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
ISBN:9787040189865
作者:郑杭生、刘少杰/国别:中国大陆
页数:386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发端  虽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同实证社会学产生于同一个时代,都是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在自由竞争时期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而形成的理论思维,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其发端之时就有不同于实证社会学的思想来源、理论起点和理论追求,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概念系统、理论构架和理论传统。明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形成之初的这些特点,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历史演化和理论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产生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这正是自18世纪中叶由英国率先开始的工业革命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以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采用为标志,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几十年时间里迅速实现了工业生产机械化,机器大工业很快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的地位,这不仅使生产力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煤炭、钢铁、机械、纺织品等工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工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空前高涨,而且也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通过工业革命所展开的实践,“第一次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  工业革命推进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使物质生产的基础地位十分明显地凸现出来。在工业革命之前,虽然物质生产也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但是因为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能力有限,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往往被宗教活动和政治行为冲淡甚至掩盖。而在工业革命中形成的强大生产力,不仅获得了人类此前几千年都难以获得的物质财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大量工业产品进人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日新月异的新生活面前发生复杂的变化,无限丰富的源自工业生产发展而发生的新变化,向人们充分地显示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  ……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发端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产生的时代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起点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追求第二章 马克思早期的社会批判:异化劳动理论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 二、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与意义 四、异化劳动的产生根源与克服途径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根本原则:实践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形成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基本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方法论意义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唯物史观 一、社会历史发展观 二、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理论 三、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理论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社会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对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的研究 二、马克思对东方农村公社的机遇和前景的研究 三、恩格斯晚年的社会发展理论第六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捍卫与发展 一、列宁对主观社会学的批判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原则 三、社会变迁与社会结构的具体分析第七章 普列汉诺夫的唯物史观与社会学思想 一、唯物史观理论来源的研究 二、普列汉诺夫的地理环境理论 三、关于社会结构的五项因素公式 四、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深化第八章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理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形成与演化 二、卢卡奇的历史总体观和阶级意识理论 三、葛兰西的市民社会观与文化领导权理论 四、柯尔施的社会化与工业自治理论第九章 日常生活批判与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列斐伏尔和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二、弗洛姆和赖希的精神分析理论第十章 结构主义和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二、德拉·沃尔佩的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第十一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演化 二、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及理论特点 三、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第十二章 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一、从理性批判到社会批判 二、文明辩证法和本能革命: 三、单向度的社会 四、自然革命与文化革命第十三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一、坚持不懈的社会理性化追求 二、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理论探索 三、交往行为的理性化原则 四、交往行为与生活世界的合理化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入中国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派的产生 二、对社会学基本理沦的探讨 三、对本土问题的研究第十五章 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学理论 一、对旧中国社会特质的分析 二、社会阶级分析理论 三、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四、社会动员理论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六、世界体系分析理论第十六章 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学思想 一、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的转移 二、基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中国特色 四、社会主义渐进式改革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 五、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发展观第十七章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理论创新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社会理论创新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理论创新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的中国化与全球化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战略部署后,第一部比较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历史的著作。本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来源、基本立场、理论起点和方法原则等,以作为高等院校社会学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党政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参考读物,还可以作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ISBN:9787040189865,作者:郑杭生

图书封面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很好 速度快 印刷好 相信当当
  •     该书很有参考价值。相信吉林大学的实力。
  •     到许多书店没买着,想不到在当当网上淘到了,真是太好了!
  •     感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总结,阐述的很系统,也比较亲切,比一般的理论著作好。史学的知识比较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