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摄影》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摄影 > 论摄影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32744107
作者:[美] 苏珊·桑塔格
页数:211页

《论摄影》的笔记-第23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摄影对世界的认识之局限,在于尽管它能够激起良心,但它最终绝不可能成为伦理认识或政治认识。通过静止照片而获得的认识,将永远是某种滥情,不管是犬儒的还是人道主义的滥情。它将是一种折价的认识——貌似认识,貌似智慧;如同拍照貌似占有,貌似强奸。正是照片中被假设为可理解的东西的那种哑默,构成相片的吸引力和挑衅性。照片之无所不在,对我们的伦理感受力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摄影通过以一个复制的影像世界来装饰这个已经拥挤不堪的世界,使我们觉得世界比它实际上的样子更容易为我们所理解。
  需要由照片来确认现实和强化经验,这乃是一种美学消费主义,大家都乐此不疲。工业社会使其公民患上影像瘾;这是最难以抗拒的精神污染形式。强烈渴求美,强烈渴求终止对表面以下的探索,强烈渴求救赎和赞美世界的肉身——所有这些情欲感觉都在我们从照片获得的快感中得到确认。但是,其他不那么放得开的感情也得到表达。如果形容说,人们患上了摄影强迫症,大概是不会错的:把经验本身变成一种观看方式。最终,拥有一次经验等同于给这次经验拍摄一张照片,参与一次公共事件则愈来愈等同于通过照片观看它。十九世纪最有逻辑的唯美主义者马拉美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本书里终结。今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张照片中终结。

《论摄影》的笔记-第10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绘画或散文描述只能是一种严格地选择的解释,照片则可被当成是一种严格地选择的透明性。可是,尽管真确性的假设赋予照片权威性、兴趣性、诱惑性,但摄影师所做的工作也普遍要受制于艺术与真实性之间那种通常是可疑的关系。哪怕当摄影师最关心反映现实的时候,他们无形中也依然受制于口味与良心的需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场安全管理局摄影计划的众多才华横溢的成员(包括沃克•埃文斯、多萝西娅•兰格、本•沙恩、拉瑟尔•李),在拍摄任何一个佃农的正面照片时,往往要一拍就是数十张,直到满意为止,也即捕捉到最合适的镜头---所谓准确就是符合他们符合他们自己对贫困、光感、尊严、质感、剥削和结构的观念。在决定一张照片的外观。,在取某一底片而舍另一底片时,摄影师总会把标准强加在他们的拍摄对象身上。虽然人们会觉得相机确实抓住现实,而不只是解释现实,但照片跟绘画一样,同样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尽管在某些场合,拍照时相对不加区别、混杂和谦逊,但并没有减轻整体操作的说教态度。这种摄影记录的消极性---以及无所不在---正是摄影的"信息",摄影的侵略性。

