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63-4
ISBN:9787100011693
作者:[意] 托马斯·阿奎纳
页数:161页

章节摘录

   论对犹太人的统治——致布拉班女公爵   我已接到阁下的来信,并从信上充分理解到您是多么真诚地关怀着治理 臣民,同时对我们修道会的弟兄们又怀有多么真擎的感情。我感谢上帝,因 为他已使您的心受到感动而希望作出这样大的善事。的确,我觉得不大容易 满足您要我就某些问题提出意见的请求:一部分是由于我讲学忙不过来,一 部分是由于我本来希望您会向那些比我更内行的人请教。可是,如果我不在 您感到棘手的时候给您帮助,聊以报答您的盛情厚谊千万一,这对我来说是 很不合适的。所以我试图在下文答复您所提出的问题,但并不排斥任何更好 的主张。   首先,阁下问起,“是否可以经常强制犹太人缴纳贡税,如果可以的话, 应该责成他们在何时缴纳?”对于这样一个用如此简括的话提出的问题,人 们可以回答说,的确,像法律所宣布的那样,犹太人由于他们的罪过,无论 在现今或过去都注定要永受奴役;因此,各国的君主可以把他们的所有物当 作自己的财产;唯一的附带条件是,不要全部剥夺他们赖以维持生活的必需 品。可是,因为我们在行动上必须保持公正,即使对那些被遣弃的人也是如 此,免得基督的名字受到亵渎(使徒用自身的例子告诫我俩,不要得罪犹太 人、异致徒或者基督教),所以比较正确的办法似乎就是:及时地实行法律 所准许的措施,切忌征收不合过去惯例的强制公债;因为人们对于不习惯的 事情总是更加耿耿于怀的。因此,根据这个意见,您可以按照您的前辈所规 定的惯例强迫犹太人纳贡,如果没有其他重要的问题需要一并考虑的话。不 过,从我所能够推测的情况来看,您对这个问题的种种怀疑似乎由于您要提 出的这样一个疑问而加深了:即事实上贵国的犹太人所占有的财产,全部都 是靠不正当的重利盘剥的办法得来的。您要问,剥夺他们的财产是否合法, 因为他们的财产既然是靠强取豪夺得来的,无论如何都应当退还才对。对于 这个问题,似乎可以这样回答:虽然犹太人没有权利保留他们用高利贷向别 人勒索得来的金钱,您也没有权利把钱从犹太人那里收回之后留在自己手 里;如果他们的财产是从您本人或您的前辈那里敲诈得来的,或许可以另当 别论。倘使他们所占有的财产是从别人手里夺取的,那您就有责任把财产交 还给那些理应从犹太人那里追回钱财的人们。所以,如果您能够确实找到重 利盘剥的受害者,您就应当使物归原主。假如找不到的话,您就应当根据主 教或其他正直人士的建议,把这种钱财作敬神之用;或者用于贵国的公盆方 面,以济贫恤穷或为社会谋福利。您即使用强制手段勒令犹太人归还这种财 物,也不算犯法,只要您经常遵守您前辈的惯例,并决定按上述方式使用钱财。   ……

内容概要

托马斯·阿奎纳 Thomas Aquinas 
1225-1274

意大利神学家,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代表人物。 他开启了托马斯学派(或称托马斯主义)。天主教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一。

早年经历

托马斯·阿奎纳的生平包含了欧洲中世纪中期的许多趣闻。他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贵族家庭,母亲一脉可以溯源到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他大约出生于1225年初,地点是那不勒斯王国的Roccasecca城堡,该地的领主正是其父兰道夫伯爵。他的叔叔西尼巴尔德,是附近卡西诺山本笃会总本宗修道院的院长。于是伯爵一家就希望托马斯今后侄承叔业。在当时,这也是贵族子弟出人头地的一条常见途径。

