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概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清代学术概论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101071108
作者:梁启超著,朱维铮校订
页数:171页

章节摘录

畅销书未必赢得雅俗共赏。某些俗不可耐的劣作,借助权力、金钱或“关系”,而被趋炎附势的所谓传播媒介“炒”成畅销书,在中外的例证比比皆是。严格地说,作为总结清帝国二百六十七年学术变迁史的《清代学术概论》,既非同类课题的首出之作,更非具有专门史经典意义的佳作。当然,梁启超在清末民初的改革家兼政论家的名望,可能是促使本书畅销的一个原因。如胡适在一九二三年所撰《五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变迁大势》一文中,论及梁启超在清末《时务报》、《新民丛报》所作政论文的效应所说的,“二十年来的读书人,差不多没有不受他的文章的影响的”。但文章与学问,属于并不同归的殊途。梁启超从学习桐城派古文而化出更为直捷明快的“新民体”,在自幼诵习八股制艺的晚清读书人看来,确实有梁启超自赞的“魔力”①。但正如梁启超与乃师康有为在戊戌维新时期倡导的不缠足运动的效应那样,裹小脚的妇女抛弃裹脚布,固然是惊世骇俗的一种解放,而在提倡“天足”的女权主义者看来,不再裹足的妇女依旧是“小脚女人”。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论著提供的文章范例,那种杂糅桐城派古文与《三国演义》之类小说文体的“新民体”,在清末虽被厌倦八股文程式的青年学子激赏,但在文言文被白话文取代以后,自然也对读者越来越缺乏“魔力”。 可见,从本书初版以来,四分之三世纪过去了,它不仅仍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成为他们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而且在学者中间,它的价值也不断上升,乃至成了清学史研究必备的经典性名著,那秘密当然主要不在文字。不消说,《清代学术概论》所以能够获得雅俗共赏的悠远效应,秘密在于它的内容。梁启超不是思想家,但对中外古今的思想学说都极感兴趣。他也不是纯学者,但也许饱受康有为教导的缘故,尤其爱好考察“学术源流”①。他是清末的改革家,民初更直接登上国内政坛,直到去世前夜,不仅亲历了从戊戌维新到北伐战争的三十年间中国政局的一切变化,而且多次置身于变化的漩涡中心。他是政论家,也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因而他的政论取向,不能不对他的历史认识产生莫大的影响,反过来说也就是“以史论为政论”②,或者说他观察历史,总以他自己的政治经验作为判断尺度。他其实并不隐讳这一点。《清代学术概论》的作者自序,劈头便说“吾著此篇之动机”,首先是因为接受胡适的劝告,记述自己“实躬与其役”的晚清今文学运动云云,即为例证。可见,《清代学术概论》,并不是一部单纯的论述清代“思想界之蜕变”的专门史著作,同时也是梁启超个人的一部学术回忆录。作者曾在清末舆论界执牛耳的地位,本来就使人们对他在政、学两界的实际经验感到好奇,并且不断歆动学者们的研究兴味,况且作者又强调,他自述这段历史,“纯以超然客观之精神论列之,即以现在执笔之另一梁启超,批评三十年来史料上之梁启超也”。他是否做到了对于“史料上的梁启超力求忠实”①,容后讨论,但随着不忠实的风气愈来愈成为叙述与己有关的历史的一种时尚,这种“精神”也愈来愈对读者具有吸引力,似也难以置疑。梁启超与“五四事件”《清代学术概论》初稿问世的时候,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一年有半。以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涌到天安门前向北洋政府进行示威活动为开端的“五四运动”,它的历史取向与未来效应,海内外学者仍然异说纷纭,但它的导火线是当时的北京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出卖“国权”,则无疑义。梁启超没有直接卷入北京的“五四事件”,却可说是引爆这次事件的重要人物。

