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夹缝中求生存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艺术 > 在夹缝中求生存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301181157
作者:张燕
页数:316页

章节摘录

插图:“在夹缝中求生存——香港左派电影研究”这个题目,是我特别感兴趣、一直想完成的命题,但却又是难度非常大的香港电影历史研究的课题。因为迄今为止,香港学界更多地关注主流商业电影和右派电影,内地学界又对香港左派电影知之甚少,整体上内地、香港及海外对此的研究很少且刚开始。正因为如此,这篇博士论文的写作可谓困难重重:影像资料极其缺乏,只能通过中国电影资料馆和香港电影资料馆才能观摩到部分影片,为此我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申请赴港查阅和学术观摩;文字资料非常少,文献和数据很难找,能找到的少量零散文章,大多只是捎带涉及而非专门研究。为克服困难,更多更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我特别采访了银都机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获得了相对详细而确切的材料;此外,还花费了数个月的时间泡在国家图书馆、香港电影资料馆等,翻阅了目前所能找到的《长城画报》、《南国电影》、《中联画报》、《香港影画》、《中外影画》、《国际电影》、《娱乐画报》、《明报月刊》等旧刊物和《文汇报》、《大公报》、《明报》、《星岛日报》等旧报纸,尽可能查找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尽管如此辛苦细致地准备,但每一次提笔着手写作时,我总感觉论文欠缺的素材还很多,难以自信行文,因而写作过程起起伏伏。所幸的是,四年半后的今天,我终于交出了完整的论文。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周星教授。十年前,他的热情鼓励和细心提携,使我坚定地选择了将中国电影,特别是港台电影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十年来,他持续激励我在教学科研之路上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更重要的是,每当我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都无私地给予我关爱和支持,赋予我前进的动力。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众多专家学者和朋友给予了我非常多的帮助,这里我要表达诚挚谢意:感谢香港电影资料馆的罗卡先生、黄爱玲小姐、何思颖先生、傅慧仪小姐、刘嵌先生,在我赴港观摩影片和查阅资料时,给予我的热情接待、周到安排和中肯的研究建议,使我的写作调研有丰沛的收获。感谢“银都”的制作总监林炳坤、电影策划部经理施扬平两位先生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访问,对我的研究给予大力支持。感谢香港南方影业公司的刘德生先生和林云华小姐,受他们邀请,我赴港参加了“2007中国电影展”,帮助我进一步丰富了相关史料的查找和收集。

前言

翻读张燕的新著《在夹缝中求生存——香港左派电影研究》的时候,正是她孕育新生命的美好时节,这总是会给予人种种欣喜的感觉。张燕在多年教学科研的积累中,已经有不断的学术研究成果出现,并且在港台电影研究界颇有些青年学者的学术知名度。在她这个年纪的研究者中,其学术探究的独特性和成果的丰富性,也是很突出的。我不时听到老一代学者对于张燕研究的赞赏:实在而独特、勤勉而热情,大概是最多的语词。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的前半期,有资深的研究者统计了艺术学科数千位研究者发表在csscl上的论文,她赫然成为前几位的发表者,可见其勤奋程度和研究的锐度。在教学上,她一直从事本科生基础课程的教学,总是在年终的学生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于是,教学和科研的不断收获,成为张燕博士的研究可以不断推进的保障。香港电影研究方面,她的确是国内研究者中有特色的青年新锐,近年来她承担了多个相关科研项目,并都有出色的结题成果。就研究的扎实和专注而言,张燕都有不断的著述证明,此前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镜像之鉴》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映画:香港制造——与香港著名导演对话》,都显示其对于科研的精心和学术探究水平的不俗。而这本《在夹缝中求生存——香港左派电影研究》则是其在擅长的香港电影研究所展开的角度独到的深度探索之一。张燕的研究不能不引发我们探究香港电影和内地的关系的断想。历史上,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从创生始,就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在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中,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相互间的关系始终没有断绝;在新中国成立后,内地电影和香港电影虽存在某种分离,但并没有隔绝其间的文化联系;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双方的交融关系越来越清晰;到了香港回归十多年来,内地和香港电影的关系进入密不可分的程度;尤其是新世纪初年,中央政府给予香港电影进入内地的优惠条件和某种等同待遇,双方的电影合作出乎意料地加速,实现最小间隔的接近。

内容概要

张燕,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电影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电影、港台电影、亚洲电影的研究和教学,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戏剧、影视、广播类分委员会秘书长。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2005年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与韩国电影产业化研究”、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KOPIC)海外学者研究项目“韩中电影叙事和观众研究”,出版《镜像之鉴——韩中电影叙事和观众研究》、《映画:香港制造》、《影视概论教程》等专著。

