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城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基督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91-9
ISBN:9787100008730
作者:安德里亚
页数:14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此刻,我的优秀的读者,把你们看到的这个新共和国叫做基督城似乎是再好不过了,它可以被视为基督教的保障的一个最明显的证据。由于别人(我自己也在内)不喜欢受到责备,所以我替自己建造了这个城市,在这里我可以按照我个人的意志行事。而且,万一你们用这个字眼来称谓我自己的微不足道的身分,那么,也许你们离开真实就不太远了。但是,正如绝大部分地方的法律都是好的,而人民的道德观念却是模糊的,所以我担心你们一定会猜想,我的国家里的公民的情况也不会例外。然而,不论如何,我已经决心不去夸奖我的公民,而是要去描绘他们,并且要让你们看到和了解我们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去支配生活。我不可能更加坦率和自由地对你们叙述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不可能更加无限制地把很多事实都摊在你们面前,也不可能超过现有的方式让你们更加无保留地说个没完。不管你们赞成还是不赞成这回事,假使你们!以同样的坦率的态度回答问题的话,我还是要称赞你们。但是,如果你们故意用似是而非的言语回答我,那么,对我来说,忍受你们不怀好意的批评和不理睬你们是再容易也不过的事了。假使你们发现我们的国家的确是迷人的,那么,你们就没有什么可否定的;假使你们谢绝接受它,那么,也没有什么会强加在你们身上。我的公民既不浪费他们自己的财物,也不垂涎别人的东西。再说,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你们愿意给予,他们都高兴接受,而且,只要你们喜欢,他们什么都舍得赠送。我们的法律并不强迫或者抑制什么人,而是竭力劝说,要人们维护《圣经》,不要向魔鬼投降。此外,这些法律对于所有的好人都可以算是一位顾问。条文的结构谈不上什么艺术,但却简单明了。

内容概要

作者:(德国)约翰·凡·安德里亚 译者:黄宗汉

书籍目录

献辞
谨致基督徒读者
基督城概况
一 旅行的原因和船只的遭难
二 漂到了开佛·沙拉玛岛
三 基督城的由来
四 审查新来的人,首先审查他对生活的看法和他的品行
五 其次,审查他的为人
六 再次,审查他的个人文化程度
七 城市的格局
八 农业和畜牧业
九 磨坊和面包房
十 肉店和供应站
十一 金属和矿物
十二 寓所
十三 技工
十四 公共的祷告
十五 食物
十六 职业
十七 休息期间
十八 报偿
十九 处罚
二十 崇高
二十一 官员
二十二 公共事务
二十三 住宅
二十四 家具和陈设
二十五 夜灯
二十六 社团
二十七 三人执政
二十八 宗教信仰
二十九 国家的行政机关
三十 牧师或者长老
三十一 道德心
三十二 牧师助理或者副执事
三十三 审计官
三十四 通情达理
三十五 度量
三十六 学习的指导者
三十七 忠实
三十八 说话能力
三十九 图书馆
四十 兵器库
四十一 档案馆
四十二 印刷
四十三 国库
四十四 实验室
四十五 药物供应店
四十六 解剖
四十七 自然科学试验室
四十八 绘画和图片
四十九 数学工具
五十 数学实验室
五十一 学习部门
五十二 教师
五十三 学生
五十四 教育的性质
五十五 第一部分——文法
五十六 演讲术
五十七 各种语言
五十八 第二部分——论理学
五十九 形而上学
六十 神智学
六十一 第三部分——算术
六十二 几何学
六十三 不可思议的数字
六十四 第四部分——音乐
六十五 乐器
六十六 合唱队
六十七 第五部分——天文学
六十八 占星学
六十九 基督徒的极乐之地
七十 第六部分——自然科学
七十一 历史
七十二 教会的历史
七十三 第七部分——伦理学
七十四 政府
七十五 基督徒的不足
七十六 第八部分——神学
七十七 神学的实践
七十八 预言
七十九 医学
八十 法学
八十一 青年人的宿舍
八十二 大教堂
八十三 神的召唤
八十四 宗教仪式
八十五 神圣的赞美诗
八十六 圣事
八十七 赦免和革出教门
八十八 婚姻
八十九 妇女
九十 分娩
九十一 居孀
九十二 会议厅
九十三 议员
九十四 庭园
九十五 水
九十六 老年人
九十七 外国人和穷人
九十八 病人
九十九 死亡
一○○ 葬礼
再致基督徒读者

