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达尔访谈录》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艺术 > 戈达尔访谈录章节试读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546313900
作者:大卫·斯特里特
页数:320页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224页

这就是戈达尔对这部摄影机的期望:“比如说你身在荷兰,驾车行驶在乡间公路上,这时路旁一个静止的风车吸引了你的注意。。。。你从置物箱里拿出摄像机、拍摄,然后你就拿到了一段35毫米高分辨率的图像。这会让人想起《海外特派员》(在电影里有一段风车是反转的),或者别的什么。因为图像已经摆在那里了,有了图像做什么都好办。要是看见了英格丽褒曼,我就会拍她。这就是我最初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要造这样一部摄影机。”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71页

观众:两位对电视广告有何看法呢?
戈达尔:两三年前我还挺喜欢的,但现在不了。我来美国之前,在欧洲,广告还没有这边这么普遍,有时还比较好笑,有点意思,即使音乐中间插播广告,也正好可以趁插播广告的实践离开房间或读读报纸。但现在我是真的受够了。有时真该试试在所有广告中间插播电影。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260页

我在创作中尽量避免使用纵向垂直的声音,也就是不同音轨之间完全独立的声音,而是使用了水平的声音,即有多种声音的组合,尔每种声音,不管是音乐、对白或自然声音,都趋向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向玛利亚致敬》与我所有其他作品比起来,在声音方面最具纪实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简单化:有对白、直接声音和背景音乐三部分组成。这个故事的内容几乎尽人皆知,而在我看来唯一配得上这个故事的就只有巴赫的音乐。涡尝试加入巴赫的各种曲子:小提琴、教堂音乐、钢琴、唱诗班等等。。这部电影也可以被看作是巴赫音乐的纪录片。绝对不能是贝多芬或者莫扎特,因为从历史上来看,巴赫才是属于马丁路德时代的音乐。正像我之前说的那样,马丁路德是反对天主教教会的,尤其是天主教会塑造图像的方式。或许在把和生活的的年代他的音乐是相当流行的,因为他的音乐在冰冷的教堂中也可以演奏,而教堂中大概是非常冷的,所以大家需要强有力的激情四射的音乐来振奋精神。这听起来很奇怪,但如果你接上高质量音箱,然后用超大音量播放巴赫的音乐--即使只是一段流畅舒缓的钢琴曲--听上去也很像是摇滚乐。巴赫的音乐适合任何场合,简直是完美。即使是倒过来播放,听上去也几乎一样,几乎象数学一样精确。甚至在电梯里也能播放,就象是背景音乐。它能够极好地融入到环境中。巴赫的音乐无疑是最合适的电梯音乐了。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262页

凯瑟琳迪克曼:你经常去看电影吗?听说50年代你为《电影手册》撰稿的时候就整天泡在电影院里。
戈达尔:不,不,我不怎么出去看电影。这些年我总觉得只要看看导演和演员的名字,再看看报纸上或街道上的广告,就等于看过这电影了。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97页 - 让-吕克·戈达尔:生活与电影并无二致 1968

(戈达尔:)每个人在生活中总是在找不同,但实际上我们更应该寻找相似之处。比如说,之前有人问我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区别在哪里,而我回答是一样的。对我来说,科学家和散文家就是一样的。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83页 - 让-吕克·戈达尔:生活与电影并无二致 1968

罗杰·科曼:无疑是这样的。先锋电影的作用向来都是为商业电影指明未来发展的道路。现在全世界的导演都在以越来越个人的方式进行创作,这也影响了美国电影。随着这些电影得到广泛接受——制片厂老板可不是彻头彻尾的傻瓜——他们已经逐渐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允许旗下的导演进行更为个人化的创作。戈达尔先生,你拍的电影在美国只能在“艺术影院”里放映,但我知道在法国纯商业影院也上映这些电影。
戈达尔:是的,但在法国,艺术影院与商业影院没有太大的分别。比如在巴黎,艺术院线的收入就要高于商业院线。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275页

