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16109120
作者:奚刘琴
页数:34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杜维明十分赞同这一观点。他说:“尽管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在人的成长中起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情感萌芽(四心和四端)的力量却是道德和精神的自我发展的内在结构性原因。严格地说,道德性或精神性不是通过学习内化的,而是通过学习表现的。因此,在孟子传统中,学习做人被看成内在道德和社会规范的一种‘相濡’,而不是把价值强加给未经教养的心灵。”可见,道德的先天性是儒家修身的前提条件。 那么,修身如何进行?又如何实现?在杜维明看来,儒家的修身首先是进行“礼、乐、射、御、书、数”的训练,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涵养。杜维明引用了孟子的一段话来说明君子修身的全过程:“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人人都具有天赋的四端之心,君子把行仁义作为毕生的追求,不断进行自我超越。君子心怀恻隐之善,将这种德性实具于身并扩充之、光大之,并以这种善行融化人心,并达于神妙莫测。正是在经历“善、信、美、大、圣、神”的德性提高过程之中,君子把本源之善一步一步地扩而充之,最终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孟子又说:“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道德的自我完善在孟子眼中,亦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成就过程。当然,儒家自我修养的主体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各种关系的中心。杜维明引用《大学》的一段重要文字来说明这个问题:“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修身在自我与社群的关系中处于中心连接的位置,向内,是个人的经验学习与心智锻炼;向外,则是家庭、社会、国家、天下稳定与和谐的基础。儒者正是通过修身实现了“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 当然,儒家的修身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杜维明认为,这一过程充满了痛苦。《论语》中曾子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亦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儒者长久的修身过程之中,痛苦是其中必经之险阻,杜维明曾专门讨论孟子思想中的意志薄弱问题。杜维明认为,与仁、义、礼、智等德性常处于潜伏的状态、有时甚至于失落相比,人们的道德发展难免受到对当下满足的渴望、错误意识、不可指望的习俗的逼迫等原因而具有了某些限制和惰性。这一冲突即儒者在修身过程中时刻必须面临的痛苦。杜进一步思考认为,孟子的“不忍人之心”、朱熹的“坚苦功夫”、王阳明的“良知良能”等方法都是对这个痛苦很好的回答。痛苦是君子修身以至于完人的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对痛苦的体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情感,而且还提醒我们自己是人”。

书籍目录

导言
一相关概念的解析
二“第三代新儒家”与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简介
第一章 传统儒学研究
第一节 “内在超越”与儒学的宗教性
一成中英:儒学的“终极与整体实在”
二杜维明:内在超越与“掘井及泉”
三刘述先:内在超越的“两行之理”
四蔡仁厚:“摄人文于宗教”的儒学
第二节 儒家心性之学的阐释与发展
一成中英:作为道德哲学之基的儒家心性之学
二杜维明:宗教与哲学交汇处的儒家心性之学
三刘述先:儒家心性之学的梳理与评价
四蔡仁厚:心性学——儒家哲学的根基
第三节 儒家道德与德性修养
一成中英:目的论与责任论相统一的儒家道德
二杜维明:仁与修身
三刘述先:仁与生生
四蔡仁厚:儒家的内圣成德之学
第四节 儒家认知之学
一成中英:道德—知识论
二杜维明:“体知”一对儒家德性之知的创造性阐释
三刘述先:“良知”与“见闻之知”
四蔡仁厚:儒家“摄知于德”与知性之凸显
第五节 小结
一“即儒学即宗教”
二心性学地位的肯认与发扬
三儒家道德理想的强调
四儒学知识论的凸显
第二章 现代新儒家研究
第一节 “新儒家”概念与人物的划分
一成中英:知识理性与价值理想区分基础上的新儒家
二杜维明:儒学的第三期发展与现代新儒家
三刘述先:广义的“新儒家”与“三代四群”说
四蔡仁厚:新儒家的精神开展与人文关怀
第二节 当代新儒家人格研究与思想省察
一成中英:熊十力、方东美、牟宗三研究
二杜维明:熊十力、徐复观、唐君毅研究
三刘述先:熊十力、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研究
四蔡仁厚: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研究
第三节 现代新儒家的功过得失探讨
一成中英:具文化忧患意识的新儒家的贡献及不足
二杜维明:“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人文精神之重建
三刘述先:新儒家的定位与省察
四蔡仁厚:现代新儒家的五大功绩
第四节 小结
一“只识师门,不识门户”——对门户、道统说的反思
二当代新儒家人物研究的推进
三功过探讨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第三章 传统反思与儒学现代化
第一节 传统儒学弊端反思
一成中英:中国文化的内耗与涣散
二杜维明:政治化儒家与五四反思
三刘述先:传统文化限制的暴露与儒学的“三分法”
四蔡仁厚:儒学的“通盘文化大反省”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成中英:集“宇宙学、生态学、伦理学”于一体的儒学
二杜维明:儒学是“哲学的入学”
三刘述先:儒家真精神的现代意义
四蔡仁厚:儒学的“八大旨趣”、“四大价值”与“四大
贡献”
第三节 儒学能否开出民主与科学
一成中英:作为西方人权思想根源的儒学与人文
主义的特征
二杜维明:儒家传统与启蒙精神的“对接”
三刘述先:“曲通”以成民主和科学
四蔡仁厚:“良知自我坎陷”的发挥
第四节 儒学传统的现代转化
一成中英:儒学与现代性的整合
二杜维明:多元现代性与儒学的转变
三刘述先:传统·现代·后现代
四蔡仁厚:儒学现代化的“两大纲领”、“三个层次”
第五节 小结
一现代性观照下批判意识的凸显
二对当代新儒家“新外王”的扩充
三探源与重构:儒学价值的现代调适
第四章 中西会通与儒学世界化
第一节第三代新儒家与西方文化
一成中英:西方哲学方法论与本体论研究
二杜维明:对西学的吸收与排拒
三刘述先:中西比较哲学的开展与文化哲学
第二节 文明对话
一成中英:文明对话与本体诠释学
二杜维明: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
三刘述先:儒学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对话
四蔡仁厚:宗教会通之“六大焦点”
第三节 儒学世界化的开展
一成中英:儒家德性伦理的整体化与儒学世界化
二杜维明:“文化中国”与知识分子的责任
三刘述先:“理一分殊”与世界伦理
四蔡仁厚:中国哲学的普遍性与其世界化
第四节 小结
一融摄西学、多向建树的趋势
二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儒学地位确认的转变
三充分的对话意识
五章 结语
一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新儒学思想特色
二第三代新儒家的学思路向
三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以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为例》尤其彰显了作为新儒学发展阶段的第三代新儒家重要的内涵以及他们与前代新儒家的关联与区别。但对他们思想内在的结构与他们之间的学术关系与比较,虽在此书中未能得到完全的解说,却已或多或少地作为问题呈现出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粗具规模的解析方式。

图书封面


 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