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原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新原人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7-5
ISBN:9787108026828
作者:冯友兰
页数:220页

内容概要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一九一五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一九二四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一九四六年赴美任客座教授。一九四七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一九五二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四十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一九四九年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觉解第二章  心性第三章  境界第四章  自然第五章  功利第六章  道德第七章  天地第八章  学养第九章  才命第十章  死生

编辑推荐

“冯友兰作品精选”此次是首次以单行本形式刊行。 《新原人》就是该精选作品中的其中一部。

作者简介

《新原人》:“冯友兰作品精选”收入作者大部分重要论著,由三联书店分两辑出版。先行付梓的第一辑七种是:《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上六种即“贞元六书”)和《南渡集》;这几部书写于1938年到1946年间。

图书封面


 新原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前两本显得更闲散,新原人又回归了较系统的哲学体系,冯友兰先生自己说这本是紧跟新理学的。全书的核心,在于提出了人生的四重境界说,即自然,功利,道德,天地。而这四重境界之区分标准,则在于全文开头所讨论的“觉解程度”
  •     想象一个从青藏高原处发源的一颗沙石,顺着江流而下,期间流过广阔的平原,最终从长江入海口流入大海。这颗沙石若有知觉,必能感悟到它这一路的行程是整个江河运动的一部分,是自同于其江水流行的。同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有些也有类似的知觉。他们觉解自己是世间万物流动变化的一部分,这万事万物的流动变化,称为大化流行或大用流行,其流动变化的总过程,称为道体。自觉解其为之一部分,即是自同于道体,有这种觉解的人,即是有天地境界的人。然而,有天地境界的人不限于此,有天地境界的人的最高境界,是自同于大同。大同者,世间万事万物的理的总和也。所谓理,即是各种实际事物的标准和极致。这一理是一直存在不随实际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故大同者,上包万古,下揽方来,可以看做历史的整个河道,而且这一历史的河道,又不仅限于过去,还包括将来的部分。在这一无始无终的长河中,古往今来乃至未来所有的先贤大圣、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都蕴含其中,而我们不过是当下这个片段中的一环。有了这个观念,我们便知自己在整个宇宙当中的位置,我们的行为对于贯穿古今未来的整个时代的意义。此可谓“知天命”,我们因此就可以做些“尽性事天”的事了。这是以冯友兰的《新原人》为代表的新儒家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多少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然而现在,这一学理在中国人中已几近不存了。在这个“活在当下”成为最响亮的口号的时代,人们已不是放眼世间万物在整个历史与时代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是将时间的长河切片化,只去注意当前这个切面上的东西,岌岌于眼前的利益,贪图一时的享乐。所谓“眼一睁一闭,一天过去了;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被视为真理而大肆流行。这种认识,《新原人》中讲得很清楚,叫做功利境界。功利境界未尝不能使人努力奋斗取得成就,然而当整个社会都趋于这种功利意识的时候,这个社会必然是浮躁的。所以当下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由很多急功近利的个体组成的急功近利的社会的真实样子。唐德刚在《胡适杂忆》中讲了这么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而看一个人的修为除了看他的言行外再注意他对待自己的“七情六欲”的方式就可以了。我窃以为然。这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和同学谈论《金瓶梅》的问题,他说《金瓶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或许是这样,但我仍然不认为那是本好书,因为它未必给人以好的引导。