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制造者-电视.电影和我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 > 梦幻制造者-电视.电影和我

出版社:福建人民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211055036
作者:王煜
页数:209页

章节摘录

一、电视台里的究竟电视的英文单词是Television。该词中的“tele"有“远”和“远处”的意思,而“vision”有“视”和“看”的涵义。因此,Television的原意是:“从远处看”。我们能从电视机里收看到电视台播放出来的电视节目,但是你是否知道电视台的“庐山真面目”呢?咱们去电视台看看吧你看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大风车”、“非常6+1”、“开心辞典”、“幸运52”、“实话实说”、“探索发现”等等栏目吧?要知道这些栏目不是中央电视台所有栏目的全部。可是,光这些栏目每年播放的节目数就相当可观了。那么多的节目,到底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这似乎是个难解的谜。现在,请你跟我们一起出发,到这个生产节目的迷宫去看一看吧。首先我们来看看电视新闻栏目的工作间。你看,这些“电视人”都在电脑前忙碌着。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可以报道的话,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就需要仔细研究一番了!通常,在进行采访或者报道之前,“电视人”需要进行必要的调研工作。你可别被“调研”吓住了。其实按部就班地做,也没那么可怕。首先,电视人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要找出什么事儿值得报道,以及通过报道想说明什么。也就是所谓的主题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你说这个话题很重要,谁都该知道。好的,报!你说这事儿很有趣,保准让大家乐。好的,报!你说这个问题很实用,能让人受益,值得报。好的,值得报就报呗!

前言

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从何而来?你印象中的“圣诞节”、“美国”、“乾隆皇帝”、“杨利伟”、“外星人”、“F4”、“武侠”是什么样的?你是如何知道的?你头脑中“苗条”、“酷”(cool)、“高尚”的概念是怎样的?这些见解是如何形成的?你有钟爱的玩具、服装、运动鞋、游戏的品牌吗?你是如何获知的?如果是从老师、同学、朋友那里知道的,他们又是从何处了解的?信息,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我们的头脑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的是“看到”的,有的是“听说”的,更多的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获知的。我们在信息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后,便形成了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可是,这么多的信息,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可能不是呢?真的?——我亲眼看见的!俗话说,眼见为实。我们头脑中的信息只有一小部分是亲身接触到的,可谓弥足珍贵。按理说,这部分信息是最可靠的——“我亲眼看见的!”“不信你去看看!”下面就是一则“看”的故事:早在19世纪,在哥廷根曾经召开过一次心理学会议,与会者是训练有素的观察家。在会议厅不远处正在进行一项公共庆典活动,其中有一个化装舞会。会议正在进行,突然,会议厅大门被人撞开,一个小丑冲了进来,一个持枪黑人在后面狂追。他们在大厅中央厮打,小丑倒下了,黑人扑上去开枪射击,然后两人一起冲出了大厅。整个事件持续了不到20秒钟。其实,这是事先导演好的一项实验,但与会者并不知情,会议主席要求在场的40位观察家各写一篇报告。结果报告中有25篇事实错误达40%以上,有24篇杜撰了10%以上的细节,报告中有10篇可归人故事或传奇,24篇是半传奇,只有6篇接近准确的事实,但其中错误率低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用自己头脑里关于打斗的印象,取代了一部分事实。换句话说,他们是用自已的头脑修正或解读了事实。你看,即便是训练有素的观察家,也无法准确地描述出亲眼所见的事实。假如这些观察家是一群记者,他们的报道刊发在第二天的各家报纸上,作为读者,你会质疑他们笔下传奇或半传奇的故事吗?真的?——我亲耳听到的!我们常常用“听”来的信息描述现实世界,这些信息可能来自权威人士、意见领袖,比如你的老师、家长、偶像,也可能来自同学、朋友、陌生人。无论是“你听他说”还是“他听你说”,在传播学中都被称为“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的,感觉很亲切,也比较可信。不过,有的信息可能是经过了N次传播才到达你这里的。比如说,老师和家长把他们宝贵的人生经历、生活感悟告诉你,他们的这些经历和感悟,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可能是他们从媒体上获得的。在人际传播中,由于每一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担任着“转述”的任务,所以他们通常都会添加自己“合理的想象”,让事实变样。有句俗语:东街的“牛角瓜”,传到西街就成了“牛讲话”。……回顾一下你的课余生活,你是否曾沉迷于一首动听的流行歌曲而旁若无人?你有没有为一部电视连续剧而废寝忘食?你可曾因为错过某个喜爱的电视节目而气急败坏?如果某日无法上网。你会否急得寝食不安?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喻那些一味沉迷于电视、导致体形臃肿的人,叫做“沙发土豆”。美国研究人员发现,1岁至3岁的儿童看电视越多,到7岁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越严重。台湾地区一项调查显示,看电视和身体质量指数有相关性,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越久,就容易发胖。网络迷则有更多的问题。据2004年7月消息,北京海淀检察院从对海淀看守所在押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调查发现:73名有上网经历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39人承认自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因上网引起或与上网有关,占53.4%。电视剧《还珠格格》热播时,上海、辽宁等地的医院相继接待了不少想拥有剧中“小燕子”那样的大眼睛的少儿观众。尽管医生一再劝说,他们仍坚持要进行整容手术,手术过后,病人都对自己的眼睛很不满意,后悔当初要“小燕子”的大眼睛。还有浙江、辽宁等地的小电视迷,模仿剧中偶像上吊、服毒。据报道,《流星花园》播出后,太原某中学少数学生模仿剧中的F4,身着奇装异服结伴出入,上课时与老师顶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他们在学校内打骂同学、辱骂老师、借钱不还、调戏女生,被师生们称为“春秋五霸”,因此有评论说:《流星花园》一时成为“校园流感”。为什么会这样?难道都是传媒惹的祸?在传媒丛林里,我们怎样才能不迷路?在信息海洋里,我们如何能够不溺水?怎样取舍、如何处理自己需要的信息?怎样区分“传媒真实”与“客观真实”?传媒与社会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传媒是通过何种手段产生影响的?不同传媒如何生存?有何特征?各用何种语言和表达技巧?如何不被传媒牵着鼻子走?或者说,我们如何成为自主的读者、听众和观众?本套丛书正是希望帮助小读者们解决以上问题,在我们的头脑里装上净化媒介信息的“过滤器”。我们只有懂得传媒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主动地运用传媒表达自己、参与社会,做社会的主人翁。