《论摄影》的笔记-第1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照片在教导我们新的视觉准则的同时,也改变并扩大我们对什么才值得看和我们有权利去看什么的观念。照片是一种观看的语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观看的伦理学。
照片实际上是被捕捉到的经验,而相机则是处于如饥似渴状态的意识伸出的最佳手臂。
照片篡改世界的规模,但照片本身也被缩减、被放大、被裁剪、被修饰、被窜改、被装扮。
很明显,书籍中的照片,是影像的影像[4]。但是,由于一张照片首先是一个印刷的、光滑的物件,因此当它被复制在一本书中时,它的基本素质也就不像绘画丧失得那么厉害。
可是,尽管真确性的假设赋予照片权威性、兴趣性、诱惑性,但摄影师所做的工作也普遍要受制于艺术与真实性之间那种通常是可疑的关系。哪怕当摄影师最关心反映现实的时候,他们无形中也依然受制于口味和良心的需要。
拍照是核实经验的一种方式,也是拒绝经验的一种方式——也即仅仅把经验局限于寻找适合拍摄的对象,把经验转化为一个影像、一个纪念品。
拍照本身就是一次事件,而且是一次拥有更霸道的权利的事件——干预、入侵或忽略正在发生的无论什么事情。
拍照就是参与另一个人(或物)的必死性、脆弱性、可变性。所有照片恰恰都是通过切下这一刻并把它冻结,来见证时间的无情流逝。
一张照片既是一种假在场,又是不在场的标志。就像房间里的柴火,照片,尤其是关于人、关于遥远的风景和遥远的城市、关于已消逝的过去的照片,是遐想的刺激物。照片可能唤起的那种不可获得感,直接输入那些其渴望因距离而加强的人的情欲里。
照片不会制造道德立场,但可以强化道德立场——且可以帮助建立刚开始形成的道德立场。
没有人像费利克斯·格林[28]和马克·吕布[29]带回河内的照片那样带回平壤日常生活的照片,向大家证明敌人也有人类的脸孔。
照片既是一片薄薄的空间,也是时间。在一个由摄影影像统治的世界,所有边界(“取景”)似乎都是任意的。任何东西都可以与任何别的东西分开和脱离关系: 只需以不同的取景来拍摄要拍摄的人物或景物就行了。(相反地,也可以使任何东西与别的东西扯在一起。)摄影强化了一种唯名论的观点,也即把社会现实视作由显然是数目无限的一个个小单位构成——就像任何一样事物可被拍摄的照片是无限的。
通过静止照片而获得的认识,将永远是某种滥情,不管是犬儒的还是人道主义的滥情。
最近数十年来,摄影已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为大家修改了对什么是美和丑的定义——根据惠特曼提出的原则。如果(用惠特曼的话来说)“每一确切的物件或状况或组合或过程都展示一种美”,那么挑出某一样东西称作美而另一些东西称作不美就变得肤浅了。如果“一个人所做所想都是重要的”,那么把生命中某些时刻当作重要的而大部分时刻当作琐碎的,就变得武断了。[38]
阿布斯认为自我表露是一种持续、均匀地分配的过程,这一观点是保留惠特曼计划的另一种方式: 把所有时刻当作同等重要的时刻。阿布斯像布拉赛一样,想要被拍摄者尽可能充分地知道,意识到他们正在参与的行为。她没有试图把被拍摄者诱入一个自然或典型的位置,反而是鼓励他们难看——即是说,摆姿势。(因而,表露自我即是认同奇怪、古怪
在旧式的艺术家浪漫传奇中,任何有胆量在地狱里度过一季的人,都要冒着不能活着出来或回来时心灵受损的风险。
阿布斯的作品是资本主义国家高雅艺术的一个主流趋势的一个好例子: 压抑——或至少减弱——道德和感觉的恶心。
阿布斯的作品大多数都不出沃霍尔的美学范围,即是说,根据与无聊和怪异这两极的关系来定义自身;但它们没有沃霍尔的风格。

《论摄影》的笔记-第21页

摄影已经成为经历某事的主要装置,为的是给人一种参与的印象。破灭的希望、青年的狂欢、殖民地战争、还有冬日的运动均无二致——都被照相机等量齐观了。摄影为世界设立了一种长期的看客关系,它拉平了所有的事件的意义。

《论摄影》的笔记-第11页

当真实的人在那里互相残杀或残杀其他真实的人时,摄影师留在镜头背后,创造另一个世界的一个小元素。那另一个世界,是竭力要活得比我们大家都更长久的影像世界。
在摄影师有机会再一张照片与一个生命之间做出选择的情况下,选择照片竟已变得貌似有理。
干预就无法记录,记录就无法干预。
P12
拍照至少是一种缄默地、往往是明白地鼓励正在发生的事情继续下去的方式。
拍照就是对事情本身、对维持现状不变感兴趣,就是与只要可以使某一对象变得有趣和值得一拍的无论什么事情配合——包括另一个人的痛苦和不幸,只要有趣就行了。

《论摄影》的笔记-第19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看不看他们到底有什么差别呢?他们原本只是照片——关于一次我几乎未听说过且无法做任何事情去影响的事件的照片,关于我几乎还无法想象且无法做任何事情去减轻的苦难的照片。当我看着这些照片,有什么破裂了,去到某种限度了,而这不只是恐怖的限度;我感到不可治愈的悲痛/受伤,但我的一部分感情开始收紧;有些东西死去了;有些还在哭泣。
遭受痛苦不一定会强化良心和强化同情。它也可能会腐蚀良心和同情。
影像会把人看呆。影像会使人麻木。

《论摄影》的笔记-第22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摄影暗示,如果我们按摄影所记录的世界来接受世界,则我们就理解世界。但这恰恰是理解的反面,因为理解始于不把表面上的世界当作世界来接受。理解的一切可能性都根植于有能力说不。理解与爱恋关系相反,爱恋关系侧重外表,理解侧重实际运作。而实际运作在时间里发生,因而必须在时间里解释。只有叙述的东西才能使我们理解。摄影对世界的认识之局限,在于尽管它能够激起良心,但它最终绝不可能成为伦理认识或政治认识。通过静止照片而获得的认识,将永远是某种滥情。摄影通过以一个复制的影像世界来装饰这个已经拥挤不堪的世界,使我们觉得世界比它实际上的样子更容易为我们所理解。

