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将领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军事人物 > 东北抗日联军将领传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207084569
页数:394页

章节摘录

  张甲洲(巴彦抗日游击队创建者、领导人)  张甲洲(1907-1937),字震亚,号平洋,笔名火花,化名张进思,1907年5月21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巴彦县镇东乡繁荣村张家油坊屯一个地主家庭。1923年,张甲洲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人省立齐齐哈尔第一中学。此时张甲洲接受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中,闹学潮,反抽丁,他因此被开除学籍。1925年,他考入沈阳文华中学。此时,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他作为沈阳市学生会主席,领导学生游行示威,支援工人罢工,又被学校开除。  1926年,张甲洲回到齐齐哈尔,考入齐齐哈尔甲种工业学校,入学半年被选为黑龙江省学生会主席。不久,因为反政府、闹学潮、烧日货,张甲洲被逮捕入狱。在全省师生强烈要求和大力营救下,他才走出了牢门。  出狱后,张甲洲愤然南下求学,1927年考入北平大学物理系,成为富有魄力和演说天才的知识分子领袖。1929年8月5日,张甲洲在镰刀斧头旗帜下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9月,他毅然放弃了北大的三年学业,奉命加强清华大学地下党的战斗力量,考入了清华大学政治系。  此时,白色恐怖笼罩北平,张甲洲担负起了北平市地下党的领导重任,历任中共北平市西郊区委书记、市委宣传部长、代理市委书记,承担起领导北平地下斗争的重任。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甲洲参与领导北平二十多所高等院校学生掀起的抗日爱国运动,游行、示威、演讲、静坐、绝食,张甲洲总是走在斗争的前面。  1931年10月,张甲洲积极参加了北平学生南下请愿游行示威,强烈要求政府出兵抗日。但学生们的爱国之举却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镇压。面对血腥的现实,张甲洲萌发了拉武装、打日本的念头。  1932年4月,张甲洲带领几名东北籍大学生北上哈尔滨。在中共满洲省委的支持下,张甲洲等在巴彦北部山区建立了“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江北骑兵独立师”,张甲洲任总指挥。中共满洲省委派省军委书记赵尚志(化名李育才)到部队协助工作,任政委。  巴彦抗日游击队刚建立,日伪军就前来“讨伐”。张甲洲率部转入山野中,神出鬼没地打击侵略者,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抗日义勇军在战斗中发展壮大,由最初的200人到500人,半年时间逐渐发展到700余人。他们纵横驰骋,南征北战,打击日本侵略军。  张甲洲任巴彦抗日义勇军总指挥时,年仅25岁。他虽年轻,但沉着老练,作战时机智勇敢。攻打龙泉镇时,他只身闯进天泉烧锅,舌战张振录(张八瞎子),迫使张振录将子弹送给抗日游击队。  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洗礼,部队的政治军事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司令部决定攻打巴彦县城。一天深夜,地下党员武斌送来情报:巴彦城内驻有一个日军小队、一个伪军大队、一个警察队和一个商团,兵力不多。张甲洲、赵尚志决定攻打巴彦县城。  8月16日,掌灯时分,司令张甲洲和政委赵尚志到第一线布置队伍。半夜时,侯振邦带着“前指”来到城西南马家店屯。  天将拂晓,随着一声鸡鸣,顿时枪声大作,嘹亮的冲锋号在古城外吹响,标有“巴彦抗日义勇军”的大旗高举向前。“冲啊!打啊!”战士们冲向城墙。经过一番激战,潮水般的人流顺着云梯翻人城内。  巷战激烈展开,张甲洲率一大队压向日军兵营。只见他两把匣枪,左右开弓,边打边冲。战士们见司令跟大伙儿一样拼,更来劲了。鬼子被劈头盖脑的枪弹逼到一栋大营房里,负隅顽抗。张甲洲命令贴身警卫员张兴偷偷爬上房脊。