前言

(一)吾著此篇之动机有二。其一,胡适语我:晚清“今文学运动”,于思想界影响至大,吾子实躬与其役者,宜有以纪之。其二,蒋方震著《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新成,索余序,吾觉泛泛为一序,无以益其善美,计不如取吾史中类似之时代相印证焉,庶可以校彼我之短长而自淬厉也。乃与约,作此文以代序。既而下笔不能自休,遂成数万言,篇幅几与原书埒。天下古今,固无此等序文。脱稿后,只得对于蒋书宣告独立矣。

媒体关注与评论

离开了他三十几年,再看他一生所著的几部得意之书,仍然是本本皆好,句句精彩。《清代学术概论》何等扼要;《先秦政治思想史》何等公允;至于《佛教研究十八篇》,试问又有什么人能写得出来?  ——历史学家 黎东方他是一个史学家,特别是学术文化史专家,有巨大之贡献。既富有渊博的学识,又富有综合之才能,扼要钩玄、深入浅出。  ——历史学家 周传儒《清代学术概论》,虽属短书,形式又不合后世的学术教条,在出版后却在读者中不胫而走……它又堪称一部天才论述,越是离著作情境更远的读者,越易将它看作客观胜于主观的学术史佳作。  ——知名学者 朱维铮

书籍目录

《清代学术概论》导读
节目提要
自序
第二自序
一 [论时代思潮]
二 [略论“清代思潮”]
三 [清学的出发点]
四 [顾炎武与清学的“黎明运动”]
五 [阎若璩和胡渭]
六 [黄宗羲和王夫之]
七 [颜元]
八 [梅文鼎、顾祖禹和刘献廷]
九 [由启蒙到全盛]
十 [考证学的“群众化”和惠栋学派]
十一 [戴震和他的科学精神]
十二 [戴门后学]
十三 [“朴学”]
十四 [经史考证]
十五 [水地与天算]
十六 [金石学、校勘学和辑佚学]
十七 [清代的“学者社会”]
十八 [清学全盛的时代环境]
十九 [桐城派与章学诚]
二十 [清学分裂的原因]
二十一 [清学分裂的导火线]
二十二 [清代今文学与龚魏]
二十三 [康有为是今文学运动的中心]
二十四 [《大同书》是康有为的创作]
二十五 [梁启超的今文学派宣传运动]
二十六 [梁启超与康有为的分歧]
二十七 [晚清思想界一彗星——谭嗣同]
二十八 [清学正统派的殿军——章炳麟]
二十九 [晚清西洋思想之运动]
三十 [晚清思想界一伏流——佛学]
三十一 [前清学风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异点]
三十二 [清代自然科学为何不发达]
三十三 [结语]
附录一 《清代学术概论》序
附录二 《欧洲文艺复兴史》序
附录三 校注本再版跋

编辑推荐

《清代学术概论》:跟大师学国学

作者简介

《清代学术概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清代学术思想史的著作。全书涉及哲学、经学、史学、考古学、地理学、金石学、文献学、佛学、美术、诗歌、历法、数学、水利等学术领域,而贯之以时代思潮兴盛转承的主线,可谓气势磅礴,思路明晰,有如一气呵成,被后世研究者称为“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珍品”。本次出版,选用的是朱维铮校订本,并改正了一些错误。
丛书介绍: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由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的版本繁杂,错漏时见。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这些学者名家、国学大师的著作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我们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我们希望,本书系在新的时代,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人熟悉自己的经典,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跟大师学国学”第二辑于2010年1月推出,包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孟森《清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清代学术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俞陛云《诗境浅说》等八种。
上架建议:
普及读物,国学,传统文化
本书系卖点:
1,大师精品: 文化名家历经半个世纪而熠熠生辉的好书,是年轻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首选读物。
2,增补内容: 增补作者相关文章或名家评论文章,比其他社版本大大增值。
3,定价低廉: 回馈年轻读者朋友,单本定价最低至10元。
4,编校可靠: 中华书局资深编辑、编审把关,文字准确。