在阿奎纳接受修道院教育的第五个年头,他前去那不勒斯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出乎意料地加入了多明我会,该会和方济会共同对欧洲中世纪早期建立的教士系统发起了革命性的挑战。这一心灵的转变并未取悦其家族;在去罗马的路途中,阿奎纳被他的几个兄弟逮住、押送回圣齐奥瓦尼城堡,并在那里监禁了一两年,以迫使他放弃自己的志向。根据传记的记载,他的家人甚至安排娼妓去诱惑他,但他不为所动。在教皇诺森四世的干预下,最后其家庭还是妥协了。十七岁时,他的举止宛若圣多明我再生。

他的师长看出阿奎纳在神学上天赋秉异,便送他去科隆的多明我神学院,师从Albertus Magnus学习哲学和神学;他大约于1244年抵达那里。1245年,他跟随Albertus Magnus去巴黎大学逗留了三年,取得了神学硕士学位。1248年他返回科隆担任讲师,这一年是他的文学和公务生涯的开端。这一段与大哲学家和神学家的共事经历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将他造就成睿智的学者,并终身带有亚里士多德方法论的印记。

事业

1252年阿奎纳前往巴黎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大学的教授联会对托钵修会的攻击,他遇到了相当的困难。最终,仍于1256取得学位和教职;后来他与友人Bonaventura一起取得神学博士学位,在巴黎、罗马和一些意大利城市教了几年书,并且开始著述。自此以后,他开始了劳碌的生活;他在自己的修会里积极侍奉,频繁地旅行和讲学。

1259年,他在Valenciennes教区取得一个重要职位。在教皇乌尔班四世的请求下,他又移居罗马。1263年,他出现在伦敦的多明我会中。1288年,他又前往罗马和博洛尼亚讲学,并且投身于教会的公共事务中。

在1269至1271年间,他回到了巴黎。除教书外,还管理教会事务,并且做他的亲戚--法国国王路易八世的国事顾问。1272年佛罗伦萨提供一个让他在当地教区内选择常驻教堂的机会,他担任了修道会的院长,并且应查尔斯王的请求,在那不勒斯担任教授职务。

1273年12月6日的弭撒仪式中,阿奎纳经受了神秘的体验,事后他停止写作,另其大作《神学大全》变成为完成作品。当被问及为何封笔时,阿奎纳答道:“我写不下去了……与我所见和受到的启示相比,我过去所写的一切犹如草芥。”他于1274年3月7日逝世。

据同时代的人描述,阿奎纳是个大块头,肥胖而且皮肤黝黑,头颅硕大,发髻很高。他的为人处世表现出很好的教养:众人认为他举止端正,温文尔雅,而且令人如沐春风。在争论中,他保持克制,并且用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赢得对手的尊重。他品位朴素,周围的人为其出色的记忆力所倾倒。在他沉思时,常对周遭的环境浑然不知。他能够系统、清晰和简明地表达他人的意见,使自己的思想富有热情而且兼收并蓄。

去世和封圣、

1274年3月7日,阿奎纳在Fossanova修道院去世。

1323年7月18日,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封阿奎纳为圣徒。

书籍目录

英譯本編者序言
一、研究政治的方法
二、政治义务
三、实际政治
英譯者前記
参考书目
第一鄙分 政治论文
論君主政治,第一篇
第一章 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第二章 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
第三章 暴君政治、即君主政治的腐化变质是最坏的政体
第四章 罗馬的政权类型以及有时在多数人执掌的政权中出現的好处
第五章 君主制度是防止暴政的上策
第六章 君主制度的优点以及防止其蛻化为暴君政治的必要措期
第七章 荣誉或荣耀都足以激励君主实施仁政
第八章 君主政体的真正目的
第九章 天堂的最高幸福是人君的酬报
第十章 統治者在行使权力时应預定的目标
第十一章 仁政的物质利益与暴政的不利后果
第十二章 君主的职責:王权同精神对肉体和上帝对万物的支配权的相似之处
第十三章 这一类此的进一步闡明和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
第十四章 教权和王权的比較
第十五章 怎样达到政治社会中幸福生活的目的
論对犹太人的統治
第二部分 哲学著作选辑
反异教徒大全
論人們彼此之間及对其他生物的关系的安排
神学大全
第一部分
一、人是天然耍过政治生活的
二、君主政治和世上的神权政治
第二部分之一
三、政治秩序的价值和意义
四、一般的法
五、各种类型的法
六、法的效果
七、永恒法
八、自然法
九、人法
十、人法的效能
十一、人法的易变性
十二、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区別
十三、一种混合的政治制度
第二部分之二
十四、政治的和宗教的义务
十五、战爭
十六、抵抗暴政的权利
十七、政治上的深謀远虑
十八、自然的和实在的正义
十九、正义和国家
二十、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的关系
二十一、財产权
二十二、高利貸
二十三、服从
彼得·朗巴德《嘉言录》詮释
基督徒对世俗权力特別是暴君負有服从的义务
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的关系
《尼各馬可伦理学》詮释
导言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詮释
导言