张兴上房之后,小心地揭下三片青灰瓦,抓起三颗手榴弹顺窟窿一丢,“轰——,'里面顿时响起一阵鬼哭狼嚎。张兴敏捷地跳人院内,打开大门,战士们端着刺刀冲了进去……  那边,赵尚志指挥的二大队也遇到伪军的抵抗。张甲洲率队增援。“投降吧,缴枪不杀!”里面用刺刀挑出一件白衬衣:“别打了,别打了,我们投降!”  冬天到了。巴彦抗日游击队在风雪中东进,继续征战东兴县城。农历十月的一天上午10点,游击队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打得东兴城头尘土飞扬、烟雾迷眼。  城里的四五百名军警事先毫无准备。“轰隆!”西城门随着一声巨响被炸开。守城的日伪军拔腿就跑,一窝蜂似的顺东城门逃向东山里。游击队仅用半个小时就占领了全城。  东兴县城背靠大青山。伪军、警察、官吏逃聚到山里,又纠集了大批亲日的土匪,咬牙切齿发誓要“血洗东兴”。第二天中午,几百名敌人向游击队蜂拥而来。鏖战持续十多个小时,东兴城内弹火纷飞、杀声震天。张甲洲一挥匣枪,大喊:“不怕死的跟我杀出去!”  “司令,西面德胜门偷偷扒开了,三十多名重伤员已抬在五张四套马的大爬犁上了。”赵尚志面缠绷带,对冲击回来的张甲洲悄声耳语。“好,你带一、二大队先撤,出城后接后边队伍。伤员爬犁由警卫队护送,从西门冲出去。”骑兵、爬犁在夜幕中悄悄踏出西门,围敌以为张甲洲跑了,注意力都放在追击上。张甲洲命令牵出战马,“同志们,冲!”张甲洲策马瞬间冲出城门。  追敌在城西正欲大摆战阵,忽听背后枪声大作,游击队内外夹击,打得日伪军连滚带爬,眨眼间倒下了几十人,游击队化险为夷。  11月末,游击队七百余名将士举红旗、跨战马,浩浩荡荡地从巴彦北部根据地出发西行远征,转战于呼兰、兰西、青冈、明水、林甸、依安、拜泉、通北、绥化、庆安一带,对东北人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鼓动,播撒抗日火种。  正当张甲洲在北大荒的风雪中英勇杀敌的时候,中共满洲省委执行中共中央“北方会议”的“左”倾错误政策,将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张甲洲任军委主席、军长,吴福海任政委,赵尚志任参谋长,还要求巴彦抗日游击队执行南方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左”倾政策,因此使部队脱离了群众;加之未能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使部队遭到不应有的损失。1933年1月,游击队在铁骊县境内遭到日伪军的突然袭击,损失惨重。为避免部队再遭敌军围歼,张甲洲和赵尚志等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队员分散隐蔽,听令再集。张甲洲、赵尚志和几名队伍领导人赶回哈尔滨,向满洲省委汇报。省委领导严厉地批评:“怎么就剩七十多人了?你们犯了右倾路线错误!”赵尚志还被开除了党籍。  不公正的批评没有使张甲洲的报国之心消沉。1933年7月,张甲洲只身一人乘船东去富锦从事地下工作。在富锦,他化名张进思,进入富锦县中学当老师。他仅用三个月就学会了日语,考上了二等翻译,深得日本参事官横山安启的赏识,并且很快当上了校长。这一职务成为他从事地下工作的很好的掩护。  1934年5月,张甲洲与刘向书结婚,在富锦建立了家庭。不久,他把于天放等战友也调来富锦任教。他又与抗联第三军、第六军、第七军、抗联独立师取得了联系,为他们提供情报、枪支和电台,并策动伪警察署长李景荫率部起义。  张甲洲虽很隐蔽,但“来历不明,履历不清”,引起了敌人的怀疑。一天下午,日本宪兵队长广野突然盘问他,他沉着镇静,拒不承认自己是张甲洲。  狡猾的敌人为了放长线一网打尽,决定调张甲洲到佳木斯伪三江省协和会任理事,实际上是把他暗中监视起来。敌人的企图很明显,张甲洲决定立即撤出地方。返回部队。1937年8月28日早晨,张甲洲告别已怀有身孕的妻子和仅一岁半的儿子,与于天放等同志带了部分服装、手枪、子弹和一台收音机、一本地图离开了富锦城,奔赴抗联部队。早已迎候的独立师参谋长李景荫在城南迎接了他们。  一行人走到离县城18里的董老茂屯边时,埋伏在玉米地里的伪军突然开枪,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张甲洲。年轻的抗日将领壮烈殉国,时年30岁。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烈士纪念馆展出了张甲洲英雄的遗像、遗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建立了英烈碑。张甲洲的家乡,黑龙江省巴彦县建起了张甲洲烈士纪念碑和张甲洲铜像,烈士精神永在。  ……

