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趣品人生》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于丹趣品人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508630410
作者:于丹
页数:224页

回到学语文的那些年

在此更正下先前的说法,与其说是给老年人看的,还不如说是给我们这种年轻人回顾《语文》课本的,里面对李白、白居易等古人都有详细的介绍,让我想起之前那些看着文言文头痛的日子,不过现在去品又是另外一般味道,淡淡的,有我想要的生活。

文化鸡汤和帮闲帮忙

王彬彬在《文坛三户:金庸•王朔•余秋雨》中曾经说过:“金庸、王朔、余秋雨这三人最本质的相通之处,在于他们的作品都属帮字号文学,帮忙或帮闲,麻痹人们对现实的感觉,消解人们改造现实的冲动。”此语稍嫌刻薄,却不妨碍成为一种值得借鉴的分析路径。不只这三位,当下中国有太多的文人学者扮演着帮忙帮闲的角色。就如于丹,历年来以《论语》、《庄子》为底料炮制各种文化鸡汤,在将古代典籍功利化、庸俗化方面扮演着不遗余力的角色。其行为虽然要比那些曲学阿世的御用文人好出一筹,但终究摆脱不了帮忙帮闲的嫌疑。近期她帮忙或帮闲的典型事例是推出了一本题为《于丹趣品人生》的书。该书共200页,前有白岩松序,后有和一个法师冗长的对话,大行距排字配以大量巨幅插图,干货不过十万字左右。十万字中还有百分之八十的内容是故事的东拼西凑,真正出自她手的文字寥寥可数。然而,仅有的寥寥可数,内容却乏善可陈,毫无营养。其水分如此之大,初版印量却高达50万册,有成为“白领圣经”般当仁不让的气势,因此其烂俗不得不揭露。于丹写此书之目的自称出于善意,即看到当下人们在追逐声名财富之途疲于奔命,无法获得舒适惬意的生活,因此其倡导安闲宁静的生活态度。如何可拥有此种宁静?于丹的答案很简单,到茶、酒和琴中去寻找,即待着没事儿品下小茶,喝些小酒,弹点小琴,细细品味,以安顿心灵。而此种闲情雅致的典范在何处?当然是中国古代。于丹从《三国演义》、《世说新语》、《菜根谭》以及唐诗宋词中找出一些和曹操、关羽、李白、杜甫、陶渊明、王羲之、竹林七贤、苏东坡等有关的通俗小故事,放到茶、酒、琴三栏之下,糅合一番并略加点评。整本书结构大抵如此。其所引述的故事大抵为众人耳熟能详的事例,毫无新意可言。而且,这些段子都极为浅显,如曹操煮酒论枭雄,关羽杯酒斩华雄,李白斗酒逞英雄等,大抵是小学生课外阅读故事集的程度。于丹不过是用一些过渡语将故事连缀,并发些小抒情和小感慨,实在看不到独到的观点,亦难见妙语和所谓的生命感悟。如“一些人酒越喝越糊涂,另一些人则越喝越清醒”,“不同的人喝同样的茶,可以喝出不同的况味”之类实在是正确的废话,可套用在任何场合和文章中。其水分比品读论语还要多数倍,因解析古典毕竟是文本阐释的工作,再不济翻译过来也需要时间和工夫。而此书一切都不需要,仅需摘抄些故事,简单归类拼接评论,此工作似不日即可完成。不谈内容的干瘪以及炮制的简易,其立论和思路根本就是错误。其实,造成普遍幸福感低绝非仅因人们遗忘了闲情雅致,最根本的是制度和文化的原因。社会等级固化,向上流动途径堵塞,多数资源掌握在少数垄断集团之手,使弱者非经奋力拼搏连生存都成为难事。中国固有文化基因的缺陷,形成超级世俗化的社会,一切以权和钱为中心,非经奋力拼搏则难以获得尊严体面。因此,若非经制度和文化的调整更易,单纯靠个人退居心灵的内在城堡,实在是治标不治本。而且,此种闲情雅致虽简便易行,却实在是于丹这种名利双收的文人教授才可享有的专利,若不改造现实,多数人的生存和尊严且成问题,如何可真的做到从容闲适?即使做到,多半是掩耳盗铃,如鸵鸟将头埋在沙中躲避追捕,自欺欺人而已。 总之,即使不谈改造现实,也不建议读类似居家旅行必备之良品。古今中外的人文宗教经典,经时间淘洗流传下来,反复阅读都会对人心有提升作用。于丹的这种山寨书,未经时间检验,立论眼光都不高,多读对人绝对有百害而无一例。更重要的是,文化心灵鸡汤本身是市场的产物,和金钱利润紧密捆绑,其本身就来路不正。阅读此书之后会不会获得闲适宁静我不敢肯定,但是于丹卖完这50万本书后绝对可以获得,这个我是敢打保票的。《博客天下》2011年第21期。

不如改名叫于丹拼诗文?

