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与猫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老妇与猫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533928742
作者:[英] 多丽丝·莱辛
页数:233页

章节摘录

  另外那个女人  柔斯的母亲是上午到街上购物过马路的时候遭遇车祸身亡的。柔斯当时正在上班,被人找了回来。一个有些笨拙但富于同情心的年轻警察问了她几个问题,最后建议说:“你应该通知一下你父亲,小姐。这件事该让他知道。”柔斯为什么没有先提出这个请求?警察有些奇怪,但他还是装作这些事理应由死者的女儿负责处理似的。柔斯表现得过于镇静,叫他觉得不合情理。她的嘴巴闭得很紧,只是眼神有些紧张。警察再一次提出他的建议,于是柔斯叫人给自己父亲捎去口信。可是等老人一回来,她给他弄了一杯热茶,就马上叫他安卧在床上。约翰逊先生是个皮肤白皙、矮矮胖胖的老头儿,几络淡黄的头发平贴在红红的头皮上,蓝眼珠显着忠厚老实的样子。柔斯把父亲安顿好,又回到厨房。从神色上看,她很希望那个警察赶快离开她家。警察走到门口的时候,又吭吭哧哧地说:“我很难过,小姐,真的非常难过。这是件可怕的事,可你也不能全怪那个卡车司机,你母亲——当然了,她也没有错儿。”柔斯把一张血色全无的脸转向警察,眼睛闪烁着冷光,语气辛辣地说:“骨头轧碎了,难过有什么用?”这句话一说出口,柔斯自己似乎也吃了一惊。她的身子不觉向后一闪,脸上的肌肉扭曲着,好像就要号陶大哭似的。但她马上就重新把牙关咬紧,气呼呼地说:“这些卡车,这些可恶的东西,不应该叫它们开来开去。我就是这么看的。”柔斯说了这些无理的话倒让警察舒服一些。他想,这是感情的宣泄,是痛哭一场的前奏。这比把悲痛憋在心里好多了。他引逗她说:“你说得也对,小姐。可是咱们也不能没有卡车啊,是不是?”柔斯的面容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客客气气地说:“是吗?”她这样说既表示怀疑,也表示不愿意再同警察争辩下去。这两个字已经把话说绝:“你有你的意见,我保留我的看法。”它的另一层含义是:整个这一机器时代经过考察,她并不赞成。年轻的警察认为自己的职责尚未尽完,又建议说:“有没有什么人来给你做个伴儿?你的脸色很不好,小姐。我说的是实话。”  “没有人,”柔斯仍然不想多说话,但是又加了一句:“我没有事儿。”她的话音里带着恼怒,于是警察就离开了。柔斯在桌子旁边坐下,对自己刚才说的那几句话感到震惊。她又想:我应该通知乔治一下……但是她仍然坐着没有动。她目光迷茫地环视着厨房,脑子里杂乱地思索一些问题。一个问题是,这事对父亲的打击不轻,今后照顾他的责任就要全部落在自己肩上。另一个问题是,那些警察、警官都是些爱管闲事的家伙,倒好像谁该做什么,他们知道得最清楚不过似的。她发现自己的目光正注视着挂在墙上的一幅画,心里想:“现在我可以把这幅画摘下来了。她人已经走了,我现在爱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了。”这个想法叫她感到有些对不住死者,但还是一下子站起身,马上就把画摘下来。这幅画画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艘战船,柔斯一直不喜欢它。她把画收在橱柜里。墙上露出空空荡荡一个方块,叫她觉得不舒服。她挂上一张带黄蔷薇图案的月份牌把方块挡住。这以后她给自己弄了一杯茶,就开始给父亲准备晚饭。她想:“我要把他喊醒,叫他吃点儿东西。吃一点热菜热饭对他是有好处的。”  晚餐桌上,父亲问:“乔治在什么地方?”她的脸一下子耷拉下来,气呼呼地说:“不知道。”他不仅吃惊,简直吓了一跳,责问道:“可是柔斯,你应该告诉他啊!