前言

  在1948年1月,由中国共产党中央东北局所做出的《关于前东北地下党组织的党员与抗联干部的决定》中,有这么几段话:  “前东北地下党组织的党员与抗联干部们,在党中央领导与抗日救国总的政策下,曾在极其艰难复杂环境下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洲国进行了长期的残酷的英勇斗争,曾得到东北人民的爱戴。”  “杨靖宇同志等和一切为反对敌伪而英勇牺牲的东北人民无名英雄们是永垂不朽的,应该永远纪念他们。”  此外,党中央曾把抗日联军的斗争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以及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并列为三大最为艰苦的革命斗争时期。  这样的比喻对东北抗日联军来讲是莫大的荣誉。长征胜利之后创建了陕甘宁根据地,在红军的影响下发生了西安事变,有了国共合作的全面抗战,有了八路军。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坚持中,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日战争,南方地区共产党的游击队所共同组建的新四军,创造了华东地区抗日战争的大好局面。东北抗日联军在1938年之后,在极为艰苦的斗争环境下仍然坚持斗争,最后在所剩不足一千人时,转移到苏联境内整训。在整训中大大提高了指战员的军政素质。在这样的条件下迎来了苏联对日的宣战,抗日联军全体指战员分别在不同的岗位协助苏军作战,在不足一周的时间内迫使日本关东军无条件投降。  这些事实说明:在极为艰苦、每日生死难卜的条件下,敢于坚持斗争,是有其重大意义的。这使我想起了1938年,我作为抗日联军第四军西征之后留在三江地区只有四五十人的留守主任时,当时日伪军依然把三江地区作为重点围剿地区,因此我们的行动几乎每天都在敌人情报网的监控之中,我们也几次遇到伏击,遭受了一些损失。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给我的指示信中说了“坚持就是胜利”这样的话。我当时虽然不能理解“就是胜利”的含义,但“坚持”下去是必须照办的。以后我理解到它的意义是:只有不顾一切困难坚持斗争,而且积极创造有利于自己的环境转化,才是最积极的做法。周保中和冯仲云两位领导人在1939年底至1940年初,经过千辛万苦最后取得了苏联远东军的积极支持,这才有了抗日联军教导旅在苏联境内的整训,并有了在1945年8月协同苏军作战并取得胜利的大好时机。  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环境是非常艰苦的,因为他们要面对70万日本侵略者,而且没有从关内取得任何援助,后期又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完全失去了联系。在游击战争中,除了有较大的军事行动外,不管是军长还是师长,大多数时间只率领着一支四五十人左右的队伍打游击战,而且都是冲锋在前,因此领导干部牺牲的比例数是较大的,这虽然令人痛心,但在游击战争的环境中也是必然的。我们永远怀念这些在抗日战争中贡献出自己生命的先烈们!也应该记住那些战斗到最后并取得胜利的幸存者。胜利是由于他们坚贞不屈、顽强斗争取得的。中华民族永远会因他们而自豪。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行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后人在建设我们的国家中做出更大的成就,使国家更加强盛,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时也为世界的和平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彭施鲁  2007年10月30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同样需要一种精神。  ——毛泽东

