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耗竭式演进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自我耗竭式演进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802115651
作者:玛利亚·乔纳蒂
页数:338页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政党-国家的结构与动态运行:IPS模型  1 社会主义体制运行及变迁的理论与比较观点  本章集中解释社会主义体制的组织原则、内部阶层化和变迁的理论。该体制首先产生于1917年的苏联,后来扩散到全世界。根据大卫·莱因(David Lane,1996)的分类,后来的那些体制,或者是192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通过独立的国内革命而建立(蒙古、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越南、中国、老挝、柬埔寨),或者是1940年代末被苏联征服后而被强加(东欧国家、波罗的海国家等),或者是由于国内政治或军事突变而产生(如,占巴和津巴布韦)。我们将分析这些理论是基于什么来界定社会主义体制的主要特征,如何解释这种体制的内部动态运行和变迁,以及它们在发展中所表现的偏离(尽管具有共同特征)。  绝大多数文献把极权主义归因于斯大林主义及其影响(例如,参见Curtis et al.1969;Arendt l966;Friednch and Brzezinski 1965;Goldfarb 1989;Kornhauser 1960;Westoby l989),着重阐述政治和统治精英在社会系统中的至高无上以及全面持久的控制。这些理沦集中于国家与社会之问的界限不分,在冷战时期被认为是反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Lane 1976);它们强调现代暴政条件下对个人的压制,公民社会的缺失,以及对人们生活各个方面实行持久控制。  遵循大卫·莱因的分类,一些理论家(Cliff 1964;Callinicos 1991;Harman 1990)把这种体制定义为国家资本主义,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仍然履行着独立的政治经济职能,“体现了资本家阶级的统治,扮演着资产阶级的历史角色,国家官员变成了统治‘阶级’”(Lane 1996:140)。动态运行的基础在于工人与国家官员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些理论分析了攫取生产者剩余(所有者能够占有的利润)、进一步促进资源积累、支持统治阶级,但没有确定统治阶级作为一个阶级的界限,因为这些理论认为统治阶级只能控制而不能拥有生产资料。  另一些理论家(Trotsky 1991;Mandel 1995;Ticktin 1973;1992)强调,苏联式社会是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过渡性社会。该体制的构建基础在于精英阶层与零散化的工人(atomized workforce)之问的关系。他们强调,政治领袖不是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而是一个退化了的政治集团,向这种政治集团转移剩余是不合理的。一些人认为,该体制将来有可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该体制并没有发展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的明显趋势。这一理论当时的支持者们解释道,这些体制解体的原因在于工人阶级有效地抵制了剩余榨取,要不然这种榨取也许会促进增长从而维持精英阶层的统治地位。由于缺乏合法性、不能变成所有者而继承财产权,所以精英阶层被进一步削弱。同时,他们原以为市场改革可以改善经济条件,稳定精英阶层的地位,但结果却相反,市场改革导致该体制消亡,统治精英被工人阶级推翻。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科尔奈教授的研究注重社会主义体制的一般问题,研究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性;乔纳蒂教授注重研究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结构的差异及其后果。乔纳蒂教授的研究因为关注的焦点集中,所以产生的成果没有科尔奈的研究所产生的成果体系那么庞大,但是她的研究可以解释科尔奈的研究所解释不了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计划体制在不同国家会以不同的方式结束,而且这种不同的结束方式对后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看来,两位学者的研究实可相互补充。另一方面,十分有趣的是,两位学者的研究方法却是一致的,都是经济人类学(Economic Anthropology),即通过观察、记录、追踪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来总结归纳出规律,这种方法在我国鲜为人知,更别说应用了。通过阅读乔纳蒂教授的著作,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这种研究方法。  ——赖海榕

书籍目录

目录
引言
缩写
第一部分 政党-国家的结构与动态运行:IPS模型
1 社会主义体制运行及变迁的理论与比较观点
2 构建互动式政党-国家(IPS)模型的方法论
2.1 从现实出发与经验证据
2.2 模型的理论扩展阶段
3 政党-国家的结构
3.1 政党-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
3.2 依附性与利益关系的最终网络
3.3 关联的原则
4 政党-国家的动态运行
4.1 运行的主要原则
4.2 有选择的软结构约束与软预算约束
4.3 自我再生产中的陷阱
5 政党-国家结构及动态运行上的自我相似性
6 分歧的结构及动态运行背景
6.1 政党-国家类型多样化的结构背景
6.2 结构特征与自我再生产的动态运行
6.3 再生产约束硬化与结构特有的反应
6.4 再生产约束、外部约束与结构特有的选择性
7 自我再生产的特定模式与转型的路径
7.1 对不同的权力分配进行分组
7.2 权力分配的三种模式及其动态运行
7.3 模式特征与解体和演进的不同顺序
8 IPS模型动态框架中的术语解释
8.1 模式内的权力重组
8.2 模式转变
8.3 体制转变
8.4 机动空间及其动态扩张:在模式及体制内的权力转变期间,在模式及体制间的权力转变期间
9 基于IPS模型挑战有关改革和转型的比较观点
9.1 个体特征及绩效上的差异
9.2 比较改革文献中的改革分析
9.3 脱离结构背景的改革比较
第二部分 政党-国家从诞生到转型:罗马尼亚、匈牙利与中国
10 案例研究:
引言
10.1 选择国家的条件
11 背离起点:自我掠夺型模式的多样性
11.1 历史背景
11.2 罗马尼亚自我掠夺型模式的确立
11.3 匈牙利自我掠夺型模式的确立
11.4 中国自我掠夺型模式的确立
11.5 结论
12 模式转变与维持
13 运行:实施与结构相符的自我再生产工具
14 运动中的陷阱:自我毁灭和转型的模式特有性道路
15 结论