白天的时候就着这书发了条微博:这书比教科书还难以下咽。马上就引来小姑的质疑:晕 我也在当当买了 还木有看。可是,这是大实话啊。为什么?因为于丹她品的根本不是人生,而是在拼诗文啊。从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到张潮的《幽梦影》(《幽梦影》是我超喜欢的一古文,读下来神清气爽,可是被于丹拼在这里了,我好难受);从苏轼到王维;从刘勰到王国维;从……总之,只要是写个东西抒个情表个愿希望过怎么样的人生的,基本都被于丹拼到这书里来了。你说你品人生吧,那你就讲点自己的玩意儿啊,干嘛都是别人的呢?都是别人的怎么能叫品人生?说实话,其实我一直都不怎么待见于丹的文字。于是你一定会问:不待见你还看?没办法,在某组织,这已经成为了任务:这书是发的,因为要每个季度上交一篇读书心得——当你中意的事变成了任务,那即便是最爱也会变得无趣。

品人生?还是拼诗文?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啃完了易中天的《中国智慧》,大概是相隔时间太短的关系,总喜欢把这两本放在一起做对比。同样是品评中国文化,同样是粗略的点到为止。恐怕我更喜欢易中天的表述方式,略带理性和逻辑,能把一个复杂的现象用很简单的方式解释清楚。让你由浅入深,更清楚当时的文化现象的形成。而于丹的书更像是玩票儿,不是说写得不好,打1星略显苛刻,毕竟人家的文学功底在,卖弄卖弄也是有看头的。3星只是说明这本书就是本修身养性,打发时间的闲书。排不到我书阁的最上乘,但送人也很体面,不丢脸。相较于丹的简单复杂化,我更倾向于易中天的化繁为简……

且停停,跟于丹喝茶,品酒,听琴

闲来无事在海淀图书城看书,拿起这本书,是因为看到封皮的于丹,因为我比较喜欢于丹的文字,无论高深或是平常的道理,在于丹嘴里,都变得生动有趣易懂。不会被大篇幅的说教压抑着。买下这本书,因为扉页的白岩松的书评。一直也很喜欢白岩松,看过他的《幸福了吗》。喜欢他对生活细致而且读到的观察角度。也赞同他的生活态度。两个原因加起来,是我买了这本书,而且提高优先级,细细的读了这本书。于丹还是那个于丹,但这本书不同于之前的《庄子》,《论语》。这本书带着茶的清香,酒的浓郁,琴的高雅。挺喜欢这个风格的。也因为读了这本书,我跟朋友说:”我要买套紫砂茶壶“。其实我还是俗人,书里说喝茶并不一定要多高档的茶具,关键是喝茶人是否能懂茶,是否能达到心灵的平静,没有喧嚣,并无其他,只是喝茶。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着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

不要只会工作,要学会忙里偷闲

我们每个人都是很平凡的人,在我们平凡的生活里面,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有公务,勤劳是中国人最显著的特点,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飞跃,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慢奔波的脚步,通过休闲享受幸福的生活。  忙碌中我们怎样有一种从容的心,去体会一种生活的意趣,感悟生活中那些点滴的美好呢?从早上被闹钟吵醒,奔向拥挤的地铁,一天忙碌的公务,筋疲力尽。生活每天重复着,路上的风景从没有时间去观看一眼。我们一直在加速。“即使降了速度,有时候降不了人心的欲念,因为还会有人抱怨那不够快了,没有那么多时间耗在路上。”《于丹讲生活方式》这本新书告诉大家,路上是有风景的,如果你降一点速度的话,会看得见更多的风景。在奔跑的路上,我们要把生命的速度降下来。休闲,让生活慢下来;停下来,生活更美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洒脱曾是古人的休闲理想。在当代,尽管高企的物价和激烈的竞争压力巨大,人们对这种悠闲生活的期待却没有改变。听听琴,看看山水,饮饮茶,喝喝小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最低成本的养心的方式。休闲和劳动都是人们的基本权利,休闲并不是偷懒或浪费,而是为了更好地劳动,更好地生活。养心不是无为,是为了更好地感悟幸福,更好地享受人生。休闲是人的权利也是本性要求,关系生活幸福指数和经济发展质量。在发达国家人们的时间三分之一用于工作,三分之一用于睡眠,另外三分之一则是在休闲。休闲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休闲也是生产力,它可以产生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消费。要学会欣赏路上的风景,有的时候眺望别人的生活,就总会觉得那很遥远,但是要找到一个引月在手的办法,就会离自己很近,我们每个人所眺望的别人的生活,有的时候别人也在眺望自己的生活。活在当下,知足常乐,学会欣赏路上的风景,学会感悟生活中那点点的小美好,幸福就不远了。 学者于丹,从《百家讲坛》走下来,不再高高在上,让人远远眺望,她“转行”关注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开始注重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于丹此次引领了一次新的潮流——不要只会工作,要学会忙里偷闲。