怎么能不叫他知道呢?”其实这一整天,柔斯一直在寻找借口,拖延着不叫乔治知道这个噩耗,尽管她知道得一清二楚,早晚得叫乔治知道。晚饭后刷洗完餐具,她从五屉柜里取出一张信纸,坐下写信。其实,她自己也同父亲一样感到吃惊:为什么她不想通知乔治?父亲问她:“柔斯,为什么你不给他的工厂打个电话?他们会立刻把消息告诉他。”这虽然是责问,但老人用的是一贯的温和语气。柔斯假装没听见父亲的话。她把信写完,从提包里找了一点地准备买邮票的零钱,就出去把信发了。后来她发现自己非常不愿意乔治到家里来,简直近乎恐惧。她自己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不久她干脆上了床,希望在睡眠中把一切都遗忘。她梦到撞死自己母亲的那辆卡车,又梦见一台庞大的黑色机械,毫不留情地前后移动着上面的大炮,一直向她瞄准,威胁着她。  乔治第二天晚上下班以后看到柔斯写给他的信。他的第一个思想是:为什么那个老太太现在被车撞死,不能晚死一个星期?那时候他们就已经结婚了。这个残酷的、自私的想法叫他自己也吓了一跳。但是他同柔斯相好已经有三年之久了,老太太如今这样毫无意义地、令人不寒而栗地突然丧了命,给他们即将举行的婚礼遮上一块阴云,他不能不认为这是命运对他残酷的捉弄。他不喜欢柔斯的母亲,他认为这个老人太多事,有点儿霸道,可是才五十多岁,精力旺盛,却一下子死于非命,也未免——。他突然想起了柔斯:“可怜的柔斯,她一定非常悲痛,还要安慰她父亲。那个老头简直像个大小孩儿。我最好马上就去看看柔斯。‘就在他把柔斯的信往衣袋里装的时候,他突然想:”为什么她写信来?为什么不往我工厂打个电话?“他又看了一遍信,约翰逊太太昨天早上就在车祸中死掉了。一开始,他只感到吃惊,忘记生气,但是过了一会儿,就再也不能遏制胸中的怒火。”怎么回事?“他嘟嘟嚷嚷地说,”她怎么能这样做?真是岂有此理?“他也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不是吗?——或者至少可以算作一个成员。可是柔斯写给他的信向来都很短,一点儿也没有热情。每封信都以”亲爱的乔治“开首,最后只是署名柔斯——没有爱的字样,甚至连”忠实于你的“几个字也没有。乔治气得了不得,但在气愤掩盖下,更多的是困惑莫解。他想起最近一个时期,柔斯总是无精打采,对一切都非常冷淡,简直可以说漠不关心。比如说,他带她去看房——准备成家后作为居室的两间屋子,柔斯一点儿也不像他那样兴致勃勃,她总要提出种种理由反对,比如说,”看看那些楼梯,实在太陡了“等等。你几乎认为她根本没有跟他结婚的热情。但这种猜测并没有什么根据,所以乔治很快就不再这么想了。他还记得,三年前他们开始恋爱的时候,柔斯曾经提出过他们立刻就举行婚礼。婚后生活即使有什么困难,她也愿意承担风险。很多人钱比他们少也都结婚了。但乔治是个谨慎的人,他说服了柔斯,决定等生活有了保障以后再谈嫁娶的事。这是他犯的一个错误,现在他发觉了。当初他完全应该相信她的话,马上就举行婚礼,那样的话……乔治急匆匆地从伦敦这一头儿赶到另一头儿去抚慰柔斯,路上一直为柔斯感到不安、忧愁。他非常着急,简直像个找不到家的小孩。  就在乔治走进柔斯家厨房的时候,他还不知道看到的将是怎样一个场面。可是后来他发现柔斯仍然坐在桌子旁边的老位子上,双臂悠闲地交搭在胸前,虽然面色苍白,眼皮有些浮肿,但一副神态自若的样子,叫他着实吃了一惊。厨房收拾得一干二净,空气里飘散着肥皂气味,叫人觉得这间屋子又清爽又温暖。看得出来,柔斯刚刚着实费了力气把厨房清理过。  柔斯目光呆滞地看着他说:“你走这么远路来看我,真太谢谢了,乔治。”  乔治本来准备跟她亲吻,给她一些安慰,但是柔斯招呼他的话叫他感到惊愕。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感情受了伤害。