作者简介

本书引入互动式政党-国家模型(IPS),分析比较政党-国家体制及其转型的自我相似性,对匈牙利、罗马尼亚、中国进行了比较分析。
引言
缩写
第一部分 政党—国家的结构与动态运行:IPS模型
1 社会主义体制运行及变迁的理论与比较观点
2 构建互动式政党—国家(IPS)模型的方法论
3 政党—国家的结构
4 政党—国家的动态运行
5 政党—国家结构及动态运行上的自我相似性
6 分歧的结构及动态运行背景
7 自我再生产的特定模式与转型的路径
8 IPS模型动态框架中的术语解释
9 基于IPS模型挑战有关改革的比较观点
第二部分 政党—国家从诞生到转型:罗马尼亚、匈牙利与中国
……

图书封面


 自我耗竭式演进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第一部分 政党-国家的结构与动态运行:IPS模型  1 社会主义体制运行及变迁的理论与比较观点  本章集中解释社会主义体制的组织原则、内部阶层化和变迁的理论。该体制首先产生于1917年的苏联,后来扩散到全世界。根据大卫·莱因(David Lane,1996)的分类,后来的那些体制,或者是192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通过独立的国内革命而建立(蒙古、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越南、中国、老挝、柬埔寨),或者是1940年代末被苏联征服后而被强加(东欧国家、波罗的海国家等),或者是由于国内政治或军事突变而产生(如,占巴和津巴布韦)。我们将分析这些理论是基于什么来界定社会主义体制的主要特征,如何解释这种体制的内部动态运行和变迁,以及它们在发展中所表现的偏离(尽管具有共同特征)。  绝大多数文献把极权主义归因于斯大林主义及其影响(例如,参见Curtis et al.1969;Arendt l966;Friednch and Brzezinski 1965;Goldfarb 1989;Kornhauser 1960;Westoby l989),着重阐述政治和统治精英在社会系统中的至高无上以及全面持久的控制。这些理沦集中于国家与社会之问的界限不分,在冷战时期被认为是反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Lane 1976);它们强调现代暴政条件下对个人的压制,公民社会的缺失,以及对人们生活各个方面实行持久控制。  遵循大卫·莱因的分类,一些理论家(Cliff 1964;Callinicos 1991;Harman 1990)把这种体制定义为国家资本主义,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仍然履行着独立的政治经济职能,“体现了资本家阶级的统治,扮演着资产阶级的历史角色,国家官员变成了统治‘阶级’”(Lane 1996:140)。动态运行的基础在于工人与国家官员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些理论分析了攫取生产者剩余(所有者能够占有的利润)、进一步促进资源积累、支持统治阶级,但没有确定统治阶级作为一个阶级的界限,因为这些理论认为统治阶级只能控制而不能拥有生产资料。  另一些理论家(Trotsky 1991;Mandel 1995;Ticktin 1973;1992)强调,苏联式社会是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过渡性社会。该体制的构建基础在于精英阶层与零散化的工人(atomized workforce)之问的关系。他们强调,政治领袖不是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而是一个退化了的政治集团,向这种政治集团转移剩余是不合理的。一些人认为,该体制将来有可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该体制并没有发展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的明显趋势。这一理论当时的支持者们解释道,这些体制解体的原因在于工人阶级有效地抵制了剩余榨取,要不然这种榨取也许会促进增长从而维持精英阶层的统治地位。由于缺乏合法性、不能变成所有者而继承财产权,所以精英阶层被进一步削弱。同时,他们原以为市场改革可以改善经济条件,稳定精英阶层的地位,但结果却相反,市场改革导致该体制消亡,统治精英被工人阶级推翻。  ……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MLGBD后悔了
  •     就是有些难懂!
  •     与科尔奈的《社会主义体制》同属中央编译重头推出的对转型国家的研究名著。非常值得一读,里面关于中国的章节更是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解读。
  •     我是通过一刊物的简短书评,了解到本书作者的主张与我的某些共同之处,进而购得此书。读后方知,旁观者的剖析往往只及一面,而个中人则是与生俱来全息感知,千头万绪又往往自缚茧中,若非灵魂出窍,界外回眸,哪得目光如炬?知中国可也,读懂中国?难!何难?权力之魅未脱。
  •     书的作者:乔纳蒂,以前在我们学校做过学术讲座,于是对她有一定的了解,她多次来到中国,很关注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等问题.这本书深入广泛的研究及更进一步的讨论,可以开启我们理解各国发展的思路和视野.
  •     国内很多发达地区在思考发展思路转型,而这本书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思考参考资料。
  •     如果看过作者的台湾威权主义转型一书的人会发现这两本书比较相似,《自我耗竭式演进》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比较了三个国家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中国的政党-国家关系,如果想研究这方面的人可以好好借鉴。推荐!
  •     它就像癌细胞一样不耗竭自身的资源是不会死亡的 耗尽权力者 没有权利 连狗都不如
  •     这本书深入广泛的研究及更进一步的讨论,可以开启我们理解各国发展的思路和视野.
  •     这本书是余逊达先生推荐的书目之一,看了后对东欧政治体制的演进历程有了新的认识,受益匪浅
  •     一般般,针对党国体制构建普遍的理论模型大概比较困难。
  •     东欧的研究中,匈牙利学者不错。
  •     惊呆了。还没看完忍不住来评论,敢于对政治构建模型的都是厉害的学者。
  •     和上一本相比,没有太多新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