图书封面


 清代学术概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对有清一代学术大部分涉及到了,读了肯定是有些益处的。但也有一些该讲而疏漏的,如对经学有研究之皮锡瑞,王先谦,似都未涉及。书前朱维铮对此书成书的考证,读之颇受启发。大概一是因为之前看过的序言,多是褒扬的多,批评的少,而朱氏考证之结果,有梁任公借鉴章太炎《訄言》、刘师培《清儒得失论》之意味,令人颇感意外。二是其史学考证的方法,精研而有系统,对于学中文的我而言十分新鲜。书中读之也有不少令人喷饭处,如P84“兹学(算学)中国发源甚古,而光大之实在清代,学者精研虚受,各有创获,其于西来法,食而能化,足觇民族气量”,这大概也是任公时代之局限。尤其不能逐读的,第23-25节介绍康梁主导之今文经学。康有为之《孔子改制考》,如朱维铮所言,学术上殊无讨论的必要,任公仍花大篇幅叙之,实无必要。另,中华书局“跟大师学国学”系列的书,内中纸质十分毛糙,此前所未见,有意者须注意。
  •     当疑古成为一种主义,历史便成了被重构的对象。古典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其不可推敲的神圣性之中,今人的虚无也正来自于自毁历史磐石后的迷茫。古典并非是复古与仿古,而是出于一种精神的必须、出于一种精神的依托。在漫漫时空的无限中,精神只可依托于历史而自安,而清末的新兴学术的叛逆完全摧毁了历史,解构了历史,清空了历史,是为罪过。如类比文艺复兴后的欧洲,【上帝已死】的宣言亦正式宣告近代虚无主义的开始,中国亦不可免。但旧之次序已废,新之次序尚不存,实乃民初学者之过也。而另一方面,借助西方共产社会的理念,大同小康之世得以一试,虽败犹荣,此亦是千年来之一大回溯也。现当代主义的思潮如同置身混沌,万可又万不可,似是而非,前进的方向不明。所以只好落入更大地众俗化与观念化,以当下存在的意义来体现价值,以开放式的互动作为诠释的依据,这样的脉络就一承到今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学术价值非常高, 条理清晰,理清了清代学术发展脉络,并对一些代表性作家进行了论述。读后收获很大,是了解中国古代学术史不可缺少的一本好书!希望能有更多象这本书那样的少废话,多实在内容的学术著作问世。
  •     这个书当然没得说了,,,
  •     要细读
  •     近代学者第一人,没有之一!
  •     了解了一下。印象比较深的是颜习斋,戴震,章学诚,康有为!
  •     文笔清爽,读来甚是畅快.基本能代表彼时对清代学术研究的前沿.至于任公之性情,则自是无需赘言.顺道提一下,导读部分非常多余.
  •     很好的一套丛书,希望坚持出下去
  •     在南京晃荡了两天,把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读完。
  •     其精华全在对考据学兴起和发展之介绍,但在对今文学、康有为的介绍中,并不能持客观的态度。 另,这套书的纸质都很毛糙。
  •     对课内文科的学习也相当有益。
  •     写作此书的目的大概是为了论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地位吧。顾炎武才半章,而康梁同人写了三章还是四章来着……
  •     不存在太多知识性的内容,但于清学的流变脑中多少有了大概脉络,任公条陈之功叫人佩服。而清学的深刻由来于学风的扎实,这点也相当值得学习。如果没有朱维铮的注,这书怕是要减色不少,所以我想说的是,做提要的读书法要学起来,能以自己的阅读启发他人阅读简直就是我这辈子最期待的事情了!
  •     明人讲学,袭语录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更滋流弊,故学者必先穷经。然拘执经术,不适于用,欲免于儒,必兼读史。——摘自《清代学术概论》
  •     然而,作为梁启超首选“招安”目标的胡适实际上却对梁启超不太服气。在写于1920年底或1921年初给陈独秀的信稿中,他申辩道:“你在北京的日子也很久了,何以竟深信外间那种绝对无稽的谣言!何以竟写出那封给孟和的决绝信!……你难道不知我们在北京也时时刻刻在敌人包围之中?你难道不知他们办共学社是在《世界丛书》之后,他们改造《改造》是有意的?他们拉出他们的领袖来‘讲学’──讲中国哲学史──是专对我们的?……你难道不知他们现在已收回从前主张白话诗文的主张?……你难道不知延聘罗素、倭铿等人的历史?”[33]由此可见,胡适清楚地知道,梁启超归国后欲消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争取更多文化空间的种种举措,如办共学社、改造《改造》、四处讲演等等,皆针对北大这批“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而来,故此虽然在私交上与梁启超甚为亲厚,但在观点立场上拒绝与其合作。

