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十七岁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寂寞的十七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563397662
作者:白先勇
页数:432页

章节摘录

  记得抗战胜利的那一年,我跟奶妈顺嫂回上海,我爹我妈他们在南京还没有来,我就跟着顺嫂在上海近郊的虹桥镇住了下来。那儿的住户大多数是耕田的人家,也有少数是常跑上海办货做生意的,不管他们干哪一行,家里总不愁柴火烧、白米饭吃;因为那儿土地很肥沃,春天来了,一大片油菜花,黄澄澄的,真是“遍地黄金”。  算来算去,虹桥镇一带最有钱的是住在我们隔壁的金家。这是顺嫂告诉我的,她讲,金家要是没有几百亩田,无论怎样也撑不下他们家那种排场。顺嫂的交际手腕很有两下,我们才住下来几天,她就跟金家上上下下混得烂熟了。当她带着我向他们家里直闯而入时,就连那条看门的狼狗也不会叫一下。  金家的房子很大,是一所两进头的旧式平房,前面一个大天井,种了些合抱的榆树。进门不远,是一间大厅堂,大约摆得下十来桌酒席,里面的家具一律是乌亮的酸枝木做的,四张八仙方桌,桌面中间都嵌了带青斑的大理石,夏天摸着浸凉浸凉的,舒服得很。厅堂四壁上挂满了字画,茶几上也陈设着一些五颜六色的盆景古玩,十分好看,我有时候禁不住要伸手去弄一下,顺嫂一看见就急得赶忙拉住我,咬牙切齿地低声说:  “容哥儿,我的小祖宗,我跟你作揖,请你不要乱摸乱搞好不好?打坏了他们的东西,咱们可是赔不起啊!”  我们常去金家玩,所以对于他们家中的事情知道得很清楚。金家一共两房,因为金大先生常在上海住,所以田务家事都由二房管理。金家的人差不多都是看金二奶奶的眼色行事的,连金二先生也包括在内。金二奶奶是一位极端精明的管家婆,嘴尖心辣,又得金大先生的信赖,只要她喝一声,金家那班下人,就连那个最是好吃懒做的小丫头阿红,也不敢怠慢半分儿。可是金二奶奶很卖顺嫂的账,大概是因为顺嫂的针线活儿实在与众不同,三天两天金二奶奶总要差人来叫顺嫂去帮她扎些花儿。  ……

内容概要

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他的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意、日、韩等多种语言文字,在海内外拥有读者无数。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及家族传记。

书籍目录

金大奶奶
我们看菊花去
闷雷
月梦
玉卿嫂
黑虹
小阳春
青春
藏在裤袋里的手
寂寞的十七岁
那晚的月光
芝加哥之死
上摩天楼去
香港——一九六○
安乐乡的一日
火岛之行

后记
蓦然回首
附录
白先勇的小说 / 欧阳子
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说 / 夏志清

作者简介

《寂寞的十七岁》收入白先勇早期、中期的短篇小说多篇。白先勇早期小说可分两类 :一类是或多或少凭借自己切身经验改头换面写成的小说:《金大奶奶 、《我们看菊花去》、《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多少表露出作者童年、少年时代的自己。第二类, 幻想(fantasy)的成分较重,最显著的例子是《青春》,此外,《闷雷》、《黑虹》、《小阳春》、《藏在裤袋里的手》,也多少是幻想的产物。夏志清认为白先勇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图书封面


