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史略》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教研究著作 > 西藏佛教史略章节试读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225026367
作者:王辅仁
页数:213页

《西藏佛教史略》的笔记-佛教在吐蕃的早期传播与演变 - 佛教在吐蕃的早期传播与演变

※关于本教
本教,也译作本波教。是藏族地区固有宗教,生根于原始公社时期。最初于今天阿里地区南部(古称象雄)发展起来,后沿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传播到整个藏区。
据说祖师叫先饶米沃且,意为最高巫师。
从内容上看,是一种万物有灵的信仰。该类型的宗教在科学上称为灵气萨满教(Animist Shamanism)。本身流行于西伯利亚和亚洲腹心地带。疑似和古波斯的拜火教(袄教)有一定渊源关系。
原始本教将世界分为三个部分,即天、地和地下。天下的神名字叫做“赞”,地上的神称为“年”,地下的神称为“鲁”,即是常说的龙。
※佛教的传入吐蕃
松赞干布时期开始受到推广,尼泊尔与唐分别从两位出嫁公主身上带去了佛教的信仰和佛像一尊。松赞干布兴建起了12座大小不等的寺庙以供奉佛像,但是遭到了本教的抵抗与拆毁。最终暴力镇压平息了反抗。
佛教与本教的斗争
松赞干布死于公元650年,死后直到8世纪初的半个多世纪里,佛教没有在吐蕃获得太多发展进步,有时还受压抑。主要因素有两点:
①松赞干布之后的两位赞普(芒松芒赞、都松芒波结)时都是贵族噶尔氏当权,当权者又都是信奉本教。同时吐蕃王朝着力于武力扩张,无暇顾及佛教。
②松赞干布遗留下的佛教基础并不强大,本教势力却根深蒂固。
赤德祖赞(公元704-755年在位)即位后,大力促进佛教发展。710年从唐朝迎娶金城公主,推动了汉地佛教在吐蕃的发展。同时期,西域于阗(tian)的佛教僧侣由于动乱,向吐蕃逃跑,得到收留。中亚和新疆一些地区的佛教僧侣也在705年左右为逃避战乱来到了西藏。和于阗僧人汇聚,同样得到了王室的接待。
公元739年,吐蕃爆发天花瘟疫。信奉本教的贵族以此为借口迁罪于佛教僧人,进行了大规模的驱逐运动。被驱逐的僧人们前往亁陀罗国(Gandhara,在今巴基斯坦境内)避难。
赤德祖赞公元755年死后,年幼的赤松德赞(公元755-797在位)即位,信奉本教的贵族大臣们发布了禁佛的命令。这是藏史上第一次“禁佛运动”。主要措施有:
①下命令在吐蕃王朝统辖范围内禁止信仰佛教
②驱逐汉族僧人和尼泊尔僧人
③改大昭寺为屠宰场
④把文成公主带到吐蕃去的佛像埋入地下。后取出送到芒域
⑤拆毁寺庙,赤德祖赞时期建立的两座寺庙全部拆毁
赤松德赞着力于发展佛教,公元770年左右,他手下的巴·赛囊从尼泊尔请回了印度的名僧寂护(又译作静命、喜瓦错,是印度大乘显宗派),并邀请他到吐蕃去传教,将转移到芒域的释迦牟尼像运回拉萨。但之后剧烈的反对派抗议活动将寂护赶走了。
赤松德赞如此热心于发展佛教,一方面是为了王室集中权力、削弱贵族和地方势力。另一方面是当时吐蕃社会中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激化,需要思想和信仰加强统治。
印度佛教在吐蕃的得势
寂护被赶回印度后,赤松德赞重新从尼泊尔请回了寂护,又派人去印度请回了莲花生大师(Padmasambhava),莲花生是坞丈那(今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一带)人,因而又被称为坞丈那活佛。他是寂护的妹夫,也是印度佛教密宗的大师。由于公元8世纪下半旗佛教在印度衰微,莲花生应该也是抱持谋求出路的心思前往。此次遇到的阻力较之前较小。