      梁启超的《概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在1920年秋,胡适与梁启超意见的分歧还未如胡适在该年底所写的那封信那样表面化,意欲赢得胡适支持的梁启超对待他的建议自然十分郑重,所以9月中旬,胡适因病在家静养,梁启超去看望他时,胡适提出对晚清今文学运动“宜有以纪之”,梁启超便欣然从命。而更为重要理由是,梁启超本人也意识到对晚清思想界的追述对于他在当时思想界的地位有诸多好处。他虽然想将“新文化运动”收编入自己的势力,然而,这毕竟已是二十年代初的知识界了,新一代知识分子已经长成,并且牢牢控制了思想界的话语权,并不卖这位过气英雄的帐。[34]梁启超虽然还有一班门生弟子为其摇旗呐喊,但他本人在思想上的活力却所剩无几了。因此,若从正面攻击“新文化运动”,即使他能“贾起清末民初的余勇,再来大显身手”,也是敌不过以胡适那班人的。于是,胡适的建议便给了梁启超新的灵感:何不借对晚清“今文学运动”的反思,重新塑造自己在晚清思想界的形象,给自己的复出制造舆论呢?正巧梁启超正要为蒋方震的《欧洲文艺复兴史》作序,对清代学术作一综述,晚清学术界正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于是这篇六万多字的长序便在十五天内杀青了。

      不幸的是,梁启超尽管在《概论》辛苦构建的晚清思想界中重新回到了中心,但实际上他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边缘。1922年,胡适等人办起了《努力周报》,并且与一批文化界人士联名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结束了与研究系和国民党等党派间的暧昧关系,公开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俨然思想界的中心,梁启超虽然对此不满,却也无可奈何。[35]另一方面,梁启超这段时间里在思想界鼓吹的政治活动则屡遭失败。他竭力主张的国民制宪运动,虽然“成功”了,却是假手于贿选上任的曹锟而成,最终演成了一幕荒唐滑稽的闹剧。他热情讴歌的废兵运动,虽然被他称作“‘五四’以后第一次壮举,而且比‘五四’像是更进步”,[36]却在军阀混战的硝烟中演成了一幕徒劳无功的悲剧。于是,原本还想恢复“二十几岁时候的勇气,做个学者生涯的政论家”[37]的梁启超,在“政论”失意之余,便只能安心做个“学者”。1923年以后,梁启超便渐渐将精力转投到讲学著述中去了,任教于清华学校、南开大学和后来的清华国学研究院。虽然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并未因此而降低,相反声望可能更大,但是,无可否认,作为一个思想家,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清学史研究领域内,《概论》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能够在如此短的篇幅内对清代学术作了条理清楚的分析概述,梁启超表现了极高的史学素养。他对于清初诸大师及乾嘉学派的论断至今仍是清学史研究的权威观点之一,即使是关于晚清的内容也有极大的价值,比如他对康有为和他自己的批判。可是,如果看到梁启超的自我批判就相信梁启超所言“纯以超然客观之精神论列之”,从而得出结论说梁启超写此书是“以‘求真求是’的思想指导”,[38]恐怕未能了解此书的深意。《概论》论晚清思想界的内容实际是一部并非实录的“实录”,它受到了梁启超主观意愿的歪曲,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会忽视梁启超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无法还原他的实际处境。

