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名相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教研究著作 > 密宗名相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8046259
作者:谈锡永
页数:279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序篇  密宗  近几年不知为何,学密宗变成一时风尚,许多本来无意学佛的人,竟因趋时而肯学密宗。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然而无奈教授密宗的师资却良莠不齐,好事竟变成佛教的隐忧,为此,笔者打算介绍一些密宗的名相,以免受到曲解,并由曲解而作误导。  密宗、密乘、秘密乘、密咒乘、金刚乘,是一组同义词。与之相对的是显宗,然而一显一密,却都是大乘佛教。  显宗所显,原亦是由佛心流出的密意,将此密意对凡夫加以表达,即是显的意思。  密宗之称为密,即是依着佛的密意来修持。因此显宗所说,以理论为主;密乘所说,以实践为主。  换一个说法,可以将显宗视为在教室上课,而密宗则在实验室上课。然而却须了解,一切实验,无不以理论为基础,所以人实验室前,应该先在教室学习。这也即是说,凡学密宗,一定要先学显宗的经论。  事实上也是这样,有经论的底子,才能建立正见,有了正见,修持密法才不会走错路向。如若不然,一入密宗之门,但见满天神佛,修持时又是咒语,又是手印,那就会迷于事相,变成迷信,反而失去学佛的宗旨。  密不等于神秘,只是一系列修持之密而已。  四部密  全部密法,依次第可分为四部,即是事密、行密、瑜伽密、无上瑜伽密。前三者又称为“下三部密”。  下三部密在唐代时传至日本,在日本得到很大的发展,因此如今已自成一个体系,称为“东密”。  无上瑜伽密亦在汉地唐代时,由印度直接传人西藏,亦发展成为体系,称为“藏密”。  所以,凡说东密,等于说下三部密;凡说藏密,等于说无上瑜伽密。  事密是对佛作承事,依照密宗旧说,事密行人视佛如主,自己则如仆,因承事主人而得主人加持,便称为“从主乞悉地”。悉地即是成就之意。所以修事密,仪式甚为复杂,然而亦恰恰是复杂而庄严的仪注,才容易引发世人的信心。  行密是学佛的行径。佛怎样做,自己就怎样做,所以行者与佛的关系有如友伴,称之为“从伴乞悉地”。瑜伽密是与佛相应,瑜伽一词,本来就即“相应”之‘意。你跟朋友,互望一眼就彼此知道心意,这就叫做相应。

内容概要

北美汉藏佛学研究会创办人
汉藏佛学研究丛书学术委员会首席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
谈锡永,广东南海人。童年随长辈学佛,至二十九岁时学习藏密。于三十九岁时,得宁玛派金刚阿阇梨位。1986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1993年移居加拿大。
早期佛学着述,收录于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近期著作结集为《大中观论集》。通俗佛学着述结集为《谈锡永作品集》。主编《佛家经论导读丛书》并负责《金刚经》、《四法宝鬘》、《楞伽经》及《密续部总建立广释》之导读。其后又主编《宁玛派丛书》及《大中观系列》。
所译经论,有《入楞伽经》、《四法宝鬘》(龙青巴着)、《密续部总建立广释》(克主杰着)、《大圆满心性休息》及《大圆满心性休息三住三善导引菩提妙道》(龙青巴着)、《宝性论》(弥勒着,无着释)、《辨法法性论》(弥勒造、世亲释)、《六中有自解脱导引》(事业洲岩传)、《决定宝灯》(不败尊者造)、《狮子吼广说如来藏》(不败尊者造)、《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吉祥金刚萨埵意成就》(伏藏主洲岩传)等。且据敦珠法王传授《大圆满心髓修习明灯》,注疏《大圆满禅定休息》。
近年发起组织「北美汉藏佛学研究会」(www.stbsa.org),得二十余位国际知名佛学家加入,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合办《汉藏佛学研究丛书》及《汉藏佛学》年刊。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主持「汉藏佛学研究中心」,致力培训年青学者从事汉藏佛学研究。

