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与逍遥》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拯救与逍遥章节试读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1
ISBN:9787561786161
作者:刘小枫
页数:479页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70页

空虚的现实就是欺骗,只有绝对、纯粹的东西才有价值。理想主义不是美化、而是超逾现实。在矛盾的世界中活下去,不能不追求绝对的价值,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191页

当个体感到无力获取某种价值时,很容易走向否定和诋毁价值本身,价值关怀随之就转变为价值盲和价值虚无。按舍勒的价值现象学分析,这乃是以人的生命欲念为价值实在的基础、将价值意识局限于本然生命的天性的结果。既然价值关怀以个体本然生命的欲念和意愿为根据,当求取价值失败之时,就难免依据本然生命的欲念和目的否定价值形态,以至诋毁价值实在。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104页

自从人使上帝屈从于道德判断那时起,人就主动杀死了上帝。然而,道德的根据究竟何在?人以正义之名否定上帝,但是没有上帝的观念,正义的观念又是什么意思?那样的话,我们不就置身于荒谬之中了?/加缪「反抗的人」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138页

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苏格拉底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111页

祖国与国家政制不能混为一谈,将人们赖以生长的大地,与政治制度混为一谈,就在逻辑上确定了某种国家政制的永恒正当性。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116页 - 绪论、第一章

下午和晚上,看了绪论-诗人自杀的意义和第一章1-6节。其中关于中国传统君子天人合一的人格理想及其根据的部分,唤起了一些对自己过往的回忆。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84页

不仅诗人在蒙难,真实价值和意义也在蒙难,低下头颅不仅是为了表达崇敬,也为了痛定思痛。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373页

西西弗斯所有的沉默都在这里。他的命运属于自己,他的巨石也归于自己。「加缪」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58页 - 诗人自杀的意义

诗人自杀不是日常事件,而是信仰危机事件。历史上第一位自杀的大诗人是屈原。屈原精神的标志不是爱国,而是自杀,他的伟大在于他敢自杀。
所以端午节实际上是纪念自杀的自杀节。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164页

但爱感意向的主要对立面并不是恨,而是生命感觉的无所动心、清静含虚和冷峻思辨。布伯说,坦诚表露其恨的人,比无所爱也无所恨的人更接近爱。生命感觉的冷峻理智更是爱感意向的顽敌,所谓看透世间的一切,遁入孤我的内心。心无所忧,拒绝灵魂承受无的黑暗,无所住心地把现世中的一切拒斥在个我心意的大门之外。这种生命感觉不是承负而是强化世界的恶,靠无化一切的心智活动来逃避现世恶。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123页

抵制魔鬼撒旦的诱惑,是上帝临世的救恩,让人懂得人类的苦难靠任何现世的手段都无法消除。耶稣经历的孤独和忧伤,是人的现世处境的超越性转化,与圣爱同在成为人的新的在世处境。现世根本欠缺的不是高明的治术,不是祖传的宗法,而是救赎之爱。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16页

个体性是思想自身无法抹去的在体性质,精神冲突本质上是思想个体之间的争拗。如果思想的个体带有受命于天的意识,好像唯独自己才掌握了蕴藏在我的特殊天命中的真理,那么追问真实意义的对话就根本不可能。精神冲突是追寻真实意义的条件,依赖思想个体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批判。固步自封的思想是精神贫困的表现。荒谬与其说是这种或那种错误的意见,不如说是一种自以为独据真理而拒绝精神冲突的人的心性情绪。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53页

世界就是空虚,世界的意义需要人自己寻求到的信念来确立。不主动赋予世界以意义,反而向世界索求意义,等于缘木求鱼。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1页

让自己慢慢阅读。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370页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361页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81页

与道德形而上学和解脱信念的根本不同点因此是,基督教精神不肯承认人的本性的自足可靠性。人既是肉体又是精神,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人作为一种中间物类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乃是一种荒谬的优越。基督教精神不是按自然秩序或天然状态的尺度安排人生,而是顺从上帝的意志,祈求绝对的神性存在:上帝的恩典。

《拯救与逍遥》的笔记-第300页 - 第四章 希望中的绝望与绝望中的希望 第三节

“从梅思金到卡夫卡都没有摆脱(反而不断加剧)的这种”瘫痪无力和绝望的状态“,乃是如下事实造成的:他们不仅无力反驳伊波利特、伊凡对上帝的神义的拒斥,而且出于内心的真诚认同这样的拒斥。自己曾以同样的真诚来维系的信念已经动摇,他们的困境仅在于不愿跨越界限步入荒诞。”


 拯救与逍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