“咳,”他用责问的语气说,“你这是怎么了,柔斯?为什么你不叫我知道?”  她有些慌乱,遮遮掩掩地说:“一切很快就都处理完了,他们已经把遗体弄走了——再打搅你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乔治拉出来一把椅子,在她对面坐下来。他同柔斯交往了三年,自认为对这个女孩子已经了解得一清二楚,可是现在他却困惑地、有些焦虑地望着她,倒好像坐在自己对面的是个陌生人。柔斯是个小个子,皮肤黝黑,身体过于瘦削。一张苍白的尖脸蛋儿有一种不合常规的美丽动人之处。平常她总爱穿一件深色裙子,一件白色短衫。夜里她睡得很晚,洗自己的短衫,洗了又熨,所以衣服总是那么干净。清爽、干净,这正是柔斯最明显的特点。乔治常常跟她开玩笑说:“如果把你倒着从树篱另一边扯出来,看来你的头发也会一丝不乱。”柔斯的回答多半是:“你别逗我笑了。那怎么可能?”就是乔治跟她说句笑话,她也总是那么严肃。遇到这种场合,乔治就自我安慰地叹口气,不得不承认柔斯没有幽默感。可是说老实话,乔治喜欢她这种稳重、严肃的性格,这种看重实际的精神。这仿佛使他有了主心骨。乔治不知道该怎样对付现在这个场面,他开口说:“不要难过了,柔斯,一切都会好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南部非洲脱颖而出的三位最著名的女作家——奥丽芙·施莱纳、纳丁·戈迪默和莱辛——没有一人是读完中学的(虽然莱辛不太情愿接受“非洲作家”这个标签,却坦承她的感性出自非洲,是非洲所造就)。她们主要靠自学而成为杰出的知识分子。  ——J.M.库切

内容概要

多丽丝·莱辛,1919年生于伊朗,父母均为英国人。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作品风格多变,在欧洲各国获得多种文学奖项,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代表作有《青草低吟》、《金色笔记》、《第五个孩子》、《特别的猫》,以及“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等。

书籍目录

另外那个女人
爱的习惯
喷泉池中的宝物
海底隧洞
老妇与猫
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
后记

编辑推荐

  她就是热爱猫的“另外那个女人”,她的小说让女人们觉得“我能够控制我自己的生活”。多丽丝·莱辛、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韩少功联袂推荐。本书极有灵性,展现出莱辛所独有的魔力:既超然物外地冷酷,但又常常在刹那间,给你意外的温暖一击。

作者简介

在莱辛那里,女人永远是“另外那个女人”,而猫则是“特别的猫”。与《金色笔记》那样的长篇巨制相比,《老妇与猫(精)》里的中短篇小说显得更轻盈,更有灵性,更展现出莱辛所独有的魔力:既超然物外地冷酷,但又常常在刹那间,给你意外的温暖一击。

图书封面


 老妇与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也许我并不全能理解她为女权,女性地位,家庭伦理阐述的深刻思想.但起码在故事上更精妙有趣.《另外那个女人》倔强,独道又坚强的小女人,在战争的大环境下极其生动.《喷泉池中的宝物》和《老妇与猫》更是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探讨老男人和少年的两个故事也还好.最后那个《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每个段落都让我想到曾经看过的一部老电影.那个时代的,作女的故事.日光之下,从无新事.