书籍目录

密宗名相  序  第一章  序篇    密宗    四部密    密续    道次第  第二章  义理篇    三根本    三金刚    空悲双运    佛部    五佛部配合    五决定    基道果    四宗    五见与七见    宗见配合    九乘次第    三内密九部    四种时    四灌种子    黑白业    二资粮    普贤    成就法    解脱法    方便道    法尔光明    基道果光明    眠光明    观眠光明    觉受光明    死光明    双修    中有身    中有境相    三中有    六中有    有贪、无贪    无贪之气    有贪明点    普颤行    四瑜伽    现证菩提    空乐双运    大圆满的基道果    大圆满三句义    十二因缘    如来藏    金刚见    持明    四烦恼    四手印    四果身    四印    三清净印    四品    四坛城    二内见  第三章  修持篇    三密    灌顶    坛城    种子字    标帜    手印    密咒    咒■、咒轮    忿怒尊    寂静尊    寂忿尊    前生起与自生起    三昧耶尊、智慧尊    二次第    生圆双运    三等持    四力口行    皈依境    除障    八大悉地    脉气点    七支坐    生法宫    拙火    明点    红白菩提    外内密供养    阏伽    五甘露    常修供养    七支供养    献曼达    等持    八威仪    九接佛风    金刚诵    拳法    三脉    四轮    五气    四空四喜    六法    幻化身    梦幻法    迁识(颇哇)    临死八法    子母光明会    六前行    修大圆满    “大圆满”分部    四量瑜伽    四显现    三种坐    六种光明    金刚炼    三不动    三自在    三虚空    大手印    大圆满十六地佛家名相  序  第一章  赘言    试试搬开拦路石    读佛典的次第    凡有譬喻一定跛脚  第二章  基本概念    诸法及法    法的体相用    空性    体用    不常不断    中道    我执与无我    人我与法我  第三章  有宗名相    五蕴    根与尘    六识    阿赖耶识    末那识    心与·心所    心王    心所名数    不定心所有四种    善恶无记    有漏善、无漏善    二谛    假实    三性    六种无为法    执    缘起与缘生    执空与执有    四缘    因果    五果    量    识的结构    境    种子    三无性    三智    心不相应行法    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    涅磐    大菩提  第四章  空宗名相    无生    四边生    四重缘起    余外与中道    正倒世俗    意言    俗有真空    十六空    六波罗蜜多    四无量心    菩提心    三十七道品    十地    智与慧    二智    三智、四智、五智    本觉智附录  水底的金影——佛家的空性  空与空性  以遮拔说空  说毕竟空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在此教法中, “自显现”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是“自显现”才可以“自解脱”。 “六中有”法门,正是“寂静忿怒密意自解脱深法”,强调“自解脱”,所以非把“自显现”的概念说清楚不可,否则,于生与死的禅法便无可供抉择之处。 “六中有”法门,正是凭借着“自显现”这个抉择见来观修的道法。所以,并不是将识境除灭,然后待智境显露,而是通过观修生起决定,现证识境为智境的自显现,由是于识境中自解脱。 所以,我们绝不是设法将心中的污垢挖出来加以清除,亦不是进入一种出神的无意识状态来令了别不起。可是,这两种教法,却恰恰是目前流行的“大圆满”教法。学人追随着它,可能觉得情绪稳定,甚至有救赎的感觉,只可惜,这却正是为轮回建立因素。  修学密法应以认识密宗名相为起步点。作者以精辟的义理分析,浅近的文字,为您细说密宗各个深奥的名相。  本书以密宗名相为题,围绕密宗的义理和修持部份,解释了一百多个密宗专有名词。希望能增进读者对密宗的正确认识,真正领悟密宗的理论精粹。配合《佛家名相》研读,更有助于理解佛密经论。

作者简介

《密宗名相》密乘名相,多具外、内、密三重意义。笔者不愿专以外义诠释,时兼提及内义密义。盖今伪师伪法充斥,若不提内义密义,则易为其鱼日混珠。然而提亦须顾及尺度,不能尽行泄秘,免读者望文生义。 初学佛学的人,阅读佛家经论,以至阅读近人的研究佛学文字,每每都感到困难,主要原因即在于有大量佛家名相成为障碍。 如果硬要消化这类名相,实在十分为难,因为每一名相都有一独立的概念,将逐个概念孤立地了解,枯燥无味,而且亦很难记忆。

