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幸福指数

出版社:中山大学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306029843
作者:梁捷
页数:211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国人幸福吗  何谓幸福指数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世纪,国家富裕和人民幸福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所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加人民的福祉,提高民众的幸福度。  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要素已被科学化、数字化,从而使得我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似乎有了一种“更为可靠”、“更加了解”、“更有把握”的主观感受。“用数字说话”成为人们的思维习惯,做什么都离不开统计数字。上至国家统计局、科研机构、大型企业,下至每个老百姓,大家都在计算着各种数据,并据此做出决策分析。  1952年8月,国家统计局成立,最初都是统计那些“硬的”、“实打实”的要素。半个多世纪走过来,统计局的统计范围逐渐扩大,很多新概念新指标被提出,从最初只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经济指标,扩展到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多项指标,大大更新了人们的观念,人们的关注重点逐渐转向更高层面的抽象事物。

内容概要

梁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知名青年经济学者,专攻经济思想史、制度经济学、博弈论等,发表经济学论文以及各类评论文章数十万字,翻译过《合作的复杂性》,《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来自桑塔费学派的看法》,《刚左营销》等经济学论著。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章 中国人幸福吗  何谓幸福指数  幸福是一种感觉  幸福感的心理构成  幸福感的体验和传递  幸福可以衡量  中国人有多幸福  幸福指数与痛苦指数第二章 幸福是什么  哲学心理学的幸福定义  经济学对幸福的研究  三种幸福观  幸福的基本定义  不够幸福的原因  幸福的不同追求第三章 幸福的衡量  衡量幸福的方法  幸福测量的基本理念  幸福理念的异同  幸福测量的标准与手段  福利经济学的进展  中国的幸福指数研究第四章 健康与幸福  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健康与幸福的关系  最新认泌健康  白领的健康与亚健康  严重影响幸福水平的现代职业病  医疗保障与幸福水平  药品安全医疗质量与幸福第五章 生活与幸福  城市生活质量评价  城市的幸福感及吸引力  大城市VS中小城市  焦虑的大多数  幸福小众的另类选择第六章 金钱与幸福  有钱一定幸福吗  金钱与幸福的关系  伊斯特林悖论和快乐学  金钱与幸福的兑换第七章 工作与幸福  工作与幸福的关系  工作的幸福指数  青年员工幸福感调查  影响青年工作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对工作幸福指数的全面调查  幸福的行业和区域分布  影响工作幸福指数的因素第八章 家庭与幸福  关天家庭幸福的调查  婚姻与幸福的关系  婚姻与幸福的认识  职业、教育程度与婚姻  家庭经济与幸福  财务安排与性别分工  幸福家庭的设想第九章 孩子与幸福  中圜孩子的童年  学习与幸福  中国家庭对教育的支出  对孩子期望值的国际比较  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幸福  中国孩子的自杀问题  中圈孩子的抑郁问题第十章 时尚与幸福  审美观念与幸福  奢侈品与幸福  广告与幸福  网络与虚拟幸福

作者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各类元素的缺乏对幸福感产生的影响,分别讨论健康、生活、金钱、工作、教育、家庭及时尚等等要素,在不同层面参与幸福感形成的过程,以及在现实中,它们又往往存在程度不等的缺失,从而给人们带来不幸的感觉。
你感觉幸福吗?你知道生活中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觉?健康、生活、金钱、工作、教育、家庭还是时尚?本书通过对诸多幸福因素的调查研究,揭露中国人的幸福状况。如果你想了解相关情况,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那就赶快阅读本书吧。