 寂寞的十七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相比于书写语言,人物病态举止更能吸引我的注意力。大部分短篇中的主人公都很寻常,不是出众的优秀,不是很坚强,甚至有些懦弱,这些不坚强让主人公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产生了一瞬间的神情恍惚。一瞬间,无数个一瞬间中的一个,他们做出了某些不得已或者不经心的选择,从此过上了更为寻常的人生。何为寻常人生?不很富裕甚至有些窘迫,有一个彼此相处还过得去的丈夫或妻子,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一份工作,或许是教职,或许是家务,衰老和麻木似乎是被抛弃的爱情和理想怨毒的报复,直逼到他们僵硬的手指慢慢放开青春。如果没有突来的清醒,这份报复不过是一个漫长人生的保鲜柜,无风无雨,十分妥当。可是一瞬清醒,却不得不面对爱情和理想的尸体了。孩子无止境的啼哭,亲人的死,朋友的离开,这样一个个刹那让主人公突然清醒了一下,发现自己抓住了别人的目光,却失去了自己的珍爱宝贵。这样的刹那里,主人公痛不欲生,有人糊涂着去死,有人在下一个刹那重回缩回妥当的人生,带着一丝神经质,继续生不如死。神经质是个什么东西?它孕育于不妥,生于某次伤害。心理上让伤害像投于湖中的石子,扩大波澜,生理上让人与神经活跃跳动相伴,连带着让人行为突然而剧烈。至于伤害是什么?不妨看看你我的言行举止。至于不妥是什么?不妨挖挖你我的脑子,看里面有多少朽木蛛丝、暴虐罡风。
  •     下午刚买,抽读了两篇《金大奶奶》和《寂寞的十七岁》,感觉或多或少取材于自身经历。《金大奶奶》倒有点张爱玲的风格,还有点类似于林徽因那篇《绣绣》的感觉。可以说都是些早期作品,一翻开书,一股特别的书味扑面,娟娟的文字在下午两三点的阳光下在我的心上跳着舞。《金大奶奶》,我先是粗略读了一遍,末尾那部分写金大奶奶的自杀,确实有点骇人。这位先后结婚2次的金大奶奶,前夫家财万贯,却英年早逝;遇上俊美的金大先生,就像《致青春》里阮莞所说“在爱情面前,没有一个女人有智商”,或许这还算不上爱情。和金大先生邂逅时,金大奶奶已经三十多岁,手上握着数不尽的家产,不怎么漂亮,只是简单地认为遇上对的人,却没想金大先生不过是觊觎她的财产,根本就没什么爱情。她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了出去,跳进命运的火坑。婚后,金大先生马上变了脸,和金二奶奶联手,金大奶奶的地位连只看家狗都不如。最后,金大先生为了新娶一个唱戏的女人,不惜赶金大奶奶出门,未果。最震撼的莫属金大先生新婚那部分,金家大院似乎被隔成红白两个世界,一边是宾客欢聚的喜事,另一边金大奶奶凄惨地服毒自杀。结果,金家也并没有因金大奶奶的死亡受到影响,人们似乎很快就忘记了曾经的金大奶奶,只记得新的,貌美的,慷慨能干的,金大奶奶。一口气读下来,像在读那个时代。不过金大奶奶和金大先生的婚事可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她自己选择的自由恋爱而结婚。她低估了命运。《寂寞的十七岁》,有点没读懂。全篇分为10个片段,调子有点颓废,甚至还有点gay、sex的情节,不知道文中那个“我”有没有少年时代白先勇的影子?寂寞的十七岁呵,看似最有用其实最无用的逃避呵,不知不觉就这么长大了。活在一群优秀的兄弟姐妹中,受到周围人的白眼,排挤。对父亲的训斥,母亲的哭诉,早已麻木。不懂,不懂呵。
  •     白先勇的早期作品多集中在《寂寞的十七岁》这个集子里,多以第一人称的手法、从孩童的视角回望童年和少年岁月中的剪影。评论界对他早期作品的评价显然不及后期,因其无论在技巧还是主题立意上都不及后期成熟。这是事实,但是我还是很喜欢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寂寞的十七岁》,读完会一个人静默良久,一种难言的伤感涌上指尖、想写些什么却不知道从何写起。这种感觉,姑且称之为触动吧。从孩童的视角抒写的作家有很多,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和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孩童间彼此分享的秘密、一个属于孩子的娓娓道来的故事,白先勇的《玉卿嫂》、《金大奶奶》也属于此类,当然《呼兰河传》无疑是其中最出色的。《寂寞的十七岁》更接近“童话诗人”顾城的朦脓诗,是孩童午夜时分的呓语,闪烁不定的梦境。所以我借用顾城的诗句来形容此时的白先勇,一个想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的人,让所有习惯黑暗的人都习惯光明。