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一百个老百姓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人物 > 明代的一百个老百姓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03422584
作者:邓占云
页数:285页

章节摘录

济世名医丁鹤年:孝亲忧国济苍生丁鹤年(1335-1424)字永庚,号友鹤山人,是我国明朝初年一位有名的孝子、著名的回族诗人和养生大家。丁鹤年出身由商人宦的家族,他的祖辈原来都是西域巨商,后来都曾在元朝政府里任过职,崇奉伊斯兰教。至丁鹤年时,元朝蒙古、色目人舍弓箭而习诗书已成风气。因为他三代宗亲名字中都有丁字,便依照汉族习惯,取单字“丁”为姓。丁鹤年自幼勤奋好学,深入学习儒家经典,老师们都因为他年幼而有志,乐于教导他。由于他受到了一些有名望的学者的指点,17岁时已博通经史,工擅诗文。至正十二年(1352),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率军攻入武昌。年仅18岁的丁鹤年为躲避战乱,把生母安置在城外农村,带着嫡母(父亲的正妻),风餐露宿,辗转三个月到了镇江,投靠经商的伯父,寓居镇江长达十年之久。这期间,与他相依为命的嫡母去世了,他还听说生母病死,姐姐在战乱中投水自尽,不禁痛不欲生。埋葬了嫡母后,丁鹤年颠沛流离到处逃匿,有时担任童子师,有时寄居僧舍,有时深藏海岛,靠卖药来生活。明朝建立,天下安定,官府曾先后几次推荐他出来做官,但因为整个家族世代食元朝俸禄,有着浓厚的“忠孝”思想,他不愿意当贰臣,所以拒绝了明朝的邀请。一、忧国忧民大诗人丁鹤年博学广闻,精通诗律,是元末明初很有影响的诗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隐逸中度过的。他的诗抒写了社会动乱带来的郁闷和痛苦,表达了他对于故国的深切思念,寄寓了忧国忧君、悯乱思治的思想情感。他的诗,折射出元明易代的社会变迁,也折射出元末明初文坛风气的转变。明洪武十二年(1379),丁鹤年返回阔别近30年的故乡武昌,给自己的父母迁葬。待他返回定海的“海巢”室后,其妻已病故。他怀着异常悲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悼亡诗: “别时如玉人,归来死生隔。日暮泣孤坟,音容杳难得。惟余坟上草,犹带罗裙色。”诗的开头直接切人悼亡之情,与诗人离别时,妻子的容貌如玉人一般,可是等自己归来后却与爱妻生离死隔。诗人别时与归来的内容、情景不同,因而由此所产生的情感亦不同。妻子的死,为丁鹤年留下了深切的凭吊与真切的怀念,因而诗人只能于日暮中在孤坟前哭泣,然而妻子的音容已物是人非,难以觅见,只剩下坟头的荒草,引发诗人无限的悲哀与感慨。他不仅为自己的遭遇而伤感,也为百姓的苦难而忧愁,“只今四海俱横流,平地风波沉九州。苍生引领望援溺,州县有官非叶侯。”(《题余姚叶敬常州判海堤卷》)鲜明地表现了他对苍生、民瘼的感怜与关心。在浙东兄长处躲避兵患的时候,他写下了《观太守兄昌国劝农》诗,表达了对于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的渴望。凡忧国之念,旨发之诗歌”。这是丁鹤年诗歌创作中的二个突出特点。他把自己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久别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坎坷生活道路的余悸,全都倾注在自己的创作中。这一类感时忧国的诗篇,在诗人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丁鹤年的诗风格独特,善于画龙点睛,使主题得以深化,以达到发人深思的目的。如《登北固山多景楼》诗: “风月无边地,乾坤有此楼。城随山北固,潮蹴海西流。眼界宽三岛,胸襟溢九州。阶前遗恨石,谁复话安刘?”前六句描写登北固山多景楼所见景色及感受,而最后两句却通过凭吊历史遗迹,表达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谴责元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另外,丁鹤年还有一些诗借景抒情,以物喻己,抒发感情,表明自己的志向。他的题画诗数量多,质量高,清新流丽,富于情趣,颇有哲理。如《题天柱山图》诗云:“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计功。