图书封面


 幸福指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你愿意做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猪”,还是思考人生的“痛苦的苏格拉底”? 2007年来,亿万民众一边饕餮资产盛宴,一边不得不承受通货膨胀之痛,幸福还是不幸福,真的成了一道难题。“我的幸福在哪里?”“凭什么你们都有幸福?”“我要幸福哇”……这是郭德刚在《我要幸福》中的台词,而这也是大多人的心声:幸福,关乎比较。 根据英国“新经济基金会”一份名为《幸福星球指数》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次“幸福”大排名的报告,中国人幸福程度排在第31位,高于韩国和日本,在亚洲国家中高居第二,远远高于美国的一百五十位,看来幸福与经济增长无关。 早在几十年前,有一位德国汉学家鲍吾刚在他的书《中国人的幸福观》中指出中国人对幸福的寻找往往存在个人幸福还是社会幸福的分别,正是这两种不同的幸福指向了彼世与此地。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人的幸福感也日渐全球化,福利、环境、财务等等,一样都不能少。刚刚过去的2007年堪称中国民众的资本启蒙年,CPI指数,股票指数,房价指数,商品指数等每日更迭,亿万民众一边饕餮资产盛宴,一边不得不承受通货膨胀之痛,进入指数化生存时代,所以幸福应运而成一种指数。 幸福是什么?古往今来,从希腊人到现代人都对这个问题发挥了不少想象力,从德行至善到纵欲。早在两百多年前,穆勒就指出“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不同极端的幸福:纯粹精神快乐与单纯的身体享乐。钱钟书认为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是最糊涂的分析,他认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但事实上,大多数人的幸福感既关乎心理,又关乎物质——永远如同钟摆一样摇曳在做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猪”与思考人生的“痛苦的苏格拉底”两种极端之间。 1981年,希拉里·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历史》书中引述了大胆的“缸中之脑”假设:如果一个人的大脑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这个“缸”连接精密负责的计算机器,摒弃通过不同的程序电流向大脑传输信息,所以对于大脑来说,一切都还在,各种美好的体验以及刺激仍旧可以感知,也许大脑甚至还可以感觉在阅读这段“缸中之脑”的文字。尽管这只是一场幻觉,但却是一个幸福而真实的幻觉,你愿意要这样的幸福么? 在《幸福指数》一书中,梁捷对幸福指数的讨论先从不幸福现象开始,然后从金钱与幸福;工作与幸福;家庭与幸福;教育与幸福;医疗与幸福;生活与幸福等几大方面系统讨论了中国人的幸福,不幸的是,这几个指标中很少与幸福存在线形正相关。通过谈论不同的幸福,梁捷从福利经济学入手,综合心理学、政治学等各派观点,定义幸福必须有以下几个特点:它必须是决定性的,即包含所有的固有价值;它必须是自我满足的,即不依赖于其他价值;它必须是积极的,即我们必须能主动地意识到这些价值;它必须是广泛可得的,而不是只能少数人拥有;它必须是相对稳定的,不是那种能被任何偶然所带走的东西。他总结目前各种幸福指数研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侧重标本个体幸福来测量群体幸福指数,偏向心理学与试验经济学方向;另外一种则是整体的幸福程度来判断个体的幸福指数,最典型的就是以“国民幸福总值”(GNH)为代表。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社会蓝皮书》,再度引来大众关注,这已经是社科院第十六次发布类似报告。与以往不同的是,报告显示,即使在无物不涨的今天,扣除物价因素以后,2007年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可以超过GDP增长,这是在十多年来屈指可数的,不过形成对比的是,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为3.35分,较2006年的3.52分下降约5%。这说明财富上涨的同时民众的幸福在降低,可见幸福与经济增长并不正相关,而国家发展的标志必然是以每个个体的福利进步为标志,所以不少人建议以上文所述“国民幸福总值”(GNH)取代GDP。 “国民幸福总值”(GNH)起源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国王。这个比邻印度的小国名唤不丹,三十多年前不丹国王辛格就用国民幸福总值替代GDP,具体包括政府治理、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个方向,而追求国民幸福总值成为不丹的最大目标。当时不丹国弱民穷,如不丹免费教育与理疗已经普及,人均寿命提高十多岁,人均收入甚至超过邻国印度。而如今,这个不丹又一次因为自废绝对君权设立民主制度成为媒体头条,也许这个弹丸之地正以自己的行为提出并捍卫了国民幸福总值:幸福关乎个体,更来自制度。 发布时间:2008-03-31 09:31 来源:广州日报
  •     我觉得在所有指标中,最无聊的就是幸福指数,按照这个指标,文革时的中国人比现在幸福,中国人比美国人日本人幸福.实际上,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幸福:白痴和死人.不信,你试试.
