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绎读》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老子绎读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
出版日期:2006-12
ISBN:9787501328369
作者:任继愈
页数:263页

要重视中国哲学的精神

注释《老子》的书很多,令人信服的不多,本书也是。古人喜欢借题发挥,今人不是标新立异就是借用西方概念划线贴标签。老子哲学本来内容非常丰富,充满智慧,可是到了本书作者那里以唯物唯心阶级立场一划线,加上运用教科书上的辩证法一批判,《老子》的价值在哪里呢?许多人对古希腊哲学非常仰慕,其实诸子百家与之相比各有千秋,不必自我作贱。至于文本的校对、文字的注释、白话译文,看后感觉帮助不多。 中国哲学有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道”,从古到今,各家各派,无不以得道自居,内容非常丰富,老子对此有创始的贡献。“道”是人的认识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抽象,表示的是宇宙人生的最根本的性质。它是真善美的集合,是中国人的理想和信仰,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我觉得我们的哲学家对此似乎重视不够。

道,亦有道

老子的“道”非常玄妙,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学术界争论至今也没有人能明确的之处老子学说中的“道”究竟为何。庄子有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大概老子的的“道”记在六合之内又存于六合之外,所以显得更加玄妙。“道”是老子哲学范畴的中心和基石,通常的有三种解释: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根源;自然规律;人类社会的准则和法则。但仅着三种解释,远不能概括“道”的含义。道,不可名,不可言,不可谈。论“道”,或许只能从某一个面切入,去寻求其中的某一段轨迹。就像林语堂在谈老子智慧的时候,他总是选取一个面来单独理解,比如“道之德”、“道之训”、“道之体”等等。从老子的“道”来看其人生观、政治观,我们总能从中看出些端倪和迹象,但还是无法完全解释“道”由何来。道,亦有道,仍然是“玄而又玄,众妙之门”。从老子的人生观来看,“道”不止是天地万物的总源,同时也是意识和精神的之眼,存于人的精神世界。以“道”为人生观,本身就带有一种玄妙的意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老子的“道”是柔性的,就如水一样。他再三强调柔和、忍耐、谦恭,寻求一种自然、无为、虚静、柔弱的“道”。老子喜以“水”来论人,提倡一种“利万物而不争”的人生境界。很难全面的把握老子人生观与“道”的联系,既然如此,以其面面俱到,不如独专一点。《老子》第九章讲得很是精辟“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这是告诫,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盛极必衰,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为人处世,也应该做到适可而止。前段时间读李斯时,联想到这段话,李斯的结局,大概可以算作这句话的一个印证。“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李斯原本对自己“仓鼠”的定位,算是谦恭,但是在一步步帮助嬴政走向帝国之巅的时候,李斯就好像容器一样越装越满,好像兵器一样越磨越利,秦始皇死后,胡亥还未登基时,这个时候,李斯的权利应该算是达到顶峰,帝位的决定权在手,那要怎样的权势才能达到,李斯忘记了先人的告诫,“富贵而骄,其遗自咎”,最后落得个腰斩,诛三族的下场。论才学,论智谋,论方略,李斯和赵高比怎样?李斯和胡亥比怎样?没有可比性,但是为何最后输的会是李斯?只因为他违背了一个字“道”。天之道,不可违啊。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李斯不接受赵高的建议扶持小儿胡亥上台,而是按照秦始皇遗诏,让公子扶苏登基,之后放弃相位,功成身退,那么李斯的历史将重写,或许他将像激流勇退的范蠡一样安享晚年,赢得另一种好名声。说到范蠡,分析他的人生,从中也可以寻着“道”的痕迹,他的成功,就是遵循了“道”,我们看他对勾践的进言“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节用,如此则获地之赐;扶危定顷,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这就是道的智慧。再看他的军事宗旨:“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大概和《老子》第五十七章中:“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有几分相似。在帮助勾践实现复国理想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应了天道,虽然在仕途上止步,又开辟了另一重人生,人说“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范蠡又成为了商界的圣人。这里又想说说胡雪岩,和范蠡相比,虽然同为商圣,经历却相反,胡雪岩先经商,后介入官场,在如日中天的时候落得个一败涂地,显然是没有做到功成身退,人不要求全,应该知足。始终以一种谦恭的态度处世。遵循老子“道”中立身处世的原则:守柔居下,维持不变;以退为进,争取转化,才是上策。个人认为,在老子的人生哲学中的“道”就是一种柔的力量,不争,用一种超然的柔的力量战胜刚强,用灵魂的颤动来感化他人。老子的政治观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的,人生观讲求柔弱处后,政治观讲求无为而治,这都是柔性的哲学观。老子的无为政治,是基于天道无为而提出的。一种清静无事,顺其自然的政治观念,一种貌似世外桃源或者说乌托邦的理想社会,理想终归是理想,还是依然要回到现实上来。老子提出了很多治国的观点,虽然有一些像“愚民”等,不能另所有人接受,但从总体看来,不无道理。桃花源式的国家,并不能存在于今日,但从老子政治观中所提炼出来的治国方法,依然可以借鉴。《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之胜刚,弱之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韩非子将这段话赋予“阴谋论”的含义,我个人的理解,这应该以日常的现象,对统治者的一个警示。物极必反的道理,统治者都能明白,但是,当处在权利的巅峰,威风四面,不可一世的时候,统治者往往就会忘了这个道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就道,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恐怕也是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句话在历史上最好的印证就是秦朝,多么强盛的王朝,顷刻间,化为乌有,“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是老子对统治者的一个警示。我想老子在拷问统治者,当太过张扬的时候,是否应该收拢些?当太过强大,太过兴旺的时候,是否可以考虑避避锋芒,隐藏起来?还是回到老子的柔性哲学,柔弱胜于刚强。老子政治观中的道,依然是遵循一种天道,回归朴素的自然的本源,要顺道而行。想来想去,还是无法把握“道”与老子人生观和政治观的联系,我想大概是因为,“道,亦有道”,道之上还有道,无穷无尽,不能用语言说清,随着时间、学识和阅历的增长任何时候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想老子哲学的魅力大概也在于此。