书籍目录

序ⅰ 周星 序ⅱ 李道新 绪论 第一章 香港社会、政治、文化与电影  第一节 冷战时期的香港政治生态  第二节 殖民地境遇下的香港社会文化空间  第三节 意识形态对抗下的香港电影格局 第二章 冷战时期香港左派电影创作格局  第一节 香港左派电影的历史积淀  第二节 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  第三节 凤凰影业公司  第四节 新联影业公司 第三章 香港左派电影的艺术建构与商业运作  第一节 艺术建构  第二节 商业运作 第四章 “文革”时期香港左派电影遭遇重创  第一节 香港左派电影方针的极左倾向  第二节 香港左派电影遭遇重创  第三节 “文革”结束初期香港左派电影的发展努力 第五章 新时期香港左派电影的发展转型  第一节 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成立  第二节 “银都”的发展策略 第六章 回归以后香港中资电影机构的新拓展  第一节 cepa协议的签署与实施  第二节 “银都”创作新发展  第三节 宣传发行资源整合:“南方”并入“银都” 结语 附录  附录1 “长城”片目  附录2 “凤凰”片目  附录3 “新联”片目  附录4 “银都”片目  附录5 “南方”发行片目、历次影展片目  附录6 李萍倩电影片目  附录7 朱石麟电影片目  附录8 卢敦电影片目 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编辑推荐

《在夹缝中求生存:香港左派电影研究》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本书是第一部专论香港左派电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电影机构制作的电影)著作,具有一定的历史补缺意义。
作为香港电影另类样貌的历史存在,香港左派电影不仅承载了浓郁的进步意识,而且建构了独特的家国理想和国族认同,具有突出的社会文化意义。但迄今为止,在两岸三地的香港电影研究范畴中,香港左派电影尚处于被遮蔽、被忽视的状态。
作为香港电影另类样貌的历史存在,香港左派电影不仅承载了浓郁的进步意识,而且建构了独特的家国理想和国族认同,具有突出的社会文化意义。但迄今为止,在两岸三地的香港电影研究范畴中,香港左派电影尚处于被遮蔽、被忽视的状态。
本书旨在全面观照和深度研究香港左派电影,以纵向梳理和横向剖析有机结合作为显著特色,不仅系统描述其从"长城"、"凤凰"、"新联"到"银都"的历时性演变脉络,总结思辩历史经验、研究当下现状和探讨未来发展,而且理性剖析其艺术建构和美学风格,重点聚焦李萍倩、朱石麟、卢敦等重要影人及其代表作品,并深度探究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表达和意识承载。

图书封面


 在夹缝中求生存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两点:1.台湾的影响和大陆的影响同时重要。2.其实香港的左派是啥?这个问题我倒是觉得值得深究。它貌似是这样一种奇怪的混合体:(大中华)国族意识、保守的(现代儒家)家庭伦理、中国大陆的资金/人员/政策支持、追求商业利益、紧跟(很难讲是否刻意构建)香港普罗大众身份转变。那么左派这个标签本身到底重点在哪里?
  •     不错
  •     每每涉及这种题目最怕的就是作者本身带有政治立场,让人无法相信资料选取的角度,更别说论述了。要费劲的从整本书里捞出实打实的史料来,实在太可惜
  •     不论创作还是经营,很多经验值得吸取。
  •     基于博士论文完成的专著,“党指挥摄影机”下的香港左派电影史,有且仅有资料汇编的价值。
  •     书中结合了很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问题相结合。还不错!不过读完的时候发觉有些观点分析的不是非常透彻。有一些地方都是以叙述为主。有一些内容在一些章节重复。不过还是给我科普了部分知识吧,文化和政治经济生活是分不开的,读完这本书,真想去看看那些老电影
  •     这本做的非常扎实。但老是用中共的观点说台湾和香港,有政治倾向在其次,好些东西表达的很含混。
  •     有点电影史料,但意识形态色彩太重,能不能别把左派和进步并置啊?分析问题左派的就避重就轻,亲台湾右派的就避轻就重。对于五六十年代香港社会面临的就业、居住困境竟然说是“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社会资源的分配极不合理,贫富悬殊非常大”所致,这难道不是睁眼说瞎话吗?大量逃港的人去那边都人间蒸发了?
  •     “长凤新”到银都,银都的浮云
  •     讀這本小書,心情十分矛盾,欣慰的是舊電影終於為研究者重視,唯時代久遠,當時影人的第一手資料流傳下來少之又少,本書部份基本資料是錯漏百出,例如易文,作者指易原來左派,後來改投右派公司「國際」,查易文僅在袁仰安主持的「新長城」拍過《孽海花》,且易文出身花家,其父與國民黨高層關係菲淺,他本來就是「右」。然而,他真的曾化名為左派公司拍戲,這反映當年「左右」並非涇渭分別,甚至是「左右逢源」。此外,中聯與新聯兩公司並無任何關係,中聯作品更重視倫理,說教味道濃厚,反觀新聯作品,不會說階級鬥爭的硬道理,反而透過戲劇衝突、一段接一段的故事及生活瑣事來表達電影主旨,較少教條主義,各位看新聯創業作《敗家仔》一定捧腹大笑,如此娛樂性高的電影,大家不會想到它是左派電影公司出品,因為電影是商品,不能與大眾脫節。
  •     按照李少白先生编著《中国电影史》的写法,从长城、凤凰、新联、银都四大左翼电影公司为结构展开论述,有些蜻蜓点水,但是填补了香港电影史的一段学术空白,应当鼓励。
  •     选题有价值
  •     有价值,但更像资料汇编
  •     了解一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域
  •     内地第一本香港左派电影研究专著,加油~
  •     前半部分的史料梳理可取,后面越写越像一份左派电影阵线工作汇报了。
  •     史料性不错,分析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