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忆往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百岁忆往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108042279
作者:周有光
页数:126页

内容概要

周有光,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1923-1927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1928-1949年,任教光华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1955年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和委员。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聋人手指字母方案。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该组织经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担任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三人之一。提倡现代汉字学和比较文字学。出版《汉字改革概论》、《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字学初探》等语文专著20余种,发表论文300多篇。1989年离休。

书籍目录

生于晚清
曾祖父、祖父
青果巷
我的父亲
母亲影响我乐观
姐姐
小时候的教育
长毛的故事
小学
中学
中学老师
五四运动是全国性的
蔡元培
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胡适
吕叔湘
圣约翰大学
学文科
《不列颠百科全书》
看报有门道
法语老师带狗上课
圣约翰的校友们
“离校事件”
光华大学
徐志摩
孟宪承
语文左翼运动
忧郁症
恋爱
幸福靠自己
沈从文
去日本读书
救国会
农本局
左倾幼稚病
人穷则呼天
女儿小和
失落了的欢欣
新华银行
读书按比例
爱因斯坦
往来好朋友
漫游世界
在香港
回到上海
我们这一代青年
在上海
马寅初
《经济周报》
拉丁化运动
改行搞“文改”
逃过 “反右”
文改会
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改革概论》
我的家庭
下放宁夏
看守高粱地
大雁粪雨
干校归来
粮票
溥仪
张充和与傅汉思
张元和与顾传玠
国际标准化组织
研究“正词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新陋室铭》
无编码输入法
两访新加坡
离开办公室
恬静的晚年
沈从文与张兆和
残酷的自然规律
太平天国
戊戌政变
义和团
传教士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抗战时期,青年左倾
“文革” 世界的未来
历史人物
“双文化”
周有光著作单行本目录
后记

编辑推荐

  周有光,不只是有学问,年龄奇特,据我所知,此老品德尤其高尚,不随世俗,不迷上,不迷信,敢说公道话,值得历史记载,值得敬仰学习。——杜导正 (新闻出版署原署长、《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   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已107岁了,他经历了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1949年后的新中国时期,遍历大风大浪,被称为“四朝元老”,至今仍头脑清晰,是受到世人普遍尊崇的“智慧老人”。   他与张允和的传奇爱情,被传为美谈。   他对许多历史人物--蔡元培、胡适、徐志摩、沈从文、爱因斯坦、老舍、罗常培、马寅初、林汉达、溥仪等的回忆,或者有趣,或者苦涩,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作为中国一百多年历史的见证人,他还在书中对影响了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运动--天平天国、戊戌政变、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战、“文革”作了评价,并且展望了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作者简介

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已107岁了,他经历了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1949年后的新中国时期,遍历大风大浪,被称为“四朝元老”,至今仍头脑清晰,是受到世人普遍尊崇的“智慧老人”。
他从学习经济学到主持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到晚年鸟瞰人类文化,写过许多有创见的文章,其人生经历和独特见解是人类文化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与张允和的传奇爱情,被传为美谈。
他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回忆,如邹韬奋、马寅初、老舍、罗常培、溥仪、爱因斯坦等,不仅有趣,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按时间顺序,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周有光107年的主要经历,并回顾留在他记忆中的那些亲人和师友。全书由短小精悍的小文章组成,配以图片。