心灵鸡汤

“人生”是个艰难的命题,因为它太“形而上”,解题的人容易走上晦涩的路子,自己费劲,听众费解。在这方面,于丹老师似乎特别擅长:从讲《论语》、讲庄子再到这一部品人生,她总是能穿越时空,采撷祖先的智慧与情趣,给当下的我们注入精神、心灵的氧气和养分。我们生活在一个“效率”、“速度”至上的时代,撇开自己不说,只看身边把不满一岁的婴儿送入早教班以期早慧于人(至少不落人后)的现象,就可知道如今的中国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渴望成功,特别要“速成”。赶着鸭子上架,鸭子一定是焦虑的、烦躁的,是没有什么快乐和幸福感可言的。然而就在几十年前,旅居美国的林语堂先生将中国人享受生活的情趣用英文介绍给工业发达的西方世界,那时的美国人推崇逻辑极端和科学理性,心灵却无法安顿。于是,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轰动。时隔半个多世纪,我们自己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一方面是物质的富足,另一方面是精神的窘迫,这种反差已经越来越不容回避。   这么多年我们花了绝大部分精力去开眼看世界,却忽略了身后那些无数辈祖先用他们的生命积淀起来的人生智慧。在这个人人都“赶”时间的时代,看专著已成为一种奢侈,更遑论古人的专著。没有关系,于丹老师用她细腻又深刻的感受、浅显但唯美的语言,将历史上有关“茶”、“酒”、“琴”的一系列掌故娓娓道来,教我们如何在匆忙的路上稍作停顿,获得一种安心、一种从容。   普通人所理解的“懂”茶,大体是熟知茶的种类以及茶艺与茶道的程序与涵义,然而你可知道,小小一盏“茶”,能容纳十年陈梦、前世今生?能品出清醒、欢愉、忧伤、格调、力量与柔韧?  酒,原本是中国文化最醉人的景,而今却成了最令人头痛的“局”,抛开功利与算计,淡淡一壶酒,亦能喝出人生、兴亡、人心、清醒、从容、智慧和豪情。  关于“琴”,有的故事你我熟知,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对牛弹琴”有着怎样的深意?“高山流水遇知音”又有什么样的前传?看过此书,追本溯源,方知求学需甚解,方知中国文化之迷人。(本书评版权归云中书城所有)

国学大师变身幸福专家

对大多数人而言,于丹是熟悉的,对于丹讲生活方式却是鲜有人知。与读者阔别三年之后,于丹教授推出其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她将在书中告诉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才能渐渐地靠近幸福。这是一本可以为迷路的心灵找寻方向的圣经。面临众多选择和诱惑,如何为自己的人生定好位?在快节奏都市生活中,如何让自己愉悦地过上理想的生活?如何才能在轻松快乐的节奏中,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诸如此类的问题,接连不断地叩问着每个人的内心。 于丹的感悟生活在这个时刻顺势推出。这一次,于丹教授将解读经典的重心放到了如何指导现代生活里,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有价值有效率地生活,怎样才能让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思,过得更加幸福。穿越时空的尘埃,跟随于丹教授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雅趣,唤醒心灵的力量,在纷繁的物欲世界里找到灵魂的栖息地。于丹教授将自己三年来对幸福生活的最新体悟辑录于《于丹趣品人生》一书中,并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都将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化随笔,还不如说这是一本身心灵的佳作。在书中,你将读到如何借助古人“一生相伴的酒,日常品的茶,宛若天籁的琴声”,让自己疲惫、充满噪音的内心停一停、静一静,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所需。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教授更像是一位“心理医生”,在她的悉心开导下,那些曾经萦绕在心头的负面情绪——焦躁、迷茫、抑郁、愤懑将会逐渐消散。我们困顿的心灵将会在寂静的阅读中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趣品人生》,超越今人与古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用一颗闲闲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我们幸福了吗

对大多数人而言,于丹是熟悉的,对于丹讲生活方式却是鲜有人知。与读者阔别三年之后,于丹教授推出其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她将在书中告诉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才能渐渐地靠近幸福。“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了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缺少了一点意趣、闲情,缺少了那些休闲的时间,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即便是成功,也不免显得苍凉。”在《于丹趣品人生》一书中,于丹教授如此告诉大家。很多人以为靠自己今天紧张艰辛的努力,就能够换来明天的幸福,所以即使在当下再苦再累自己也心甘情愿。幸福就在路上。错过太多风景的人生已经不再丰盈与充实,我们的生命就会变得苍白而无趣。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教授认为,首先要找到真实的自己,弄清楚自己的一生真正想要追寻的是什么;然后用尽一生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但在追寻的过程要适时放松自己,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追寻不是过程,而恰恰是生活本身!我们处在一个有太多选择的年代,我们不再为没有选择而痛苦,而是为了选择太多而烦恼;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处理,无论是家人的事、工作的事、朋友的事,还是自我的事,结果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失去了自我。怎么办?停一停。“人在名利的道路上都那么忙,到了这里溪山清静,不妨停一停,让我们歇歇脚,让我们静静心,让我们回头看一眼出发时的起点是什么,让我们向前望一望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停一停,不是让我们虚度时光,让我们放弃理想与追求,而是让我们的心灵小憩片刻,在悠闲的情趣中尽情享受生命,然后再带着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人生路。说到悠闲的生活情趣,我们现在远远不如古代人。在古代,我们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这些都是名士的风流雅趣,而现代人在忙碌中恰恰丢掉了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在《于丹趣品人生》一书中,我们不妨跟随于丹教授回到古代,去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