二人来到吐蕃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印度佛教建立根据地,兴建了西藏佛教史上第一个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桑耶寺。在赤松德赞的努力下,促成了佛教、本教并存的局面,佛教地位有所上升。
根据藏文佛教史籍记载,赤松德赞提出让佛教(寂护、无垢友为首)与本教(香日乌金为首)的代表人物进行辩论,辩论在顿喀地方举行,最终赤松德赞宣布佛教胜出,并给本教的僧人三条出路:
①改信佛教 ②放弃宗教职业,做吐蕃王朝的纳税百姓 ③若既不愿改教,又不愿当平民,就流放到边地去(这就成了日后本教在西藏东部和北部得到发展的直接原因)。本教徒不敢公开活动,四处埋藏他们的经典,也就是后期所谓的“伏藏”本经。
这次的活动变革,并未彻底消除本教,只是降低了它的地位。同时,通过这些举措,赤松德赞压制了本教背后支持的势力——贵族权势。
佛教在吐蕃的发展和中衰
赤松德赞后,佛教势力在吐蕃得到持续的发展,赤松德赞之后的牟尼赞普、塞那累、热巴巾三位赞普都热衷于发展佛教。
※吐蕃王室扶植佛教的原因:
①王室主张和唐朝和盟,以巩固自己的集权统治,而贵族权臣主张通过战争取得实际利益。佛教宣扬和平教义,对赞普系统有利,是王室主和的理论基础。
②为了对付敌对阶级,由于此时吐蕃奴隶制社会全盛阶段过去,对立阶级之间矛盾尖锐,奴隶反抗斗争增多,佛教成为王室对付被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
公元797年,赤松德赞死去,大儿子牟尼赞普即位。从此时开始,以王朝的收入,供给僧人们的生活开支。开西藏佛教僧人依靠政府资助的先河。
PS:化缘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把幸福平均一下。
据史籍记载,公元798年,牟尼赞普被他的母亲蔡邦萨毒死。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崇信本教反对佛教的贵族大臣们集体谋划的结果。二是赤松德赞死后,三个王子(长子牟尼赞普,次子牟如赞普,最小的是赛那累,又称牟笛赞普,在许多文献中又写作赤德松赞,和他父亲之名只是中间二字对调了下)争夺宝座的结果。
赛那累由于自幼受佛教僧人养护,上台后采取了一些新措施扶植佛教:
①修建寺院。其中有座著名的甲德噶琼寺。
②翻译经典。
③优待僧侣。凡有三宝(佛、法、僧)的地方,所需供需都不得减少。
④王室成员出家为僧,其中就有赛那累的大儿子臧(zang)码,赞普的王宫里设置供奉“三宝”的道场。
⑤让僧人参与国政。从赤松德赞起就认命僧人担任“却论”以分减世俗贵族大臣的权势。到赛那累时期参政僧人地位更高,甚至有的排在大论(吐蕃宰相)之前的。
赛那累共有五个儿子,长子臧玛信佛出家,二三子早夭,四子朗达玛凶悖少恩、嗜酒不羁,于是立五子赤祖德赞(唐书译为可黎可足)为赞普,藏文史籍常称他为热巴巾。
热巴巾在众位大力发展佛教的赞普中可称登峰造极,与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在藏文史籍中常被合成为“三大法王”。
※文字改革:
为了统一规范的翻译各地各国佛经,从赛那累时期就开始了一场文字规范化运动,在热巴巾时代才告一段落。本次运动是通过集中起来的一批著名的佛教学者来进行的,主要改革内容有以下几点:
①关于文字形式上的改革。适应语音变化情况,删去一些不起作用的词素,对拼写规则进行了统一的规定。
