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教研究著作 > 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802214989
作者:陈兵
页数:471页

章节摘录

  瑜伽、禅定、气功溯源:  东亚文明的曙光,最先映照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上。从冰峰雪谷中潺潺流出的黄河、长江、印度河、恒河,在其中下游的河谷平原地带,溉乳出发达的古代农牧业,为人智之开通、文化之孕育提供了营养,促使文明之花及早开放。农牧业供给的较充足生活资料,使先民们从与动物界的紧张战斗中解放了出来,有余暇去反思自身的存在及自身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古朴的哲学思考,于焉萌生。而开发潜意识功能、多涉直觉的瑜伽、气功术,在中印两大文明古邦被发明的时间,可能要比该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要早。  喜玛拉雅山南面的印度,得天独厚,气候温热,物产丰殷,大自然对人们赐予之厚,远过于山北面的中华。这里生活必需品获得之易,有只要睡在地上。用一根带子拴住头上的树枝,拉几下便会有中餐之喻。这种生存条件,使古印度先民过早地发展了其精神面的生活,很早便发明了自我调制心思的“瑜伽”(Yoga)术。据印度传说,在距今六千年之前,就有湿婆(sadshiva)发明秘密(Tantra)瑜伽,流传于喜玛拉雅山区。考古发掘资料,起码能提供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土著人中流行瑜伽的证据——莫亨佐·达罗和哈喇帕等古城出土的史前文物中,有刻着瑜伽静坐姿势人像的印章、石雕。现存一部梵文手稿,以湿婆答其妻戴藏问的形式,阐述了百余条瑜伽法则,其中不少方法与后来佛教禅宗、密乘的瑜伽之道相近。西方学者把这份手稿中瑜伽术出现的时间,推定为四五千年以前。大约公元前二千年左右,白种雅利安人从中亚高加索一带入主印度,大概摄取了当地土著民族的瑜伽术,掺人他们本以祈祷祭祀为事的古婆罗门教义中。印度最古的宗教赞诗《梨俱吠陀》中,就出现了“瑜伽”一词。这个词的词根yuj,原义是给牛马套上轭,以便驾驭,引申为调制自心义。《石氏奥义书》释瑜伽为“坚定地统制心和各种器官的活动”。后来所出的《瑜伽经》开篇即解释说:“瑜伽是抑制心识活动”。

内容概要

  陈兵,1945年生于甘肃武山。兰州大学中文系卒业后在新疆劳动、工作10年。1974开始研习佛法。1913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系。现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四川省文史馆馆员、成都市第72届政协常委。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70余名。研究范围涵盖汉传、藏传、南传三系佛教及道教,主要长于佛教思想、佛教禅定学、佛教心理学、中国近现代佛教、道教炼养学、宋元明清道教,著有《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生与死》、《佛陀的智慧》、《新编佛教词典》、《道教之道》、《道教气功百问》、《佛教心理学》、《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合著)、《中国道教史》(合著)、《道藏提要》(合著)等,发表有关论文百余篇,著述达六百余万言。

