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心即佛非心非佛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3
ISBN:9787801237286
作者:郑晓江
页数:495页

章节摘录

  7、问:“和尚为甚么说即心即佛?”师日:“为止小儿啼。”日:“啼止时如何?”师曰:“非心非佛。”日:“除此二种人来,如何指示?”师日:“向伊道:不是物。”日:“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师日:“且教伊体会大道。”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日:“即今是甚么意?”  止小儿啼,典出《涅盘经》卷二十。杨树黄叶似金钱,哄小孩不哭。这里喻指即心即佛之言句,只是对应初根,不可执著。即心即佛,又作即心是佛,即心成佛。是说无论凡夫心、佛心,其心之体与佛无异,此心即是佛。此系由《华严经》“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之思想而来,也是《楞伽经》如来藏思想的概括。这一思想早在慧能时代便是共通的观念。  “即心即佛”是为了破除人们向外求觅而拟设的一种方便;但为了破除人们执著于“即心即佛”,又施设了“非心非佛”的方便;但若执著于“非心非佛”和知解,则仍是成佛的羁累,于是又施设“向伊道不是物”更加以  破除。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不是物”三句,既是对《楞伽经》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同时,显然又渗透了般若空宗以及会通佛老空无一路的牛头宗思想的成分。可以说是以般若空慧会通《楞伽》如来藏思想而作的极具创造性的中国化表述。  通过三句,破斥人们的言语、见解的执著,启示学人内省自悟。但此三句,无论是“即心是佛”,还是“非心非佛”、“不是物”,均非究竟,都只是指示当下本心的方便。正如三句内在的前后关系一样,都只是权宜之教,不可视为绝对不变的教条。马祖与大梅法常的一段公案即是典型的例证。  《广录》载:  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祖。问:“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常即大悟。后居大梅山,祖闻师住山,乃令一僧到问云:“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常云:“马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常云:“作么生别?”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常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祖,祖云:“梅子熟也。”  8、师问僧:“什么处来?”云:“湖南来。”师云:“东湖水满也未?”云:“未。”师云:“许多时雨水尚未满。”[道吾云:“满也。”云岩云:“湛湛地。”洞山云:“什么劫中曾欠少?”]又问:“如水无筋骨,能胜万斛舟。此理如何?”师日:“这里无水亦无舟,说甚么筋骨!”道吾,豫章(江西)海昏人,俗姓张。世称道吾圆智。依涅盘和尚出家,后投药山惟俨门下,得其心印而嗣其法。历访诸山,至潭州(今湖南长沙)道吾山,大振禅风。  云岩,潭州云岩寺昙晟,钟陵建昌人,姓王氏,少出家,初参百丈海禅师,侍左右者二十年,未悟玄旨,百丈归寂后,谒药山,言下契会。洞山,筠州洞山悟本大师,名良价,姓俞氏,幼从五泄山默禅师出家,后遍参诸师得法于云岩晟师。唐大中年中唱道于新丰,晚年移洞山,立偏正五位,法威大扬。  万斛舟,东湖水满也未?此是禅机之语。东湖水应指自家心性宝藏,本来湛然清明,盈满无缺,只是无法彻破无始无明。而僧未曾识破禅机,照实回答,故马祖一语双关道破:经历了那么多禅师的敲打(许多时雨),却仍未彻悟(水尚未满)。  无水亦无舟,是以般若空慧对水、舟、筋骨之理的彻底消解。P10-11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宝峰净域,法雨源流,天下丛林从此启;马祖道场,宗风广被,西来大意个中求。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宝峰寺方丈 一诚  马祖道一承传慧能法脉,将慧能的自性心诠释成平常心,并提出了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的新理念,从而将心的佛教发展到了顶点,使心的佛教在中国走到了其最成熟的形态。  ——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刘泽亮  马祖首创禅机跟公案来接引学人;马祖禅法中有很多语言概念是他第一次首先用的,如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石头路滑、西来意、长养圣胎等等;禅林中有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之说,马祖是创丛林第一人。  ——湖南佛教协会秘书长 法通

内容概要

  郑晓江,1957年6月生,江西万载人,专门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尤擅生死哲学、生命教育的研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任江西师范大学江右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与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史学研究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已出版专著:《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穿透人生》、《传统——现代人的两刃剑》、《中国人生精神》、《西方人生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之源》、《拷问人生》、《中国死亡智慧》、《杨简》、《祸福之门》、《生死智慧》、《善死与善终》、《中华贤哲》、《超越死亡》、《生命终点的学问》、《寻找人生的真谛》、《八千里路云和月》、《神游千古》、《中国生命学》。  主编著作有:《宗教生死书》、《江右思想家研究》、《中国神秘术大观》、《中国死亡文化大观》。