加文史密斯:自从1979年回归大屏幕以来,你在作品中又重新开始强调电影之美。你似乎将它与影片中的悬念紧密联系了起来。
戈达尔:是的。很多电影完全没有悬念,所以也没有美感--有的只是编造出来的故事。《辛德勒的名单》就是编造故事的最佳范例,其水准简直是电影界的“密丝佛陀”。这部电影在彩色胶片上制造出了黑白效果,因为实验室负担不起黑白胶片的高昂成本,而斯皮尔伯格又认为黑白电影比彩色电影要更严肃。当然现在也可以拍出黑白电影,但是难度更大,而且成本要比彩色电影高多了。所以他只能以常规来拍摄--显然是弄虚作假。当然,对他自己而言这可能不是弄虚作假,他的出发点很真诚,但由于天资有限,所以最后出来的结果就是弄虚作假。我曾看过一部纪录片,拍的不是很好,但至少可以表现出辛德勒的真实生活。(斯皮尔伯格)把这个人和他的故事,以及全体犹太人遭受的苦难混合在了一起,象是搞了一个大型的管弦乐队,从一个简单的故事中变化出多声道立体声的节奏。
加文史密斯:呃,他也并不是要展现历史现实。。。。
戈达尔:他没有那个能力。好莱坞整体都没有这个能力。实际上,我也没有能力拍出我本应拍出的作品。我可以为自己设定目标,并且达成其中一部分,三分之二,有时是十分之九。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辛德勒的名单》时显示出的能力还达不到一般导演的水平,我说的不是天才导演,而是像威廉怀勒这样天资平平的导演--在战后,他拍了一部《最好的时光》,今天看来我们还会不由得感叹好莱坞还有这种态度诚恳、技艺精湛的导演。当然,怀勒还没有能力挖掘出电影整体上的潜力,但他已经达到了他个人的极限。今天这种情况已经不多见了。如果把这两个导演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威廉跑一百码需要用十二秒,而斯皮尔伯格则需要两分钟。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89页 - 让-吕克·戈达尔:生活与电影并无二致 1968

(戈达尔:)当我们刚起步的时候,在法国,导演还没有被看做是作者,而仅仅类似于手工艺者或工人。所以我们不得不提出导演应该是与画家或作家类似的作者。但现在所有人都认同导演是作者——连所有好莱坞类型片导演都被认为是作者——我们又必须指出,作者仅仅是第一步,我们必须走得更远。在我看来,当今的电影作品已经不再是艺术品了,我们必须用另外一种眼光来审视它。十年前的作品都还非常好,但现在已经不行了。
……
(戈达尔:)不,声音不是画面的补充。呃,或许有时如此——但有时画面也可能仅仅是声音的补充,也有可能这两者是相互呼应紧密结合的。当你现在说话的时候,你的面部表情与你所说的话是同步的。我看不出什么差别。
声音并不仅仅是说的话,声音能表达一切。一部电影中间可以有一段时间没有图像,仅仅有声音,或者仅仅有无声的画面。这取决于你想要表达什么,这只是技术问题。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84页 - 让-吕克·戈达尔:生活与电影并无二致 1968

观众:戈达尔先生,对你来说拍电影和进行社会批判哪一个更重要?
戈达尔:我觉得这两者没有差别。
金·维多:在南加州大学电影系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没得可拍的生活不过也罢。”
罗杰·科曼:真要这样的话生活该有多沉闷无聊啊。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87页 - 让-吕克·戈达尔:生活与电影并无二致 1968

宝琳·凯尔曾指出:“戈达尔是电影界的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而电影对于60年代的意义,就相当于艺术之于‘一战’后的一代——反叛、浪漫,代表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 叙事手法 - 叙事手法

戈达尔一直热衷于创作散文式的电影,但也不会忽视故事情节,而是将形式上的大胆创新与传统的叙事手法相互结合。
当我问到他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时,戈达尔仔细思考了一会儿,“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一直在拍纪录片”,他的英语还是略带法文口音,“但我一直认为这些分类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区别。或许这与我所受的教育有关。可以说我是很传统的一个人。我很喜欢读小说,尤其是19世纪的作品。在这些小说中,或者绘画、音乐中,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叙事手法。”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80页 - 让-吕克·戈达尔:生活与电影并无二致 1968