醉心于山水琴音之中

每个人 何尝不想醉心于山水中 喝着清茶 酌一杯小酒 品着琴音 可是生活往往没有这么惬意的闲暇 所以 我就只能是在看到这样的书时 憧憬一番 期待能有朝一日 生活在这样的惬意之中。 此书给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亲近了角色 却疏离了自己。 我们扮演者各种各样的角色 学生 工人 子女 朋友 爱人 父母··· 追赶着物欲 追赶着生活 追赶着梦想 却在不停地追逐之中渐渐疏离了最初纯真。

你的生活“有意思”了吗?为快节奏生活的我们提个醒

朋友说,你是于丹的粉丝么? 我很诚恳的说,不是,虽然看了她讲《论语》讲《庄子》,一种解读而已。如果她继续讲什么诗词,讲什么《孟子》,说实话还真不想读。这次于丹转换了个跑道,改讲生活方式,知道她是搞传媒的,接触的人比较广,对于这样的视野相对广阔的人,比较好奇,就像以同样的心情去读白岩松的《幸福了吗》,顺着白岩松的思路,我想于丹的这本新书,应该是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的生活有意思吗?太多时候,我们可以有着各式各样的选择,有着太多追求不完的目标。我要有一个高薪,要有一个住处,要有一个大房子,要有一辆豪华车子,要找个美女/帅哥……说白了,就是忙碌的像蜜蜂一样,每天赶来赶去,周围的风景有什么变化,周围的人有什么新动向,对不起,没注意,忙啊。 每天忙来忙去,回头却发现我们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也会觉得极度空虚。于丹暂时放下心灵导师的帽子,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和温馨提醒忙碌生活中的这些人,要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悠闲的情趣,而这不是为了让我们拿出大把时光去浪掷,不是为了让我们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实现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如何找,于丹依然没有逃脱她的领域,传统文化的大旗再次树起。喝个茶,饮杯酒,弹个琴,这些事情很普通,却总觉得是古人才有的闲情雅致。不过经过于丹的提醒,只要有意识的去做,不那么功利的有目的的去赴茶宴、酒席,琴棋书画,茶酒花,都可以成为我们找到生活意趣的一种休闲方式,这也不失为一种生活的方法。没意思!真无聊!我们每个人试着给自己布置一个功课,每天给自己和家人找个小小的惊喜,一定是多大的事,不一定很有意义和价值,只在那个时刻,你真的像孩子一样欢呼了,大笑了,那就够了。于丹在书中讲到了金圣叹的“不亦快哉”,很受启发,是啊就那么点点小事,其实就可以很快哉,只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迷失了,总想找所谓的大快乐,大幸福,看不到这些身边平平常常的小快乐。快乐没有大小,只有寻找快乐的心有大小。不敢说于丹这本书有多好,但看完给忙碌中有些迷茫的我一些心灵、生活的指点和借鉴,足矣。因为它提醒了我,生活不仅是生下来,活下去,而是要生的有意义,活的有意趣。

于老师的读书笔记

对诗词歌赋了解甚少的可以通过于老师这本书的归纳总结翻译 浅显的了解一番 至于于老师 在书里提倡的慢生活 其实最后和大师对话的一篇文章足以明了 为什么我评论太短了 就不让发我只好复制黏贴一下了对诗词歌赋了解甚少的可以通过于老师这本书的归纳总结翻译 浅显的了解一番 至于于老师 在书里提倡的慢生活 其实最后和大师对话的一篇文章足以明了 为什么我评论太短了 就不让发我只好复制黏贴一下了对诗词歌赋了解甚少的可以通过于老师这本书的归纳总结翻译 浅显的了解一番 至于于老师 在书里提倡的慢生活 其实最后和大师对话的一篇文章足以明了 为什么我评论太短了 就不让发我只好复制黏贴一下了对诗词歌赋了解甚少的可以通过于老师这本书的归纳总结翻译 浅显的了解一番 至于于老师 在书里提倡的慢生活 其实最后和大师对话的一篇文章足以明了 为什么我评论太短了 就不让发我只好复制黏贴一下了

