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此即彼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非此即彼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9
ISBN:9787500819578
作者:(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
页数:247页

内容概要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19世纪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基督教思想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他的作品种类繁多,充满思辨和个性。他认为人生应该经历审美、伦理和宗教三个阶段。从《非此即彼》到《十八训导书》可以看到他的思想演进轨迹。

书籍目录

目录
总 序
中译本导言
原 序
性爱或音乐性爱的诸阶段
影子戏
初 恋
勾引者日记
注 释

作者简介

《非此即彼》编辑推荐: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尼采和克尔凯郭尔就已进入汉语文化界,但汉语知识人很快就亲近尼采,诠译尼采者趋之若骛,对Kierkegaard一直陌生,未见过有哪位文化名人亲近过他,甚至迄今此人之名的汉译乃显无措:克尔凯郭尔、基尔克加德、基尔克哥、祁克果、齐克果,不知何是。按丹麦文,Kierkegaard意为"教会园地",按音译规则再加寓义译法,当为"基尔克果";其人一生乃依基督信仰克服个体偶在之不幸和近代思想之舛谬的生命之果,带着自己个体偶在不知名何的颤栗和不安,走出了教会园地。可以说,路德把基督教带出了帝国式的教会,克尔凯郭尔把基督教带出了民族国家式的教会("亚伯拉罕的事业与整个民族的大业无关"),以致社团性的基督教信仰重新成为个体性基督信仰("信仰即是这样一种悖论:单独的、个体性的比普遍性的更高")。在如此信仰中,个体的偶在性比历史的必然性更值得看重,无论这历史必然性是黑格尔一马克思的历史发展的规律,还是尼采的永恒复返的巡回。 
  为什么汉语思想界偏爱尼采,而非克尔凯郭尔?这是否反映出汉语思想的某种结构性气质?在汉语思想者家谱中,据说可以找到与尼采同气质的人 ——庄周,但迄今还找不出一个与克尔凯郭尔同气质的人。若果如此,克尔凯郭尔思想就会滋补汉语思想的体质。可以设想,当年王国维先生读的若是克尔凯郭尔,其《人间词话》的写法就会不同。无论如何,克尔凯郭尔思想之在是对每一当下属己的个体之生存脆弱的痛惜。汉语思想界只知尼采而不知克尔凯郭尔,不仅对现代性思想结构的了解是残缺的,更重要的是,对属己的生存在性的理解是贫乏的。在我看,与克尔凯郭尔交往,更重要的是个体自我理解的更新。

