念,究其根源都有心理的、哲学的及最终的神学直观或需要。
在翻译中,精神的运动有四个层次:1.不言自明的本体论信任阶段,我们总假设要翻译的文本是有意义的。2.进攻。译者入侵原作。他把作品分解成词汇的、文法的部分...在任何严肃的文本里,译者提供韧带,使”形式“和”内容“互相衍生、严谨交织...背叛,译作的自主力量使得原作较卑下的”自我“变得模糊,并且边缘化。我称这些背叛为”变形“...隐含着一种惆怅(tristitia),如果色欲里的过分激烈与蜕变的占有。3.”被捕捉“的意义的传递是一种”返家“,回到一个人的母语和基础...在个人层次上,浸淫在翻译里,来来回回地琢磨思索可能会令译者无家可归。他发现自己在母语或是翻译的语言,都无法全然地感到自在。4.”弥补“翻译的入侵、掠夺及利益。它给予原作新的回响、更长的寿命、更广的读者群、在历史和文化中更具体的位置。
(第八章)他们的罪正是存在(being)的罪。
很难否认20世纪已降低了人性的门坎。广泛而言,人类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A.H.奥登:诗”使无事发生“ 博尔赫斯:检查制度是隐喻之母
自由和垃圾似乎是不分家的。
(第十章)地灵(genius loci),就像是不请自来的辨识机制,把景观、街角变成”内心世界“,变成知觉的重新导引。
(第十一章)上帝只有在内心里被视为是完全的他者;没有其他定义的方式或翻译成“我们”。
强烈直觉到合约被破坏正是绝望中令人疯狂的核心...在孩子无助的呐喊里,在受虐物沉默的苦楚里,听到的是创造之后、脱离了虚无的逻辑和平静之后恐惧的“背景噪音”...无力的愤怒、主宰及超越我的身份认同的罪恶,挟带着“原罪”的操作假设、“操作隐喻”。
爱是仇恨的辩证,是它的镜像反影。在不同的情况下,爱是非理性的必要奇迹。
即使是在最糟的时刻,我也无法祛除对人类存在两个有效奇迹的信仰,那就是爱与未来时的发明。这两者的结合,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的话,就是弥赛亚。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113页 - 第七章

……单语做爱一定如同置身天堂。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对个人有启发的判断句 - 对个人有启发的判断句

p75 和基督教相仿,马克思主义是犹太教的另一个主要异端。
(cf.p79 引托洛茨基:人们会以主宰自己的情感为目标,把本能提升到良知的高度,使其透明,把意志的绳缆延伸至隐密深处,因此使自己提高到新的境界。)
p116 翻译,因巴别塔而衍生出来,正是最重要的事。
p143 自由和垃圾食物似乎是不分家的。【上文:就我所知,在东柏林或是在魏玛的书店,如果还能维持的话,杰基·柯林斯和录像带迅速地替代了莱辛和荷尔德林,实际上发生在一夕之间。(实在没忍住,在没有核对原文的情况就改动了译文><)】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105页

在语言的演化过程中,人类创造出假设句、祈使句、条件句、虚拟语气以及动词的未来时态,定义并保障了我们的人性。凭借这些句法,我们能够随意否定、重建、改变过去、现在和未来,勾勒出希望、自由和另一可能。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51页

学生宿舍里充塞着双层床,挤满了退役官兵。我的室友亚尔菲原先担任伞兵,他不可置信地瞪着我看。他从未见过像我一样的人,如此饱受宠爱保护,穿着打扮一丝不苟,一派书卷气。过了漫长但几乎是内心隆隆作响的静默之后,他问我是不是“很聪明”。为了能存活,我回答说:“非同小可地”。他眨了眨眼,斟酌着这个词的意思。接着他言简意赅地表示我或许可以为他服务,让他在某些课程上能够安全过关,要念的书单还凌乱地散在桌上。不过,接着他要展现的我永远也做不到,即使是一百万年不断地尝试也是徒然:他蹲在地板上,两手向前伸直,肌肉完全紧绷,一跃而至上层床铺。对我而言,即使是纽雷耶夫 ( Nureyev ) 的爆发力也没有超过这一跳。动作展现了伞兵完美控制的紧绷大腿,以及在他弓起的背腰际间隐藏的弹簧。我站在那儿目瞪口呆,对自己的笨拙以及他的绝美姿态而惊叹得想哭。我们达成了协定。
-----------------------同“非同小可”的分割线------------------------
《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华书局12精装版,页30:
我插班三年级。级任老师刘逸民是河北省东光县人,圆脸,面色红润,声音洪亮。因童稚在家不时听父亲讲古代故事,所以时常能答老师所问历史上的问题。记得一天刘老师讲《论语•季氏》,提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时大声问全班:“谁是友多闻?”使我大吃一惊的是全班小孩子高声喊出:“何炳棣!”当时我既感到自豪又觉得很难为情,那时和事后感受最深的是同班同学那样纯真宽厚,内心里没有一粒尘垢。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105页 - 第七章

我相信,从生理的局限解放出来,从我们自身死亡以及个人和集体失望的外在永恒毫无出口的墙垣解放,靠的无非是语言。结合前面两段。

《斯坦纳回忆录》的笔记-第125页 - 第七章

语言的死亡,即使是只有几个人在一小块受谴责之地低语,也代表了一个世界的死亡。每天我们说“希望”的不同方式都在减少之中。我的多语条件,在最细微精渺的规模上,一直是我最幸运之处。感谢巴别塔。


 斯坦纳回忆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