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斯基论点线面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绘画 >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0
ISBN:9787300048918
作者:康定斯基
页数:196页

内容概要

康定斯基,1866年生于莫斯科,早年从事法律工作,后移居德国慕尼黑致力于绘画艺术。曾组织思想前卫的“青骑士”社团,出版《青骑士年鉴》。他先后发表了《艺术中的精神》、《形式问题》、《具体艺术》、《点・线・面》等著作,宣扬抽象艺术思想理论。因此他被视为抽象艺术的开山鼻祖。

书籍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二版序言
一 点・线・面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点
第三章 线
第四章 画面
二 具体艺术
三 书信选
四 回忆录
图版目录

作者简介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是康定斯基的重要理论著作《艺术中的精神》的续篇。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阐释了对绘画元素的认识,他对每一种绘画元素都作了外在的和内在的两方面分析。摩定斯基自称这本书的分析是“显微镜式的”。就外在的概念而言,每一根独立的线或绘画的形就是一种元素。就内在的概念而言,元素不是形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

图书封面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我还是无法理解他是如何开始喜欢那些类似浮游生物的东西……因为抽象到只有数字和几何线条的地步,任何对形象的回归都被看成是不可理解的。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画家已经消失,他也许颔首也许暴怒 但都无济于事了。只是我特别在意是否误解了他,甚至都觉得自己比他更在意。观众总是卑微的……我习惯了 不断去揣度作者的本意,在文字 图像 和声音中都有这样的问题,但他们或是处在不同的时空,或是躲在幽暗的角落里窃笑。几乎从来不露面,以至于观众也觉得 一旦露面,所有奇妙的游戏就提前结束了。所有的人都在自虐,却永远乐此不疲。
  •     个人觉得书不错,可惜这本翻译得过于晦涩,叫人看得如在云里雾里,而英文版读下来感觉就非常的口语化,加之排版精致,重点处文字采用了粗体,可以有效帮助阅读理解
  •     第一次对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名字产生印象,是在大一的结构素描课上。任课的蒋老师拥有艺术学博士学位,风度翩翩,潇洒儒雅。尽管跟专业及课堂的内容基本无关,但老师课间时常有意无意地提及不少大师的名字,所谓的抽象主义、印象主义之类的词汇也从那时起开始印入脑海。不过之后对大师的了解也一直是一知半解,知道几个名词,能忽悠几句而已。一直到读了大师一个多世纪前的著作—《康定斯基论点线面》,才算对所谓的抽象主义些深入的了解。康大师1866年生于莫斯科,1944年卒于法国。大师从小对音乐和绘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师最初的专业居然是法律和政治经济学,还有法学博士学位头衔。在30岁那年,大师放弃了在莫斯科的法学教授职位,移居德国开始其追求其艺术生涯。放弃前半生所学,半路出家,却成为了影响后世的抽象主义艺术开山鼻祖,令人钦佩。康老如果活在当下,也绝对是个敢想敢做的潮人偶像。不过当仔细看过关于大师的这本抽象主义的理论著作之后,却也发现一些必然的缘由——法学博士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大师系统的解构感性艺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在大师的论述中,也能看到许多将绘画与音乐进行类比的论述,生动而形象。所以说一个人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是相辅相成的,学科交叉的思维方式,往往有助于对某些领域的深入研究。康氏认为艺术,尤其是绘画,是最接近精神灵魂本质的东西。