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做了和尚》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索性做了和尚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
ISBN:9787806468692
作者:李叔同
页数:272页

常常在心里想起,读一读的书

了解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纯粹的中国人的艺术人生。经历了几十年的红尘俗世,璀璨中西文化的哺育,晚年用行为书写自己的精神追求。这本书有很多大师的演讲录,散文,平淡真切,可以零距离的感受这位可爱的老人的思想和爱心。惜福,习劳,持戒,自尊。常常要记住大师的教诲。

不明了

最想知道如何“索性”,然而不明了,大师只是说了我在西湖出了家。出家前的话语还大概明白些,出家后的就不明了了。到底是悟了什么呢?大师

境界

索性做了和尚出版发行:上海文化出版社定价:25.00元李叔同 著我于李叔同先生是十分敬仰的。听说好友S的妹妹是他死忠的FANS,立志如有时空隧道一定回到过去趁李大人还未出家想办法以身相许。这等痴心,这等妄想,我是从来不会。可见到有他的集子卖,也不妨买来看看。所幸字也不甚大,纸也不甚薄。虽然每页的空白看了有让人在边角涂画的冲动,倒也还不至于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所以一口气读下来,果真如入芝兰之室。想到丰子恺先生在《我的老师李叔同》中赞他的话:“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小生像个小生,起大面又很像个大面……”深以为是。于李叔同先生的为人、品性与涵养,我实在找不出更恰当的形容。只是读一读他的诗词文章,看一看他的画作图集,便觉得是十分的好了。因此也想着可以象他那样认认真真地做一个人,做几样事。未必能有什么大作为,只寻得些自家生活的小趣味便好。他有艺术家的敏感和沉郁,也有佛教徒的悲悯和仁慈,为师谆谆善诱,与友惺惺相惜,参透了这大千世界的五花八门,芸芸众生。因此读着他在《落花》里写到的“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不禁怅然。

不如归去

最早知道弘一大师是通过那首《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荒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殘夕阳山外山……丰子恺先生那句评语却也是字字玑珠,句句中的。遥想当年那个才子,该有多少佳人为之倾心啊。可大师却决然出家过起了与前半生截然的生活。一直在想,小女子是晚生了半个世纪,缘悭一面……可能与大师魂交,又心之何幸。总有一念,不愿叫他大师,而想叫他先生,那个白衣飘飘的少年才子。而却又怕违了大师的意愿,于我心不安,于是还是叫他大师,也算是知己,即便是高攀了。此书中有大师出家前的妙句,也有皈依后的禅语,还有印章和墨宝,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修禅,还是研究书法,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青灯有味是儿时,多才谁比李三郎

李叔同的《索性做了和尚》记载自己出家的始末:到了五月底,我就提前考试。考试之后,即到虎跑寺入山了。到了寺中一日以后,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预备转年再剃度。即至七月初,夏丏尊居士来。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未出家,他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还是赶紧剃度好!”我本来是想转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劝,于是就赶紧出家了。看到这里,竟有几分痴了。几年前看电影《一轮明月》,关于大师出家的一节有不少戏份,隐约记得有一个场景是夏丏尊居士和法师在江边,居士在默默地劝勉法师,现场气氛既悲怆又有几分崇高的意味在其中。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印象中这部电影拍得很不坏,尤其最后一段“三郎,回家吃饭了”,那种浮生若梦的恍惚,那种万物归元的悲凉,那钟磬清音般的提醒,让人几欲落泪,不得不叹“青灯有味是儿时,多才谁比李三郎”。艺术原本应该是现实生活的升华处理,但是谁能想到对比现实中真实发生的情境,反而竟是这电影显得俗了!大概是见到朋友出家不阻反催这样的事情太不合常人的情理,所以电影中才对此情节做了改动。由此联系到常人往往对他人出家有许多误解,很多人视之为失意者遭遇不幸后想不开之举。甚至如张中行一样的淡泊老者,也一度对北大的明海和尚出家表示不解。我曾和朋友这样说过“出家讲究的是机缘,倘若非得遭遇重大不幸打击之后才能大彻大悟,也未免慧根太浅”,其实很多高僧大德未出家之前,都是俗世中的佼佼者。比如弘一法师,虽然法师曾经自号“二一老人”(分别取自“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但那只是法师自谦罢了。赵朴初居士赞他:“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骄傲一世的才女张爱玲说:“我不敢说自己骄傲,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弘一法师的弟子丰子恺曾经把法师的人生比作登楼:第一层是物质,第二层是艺术,第三层则是宗教。又说他“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青衣像个青衣,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大面又像个大面。”佛教本身是清规戒律较多的宗教,而弘一法师持戒的律宗,又是其中最严格的一宗,可见法师”穿了出家人的衣裳”后便要像个出家人的决心。法师在书中提到自己特别爱看一些因果报应的事例,并且强调信佛首先就要做到相信果报。我虽然在宗教信仰方面一贯偏向佛教,但是之前一直对这一块有些不以为然。记得第一次看《了凡四训》时,还觉得自己很高明,能够一眼看穿书上的因果报应事例原是用来唬人的,没什么意思。现在想想,小聪明实在要不得。记得七八年前和朋友讨论社会中的道德丑恶现象,我说过这么一句话“有所敬畏的人才能懂得尊重,现在最难的是,国人什么也不信了。”其实假如每个人都相信因果报应,相信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有神佛注视,那么哪里还会有坏人坏事呢?弘一法师的伟大之处在于,严格要求自己,却并不苛责他人。佛教本身也是如此,遵循严进宽出的原则,甚至并不主张人人都去信佛,但僧人念经礼佛,却又将所有功德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电影《一轮明月》中还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弘一见印光,和他一起吃饭,印光吃完饭,用水淘了淘剩饭,吃下去,弘一也模仿着做了,印光高兴地说了一句“要惜福啊”。说来也是很微小的细节,却不知道为何为偏能打动人。让我想起和第一个男朋友在一起时经历的一件事:在北京一起吃驴肉火烧,我不小心把饼渣落到桌上,EX一边捡起残渣吃掉一边告诫我不要浪费粮食。分手数载,各安天涯,在一起时的很多前尘往事在记忆中已经模糊不清恍如隔世,但是偏偏这样一件小事,却被牢牢印在脑海之中。爱惜粮食就是在为自己惜福,大概那一刻我的灵魂亦被惊醒,所以才能做到此生不忘的吧。

索性做了和尚:关于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为什么留下偈子说悲欣交集呢看过一些记录,弘一法师对佛法是“信”,是的,是一种“正信”,这种“正信”,在旁人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此前我也一直不能理解。然而,后来随着对佛法的了解,我现在可以逐渐地明白和体会了,一念及此,无限感怀。对于一个正信的佛弟子,能够往生极乐,脱离轮回,那是多么地欢喜啊。然而自己脱离这五浊恶世,而众生芸芸还在烦恼苦中,在离开人世的最后时刻,法师不由心生无限悲悯。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悲欣交集吧,为世人而悲(悲悯),再为自己能够往生极乐而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弘一法师是先悲世人之悲苦,后为自己解脱而乐。悲欣交集,大概就是这种心理的体现。后学不敬揣测。家里没电视,11.29日偶然在京广中心看电视,特别巧放的就是弘一法师的记录片,一直说过要些什么的,现在先随手记录一些,以后慢慢整理成章。


 索性做了和尚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