《论摄影》的笔记-第12页

大一讀時覺得桑塔格對攝影的奮鬥太尖刻了,不能接受。今天重讀覺得她其實寫得挺中肯的。

《论摄影》的笔记-第7页

《论摄影》的笔记-第22页

一张照片并不仅仅是某一事物与摄影者偶然相遇的结果。拍照本身就是一个事件,一个有着越来越多独断权力的事件——要影响、介入或漠视眼前发生的任何事情。我们对情境的特定感觉如今已被照相机的干预联系起来。照相机的无所不在雄辩地表明,事件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件、值得拍摄的事件所组成的。而这又反过来使得人们更容易感觉到、任何事物,一旦发生,则无论其寓意特点如何,都应允许其完成——以便另一事物,如摄影,可以问世。事件结束后,照片仍会存在,使得该事物享有某种在其他情况下无论如何都无法享有的不朽性(以及重要性)。

《论摄影》的笔记-第20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遭受痛苦是一回事,与拍摄下来的痛苦的影像生活在一起是另一回事,后者不一定会强化良心和强化同情的能力。它也可能会腐蚀良心和同情。

《论摄影》的笔记-第17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拍照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慢性窥淫癖的关系,它消除所有事件的意义差别。

《论摄影》的笔记-第3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中

柏拉图认为我们所谓的世界其实是世界本身在洞穴壁上的投影。
照片也许是人们突破虚无,竭力抓住现实的努力的实证,摄影给了人们新的眼睛,相片共享也像当初的印刷术普及文字信息给世界各地人民传输各种各样的图像信息,照片上不只包含着一个个像素点,它更承载了事物本身的含义和摄影师的思维元素。
「卡宾枪手」的例子说明,虽说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但照片上的世界和真实完整的世界又有很大差别。
拍摄就是占有被拍摄的东西。
照片提供证据。
照片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
摄影工业化推动了摄影的艺术化。
摄影是一种娱乐。
摄影成为家庭仪式时,也正是欧洲和美洲工业化国家的家庭制度开始动大手术之际。
摄影与一种最典型的现代活动-旅游-并肩发展。
拍照也是拒绝经验的一种方式-仅仅把经验局限于寻找适合拍摄的对象,把经验转化为一个影像、一个纪念品。(有没有可能转化为一种个人的艺术品?)

《论摄影》的笔记-第14页

一如相机是枪支的升华,拍摄某人也是一种升华式的谋杀——一种软谋杀,正好适合一个悲哀、受惊的时代。

《论摄影》的笔记-第6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场安全管理局摄影计划的众多才华洋溢的成员,在拍摄任何一个佃农的正面照片时,往往要一拍就是数十张,直到满意为止,也即捕捉到最合适的镜头——抓住他们的拍摄对象的准确的脸部表情,所谓准确就是符合他们自己对贫困、光感、尊严、质感、剥削和结构的观念。在取某一底片而舍另一底片时,摄影师总会把标准强加在他们拍摄对象身上。这种摄影式纪录的消极性——以及无所不在——正是摄影的“信息”,摄影的侵略性。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在法国和英国制造的首批相机,只有发明者和摄影迷在使用。

《论摄影》的笔记-第3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章中描述一个洞穴,人一生下来就在洞穴里,手脚被绑着,身体和头都不能动,他们眼前是洞壁,他们背后是一个过台,过台背后是火光,火光把过台上人来人往的活动投射到洞壁上,洞穴里的囚徒便以为洞壁上晃动的影像是真实的。柏拉图认为,这个洞穴就是我们的世界。
照片实际上是被捕捉到的经验,而相机则是出于如饥似渴状态的意识伸出的最佳手臂。
第一次掉进异化的例子现已臭名昭著,就是使人们习惯于把世界简化为印刷文字。

《论摄影》的笔记-第15页

当我们害怕,我们射杀。当我们怀旧,我们拍照。
摄影是一门挽歌艺术,一门黄昏艺术。大多数被拍摄对象——仅仅凭着被拍摄——都满含感染力。一个丑陋或怪异的被拍摄物可能令人感动,因为它已由于摄影师的青睐而获得尊严。一个美丽的被拍摄物可能成为疚愧感的对象,因为它已衰朽或不再存在。所有照片都“使人想到死”。
拍照就是参与另一个人(或物)的必死性、脆弱性、可变性。
所有照片恰恰是通过切下这一刻并把它冻结,来见证时间的无情流逝。
P16
一张照片既是一种假在场,又是不在场的标志。
一张带来某个始料不及的悲惨地区的消息的照片,除非有激发情感和态度的适当背景,否则就不会引起舆论的注意。