      然而,我们也并不能因为《概论》对晚清思想界的种种不实之论,而指责梁启超是个刻意捏造事实以自矜的小人。梁启超最初作此文时可能本来便未曾将其视作信史,这只是他“以史论为政论”又一次精彩表演,正如朱维铮先生对梁启超的评价所言:“他观察历史,总以他自己的政治经验作为判断尺度”。[39]也正是因此,他会将这篇长文与大批政论文放在一起,在研究系的核心刊物《改造》上发表。只是此文写成后诸方朋好交口称赞,皆将其视为“史”,梁启超也就顺水推舟对其进行了多处修改,使其更接近真实,比如论章炳麟的一节,便是在胡适的要求下增补的。后来此书单行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又将其题为“中国学术史第五种”,作为计划中的《中国学术史》之一部分。“以史论为政论”的初衷恐怕连梁启超自己都已经遗忘了。

      此外,《概论》中的不实之处也可能并非是梁启超有意作伪。记忆往往因为心态的变化而受到歪曲,梁启超在论述中表现出的倾向性正是他当时心态的真实体现。对自我形象的夸大,对竞争对手的忽略、贬低或歪曲,都反映了梁启超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试图回应挑战而采取的姿态。罗志田先生曾在《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一文中指出,自晚清以来的近代思想界一直在经历着“权势转移”,呈现出“正统衰弱、边缘上升的大趋势”。作为昔日正统的梁启超受到来自边缘的新兴知识分子──胡适等一批“新文化”人的挑战,他所经历的正是这样一种个人无法抗拒的“权势转移”的历史大潮。因此,从某种角度看来,《概论》中论晚清学术的内容又未尝不是一部信史。梁启超笔下的晚清学术界只是表象,若能看到文字背后的意韵,我们就会发现,它说的实际上是另一个故事:一个思想者无可避免地从中心到边缘,同时又徒劳地希望从边缘回到中心的故事。
  •     开头介绍梁氏与五四运动的关系,颇为有趣,梁氏毕竟是本人偶像啊233
  •     通俗、简明。
  •     这个算大家小书了,没有一个高度的视野不能写这样的小书。而且他有西学的视野。
  •     極佳的清代學術史入門書,比《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易讀簡潔。 梁任公的一些比喻和所謂「超然客觀之精神」的自我評價甚是有趣。 人物輕重拿捏稍顯不足,重視康梁,對啓蒙和全盛期的介紹仍顯不足。 梁任公推崇清代學術,甚至推及讚頌整個清代,而蔣百里先生作序發問,振聾發聵,句句直指要害。 朱維錚於書末提及其所校注之本書曾被盜版,後又被上海古籍出版社偷印,勸其「守點規矩」,也是時代縮影。
  •     他的清代学术概论何等公允,使人不仅生叹,此人怎恁的厉害。
  •     以成住坏空而观有清之学,余未见其明也。然开创之功,沾溉后学者多矣。
  •     绝对的大师作品,学国学必备
  •     简明扼要,为梁钱二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做铺垫。
  •     朱维铮先生的导言可真细致啊。以前随便翻翻就过去了,现在重新看看这篇。
  •     也就看个热闹吧
  •     商品挺好的!看起来不错,等着看了!
  •     大师的风采,是一本好书,朱先生的注释也很严谨。
  •     清季学术史之总结。
  •     还好,看一看
  •     《清代学术概论》是一部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其流变的经典著作,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是青年学子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推荐!
  •     每个中国人有空都应该看一看哲学
  •     梁公的书都比较喜欢,本书对于了解清代学术体系非常有帮助