书籍目录

再版前言禅——东方文明的精萃(代前言)第一章 佛教禅学源流瑜伽、 禅定、气功溯源一、 禅定、瑜伽的六大渊源二、 禅定、瑜伽与宗教佛教与禅定一、 佛教之源——释迦牟尼的禅思体悟二、 佛教的宗旨及禅定在佛学中的地位三、 禅定与佛教哲学四、 禅定与佛教教制佛教禅学在印度文化圈内的兴衰一、 印度文化圈内的小乘禅学二、 印度文化圈内的大乘禅学三、 印度文化圈内的密乘禅学佛教禅学在汉文化圈内的发展一、 印度大小乘禅在中国的早期流传二、 华化禅学的建立及发展三、 禅净交融与中国禅学的衰落四、 日本佛教禅学五、 朝鲜、越南的佛教禅学佛教禅学在藏文化圈内的风貌一、 前弘期藏传禅学二、 后弘期藏传禅学第二章 由禅思所见的身心世界缘起心枢论一、 缘起法则二、 佛学对心理现象的观析三、 佛学的物质观四、 从心色不二到万法唯心法印与心印一、 三法印二、 实相印三、 心性与心印无上瑜伽身心不二论一、 细身与细心三、 最细风心与“光明”四、 即身成佛与他力加持第三章 禅定的基本方法禅定的名义、种类及修习次第一、 禅定的名义二、 佛教禅的种类三、 止观双修及其次第修定资粮及五调之要一、 发心、持戒及余资粮二、 时地财侣等必要条件三、 弃五盖与调五事显教修止略要一、 修止门径二、 念知思舍四要三、 深入正定的次第显教修观略说一、 小乘苦、空、无我观二、 大乘诸法实相观三、 大乘性宗观心法要密乘止观一、 四部密法本尊瑜伽二、 无上瑜伽气脉点修法三、 菩提心观与无相瑜伽显密顿悟禅一、 开悟得见之门径二、 顿悟禅之传授三、 开悟之层次与诸宗之见地四、 从悟起修的方法及次第禅定中身心的变化及偏差纠治一、 生理变化及身病之对治二、 心理变化及心病之对治四、 “魔事”及外缘干扰所致心理的病态变化第四章 佛教禅学与东方文化佛教禅学与印度瑜伽一、 古婆罗门教瑜伽与早期佛教禅学二、 大乘禅学与印度教瑜伽之交涉三、 密乘瑜伽与晚期印度教瑜伽四、 近现代印度瑜伽的启示佛教禅学与道教仙学一、 初期禅学对仙学的依附二、 禅学与仙学的双向影响三、 禅与内丹的融合佛教禅学与宋明新儒学一、 宋明诸儒之出禅归儒二、 宋明儒学的静坐存养功夫三、 禅宗与理学心性论四、 宋明儒学对禅的攻讦与影响佛教禅学与其他宗教一、 佛教禅与基督教禅二、 禅与伊斯兰苏菲派三、 佛教禅学与神、苯等教禅与东方艺术一、 为禅定服务的多种艺术形式二、 禅定题材与文学艺术三、 禅与东方艺术境界、审美情趣、创作方法禅与武术一、 少林武术渊源二、 禅与武术的关系禅与东方民族文化心理素质一、 禅与东方人生态度二、 禅与东方情感方式三、 禅与东方思维方式四、 禅与东方价值观念第五章 佛教禅学与现代“人学”禅定与现代医学一、 佛教医学体系与心身、行为医学二、 禅定治病与气功疗法佛教禅学与现代气功一、 现代气功对佛教禅学的继承二、 现代气功对禅定的检验与解释禅定与智力开发一、 佛教对全智的追求二、 智慧修学与禅定三、 禅定与益智气功禅定与特异功能一、 佛教与神通异能二、 五通八悉地与特异功能三、 禅定得通之方法四、 禅定得通的原理禅定与长寿一、 佛教与长寿二、 延寿禅法及其原理三、 舍利、自焚、虹化与生命自控禅定与生理、心理、行为一、 禅定与生理潜能开发二、 禅定与心理学三、 禅定与道德、行为结语东西方文明双向交流中的禅

编辑推荐

  《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面世至今已先后重印七次,《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作者具备金刚上师资格,是一位当少见的有着深刻宗教体验的学者。

作者简介

《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阐扬佛法的核心——禅定之学,俾使古老的宗教文化能与现代科学接轨,与广大民众结缘,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人类文明的建设提供启迪。其核心内容,是禅定的理论及修习方法,对修学佛法及炼气功者,皆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图书封面


 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11日捐赠
  •     写论文用了一点~
  •     一本分量超大的书,再版十三次,内容涉及南传、汉传、藏传三大传承佛教的禅定。还讨论了道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等的与修相关的方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