《论摄影》的笔记-第4页

《论摄影》的笔记-第23页 - In Plato's Cave

It would not be wrong to speak of people having a compulsion to photograph: to turn
experience itself into a way of seeing.
Ultimately, having an experience becomes identical with taking a photograph of it, and participating in a public event comes more and more to be equivalent to looking at it in photographed form.
That most logical of nineteenth-century aesthetes, Mallarmé, said that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exists in order to end in a book. Today everything exists to end in a photograph

《论摄影》的笔记-第19页

在欧美工业化进程国家中,正当家庭的结构开始经历基本的变革时,摄影便成为家庭生活的仪式。当那个幽闭的单位,那个核心的家庭被从大得多的家族群体中剥离出来时,摄影便应运而生,缅怀、象征性的重申家庭生活处于险境的连续性以及式微的繁衍力。
摄影不仅源自人类视觉的延伸,更源自人类幻觉的延伸。

《论摄影》的笔记-第22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拍摄人即是侵犯人,把他们视作他们从未把自己视作的样子,了解他们对自己从不了解的事情;它把人变成可以被象征性拥有的物件。一如相机是枪支的升华,拍摄某人也是一种升华式的谋杀---一种软谋杀,正好适合一个悲哀、受惊的时代。

《论摄影》的笔记-第14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从一开始,摄影就意味着捕捉数目尽可能多的拍摄对象。绘画从未有过如此宏大的规模。后来摄影技术的工业化,无非是实现了摄影从一开始就固有的承诺:通过把一切经验转化为影像,而是一切经验民主化。

《论摄影》的笔记-第2页

第一页的目录,“在柏拉图的洞穴里”、“忧伤的物件’,标题吸引人读下去。
凑个热闹。

《论摄影》的笔记-第21页

相机像枪支和汽车,是幻想机器,用起来会上瘾。

《论摄影》的笔记-第23页

即使从物理的角度而言无法介入,使用照相机仍是某种形式的参与。尽管照相机只不过是一个观察站,摄影的行为却绝不仅仅是被动的观察。就像是观淫癖那样,他至少心照不宣地,往往还是直截了当地鼓励眼前所发生的无论什么事情继续进行下去的一种方式。拍一张照片即是对事件的情形感兴趣,对尚未变化的当下状况感兴趣(至少持续一段足以拍到一张”好“照片的时间),是一种共谋,无论如何也要使得作品有意思,值得一拍——只要它有意思,哪怕是别人的痛苦或者是不幸也在所不惜。

《论摄影》的笔记-第13页

在交给我们一种新的视觉规则的过程中,摄影改变并扩展了我们对于什么东西值得一看以及我们有权注意什么的观念。它们是一种基本原理,尤为重要的是,它们是一种观看的标准。

《论摄影》的笔记-第10页

拍照这一活动本身足以带来安慰,况且一般可能会因旅行而加深的那种迷失感,也会得到缓解。大多数游客都感到有必要把相机搁在他们与他们遇到的任何瞩目的东西之间。他们对其他反应没有把握,于是拍一张照。这就确定了经验的样式:停下来,拍张照,然后继续走。这种方式尤其吸引那些饱受无情的职业道德摧残的人——德国人、日本人和美国人。使用相机,可平息工作狂的人在度假或自以为要玩乐时所感到的不工作的焦虑。

《论摄影》的笔记-第18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一张照片不只是一次事件与一名摄影者遭遇的结果;拍照本身就是一次事件,而且是一次拥有更霸道的权利的事件---干预、入侵或忽略正在发生的无论什么事情。我们对情景的感受,如今要由相机的干预来道出。相机之所以无处不在,极有说服力地表明时间包含各种有趣的事件,值得拍照的事件。这反过来很容易使人觉得,任何事件,一旦在进行中,无论它有什么道德特征,都不应干预它,而应让它自己发展和完成---这样,就可以把某种东西---照片---带进世界。事件结束后,照片将继续存在,赋予事件在别的情况下无法享受到的某种不朽性(和重要性)。当真实的人在那里互相残杀或残杀其它真实的人时,摄影师留在镜头背后,创造另一个世界的一个小元素。那另一个世界,是竭力要活得比我们大家都更长久的影像世界。