  •     第十三节朴学、第十七节清代的学者社会、第十八节时代环境这三节为全书精髓。清代朴学已经发展出了源自古希腊的科学精神,但毕竟晚了欧洲文艺复兴五百年,如果没有西学东渐,朴学想要独立发展出各科学门类和方法论还需时日。而西学的催熟则造成了当下中国科学的学术传统和传承的缺失,科学、学术共同体和社会三者的罅隙。另第二六节梁康分歧、第三二节清代自然科学为何不发达亦是补充和注脚。
  •     以如此精简、漂亮的文笔勾勒三百年学术脉络,除任公外,孰人能为?
  •     一直觉得比较啥学之类的学科都有点牵强附会的意思,而读了梁先生对清代学术与文艺复兴的比较的论述之后得到了不少启发。除了一般的对人物和著作的介绍以外,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就是将社会的变迁与学术的发展联系起来,而且梁先生的写作水平很高,客观到近乎枯燥的罗列在他的组织之下活泼了不少。
  •     通俗易懂,可得一坐标
  •     梁公的文笔真是令人佩服,新民体吸引当时大批青年无不道理
  •     梁先生的书如实力派演员的电影,质量是有保证的。
  •     梁启超的经典之作!
  •     这套书我终究还是忍不住全买了。小书大内容,丰富国学知识,性价比好。终于收齐了,一本一本慢慢消化
  •     简明扼要!清末那一堆今古文什么的以前一直是一团乱麻,梁先生理得很清楚
  •     所以买来学习一下
  •     非常好看,正在细读中。支持当当!
  •     书很薄,但是内容非常好,是了解清代学术的入门书籍之一。不由令人感慨:大师就是大师呀!
  •     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双胞胎。
  •     以今日之梁启超批判旧日之梁启超,及一切旧日之学术,以索旧日之学术貌。
  •     对这套书真是盼望已久了 .
  •     大师级的好书要细细去品味
  •     大师之书,怎能不度,利国利民,读书吧,少看点电视,少上点网。
  •     被感动了好么
  •     比读小说还酣畅,一恍惚就没了
  •     重读。朱维铮写的导读很不错,值得一看。
  •     蛮好的入门书,对清代学术的介绍很明确,但也不过是一家之言。梁在写到康有为和自己的时候,有很多槽点~毕竟自己为自己写学术总结还是可以得许多便宜的~导读也很赞~ 嗯。。。而且读得时候有种自己是文盲的感觉。。。
  •     朱维铮先生的导读使本书更容易读。
  •     学术,要细读。
  •     不喜欢梁启超的这种著述
  •     有此书
  •     还不错的。7.5分。 很薄的一本小书,一天便可以读完;但是内容浩繁,条分析理,写短比写长更不易。
  •     涨涨姿势
  •     喜欢梁的文字 这本书在学术史上意义重大 无论是否钦慕任公其人 国人总归应该读一读的 何况并不艰涩
  •     梁启超的大作!
  •     书很喜欢,整个清代学术都在此完美体现,想了解清代历史的人们必读。
  •     二读,感觉比第一遍强烈,奠定学术史书写范式和研究范式的著作。
  •     内容深奥,本人水平有限所以有很多不懂的
  •     梁启超先生的经典之作 值得阅读
  •     买了一套,内容经典,包装很好
  •     主要是配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来看的,领略大师的学术光芒~
  •     XIH A
  •     跟大师学国学这一系列的书都很好
  •     清代学术特点:复古,中国文艺复兴;以时代思潮为主线;四个时期:启蒙期、全盛期、蜕分期、衰落期
  •     不是高头讲章,可至于枕侧。无关专业学习,只是随便翻翻,也能悦目悦心。
  •     清代学术研究的介绍。语言略带文言气息。另外建议和梁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同读,该书的资料更加丰富,当然二者各有短长。