图书封面


 百岁忆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百岁忆往》是近期读过最简短的一本书,只有126页,5万字。能把一百年的时光浓缩于此,只留下最值得说的那些事,需要周先生的大智慧。 经历悲欢,选择了一笔带过,这样的文字让人心生敬意。他生于1906年,经历了晚清、军阀时期、民国、新中国成立、各种运动,近代史的一个见证者。他的经历很丰富,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当过大学老师,去过日本留学,又被派驻英美工作。新中国成立,重新担任教职。主持文字改革和拼音化的工作。出版多本文字相关著作。是一个老学者的代表。他和同时代很多人都有交集,和老舍是好朋友,和沈从文是连襟,周恩来、陈毅都看重他的意见,在美国时,还和爱因斯坦聊天。爱因斯坦有句话对他很有启发。他说:“人的差异在业余。”据计算,一个人到60岁,除吃饭睡觉,实际工作时间不很多,而业余时间倒是更长。通过业余学习,你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门人才。 他和张允和一起经历了70年的婚姻,退休以后,每天上午两人会在一起喝一杯茶或是咖啡,两椅一几平淡的晚年生活,夫人的去世对他来说措手不及,长久的幸福让他无法想象两人之中会有人离开。他叹了一声”残酷的进化论“,生活还会继续。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勤奋努力工作,平平淡淡生活,乐观豁达的性情,是周先生的长寿之方。
  •     我课余常到阅报室看报。一位年轻的英国老师问我和另两位同学:“你们怎么看报的?”他说:“看报有门道。第一,看完报,要问自己,今天的哪一条新闻最重要?第二,再问自己,为什么这一条新闻最重要?第三,还要问自己,这条新闻的背景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去图书馆查书,首先查《不列颠百科全书》。”我按照老师的吩咐去做,看报兴趣马上就提高了,觉得知识有所长进,同时锻炼了独立思考。在美国,我看到报纸上的新书广告分为“虚构类”和“非虚构类”,就问美国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分?”朋友回答:“‘虚构类’是文学类,‘非虚构类’是知识读物类。”美国教育家提倡:既要读文学方面的书,培养形象思维;又要读知识理性的书,培养逻辑思维。偏食病不利于保护健康,偏读病不利于发展思维。这就是“读书按比例”。爱因斯坦有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他说:“人的差异在业余。”据计算,一个人到60岁,除吃饭睡觉,实际工作时间不很多,而业余时间倒是更长。通过业余学习,你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门人才。我读书的时候就知道胡愈之了。20世纪20年代,胡愈之在 《东方杂志》、《世界知识》等刊物上发表一系列关于世界时事的评论文章,使当时的青年们知道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他从世界看中国,不是从中国看中国,指出中国在当时世界中的地位和中国问题的关键。青年们原来也知道一些世界情况,但零零碎碎,很模糊,不能联系实际,看到大局。胡愈之的文章像清醒剂,唤醒了青年们。青年们从此恍然大悟,初次看到自己的立脚点和奋斗的道路。我就是受到启发的青年之一。1955年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胡愈之担任副主任,领导具体工作。以前汉字是竖排,胡愈之提倡并推动大规模试行“汉字横排”,便利在汉字中书写阿拉伯数字和数学公式。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下设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都是兼职。另设第一研究室,又叫拼音化研究室,研究方案和拼音化的实际问题,我担任第一研究室主任。中国没有字母学。我写了一本《字母的故事》,介绍世界上的字母情况。拼音方案委员会指定叶籁士、陆志韦和我,三人起草了第一个草案。我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我们很高兴,制订出来一个采用国际性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这个方案提出后要经过好多个关,需要在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一层一层地通过。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公布。1979年,领导忽然来通知我,下个礼拜你要到巴黎去开会。巴黎开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ISO),讨论把中国拼音方案作为国际标准。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花了三年时间,汉语拼音方案才变成国际标准。原来中国运动员跑到外国去打球,到一个国家一个拼法,人家以为是好多个人,不是一个人。一个鲁迅就有二十多个拼法,外国人以为有二十多个人。英文有英文的拼法、法文有法文的拼法、德文有德文的拼法、西班牙文有西班牙文的拼法。还有其他的拼法。开会开了三年哪。开了好多次会,大都在外国开的,只有一次在中国南京开。