图书封面


 非此即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彼者,见习与现代,后存于古今,中通国际,外感内涵,因之而变,动辄沦陷,此者冰冻三山,游动与自然,中间悸动,识见建东。彼此的仲冬没有的世界,真有意味真实联动,因此我们具有真正的见识。见习就是在外部吸引,在内部得到,在外时,具有信心进入内部,使得现代的世界接受自我,因此没有考虑这些事实之前,不要轻易进入这个世界,否则,危险时处不在。后存就是在以后的世代中,没有更好的可以超越现代的世界,因为现代已经到达了世界的末日和没落的开始。中通国际指的是中间理解通达与话语间,现代世界就是话语的世界,拥有了话语就是具有了一定的历史的人,没有话语就没有自我的历史。因此我们必将逃离现代,进入古代的世界,否则,就不能够离开没落,从而消逝在这个世界中。外感指的是从外部观察世界,有时会体会到没有明天的季节,因此我们不得不仔细的思索,尽可能的理解这个世界的话语,他们是否是具体的无关紧要,关键是他们的话是否代表着我们和他们的真实意图。内涵表明内在的价值。因此才有变化的原因。动不动就会消逝在世纪中,有时会为了一些没有关系的事物而动作和动隙,因此我们不得不将即将到达终点的我们折回到这个世界的内容。
  •     你或者是这么做,或者不这么做,你都会后悔!或此或彼这是基尔克果在本书中用到的最基本的一个句式。昏昏沉沉地读了好几天,伴随我度过了单调的端午。书的核心章在“人格发展中的美学与伦理学的平衡”,也是读到这里,才弄明白作者绕了那么大的一个圈子用意何在!此书的写法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读者,我不得不说作者为了达到其写作目的,充分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情感和阅读习惯。书分上下卷。上部:生活的一个片段(包括A的论文)。是用小说式的方式写成,包括:诗篇、直觉情欲的诸阶段或情欲音乐戏剧的诸阶段、现代戏剧的悲剧因素中反应出来的古代戏剧的悲剧因素、剪影、最不幸的一个、初恋、轮作制、勾引家日记、增补。这些篇章或有联系,或独立成文。近500来页的书,有对莫扎特的《唐·乔万尼》的作品鉴赏及唐璜本人心理的分析(“直觉情欲的诸阶段或情欲音乐戏剧的诸阶段”、“现代戏剧的悲剧因素中反应出来的古代戏剧的悲剧因素”、“剪影”),有类似于自我心情的记录(“诗篇”)、有《安提戈涅》和《唐·乔万尼》两部作品的对比(“现代戏剧的悲剧因素中反应出来的古代戏剧的悲剧因素”),有对斯克里布的独幕喜剧《初恋》的评价(“初恋”),最出彩的或者说是我读的最详细的是“勾引家日记”,类似于作者写的一部日记式的心理小说,详细描述了“勾引家”的心理。我带着对基尔克果极大的信任读这本书,所以在看上部时许多文字仿佛既与自己的思维方式不符,但又像是触到自己心底的最阴暗的地方。读到“勾引家日记”时,我时时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勾引家!又好像这种勾引的生活极有诱惑力。下部:威廉法官的信(B的论文·给A的信)。包括的内容有:婚姻的审美效力、人格发展中的美学与伦理学的平衡、最后的话、那存在于上帝有关的思想中的基础:我们总是处于错误之中、增补。读到下部,我才反应过来。上部与下部就是对话的关系(说的不客气一点,其实是“法官B”对A的说教)。A代表一种迷失,追求激情、直觉又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中,表现了一个人直面感性时的种种状态;B则代表理性,伦理,对上帝的信仰。作者的观点在下部其中的一篇中明白地体现了出来“人格发展中的美学与伦理学的平衡”,就是说,人生是需要选择的,如果单单从美学角度来对待人生,那么就会陷入到“或此或彼”的虚无中,而如果将人生的选择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的化,就会对各种选择有明确的看法,从而不再把人生看做是无意义的。当从伦理学角度发展人生时,婚姻便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上帝也成了每个人前行的必不可少的依赖力量。所以,人格的发展要想走出或此或彼的泥沼,首先要有伦理学,然后是美学。这就是作者的观点。PS:看到这里时,我顿时有种想虐人的感觉。(P824“因此,如果非常凑巧的是,在你读完这篇有点冗长、再次以书信形式送给你的探讨之前,你就感到了选择的时刻已经到来,那么就抛开其余部分——不用费心去读它,你没有丧失任何东西”)PPS:写了这篇感想后看过了“日落之时再摆盛宴”的书评,看了豆瓣的“内容简介”,不论哪个,都比我这个门外人理解的深,错就错吧,放在这里,尤其是我写了“B则代表理性,伦理,对上帝的信仰”,简直就是亵渎这位神学家了。对上帝之事感冒不深,呵呵。
  •     据说这是位应该跟尼采齐名的哲学家.看过他的书之后,我确定他更适合我.怎么说呢.从克尔凯郭尔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神秘主义便注定了我们之间的缘分.他的写作方式本身就是带有哲学意味的,人生无真相.他经常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写作,甚至在他自己的文章中说,要是明白他在写什么.便是没有明白.非此及彼,原本就充满了玄思的味道.当你在此岸捕捉到它的时候,它便早已超度到彼岸世界.对于审美道德宗教三阶段的概括,刘小枫曾经用过王国维先生的三重境界做对比.很显然,克尔凯郭尔的层次更为分明,他更为明确的指出精神修行的途径.容许我肤浅的将审美对应最原始的欲望,它来自于本性的追求,它是自由的代表.但是道德层面的束缚必不可少,道德象征着与欲望冲突的那一面,是炼狱.与神的交会必须经过矛盾挣扎反思死亡重生等等坎坷,最终将迎来神性的光芒.这个过程在<神曲>中已经被精辟的表述.到了克尔凯郭尔这里,他运用了对音乐的理解来阐释.不可否认,我欣赏克尔凯郭尔对于莫扎特的理解.诚如刘小枫所说,与尼采相比克尔凯郭尔多了一份羞涩,一份温柔.他细腻而不极端的态度,是我所接受的.而人生对于宗教的回归,我认为那是人生最后的圆满.这本书,很值得回味,值得一直看下去.

精彩短评 (总计59条)