编辑推荐

《基督城》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同《乌托邦》、《太阳城》一样,《基督城》也是采取文学游记的体裁,描述一个海外仙岛上新型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制度。但是具体的写法却有所不同。
本书系17世纪德国神学家、基督教修道院院长约翰·凡·安德里亚(1586-1654)所著,它与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一起,被称为西欧空想社会主义史上最早的三颗明珠。本书采用文学游记的体裁,描写南极一个岛上的理想国家——基督城。在这座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城市中,由三人执政,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制度,人人参加劳动,没有剥削和压迫,因而手工业和农业很发达,科技和文化很繁荣,人民不仅享有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享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图书封面


 基督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intellectual right, plagiarism warned)共产主义运动者威廉·维特林的《一个贫苦罪人的福音》《现实的人类和理想的人类》是两本有趣的读本,如果把他们和乌托邦作品放在一起,自然有些不妥:维特林是一个实践共产主义的空想理论家,和Campagnella、Moore之类还是更激进一些。可是,一切类似的作品,都有一个同样的结构和所暗示的意向性,这种书写并不局限于乌托邦作品,还包括共产党宣言、十七大报告、喇嘛教教规等等。为了简便,就称之为Deutopia书写吧。Deutopia可以理解成De-utopia(类似于dystopia,但是dystopia表达的是对某种理想制度明显的不满和恐惧,而de-utopia却并不表示不满,只指出其矛盾),也可以理解成Deu-topia(God-place)从而在理想意义上更接近Eutopia而成为一个正面的、善的呈现。Deutopia是一个有趣的词,我在造它的时候不免就带着德里达的思维方式去使用。Deutopia的对立双义性意味着,美丽新世界既存在于书写中,也同时被同一个文本而取消:Deutopia同时意味着destruct no place, from no place, from good place, 以及divine place。Deutopia是我的人为造词,更有趣的是,其实莫尔在创作《乌托邦》时,就已经预设这是一个no-place,然而乌托邦这个本来无存在的地方却不停地激发出人类的实践活动,甚至,莫尔本身在书写时也在积极地将这个“不存在的地方”表达为存在:他设定那里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劳动规律、吃喝拉撒、奖赏惩戒等等。正是因为莫尔在书写“不存在的地方”,所以“不存在的地方”通过符号的意指而随意向性指向存在,然而同时,这个痛苦的、挣扎的具体指向却先天的由于命名而必须“不存在”。Deutopia的自我结构与结构,其实通过这一小节的说明就已经明晰了,不过为了有趣,我们可以如下看出更多。在《基督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说,为了消除黑暗所带来的罪恶,基督城的公民们井然有序地派管理人员轮流点灯,把大街小巷照得亮堂光明。这里,命名为基督城的Deutopia的人们希望光明能长存于他们的共和国中,因此必须点灯。点灯驱逐了什么?——黑暗所带来的罪恶。基督城在作者的意向中是一个乌托邦,但是在书写中却不得不通过点灯来驱逐黑暗中的罪恶。罪恶隐藏在哪里?——黑暗中;黑暗却在基督城中存在。这个书写自动预设了罪的普遍性和原初性,更要紧的是它表示基督城是作为驱逐的工具来完成对罪恶的保持的。在这本《基督城》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关于驱逐不合条件公民的许多例子。抽象来说,一切Deutopia文学中,乌托邦的伟大、理想、美丽特性是通过规定此文本的正面形象来建构的,建构是正面地设立意向性的能指用法。而我们却发现这一正面形象无处不隐藏了负面、消极的排斥性定义,因此作者逻辑中乌托邦恰恰变成了罪恶的藏身之处,这种消极也许并不是实在的,但却随着正面描写的加强而同时加强:赞美越多,丑陋越多。维特林的《现实的人类和理想的人类》也是如此,《共产党宣言》也是如此,喇嘛教的经卷纵然看似超越,恶的踪迹却通过延异而伸展开去。因此,Deutopia书写的一个最大共同特点就是建构/驱逐,或者赞扬/禁止,这对概念的双方相辅相成,一方越强,另一方也越强。