作者简介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主要内容::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7—1274)是西欧中世纪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他的著作不但卷帙浩繁,而且把一切知识都纳入了他的神学体系之中,一个现代读者读起来很不习惯。这本《阿奎那政治著作选》摘录出阿奎那关于国家和法律的主要观点,对于初读他的著作的人是很方便的。

图书封面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继承亚里士多德“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一观点而来“人天生要过政治的生活”。不过却比亚里士多德更加强调信仰或者说宗教或者说上帝。由上帝是存在这一基础出发,有点类似于神学的政治观。从上帝出发,宗教的权力和世俗的权力都是由上帝授予的,而且宗教是负责精神层面的东西,世俗权力是负责肉体层面的东西。肉体层面低于精神层面,要受精神层面的控制。相对起来就是:宗教权力高于世俗权力,但是要保持一条原则:上帝的东西归上帝,凯撒的东西归凯撒。但是在某些时刻宗教的权力是可以对世俗进行干预的。在此文中出现了平等二字,讲到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这样的思想对后世是有很深刻的影响的。比如:洛克的自然权利中就包括了生命权。而且文章有关精神与肉体之间的关系的阐述中,还出现精神上的自由。比若说肉体上可以被禁锢,但是精神上可以是自由的,相对于你束缚我的人但却无法束缚我的心。有点类似于犬儒学派与伊壁鸠鲁学派的退回到个人的内心,又有点像后来德国的古典哲学中追求精神领域的自由,那种形而上的自由。文章中强调的私有财产这一说的逻辑特别像孟子论证善的逻辑。这本书还是挺值得一读的。
  •     托马斯·阿奎那据说是一名受亚里士多德影响特别深的选手。但看完《论君主政治》之后,这种感觉却不是那么明显,我感触更深的是观点中含有太多柏拉图的影子。积极地倡导君主制,认为君主制才是最佳的政体,是与上帝统治人间相对应的政体。这样的论证特别想柏拉图论证哲学王的逻辑。不过在讨论到统治者的幸福或说人间人的幸福的时候有着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克伦理学》中的影子,人间的幸福并不是等级最高的幸福,都诉诸到神的赐予。读完这本书的这一部分之后,我还是挺喜欢的。喜欢托马斯·阿奎那对于世俗的认识;喜欢他透过现象之后的人性的分析;喜欢其讲述故事之后的秘密。我认识到所谓的人性,所谓的分权与制衡不过是全术的阴谋;所谓的追求好的声誉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极度膨胀的欲望;所谓的人性的兽性有时就是隐藏在面具之下的·····
  •     如今人们都说:民主是个好东西。对民主的崇拜国人大约懵懂于清末而绽放于五四。但都说民主好民主却扎不下根,只有各式的威权和极权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大家似乎仍旧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民主是个好东西。其实大家口中的民主已经被概念了,被意识形态了,至于究竟什么是民主?就像什么是东西一样大家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知民主是个好东西,是能解许多疑难杂症的良药。不过阿奎那却说民主不是好东西,民主只是比暴君制稍微好那么一点,最完善的政体是君主制,而这话又是阿奎那从亚里士多德那里转引过来的。只因阿奎那的民主是多数人之治,而理智与德行却只能为少数人所拥有,因此一个拥有德行的君主为了谋公共福利而治才是最好的政体。只是君主的德行并不是有保证的,有时上帝为了惩罚背弃的子民会为其遣下暴君来。阿奎那的上帝没有认可民主,上帝将权柄赋予的君主与主教,而在君主之上的是既是祭司又是君王的教宗。因此简单的解读古典文本,并不能得出我们想要的东西。有时候可能相反,就像民主这个词,古义与今义内容的差别。但同样是阿奎那的这本小册子,既说暴政不能轻易推翻因为会引起更大的暴政,又说无更大的权威可以寻求时,对暴政的反抗是合法的。人既是要服从于权威的,在肉体上可为奴役,但经过洗礼赎罪,在精神上却是平等的,都是上帝的子民,因此“人因受造而平等”。种种的种种,只是看我们如何去读、去用。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删减得太多了吧···