最后,要由全世界投票,要四分之三通过才算,成为国际标准。中国的人名地名等等原来都是乱搞的。到这个时候有了国际标准,那就方便了。否则航空就不好办嘛。航空地名乱写是不行的,要出事情的。 ISO是世界组织,规模大得不得了。 1982年,国际投票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开会的时候,也很有趣味。法国人、日本人是支持我们的,旁的国家都不支持我们。日本人要我们支持他,他支持我。法国人,他们懂一些中国的情况。开头只有两个国家支持我们,其他国家提出许多问题,我要说服他们,给他们讲道理。英国、美国另外有一个用了100年的方案,用得很广。他们说,我们要改不方便。美国说,我们单是一个国会图书馆改一改就要花2000万美元。我们没有钱。我说,你没有钱,你就慢慢改。后来他们改了,花了三年工夫,花了2000万美元。法国是一早就用了,其他国家也是慢慢有了条件再用。大概经过了三年时间,全世界都用了。中国的白话文诗歌到徐志摩成熟了,小说到沈从文成熟了。他们两个标志着白话文的成熟。托古改制就是微言大义。公羊学派里面的微言大义,暗中包含着批评的道理。张允和的兄弟姐妹一共十个,四个女的,“张家四姐妹”,受到当时比较好的教育。张允和很小的时候就读古书,《孟子》能背出来。叶圣陶先生在我岳父的学校教书,他讲过一句话:“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家四姐妹,由大到小,依次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张元和与顾传玠结婚;张允和与我结婚;张兆和与沈从文结婚;张充和与傅汉思结婚。后来,大姐张元和、四妹张充和,她们都去了美国。
  •     《百岁忆往》三联书店出版,是一个历经四朝的百岁老人的回忆录。很薄的一本书,语言朴实精炼,但非常有价值,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晚清民国时期再到新中国时期的学术基本风貌。而本书主人公周老先生本身也是著名学者,生活经历十分丰富,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智慧,阅读之时就像在聆听一位睿智老人的教诲,相信每位读者读了之后都会受益无穷的。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百岁忆往,忆往百岁
  •     同事一直喜欢看的
  •     周有光,经济学家、语言学家。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以后,是思想家。 他生于晚清时期、经历了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时期,经历了很多的大风大浪。 他从学习经济学到主持汉语拼音方案,等等! 他对蔡元培、胡适、徐志摩、爱恩斯坦、马寅初、等历史人物的回忆虽然简洁但是特别有趣。 书中还描述了他与张允和的传奇爱情故事,因盲肠炎失去女儿小和时的悲痛,爱人在七十岁左右时永远的离开了她...... 此书以时间为顺序,周老口述,张建安采写。
  •     微言大义!
  •     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语言简短而有深意。看当今只能说就怕流氓有文化
  •     这本书,让我正面过去的历史,更真实真切,有时候,过去就是过去,每一位老人都是一座宝藏,要学会珍惜,学会理解他们的生活和世界,去触碰那过去发生的真实
  •     我真的没有想到会是那么薄薄的一本。然而,读起来确实是很有味道的,不紧不慢,却可以让你透过简练的文字感受到许多……
  •     一本小书,然而好看的不得了,因为有百年的人生阅历和感悟在里面。没想到老先生一百多岁了,说起旧人旧事却这么的言简意赅,简短朴素,真是让那些拼命凑字数篇幅的年轻人汗颜。
  •     没有访谈生动,不过还是值得一读
  •     薄薄的一本,但是语言很简练,一句废话都没有,看到后记说是删了许多字。
  •     那时真有中华好儿女
  •     真是好书诶。正版。
  •     非常不错的小册子,推荐
  •     简单好读的回忆录,却也能感受到大智慧。
  •     寥寥数句,看似轻松,其实也很沉重。作者并没有怪罪历史和任何人,心态很好,对于他的个人生活和思想也平铺直叙,并不夸张。看一看那一代的人的书,还是能感受到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志气。
  •     中国人民的华标
  •     人生百年,风雨看淡,所谓的成功是有一定道路的,与老人对话总会有所感悟
  •     因读不懂,所以拖拖拉拉一直没读完,近日偶然累了想换换脑子,拾起小书把最后部分读完了。读后想看看老人家履历,未想先生恰于昨日去世。一本很薄但很厚很厚的书。致敬,祝好。
  •     印象深刻的是周有光老先生与爱因斯坦的谈话,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
  •     老先生言简意赅,整本书都是大白话,浅显易懂又蕴藏着很多道理,读来实在是受益匪浅
  •     百岁老人,将自己的一生缓缓道来,语言十分精炼,看的是历经人生大起大落后内心的一种平静与豁达
  •     静观大家内心的好书
  •     简单明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之于学问,之于性格,之于张允和的爱情,尽显大家风范。