改变:从趣品人生开始

如果说最近的新书里,哪部书对我影响最大,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于丹趣品人生》。”于丹在沉寂三年之后,推出的这部新作,以茶、酒、琴为载体,讲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对现代社会的启发,看似闲,实则趣,闲中有趣,趣在闲情而不闲,每一段落都和当下的社会热点息息相关,在俗世的气息里弥漫着一种清雅的文化味,恰恰是这股多了几分烟火气和贴近感的文化味,有的放矢地沏开了我这把破茶叶。我曾经固执地认为,在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里,趣是有钱、有闲阶层的专利,和平民百姓离得太远,比如:老板打拼累了,每周六到歌厅吼两嗓子唱唱歌是趣,为的是解乏,人家有钱。每月挣万二八千的小白领,休假期间到欧洲披巴黎的霞光,听希腊的回音为趣,人家有情。大学教授们赶上了好时代,不但天天衣食无忧,还粪土当年万户侯地指点江山,人家有资本,这更是趣。唯独我们这些吃饱了混天黑的奔命者,劳作无休止,琐事日日缠身,光顾累了,哪有趣可言?看来趣也是看人下菜碟。有了这种想法,人满身是刺,满眼是暗,满嘴炉灰渣子,看什么都不顺眼,心情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所幸的是,满心踌躇之时,从书里认识了于丹,从《于丹〈论语〉心得》开始,跟着她的笔触一路走来,竟慢慢地打开了心里的一扇窗,待到读趣品之时,忽然就有了全身通透的感觉,窗子终于全打开了。

一点感想

听过几次于丹的百家讲坛, 非常有文采非常的渊博, 但是只能算是一个老师, 对那些古老智慧的解读并不能够太吸引我. 拿到这本书, 第一件事情就是将第二页于丹的照片撕掉扔掉, 我觉得她可能更想出写真集. 看了一下白岩松的推荐, 虽然他当前老百姓急功近利有抨击, 但是他却很在意什么是有用的事情什么是无用的事情. 生活有那么复杂吗,再说追求功利也没有错, 不是老百姓出了问题, 是管理百姓的阶层出了问题, 就责任归咎于百姓就好像妈妈骂一个4岁的小孩不懂事一样完全没道理的. 也对, 当你功成名就确实要考虑做什么有用做什么无用了. 再来说这本书吧, 全书文绉绉的, 倒是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应该读读, 里面很都东西可以用来写论文作为据点, 这还是非常不错的.

一般看看

琴棋书画诗酒花 柴米油盐酱醋茶。把中国古代文化中茶、酒、琴有关的典故、诗词都串了一下,提出关于人生的感悟。没事情的时候看看不错。还可以吧。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

静下来,寻找信仰

当我首次打开书,看到目录时,想到:得,这本书跟我关系不大。 这本书讲到了茶,讲到了酒,讲到了琴。对我来说都很遥远。看进去才发现,这并不是那种专业书,而更多的是中国的古典文化。文中描写了一个个人,一件件事。对引用部分基本都有解释,不会让人看的陌生的文言文而不知所措。旁栏会对文章引用的一些话表明出处,对文中的古人进行介绍。而其中的几张美丽的水墨画又会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文字不多,很适合现代那些普通人去阅读。全书主要通过茶、酒、琴三部分入手,希望当今人能找到自己的寄托。而和跟这本书作序的白岩松的《幸福了吗》一样,这部书提及到一个词:信仰。我们,是不是应该信仰点什么那?

放慢一点你的快节奏

其实以前不是很喜欢于丹,对她的印象总是停留在,“哗众取宠”,“说的大家都知道”,这些层面的理解上。后来,慢慢地,“静下心来”,好好地听于丹说说,看看于丹的文字,发现,其实也是一种享受。道理人人能说,但是你能不能象于丹那样娓娓道来。这本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方面,山水,茶,酒以及琴,给现在都市快节奏生活的人们,以另一种角度的思考。不是让大家放下所有的负担,放弃所有的压力而投身古人的那种每天琴棋书画的生活,而是让大家在快节奏的生活的同时,能够发现身边的“且停亭”,能够心平气和地“烹水煮茶”,能够不带任何目的地和亲朋好友一起”饮酒“,适当地放慢生活的节奏,看看身边的美景,享受一些当下生活的美好。后记里面,于丹和泽道法师的对话也很精彩,谈到了用什么来满足自己的心。欲望是无穷的,而物资是有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物资来满足无限的欲望,那人迟早要被自己的欲望所吞没。法师建议,要找到一种信仰,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但是又能够长期追求下去。这样,人才可以不那么迷茫,每天都觉得自己有信仰,而又有追求的目标。

我们能学到什么?