  •     1920年的梁启超,已经从欧洲大陆回来,深受其人文主义之影响。这不是仅仅陈列清代200余年。更把它比作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我喜欢这些中西思想对比的著作。尤其欣赏梁启超把这些用“思潮”的形式进行探讨,把这么多思想,学派,学者按照4个阶段串起来。
  •     两星给朱维铮先生的校订和导读。
  •     近三百年文化发展。非常好的书。
  •     稍微读着有点晦涩,不过读后很有感悟,推荐!
  •     可惜除了戴震以外,所谓的全盛期正统派居然几乎仅以分类列举了事;还没启蒙期诸位介绍得详细;康梁等人则嫌推之过重。。。不过仅戴震一人就已经刷新了我对考证学的狭隘认识了。以“概论”名之,也算起到开个书目引导入门这样的目的了。
  •     24本书都买全了,出于对大师的敬仰。
  •     清代思想史
  •     一部很不错的清代学术记述小文,恰如其分地简介概况、脉络、源流、发展。除了末尾,略觉得纯粹画蛇添足!我坚信有同时代的人记述同时代的文字只能一种参考性的史料。得承认著者的抱负,但在我这个不懂深浅的后来人眼里,简直本末倒置,竟然论述自己师门比之前任何一代都要多!
  •     梁启超先生是第一个非传统经学治学的国学大师,可谓开风气之先。他的书一定要好好地读。
  •     喜欢,角度新颖
  •     跟大师学做学问
  •     中华书局的 , 字体看着很舒服, 很好,超哥用生住异灭来阐释清代学术演变,很有见地
  •     有意思的地方当然比比皆是了,个人觉得最有趣的一个评论是梁任公说惠派尊汉儒犹如视译者为最神圣,戴震一派则视原文为正统。
  •     延续着梁氏一贯的风格,师承、观点、脉络清晰,夹杂着自己评论,以现在梁启超看历史的梁启超,新颖独特客观
  •     超好的一本书
  •     简单翻了下,等忙过这阵子了要详细读~
  •     看这种书就是打击自己。。。
  •     虽然不是我想要的版本,我想要那种带注释的,这样就可是看懂好多,不过叔还是和不错的
  •      “以复古为解放”,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来说,一切革新运动的营养均来自于历史,复古的目的在于革新,在于解放,在于寻求一种精神与当时的时代需求相契合,所以知识分子才不断回到过去寻求支持。变法亦然,革新亦然,文学亦然,政治亦然。
  •     攒全一套
  •     导读很好很尖刻
  •     里面分流派来介绍, 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清代学术的流派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也可以学到我们现代一些习俗或思维方式的追述。
  •     我感觉在古藉方面的书中华书局出版的我还是愿意买的。特别是这套《跟大师学国学》就更好了,有大师,又是国学。非常值得阅读并且深入学习研究。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大作,我更爱不释手...要好好研读哦!
  •     朱维錚写的意外有趣~ 内容算是入门书吧,本该大一就看的书现在才看,真惭愧。
  •     梁任公的大作,细细品来,就是不同凡响。曾经在学校图书馆粗粗一读,因为是善本,不能外借阅,故而囫囵吞枣;现在细细读来,那感觉就是品鉴——岂一个爽字了得!!!!!
  •     中国人必读。(最低要求)
  •     考证少,创论多,引述错讹颇多,然无碍其擎鲸碧海之大手笔
  •     梁启超的是沽名钓誉了,难以称得上优秀的学者。
  •     朱维铮的导言(不愧是史学家)和校注极见学问功底,节目提要也很赞~此书较《近三百年学术史》更注重介绍研究方法,博赡精审而简明扼要,固然也是看得见功底的。页160“而吾对于我国学术界之前途,实抱非常乐观。盖吾稽诸历史,征诸时势,按诸我国民性,而信其于最近之将来,必能演出数种潮流,各为充量之发展。吾今试为预言于此,吾祝吾观察之不谬,而希望之不虚也。”
  •     书不错,只是一次性购买了一整套,阅读起来需要时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