  •     百岁故事娓娓道来,精致凝练,却仍见智慧与淡泊。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能历经几度巨变、三反五反、文化革命……一直活到百岁,谁说这已经不是最伟大的成就,更何况还能不忘初心、乐观幽默?活下去呗,活着就是最伟大的终身成就,活着就能见证好的坏的无限的可能,活着才能把所有的磨难和伤痛都融化在风里雨里,直到一切都云淡风轻、淡泊从容。
  •     百岁的老先生为迷惘中的大陆人再次进行常识的普及
  •     言简意赅,将人生百岁凝练成最简单的话语,没有言辞藻饰,清新,明洌。
  •     有一天我也如此淡然讲述自己的一生。
  •     周有光,111岁的老人,打个卡。
  •     竟然通得过政审
  •     浓缩人生精华
  •     这是讲述107岁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经历了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1949年后的新中国时期,遍历大风大浪,被称为“四朝元老”,是受到世人普遍尊崇的“智慧老人”。他从学习经济学到主持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到晚年鸟瞰人类文化,写过许多有创见的文章,其人生经历和独特见解是人类文化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与张允和的传奇爱情,被传为美谈。(他和作家沈从文还是连襟呢)。他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回忆,如邹韬奋、马寅初、老舍、罗常培、溥仪、爱因斯坦等,不仅有趣,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书的一个特点是:对于旧人旧事描述的很言简意赅、简短朴素。
  •     两天读了一遍,三个小时吧,这种书,读读没有坏处。
  •     只有乐观豁达,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
  •     句子简单诚恳。我喜欢
  •     周先生对中国的走向看得还是蛮准的,只是现在不让这样讲而已。
  •     传奇经历,十分精彩。愿学比有光,寿比有光
  •     语言凝练,微言大义。感慨周老精彩的一生,和各路传说中的名人都有交集。-“人的差距在业余!”“遇到困难要乐观,不乐观我们早死了”
  •     简洁明了,终其一生,专业是经济,爱好是语言,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令人钦佩。
  •     有趣的。
  •     可亲的老人
  •     图书馆最后一本书
  •     读之前知道很薄,没想到比想象的还薄。刚看完上学记的说。百岁之后,可能人生就看透了吧。几个有意思的地方:1. 军阀是最坏的时代,但不垄断政府,文化教育让进步的人做,做出了好事情。2. 新书西方分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科学原因。 3. 遇到困难要乐观。 4. 历史上民主道路的选择,最终未来民主道路的实现。
  •     真是句句大实话,一口气能读完,却如回音绕梁
  •     再成体系一点会不会更好…
  •     没有大的感情起伏 舒舒服服简简单单 没说什么大道理 似乎所有survive了文革的人们提起它就都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全然不提自己受过的苦难深重
  •     It is what keeps unsaid makes me moved.
  •     作者非常乐观,也很幽默。他母亲教育他:遇到困难,不要消极。他说文革时期,如果不乐观,早就死了。文革下乡时,他依然非常乐观,与相遇的文人在田里谈学术,积累了几本书。他的忆往就像中国的近现代史时间轴:晚清、军阀时期、国民党、共产党。圣约翰大学的老师教他读报:1、你觉得今天最重要的新闻是哪一条?2、为什么这条新闻最重要?3、它的背景是什么? 科学和民主提及多次,能够促进社会进步而不是促退的,即使运动当时是失败的也是成功,哪怕是促进半步也是好的。语言简洁,他觉得那件事、那个人给他的感觉好,他就说他们都很好,用一件件事情叙说他们的好。老人家的经历丰富,想读他的自传。
  •     “后记”画蛇添足。一本书也挑选它的受众,采写人强调“微言大义,读者可以细细品味文字背后的含义”这类话,是没瞧得起读者了。
  •     很精短,但作者的叙述过于精短,没有什么逻辑型,最后几张更像是凑数的,不值得购买阅读。
  •     就在我刚看完这本书不久,周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
  •     周老师告诉你人生要乐观
  •     百年人世沧桑,浓缩成这极简而朴素的薄薄一册,饱经忧患却始终“认真地过着理性、正直、温情、乐观、好玩的生活”,敬佩。繁华落尽是真淳,或许等到垂垂老去,值得叙说的事情也并不是太多。有人可相濡以沫,举杯齐眉,便是足够安适的晚年。在敲打这些文字的时候,应该感谢老先生,汉语拼音之父,带给我们无尽福泽。
  •     读起来还挺有趣的 但是仔细想想 这样丰富的人生皆因了那个特殊的时代和家庭背景
  •     微言大义
  •     微言大义,需要慢慢品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