  •     说浅显一点,读书是为了发掘自己喜欢的作家。没人能喜欢所有的作家,就像这世间那么多人,但我们仅仅喜欢那小小的一部分。多丽丝-莱辛不是我的菜,她是和挥霍才华、透支体力的卡波特截然相反的类型,如果天资是财富,那她应该是注重开源节流的那类。即使整本书对人世的贫穷、荒凉、无奈描写得丝丝入扣,这种理智、稳健、取材于泛泛小事的小说也没有让我击节叫好的冲动。再去翻她的履历,感觉早年从事政治运动,中晚年沉醉于苏菲神秘主义,开始写科幻小说的这位老太太,那颗明晰、睿智、思辨的大脑更偏男性化。她的文字体现不出女性对文字的直觉和敏感,凝练,鞭辟、意味深长才是她对自己短篇的要求。
  •     qianjianan6@gmail.com在阅读多丽丝•莱辛之前,我们会满心欢喜地接受男性作者摹拟的女性感知,我们惊讶于他们对女性心理的把握,我们满足于他们对女性命运的揭示。直到莱辛的出现,我们才发现男性作者的隔阂。《老妇与猫》这几个短篇乍读起来就其故事本身而言并无新意。或是作为第三者的心理(《另外那个女人》),或是老夫少妻的悲哀走向(《爱的习惯》),再或者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滥调(《喷泉池中的宝物》)……不过令人惊讶的是,每一个老套的故事莱辛都从女性作者的角度重新做了一番梳理,揭示出真相的另一种。《喷泉池中的宝物》或许是其中最为老掉牙的故事了。整个故事完全堪称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中头一个故事《珍贵的尘土》的翻版,两者都是讲述一位贫穷的珠宝工匠历经岁月,捡拾珠宝或者金尘,目的只为心中爱恋的富家千金打造一款独属于她的饰品。然而两相对照,我们立刻发现了男性作者的偏颇与女性作者的用心。正如所有此类故事的套路,最终穷小子注定无法高攀,《珍贵的尘土》中的夏米只能眼见苏珊娜嫁作他人妇,自己花费数十年筛取数以百万计的微尘,聚拢熔合锻造的“金蔷薇”始终没有送出手,自己也只能孤苦伶仃地死去,无人问津。全篇不经意流露出对于女性无情的谴责。与此完全不同,《喷泉池中的宝物》中的富家千金米润落魄成为衣不覆体的贫妇,原因只在于地位低贱的珠宝工匠伊甫瑞姆有心用真珠宝换下她佩戴的假珠宝。在莱辛的小说中,她对于女性命运中的这种陡转有其特有的术语:女性的“觉醒”。来自不同阶级不同身份的伊甫瑞姆一语道破了米润成长环境以及所处生活的各种“假”,并且暗示她以后要追求真实的东西,正是这一切促使了米润亟需摆脱她原来衣食无忧却粗俗不堪的生活。我们看到米润回绝了她美好的婚事,嫁给了革命党人,成为寡妇,而夫家穷得连养都养不起她。然而莱辛的卓越更显示出作为经历者的女主人公米润对这一切是珍视的。故事尾声,是她先认出改变她命运走向的伊甫瑞姆,叫她怎么能忘怀?她取出当年伊甫瑞姆赠予她的珍珠,反复强调“我一直没有卖”,“有时候我很需要一点吃的东西,我一直挨饿,你知道,我没有用人……”,“我就是不卖它,说什么也不卖”。米润将自己的觉醒看待得远比她的生存更加重要,但我们却同时看到了作为始作俑者的伊甫瑞姆完全不解。他的目光明确地暗示:“为什么这么傻?同它所代表的相比,一颗珠子有什么珍贵?如果你在饿肚子,需要买吃的,当然你就该把珠子卖了。”他始终不明白,觉醒对于一个女人的重要。因而伊甫瑞姆所能想见的不过是“我应该带一点吃的东西来的,我真是个笨蛋。这些东西有什么用……”男性与女性是如此的隔阂,在米润眼里,珠宝的意义是教会她发现自己的独立价值,然而在伊甫瑞姆眼中,要么是为美丽的女性锦上添花,要么是用来交换吃喝。于是伊甫瑞姆抛撒了珠宝,挥散殆尽,只为让穷人拿来换衣食,直到这一刻,米润才明白,这个男人当初没有发现过她的独立价值。那么多年自己的命运转折,只不过自己的一厢情愿。珠宝作为男女间隔阂的象征从来不鲜见。最经典的莫过于在《色,戒》之中,易先生认为应该送给王佳芝个戒指,无论身边这个女人到底是看中他的人也好,还是看中他的钱也好,女人总是爱珠宝的。然而在王佳芝眼中戒指的暗示就不再如此单纯。