很多问题都是这样,现在当我们说中国的名著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四大名著。四大名著固然不错,但它们不过是通俗小说罢了,在过去,不过是“酒足饭饱之后聊以醒卷”的。而我们真正的经典,却不那么受欢迎。说到这我想起大二上日语外教课的一个情景。那时给我们上外教课的是个日本老头,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然而,第一堂课上,他笑容可掬地所说的话在我听来却带有嘲讽,很不是滋味。他说:“在日本,我们都学习朱子学,读四书。然而在现在的中国,大家都不读这些了吧。”我们的儒学,在日本、韩国大行其道,而在国内却少有问津,这不能不让人深思。要知道,在程朱理学,也就是新儒学最发达的宋朝。轻易踏遍欧亚大陆的元军用了近半个世纪才攻下宋朝,所到之处无不是全民抵抗,战至最后一人,而且在最后的崖山战役中,十几万人随着皇帝跳海身亡,以身殉国,其民族气节至此。而在市井小说最为发达的明朝,清军的少量人马入关时几乎没遭遇什么抵抗,连他们自己也不敢相信的轻取中华,其民族精神之泯灭可见一斑。也难怪有外国学者称“崖山之后无中华”。清朝大量收缴风俗小说,编纂《四库全书》,也是有感于这种杂书泛滥、道之不存的影响吧。新文化运动为了普及白话文把中国的通俗小说抬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我想说的是,儒家的安身立命、内圣外王之学才是我们文化中真正的精华。当代中国断不可只去拾西方人的牙慧而把自己的传家宝都丢给日韩国了。这是我读完冯友兰的《新原人》后所有的感想。
  •     一日,朋友说最近对一事比较纳闷:一旧日同窗,为了拉点小生意好“供养”大房子,闹得周边一圈鸡飞狗跳。她想不通从前那么蕙质兰心的一个人,缘何至此?我说我也纳闷好久啦,瞧瞧祖父母辈活得那叫一个从容,父母辈那叫一个坦荡荡,我辈怎么就一副仓皇狼狈相?只会大呼,这世上再没有一个不抱怨的人啦!近日读了冯友兰的《新原人》,不禁豁然开朗!倒不是老先生把我说明白了,而是借他的见解,我自己似有所悟。这本书简而言之提出了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先生以为自然、功利境界不必用心即可有,但若要到达更高境界,就惟有靠自我了悟一途。对万事万物加深觉解,如此人生才可别具意义,也就天高海阔任逍遥了。依我的浅见,祖父母辈是在天地境界里。打个比方,他们是虽穷至日日吃冬瓜,却照唤“大块大块,吃痛快咯”,一如眼前放着大碗酒、大块肉,浑然忘我,有自得意。父母辈是在道德境界里,虽穷至偶尔吃冬瓜,但邻人更有冬瓜都吃不上的,分其一点。为人所当为,无所计较。小孩子呢,只要冬瓜在桌,管它,只管吃之,是在自然境界里。此三者,各有所乐,自得其乐。独独我辈,不容桌上有冬瓜,非惦记着人家碗里的肉不可,是居于功利境界。得之也忧,失之也忧,患得患失,总没有消停的时候。即使有乐,恐怕也不过皮笑肉不笑而已。但话又说回来,老一辈有这样的境界似也不是有意修养来的,更不是“人老精,鬼老灵”之故。若论各样条件之先进、学识之易得,我辈自优于前辈,但境界为何偏偏反不如了?思来想去,惟有冯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的一段话解得通,“在思想的时候,人们常常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他就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因而他的哲学也就有特定的强调之处和省略之处,这些就构成这个哲学的特色。”如是,环境不同,个人的哲学也不尽相同,境界自然不同。祖父母辈多居于乡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直接感应到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个人。我常听祖母说,有一条虫就有一张叶,这正是天地之见。劳作之后坐在田埂上吹风,也是祖母之大乐,竟至忘近身之忧。此境界与曾点之“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如出一辙,已臻化境。父母辈就没什么泥土味了,但大家庭还在,旧俗节庆未改。圈子小,生活安然,邻里相亲。人人都看着你怎么行事,所以最讲安分守己、光明磊落,所谓“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也不惊”。小心恭敬的样子,惟恐声音大了吵了隔壁。因而父母最自豪的事情莫过于:你到处打听打听,我的名声如何!克尽己任,过得了自己,过得了别人而已。到了我辈,石屎森林住着,彩虹、萤火虫甚至于蚱蜢都难得一见,要顿悟到天地那上头去,真有点奇哉怪也。单门独户,又多为一枝独出,朋友可以虚拟谓之网友,恋爱可以虚拟谓之网恋。说是地球成一村,可举头三尺,掘地三尺,似无处不在的只有一个“我”。吃亏的事别找我,不占便宜就算很有道德了,如此想来岂非合情合理?要真正放下自己,以求人生的进境,谈何容易?至于现在,虽有乡间而不似乡间,虽有小城而不似小城,大拆大建,老老少少统统掉落到功利境界里,又另当别论。冯先生之强调个人了悟以得天地之至乐,固然不错,但他似乎忽略了特定的环境所起的正面或负面的作用。鱼儿对水有觉解,说得上是日子有功,自然而然。但要蚯蚓也产生近似的觉解,只怕有点妙想天开。并且,蚯蚓也不会以鱼之乐为乐,因为它根本见不到这种乐。我辈的可笑是注定的了,只是有人连这种可笑的觉解也没有。掩卷沉思,更高的乐未有,但也有一种乐。一如该书出版社之名,生活、读书、新知,反思自己有所新知,亦不失为一快事。

精彩短评 (总计69条)