从反躬自省的角度看,我们读一本书,不是为了增长向别人炫耀的知识,而是要自问:我学到了什么?这就是我读书的目的。 我错过了国庆在电视上欣赏于丹口若悬河的演讲,于是只好买来书补习一下,我想知道于丹这次不讲古代那点玩意儿科,到底讲了些什么。 谈不上失望,也谈不上如遇知音,感觉就如同看了一本心灵鸡汤的书,在你低落的时候,特别有用,觉得讲的真好,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但等情绪过了那段,感觉就没有那么深刻了。书中讲了“茶”“酒”“琴”,对于我自己来说,“琴”那部分离普通读者还是有点远的,太高雅了,这可不是常常KTV。不过还好,会偶尔喝喝酒,喝喝茶,怎么喝茶,怎么喝酒,于丹总是能用文学的语言说的很有深度,其实我觉得,没必要什么事情都要拔高。喝茶要心静,喝酒要把握住度,可以不为了拔高而拔高,为了我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我的心情愉快,我要这么做,其实就够了。有一点挺佩服于丹的,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就能和古代的一个人,一个事挂上钩,然后说的你心悦诚服的,她的书内容可能一般,但她说话就是让人安心听的。也许追根到底就是世界上的真理都是朴素的。我们有太多的选择,掌握了太多的知识,充满了太多的逻辑,却丧失了许多东西,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充实了大脑,却丧失了心灵。这让我 想到了,今年9月初,北大一名刚刚入学几天的新生自杀身亡的消息,他除了留给家长巨大的悲痛,其实也给我们很多思考。这么一个众人羡慕的天之骄子,怎么会把生命看得如此之轻呢?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生命观、生活价值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当我们日复一日毫无目的地忙碌,过分专注事业发展,专注学业,专注一件一件琐碎的事情时,我们就在忙碌中将自己置换成囚徒。日复一日忙碌的事没有丢,自我却找不到了。我们该在这繁杂忙碌的社会中,学会放弃,学会停息。这种“停一停”能让我们充充电,让我们歇歇脚,让我们静静心,让我们回头看一看出发的起点在哪儿,让我们向前望一望最终目的又是什么。我们不要要求自己什么都特别完美,我的成绩必须超出别人多少,我的职位必须达到什么位置,我的社会影响力必须辐射到多少人…… 其实人生是什么,就是自己过得开心就好,达平衡状态就好,因为平衡了,我们就会感到幸福。

且停亭,我喜欢这个名字.

一个想法:开个茶馆,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供人坐上一天,忘记时间.一些摘录:心不静,幸福不会来.忙得没有时间去体味心灵中那些细微的悸动.现实+梦想+幽默=智慧.从容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在工作的紧张,而是内在状态的焦虑.性燥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要安静.在日常的规律中安静下来.物质的改善会伴随我们的一生,它不会丢掉.(所以无须操之过急)读破万卷书,只学得知识;而踏遍万水千山,才能颐养胸襟和心性.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在成长之中,意志会越来越坚定,而心灵会越来越柔软.意志不坚定,无以穿越千难万险,心灵不柔软,怎么去感知爱和美,慈悲和温暖.我们亲近了角色,却疏离了自己.山坡上开满野花,但在牛羊眼里那只是饲料.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安静.当下之人为何显得浮躁?根本原因就是小聪明太多,而没有大智慧,

路上有风景

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观点,即与古人相比,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少了一些情趣,而处于“快”的生活节奏,作者想要告诉大家的是,路上有风景,如果在我们的人生轨道上,放慢一点速度,就能看到更多地美丽风景。作者写这本书,并非是让我们放下所有的工作,去享受闲情逸趣,而是希望我们在个人发展的路途上多一份心思,去发现路边的“亭子”,且停下来,听听琴,品品茶,观一眼山水,再继续步履轻盈地上路。文中选取了各大名家的典故,展现了古人在喝茶、品酒、抚琴中种种情趣,向我们展现种种美好,引起我们的向往,从而更加懂得享受生活。让生活多点情趣。

《于丹趣品人生》新华e店正版电子书上架

在寻求幸福的路上,不妨停下来,让自己疲惫的心灵做一个短暂的休息,或寄情山水,品茗香茶、和朋友小酌清谈、听琴声怡情,享受生活中难得的片刻宁静。《于丹趣品人生》让您在喧闹的生活中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新华e店电子书、新华书店纸质书同步发行。购买地址:http://www.xinhuaestore.com/webpages/helppages/lifebook.jsp

再提语文

其实一开始让我看于丹我是拒绝的。我从来都不觉得一个在公众视野中跳来跳去的所谓的名人,能有多少文化的沉淀,或者能有多少时间、情怀来体悟文化。同时我一向对所谓的畅销书不怎么感冒,以畅销书的形式谈文化更是让我不感冒。。。更何况还是“趣品人生”这么大的命题。但是,我还是打开了这本书。琢磨着于丹好歹也是北师大教授,应该肚子里还是有点货的。首先从结构上,此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茶、酒、琴,围绕这三件富有中国文化气息的物品展开。再加上白岩松的序,一个什么佛家大师的后记。在内容上,倒不是于丹本人在茶、酒、琴这三样上有多大造诣,只是借着这三样引用了各种文人骚客的诗词,说一说古人的生活态度。总的来说,无论是茶、酒还是琴,不过是静心之物,心静了下来,才能从容面对生活,才能活得自在、活得幸福。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是以各种小故事、小案例来展开的。虽然大部分都是我们耳能熟详的,不过在阅读的过程中确实能让我们获得一些新的感悟,能让我们稍微反省现在的生活。书中穿插了各种诗词、名句。在阅读的过程中像是在重新上语文课,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老师在上面高谈阔论,引领着我们走入一个又一个文人骚客的内心世界。特别讲到一些以前学过的文章时,我的脑海中会浮现以前上课的情景。唉,好久好久都没听语文课了,想念好姐的课。回不去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读罢此书,确有收获,倒不是于丹提供了多少真知灼见,让是于丹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再次让我想起那些曾经让我感动却被我遗忘的情怀。