  •     可惜没有卖他的上帝之城,不然就绝对完美了
  •     菲尼斯真是牛,能把阿奎那的资源引入到当代法哲学的讨论中。
  •     四星半
  •     这本书对于了解天主教的政治哲学思想很有帮助!!!
  •     神权与王权的调和,看阿奎那天人交战,煞是有趣。
  •     80年代学经济学说史时对托马斯阿奎那有所了解,读法律思想史时对阿奎那的贡献开始注意,后来更多地了解他的《神学大全》对人类思想史的重大贡献。于是决定买他的有关著作,结果只搜到这部著作。看了前半部分果然不负所望,其思想体系与亚里士多德、洛克可以相提并论。他认为,君主政治是最好的政体,而暴君政治是坏的政体。之所以主张君主政治,是认为统一的政权比分散的的政权较为有效。一个能够造福的政权愈是统一愈好一样,一个善于作恶的政权就是统一的害处比分散来的大。在无道的政权下,因为它所凭借的统一的规模愈大,它就愈加有害。不论什么政治制度,就看所考虑的是少数公民的私人利益还是为多数人的目的服务。关键问题在于政治有道还是无道。一切事物的安排都以帮助善的产生为目的,善就在一切事物中由同一个完美的根源产生出来;而恶则是由怪癖和个人的缺点中产生出来。他引用《圣经》中所罗门的话:“王借公平,使国安定;索要贿赂,使国倾败。”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安全,一切都是靠不住的。因为没有法律;同时你无法信赖别人凭他的意愿、或者毋宁说是兴之所至而做出的事情。这样的压迫不但影响人民的物质福利,他们的精神上的安宁也受到威胁。从这些话,我们就可以看出人类最先进的思想自古就有,并不存在后来人一定超越古人的线性关系。而且先进思想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没有任何人任何理由可以拒绝或排斥在外。本书只是较薄的一本书,但是分量不轻。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最值得信赖的。送的也很及时。
  •     “法律是对于种种有关公共幸福的事项的合理安排,由任何富有管理社会之责的人予以公布。”
  •     经典
  •     包着神学外衣的亚里士多德。毫无新意的政治构想,《政治学》的注脚。
  •     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罩上一层神秘的神学外衣。
  •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     在不能一睹阿奎那《神学大全》中译版之前,这个选本为了解经院哲学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帮助。
  •     很多都是节录的结尾部分,因此缺少了中间的论证,使得太多的论点更像宣言
  •     西方哲学史经院哲学。
  •     理解了神学与理性的政治混合物
  •     確實N多觀點來自於亞里士多德,某種程度上有《政治學》精簡版的意味。放到今天來看,估計會被質疑有代筆或者抄襲,233
  •     唯一体现整体意思的是对摩西政制的称颂,体现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关系的篇章几乎没有。要说阿奎那的政治思想,厘清对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的置换及其实质应该才是重点。
  •     神学的政治学,怎样用政治学来论证神学的合理性??
  •     人生第一部认真读的政治哲学是阿奎那,这里是不是有点潜意识里对秩序推崇的意味。
  •     一天借着电子版两下凑着读完,直接失败,理解估计也就五成,基本法的区分还在犯迷糊,唐特雷弗的导论居然很难读进去!好吧,放放再读