  •     读了第一章,还不错,就是难懂点
  •     感觉好深奥的样子~~
  •     有一类书,能让你一读起来心就会很静很定。
  •     此书才是接续《新理学》而作,继续讨论哲学问题者。若说新理学中没有心的位置,那么应该说那是因为冯先生把心的问题放在本书来解决了。本书对唯心论的评论虽简短但却击中了要害,但也正因为其简短、不够细致,所以最终还是缺乏说服力的。所以某仍以为不如用唯识论来调和唯心论和实在论。另外,从本书这个主题来看,四境界论其实是唯心论内容在冯氏哲学的变种。
  •     书品极佳:)
  •     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禽兽在于有觉解,觉解的较低程度即在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如欲达到较高程度的觉解进而到达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需要更多的努力。大部分的人都甘愿停留在功利境界。
  •     需要提前做功课
  •     评论“新原人”
  •     短暂的内心修复法
  •     从觉解到人生的不同境界,冯叔带我们探究了人生的意义。这是我看的第四本冯叔的书,对一些观点可能并不认可,但始终觉得像一个温和的师长在讲述他对人生的领悟。从书中得到的最大启发是,事物的意义因为觉解的不同而不同,可能最终从行为上看不出差异,但其实内心境界已有差别。人生的修炼不在别处,就在最平常的事情上。
  •     关于人生的境界.
  •     关键在于境界
  •     四境界
  •     老先生讲得万分细致入微
  •     内心更偏爱中国的人生哲学,做的哲学。虽然中国哲学被西方批判的也在这。
  •     新的思维,新的观点,突破你的原有无知
  •     中国哲学启蒙。简明易懂。
  •     冯先生是指路明灯
  •     畅达周洽,作为教材底本。
  •     人的四种境界
  •     冯先生的书,一定是名不虚传的。
  •     精品图书,值得一读
  •     冯友兰先生的书我曾经有过几本,比如华东师范达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次看到三联书店出的这个系列,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到现在为止,《中国哲学简史》与《中国现代哲学史》(其实就是《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卷)都已经看完了(也可以说是复习完了,但不管怎么说,冯先生的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现在在看《新理学》与这本《新原人》。这才发现,冯先生在几部哲学史力作中只是点点滴滴的渗透了自己的治学思想,从来也无法直抒胸臆,而“贞元六书”就不同,完全是冯先生自己思想如江河在奔涌。我有时候真的怀疑这书究竟是不是六七十年前写的,阐述的一些问题,就算在今天也有很现实的意义,甚至说在人文精神缺失的今天,更加有意义。西方进步的科学技术能解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但是无法告诉一个人该有如何的精神生活,而这一点恰恰是冯先生一直强调的,也是他理想中中国哲学应该为世界所作出贡献的。
  •     在图书馆读了几遍,很久就像买一本,终于买到了,不错的书
  •      读的冯先生的第一本书。我想他和钱穆在一些方面是相同的。都想融合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墨精神,但中国儒墨思想这个基础是不能变的 ,然后解决两者的冲突,走出属于我们民族的一条路。
  •     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便是对冯友兰老前辈的一生著作的概括。三史分别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指:《新理学》、《新知言》、《新原道》、《新原人》、《新世训》、《新事论》。经典之作,大师之言。
  •     知易行难。
  •     活动不还错送货也是挺快的
  •     “四境界”说是冯先生对传统中国哲学境界论的新发展。他指出,要通过哲学达到对于宇宙人生的最高觉解,这实际上蕴含了他对哲学形上学的功用的理解,即在后来《中国哲学简史》中所说的——求得最高的人生境界。
  •     在老师的指点下,买了冯友兰的系列哲学书籍,但是考试要考这书,真不好过的
  •     贞元六书方是冯友兰经心之作
  •     省图借过,觉得不错就**当买了。

    这是一本认真看了会背目录的书。

    觉解 心性 境界 自然 功利 道德 天地(PS:才看到这里)