图书封面


 密宗名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密宗名相》 华夏出版社 2008 谈锡永 实际写于1992年读这本书对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是读其他佛典的基础。本书分密宗和名相和佛家名相两部分,我重点读了佛家名相。名相,佛家经论中的专有名词。谈锡永建议读佛典的次第:1、先读论,后读经。经是佛说,论是解释经义,或发挥一宗的宗义。2、读论先读唯识家的论著,即所谓“有宗”,由“有宗”再入“空宗”,基础便稳。因为有宗所谈,是认识万法的现象,空宗所谈,则直探万法的本体。先知现象然后知本体,立足点便不会错。3、读经,建议先看净土五经,再看天台的论著,然后探讨华严宗,最后才看密宗。中道:能知不常不断,即是“中道”,中道不落于两边,不落于常边,亦不落于断边,因为一落于常边,便对事务或现象产生执着,一落于断边,便计人生虚无,产生悲观消极。无漏:即使在见道位上的菩萨,也只是证得清净本性而已。所谓证得,即是有这种体验,并不等于自己已完全清净。必唯至佛的层次,然后自心始全体清净,是渭“圆觉”,此时才能称为无漏。梁启超“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心所名数:遍行五心所:意、触、受、想、思。别境五心所:欲(欲望)、胜解(决定)、念(记忆)、三摩地(定)、慧(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善心八所:信、精进、惭(出世间法立场)、愧(世间法立场)、无贪、无瞋、无痴、轻安(入定的状态,身心远离粗重,适悦安乐)。烦恼六心所:贪(不舍得放弃顺境)、瞋(于逆境生怨恨心)、痴(无明,对正法正理不生明解)――(三不善根)、慢、疑、恶见。二十随烦恼心所:忿、恨、恼、覆(隐瞒自己的过失)、诳(欺诈)、谄、骄、害(对众生缺少同情心,时加逼损恼)、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不定心所(无所谓善恶):睡眠(入睡前的心理状态)、悔、寻(去思索,却未用智慧)、伺(去思索,却过分用心)。
  •     佛教中金刚乘(无上瑜伽密法)的创始人为八世纪的因陀罗部底(自在慧王)(Indrabhuti)。“因陀罗部底” (Indrabhuti)的意思是帝释之福,或是帝释之力的意思,因为“因陀罗”就是帝释天的天王,也就是三十三天天主的名字,他以“因陀罗部底王”的名号为大众所熟知。他乐善好施,不断地将财富布施给人民,使人民安居乐业。因陀罗部底是乌底衍那(Uddiyana)国王,相传在西藏初弘密法的莲花生为他的养子。因陀罗部底是使得密教走向世俗化、大众化的第一人,因而被称作“金刚乘之祖”。根据西藏的传说,佛陀曾经在乌底衍那向因陀罗部底王亲授金刚乘教。   现存的梵文本中,因陀罗部底的重要着作有收载于《成就法集》(Sadhan amala)的某些成就法以及《智慧成就》(Jnanasiddhi)。一般认为,因陀罗部底的著作率先对于金刚乘的主要教义作出概述,《智慧成就》中提出,修行者仅依五佛之五智(即:大日、阿閦、宝生、无量寿、不空成就五禅那佛和大圆满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就所智、法界体性智五智)即可达到解脱之境。否则,即便结诵真言咒语、建造曼荼罗也是徒然。若依靠这五佛五智,即使食肉、事女色等,也可获得解脱。但这些智慧只有在金刚上师(Guru)的直接指导下才可获得。密宗行者应以此五智观自身及其他一切事物皆为空性,从而达到“即身成佛”的解脱之境。对于妇女,因陀罗部底主张修习者享用出身卑贱的女性,以获得“悉地(成就)”;严禁蔑视妇女,无论她多么低贱龌龊。一位妇女,不问何种出身,只要是金刚的持有者,就应受到崇拜。这一教说特别适用于出自贱民旃陀罗种姓之女子董比伽(Dombika)。因陀罗部底理论中的不少部分构成了晚期因陀罗部底密教教义的要旨,为日后因陀罗部底金刚乘各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发展方向。因陀罗部底所在的乌底衍那国,不仅成为佛教金刚乘的四大圣地之一,也被称作佛教金刚乘的发祥地。   佛教密教是密乘法门的最高阶段,开始强调修气、脉、轮为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以亲证极乐极智之境界,从而使修习者悟得空性,解脱成佛,因而又称解脱道;还被称为内瑜伽最胜修法,无有超越其上者,故此还称为无上瑜伽。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读完第一遍,因为一时详读一时略读,笔记记得乱七八糟,等第二遍时再完善。
  •     靠谱的佛教名相栓释,很好的入门书
  •     非常好!讲的如此清楚!顶礼!
  •     老谈也是金刚阿奢黎阿!!
  •     读完了,看其他佛教的经续都会更加容易懂。
  •     說得透。
  •     佛并不渡众生,这点上就比基督境界低了。
  •     一般,写给门外汉的
  •     自购
  •     对于谈老来说,写一部“佛学通俗读本”的意义,并不是“用大白话把佛法最贴合人情的一面展示出来”,而是“尽量用简洁的文字澄清佛法的真实义”,因此,这与其说是通俗读本,不如说是窍诀书,也只有求实证的真学佛者才品得出文章里的万千气象、无尽余味。
  •     必读。厘清名相。
  •     了解了不少新名词
  •     密乘名相离修而解实是无益,但常见概念还是要厘清的。名相实有一解百解的关窍。未明关窍,天书一般;如知关隘,句句可解。谈师整理成书,分类解释,读之必有益也。尤书后附录,以遮拨之法,撇清断灭空、恶取空、法外空等外道见,读之甚有裨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