(戈达尔:)因为真正的主角并不是《中国姑娘》这部电影,《中国姑娘》是拍电影这一过程本身。两者是一体的。我要表现的不仅仅是演员,还有将演员展示在银幕上的艺术创作过程。这两者不可分割。我想引用《中国姑娘》中的一句话,年轻的画家说:“艺术并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反映’这一现实的过程。”我觉得这句话意味深长。艺术并不仅仅是一面镜子,并不是现实和作为镜子的摄影机镜头的二元对立。我的意思是,在拍《筋疲力尽》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但是后来我发现并不能把镜头与现实分离,根本不能将两者截然区分开来。我认为电影不是由摄影机拍摄下来的一个作品,电影是它的现实性,从现实生活转移到镜头上的过程,它是发生在这中间的一个过程。
是的,就是《假面》(伯格曼)这部电影。我认为与观众对话这个做法很好——当然,是在某些时候,不是指所有情况下——告诉他们:“这是一部电影,而且就是这种类型的电影。”我们不能回避自己在做电影这个事实。毕竟,那些伟大的剧作家们,从莎士比亚到皮兰德娄(都是这样的)——就好像哈姆雷特的主题:舞台上还有另一出戏中戏在上演,我们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一直都是。
……我开始拍片的时候总是有一个清晰的想法,但只是一个很笼统的想法。拍摄的过程就是我将自己的想法逐步整理和深化的过程。如果你能把所有故事都清晰地写出来你就可以去做作家了,你就没有必要来拍电影,我们拍电影正是因为需要以电影的方式来了解自己想要说什么。
……现在几乎都没什么原创剧本了……现在的电影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就算是好的导演也不创作原创故事了,我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现在的电影都不能算是电影,都只是文学作品的复制品。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269页

戈达尔十分强调这一点,即与巧妙的情节安排相比他更喜欢有意思的想法。...好的剧本不仅要有一个不错的故事,还要有一个主题——有某种意义或信仰。美国电影通常都没有主题,只有故事。一个漂亮女人不能算作是主题。看茱莉亚罗伯茨在银幕上做这做那也不算是主题。刺杀肯尼迪也不是主题——如果是讨论肯尼迪与美国民众之间的关系,这倒可以算是一个主题,但《刺杀肯尼迪》根本没有涉及这方面。只有确定了主题,并试着去揭示其内涵,才能算是一部好的剧本。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176页

人们总是会把自己比作车站或机场,而不是穿梭其间的火车和飞机。而我喜欢把自己想象成飞机,而不是机场。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69页 - 戈达尔表达对电影中性的位置的看法,瓦尔达表示同意

性在电影中与在生活中同等重要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94页 - 让-吕克·戈达尔:生活与电影并无二致 1968

(戈达尔:)我认为电影不可能是象征性的,因为电影本身就是拍摄下来的现实——而现实是没有任何象征意义的,有的只是生活本身。象征手法是很抽象的,而生活不可能是抽象的。要是有制片人邀请我拍一部象征性的电影,我只能回答他我不知道怎么去拍。
……
(戈达尔:)我只是要摆脱我所说的戏剧性。大部分电影都在利用戏剧性,但我认为戏剧性更适合舞台而不适合电影。我正试图避免戏剧性。可是戏剧性与叙事关系并不大。比如说,法国文学长期以来一直有弱化戏剧性的传统。最好的法国小说家——就算是那些古典作家,比如居斯塔夫·福楼拜和马塞尔·普鲁斯特这样公认的古典主义大师,也从来不会像英国的托马斯·哈代或美国的福克纳那样创作极富戏剧性的作品。他们不知道怎样创作戏剧性作品,作品风格完全不同。所以,从法国传统来看我还是属于古典主义风格的,我是个法国古典主义导演。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87页

