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道教史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39926544
作者:许地山
页数:186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道底意义:  道士们用“道”字来称他们底宗教,所以在讲道教以前,当先把道底意义略为述说一下。固然,一切名辞都有它底原本意义和以后发展底解释意义。道底原本意义只是道路,是人所行底道路。到春秋以后,“道”字才附上玄学的意味,因而产出许多解释。最初的解释是宇宙依以运行底轨则便是道,凡宇宙间一切的现象都是道底示现。现象的道是从创造以至化灭底历程,用现在通用的术语便是时间与空间,但在古道家底名辞里便叫做“造化”。造化也就是道底异名。道底威力非常地大,万物若果顺应它便是有造化,就是说,万物生灭底程序不乱,各依着应历底途程,该生底时候生,该灭底时候灭,彼此该发生关系底时候发生关系,该互相拒绝底时候互相拒绝。天灾人患便是没造化。不当病而病,不应老而老,不该死而死,便是没造化,便是无道。顺应是很要紧的,所以说,“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无论道儒,都把这道看为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底至宝,自然与人间一切的活动都离不了它。  《易经·系辞》(上)里载着“一阴一阳之谓道”,若依这意思把道分析起来,便成天道与地道。《易经·说卦》说:“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阴阳是属于性的,柔刚是属于质的。合性与质便是整个的道。至于说“立人之道,日仁与义”,乃是属于事的、为的,或可以说是道示现于人间底活动状态。人道比起天地之道实在算不了什么,不过是对于大道为很渺小的模仿而已。  道家与儒家所讲底道底不同处在前者所注重底是阴阳柔刚之道,后者是仁义之道。儒家也承认人是“共天地之德”;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所以在《庄子·渔父》里假托孔子底话说,“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仁与不仁,义与不义,是对于道底顺或逆底行为,儒家所注重底只在这一点上,所以只讲人道。子贡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这或者是因为孔子看天道近乎神,所以不说罢。《论语》里所讲底道多半是属于人的。    第二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  因为道家思想是后起的,所以“道家”这名辞比起“墨者”“儒家,,等也可以说时代稍后。在先秦底文籍里有以孔对墨称“孔墨”,或称“儒墨”,但没有称“儒道”底。《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记陈平底话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这虽可以说“道家’,底名称在汉初已有,但所指是否限于老庄之学,却很难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载司马谈之说和《儒林传》都以这学派为“黄老之术”;《庄子传》称为“老子之术”;《韩非传》称为“黄老”;《陈丞相世家赞》称为“黄帝老子之术”;《曹相国世家》称为“黄老术”;《淮南子·要略篇》称为“老庄之术”。可知当时“道家’’底名称不很流行。然而在战国末年,《老子》以来底道家思想几乎弥漫于学人中间,汉初所称底道家,也许可以看为老庄之术底成分很多罢。至于称“黄老之术”,是因为秦汉间老子学说与邹衍底阴阳说混合起来以后底名称。阴阳家推尊黄帝为当时  “学者所共术”,其说尤能与道家对于事物消长顺逆之理想参合。  于是黄帝也成为道家所推崇底人物了。固然在《庄子》里也说过黄帝,不过不像阴阳家把他说得那么重要而已。道家思想底承继和变迁不很明了,把现存底《老子》和《庄子》底内容比较一下,想能够得着多少断定。  甲 老子是谁:  老子到底是谁,或谓没有这人,是近来发生底问题。在解答这问题时,随即要回答《老子》是谁底著作。日本津田左右吉先生以为老子是乌有先生一流底人物。他说在《史记·老子传》里所记老子底事实极不明了,一会说是老莱子,一会说是周太史儋,一会又说他是李耳。可知司马迁时代,老子是谁已有异说,而其中最有力的说法是以老子为老聃。《韩非子·六反篇》引《老子》第四十四章底文句,称为老聃之言。被疑为汉代作品底《庄子·天下篇》有一半见于《老子》;《寓言篇》也引用《老子》第四十一章底文句,所谓老子即是老聃。《淮南·原道训》引《老子》第四十三章底文句;《道应训》引第十四章底文句,也记老聃之言。