②制定标准译名,做到译名统一。人和人从今后不得私自创造新词汇,若需创造要报请王朝批准,确定是否通行使用。如有违犯,处以死刑。
③编成译经书目。一共有三个书目:丹噶目录、钦浦目录、旁塘目录。现今残存丹噶目录,其中收入的书目有六、七百种。书目编成后,规定凡是见于三大目录的经典不再重译。三大目录中的经典均是经过修订,都可作为范本。
热巴巾大力支持佛教,自己对佛教顶礼膜拜外,还规定每七户平民负责供养一个僧人的生活,僧人可以做吃现成,平民却加重了负担。并且将王朝内外军政大权交给僧人钵阐布贝吉允丹去掌管。这些措施引起了各阶层对他的极大愤怒,热巴巾对此采用暴力手段继续推行他的兴佛措施。史籍上记载他曾规定“凡以恶指指僧人者断指,以恶意视僧人者剜目。”
关于热巴巾的卒年,有三种说法,一是公元838年,一说是842年,还有说是841年。公认采用《通鉴》记载的838年说法。他死于一场贵族政变,醉酒时分被韦·甲多热和交绕·烈扎二人用绳子缢杀。
※第二次禁佛运动:
热巴巾被谋杀后,朗达玛(本名达玛,佛教徒为表示反感,说他是牛魔王下界,给他的名字前加了一个“牛”字,即“朗”)即位。关于朗达玛的禁佛,没有证据可以说明那是出于他本人的意愿,由于拥立他成为赞普的贵族势力过于强大,政权皆由贵族们把持。因此难以作出结论。
这时期的禁佛运动力度较之前更大,时间是公元828年—842年,史籍上将这之后的近百年成为“灭法期”。
禁佛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①停建、封闭佛寺。桑耶寺、大昭寺等著名寺院都遭到封闭,小昭寺则变成了牛圈。其他佛教活动场所也都被封闭。
②破坏寺庙设施。涂抹寺内壁画,破坏佛像,文成公主被说成罗刹鬼转世。
③焚毁佛经。少数被僧人埋藏在岩洞之中保存下来,日后也被称作“伏藏”。
④镇压佛教僧人。强迫他们更改信仰或者作出违背戒规的事情,并且追杀逃亡僧人。
朗达玛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永丹,一个是欧松。朗达玛身亡后,朝中势力针对赞普位置继任人的决定分成了两派,从此吐蕃王室分裂成两支,互相混战。吐蕃在各地领兵将领也拥兵自雄,政权分裂,征伐不止。一些属部也脱离了吐蕃的管辖,紧接着一场奴隶平民大起义爆发,席卷多康、卫、藏广大地区,吐蕃王朝崩溃。
从松赞干布时佛教传入吐蕃到朗达玛禁佛,西藏佛教史上成为“前弘期。”
※现代式划分时期总结:
可以将吐蕃时期佛教发展的情况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7世纪初叶~7世纪中叶,佛教正式传入吐蕃,得到松赞干布为代表的吐蕃王朝大力倡导。
第二阶段——7世纪中叶~8世纪中叶,包括佛教势力在松赞干布死后受到压制,赤祖德赞倡兴佛教,第一次禁佛运动全过程。
第三阶段——8世纪中叶~8世纪末叶,赤松德赞时期以及之后,印度佛教与本教、汉地佛教斗争取得胜利,占据了绝对优势。
第四阶段——8世纪末叶~9世纪中叶,是佛教势力在吐蕃社会获得全面发展的阶段,包括牟尼赞普、赛那累和热巴巾在位的半个世纪。
第五阶段——9世纪中叶朗达玛禁佛算起,是佛教在吐蕃中衰阶段。此阶段被称为“灭法期”或“黑暗时代。”
本教的起源与发展
本教在和佛教的斗争中,自身也在变化,且是向仿照佛教方向而去演变。
本教的改革从西藏西部象雄开始,原始本教信奉万物有灵,并没有教主,但在改变过程中,创造了先饶米沃且这个传说中的本教教主。
改革后的本教,有一部经典叫“色尔尼”,技术了先饶米沃且一生当中的12件大事。从中可看出许多和释迦牟尼生平说法相似的地方。据说先饶米沃且是出生在象雄地区的王子,饱受妖魔破坏但普渡众生,汉地的国王——孔夫子(?)和先饶一同降伏魔鬼,最后解脱、涅槃。种种痕迹可以看出抄袭佛教的经典事实。