《论摄影》的笔记-第23页

摄影对世界的认识之局限,在于尽管它能够激起良心,但它最终绝不可能成为伦理认识或政治认识。通过静止照片而获得的认识,将永远是某种滥情,不管是犬儒的还是人道主义的滥情。它将是一种折价的认识——貌似认识,貌似智慧;如同拍照貌似占有,貌似强奸。正是照片中被假设为可理解的东西的那种哑默,构成相片的吸引力和挑衅性。照片之无所不在,对我们的伦理感受力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摄影通过以一个复制的影像世界来装饰这个已经拥挤不堪的世界,使我们觉得世界比它实际上的样子更容易为我们所理解。

《论摄影》的笔记-第23页

尽管照相机只不过是一个观察站,摄影的行为却绝不仅仅是被动的观察。就像窥淫癖那样,它至少心照不宣地、往往还是直截了当地鼓励眼前所发生的无论什么事情继续进行下去的一种方式。拍一张照片即是对事件的形式感兴趣,对尚未变化的当下状况感兴趣(至少持续一段足以拍到一张“好”照片的时间),是一种共谋。无论如何也要使作品有意思,值得一拍——只要它有意思,哪怕是别人的痛苦或者是不幸也在所不惜。
摄影的诡谲之处就在于,这种共谋的即视感有时并非摄影者有意而为之,而是被摄影的对象以及看照片者根据自身经验做出的再解释。照片容易被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本身是绝对沉默的,不同解说文字、不同的拍摄角度乃至不同接受群体的解释都会导致完全不同甚至各自冲突的意义的产生。

《论摄影》的笔记-第1页

《论摄影》的笔记-第7页

虽然人们会觉得相机确实抓住现实,而不只是解释现实,但照片跟绘画一样,同样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尽管在某些场合,拍照时相对不加区别、混杂和谦逊,但并没有减轻整体操作的说教态度。这种摄影式记录的消极性——以及无所不在——正是摄影的“信息”,摄影的侵略性。

《论摄影》的笔记-第6页

照片可能会歪曲;但永远有一种假设,假设存在或者曾经存在某件事情,就像照片中呈现的那样。
P8
不为孩子拍照,尤其是在他们还小的时候不为他们拍照,是父母漠不关心的一个征兆,如同不在拍摄毕业照时现身时青春期反叛的一种姿态。

《论摄影》的笔记-第16页 - 柏拉图的洞穴

摄影既是一种确证经历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否认经历的方式。它可能会将经历限制在纯粹拍照的范围之内,或者是将经历转换成一个概念,一件纪念品。旅游变成了搜集照片的一种策略。拍照活动本身乃是一种慰藉,是平复那种很可能由于旅行而加剧的普遍的迷惘情绪。大多数旅游者都会在不期而遇的任何新奇事物面前举起照相机。不管结果如何,他们拍照就是了。这样就使经验具有了固定的形式:停下来,拍一张照片,接下来继续前进。这种方法尤其对受一种无情的工作观影响的人们---如德国人、日本人以及美国人---有吸引力。使用照相机可以缓解这些工作狂在度假或假设在寻欢作乐时感到无所事事的焦虑。他们有活儿可干了,俨如一种友好的工作模拟:他们可以拍照了。
始终对这种纪念性的形式高于内容的旅行拍照有一种很矛盾的心理,尤其和家人朋友出行的时候,很多照片情感上的纪念价值远远大于本身的审美价值,当然这些照片对于我而言有它们独特的意义,但无庸置疑的是赋予拍照活动太大仪式感本身就是值得警惕的一件事。另外,旅行和拍照一定是两种不具任何替代性的体验,拍照是捕捉和记录,旅行是发现和释放,是纯粹的体验,一个侧重结果一个侧重过程,用一个做另一个的总结与覆盖,既欺骗别人也敷衍自身。

《论摄影》的笔记-第1页

《论摄影》的笔记-第23页

所有照片都“使人想到死“。拍照就是参与另一个人(或物)的必死性、脆弱性、可变性。所有照片恰恰都是通过切下这一刻并把它冻结,来见证时间的无情流逝。

《论摄影》的笔记-第1页 - 1.In Plato's Cave



photographs alter and enlarge our notions of what is worth looking at and what we have a right to observe. They are a grammar and, even more importantly, an ethics of seeing.