书籍目录

马祖道一与洪州禅《马祖语录》释义“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从释迦牟尼到马祖道一一、释迦牟尼的佛教二、“心”的佛教:佛教在中国的变式三、“料简”四、智颉和慧能:“心”的佛教之具体展开五、马祖道一:“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六、结语马祖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开示方法一、见色明心与闻声悟道二、棒喝话头与洪州意旨马祖的“即心即佛”思想“即心即佛”的含义对“即心即佛”的创新马祖门下的主要宗旨南泉普愿禅学思想探析宗密的洪州观宗密论洪州宗的立宗因缘和宗门传承宗密对洪州禅法的分析宗密对洪州宗的批评禅界的回应小结法统之争——菏泽洪州禅法之考察一、菏泽洪州,参商之隙二、从三阶段看菏泽神会禅法之游移三、洪州宗的“性在作用”(从如来藏到般若的游移)四、菏泽洪州宗法统之争反映在《坛经》版本的现象五、结语晚唐五代洪州禅对儒、禅者之影响一、儒者禅化二、禅者儒化三、结论禅宗历史与文化宁波七塔寺溥常法师与禅宗试解虚云长老八十七诞辰上堂法语一则一、序言二、原句三、解析四、话题代结语曹洞义理及其宗门接续一、基本义理之诠释二、思想脉系之传承三、历史地位之界定仰山慧寂生平考略主一、慧寂的籍贯二、慧寂出家时的年龄和寺院三、慧寂晚年重返韶州四、慧寂的生卒年代五、慧寂大事年表附录:百丈怀海禅师所撰《古清规》称谓考辨一、绪论二、对百丈怀海禅师创立的《古清规》的异疑三、关于《古清规序》四、《景德传灯录》中所载《古清规序》的内容五、关于百丈禅师所撰《古清规》的称谓附录:禅门清规的形成发展与禅宗的历史命脉一、“古清规”产生的现实土壤二、怀海禅法思想与“古清规”的内在联系三、“古清规”的内容与禅宗的繁兴四、《敕修百丈清规》的出现及其意义五、禅门清规的“发展”性实质禅史延绵赖此僧——为方会和尚在袁州诞生1012年而作普庵法师与赣西北万载客家醮祭文化一、宗祀普庵法师的客家醮祭文化的分布范围与文化特点二、宗祀普庵法师的客家醮祭仪式三、庵法师的灵异与被神化四、赣西北万载客家法师对禅宗临济的文化认同宜春农禅初探一、宜春农禅自怀海始二、宜春农禅的特色三、宜春农禅对后世禅宗的影响四、发掘宜春农禅文化,为现实经济服务马祖禅师与余江马祖岩旅游开发一、马祖禅师生平概述二、马祖禅师与马祖岩三、马祖岩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主题四、马祖岩旅游产品开发策划宋代禅学与佛教一般理论宋代“文字禅”的思想读解一、从口传到书写:“文字禅”兴起的思想史分析二、再论“不著文字”与“不离文字”宗杲论看话禅的本体依据伍张九成与禅一、“设心六度”与“神臂弓禅”二、“身栖禅林”与“心系儒道”禅与唯识关系论辩一、禅宗初传与《楞伽经》、大乘禅二、禅之“心”与瑜伽行之分别事识三、禅是瑜伽行唯识思想的中国化《周易禅解》以禅解《易》的方法、特点、性质一、方法:解《周易》融会贯通二、特点:说《易》禅匠心独运三、性质:亦易亦非易亦非非易全球伦理与禅宗对话一、问题意识二、全球伦理三、全球伦理与禅宗对话梦与禅一、佛教与梦二、梦与禅三、有梦无梦皆为禅佛法的终极?——立足于“负向价值”的佛教信仰发生一、比较宗教学视野里的佛学方法论二、汉语儒道精神的价值发生机制三、各大宗教思想价值意向比较四、佛教信仰的价值发生机制五、佛法的终极了“生”脱“死”的佛学智慧一、生死之本质:空幻无常,苦海无边二、生死之流转:业报不爽,六道轮回三、生死之超越:精进修行,涅盘寂静四、生死之精神:慈悲济世,普度众生附录海峡两岸马祖道一与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一、关于马祖道一的禅学思想二、关于洪州禅法的源流问题三、关于马祖道一弟子的问题四、关于禅宗的几个理论问题五、关于禅宗文化中几个重要人物的问题后记

编辑推荐

  即心即佛:心性一如,佛性平等,自信自立是修行者的思想基础;非心非佛:妄念生死,迷悟一念,应无所住是修行者的解脱关键。马祖是中国佛教禅宗史上最有声望的人物之一,他的禅风个性明快峻烈,不仅在当时影响广泛,而且一直影响到后世禅宗各派。后世的临济宗、沩仰宗都出于他的禅系。他阐扬的“顿悟”说,使禅宗的宗风愈振;他的弟子怀海创立的《百丈清规》,以致禅宗几乎垄断了佛教。马祖在促进佛教中国化方面其功至伟,永载史册,被誉为“唐代最伟大的禅师”之一,《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禅宗大师马祖道一 》是关于“江西马祖”的禅宗思想,让我们在他的禅宗世界里追寻这位传奇式禅学大师的足迹。