禁止的最大暗示既是,对所禁止对象的存在的绝对明晰,而且意志除了禁止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摆脱所要禁止的对象。Deutopia的矛盾,就是因为它老想禁止什么东西,但是禁止就带了两种不可消除的对立。维特根斯坦说“To draw a line between existence and non-existence, you must think of both sides”。以佛教为例的素食主义同样是一种建构/禁止,同一行为的分裂起源于一个不相关的概念。由于水平有限,我无法继续阐述,但阿育王的一个命令却让人觉得有趣:“阿育王在国内实行仁政和倡导素食,并且毫不犹豫地将残暴的人和不宽容的人处以死刑”。
  •     作者借基督城来对上帝表达自己的赞美还有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是更多的是一种不可实现的逃避。1>书中每一章节都会把基督城与现实作比较,显示基督城的美好与现实的邪恶。但整本书都基于一些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一切皆是最好:没有饥荒、自然灾害、战争.... 简而言之,底子太好了,似乎任何人为外的恶劣情况都不会有。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紧急应对方案。不实际。2>过于理想化,美好化,没有坏脾气的公民,每个管理者都拥有高尚的品德和过人的学识。大众是参差不齐的,人也总是会有脾气的,脾气再好的人也会有发火的时候。脾气好是基于公民们都没有不满足的地方,都没有任何的不顺心,似乎人心都被蒙蔽了一样,都是机械人吗?管理者也一样,品德再好,学识再厉害,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shortcomings,人无完人,管理者也只是一个人,也会有不足的地方,想不通的时候。不现实。3>一律平等。不存在。现实当中,固然不存在。书中也一样。作者反复强调基督城内一律平等,然而男女首先不平等,教育,分工,家庭角色,性格之设定,平等之标准不明确,何为平等,如何平等,怎样使之平等,平等之标准是什么,如何设定。在说到基督城的教育学科时,每每都只提及男孩子的教育,而没有女孩子的。管理者都是男人,而没有女人。妇女顶多也只能是男人背后的后勤管理者,对女性的教育似乎仅仅是为让她们成为男人们合格的妻子。妇女们的工作除了不包括管理工作外,还被认为是最适合负责打扫、洗涤的工作,还assume她们当中的每一个都是热爱劳动,勤劳并且干净的。对婚姻,分娩,居孀之规定有歧视,有偏颇之嫌疑。4>作者尝试把基督城描绘成为一个“世界桃源”。其实不然,基督城给我的感觉更多一个保守、无意外、无惊喜、平淡、只有共性而无个性的地方,人们过的是简单清贫的生活。对于向往稳定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好地方,但对于有野心,有追求的人来讲,确实一种囚禁般的生活,毫无自由可言。整个城里的一切规则和生活就如上帝的一次试验,被上帝俯视一切。5>对政府的信任仅仅基于管理者的素质,却没有考虑到政府是国家的统治机器,不管其最好管理者多么德才兼备,多么宅心仁厚,政府其性质不会改变。作者对基督城政府投以的信任表现出其思想上的局限性。看完整本书,并没有觉得这基督城有多先进,有多让人满意。那种谨慎的分配制度就是后来的计划经济。只是物资不可能永远都是供多于求或者总能满足所有使用者的最基本要求。基督城内科学的发展,并没有明确地指出其成绩与成就,仅仅是简单地说仪器的精密,学者们学术上严谨。根本没有任何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相关的说法。所有的都是陈述, 令人难以法置信。
  •     《基督城》中,安德里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拟造自己航海出事,孤身漂流到南极的一个孤岛,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市外桃源,来源据说是一个最忠实的基督徒在遭到迫害之后,漂洋过海,选了此处佳境,逐步建立起一个“理想国”,此处说来有趣,在正面乌托邦的三部曲中,《乌托邦》采用别人同作者谈海外观感的形式,《太阳城》则是一个招待所管理员和一位从海外归来的热那亚航海家对话的形式。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三本书共同都是把背景设在“海外”,现实的阻碍无法实现,所以,梦在天边。更有趣的是,安德里亚的《基督城》情节构想上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异曲同工,同样的意外的遇见,同样在进入之时,也要经受考核。