老聃底名字屡见于《庄子》和《吕氏春秋》里头,可见他是当时为一派底学者所推崇,因为称之为老子。但老聃究竟是谁也不得而知。  崔述在《洙泗考信录》(卷一)里也说“老聃之学,经传未有言者,独记载《曾子问篇》。孔子论礼频及之,然亦非有诡言异论如世俗所传云云也。战国之时,杨墨并起,皆托古人以自尊其说。儒者方崇孔子,为杨氏说者因托诸老聃以诎孔子;儒者方崇尧舜,为杨氏说者因托黄帝以诎尧舜。以黄帝之时,礼乐未兴,而老聃隐于下位,其迹有近似乎杨氏者也。今《史记》之所载老聃之言皆杨朱之说耳。其文亦似战国诸子,与《论语》、《春秋传》之文绝不类也。”  主张老子为历史人物比较地多。冯友兰先生以为李耳实有其人,而老聃底有无则不得而知。司马迁误以老聃与李耳为一人,故夹杂了许多飘渺恍惚之谈。《道德经》为老子所造,只为隐自己底名字而称为老聃之书。或者李耳之书本名《老子》·表明是一长老人所著,如《汉书·艺文志》中道家有《郑长者》,阴阳家有《南公》,农家有《野老》,《乐毅传》里底河上丈人。《老子》犹言“长者”、“丈人”,皆长老之通称;以《老子》名书,犹《野老》等之例。但今所有之《老子》亦曾经许多次添加修改,不能必谓成于一人之手。日本武内义雄先生也和冯先生一样,用《史记》所载老子子孙底系谱来做老子曾生于人间底根据。所不同者,他认老聃便是老子。《史记》记老子为孔子底前辈,就当纪元前五百年前后底人物,而在《传》后又载老子以下八代底子孙,说假仕于汉孝文帝,假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胶西王死于汉景帝三年(西纪前一五四),今以三十年为一代推算起来,从西纪前一百五十四年上推二百四五十年老子便成为西纪前四百年前后底人物。这与孔老会见底传说底年代相差约一百年。司马迁采用俗说,以老子寿长百六十岁或二百余岁,表面虽可免于矛盾,但这样长寿,于事实上恐怕不能有。孔老会见底事情恐怕是出于老庄后学所捏造。至于老子子孙底系谱,《史记》以外底文献全然没有。司马谈曾从黄生学道家之说,可知这种记载是依据黄生所传底材料得来底。但司马谈是景帝时人,与系谱中最后一人同时,所以从老子底子孙直接说出也很可能。《史记》载老子底子孙为:  老聃—宗—注—宫—O—O—O—假—解  此中老子之子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史记·魏世家》及《战国策》都记魏将段干崇底名字,日本如斋藤拙堂诸人以为便是老子之子宗,恐怕还是宗之子孙较为适宜。但这些说法都没有充分的证据,不能执为定论。武内先生以为老子当与子思、墨翟同时,《论语》没说到他也是当然的事。  至于孔子问礼于老子底事,若把《曾子问》与《史记·老子传》比较起来,便知二者底思想不同。若依《老子》(三十八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可以理会老子也是楚狂、长沮、桀溺一流的人物,岂是孔子所要请益底人?孔老相见底传说想在道家成派以后。在《吕氏春秋·二月纪·当染篇》里有孔子学于老聃底记载,问礼底传说大概是从这里来底罢。《史记·孔子世家》对于孔子问礼底事也用怀疑的语气,说:“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可见司马迁也不信孔子与老子有何等真切的关系。  将老聃和孔子放在同时代最古的文字是《吕氏春秋》与《庄子》。《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底书,《庄子》记孔老底那几篇也几乎是与这书同时。在《吕氏春秋》以前,没有孔老相见底说法,可见这是道家得势后底附会。  老子思想与孔子思想是立在对抗的地位上,《庄子》中关于孔老问答底那几篇便是本着这点写成底。所谓“楚人”,是因道家思想起自南方。儒家思想是北方所产。北方底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与南方黄帝、神农、许由、老子之道相对抗。战国末年,南方与道家思想有密切关系,所以倡行道家底宗师多被定为南方人。如《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篇》载许由生于“沛泽之中”,《孝行览·慎人篇》又说他是颖阳人。《孟子》所说神农之道,也是在楚国盛行底。称老子为楚人,本不必限于楚国本境,因为战国末年,南方诸国都称为楚。  关于老子底乡里,《史记》说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而《庄子·天运篇》及《寓言篇》都说老聃是沛人。《史记》说老子出关,莫知所终,而《庄子·养生主》却记载老子死底故事。今本《史记》说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索隐本》载“名耳字聃”,而无字谥。以李为姓,《正义》与《索隐》底说明都是神话,为什么名聃,也没有的解。《汉书·艺文志·老子邻氏经传四篇》注说“姓李名耳”,恐怕以老子为姓李是刘向父子底时代流行的说法。