    三联出版社的装订、排版都很好,很满意。
  •     青年应该读读
  •     冯友兰先生关于人生之真相、目的、境界 和 才、命、力 的论述解答了我的许多困惑。谢谢。
  •     第一次读关于冯先生著名“人生四境界说”非节选、非征引的原文,比之前的期待棒很多!……读来很快,一是因老先生极唠叨,二是预想到未来仍值得、且可能重读多遍的。
  •     冯先生的《新原人》,是一本让人人可以有所觉悟的书。四个境界,前两境界:自然与功利境界,人人生而有之;而后两境界,是人的精神思想之反思活动,是修来的。生来的境界亦可以创造伟大与辉煌,它是基石,修来的境界囊括了生来之境界,“极高明而道中庸”。
  •     冯先生的这本书是什么时候的不过时的,因为人终究还是人,怎样做人的问题怎么也绕不过,冯先生就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做人的道路。
  •     先生屡次称赞的学术著作。
  •     值得一读再读。   是开拓眼界的一本好书。
  •     经过金岳霖与汤用彤的洗礼,冯友兰在昆明郊外龙泉镇似乎又重新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觉解,重启其天地境界之说。带着对贞元前三元的自限,芝生再继新理学以六经注我。觉者自觉,解者了解,自我意识与辩证外化认识的内外之和合,不亦曲折乎?理一分殊,如众明灯,各遍似一,参乎机缘。君子之道费而隐。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中间底大全分别,道家看得很清楚而儒家不清楚。自然境界、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反身其诚,儒家看得比较清楚。至于自然境界与天地境界底浑沌分别,道家却也有搞不清楚。至于其他诸家则更为浑沌与实用理性之流俗。佛家与道教讲方内方外,后者不过神秘于功利,而前者惜大神秘主义。不可思议与不可了解之大全者,三才之人亦以大言大体之思议觉解乃可入乎天地而化为同一。然则知天事天以至于吾与点也之乐天可欲也,同天其果可欲耶?善美为中道
  •     觉解!
  •     尽伦尽职
  •     其实所谓 新原人 就是有点像叔本华的 人生的智慧,看着很有意思,一些想法有启发性。至于有人说冯友兰的人格问题,毕竟性命和立场的重要性随人而定,的确有人为信念献身,但冯友兰的智商和人品毕竟不是超凡的,看书看想法,人格放到别处讨论。
  •     刚看了第一章,讲的很详细,很不错的关于哲学的书。
  •     冯先生的《贞元六书》可以说是建构了一套真正的中国人自己的哲学体系。那些简单的对中国儒家进行否定的人应该读懂此书再去发表评论(不过等你读完此书后,发现了自己的浅薄,估计也不会在冒杂音了)。至少作为哲学的一家之言,我们必须承认其地位。读完此书,我的感觉是既对人生有诸多的感悟,同时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也有一改变。印刷质量也好,毕竟是老出版社的产品。强力推荐大家一读。注意... 阅读更多
  •     还好吧,是社团要买的一本书,就买来看看
  •     冯老这几本书基本买齐了
  •     由于缺少天地道德的经验也只能从论述逻辑体会他的思想 对这套思想的证实或证伪也无从说起 对于一个心甘情愿驻守在功利境界的俗人来说 最好的处理方式莫过于把那些高级的体验当作“皇帝的新衣”了
  •     贞元六书之一,对提升做人的境界有帮助。好好读读!
  •     这个商品不错,以后还会光顾的。
  •     人生境界,觉解 只是天性,没有说发展的问题
  •     划分人的四种境界,用儒释道、康德、边沁、黑格尔、斯宾诺莎作注,岂止六经?
  •     好书。得慢慢读,静下心读。
  •     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中国哲学精神以及人生哲学、正确的人生观,一本薄薄的书全部搞定。必读。
  •     这本书写得不错,有哲理性的,但有点深奥,不太懂!
  •     书有点难懂,写的不是我们现在是语法,再加上是哲学。
  •     四星半,11年2月2-6日
  •     发货速度快 东西价格便宜
  •     人生的理论指导人生的实践? -- 读完我又不想读了
  •     所谓“四重境界”或可视作冯氏所理解的哲学史。真羡慕这种能够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学养与能力。ps腰封真美,据说这套精选集的美编曾至鄙局传授经验。
  •     平价,好书,找到买书的好地方了!
  •     张老师一再推荐的书
  •     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上,通过“觉解”“心性””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学养”“天命”“死生”,一步步的告诉我们,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哲学思考,看完娓娓道来的论证,有一种中国古典韵味的治愈感。
  •     在我的书柜里 这算得上一本好书
  •     很喜欢冯先生的境界说,人应该追求天地境界,避免异化。
  •     将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个层次。其中在天地境界中的人,不仅觉解到人的社会性,自己应当做一个社会人,而且觉解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员,人不但应在社会中,堂堂地做一个人;亦应于宇宙间,堂堂地做一个人。从艺术之维上看,冯友兰的天地境界可以被看做一种艺术境界,它体现为一种哲性的艺术美或艺术的哲性美。这种哲性的艺术美即叶朗先生所讲的意境。按他的说法,意境与意象是不同的。意象可以看做是情与景的交融,而意境则是一种“景外之景”、“象外之象”,它蕴涵了浓郁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因此,我们可以说,‘意境’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种类型。”⑥艺术中意境的这种形而上学性使得它成为一种哲性的艺术美。在冯友兰用诗的言说及文学艺术类比的方式所论及的天地境界中,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美。
  •     书的内容很深隧,外观很精致。很满意!
  •     此书值得一生中反复读!
  •     贞元六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