《土观宗派源流》等书中有相关记载,指出本教按时间顺序先后可分成三派:
①笃本,原始时期(即聂赤赞普时期的本教)
②迦本,止贡赞普时期的本教
③久本,变革时期的本教——久本又分三个时期:
——(1)初期久本翻改佛教经典为本教经典时间不详
——(2)久本翻改佛教经典,在赤松德赞那禁止本教流传后
——(3)久本翻改佛教经典,在朗达玛禁佛以后
朗达玛禁佛后,被压制的本教又开始复兴。半世纪前被赤松德赞流放到边地的本教徒回归,据说从康区把本教经典从山洞里取出来带回拉萨再次传布的是本教僧人纳青里巧。此时,本教创建了一些寺院,有了训练僧人的场所,使本教和佛教更加接近了。
本教的神祗,也有所增加,并出现了等级的差别。经典也有所增加,据《青史》的英文译者劳瑞茨(G·N·Roerich)在1931年提供的材料,他曾于炉霍寺发现了本教的甘珠尔经一百四十卷,丹珠尔经一百六十卷。说明本教且有了巨著类别的经书。
经过改革的本教,传播较为广泛,在边远地区包括汉族邻接地带、印度交界地带都有这种本教流传。在新疆南部和云南纳西地区也都受到较大影响,不再仅仅局限于吐蕃腹心地带。

西藏佛教的形成
※西藏佛教和佛教的区别
西藏佛教一般人又通俗地称为喇嘛教,也有人称为藏传佛教。
吐蕃时期的佛教不被称为西藏佛教,而是将经过和本教长期斗争、吸收、接近、融合以后的佛教称作西藏佛教。它和最初传入吐蕃社会并且获得一定发展的佛教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出现是佛教和本教经过斗争达到融合的一个终结性标志,也是佛教西藏化过程完成的标志。
※佛教的再次复兴
关于“后弘期”的起始年份争议不断,公认比较经得起推敲认定的年份是公元978年,从这一年开始作为标志,西藏佛教形成。
朗达玛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争夺王位,同时各方封建地主势力崛起,为了便于统治、笼络民心,以及本身皇室佛教的影响,流亡归来的僧人分别从多康、阿里进入卫藏[后分别称为“上路宏法”和“下路宏法”],得到了这类人的重用,包括王室子孙后代们,使僧人的复兴运动再次展开。此期间佛教密宗的经卷被人大量翻译推广,逐渐流行。王室赐给僧人庄园土地的首例也出现了。[古格王朝赞普拉德赐予仁钦桑布一块封地,名为“却谿”(xi)],以及民间自发邀请外国名师前来传教讲经等活动的宣传,佛教再次复兴。
※西藏佛教教派的形成
西藏佛教教派开始形成的年代标志是公元978年,形成过程从11世纪中叶开始,直到15世纪初叶完成,延续了300多年。
在长期的、多次起伏的宗教斗争中,人民对于各种宗教的存在了解已然渗入骨髓。加之,
①统治阶级一直打着维护属民利益的招牌进行宗教宣传和斗争
②人民群众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同时受到社会的压迫,在思想上有信仰宗教的要求
③西藏佛教寺院同时控制着人民的经济贸易、文化生活。僧人懂得历史、文学、历算和医学知识、季节农时、治疗疾病、占卜、择吉、念经念咒、祈福消灾、超度亡灵、祈雨防雹等活动。
宗教和人民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人民被束缚的同时也大大加深了对宗教的依赖。
11世纪中叶以后,西藏佛教各教派在社会经济发展层面多元化的基础上,次第形成。
——2013、12、27 By micaos


 西藏佛教史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