书籍目录

序言东北抗日联军先驱者、领导者罗登贤张甲洲杨松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宋铁岩朴翰宗李红光韩浩李敏焕曹国安曹亚范李松波王仁斋周建华柳万熙韩仁和杨俊恒左子元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王德泰魏拯民李学忠刘汉兴周树东史忠恒王润成金日成陈翰章侯国忠孙长祥伊俊山安吉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许亨植冯仲云金策赵毅敏张敬山赵一曼韩光张兰生李靖宇王加林刘海涛蔡近葵关化新李泰张连科王玉生郝贵林陆希田尹庆述张光迪李振远马光德李福林周庶泛孙太义郭革一吴景才常有均侯启刚赵敬夫于保合陈维哲高吉良张树勋雷炎朴吉松徐泽民韩玉书张瑞麟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李延禄李延平王光宇张文偕孟泾清张奎何忠国黄玉清胡伦陈文学朱鸿恩杨泰和张相武李天柱王毓峰邓化南刘振国朴德山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周保中柴世荣季青张中华王克仁张建东冯丕让李荆璞傅显明姜振荣李光林陶净非李文彬张镇华王亚东姜信泰杜吉臣冷云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夏云杰戴鸿宾李兆麟冯治纲黄吟秋马德山徐光海张传福徐文彬张兴德尹子魁王明贵吴玉光高玉斌边凤翔关树勋王钧陈雷祁宝贤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陈荣久李学福崔庸健景乐亭王效明金品三毕玉民张文清崔荣华王汝起姜克智何可人彭施鲁金铁宇金铎刘建平刘雁来刘廷付李一平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刘曙华于光世徐德民金根姜东秀柴阴轩赵庆祥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魏长魁郭铁坚高禹民李向阳于祯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汪亚臣张忠喜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祁致中富振声金正国高继贤张中孚李景荫于天放参考书目后记

编辑推荐

  《东北抗日联军将领传》共收集了173位东北抗联将领和英烈小传,其中军级以上57位,师级103位。  东北抗联十四年苦斗与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一同被视为中国革命的“三大艰苦”。在日本关东军“归屯并户”、“三光政策”的围困“讨伐”中,东北抗联的武器和给养只能从歼敌中取得,只能用鲜血和生命去换取。无论是总司令、军长、师长还是普通战士同样面临着冻死、饿死和战死的危险,他们面临牺牲的几率同样是无可选择的平等。这是东北抗联将领牺牲比例在全国抗战中远远高于其他抗日军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简介

《东北抗日联军将领传》主要内容包括:东北抗联在默默中和敌人搏斗了14年,他们没有一个人是为了自己的,他们是为了我们全中华民族被日寇所奴役的同胞,他们的精神是不朽的,他们的志气是超卓的,他们的毅力是坚决的,他们都能整个地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和勇敢的精神。他们的确发挥了我们那强韧的民族性,他们在东北长期沦陷中,尤其自1938年以后几乎被人忘掉了,他们好像一些被弃的人们,被抛在东北的森林中、雪原上,往来和敌人们争夺着全民族的自由。有时候他们聚在那儿唱着雄壮的抗日军歌,有时看着那秋岭上的归云,眼中含着痛泪惘望着祖国的天野。那时他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曾安慰了以往为抗日救国而牺牲了的地下先烈,他们何尝不在那个时候怀念着父母妻子,何尝不想到自己的生命可贵,但是那个伟大而又重要的任务担在他们的身上,为了大家的解放,全民族的更生,这个高尚的思想,竟整个地操纵了他们的神经主宰。

图书封面


 东北抗日联军将领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都牺牲的好惨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