好坏参半

如果我先读这本书,就不会喜欢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但是不幸我先读了后者。于丹的文字很美,但是作品跟郎咸平一样,所有的书都是那一套东西,反复的用,很有一种江湖术士的做派,让人不得不对这种出版方式感到厌烦。这本书在内涵方面,照《重温最美古诗词》差得很远,仿佛为了写书而写书,没有了心灵上的提升,读完也就读完了。但是总体上对于丹的行为还是感到敬仰,毕竟是把古典文化推向一个新高度的人。

于丹一如既往的一本书

于丹所要阐述的内容,还是一如既往。通过写山水、茶、酒、琴四大内容来表述希望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可以放慢一些再慢一些。文中的最后一章节,代后记,通过与泽道法师的对话方式,来对全书起到了一个总结的目的。当感觉自己节奏太快、戾气太重或者心浮气躁的时候,可以再慢慢品读一下这本书,我感觉效果也会不错的。

好好面对生活

看于丹这本书,一开始我真想戏称这本书应该叫做《如何让穷人不羡慕富人的生活》,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这个国家,面临着这样的现实生活,你叫人如何慢,面对着种种不公你如何调整心态,面对着种种压力你又如何放松,人不是单独生活还有家人,这又如何放开呢。你会被生活不自觉的推着往前跑,直到精疲力竭为止,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生活是残酷的,但我们应该享受生活种的美好,美好在哪里,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亲近大自然、品茶、饮酒、听音乐,这就是老百姓的生活之美,它对我们的生活之苦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一、一山一水一世界对于大自然我们要亲山临水听鸟鸣,要看见四季的表情,多出去走走,哪怕走的不远。二、茶之味茶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喝茶、饮酒,还是抚琴,求得自己心意畅快,自得其乐,就是人间好时节。喝茶时心里要能将琐事暂且放下。真正的品茶时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保持心思的澄澈,让自己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喝茶需要安静,独饮得茶神,两三人得茶趣,七八人乃施茶耳,人多了反而就跟施舍茶一样了。在日本一个人如果对生活抱有一种宁静宽容的态度,别人会称赞他肚子里有茶水,一个人如果表现得很暴躁,没有生活品位,别人就讥诮说此人肚子里显然没有茶水。中国人会用有没有墨水来评论一个人的知识,日本人却用有没有茶水来评价一个人的品性。茶的历史悠久。唐代的茶做出来是茶饼,喝茶还要加调味品—盐。明清煮茶则是将散茶叶放在碗里直接泡开。既无唐人煎茶的程序,又没有宋人点茶的汤花。喝茶就是一种仪式,放松总归需要依托于一些仪式,在一泡又一泡缓缓释放的茶香中,心里的弓弦就不知不觉松下来了。春夏饮绿茶,秋季是喝乌龙茶的季节,寒冬一片萧瑟时,最好就喝全发酵茶了,比如熟普洱,比如红茶。茶是参悟,不如吃茶去。三、酒之品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中,酒属于奢侈品。夏禹时期的仪狄或者杜康被认为是酒的发明者。酒的发现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纯的过程。早期的酒名为醪,其实是一种甜酒,制作过程很短,类似于现在的甜酒糟。元代开始普及蒸馏法以后,酒变得更清亮了,度数也就大大提高了。蒸馏酒出现之前,酒的最高度数不超过二十度。酒显性情,酒的故事和文化也是丰富多彩。四、琴之趣现在有谁还会弹琴,还会听琴,我引申一下,我们的生活需要音乐来调节,心静时品品茶、听听音乐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于丹写的文章很优美,读来的确不错,不过文人味道太浓,似乎和生活有些远了。不过我们还是要向那种意境出发的,这四方面也的确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好的作用。等自己生活再好些再来品品此书吧。