谁能凌绝顶,看取日升东。”这首诗通过对天柱山的描写,歌颂了一种不图名利、奋发向上的精神,既隽永又富于哲理。丁鹤年的诗在元末明初独树一帜,广为流传,不仅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有较大影响。后人对他的诗有较高评价,如清初全祖望尊之为“文苑巨子”、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在他的《元西域人华化考》一书中说:“萨都刺之后,回回教诗人首推丁鹤年。”在90年的生命岁月中,丁鹤年致力诗文不下70载,现存300余首诗稿,这些作品收在后人所编的《丁鹤年集》和《丁孝子集》中。二、闻名全国大孝子丁鹤年不愿求仕途功名,只想做鸿儒上医,深受儒学思想所影响,以孝为先。丁鹤年12岁时,他的父亲马禄丁去世了。按回人的习惯,就“素服短丧”,但丁鹤年认为这不符合儒家关于丧仪的规定,主张采用《礼仪》中规定的最高的一种一一“斩衰三年”。当战乱起时,18岁的丁鹤年执意带“母夫人”一起避难。直到“母夫人”去世后,他才一路辗转,靠教书和行医卖药聊以为生。直到明洪武十二年(1379)以后,天下基本安定下来,丁鹤年曾两度返回武昌,为父母的遗骨迁葬(丁鹤年的亲生母亲也在其逃难期间在故乡去世),并“结庐于父墓”,就在墓旁边搭个简易草棚子,为父母守灵。《四库全书》收录的《丁孝子传》、《丁孝子诗》,详细记载了鹤年堂创始人丁鹤年回乡安葬父母遗骨的经过。诗开篇就赞叹道:“丁鹤年精诚之心可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但丁鹤年却深感内疚,自己正值壮年,有心想尽孝道,却无奈亲人已去,所以自己还是不够孝道,如果能让父母健康长寿,那才是最大的孝道。丁鹤年创建鹤年堂三年后,把店铺交给儿子掌管打理,自己回到家乡,以73岁高龄为自己的生身父母守孝17年,钻研养生之道,直至90高龄鹤寿而逝。丁鹤年的孝心,对他后来建店行医有着很大的影响,他的思想行为也影响了鹤年堂后世传人。三、泽被后世大医家丁鹤年出生在世代精通回汉医学和养生学的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曷老丁以“善药食(药膳)、长乐饮(保健药汤)”而闻名于大都。丁鹤年承家风,深得回汉医药之精髓、养生之真谛,在中医药养生领域建树颇丰,成为著名的医学家和养生大家。明朝永乐三年(1405),丁鹤年在北京菜市口创办鹤年堂医馆和中药铺,也开创了以养生立店的先河。鹤年堂药铺比同仁堂要早200多年。据说,他对许多进京赶考的穷书生和穷人免收问诊费,瘟疫流行期间还给贫困人群发放药品。清代医药名家张景岳在《方剂学》中写道: “世人趋鹜鹤年堂”,可见其影响的广泛。鹤年堂养生法传承600年而不衰。1999年,原国内贸易部授予鹤年堂“中华老字号”称号。2005年12月,国家有关部门经过长期的认真考证,正式宣布年堂“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并颁发了匾额和证书。洪武十三年(1380),元顺帝北遁,丁鹤年更是悲痛欲绝。他那特殊的回回人的身份,决定了他不愿意、也不可能与新的王朝合作。隐逸,是他的唯一出路,也是他最好的选择。从此,他一发倾心于浮屠之法,以终其身。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90岁的丁鹤年卒于杭州,葬阿老丁墓旁,世称“丁氏垅”。万全:妙手回春见真情在医书《幼科发挥》中,记载了一位名医为婴儿治病的趣事。有一个半岁的婴儿,接连几天惨然不乐,不吃母乳,只是昏睡。万全诊后说:“这孩子看起来没病,只是好像有什么心事,思虑久了有伤脾胃,就会导致昏睡不吃母乳。”孩子的父亲恍然大悟,说:“有一个小孩,每天和我的孩子一起玩,最近走了。”奶娘也说,自从那孩子走后,自家孩子便不欢喜,不吃奶了。婴儿父母急忙让人把那小孩找回来。婴儿见到终日陪伴自己的小朋友,喜笑不止,立即吃奶了。婴儿的父母感谢这位名医说: “如果不是您的妙术,我们不能知道孩子得病的根由啊!”这位擅长诊治婴幼儿疾病的名医就是明代医学家万全。 万全(1495——1580),字全仁,号密斋,湖北罗田县人,被当时百姓誉为“医圣”。他出身医生世家,精于儿科及养生学,重视小儿护养和疾病预防,辨证强调四诊兼顾,治方重视脾胃。他认为,婴儿既有感情,也有思想,医生为婴儿看病要高度凝神洞察,以便准确查找病因。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要想身心健康,必须从婴幼时期就要注意养护。

