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中观哲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藏传佛教中观哲学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1日
ISBN:9787300067582
作者:伊丽莎白·纳珀
页数:251 页页

内容概要

伊丽莎白·纳珀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奥伯林学院及威斯康星大学,后在新泽西州华盛顿镇的藏传佛教研究中心随原籍西伯利亚卡尔梅克的蒙古族格鲁派学僧格西·望杰(Geshe Wangyal,1901-1983)学习,并在弗吉尼亚大学的佛学课程取得博士学位。纳珀能操流利藏语及阅读古典藏文,除本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研究的缘起
第二章 《广论》总览
第一节 《广论》撮要
第二节 “止住”(奢摩他)与“慧观”(毗钵舍那)
第三节 宗略巴讨论的脉络
第四节 宗喀巴如何研究传统
第五节 一致性的原则
第三章 经籍诠释
第四章 宗喀巴的论证
第一节 历史进程
第二节 四宗义的“所破事”
第三节 谁在挨批
第四节 宗喀巴的论证
第五节 胜义抉译
第六节 四句破
第七节 破四门生
第八节 结论
第五章 宗喀巴与现代诠释者(Ⅰ):不及派
第一节 龙树作为一个宗教家
第二节 辨别“所破事”
第三节 中观不外是破斥其他系统
第四节 中观是反正理的
第五节 中观是“语言批判”
第六节 宗喀巴的立场
第七节 共同的理解
第八节 语言分析
第六章 宗喀巴与现代诠释者(Ⅱ):过尤派
第一节 “分别”是“所破事”
第二节 中观抉择所破斥的世俗有
第三节 中观无“见”
第四节 中观不立宗
第七章 宗喀巴与现代诠释者(Ⅲ):其他议题
第一节 “正理”的角色
第二节 空性的状态
第三节 “道”的结构
第四节 结论
第八章 总结:空性与戒行
附录1 当代西方的藏传佛教哲学研究1980-2005
附录2 迦举派八世噶玛巴·弥觉多杰与格鲁派的中观诤论

作者简介

明代著名藏族宗教学家及中国哲学家宗喀巴·罗桑札巴是蒙藏佛教史上的灵魂人物,其特殊的重要性尤其深刻地表现在他对佛教中观哲学的独有诠释上。《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毗钵舍那”品是他五部中观论著当中最早的一部。美国学者伊丽莎白·纳珀博士于20世纪80年代以该品为主题完成博士论文,并深入探讨宗喀巴中观哲学的基本特质。本书主体部分即为纳珀的这篇博士论文修订后的《分析篇》的中文版。另外,本书附录部分还收入了译者刘宇光的文章《当代西方的藏传佛教哲学研究1980-2005》及英国学者保罗·威廉斯(Paul Williams)的文章《迦举派八世噶玛巴·弥觉多杰与格鲁派的中观诤论》。