然而不知为什么,“他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他只有他,他的手指和创痛。”即使相比于白先勇的其他早期作品,《寂寞的十七岁》受到的关注也不多。 它和白先勇后期擅长叙事和情节构造的小说截然不同,通篇看不出任何西方现代派的文学技巧,而以少年杨云峰的内心独白自然行文,将一个不善交际、性格孤僻的少年苦闷、迷惘、焦躁的青春年岁铺陈眼底。翻阅它,如同翻阅我们年少时抽屉中上锁的日记。我想我们很多人的青葱岁月里,都深藏着一个“杨云峰”,一个不被理解的、被成长催促着被社会包围着无处藏身的自己。初看之下《寂寞的十七岁》如同一档青少年心理类节目,画面在沉闷的家和喧嚣的校园里切换、充斥着父亲“不争气”的责骂和同学“大姑娘”的嘲讽,无处藏身的主人公在一片混沌之中艰难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你不知道我的悲哀有多深”。教育家们很容易在其中发现家庭和学校教育失职的蛛丝马迹,罗列出诸如“望子成龙”、“不关心孩子述求”等罪状。联系到白先勇颠沛流离的童年经历,因传染病被隔离时的孤独感伤,这种悲哀绝望的心境也是有源可溯的。然而《寂》给我的触动不止于此,如我之前所说,我们的青葱年岁里都住着一个杨云峰,一种不被理解无处诉求的寂寞,一种渴望爱而不可得的孤独。而且,它将伴随我们一生。《寂》的结尾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个光明的尾巴。尽管杨云峰发出了爱的呼唤,希望再吃一碗妈妈端出来芙蓉蛋,但是爱的诉求能不能得到满足,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的一生都在渴求着爱,然而事实常常是“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金大奶奶》和《玉卿嫂》在白先勇的早期作品中总是会被拿来比较。虽然都是以孩童的口吻直叙女性的悲剧命运,前者的冲击力显然不及后者。金大奶奶并没有给我留下多深刻的印象,尽管作者开篇为她的出场做足了铺垫,先通过旁人叙说引出一个怀抱琵琶半遮面的金大奶奶,然而逐层揭开纱幕。或许是譬如金大奶奶式的悲哀太过普遍,我的同情心已经疲乏了。引起我兴趣的,反倒是着墨不多的顺嫂和在文中穿针引线的小虎子。金大奶奶的悲惨命运是显而易见的,让我们扼腕和愤慨,而顺嫂和小虎子却能引起我们更深的悲哀。顺嫂以正角出场,是第一个发现金大奶奶悲惨身世的人,“不过顺嫂和金大奶奶的交往一向都是秘密的”。虽然洞悉了丑恶,顺嫂还是得帮忙操持金家的婚礼,不过是“碍于情面的缘故”。我们不能苛求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有多么大义凛然的正气,顺嫂的行为恰道出了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现实,而这种现实,才是更令人悲哀的。小虎子是一个被父母教唆坏的、不明事理的孩童形象。全文对小虎子的评价有两处,最开始是“和我一样的捣精捣怪的人物”,最后是“说话老腔老调就像一个小大人”,褒贬之心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再看金大奶奶遭扫地出门时小虎子的出场,作者连用“笑嘻嘻”、“兴高采烈”等词来形容,“我大伯和大娘正在天井里炮制老太婆呢”,本该是天真烂漫的儿童,而小虎子的无知和冷漠却令人颤栗。如果说金大奶奶的形象寄予了白先勇朴素的惩恶扬善的愿望,那么顺嫂和小虎子则从孩童的视角里写出了更深刻的人性。或许是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白先勇的作品总是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悲哀。即使如金二奶奶般歹毒之人,最后也为了留住丈夫也不得不同意他娶小老婆,说到底也不过是个悲剧角色,即使她是以反角出场。金二奶奶的悲剧某中层度上来说和玉卿嫂是一样的,都是女人的悲剧,虽然两者性格毫无可比性。《玉卿嫂》的结尾和《金大奶奶》的极其相似,都以作者生病,悲剧场景以梦境形式在作者脑海中再现结尾。作者没有对这些悲剧作任何卫道士的解剖,而是直陈它在孩童最初的世界里投下了多么惊心动魄的倒影。如果说白先勇后期的笔触如同一位老者的双眸,温和的凝视下是锐利的洞察,是一种看透一切的放下和慈悲。那么早期的作品则道出了一个懵懂的少年对人生对人性的困惑,无论是《寂寞的十七岁》还是《金大奶奶》、《玉卿嫂》。