康氏的抽象主义理论力求剥去写实主义绘画的物质表象,探索绘画对人类心灵产生激励的深层规律。也就是说,绘画的内容并非引起美感的本质,而绘画元素本身的属性,元素间的构图,色彩关系才是引起人类精神对美的共鸣的根本方式。这就好比音乐,只有对音符本身有了深刻的体会,才能够利用他们组合出动人的旋律。这种对绘画高度的符号化,秩序化反应了康氏本身强烈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他认为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并非泾渭分明。绘画艺术从本质上是有序可循,有法可依的,并非完全的虚无缥缈不可琢磨。康氏通过他的绘画和论著,证明了这一观点的可信性,向人们开启了认识艺术的另一个全新视角。“形态越抽象,它的感染力就越清晰而直接”,听起来有点形而上,但深究下去,形式和内容确实是不可分的二元整体。只不过对于写实主义绘画,内容大于形式,而抽象主义绘画,形式往往大于内容。很多人看一些抽象主义作品时常常不知所措,因为他们总想知道作者画的是什么“东西”,但其实这并非重点,也不是作者希望传递的信息。抽象主义注重的并非这些表象的物质,而是符号化抽象元素对于人类心灵的触动。抽象主义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引起美学认知的最纯粹共鸣,不同的人,由于其不同的经历和背景,会对这些共鸣产生不同的理解、联想,进而产生情绪的波动。这种底层的共鸣以及继而引发的无限可能,才是抽象主义令人着迷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讲,抽象主义并不“小众”,而是适合所有人来欣赏。回到书上,康氏认为点、线、面等绘画元素的几何形态是具有其基本的美学含义的,既所谓的"内在声音"(Inner Sound)。他对每一种元素都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外在而言,是元素的形态;内在而言,元素不是形态的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这点比较认同。大师举了很多例子来阐述不同的元素形式,颜色,角度,能够带给人的感受。说实话,这样的论述明显带有主观主义色彩,因为事实上,这些元素形式所传递的信息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成立的规律,并非绝对。比如康氏认为锐角是暖色的(黄、橙),钝角是冷色的(蓝色),但我却没有如此深刻的体会。我承认两种角度在力量上会给人不一样的共鸣,但锐利的东西既可以是热烈温暖的,同样也可以是冷酷的。全书对我最有共鸣的,还是对于线条的论述。康氏认为线条是最简洁但信息量最丰富的形式。从经济学角度讲,线条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多的收益。长度、粗细、曲率、角度能够包含丰富的信息。线条的灵魂在于其张力。 由此我想到了当年学习车身设计的时候,老师总是强调从造型基本特征线入手,不厌其烦的调正角度,转折点,弧度。尽管这些调整带有很强烈的经验主义色彩,但是究其本质,还是能够从康氏的论述中找到许多规律性的原则。我猜测这种对于线条形式美学近乎病态的理性解构,也是德国包豪斯设计的精髓之一。具体到德国的汽车设计,这种特征也十分明显。奥迪、大众等汽车的线条总是那么简洁精炼,却又经典耐看。每一跟线条无论从三维空间的任何角度看去,都是饱满富有张力的,线条之间的比例、起始、穿插、转折,也是充满理性的,并且与工程功能完美结合。比如说腰线的曲率的最大点总是处于或者稍稍之后于车辆的重心,给人一种蓄势待发的动感。 这种"Less is more"的简洁抽象原则恰恰是设计中最难把握的。中国的汽车造型设计师并不缺好的想法,缺少的是将最初的灵感一步步细化调整,整体协调地落实到整车上的功力。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国产车造型Graphic的设计蛮不错,但看上去却总有些说不上的不舒服,不协调的原因。当然,往往是美学造诣更深的人,这种体会会更深些。康氏百年前的思考,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的。但康氏对于抽象主义的论述还只是很基础的阶段,很多观点不够客观,也难以量化实证。我觉得,对美学认知规律的证实都存在很大的难度,何况证伪?再往下深究就有点过于病态和哲学化了,非我所专也非我所能。因此也就望望大师,高山仰止吧。P.S. 此版中文翻译似乎不是很到位,若能看英文原版对照更好。

精彩短评 (总计51条)