内容概要

陈昌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媒介素养教育、中外新闻传播事业史、中西媒体比较、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等领域的研究。张洁,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任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媒介素养教育、大众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书籍目录

总序电视编一、电视台里的究竟咱们去电视台看看吧你会看电视吗?是真还是假?谁被”遥控”你能影响电视吗?二、你相信眼见为实吗?选材阶段:选了多少真实?组织阶段:你相信哪一个事实?拍摄阶段:不要迷信摄像机剪辑阶段:“挑选花木”和“移花接木”“摆拍”和“补拍”:“再说一遍”和“再抓一遍”三、谈话是自然的吗?演播室布置:人为的“自然”热场:“人造”的轻松“包袱”是设计好的吗?观众里的“托儿”观众真的笑了吗?给主持人”说戏”现场调度:“怎么又是他在笑”四、晚会是现场联欢吗?你听到的是现场的歌声吗?你看到的是真的现场吗?现场除了联欢,还有广告有多少人“一起”联欢?五、娱乐就是“游戏+玩笑”吗是游戏还是表演?游戏的奖金给谁?谁是娱乐节目的最大受益者?娱乐,以尊严为代价?娱乐,玩笑还是低俗?六、广告能控制你吗?偶像在“代言”你是这样的人“物超所值”的“控制”夸张的效力过节了,你送什么礼物?谁是上帝?七、你心目中的女孩和男孩是什么样子的?新闻专题:男女有别综艺娱乐:男主女配影视卡通:男强女弱电视广告:男外女内八、是胖好还是瘦好?是胖好还是瘦好?你需要时尚吗?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九、儿童和成人有区别吗?电视把你带八成人的世界“暴力保姆”的阴影家长代言人让自己不再沉默十、你能做电视的主人吗?质疑电视实践电视健康电视电影编一、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二、“蒙太奇”的故事三、新电影怎样走到你面前?四、电影故事里有多少现实?五、幻彩背后的现实投影六、童话是无瑕的吗?七、青春偶像是如何产生的?八、和电影一起成长……

编辑推荐

《梦幻制造者(电视电影和我)》正是希望帮助小读者们解决一些问题,在我们的头脑里装上净化媒介信息的“过滤器”。我们只有懂得传媒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主动地运用传媒表达自己、参与社会,做社会的主人翁。在传媒丛林里,我们怎样才能不迷路?在信息海洋里,我们如何能够不溺水?怎样取舍、如何处理自己需要的信息?怎样区分"传媒真实"与"客观真实"?传媒与社会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传媒是通过何种手段产生影响的?不同传媒如何生存?有何特征?各用何种语言和表达技巧?如何不被传媒牵着鼻子走?或者说,我们如何成为自主的读者、听众和观众?

作者简介

《梦幻制造者(电视电影和我)》是《魔镜丛书》系列之一。电视、报刊、网络、广告……空间是为我们展现大千世界的透明玻璃窗?还是呈现光怪陆离幻像的“魔镜”?《魔镜丛书》带你走进台前幕后,探究个中奥秘!

图书封面


 梦幻制造者-电视.电影和我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某人的大作~还挺不错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