《吕氏春秋·仲春纪·当染篇》“舜染于许由、伯阳”句下,高诱注说:“伯阳,盖老子也,舜时师之者也。”时代越后,老子所授底徒弟越古,越到后来,他便成为开天辟地以前底神灵了。以伯阳为老子底字,葛洪底《神仙传》是本于高诱底注而来底。以老子为周守藏室之史底传说或者本于《庄子·天道篇》,而《孔子世家》采用其说。但《天道篇》所记全是假托,不足凭信。  《史记》又说老子或是老莱子,或是周太史儋。太史儋是秦献公时人,后于孔子百余年。他底惟一事迹见于《史记·周本纪》所说:“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这个是周命将终,秦祚当兴底预言,总是出于秦孝公以后底话。司马迁也不能断定,所以说,“或日儋即老子,或日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索隐》与《正义》都不以老子即太史儋为然。其次,老莱子即老子底说法也不可信。司马迁自己对于这层也有疑窦,所以用“或日”底语气。或者自“或日老莱子亦楚人也”,至“与孔子同时云”一段,只明老莱子也是个道家,不一定就是老子。《史记·老子传》记老莱子著书十五篇(《汉书·艺文志》作十六篇),言道家之用,明示与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是两个人和两部不同的著作。老莱子在《楚策》里是教孔子以事君之道底人;《庄子·外物篇》也记他与仲尼底谈话。此外,《大戴礼·卫将军文子篇》也记他对于孔子底批评。关于老莱子底文献只此而已。然而《国策》所记只能视为战国时代底传说;《外物篇》与《卫将军文子篇》都是汉代作品,所说无疑是汉人底话。还有刘向底《列女传》记老莱子七十斑衣娱亲底故事,恐怕也是小说家言罢。看来,老莱子底名字在先秦时代人知道底很少。老莱子十五篇今不传,现在仅见于李善《文选注》所引《尸子》底逸文一句,说:“尸子曰:《老莱子》日,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也。”(《文选》魏文帝《善哉行注》)总而言之,以太史儋为老聃,恐怕是儋聃同音所致;以老莱子为老子,为楚人,恐怕也是影射老聃或学宗道家而冠以“老’’字底罢。冠老字底著作如《老成子》,《老莱子》,多与道家有关,也许是一种称号。  老子与关尹底关系,依《史记》,《道德经》是为关尹而作。关尹底名见于《吕氏春秋·审分览·不二篇》,说:“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儿良贵后。”《庄子·天下篇》也将老子和关尹并称。可见在战国末年,关尹学派与其他学派并行,因为贵清、贵虚、贵齐等派,与老子底贵柔很接近,渐次混成道家底派别,老关底关系想是这时代底假托。说老子寿百六十余岁或二百岁,也是从战国末年道家养生底思想而来底。  乙 道德经:  现在的《老子》是否老子底原作,也是一个问题。《汉书·艺文志》载《老子邻氏经传》四篇,《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经说》六篇,刘向《说老子》四篇,可惜现在都见不着,无从参证。从经内底章句与思想看来,因为矛盾之处甚多,故可以断定其中必有许多后加的文句。如果现存的《老子》没经过后人增改,在文体上应当首尾一致,但其中有些章句完全是韵文(如第二十一章),有些完全是散文(如第六十七章),又在同一韵文里,有些类似骚赋,有些同于箴铭;同一散文,有些是格言,有些是治术,甚至有些羼入经注。仅仅五千文底一小册,文体便那么不一致,若说是一个人一气写下来底,就未免有点牵强。《史记》说,老子著书“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从现存本看来很难说与汉初底本子相同,有许多可以看为汉代加入底文字。如《庄子·天下篇》所引老聃之言:“人皆取先,己独取后。”“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巧笑。人皆求福,己独曲全。”“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坚则毁矣,锐则锉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这些文句都不见于现存的《老子》。其他如,“知其雄……”,“知其白……”,“受国之垢”,“曲则全”,“深根”,“挫其锐”,则散见于今本《老子》,但表现法和思想多与今本不同。这大概是由于引用者底误记,或传诵间所生底伪讹吧。或者今本《老子》是取原本一部分的文句,加上辑者以为是老子底话而成,故此现出许多断片的格言。汉代著作所引底《老子》几乎都与今本不同。如《韩非》底《解老》、《喻老》,《淮南》底《道应训》、《原道训》、《齐俗训》、《诠言训》、《人间训》,《韩诗外传》、《史记·货殖传》中所引底《老子》,只有《解老》中底一句是今本所存底。可知今本是后改底本子,不是原本。  从思想方面看来,今本《老子》有许多不调和底地方。  ……