吉恩杨布拉德:我昨晚第一次看了《卡宾枪手》,被深深震撼了。能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这部电影没有在大范围内放映呢?我能肯定这部电影虽然五年前就拍完了,但从来没有在美国发行过。
戈达尔:在欧洲和法国也没有,没有在任何地方发行过。在巴黎首映的时候电影院里只有两三个观众,第二天就一个人都没有了。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这部电影没有在全球发行。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61页

观众:你喜欢披头士乐队吗?
戈达尔:我很喜欢他们。我想他们的创作与我在电影方面的尝试刚好遥相呼应。但我更喜欢滚石乐队,尤其是《魔鬼殿下的邀约》这张专辑。我认为他们更超前一些。披头士与滚石乐队属于流行文化,又有一定思想深度,所以他们才引起了这么多人的关注,这很好,这正是我要在电影方面达到的目标。我们必须挑战观众。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63页 - 1968年美国之行的访谈

这次美国之行是受“潘尼贝克-里考克委员会”的邀请,也就是直接电影那帮人的组织。
有一段评价新浪潮后的戈达尔文字新浪潮已成历史,但是,连戈达尔最坚决的反对者也无法否认,戈达尔,在38岁的“高龄”,依然在不断前进……
被 38岁的“高龄” 刺痛双眼
另记一笔,《筋疲力尽》的片比是惊人的3:1,剪掉的还有部分是因为片子太长,再剪 → 跳切掉的。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49页

或许是这样,当我认为人们只要在银幕上看到一点不寻常的东西,就会太过于刻意地去理解它。实际上他们已经全部理解了,但他们还想继续发掘其中的深意。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174页

我們唯一的敵人就是那些固守成規的人,銀行家也好,批評家也好……人們都把自己的身體看做個人的領土,把皮膚看做邊界,一旦跨過邊界就不再是他們身體的一部分了。但語言的產生顯然就是爲了跨越邊界,對我來說,語言是我的祖國,而電影就是我的領土。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半个小说家,半个散文家 - 半个小说家,半个散文家

“电影”,戈达尔继续道,“从发明之始就是为了观察、讲述和研究世界的,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手段……让我们得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生活。仅仅作为观察者,只能发挥电影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功能。而剩下的部分,就是广义上的纪实研究,包括研究和论述。我是半个小说家,半个散文家——当然,这一点在电影节并没有得到认可,实在是很糟糕。”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106页 - 让-吕克·戈达尔:生活与电影并无二致 1968

观众:那你怎么解释自己已经失去了最初对电影的那种激情呢?
戈达尔:我依然很有激情,我只是想要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这种激情。之前我只是感受到它,这种激情还是无意识的;现在我想要清楚了解,我想知道这种激情是由什么组成的。
观众:是的,但是给我们的感觉是现在你对政治的激情已经远远超过了你对人的激情。
戈达尔:不,不是这样的,因为对生活一无所知,所以我向电影中去找寻答案。而因为电影记录生活,所以我从中认识了生活。现在我发现这两者是共存的。
观众:但人们去看你的电影是为了看电影。
戈达尔:我想要改变这一点。我不希望人们用看其他电影的方式来看我的电影,这一点需要改变,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昨天和前天都说过这一点。这并不只是拍一部电影那么简单——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大学里开设电影课程十分重要,或许这样就可以改变现状。
观众:你的意思是你想要改变观众?
戈达尔:呃,我在试图改变世界。是的。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72页

戈达尔:偷东西没什么不好。布莱希特曾说过,艺术都是剽窃而来的。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105页 - 让-吕克·戈达尔:生活与电影并无二致 1968

(戈达尔:)我们总是把艺术作品看成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东西,这想法是错误的。关于《中国姑娘》,很明显我不想探讨人类情感,因为自电影诞生之日起我们就一直在谈情感。我们得表现些别的东西——那就是,人何以为人,又以何为人。我们应该放弃戏剧性和心理分析,更多地研究政治问题。

《戈达尔访谈录》的笔记-第262页

这些年我总觉得只要看看导演和演员的名字,再看看报纸上或街道上的广告,就等于已经看过这电影了。


 戈达尔访谈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