前言

鲁迅曾经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下每有患上“假怀孕”症即“症候和真正怀孕时一模一样,但肚里却是空虚的”(高尔基语)所谓才子,将鲁迅贬得一钱不值,其实他们不过是在阴沟洞里看泰山而已,永远也看不清泰山的巍峨。即从鲁迅这段论述中国历史上老百姓的话来说,称赞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何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真可谓“目光如炬,烛见幽微”。庄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自从好大喜功、以自我拔高为能事的乾隆皇帝,将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史钦定为正史后,民间修史就成了野史,处于不合法地位,动辄被查禁,甚至兴起大狱。乾隆修《四库全书》时,对野史的蹂躏,更是劣迹空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国民间修史的资格,本来就比官修正史要老,纵使至高无上的皇权,动用最粗暴的行政手段,也无法阻止民间野史的伏流。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的话让人忧心的是,媒体充斥着帝王将相,几乎没有老百姓的一席之地,甚至贬低、丑化老百姓。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有人在电视上颠倒历史,为清兵入关的屠杀、文丰狱喝彩。按此逻辑,奋起抗清的扬州、江阴、嘉定等百姓,岂不是成了愚夫愚妇?媒体应当让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抛弃英雄史观,弘扬百姓史观,以“中国的脊梁”为荣、为傲!  ——本丛书主编王春瑜的话越过苍茫的历史时空,你会发现,像你我这样的老百姓,正是以勇敢与智慧、品格与气节……永远地留在了辉煌的史册!  ——本丛书编辑的话

内容概要

邓占云,1972年生,山西原平人。199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同年参加教育工作。2006年获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01年,所撰清代后妃系列《两宫争锋》、《冷月花魂》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外发表散文、诗歌、随笔共30余万字。

