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哲学史(全四册)》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新编中国哲学史(全四册)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
ISBN:9787563356942
作者:劳思光
页数:312;289;668页

孔子好,老子和庄子便写得不好

劳思光的哲学史是几年前在国学论坛上征西大将军推荐的东西。终于等到新版,买来一看,果然没有令人失望。孔子写得非常详尽,感觉到资料非常丰富,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很多,也很新。老子写得太简单了,只写了相生相克,而对于宇宙观,道论等等基本上无视。庄子更夸张,读完之后我觉得这书又把庄子写成无用论,相对主义,而没有从纯粹哲学思辨的视野上看庄子,遗憾。

读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一)

近读劳思光中国哲学史三卷本,有通透澄明之感,与大陆学者的哲学史著作大不相同。受意识形态禁锢,小平中兴前的大陆哲学史著作,其目的只为建立党性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统摄下的“崭新”哲学类学科,于古代哲人的原意既无理解之兴趣,更无温情之敬意,直以笔墨做刀枪肢解破裂之。此亦可视为建国后的第一次重写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的马克思主义化。小平中兴后,大陆学术自由略为恢复,加上流离港台的新儒家之著述逐渐引入内地,大陆学界又有了第二次重写中国哲学史的冲动和行动。三十年来大陆出了不少中国哲学史,但令人满意的近乎于无。主因有二,一为学养不够,二为未脱意识形态束缚。这些著作大多仍以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等做框架来分析古人思想,距依古人原貌原意理解其自身甚远,此即意识形态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之荼毒难于短期消散。另一问题在对观港台学者著述时至为明显,即大陆著作对哲学史的理解支离破碎,于其整体脉络缺乏认识,于具体哲人、著述、观点之意义与价值无力判断或判断失当,甚至具体行文的文风亦破碎不忍卒读。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既作于无意识形态网罗高压的学术文化环境,算是在与民国一脉而承的文化传统中对中国哲学史做的梳理与反思,更能显出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特质与未来路向。劳著开篇即在序言中指出过往哲学史著作的种种问题(胡适、冯友兰之作难说价值,大陆建国后的著作更是不曾提及),并提出基源研究法,从中国哲学史自身的内在问题和矛盾来梳理、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依此思路作出的中国哲学史,自是呈现出与大陆著作全然不同的气象和识见。劳著以先秦为中国哲学思想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此自与多数论者相同,但秦汉以下千年,劳著皆视为中国哲学之蒙尘昏暗时期,则与大多数欲建构一不断“进步”之中国哲学史著作殊为不同。在劳氏看来,先秦哲学最大成就,一为孔孟所创立价值自觉之主体,二为老庄所开出无为静观之“情意我”超越境界。但秦汉之后,此儒道两大根本内核皆蒙尘不显。汉代以阴阳五行为外壳的宇宙中心论解说儒学,并附加谶纬迷信之说,与孔孟原意毫不相干,徒以儒学之名自许。道家则流于应用层面之黄老之术,为政治权谋所用,其提倡之超越境界实在无人注目。魏晋之后直至隋唐,儒学自是低沉,道家也只是供名士放浪形骸和术士养生保身做理论支持,与道家纯粹精神层面的超越境界追求是十足的背离。佛教在此时期逐渐引入并兴起,但作为一异质文化,且持消极避世之核心观念,自难担当中国思想文化之正面力量。

更像是一部研究性的专著而非面向初学者的入门教材

总体方面:作者有着很好的逻辑思维与西方哲学功底,全书多次引用西方哲学中的思想与概念(康德的经验与超验、休谟的实然与应然,摩尔的自然属性与非自然属性、黑尔的描述性语句与规定性语句——其实都是强调价值论与宇宙论/本体论之间的鸿沟值得注意)来帮助诠释中国哲学家思想中难以理解的地方,清晰地区分了一个哲学家思想中的本体论部分、宇宙论部分、价值论或伦理学部分,很少见到其他中哲史有这样多的英文单词(为了借用这些概念来说明中哲中的一些概念)。对研究哲学史与研究哲学的方法论、对于中外哲学之间的关系有着清晰的认识与思考,没有国内很多中哲学者的那种盲目排斥西哲的作风,相反,他认为哲学问题和思维大多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不应该有中外之分,所以他认为借用西哲的概念来理解中哲其实就类似于用西方人发明的显微镜来研究中国的细菌,无所不可。他不仅仅对各个哲学家的思想做了精细清晰地说明,而且还对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哲学家的思想的影响做了自己独特的诠释(不过这种诠释本身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个人感觉考证内容太多,引用古文太多,他貌似默认读者可以读懂古文,所以没有对古文进行多少解释,其个人表述也颇有古风。而且他默认读者有一定西哲基础,所以没有对那些概念进行过多解释。此外很多地方他的观点看起来都与同行或者以前的学者不同,颇有独特之处,所以这本书总体看起来更像是一本写给同行的研究性专著而非一本写给初学者的入门教材,建议读者先有一定西哲基础和古文基础再来读。内容方面:貌似在情感上有点排斥佛教,一味强调其它是一种外来思想“侵入”中国,其实这本是文化的正常交流,怎么算得上是“侵入”,人家又不是通过武力强迫你接受的,而是你自愿接受的,这里作者貌似不经意间还是有一种民族主义情绪。不过他本人对佛教思想的论述看起来还是比较客观的,分析很透彻深入。个人观感: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读中哲史,我发现中哲史很多哲学家讨论的其实是西方意义上的元伦理学问题和道德心理学问题,如道德性质的来源,性善论与性恶论,理与情、性、心的关系等。他们不太关心规范伦理学问题(除了墨子的功利主义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关注西方意义上的政治哲学问题,只是主要关注个人修身问题与如何辅助君主统治的问题——算得上是职业伦理学问题吧,但是基本上没有对君主制这种制度是否合理进行反思,没有对政治制度的设计与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则进行过多思考,而是默认了这种制度的合理性,然后探求在这种制度中如何做一个有德性的人。此外,大多人不太追求理论本身的严格准确性,而是追求理论的改造自己和世界的能力。大多都好古崇古,但求以能正确理解和解释孔孟之学为目标,而基本上没有人能对其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没有人敢说他们的理论有什么问题,直接默认了他们学说的真理性。没有亚里士多德那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


 新编中国哲学史(全四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