作者简介

马祖道一与洪州禅
《马祖语录》释义
“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从释迦牟尼到马祖道一
一、释迦牟尼的佛教
二、“心”的佛教:佛教在中国的变式
三、“料简”
四、智颉和慧能:“心”的佛教之具体展开
五、马祖道一:“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
六、结语
马祖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开示方法
一、见色明心与闻声悟道
二、棒喝话头与洪州意旨
马祖的“即心即佛”思想
“即心即佛”的含义
对“即心即佛”的创新
马祖门下的主要宗旨
南泉普愿禅学思想探析
宗密的洪州观
宗密论洪州宗的立宗因缘和宗门传承
宗密对洪州禅法的分析
宗密对洪州宗的批评
禅界的回应
小结
法统之争——菏泽洪州禅法之考察
一、菏泽洪州,参商之隙
二、从三阶段看菏泽神会禅法之游移
三、洪州宗的“性在作用”(从如来藏到般若的游移)
四、菏泽洪州宗法统之争反映在《坛经》版本的现象
五、结语
晚唐五代洪州禅对儒、禅者之影响
一、儒者禅化
二、禅者儒化
三、结论
禅宗历史与文化
宁波七塔寺溥常法师与禅宗
试解虚云长老八十七诞辰上堂法语一则
一、序言
二、原句
三、解析
四、话题代结语
曹洞义理及其宗门接续
一、基本义理之诠释
二、思想脉系之传承
三、历史地位之界定
仰山慧寂生平考略主
一、慧寂的籍贯
二、慧寂出家时的年龄和寺院
三、慧寂晚年重返韶州
四、慧寂的生卒年代
五、慧寂大事年表
附录:
百丈怀海禅师所撰《古清规》称谓考辨
一、绪论
二、对百丈怀海禅师创立的《古清规》的异疑
三、关于《古清规序》
四、《景德传灯录》中所载《古清规序》的内容
五、关于百丈禅师所撰《古清规》的称谓
附录:
禅门清规的形成发展与禅宗的历史命脉
一、“古清规”产生的现实土壤
二、怀海禅法思想与“古清规”的内在联系
三、“古清规”的内容与禅宗的繁兴
四、《敕修百丈清规》的出现及其意义
五、禅门清规的“发展”性实质
禅史延绵赖此僧——为方会和尚在袁州诞生1012年而作
普庵法师与赣西北万载客家醮祭文化
一、宗祀普庵法师的客家醮祭文化的分布范围与
文化特点
二、宗祀普庵法师的客家醮祭仪式
三、庵法师的灵异与被神化
四、赣西北万载客家法师对禅宗临济的文化认同
宜春农禅初探
一、宜春农禅自怀海始
二、宜春农禅的特色
三、宜春农禅对后世禅宗的影响
四、发掘宜春农禅文化,为现实经济服务
马祖禅师与余江马祖岩旅游开发
一、马祖禅师生平概述
二、马祖禅师与马祖岩
三、马祖岩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主题
四、马祖岩旅游产品开发策划
宋代禅学与佛教一般理论
宋代“文字禅”的思想读解
一、从口传到书写:“文字禅”兴起的思想史分析
二、再论“不著文字”与“不离文字”
宗杲论看话禅的本体依据伍
张九成与禅
一、“设心六度”与“神臂弓禅”
二、“身栖禅林”与“心系儒道”
禅与唯识关系论辩
一、禅宗初传与《楞伽经》、大乘禅
二、禅之“心”与瑜伽行之分别事识
三、禅是瑜伽行唯识思想的中国化
《周易禅解》以禅解《易》的方法、特点、性质
一、方法:解《周易》融会贯通
二、特点:说《易》禅匠心独运
三、性质:亦易亦非易亦非非易
全球伦理与禅宗对话
一、问题意识
二、全球伦理
三、全球伦理与禅宗对话
梦与禅
一、佛教与梦
二、梦与禅
三、有梦无梦皆为禅
佛法的终极?——立足于“负向价值”的佛教信仰发生
一、比较宗教学视野里的佛学方法论
二、汉语儒道精神的价值发生机制
三、各大宗教思想价值意向比较
四、佛教信仰的价值发生机制
五、佛法的终极
了“生”脱“死”的佛学智慧
一、生死之本质:空幻无常,苦海无边
二、生死之流转:业报不爽,六道轮回
三、生死之超越:精进修行,涅盘寂静
四、生死之精神:慈悲济世,普度众生
附录
海峡两岸马祖道一与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一、关于马祖道一的禅学思想
二、关于洪州禅法的源流问题
三、关于马祖道一弟子的问题
四、关于禅宗的几个理论问题
五、关于禅宗文化中几个重要人物的问题
后记

图书封面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自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