书籍目录

济世名医 丁鹤年:孝亲忧国济苍生 万全:妙手回春见真情 陈实功:德艺双馨成高格 李少翁:悬壶济世乐千家 鲁云谷:自出心裁医术高 吴又可:钻研温病为民生能工巧匠 白瑛:民间水利工程师 万户:真正的航天始祖 供春:紫砂陶艺创始人 陆子冈:空前绝后子冈玉 程大位:日本人民尊算神 黄成:油漆匠师不寻常 徐正明:矢志不渝飞行梦 计成:世界园艺第一人 簿珏:发明火炮瞄准器机智人物 海宝:力挽狂澜小英雄 丘蒙:善用计惩治邪恶 张小舍:善察盗贼巧除奸 阿丑:借演戏巧谏皇帝 钱六姐:能诗善对女才人 翟永龄:机智诙谐树正气 郑堂:以假打假惩骗子 初船膳:巧用计劫粮济贫诗人画师 谢榛:老当益壮诗艺高 沈周:博采众长新画派 徐渭:光芒夜半惊鬼神 张淮:诗才敏捷不自傲 唐汝询:盲人治学终有成 姚简叔:为人不俗才自高 崔子忠:耿直孤傲一画师才女艺伶 刘莫邪:忠贞刚烈女秀才 郭真顺:以诗退兵救黎民 叶子鸾:刻苦学习成才女 李因:闺阁诗画堪称奇 魏良辅:博采众长创昆曲 梁辰鱼:词才乐才两全高手 马锦:忍辱学戏名声响 彭天锡:借演戏针砭时弊 朱楚生:苦心孤诣痴情女孝子烈女 诸娥:舍身救父孝烈女 刘谨:孝子寻父万里行 谢定住:虎口救母传美名 石孝女:抗婚自尽明孝心 丘绪:百折不回寻生母 赵重华:为夙愿万里寻父 唐贵梅:冰操霜清全名节 顾惜宝:魂归碧波万古香青楼女子 铁秀英:文武兼备将门女 齐雅秀:嘲讽权贵显智巧 蔡女:巧周旋用计报仇 王翠翘:柔情侠骨杀倭寇 马湘兰:自写幽香纸上看 李香君:侠肝义胆耀千古文人儒商 王止仲:寒士为知己者死 张自新:正气长留天地间 董法:七旬拜师古来稀 贾开宗:处乱世自我完善 王海峰:出奇制胜巧经商 毛晋:天下皆传汲古书奇才高士 韩乐吾:正气关天动鬼神 朱蕴奇:安贫乐道志节高 李氏:以身作则教儿孙 赵瞻云:人世间一个好人 范与兰:桑榆晚景堪称羡 徐霞客:人生当作五湖游 汤应曾:此曲只应天上有 张怡:洁身自好是白云侠客义士 南宫生:仗义疏财游侠儿 都文信:感恩义代亲入狱 阿寄:无私无欲成义仆 王玉涧:捐银两成人之美 髯樵者:真义士嫉恶如仇 郭尚:秉忠义共渡难关 王妻:为大义代人徙边抗暴豪杰 唐赛儿:揭竿而起抗暴政 叶宗留:枪打世上不平人 杨埙:秉正义上书申冤 杨金英:忍无可忍杀昏君 王朝佐:挺身而出成大义 葛成:振臂一呼斗税监 马守应:起义领袖老回回 江天一:宁死不降真豪杰草莽英雄 杜槐:毁家纾难真英雄 石童子:爱国少年救全城 曹顶:丹心碧血照千秋 姚长子:醢一身而活万民 张二郎:功成身退真侠丐 王长年:智斗倭寇救乡亲 多西:达斡尔族大英雄

编辑推荐

《明代的一百个老百姓》:卷帙浩繁的史页,帝王将相充斥,老百姓而能名垂青史者,风毛麟角,史界学人首次为老百姓立传,彰显“中国的脊梁”!

作者简介

《明代的一百个老百姓》:古往今来的史传作者们大概认为:帝王将相是王朝的灵魂与核心,指挥王朝运转的统帅舍他们其谁?帝王将相是帝国的栋梁与柱石,支撑帝国大厦的重任舍他们其谁?帝王将相是历史剧的导演和主角,闪亮登场历史舞台的明星舍他们其谁?而老百姓不过是草芥是观众是面目模糊刻板的配角甚或配角的配角。与对帝王将相不厌其烦地浓墨重彩大书特书截然相反,对庶民百姓轻描淡写语焉不详甚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那些御用文人们,完全可以与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叭儿狗看家狗们相媲美了。这本书是一套历史人物传记丛书当中的一本。本书所写人物,是彻头彻尾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明代老百姓,没有做过官,没有任过职,人物的事迹基本上是真实可信却又鲜为人知的。全书按照人物从事的职业和主要事迹,再按照人物生活年代先后依次排序,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比较评析。卷帙浩繁的史页,帝王将相充斥,老百姓而能名垂青史者,风毛麟角,史界学人首次为老百姓立传,彰显“中国的脊梁”! 本书试图通过为每位历史人物立小传的形式,再现明代社会中各类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通过这些鲜活的个体,来展现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与民众生活。每位传主的小传,都以他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为中心,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力求把握每个个体的生命内涵与时代特质,为读者描摹出明代社会中国社会各平民阶层的众生相。

图书封面


 明代的一百个老百姓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非常不错的网站,下次买书还到这儿买。
  •     能让人从别的角度去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看厌了正统历史的朋友,推荐你们看看,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