对老子爱好者来说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偶然与此书结缘。我最早习用的是王弼的老子注本,应该讲它仍是公认的历史上最好的注本。之后又接触了帛书本和楚简本,因而有了给自己校诂一本最合古义的老子本的想法。当时认为古本,善本才最符合作者原义。遂发力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王弼注本删改不少。虽然经过一番苦学和校诂之后,对道德经的来龙去脉及微言大义略觉体会,但仍对学习老子的方法正确与否存有怀疑,并对自己学习道德经的目的产生了从新的思考。一本言简义丰的古书,时间跨度巨大,社会和文化背景已大相径庭。老子爱好者们都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既可以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或文学的角度,哲学等多种角度来读。本书是当代从哲学角度绎读老子很好的一本书,喜欢东西方哲学的朋友都可以从中汲取到营养,其商务印书馆版本的外文翻译版还可以推荐给外国友人。总结,此书值得力荐的理由有三:其一,作者能在50年间,四次翻译和注释老子道德经,何其专注且可贵,自然其体会更深刻,很值得借鉴其思想成果。其二,作者学习老子,既能尽力还原古义,又熟悉哲学研究方法且善用新方法来阐发古义,能提炼出古注本中的重要概念(见本书重要名字和内容分类索引)加以总结归类,对传统文化爱好者和哲学爱好者都很有帮助。其三,就是对帛书本和竹简本的校诂对照,本书后面附的有,很方便查阅。老子的版本问题我认为不必纠结,本书作者提到后人多借古人古语阐发适合时代新意的思想,虽不是古人本义,但符合时代需求所以是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之所以延绵至今仍吸引众人学习领悟,自有其实用和适合时代发展的作用所在。本书前言和后记中个别语句观点,也对我有启发性。整体看本书是从哲学角度理解老子的当代较好的读本,适合喜欢用通行本与帛书和竹简本做比较的人读,但本书每句的现代文翻译不是最好的,也不必太纠结其对错,自己能发力弄明白更好。另外作者对黄老学派的一些观点我也受到启发,但仍存有保留看法。感兴趣的人可以对黄老学派进行关联性阅读。


 老子绎读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