图书封面


 藏传佛教中观哲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宗师亦不及详,所著《菩提道次第广论》虽依无著之义发挥,而定学次第论断,但凭理推,先止后观,终难尽恰也,由是本论教授(教授具四义,谓不颠倒、有次第、据教、实证)定学次第,翔实而谈,极为可贵也。复次,关于定之自性(体性),前人亦有疑义,谓定与止观有关,止观又与定慧相涉,定之体性,果何属也?宗喀巴大师书中,仍据道理,将止观分成二橛,以配定慧,谓禅度为止,智度为观。并于其书最后别开二章,取无著《瑜伽》之说以释止,取龙树《中观》之义以释观。一体止观,徧据两家,意存高下,此实由于有理无教之误(龙树无著之讲止观,各有其一贯之组织,不容割裂)...................学定以前,有此三类境加行功夫,而侧重于内所缘,是乃瑜伽切实经验之谈。宗喀巴大师不祥此教,将止观分成两橛,取《瑜伽》、《庄严》之说以释止,摭龙树之说以释观。不知瑜伽之谈止观,自有其一贯思想,即意言是。龙树立说,未阐斯义,焉能漫无解释遂为之配合乎。又宗师所谓龙树学,实系清辨月称之学,二家一致诽谤无著系唯识之说,而主张外境,又焉能用无著内境止义,而配合余家外境观义耶(真正龙树学乃据内心为入道之门,与无著学不悖,故《广百论》云:识为诸有种,境是识所生,见境无我时,诸有种皆灭。说同《中边》)?又《瑜伽》《庄严》两书之言止,略有出入,《瑜伽》不过略谈,《庄严》详说乃与本论尤近。宗师但就方字篡集,并未辨其差异。即如取《深密》之四种缘境说,对于根本之所知同分影像,不加克实,即未能得其确诂。凡此,皆有可商量者也。
  •     这书,偏重于格鲁的体系,对于要了解宗喀巴大师的思想,有一定参考意义,不过,这书是西方人写的,所以在内容编排上有异有传统东方的写作方式,更多的体现了,西方哲学的表现方式,由于西方对于格鲁外的藏传佛教其他宗派,研究尚刚起步,故有些观点,有待争议!!
  •     一章章读过,我觉得一定要写两行。先不说原本如何,译文已经很让人赞许。刘宇光,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中文、英文、藏文都通,实在让我佩服。中文很好,没有最近译作中常见的看着写中文、怎么读都象英文的问题。说正体。书的英文标题是《Dependent-Arising and Emptiness》副标题是“A Tibetan Buddhist Interpretation of Madhyamika Philosophy Emphasiz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Emptiness and Conventional Phenomena”《缘起与性空》(强调空性和世俗法相融的中观哲学 —— 一种藏传佛教诠释)从标题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文章所处理的是经常让人误解和困扰的“有无”问题:“如果佛教说一切皆空,那这个世间万物是怎么回事?还有意义?”简要的结论是:世间万事万物存在而且有序,我们称之为“世俗法”。法的意思就是任何实在。世俗法是缘起的,意思是,世间万事万物都依待其他的实在而“存在”,不如高低的观念,“高”和“低”都互相依赖对付的存在而存在。而这些万事万物是“性空”的。性空中的“性”指的是“自性”。佛教中的“自性”指的是具备下面条件的“属性”(摘录原书P55页文)1。其实体不用依因待缘而生;2。它不依赖于另一先行项;3。它的状态不会变化。“性空”就是说这样的“属性“是不存在的。“相融”是说:世间万物起起灭灭,都是依靠“缘”而起,也因为“缘”中的任意一个“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消失;但这精彩的世界并没有一个导演(性空);反之,没有一个绝对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世间的无意义或者不存在,一切都依“缘”而迁变。它们之间不是有你没我的关系:它们就象雨水落入海水,如何分辨哪一滴是雨水,哪一滴是海水?事实上,中国有太多的句子说到了这个。“水中月 镜中花”大概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大概我说太多而且没有说准,打住打住,别听我瞎扯,还是看原书来得好,你说呢...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没有这个宗教环境,很难懂.....
  •     很准确和简明的论述了应承中观见
  •     内容细致详尽,难得的是作者的立场毫无偏颇,翻译也平易准确,是关于藏传中观学一本下相当不错的参考书。
  •     很好的书,精炼,一语中的,又没有国内研究学者的那种学究气,也就是说,这书的作者和译者是真正明白佛教的。
  •     读起来不会觉得枯燥,译的也很好。
  •     先修奢摩他,后修毗婆舍那。但是对我这种从来就没有奢摩他的人,估计也就只能靠着圣言量来揣摩毗婆舍那了。
  •     第三遍. 很少人把中观讲到如此清楚明白.
  •     [PKU/E2-1]B946.6/89a
  •     : B946.6/2111
  •     虽然只看懂很少的一部分,但觉得好看!
  •     这书,偏重于格鲁的体系,对于要了解宗喀巴大师的思想,有一定参考意义,不过,这书是西方人写的,所以在内容编排上有异有传统东方的写作方式,更多的体现了,西方哲学的表现方式,由于西方对于格鲁外的藏传佛教其他宗派,研究尚刚起步,故有些观点,有待争议!!
  •     广论 观章 《缘起与空性》
  •     读了一半,吐血三升,即时归还,否则没命。
  •     外国人研究中观,思路非常清晰。可惜汉语翻译还是有些绕···
  •     以宗喀巴中觀思想為主。對學習翻譯有些幫助,雖然有些是反面的。。。小錯不斷啊。這種翻譯再加譯者自己文章的著作比較少見,有點怪怪的。
  •     格鲁派应成中观见。第五章起,作者援用宗大士中观见破斥现代学者诸论。两篇附录也很好,昔日八世噶玛巴批判格鲁中观见,其中藏蕴的斗争,今时今地,双方地位逆转。
  •     讲解空性。作者: (美)纳珀 译者: 刘宇光
  •     太难懂
  •     梳理《广论·毗钵舍那章》的内容,与西方学界中观研究进行了细致的对比。译者也很靠谱。
  •     没看懂,需重读
  •     讲解空性,读的人最好看过广论的止观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