  •     克尔凯郭尔的作品。挺喜欢的。翻译的也很美,语言很吸引人。就是有些地方过于繁琐,不知道是翻译翻的还是克尔凯郭尔本身就喜欢这样。
  •     在旷野中呼喊
  •     祁克果的译名就是多
  •     这些作品所缺乏的是思想,它们的形式越完美,就越容易自我消耗;它们的技巧越臻完美,就越是容易消失;它们既无勇气,也无力量与自信来经受时间的进攻,尽管它们无时不在越来越自命不凡地宣称是最精之精品,只有当思想清澈透明地安卧于一室的形式之中时,作品才可以称之为经典。作品内部的这种统一,这种互相的张力是每部经典之作的特质。音乐是魔鬼,在性爱——肉欲想象力中,音乐有其绝对的对象。 语言的实质思想是思维,我们不能让自己被某些多愁善感的人的看法弄糊涂了,真的以为语言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产生未经表达的音。 真正值得听的音乐,是那些脱离了肉体感官性的音乐。音乐作为媒介,要比语言的层次低。
  •     可以
  •     祁克果的心靈之路
  •     解释成像初恋一般的机遇
  •     特别佩服他
  •     影响很大的书,看起来很诗化的语言但其实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     没人觉得很多语病吗,内容也不全,注脚也标错,差评!
  •     翻译好差
  •     克尔凯郭尔的著作都是值得一读的,他的思想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个人的信仰问题。
  •     武士,去察觉世上所有隐藏于内心的悲伤
  •     想象不到这样的书会流行,看来以前的人们阅读能力确实厉害些... 勾引者是自己的yy?
  •     当年震撼我心灵的书。人的生活只应有选择,选择构成了人的全部。
  •     一直很喜欢齐克果.会买这本书其实是冲着勾引者日记去的.很多年前看过一遍就一直想买来.后来在当当搜到的版本竟然是以漫画人物作封面的郁闷了一下下.搜到这个,就干脆买本合集看了.
  •     想要明白你在写什么,就是没有明白……我是不爱看哲学的,只是想浅尝宗教相关……
  •     电子书
  •     灰衣黑格尔猎手。
  •     个体、宗教、人生……
  •     晦涩不理解,读过而已。
  •     读大学时就非常喜欢克尔凯郭尔,以前只在图书馆看过他的书,书店好象很少看到.第一次看他的书有种被电击的感觉,哈哈,但是必须承认他的书我不是全部都能看懂,有些实在是太晦涩了,可能翻译得也不是太好(客观地说翻译他的书有一定难度).这本很不错,推荐<18训导书>.
  •     虽然在国内已经算是比较好的版本,但和原著比起来翻译还是不尽人意!
  •     此书为《either,or》的前半卷,以小说的形式刻画存在的审美性,笔法和文采都别具一格。翻译比刘小枫主编的那个版本好很多。
  •     存在主义先贤
  •     什么都没看到就对了!
  •     这样的哲学著作很少见
  •     我读的另一个版本,译者似乎叫京不特(没仔细找条目)。哲学人的观点有时极为恐怖,让我怀疑人生就是手里一只,如果你愿意就可以直接把它狠狠地摔在地上,毁掉它的杯子。
  •     这本书不错,值得一读
  •     最喜歡最後一節————勾引者日記 不過決不贊同其和尼采作對比!
  •     当你对相关体系兴趣浓厚的时候,这一环绝不可错过。。
  •     心灵与形式的美学.
  •     删节太多……
  •     翻译得狗屁不通。这种书译者也有脸出?中国的学术界真实腐败到家了。
  •     “存在主义”之父
  •     被他的文笔勾魂了
  •     很好
  •     看K soooo费劲
  •     順毛良品。
  •     这是选译本,不是全译本。别给骗了。
  •     恩恩,勾引者日记~
  •     在宗教阶段,人凭信仰生活。他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他直接面向上帝,因为忍受而伟大。面对人类的各种苦难和内心的煎熬,个体所能做的,只能是孤独的进行选择,人的独立性就体现在这里。用克尔凯郭尔自己的话说:我宁可做一名猪倌,宁可被猪理解,也不愿意被人们误解。
  •     《青春》是作家库切的经典小说,早就耳闻其名,今天拿到书了好开心,印刷和纸张质量感觉都不错,就是货发的有点慢,等了一个星期啊,不过值了~
  •     封面还行
  •     没看完
  •     勾引者日记里,存在的三个阶段是与女主人公精神逐步解放的三个阶段相联系的,似乎并不是前言里一笔带过的所谓,勾引,订婚和抛弃等同于审美,伦理和宗教三阶段。这三阶段本身是相互渗透而不可区分的,并不是一种三级跳式的飞跃,信心的跳跃在最后一章中应该是指女主人公的精神解放,最终走向了自觉的虔诚的宗教式情感,向勾引者完全地奉献了自我,在这个层面上勾引者其实占据着上帝的导引视角。
  •     有谁能够拒绝孤独?
  •     : B534/4229
  •     罗里八嗦的....
  •     选择孤独 还是孤独的去选择? 让我们日落之时再摆盛宴
  •     我觉得应该再看一遍。。。
  •     这样忧郁迷人的文采和思维给我许多想象的天地
  •     个人是没看懂。。。
  •     和京不特的翻译相比就是渣
  •     这个版本不是很好看,翻译的不够顺畅,让人看后有晦涩的感觉。
  •     这绝对是我看过最搞笑的哲学书。。。。
  •     他和尼采唯一的区别在于他没发疯
  •     精彩!幽默!
  •     在哥本哈根黄昏的街头,她蹲在地上,好像要飞上天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