李安的电影改编中特意强调了最后王佳芝归还戒指的一幕,王佳芝是不要易先生的钱的,言外之意,王佳芝是动了真情的。如此男女的隔阂也是莱辛的主题,而这主题往往体现在女性“觉醒”后男性的“不适应”。譬如《爱的习惯》中,花甲之年的大导演乔治事业有成,他看中勃毕的在于后者的“年轻”。事实上,勃毕并不年轻,她嫁给乔治的时候已经三十五岁了,但是乔治始终称呼她“可你还是个孩子啊。”乔治很快发现,原来勃毕呈现出赤子之心全然因为她没有“觉醒”;他知道,“只有通过像他这样已经变成一个男孩子的顶礼膜拜才能使她觉醒。”然而促使勃毕觉醒的不是乔治,而是真正年轻、年方二十出头的雅基。勃毕从雅基那里发现到自己的老态,她不再能成为爱情关系中永远依赖另一方的角色了。这一次,勃毕“觉醒”了,她宣称要过四十岁的生日;也正是此刻,乔治直面残酷的事实,觉醒后的勃毕不再可爱,她变得和他深恶痛绝的勃毕的姐姐那样令人乏味。这是莱辛揭露的窘境,女人觉醒后如何?有点像二三十年代“娜拉走后如何”的旧事重提,可是,就是这个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觉醒,在莱辛处,常常用“独立”作为同意转换。比如《另外那个女人》,故事的一开篇就是“柔斯的母亲是上午到街上购物过马路的时候遭遇车祸身亡的”,没有比这再开门见山的。不过,这个“柔斯的母亲”在整个小说中并未就此死亡,她在柔斯体内阴魂不散。柔斯从她母亲那里领受过来的最重要的真理即是:女性要独立。以此为代价,柔斯回断了她的婚姻,供养她的父亲,父亲死后她甚至愿意出资与男友吉米共建小屋;同样是为了独立,她一直催促吉米与他的妻子离婚。但这一切冥冥中指引的却是一幕荒诞剧,吉米早就离婚了,他原来就是个意志薄弱,只会拈花惹草的蠢货。莱辛赋予的小说结局十分精彩,吉米的前妻前来“拯救”柔斯,柔斯可以在她那里工作,甚至吉米的前妻还有个与柔斯的母亲一模一样的地下室,柔斯又可以重新开始,而且她还可以领养她前男友的女儿吉尔……似乎所有又回到原点,柔斯成长为了自己的母亲,她即将领养回来的女儿吉尔将会成为自己。好像是皆大欢喜了,可是莱辛同时也在暗示,女性的独立所取得的成就乏善可陈,我们仍旧在浅显的圆圈上打转,有时候甚至在自欺欺人。回望女性主义的崛起,我们也不免发现如此的困境。谁能想到,女性当年用生命换来的被尊重现今堕入了可笑的俗套。高校中,一旦课题选定为女性研究,也就注定了自己将在女性导师,女性同志的小圈子内关闭起来自娱自乐。女性独立的课题到了当代是被奉为怪谈,还是偃旗息鼓?我们可以从莱辛的笔下看到真切的忧虑。我们常常看到男性作者笔下怪诞的女性从受虐者转化为施虐者,从王尔德的《莎乐美》到福克纳的艾米莉。男性作者常常选择研究神秘动物或者原始人一般的猎奇手段将这类事件抽丝剥茧,渲染得绚丽多姿,解析到末,想必男性读者一定拍案称奇,这就是女人。倘若同样的题材到了女性作者笔下,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同情和关怀。莱辛也是如此的,《老妇与猫》是一个再残酷不过的故事,但我们得到的解释并不是老妇体内吉普赛血统死灰复燃,接着控制了她,就像占有欲控制了莎乐美或者艾米莉那样。全然不同,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两条控诉,一条是吉普赛这样的边缘民族在偌大的伦敦无处安身,莱辛描写了危楼每天正在剔除死尸的日常工作选择在清晨进行只是出于如此谨慎的考量:为了在伦敦居民醒来前不知不觉清理掉这些无用的废物;另一条是母亲与子女的关系,这也是整个故事的真正核心,因为“特别的猫”的出现正是为了代替老妇的儿女们行孝。这只猫有太多孩子的特点,常常打架调皮,爱撒娇;老妇与它的关系也正从反面揭示了老妇本应享有的天伦之乐,猫被打瞎了眼,打瘸了腿,老妇仍然会爱它;相反的,老妇病了,猫会来帮她取暖,老妇饿了,猫会捉来鸟供奉。也正是为了与猫相依相偎,老妇几次三番逃离所谓的政府养老院(其实也就是在讨人嫌的地方等死而已)。