To collect photographs is to collect the world Movie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light up walls, flicker, and go out; but with still photographs the image is also an object, light-weight, cheap to produce, easy to carry about, accumulate, store.

Photographs are perhaps the most mysterious of all the objects that make up, and thicken, the environment we recognize as modern Photographs really arc experience captured, and the camera is the ideal arm of consciousness in its acquisitive mood.

To photograph is to appropriate the thing photographed. It means putting oneself into a certain relation to the world that feels like knowledge--and, therefore, like power.
ⅵ.

拍攝就是佔有被拍攝的東西,它意味著把你自己置於與世界的某種關係中,這是一種讓人覺得像知識,因而也想權利的關係。如今,攝影影像提供了人們瞭解過去的面貌和現在的情況的大部分知識。對一個人或一次事件的描寫,無非是一種解釋,手工的視覺作品例如繪畫也是如此。攝影影像似乎並不是用於表現世界的作品,而是世界本身的片段,它們是現實的縮影,任何人都可以製造或獲取。

照片篡改世界的規模,但照片本身也被縮減、被放大、被裁剪、被修飾、被篡改、被裝飾。

轉錄到電影裏的照片,已不再是可收集的物件,輯錄在書籍中卻依然是。
△書籍.整理照片的最有影響力的方式,即使不能確保它們不朽,也確保它們長壽;基本素質有所保留;仍不是讓大批照片進入一般流通的完全令人滿意的形式;指出觀看照片的順序,由書頁的次序制定的
△電影.規定讀者按照安排好的順序看下去,指示出每看一幀照片應花多少時間;硬性規定觀看順序與時間

照片提供證據。
相機的一個用途,是其記錄可以使人負罪。
1871.開始變成現代國家監視和控制日常流動的人口的有用工具。
相機的經一個用途,是其記錄可用來作證據。
照片可能會歪曲;但永遠有一種假設,假設存在或曾經存在某件事請,就像照片中呈現的那樣。
照片與看得見的現實的關係似乎都要比其他模仿性的作品更清白,因此也更確切。

While a painting or a prose description can never be other than a narrowly selective interpretation, a photograph can be treated as a narrowly selective transparency.
抓住他們的拍攝對象的準確的臉部表情,即符合他們自己對貧困、光感、尊嚴、質感、剝削和結構的觀念。攝影師總會把標準強加在他們的拍攝對象身上。
照片其實和繪畫一樣,同樣是對世界的解釋。在大多數場合下,拍攝的整體操作的說教態度並沒有減輕。
即攝影式記錄的消極性,正是攝影的“信息”,攝影的侵略性。

把被拍攝對象理想化的影像,其侵略性並不亞於那些以質樸見長的作品。
相機的每次使用,都包含一種侵略性。
後來攝影技術的工業化,無非是實現了攝影從一開始就固有的承諾:通過把一切經驗轉化為影像,而使一切經驗民主化。

攝影是隨著攝影的工業化才取得其藝術地位的。
由於工業化為攝影師的工作提供了社會用途,因此對這些用途的反應也加強了攝影作為藝術的自覺性。

最近,攝影作為一種娛樂,已經變得十分廣泛,這意味著攝影並不是被大多數人當成藝術來實踐的。
攝影主要是一種社會儀式,一種防禦焦慮的方法,一種權力工具。

攝影最早的流行,就是用來紀念被視為團體及其成員的個人成就(結婚照、家庭照、畢業照等)。相機伴隨家庭生活,並通過照片,建立家庭本身的肖像編年史。 見證家庭連貫性的作用

由於照片使人們假象擁有一個並非真是的過去,因此照片也幫助人們擁有他們在其中感到不安的空間。
攝影與旅遊並肩發展。照片提供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旅行。記錄在家人、朋友、鄰居視野以外的消費順序。

相機能把各種各樣的經驗真實化。拍照是覈實經驗的一種方式,也是拒絕的一種方式--也即緊緊把經驗侷限於尋找合適拍攝的對象,把經驗轉化為一個影像,一個紀念品。旅行變成積累照片的一種戰略。 拍照這一動帶來安慰感。
被剝奪過去的人,似乎是最熱情的拍照者,不論國內或國外。

攝影已變成體驗某些事情,表面上參與某些事情的主要手段之一。
拍照與世界的關係,是一種慢性窺淫癖的關係,它所消除所有事件的意義差別。

《论摄影》的笔记-第1页

先占个好位子, 方便勘误。.