改变:从趣品人生开始by金桂

如果说最近的新书里,哪部书对我影响最大,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于丹趣品人生》。”于丹在沉寂三年之后,推出的这部新作,以茶、酒、琴为载体,讲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对现代社会的启发,看似闲,实则趣,闲中有趣,趣在闲情而不闲,每一段落都和当下的社会热点息息相关,在俗世的气息里弥漫着一种清雅的文化味,恰恰是这股多了几分烟火气和贴近感的文化味,有的放矢地沏开了我这把破茶叶。我曾经固执地认为,在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里,趣是有钱、有闲阶层的专利,和平民百姓离得太远,比如:老板打拼累了,每周六到歌厅吼两嗓子唱唱歌是趣,为的是解乏,人家有钱。每月挣万二八千的小白领,休假期间到欧洲披巴黎的霞光,听希腊的回音为趣,人家有情。大学教授们赶上了好时代,不但天天衣食无忧,还粪土当年万户侯地指点江山,人家有资本,这更是趣。唯独我们这些吃饱了混天黑的奔命者,劳作无休止,琐事日日缠身,光顾累了,哪有趣可言?看来趣也是看人下菜碟。有了这种想法,人满身是刺,满眼是暗,满嘴炉灰渣子,看什么都不顺眼,心情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所幸的是,满心踌躇之时,从书里认识了于丹,从《于丹〈论语〉心得》开始,跟着她的笔触一路走来,竟慢慢地打开了心里的一扇窗,待到读趣品之时,忽然就有了全身通透的感觉,窗子终于全打开了。于丹在“一山一水一世界”中有一个“抓住不亦快哉的瞬间”的小段子,讲得就是如何发现寻常百姓的生活趣味,她列举了金圣叹的33则不亦快哉,循序渐进地揭开了平民生活的趣味点。有一天,老朋友突然造访,家里没酒了,老婆拔下头上的金簪子对金圣叹说:“你拿这个去换酒吧。”他大喜过望,为老婆的贤良不亦快哉。做县官的时候,每日打鼓退堂时不亦快哉,退堂了,可逃离了衙门的纷绕了,多高兴啊。“还毕债,不亦快哉”, 还是人家金圣叹厚道,还完了账,无债一身轻。空斋独坐时见到老鼠,正愁的不得了,猫把老鼠叼走了,不亦快哉。甚至连切西瓜、推纸窗,都成了不亦快哉的瞬间,多善于开发闲情逸致啊,金圣叹的发现决定了他的快乐心情,看来是我把趣看得太偏太窄了,这就叫对自己的乐趣视而不见,荒了自己的地,眼馋别人的田。我按照于丹老师的指点,给自己布置了一道功课,留意生活中到底有多少个不亦快哉,每天都记下来,一下数出了50多个。和老公一起串门,主人给准备了两双拖鞋,一双是棉拖,一双是塑料的,老公一看我穿得是塑料的,赶快把棉拖换给我。到运动场椭圆机上锻炼,顺手把钱包挂在机器上,锻炼完走出一里地了,想起没拿钱包,立刻往回跑,只见一位大爷坐在旁边给我看着呢。单位里有一个学习的美差,老板把它给了我……仔细一算,我人生中的不亦快哉比金圣叹还多呢,只不过以前我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榆木疙瘩被于丹翘开了,掰着手指数一数是快乐多还是烦恼多,立时全明白了。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平坦,可喜的是在我糊涂的时候,是于丹老师的书牵引着我走出迷惘,看到光明,远离迷失,这于我来说,是最幸运的事。金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书看了点,确实,如果你很忙,你可以放慢角度学学书里说的方法去亲近山水感受自然之气,可以品品茶酒听听音乐,多么惬意的生活,前提是你得有钱,你过的忙碌但是不愁钱的生活,你只是因为各种名利缠身让你觉得好累,但是对于要生活的人来说,钱才是最重要的,柴米油盐不能断啊,你拿什么去纵情山水去品味人生,当你遭受无数的白眼生活的无奈之后你品尝到的生活全然不是能用一个累字来概括的啊!是不是?所以这样的书我一般都不看的,我觉得没意思,我虽向往,但是我受到了限制,不能说限制全部来自客观事实,也来自于自身,我可以过这样的生活,但是我不能一辈子这样,因为我没钱了,我没钱买车票机票没票,没钱买好茶好酒,我不去赚钱,我怎么可能一直这样,我能够从那一时的放松中去寻找到悠然自得和自我,但是现实还是现实,总会回来的。好吧,不能用好坏来形容一本书,总是有人看,那就会各有各的看法,从中得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我只能说我这种思想这种经济阶层的完全没有办法继续看下去。

变质的树叶和腐坏的粮食

一人之茶,可品茶中乾坤;二人之茶,可谈茶中妙趣。今之喝茶者聚众数十,仅以其辅之麻将或润其口舌而已矣。酒之上品,若实现太白举杯邀月;酒之中品,若五柳先生采菊东篱;酒之下品,若淳于琼嗜酒失乌巢。今之酒者,未见嗜酒而以酒会天下,是项庄舞剑而已矣。伯牙摔琴为子期,蔡邕釜底抽焦尾。今之琴者却几何?且停亭下且停停,人生不过酒茶琴。

寻找一个精神寄托,知足常乐

于丹——趣品人生读完此书,心情平静很多,在喧嚣的都市中,我们不时加快脚步,任凭时间匆匆而过,不断的追逐,却永远跟随不了自己的内心。一、不亦快哉金圣叹之不亦快哉,我们身边无时无刻都可以沉浸在快乐之中,只是把欲望变得更容易满足即可。也许美味的食物,劳动的果实……读书又何尝不是快乐之事呢?!二、且停亭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三、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四、寻找一个人生兴趣,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享受着以此带来的快乐。以史为典故,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从茶、酒、琴的角度趣品人生~快哉,快哉!


 于丹趣品人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