书籍目录

弁言
绪说
一 上品道中品道与下品道
二 方内道与方外道
三 清静说炼养说服食说及经典科教说
四 正真教返俗教训世教
第一章 道底意义
第二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
甲 老子是谁
乙 道德经
丙 老子底思想
丁 道论
戊 人生论
己 老子底论敌
第三章 老子以后底道家
甲 关尹子
乙 杨子
丙 列子
第四章 道家最初底派别
甲 彭蒙田骈慎到底静虚派
乙 假托管子所立底法治派
丙 假托太公底阴谋派
丑 庄子一流底全性派
子 庄子
丑 庄子底著作
寅 庄子底思想
(一)齐物论
(二)逍遥游论
卯 庄子门人底思想
辰 承传稷下法治派底庄子学
巳 承传稷下阴谋派底庄子学
午 秦汉儒家化底庄子学
未 承传杨朱派底庄子学
第五章 秦汉底道家
甲 吕氏春秋及养生说
乙 淮南子及阴阳五行说
子 阴阳思想
丑 五行说
第六章 神仙底信仰与追求
第七章 巫现道与杂术
甲 尸与巫底关系
乙 巫底职能
丙 秦汉底巫祠
丁 杂术
附录:道家思想与道教
绪论
一、原始的道家思想
二、道教思想的形成

编辑推荐

  《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作者简介

《道教史》主要内容: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国内外研究道教的一个起始时期,或曰发轫时期。《道教史》是这一时期中的突出成果,其突出之处,主要在于它是第一部道教的专史。……许地山先生因而也便成为系统梳理道教历史的先驱者。

图书封面


 道教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虽说零乱的写作,我也不能全怪许先生,道教本来就太杂,能理出这种头绪也不错了。该书区区136页(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必要有耐心才能读完。有价值的部分几乎全在作者的评论里,大段大段的引用原文实在没太大必要,繁琐的考证对不以研究道教史为职业的读者也可略过。  黄勇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内容很全面,系统了解道教。
  •     为什么这么多错字?的和地。全部写成了“底”
  •     价格公道名人大书
  •     非常系统统的讲述了道家文化的发展历史。其中还包括了与道家文化有交集的方术巫文化。其实本书应为道家文化史更为贴切。道家与道教是两个概念。书中根本一点也没涉及道教的建立、门派、书典。。。。。虽然如此文不切题,可作为中国的本土文化,道家文化还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关于有人说错字问题,在这里澄清一下,因为许地山那年代,刚刚兴起白话文,所有的“的”、“地”、“得”都用“底”字。如果二三十年代那些原书,都是这样的。本书的编者并没有把它转换成我们现在使用的‘的、地、得’。所以谈不上错字。全书印刷、版式、纸质均不错。值得推荐阅读。
  •     阐述道家的思想演变,考辨流源,资料运用得当,特别是对老庄的原本有文献的认识(这一点,读完才觉得自己对道学或者说很多经典还有待认识),是为佳作,但以史为名还是缺乏事实依据,可能老庄人物,远古不可考,事迹不明,不如不考,则引用经典,阐述思想的变革也是一个途径,值得参考!
  •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
  •     不像史,像评。
  •     许地山是很有才华,很有文气的。儒,释,道是中国的国学。每个中国人从小就受儒释道的影响。只不过不自知而已。咱们中国的国学文化,比任何国家的文化都伟大!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不是迷信,是门科学。总之,许地山的书值得看!!!!!!!!!!此外书质量不错,值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