安德里亚完整的勾勒了理想城市的布局。书中还附有“基督城”平面图,中国写手们在以《玄幻世界》写故事之时,也同样构建了一个名为“九州”的世界。现实世界中的土地、领域完整无漏的被显现和被瓜分,并且无法承载想象和寄托,他们都只能选择自己造个地儿,在上面驰骋。《基督城》一书翻译时间为1987年-我出生那一年-译者的序言,用词度字依旧圆滑。敏感话题,也难怪,既想引进经典,又得避讳阶级与政党对立引致的麻烦,所以那个年代的译著,译者和编者们总都小心翼翼的使用措辞,基本公式是:1、这是真真的一本好书。2、大家在阅读时要去其糟糠(还要详细的对西方思想(或宗教)与我们的信仰、意识做辩证),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译著,每当编者译者大力颂扬陀氏对人事、社会深刻的洞察和见解之后,总要双重思想的画蛇添足一句:里面宣扬了落后的宗教皈依思想。哭耶?笑耶?然而历史总是进步的,思想封锁无论多么强大,进化和发展的力量锐不可当,只是回望之时,会莫名心酸。另外多插一句,关于马克思评路德:“一鸣惊人声势煊赫而被一团趋炎附势之徒簇拥着的伟大人物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马克思评路德运动中各派成立之后的情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p406-407。Ps:革命的初始目标往往和进程结果发生矛盾。比如,切格瓦拉,纯粹的革命者,但是遭遇各种利用和滥用;比如孙中山的革命,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另一利益集团剽窃成果,相似的还有中国历史上的各次农民运动,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然而到如今,作为人民,我们面对的依旧是统治阶级。补充阅读:正面乌托邦三部曲:《乌托邦》托马斯-摩尔《太阳城》《基督城》 约翰-凡-安德里亚 德国 商务印书馆反面乌托邦三部曲《1984》 奥威尔 英国《新奇的世界》 赫胥黎《我们》扎米亚金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或许,所谓的共产主义也莫不如此吧?累了烦了不妨用这种虚无的东西灌灌脑子,飘渺着幸福着,权当麻醉了!
  •     @原著选读 乌托邦作品选读第三部,好没劲儿。什么都要跟最高的柏拉图主义相比当然没劲儿了。高放写的序言不错。
  •     结果只有你有地图/_\
  •     与「乌托邦」、「太阳城」合称空想社会主义三大著作的「基督城」,以一个出海迷途旅人的见闻描述这座与世隔绝的城市,它以小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区别于乌托邦的无差别个体和太阳城的人民公社,更注重个体发展,尤其是学术方面,稍微要吐槽的是汉译本用词枯燥(也许原著也是),4颗星
  •     最終這個城里的人的道德還是受基督(或者說是教會)的約束,而不是他們自己本身。
  •     作者理想的世界
  •     哪个说的我对乌托邦不感兴趣?
  •     小国寡民的共和国,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基督教与科学并存。佛如一个小型的神学院。这是神学家和修道院长构想的天堂。
  •     加上空想两字之后就不值钱了
  •     真的,智商不低。有理有据的乌托邦。
  •     空想社会主义
  •     说明书一样,最好看的是序
  •     “乌托邦”虽然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却是大家庭制度,每户成年人有十 至十六人之多:“太阳城”则是公妻制。“基督城”与之有所不同,这里的一夫一 妻制实行得很稳当。|“乌托邦”的最高执政者是一个终身任职的“哲学家的皇帝”,“太阳城”虽是共和国,但是其最高执政者也是终身任职的被称为“太阳”的人。“基督城”既不是君主国或者不称为君主的君主国,也不是有终身职最高执政者的共和国,而是集体领导的共和国。为防止个人专权,共和国由三个人联合执政,分管司法、审计和经济。|本书还具有三个特色,即崇尚科学技术、重视教育、信奉基督教。|莫尔主张教会实行民主制,教士由人民选举产生,并且可以结婚。《太阳城》是基督教化的理想国,“太阳”是政教合一的领袖。|恩格斯1894年《论原始基督教史》基督教与社会主义四共同点。
  •     三本里最差的。
  •     政治与宗教放在一起真是太好用,怎么都说得通
  •     活动时买的 都是精挑细选的好书
  •     类似于莫尔的乌托邦
  •     「政治学原著选读-丁凡篇第三本」
  •     宗教空想社会主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