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之美》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收藏/鉴赏 > 古玉之美章节试读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6月
ISBN:9787209045001
作者:古方、李红娟
页数:241页

《古玉之美》的笔记-第164页

萨满教名称来自通古斯-满语“萨满”(Saman)一词,直译为“无所不知的人”。
学术界普遍认为,萨满教的宗教活动仪式是极为特殊的,它的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行巫术”,巫术的特征是“萨满昏迷”,萨满通过昏迷形式与精灵直接交往,去完成他的任务。匈牙利学者V·迪欧塞认为,萨满的昏迷有两种形式:一是“占有昏迷”(Possession ecstasy) ,即“精灵附体”,萨满的肉体被精灵占有;二十“游动昏迷”(Wandering ecstasy),即”灵魂出窍“,萨满的灵魂离开肉体到精灵世界。在占有昏迷中,被占有者进入一个疯狂的精神状态,并显示出超人的体力和知识,他战斗、狂怒、挣扎,最后陷入恍恍惚惚的迷睡状态。接受精灵后,萨满变成了精灵的代言人——他变成了进入他身体的精灵。在游动昏迷情况下,萨满的生命机能减少到一个反常的最低限度,并陷入迷睡状态。人们相信萨满的灵魂此刻离开肉体去到某层天上,待醒来之后,他会一一叙述自己在天上的经历。

《古玉之美》的笔记-第23页

扬州琢玉业以琢制巨型玉器而名闻天下。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扬州巨型玉雕主要有大禹治水图玉山、会昌九老图玉山、丹台晓春图玉山及秋山行旅图玉山等。
大禹治水玉山
会昌九老图玉山
http://www.nlc.gov.cn/newgtkj/hxyz/yq/201109/t20110921_51701.htm
玉山取材于宋代画家李公麟的名作《会昌九老图》,这幅图描绘了白居易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释如满等九位老人,相聚洛阳履道坊白居易居所欢聚,并举行“尚齿之会”的情形。 所谓“尚齿之会”,指的是唐代退休后的官员举行的聚会,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北宋年间,士大夫在退休之后经常举行类似聚会。
扬州琢玉的主要特点:
(一)绘画艺术与琢治工艺有机地结合。许多玉雕的艺术主题都是以名画或诗为蓝本;
(二)在场景雕凿上,善于运用高浮雕和圆雕的手法,表现高低远近层次不同的景物;大型玉雕的玉质中,常含有颜色不同的杂质和纹路,玉工能够将其琢成嶙峋怪石、枯黄树叶、崎岖山道等;
(三)雕制巨型玉雕的经验丰富,技艺成熟。
苏扬二地琢玉业的空前繁盛,造就了一批身怀绝技的玉匠,代表人物便是明代晚期的治玉高手陆子刚。

《古玉之美》的笔记-第8页

配饰类玉器的常见种类:
(1)玦:是一种带缺口的环形器,产于新石器时代,常作耳饰。古人佩玦有两个含义:一是决断事物;二是表示断绝之意。
   (2)环:圆形板状体,中间有一大孔(古人谓之好),其孔径大于玉身(古人谓之肉),《尔雅》中有:“好倍肉,谓之环”可以证明。古人佩环是为了象征自始至终不渝的精神,除佩饰外,还用来传递回归、回还的信息。
   (3)瑗:形同璧,区别在于肉(环体)和好(中孔)的比例,《尔雅》云:“肉好若一,谓之瑗”,即瑗体与中孔半径尺寸相等。瑗主要作佩饰用,但也有其它用途,例如作请召的信物,《旬子》说:“召人以瑗”,还作为引导君王上阶之器,以免君王失坠等。
   (4)冲牙:片状长牙形玉器,是佩带在人身较下部的玉器,往往成对出现。
   (5)玉翁仲:人形佩饰。传说翁仲姓阮,越南人,秦朝时来到中国,他体高魁梧,作战勇敢,攻无不克,为纪念他,人们将他的像制作成不同的雕塑和佩饰,并用来驱魔避邪、保全平安。
   (6)玉刚卯、严卯:方柱形玉器。中间有一穿孔,一般是用白玉琢作,成双成对。严卯四面刻文曰:“疾曰严卯,帝令夔化,慎玺固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赤疫刚瘅,莫我敢当。”汉代贵族习惯佩饰刚卯,认为可以去凶化吉。
   (7)玉斛:角形圆柱体,《礼记•内则》云:“左佩小玉斛,右佩大玉斛”,除佩饰外,还有实用价值。
   (8)玉带板(銙):佩带在腰部玉器,由许多玉片缀附在革带上而成,据说由唐高祖李渊所制。玉带板不但作佩饰,而且是身份和等级高低的标志。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銙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銙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銙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钰石带,銙八;黄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銙七。”
   (9)玉扳指:体作圆筒形,戴在大姆指上的玉饰。
   (10)玉镯:是一种圆圈形腕饰,为古代人们最早和最基本的装饰器件之一,故历代以来,流行不衰。
   (11)玉人:人形玉饰品。品种很多,有各种人像、佛像、观音等。古人佩玉人形饰,一是作偶像来崇拜纪念,二是为了保佑平安。
   除上述之外,还有如玉鱼、玉片饰、玉坠、玉牌、玉锁、玉发箍、玉簪、玉笄、玉帽花、玉带钩、玉带扣、玉提携、朝珠、手串、朝带、顶圈、香囊、兽形器、人首形器、飞天、方勒、生肖、法轮等。

《古玉之美》的笔记-第22页

看到黑白图片的苏州雕玉香囊,觉得好生好漂亮~
搜索得之:
清 玉莲花纹香囊
尺寸:宽7.3cm 高8.9cm 厚2.4cm
清宫旧藏
说明:青玉。玉质青白,色泽近似白玉。器身盒状,由两组对称的镂雕扣合而成,两组皆呈五瓣式,瓣上镂雕荷叶、荷花、水草。器上部为包袱形盖,饰浅浮雕五瓣形菱花。顶部为仿古双夔龙式提梁,提梁两侧各雕一龙首,梁下部有双榫、榫上留孔,可插入器盖面小孔中,系绳从孔中贯穿,系连器身。
此器设计巧妙,器盖包紧器身,系绳勒紧后,器身扣合;系绳松开后,器身自启,内里可填充香料。

《古玉之美》的笔记-第3页

《周礼·考工记》载:“凡玉,天子用全”,“上公用駹”,“侯用瓒”,“伯用埒”。“全”是不含杂质的百分之百的纯玉,天子用之;“駹”是黑白毛相间的马,比喻为含有杂质的玉,其玉石比例为四玉一石,上公用之;“瓒”是指三玉二石之玉,侯用之;“埒”为玉石各半,平分秋色,伯用之。
駹:[máng]
瓒:[zàn]
埒:[liè ]
“玉”字始于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钟鼎文中。在古文字中,“玉”字并没有一点,而是写成“壬”或“王”字,和帝王的“王”字共享一个字,都是三横一竖,表示“像三玉之连其贯也”,即“玉”象形字初意是三块美玉用一根线绳贯穿起来,是“丰”型,“三玉之连”代表天地人参通。
在《说文解字》注玉部中,将“玉”解释其为帝王的“王”字,认为王者即“天下所归往也”,并引用董仲舒的话,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玉。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玉也。”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凡能贯通天、地、人三者之人,则天下归往,便是为人间帝王。


 古玉之美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