  •     中国人幸福吗?【读品】http://www.douban.com/group/dp/ 李华芳刊于《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人幸福吗?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幸福?鲍吾刚在《中国人的幸福观》中划分了两条主线,来概括中国人对幸福的看法。鲍吾刚认为中国人看待幸福首先要区分“此界”和“彼界”,或者说“此岸”与“彼岸”。这与各种宗教观念和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的相互竞争有关,尤其是蕴含“家”观念的传统思想与外来宗教对“现世”和“来世”的不同侧重,导致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幸福在“此岸”还是在“彼岸”有很大的差异。 鲍吾刚的另外一条主线是中国人看待幸福有“内外之别”,也就是说这幸福是与个人的内省有关,还是身外之物。所以,对于中国人如何看待幸福,涉及的问题如下:首先幸福是现实的还是彼岸的?其次幸福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讨论“彼岸的幸福”,从经验的角度出发,比较困难。讨论主观的幸福,人人标准不一,有人说家庭美满比较幸福,有人认为赚钱较多则为幸福,不一而足也很难统一,讨论起来也相当困难。梁捷在《幸福指数:中国人幸福吗?》一书中也回避了彼岸的幸福和主观的幸福,而着重于现实的幸福。问题的难点是,有所谓客观的幸福标准么?梁捷先搁置了这个难点,转而论述什么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幸福。一个最直接的因素就是金钱或者收入。在经济学日益偏离亚当·斯密传统的今天,在马克思所谓金钱将人异化的今天,多数人将幸福直接等同于收入增加。好在这不是真的,伊斯特林悖论就是说穷人的幸福并不比富人少,金钱未必能买到幸福。但有一个事实也非常明显,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也难言幸福。幸福与金钱存在某种关联。雷亚德后来做了一个重要的工作表明,人均收入低于一万五千美金一年的,富人比穷人更幸福,也就是说在这个标准线下,金钱能促进幸福;而当人均收入超过这一标准线,金钱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就疏远了。 如果不考虑“来世”的问题,健康长寿或可以有效衡量人是不是幸福。经济学家弗兰克曾经提出过有意思的“平行世界理论”来论述健康对幸福的影响。假设有A、B两个平行的世界,在A世界人均有100平方米的房子但每周只有1小时锻炼身体的时间;在B世界里人均拥有的住房面积只有50平米,但每周有5小时以上锻炼身体的时间。弗兰克令人信服的表明,B世界是更加可取的,对幸福也具有积极意义。但为什么A世界看起来成为主流呢?这是因为A世界更多强调的是可见的炫耀性的消费,而B世界则较为注重那些“不明显的”或者说“隐性的”消费。加尔布雷思很早就批评过炫耀性消费,因为这并没有在实际上增进人的幸福,而那些“隐性的消费”却被忽视了。 事实上,回到鲍吾刚在《中国人的幸福观》中的论述,与幸福相关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梁捷的书中也提到一项调查显示在对生活的各种期许中,中国人的主流意见是将“家庭幸福”摆在首位,这也说明家庭和睦对中国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丧偶在通常情况下带来的负面影响至少要延续十年。这是弗里德里克和卢文斯坦在《经济学与幸福》一书中的一篇文章里证实的。与此类似,林娟芬在《妇女晚年丧偶后的适应——一个以台湾地区为例的叙说分析》一书中,也谈到丧偶后的妇女遭遇了巨大的不幸,而且重新适应很难。 梁捷在书中还从工作、生活等其他方面讨论了对幸福的影响,尽管难以有一个确定的客观标准来衡量幸福,但是一些众所周知的因素对幸福的影响还是引起了共鸣。这或许可以成为衡量幸福的“准客观”标准,即社会选择过程中大部分人达成的对于幸福的共识。这是一个集合了众多主观意见的“准客观标准”,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为人接受,比如说超过一定限度金钱对幸福就没有推动作用,而健康长寿等隐性消费和家庭美满对幸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过分的追求金钱或者异化为金钱的奴隶,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而健康和美好的家庭,则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中国的学者写东西,有时候容易故作高深,反而使得读者陷入云里雾里。而学术分工的进展又没有使我们进入一个学术普及的格局。梁捷的这本《幸福指数》则没有上述弊端,轻松可读,算是普及读物中不错的作品了。尽管梁捷没有对“中国人幸福吗?”这一问题给出确定的答案,但书中讨论的幸福观念和影响幸福的因素,或将改变一些固有的观念,从而促使人们继续探究什么是“幸福”。这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是极有意义的事情了。 梁捷著:《幸福指数-中国人幸福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16元。--------------------------------------------------------------------------------李华芳是【读品】出品人。更多详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75b4201008i38.html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内容有借鉴价值,可以参考、学习使用。
  •     内容感觉不够实在 很松散 典型的编著
  •     大体看了一眼,还行
  •     幸福指数只有社会学意义;个人的幸福体验还在于突破社会评价体系,找到对自己胃口的幸福感。
  •     什么是幸福?我们不知道,更不配去谈。因为我们还在为生存而奋斗,也将永远为生存而奋斗。幸福这个定义是针对少数人的,如果所有人都幸福了,就无所谓幸福,所以绝大多数人一定要为了少数人的幸福而不幸福起来!
  •     废话太多
  •     2012-10-29读毕,幸福经济学的入门书,使我建立了福利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有关幸福、效用测量方面的联系,同时认识到胡塞尔的现象学对于这一路径的理解至为关键
  •     这本书很好,浅显易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