《论摄影》的笔记-第22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摄影暗示,如果我们按摄影所记录的世界来接受世界,则我们就理解世界。但这恰恰是理解的反面,因为理解始于不把表面上的世界当作世界来接受。理解的一切可能性都根植于有能力说不。严格地讲,我们永远无法从一张照片理解任何事情。

《论摄影》的笔记-第9页 - 柏拉图的洞穴

历史上第一次,大批人定期走出他们住惯了的环境去作短期旅行。作玩乐旅行而不带相机,似乎是一桩极不自然的事。照片可提供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人们有去旅行,计划有实施,也玩的开心。拍照这一活动本身足以带来安慰,况且一般可能会因旅行而加深的那种迷失感,也会得到缓解。大多数游客都感到有必要把相机搁在他们与他们遇到的任何瞩目的东西之间。他们对其他反应没有把握,于是拍一张照。

《论摄影》的笔记-第18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虽然一次事件本身,恰恰意味着有什么值得拍摄,但最终还是意识形态在决定是什么构成一次事件。在事件本身被命名和被界定之前,不可能有事件的证据,不管是照片还是别的什么的证据。照片证据绝不能构成——更准确地说,鉴定——事件;摄影的贡献永远是在事件被命名之后。在道德上是否可能受照片的影响,取决于是否存在着一种相关的政治意识。没有政治,则记录历史屠宰台的照片就极有可能被当成根本不真实的来看待,或当成一种令人沮丧的感情打击来看待。

《论摄影》的笔记-第20页

摄影既是一种确证经历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否定经历的方式。它可能会将经历限制在纯粹拍照的范围之内,或者是将经历转换成一个概念,一个纪念品。旅游变成了搜集照片的一种策略。拍照活动本身乃是一种慰藉,是平复那种很可能由于旅行而加剧的普遍的迷惘情绪。

《论摄影》的笔记-第14页

《论摄影》的笔记-第23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照片对世界的认识之局限,在于尽管它能激起良心,但他最终决不能成为伦理认识或政治认识。通过静止照片而获得的认识,将永远是某种滥情,不管是犬儒的还是人道主义的滥情。它将是一种折价的认识— 貌似认识,貌似智慧。
需要由照片来确认现实和强化经验,这乃是一种美学消费主义,大家都乐此不疲。 工业社会使其公民患上影像瘾;这是最难以抗拒的精神污染形式。强烈渴求美,强烈渴求中止对表面以下的探索,强烈渴求救赎和zanmei世界的肉身—所有这些情欲感觉都在我们从照片获得的快感中得以确认。

《论摄影》的笔记-第8页 - 柏拉图的洞穴

在戈达尔<<卡宾枪手>>(1963)中,两个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被人诱骗去加入国王的军队。人们允诺让他们去抢掠、强奸、杀人,或者对敌人干那些他们想干的任何事情,而且还可以致富。可米歇尔-昂格和尤里斯多年后凯旋归来时,为妻子带回来的战利品箱箧中却只是成百的明信片,上面绘有纪念碑、百货商店、各种哺乳动物、自然奇观、交通工具、艺术品,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戈达尔的插科打诨生动地展现了摄影形象尚不明确的魔力。也许,照片是所有形成并强化我们视为现代环境的事物中最为神奇的东西。照片确实是捕捉到的经验,照相机乃是意识在其跃跃欲试状态下理想的延伸臂。
戈达尔的那个段落真美。照相机是第三只眼睛,是时间的谎言家,是缄口不言的记录者,借用杜拉斯的话,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论摄影》的笔记-第1页