  •     托马斯·阿奎那这个名字是在大学的世界史课上听到的。初始只是觉得这位大学者一生兢兢业业为教会和上帝的事业纂述理论、创造依据,有些可笑。现在是该好好读读他的作品,深入了解一番他的真实思想了——毕竟以前只是有了一个外来输入的印象而非个人的理解。另外,书送过来的时候有折损。
  •     较贵而且是繁体,是80年代老版本没有变动而且比较薄卖这个价钱还是有点贵
  •     帮同学买的书,喜欢!
  •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中世纪君主世俗与神学的阐发者
  •     考察基督教发展,必看其台柱般思想家的作品
  •     很好,比奥古斯丁要还懂很多
  •     诸多衔接性问题都能从阿奎那处找到某种答案,但国内研究不推进啊......
  •     可能因为书比较老 貌似翻译的很好是公认的
  •     这些都是自然法著作,法学生应该都看看,会很有收获的
  •     书 新的 正品
  •     中世纪神学博士阿奎那的政治理论精华
  •     乍一看,是有矛盾的,细思之下,才能发现相通性
  •     大一时,曾低头苦读这等难啃的东西,现在却不大记得讲啥来着了,阿奎那,似乎做了帝王师呵!
  •     不错的哦 质量 速度都很好
  •     书挺好的,我也认真看了,装帧精良,没问题
  •     重点不突出
  •     乌托邦的幻想
  •     如果与奥古斯丁相比,我觉得阿奎那的政治思想更现代一些,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的进一步引用和解释,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政治天地。神学典范,课上共分节讲两人,一位是奥古斯丁,一位便是阿奎那。我想说,后者对我内心的震撼更强一些,感觉自己离基督教又近了一步。
  •     直到最近才买到这本书。是本书作者的代表作,值得一看。
  •     ……我为神马要看这样的书……
  •     节选,又见节选!
  •     繁体字,看起来很老,不舒服,商务印书馆太懒了
  •     质量好 翻译好 印刷清晰
  •     没有太多感觉
  •     当时为了写作业才借来看。英译本前言真的好厉害!另外,亚里士多德理论对天主教神学理论体系的颠覆已经势不可挡,阿奎那在重塑神学理论的时候真的没有对其时的世界产生怀疑吗
  •     书和送货都满意,现在的送货人员比较认真
  •     #没有通识教育就不会去读的书之二
  •     还行吧,不错,内容很经典,翻译的还行
  •     这本《阿奎那政治著作选》摘录出阿奎那关于国家和法律的主要观点,对于初读他的著作的人是很方便的。
  •     阿奎那将神学融入到政治中,支持君主制,浅显易懂,经典,就是快递慢了点
  •     中世纪绝对不止是黑暗的中世纪
  •     没看 但感觉还不错
  •     第一次读这种大作,唯一遗憾的是最后那些选章没有好好读
  •     简略的节选本...还是要读神学大全...自然法的观点跟他的前辈一样,看点在政治理论(包括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对各种政制的讨论与选择,偏向君主制)、法律理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惯例)、宗教理论(大概是君主之上有教皇)。几个问题:1、教会如何实现对人类政权的统治,君主与神父的关系表述似乎不清晰;2、评判人法正义以否的标准在于是否实现公共福利,如何定义、计算这个公共福利,是否包括每个人的利益诉求,怎样实现....;3、140页写到公共幸福与个人幸福有质、量上的不同,但是前文提到,这两者是一致的,怎么理解这种矛盾?最后是不懂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学说,这里提到的很多观点不好理解......
  •     值得一看的政治学经典
  •     满眼放去尽是亚里士多德
  •     好嘛
  •     通译
  •     为上课读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