  •     以后会再看一遍的。
  •     为什么翻译总是一股浓浓的译制片味儿,不能说人话么。
  •     大师...你在想什么啊!...
  •     你们都和我一样喜欢几何吗
  •     文本比较枯燥,康的理论还是很特别的,点线面的基本语言构成现代设计的重要基础,必须得看的一本书,可以在其中了解康德独特表达语言。
  •     跟康定司机叔叔一起钻牛角尖 么么大~!
  •     作者,你为什么是个战斗民族的人!
  •     看完最大的感想就是,原来康定斯基风格这么多变啊,有几幅画和我印象中的康定斯基完全不同,如果不标注,我还以为是克利画的(因为都是青骑士?)不过克利一生的画风基本没变化啊。另一个从小到老画风没变化的就是夏加尔,尽管人生起起落落,画的画却毫无流露,永远一个样。这样想再看夏加尔的画感觉更奇异了。
  •     理性视角的艺术,有意思
  •     我再也不逼自己看这种书了
  •     这本书是一个朋友推荐的,但是太高深了。呵呵,也许我是一只菜鸟吧,没怎么看懂,等过段时间再回头去看看,看能不能看懂一点。
  •     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晃过神 原来高一周末被抓去学校录制一节音乐课,那个老师讲的就是这个理论啊!如果当时看过这些书,我就老牛逼了!
  •     理论的东西都太晦涩了 翻译也一般
  •     看看
  •     看不懂中文的好书系列。
  •     点——静止 线——内在张力,源于运动,线的基本来源——力 面——线框定范围内勾画的独立实体 抽象主义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引起美学认知的最纯粹共鸣,不同的人,由于其不同的经历和背景,会对这些共鸣产生不同的理解、联想,进而产生情绪的波动。这种底层的共鸣以及继而引发的无限可能,才是抽象主义令人着迷的地方。
  •     准备看第二遍了。
  •     写的是抽象艺术,文字语句也很抽象,很多地方读不太清楚,不过读完后对基本元素的内在张力有了个大致的理解
  •     读了一半,实在读不下去,翻译太差,逻辑太乱。十分晦涩,艺术本身相对来说没有太大逻辑,而一用逻辑文字表达出来,就想让人抓狂。
  •     TAT当年穷困而热爱康叔叔的我 还抄过呢(其实全因为太薄!
  •     错译不少
  •     暂时无法评价,读起来非常吃力,很多语句都不顺畅,不知道是我悟性不够智商太低还是怎么回事……
  •     很抽象、非常抽象、特别抽象,为难我了
  •     看的繁体版
  •     不明觉厉
  •     读一本再做一个设计
  •     在不适当的时机读了适当的书
  •     啰嗦
  •     重大那个似乎是第一版,少了一些图示说明,也没有彩图,注释,但是翻译易读很多,当年把我看哭,不过对上作品又还远远不够。大概还是看看英文版好使点
  •     唯一一本觉得给5分都不够的书
  •     放在身边很多年,时不时拿出来翻几页。
  •     绝逼翻译有问题,句子成分都不对……其实纯绘画语言我也想过、但是能够实践深入这个想法的人太伟大了……不过我果然不能接受完全没有形式美感的艺术理念!
  •     在读
  •     构图,舞台,与运动。每次看康定斯基,马列维奇,都很想去那个时候的包豪斯看看。
  •     !
  •     意义有那么重要吗?
  •     翻译的中文好绕。。。原作讲解很深入
  •     受益匪浅。
  •     去了康定斯基的展,才知道,书中有关康定斯基的画作,和原作相比,颜色差别究竟有多大。
  •     所谓点的运动,静态的运动感觉...
  •     是本好书 但是道行太浅 先吃灰吧
  •     启蒙读本
  •     坑
  •     李政文的翻译有点难懂。。。
  •     略懂略懂
  •     什么翻译
  •     9年前去清华找哥哥蹭饭, 在书店找到这本书, 回去的地铁上就读起来了, 哈哈, 隔年考大学就考上了央美, 第一学期的临摹作业就被分配的康定斯基, 不得不说巧合的很美丽. 今年8月底从巴黎回到国内, 搬家整理书, 又发现这本书就重温了. 此书, 翻译略弱, 但是可读性蛮强.
  •     重新定义了绘画
  •     经典
  •     翻译不是很好哇。康定斯基的理论却很有深度,特别是他说“数字表达落后于情感体验”的时候。(他的那种对于新艺术的内省、直觉、潜在意识受沃尔格林影响很深)
  •     还看不太懂(抓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