这就是女人的困境,莱辛深深地体会着,不仅来自于男性的漠然与不解,还来自于儿女的遗忘和抛弃。《海底隧洞》里的男孩根本不屑与过分关心他的母亲分享自己的秘密探险,虽然莱辛也明白,成长本身就意味着抛弃。可是,当我们读到老妇死前近乎疯癫的独白,仍然不禁哀叹女性的命运:“我从来没让你们缺过任何东西,从来没有!你们小时候我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你们!你们可以随便问任何一个人,问呀,问他们呀!”莱辛老了,但愿将莱辛作品归入女性主义研究并不不是意味着由女教授带着一群女学生在暗自欣赏,细细品味。莱辛需要的是更广泛的目光。[英]多丽丝•莱辛:《老妇与猫》,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6月,26.00元。本文刊于【读品】109辑                                 【免费】订阅 点击 http://blog.sina.com.cn/dupinjournal 网站订阅框。 或发邮件至dupinjournal@gmail.com订阅                  【读品】下载请前往:http://www.verycd.com/topics/2809555/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没有产生共鸣。
  •     有好几篇都读不懂。略难。
  •     写出了女人的纠结,却更喜欢她写的猫,命运周折,悲情不自知。
  •     看不太懂
  •     不错不错 有点昆德拉 又有点门罗的感觉 这本书算是认识了Doris吧 还会再看她的作品的
  •     女权 与 自由
  •     共鸣
  •     从后往前读
  •     喷泉那篇简直是文艺与深情的极致
  •     尽管都是些老套的故事,莱辛却能从新的角度显现出另一种真相。 女人命运的逆转,女人觉醒之后,男女之间的不适应。
  •     喷泉池中的宝物、老妇与猫、海底隧道,喜欢这三个。《另外那个女人》感觉开篇写得很有力道,但中间的心理描写读着不习惯,觉得太弱。
  •     好看。第一次读多丽丝莱辛,先从短篇开始。多喜欢女人写的女人,和女人的平凡爱情。有一种琐琐碎碎的无聊与渺小感,是男人永远觉察不出的。
  •     萊辛這幾個中短篇太容易讀了。我不喜歡〈另外那個女人〉,太順了,但後面那些短篇值得玩味的地方多很多,〈噴泉池中的寶物〉裡敘事者與故事(本來就很動人)間的若即若離、〈老婦與貓〉(故事本來也很動人)活用第三人稱的聚焦調度、〈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兩性擺位的暗湧掌控尤其好。
  •     老妇与猫,印象深刻
  •     目前看了两篇,海底隧洞&老妇与猫。被老妇与猫震撼了一下,冷静又客观的笔调,写出了骨子里有着流浪的血液的妇人被家庭社会遗弃以后的生活,把老人们送去”没有田野的绿色老人之家“这一段,满满的都是讽刺。海底隧道真实的刻画出男性从小就有的探险和竞争意识,以及征服的态度。
  •     你回避的正是你刻骨存在的,喜欢这个老太太,你和蒂贝不能不说有点儿像呢。
  •     女人应从一切已成鸡肋的关系中当机立断地自我解脱,物质的独立在次,而至少达到人格与思想的自由;不知道莱辛是不是这个意思。文字并无女性作家的深婉细腻,朴实精炼而已。
  •     在图书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书页上的灰尘有不算薄的一层,很久没有人来拿这本书了,让我想起‘梦书之城’里那些神奇的书。这本书对我来说也算是神奇了,找莱辛的介绍,她写的大多不是几个短篇的样子,可是读莱辛,就读这几篇好了。作者朦胧的故事里有一些还算清晰的人,那篇‘老妇与猫’像是一个童话般的恶故事,却又惊讶地真实起来。最后一个故事里的情绪,让我感觉到门罗,口味很是相似..
