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稳定及预警机制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社会稳定及预警机制研究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503695018
作者:王银梅
页数:272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第二节 社会稳定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妥善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期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创造和保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否则,改革和开放、建设和发展就将难以取得进展,已有的成就也会因社会动荡丧失殆尽,因此,保持社会稳定对于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改革开放大业意义极其重大。社会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都极力维护的社会目标、努力追求的社会状况、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当前,我国政治昌明、经济发展、社会总体稳定。但由于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利益分配关系重新调整的过程、是一个社会结构转型的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组织原则、社会整合方式、经济运行机制、利益格局、精神价值体系诸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的整体稳定性可能相应降低。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现代化转变过程中。但这场广泛、迅猛、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促成中国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把一些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在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旧体制的摩擦;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机制在转换和更新过程中的不适应;社会利益关系调整中的不平衡和无序;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也使社会心理呈现出躁动不安和脆弱的倾向,等等,这些问题都使体制转轨时期的社会稳定面临严峻的形势。

前言

自古以来,维护社会的正常稳定和良好秩序,是所有国家公共治理活动的重要价值和追求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保持社会稳定”,“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维护社会稳定”,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社会稳定不仅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和“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等反映时代要求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将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作为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集聚社会资源和力量,建立各种机制、体制,完善各种制度、措施,不断予以加强和推进,取得了社会秩序保持基本稳定的巨大成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而良好的基础,为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健康、积极、有利的客观条件和环境。

内容概要

王银梅,女,1963年12月出生,山西人。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律硕士。主要从事法理学、社会变革与法治研究,主持并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撰写《法治建设中的高校管理》(合著),曾在国家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二节社会稳定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只有保持社会稳定才能保证社会改革的有序性
二、只有保持社会稳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三、只有保持社会稳定才能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四、保持社会稳定是瓦解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需要
第二章社会稳定概论
第一节社会稳定的内涵、特征
一、社会稳定的内涵
二、社会稳定基本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社会稳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新中国社会稳定的基本状况
第三节新中国四代领导人的社会稳定思想简介
一、毛泽东的社会稳定思想
二、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
三、江泽民的社会稳定思想
四、胡锦涛的社会稳定思想
第四节我国社会稳定理论研究综述
一、关于社会稳定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社会稳定形态的研究
三、关于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研究
四、关于实现我国社会稳定对策的研究
第三章影响社会稳定的非法化因素
第一节恐怖主义活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一、恐怖及恐怖主义的基本概念
二、现代恐怖主义的兴起与泛滥
三、现代恐怖主义活动的特征和趋势
四、恐怖活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第二节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一、“东突”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藏独”分裂主义活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第三节邪教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一、邪教的概念
二、当代中国邪教演变的两个阶段
三、邪教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第四节腐败现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一、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
二、瓦解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
三、破坏稳定的社会基础
第五节社会治安状况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一、违法犯罪活动
二、群体性事件
第四章影响社会稳定的合法化因素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社会稳定主要领域
第二节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第三节文化价值观念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一、文化多元化导致价值观的混乱与冲突
二、文化及文化观念矛盾现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第四节社会转型期间人民内部矛盾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一、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
二、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
三、社会转型期产生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
第五章维护社会稳定的重点环节
第一节明确战略机遇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宏观思路
一、发展先进生产力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物质保障
二、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思想保障
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维护稳定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必然要求
二、树立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稳定观
三、按照科学稳定观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第三节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邪教活动,维护国家政治稳定
一、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活动
二、严厉打击民族分裂活动
三、坚决打击邪教活动
第四节积极推进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一、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党对社会稳定的领导作用
二、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障司法公正
三、积极推进民主政治的程序和规范建设
四、努力提高政治民主的组织化程度
五、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政治参与机制
六、培育现代政治文化,提高公民的民主素质和参政能力
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
第五节实施积极的就业措施
一、推动就业的宏观措施
二、推动就业的微观措施
第六节加快社会保障建设 构筑维护社会稳定的底线
一、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30年改革的简要回顾
二、社会保障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客观基础与必要条件
三、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
第七节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
一、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
二、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
第八节充分发挥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维护稳定中的主导作用
二、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主力军和骨干作用
三、积极引导舆情,做好舆情处置
第六章维护与保持社会稳定的机制体制
第一节建立健全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利益协调机制
一、利益引导机制
二、利益约束机制
三、利益调节机制
四、利益补偿机制
第二节建立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
一、我国利益表达机制的缺陷
二、尽快完善利益表达机制
第三节畅通社会宣泄机制
一、社会不满情绪的存在是建立社会宣泄机制的原因和事实依据
二、社会不满情绪的疏导和控制
第四节建立健全突发性事件防控机制
一、法律防范机制
二、法律化解机制
三、法律控制机制
四、责任追究机制
第五节社会预警机制
第七章社会稳定的预警
第一节社会稳定预警问题概述
一、社会预警研究的发展
二、社会预警机制的一般含义及内容构造
三、社会预警的本质属性
四、社会预警的方法
五、社会预警的主要原则
六、社会预警的功能
第二节建立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可能性
一、建立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二、建立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的可能性
第三节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的构建
一、社会稳定系统的逻辑结构
二、社会预警指标的编制
三、社会预警的主要环节
第四节社会预警机制的内容与途径
一、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的内容
二、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的途径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社会稳定及预警机制研究》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社会稳定及预警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分别从“合法与非法”两个角度共九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二是对如何维护当前和今后的社会稳定工作从“重点环节和机制体制建设”两个角度共十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三是对社会稳定预警机制问题做了初步探索,分别阐述了社会稳定预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预警机制的内容、重点、途径等。《社会稳定及预警机制研究》在写作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立足于我国当前社会稳定的客观实际,从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和剖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稳定的现状、分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国际国内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点环节和需要建立的机制体制。其中,在原因分析上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以实践为重点、国外因素与国内因素相结合并以国内因素为重点、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相结合并以现实因素为重点、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相结合并以宏观因素为重点,从而对当前的社会稳定总体状况有了一个比较明晰的描述。在对策研究上注重了现实性、可操作性,力求措施可行、可用。

图书封面


 社会稳定及预警机制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还不错 主要是学业需要 只是收到的时候发现封面像旧的一样 怀疑卓越把这本书放到犄角旮旯去了吧
  •     内容有点老,不过条理性还是可以的
  •     这本书看来像作者用好多资料凑的。
  •     书很好,物流业不错,包装很仔细,还会再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