照片在教导我们新的视觉准则的同时,也改变并扩大我们对什么才值得看和我们有权利去看什么的观念。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柏拉图在《理想国》描述一个洞穴,人一生下来就在洞穴里,手脚被绑着,身体和头都不能动,他们眼前是洞壁,他们背后是一个过台,过台背后是火光,火光把过台上人来人往的活动投射到洞壁上,洞穴里的囚徒便以为洞壁上晃动的影像是真实的。柏拉图认为,这个洞穴就是我们的世界。拍摄就是占有被拍摄的东西。它意味着把你自己置于与世界的某种关系中,这是一种让人觉得像知识,因而就像权力的关系。由于照片使人们假想拥有一个并非真实的过去,因此照片也帮助人们拥有他们在其中感到不安的空间。摄影师留在镜头背后,创造另一个世界的一个小元素。那另一个世界,是竭力要活得比我们大家都更长久的影像世界。拍照就是参与另一个人(或物)的必死性、脆弱性、可变性。照片可能唤起的那种不可获得感。直接输入那些其渴望因距离而加强的人的情欲里。……所有这些对照片的驱邪物式的使用,都表达了一种既滥情又暗含神奇的感觉:都是企图接触或认领另一个现实。照片可能比活动的影像更记忆,因为它们是一种切得整整齐齐的时间,而不是一种流动。我所见过的任何事物,无论是在照片中或在真实生活中,都没有如此锐利、深刻、即时地切割我。确实,我的生命似乎可以分成两半。一半是看到这些照片之前,一半是之后,尽管要再过几年我才充分地明白它们到底是什么。看不看它们到底有什么差别呢?它们原本只是照片----关于一次我几乎未听说过且无法做任何事情去减轻的苦难的照片。当我看着这些照片,有什么破裂了,去到某种程度了,而这不只是恐怖的限度,我感到不可治愈地悲痛、受伤,但我的一部分感情开始收紧;有些东西死去了,有些还在哭泣。马拉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本书里终结。当事实自己散发出来时,事实被阵雨般的光簇拥着。没有任何时刻比另一个时刻更重要,没有任何人比另一个人更有趣。我不怀疑世界的雄伟和美潜伏于世界的任何微量之中……我不怀疑,琐碎事物、昆虫、粗人、奴隶、侏儒、芦苇、被摒弃的废物,所包含的远远多于我所设想的……---惠特曼保罗·罗森菲尔德的《纽约港》称赞施蒂格里茨是“生命的伟大肯定者之一。世界上没有任何平凡、老套、卑微的事物,不可以被这个操作黑箱和药液的男人用来完整地表达自己。抹去美与丑,重要与琐碎之间的差别。惠特曼宣扬移情作用、不协调的和谐、多样化的同一。人性并非一体。《人类一家》通过标榜要证明每个地方的个人都以同样的方式出生、工作、欢笑和死去,来否认历史的决定性重量----真实的和在历史上根深蒂固的差别、不公正和冲突的决定性重量。阿布斯的照片则通过表明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外人、都处于无望的孤立状态、都在机械而残缺的身份和关系中动弹不得,来同样断然地削弱政治性。斯泰肯的集体摄影展的虔诚的抬高和阿布斯回顾展的冷酷的贬低,都把历史和政治变成无关宏旨:一个是通过把人类状况普遍化,把它变成欢乐;另一个是通过把人类状况原子化,把它变成恐怖。布努埃尔:拍电影是为了“表明这世界并非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苦恼意识。迪安娜·阿布斯:一切都这么精彩和夺人心魄,我匍匐着前进,就像他们在战争影片中那样。中国人有一种说法,你得穿过无聊才进入着迷。“我小时候感到痛苦的一件事,”阿布斯写道,“是我从来没有处于逆境的感觉。我被禁闭在一种不现实感之内……那种豁免感是痛苦的,尽管听起来荒唐可笑。”所谓经验,如果不是物质逆境,至少也是心理逆境----那种沉浸于不可被美化的经验时的震撼,那种与禁忌、变态、邪恶的相遇。超现实的,是照片所施加---和跨越---的距离:社会距离和时间距离。看了这些照片,你最终会再也闹不清究竟一部自动唱机是不是比一个棺材更悲哀。

《论摄影》的笔记-第7页

照片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是描述现实的一种语言,是观察生活的一种逻辑。

《论摄影》的笔记-第23页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摄影是一种挽歌艺术,一门黄昏艺术。大多数被拍摄对象---仅仅凭着被拍摄---都满含感染力。一个丑陋或怪异的被拍摄物可能令人感动,因为它已由于摄影师的青睐而获得尊严。一个美丽的被拍摄物可能成为疚愧感的对象,因为她已衰朽或不再存在。所有照片都"使人想到死"。拍照就是参与另一个人(或物)的必死性、脆弱性、可变性。所有照片恰恰都是通过切下这一刻并把它冻结,来见证时间的无情流逝。

《论摄影》的笔记-第12页

虽然相机是一个观察站,但拍照并非只是消极观察。就像窥淫癖一样,拍照至少是一种缄默地、往往是明白地鼓励正在发生的事情继续下去的方式。拍照就是对事情本身、对维持现状不变(至少维持至拍到一张“好”照片)感兴趣,就是与只要可以使某一对象变得有趣和值得一拍的无论什么事情配合——包括另一个人的痛苦和不幸,只要有趣就行了。

《论摄影》的笔记-第15页


 论摄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