  •     感受到了莱辛的女权。眼泪永远是从眼皮底下,一点一点涌出的。你抬头想要抽回去的时候,脸已湿了。
  •     唯 海底隧洞
  •     我最喜欢的两篇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另外那个女人》。
  •     或许自己的阅历与经验不够深,有几篇文章我不太明白,希望以后自己再看时会有更多的感触
  •     动车读物。第三人称都能把心理活动描写得这么到位,每个女人都像自己潜意识里的影子,这就是我喜欢的莱辛。
  •     老妇与猫:一样的命运——被舍弃。
  •     读的她的第一本书。
  •     请对号入座
  •     这种质量的短篇才值得读
  •     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总感觉是午夜巴萨罗那的剧本
  •     给三星的原因很简单.我只都读了大半本... ...
  •     编辑们都坏了,《另外那个女人》换了名字再出版的……
  •     《另外那个女人》的修订版,每一篇都耐人寻味,关注不同的社会问题和小人物的精神世界,特别能理解《爱的习惯》和《喷泉池中的宝物》所表达的支撑自己的信念崩塌时的心如死灰。
  •     海底隧洞
  •     读的第一本莱辛的作品
  •     另外那个女人。。。#五星加#
  •     很细腻,也平淡,读着读着就觉得无聊,可是也放不下去。能略微感觉到作者要刻画什么,也许是自己经历太少,无法深入理解。
  •     我已经弄不清,牵着猫的老妇是我,还是我就是那只猫
  •     真的好喜欢这个,篇幅短短的,但是真的很多值得细细思考的地方。
  •     没有那种经历感 读起来没共鸣 文笔倒是自然 翻译也不错
  •     对莱辛的思想我现在未必能理解多少,但至少她的故事还是讲得吸引人的。最喜欢的两篇故事是《喷泉池中的宝物》和《海底隧洞》。
  •     喜欢《另外那个女人》
  •     少有的有感的女性作家之一。笔触冷静又不失温暖,其中蕴含着对社会深深的观察与思考。
  •     孤独的让人唏嘘,唯有猫。
  •     读《老妇与猫》的时候觉得简直要死了T T
  •     简直惊艳,女人写女人比男人写女人强太多了
  •     喜欢女作者的短篇
  •     我想作者应该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另外那个女人》的结局需要女性意识的觉醒才能完成。
  •     细腻
  •     不知道我是生来讨厌女性视角以及家庭题材的缘故,对于这个短篇集中几个这样的主题故事我非常不感冒,就如同我看门罗大姐的《逃离》睡着了一样。但毕竟莱辛还是在《喷泉池中的宝物》中用她赖以成名的“元”结构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元”结构的运用的确能够达到怀疑叙事真实性,怀疑记忆的可靠度,乃至怀疑历史建构机制的功效,又或许这也是’后现代‘送给文学的一个礼物。而在另外一篇《老妇与猫》中,莱辛回归了传统的叙事手段,构建了一个无家可归的老人眼中残忍破败的世界,短篇中随处可见的对照映射搭建了氛围的大厦。至于“两对夫妇的家庭谈话”题材的写作,私以为不及卡佛的同类描写。
  •     文字的魔力,将一幅幅人生之画描绘的栩栩如生~
  •     对莱辛不感冒,所以读个短篇集,依然觉得浅尝即可。但是震惊于那种作为女性对女性的描摹与思索。好像是你的某个潜藏的角色被唤醒了。前四篇是傅惟慈先生翻译的。当然,整本书的质量都很好。(真是为上海译文点蜡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