精彩短评 (总计92条)

  •     这是我们的寂寞的十七岁
  •     白先勇的书好看
  •     总觉得少了读大段文字的耐心。白先勇先生写的故事总是把悲和哀写到肉里去,又好像连他自己都不忍把故事讲完,所以每篇的结尾总有种“我就说到这吧”的意味。大概我见过的窝囊男人也太多了,《闷雷》读起来竟然感同身受。《寂寞的十七岁》里的男主人公,跟我班上那些个没有生气的男生真的差不多。人和人的相互作用真的不可思议啊,白先生的眼睛是什么样的,怎么可以看到别人心里的话呢?他说的是真话,一点儿都没有编排别人、居高临下的刻薄。
  •     在学校阶梯教室看到了别人落在座位上的这本书,结果看了整整三节思修课,好好看…感叹于白先勇敏感的神经和强大的同理心,果然gay gay的…
  •     怎么年少的白先勇会写下这么多令人觉得悲凉的故事。愈发地想了解他了。最喜欢的两篇《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
  •     超出常人的敏感和细腻是写书人的天赋
  •     买给孩子读是书
  •     这个世界的畸人,一方面逃避现实,一方面找寻现实,在强暴中,在梦幻里,紧紧抓住。逃不开生活的圈子,脱不开走不掉。也许我也是这种人。
  •     好压抑 透不过气
  •     月梦和玉卿嫂这两篇应该是纯爱文学里登峰造极之作了。寂寞的十七岁也很厉害。
  •     热烈的爱和身不由己的人生
  •     感触最深的一篇还是《寂寞的十七岁》吧,看着看着就莫名浮现牯岭街少年们,他们这群人青春期的寂寞好像是一样的。泡miss,逛吧,打架,上公园,杂志摊。作家们真细腻啊。虽然我活在这个世纪,但我的十七岁,有着互通的寂寞。
  •     高中时有些听过,有些读过,现在想起来还是印象深刻。一个人竟然能那么落寞。
  •     喜欢上这个名字。看白先勇的书很多年了,原来以为寂寞的十七岁是个中长篇小说呢,没想到是短篇小说集,看着很有意思。其中《寂寞的十七岁》这一篇,可以看做是中国版的麦田守望者,很好看
  •     把白先勇先生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看完了,最钟意《孽子》与《台北人》。白先勇先生的作品非常了得,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都写得非常的引人入胜,津津有味。
  •     初读白先勇,让人不禁感叹男作家也能做到如此细腻描写。有几篇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一直牵引我看到最后一幕。有几篇又偏意识流,到最后我的阅读水平也达不到理解的程度。可惜。
  •     过去的过去。也许能够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吧。属于比较平淡的作品,适合下午喝茶时候静静的看看
  •     从农村写到纽约,从十七岁的少年写到不甘的人妻,他把最细枝末节的情感波动都写地那么细致透彻。
  •     寂寞的十七岁,白先勇的故事.
  •     个人最喜欢《玉卿嫂》、《金大奶奶》,以及后记《蓦然回首》。
  •     值得你看看的
  •     写的真好 文字的生命力是与生俱来的
  •     这哪是寂寞的十七岁啊,这是寂寞了一辈子啊。。
  •     特别喜欢那篇讲同性恋的,感觉对寂寞的描写到了极致,那种缠绵和娇滴滴的羞,是爱情里最美好的吧。
  •     我们都曾有过的17岁。
  •     白先生的文笔读起来很轻松,书的质量我也喜欢。
  •     一部部心理短剧,很有画面感,有几篇像定格的色彩浓郁的油画
  •     白先勇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他能把不同阶层、不同生活环境下、不同地域的人描绘得各具特色,而且真实感人,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做不到的。以前买的是花城出版社的那套,就差这寂寞十七岁这本,一直买不到。只好买了这个版本的。虽然跟我原来那几本凑不成一套,但好在装帧还不错,简简单单的。
  •     又收一套
  •     很喜欢白先勇的作品,不错
  •     我最喜欢的居然是那篇后记
  •     代入感很强, 来自那个年代的伤感和无奈
  •     寂寞的十七岁里的青春写得很真实又有趣。那种少年寂寞的赶脚力透纸背。
  •     主要是白先勇早期的短篇作品,采用基于自身经历的叙事法或是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戏剧法编织。写作手法和故事构架没有《台北人》、《纽约客》那么娴熟精巧,但是已经初露端倪。叙述清晰流畅,没有撒狗血或是刻意猎奇,但许多故事也很有张力。最最喜欢的地方在于,文章用极好的白话写成,不带一点点洋腔洋调,寥寥数笔白描,勾勒各式各样的中国人。写停留在旧卷里不愿前行的遗老遗少,在泥泞里野蛮生长的平头百姓,在异国他乡保守文化冲击的孤魂野鬼。读起来很亲切。最喜欢《玉卿嫂》和《寂寞的十七岁》,《那晚的月光》也非常美。
  •     书是按时到达,包装很精美,都舍不得打开了,适合收藏
  •     作者对于各种人物的描写,手法独到。
  •     这本内容很不错!质量也很好。很满意
  •     这本书是图书馆里意外的发现 也因此意外的寻到了自己喜欢的文风 值得纪念
  •     白先勇作品
  •     任何言语都太无力了 只能说真的很好看 是那种看完后手有余香心旌摇荡不能自主的感觉 文笔细腻大气 非常好!!!!!!!!!!!真的特别喜欢!!!!!!!
  •     白先勇的书,一直都很让我有感触
  •     初写的那几篇是真好(金大奶奶闷雷玉卿嫂),可视作儿时家族生活的旧影与自我摸索的归还。外文系后的作品不大喜欢,够标题作中说的“痴劲”,也颇有老师自己所言的浪漫主义余毒,读来有些累。留学后花不少时间觉醒了nostalgist的身份认同,骤然开拓,悲切也开始真实透彻,上摩天楼去这篇好!后记中老师的创作心路能窥探一二。
  •     给儿子看的,少年必读
  •     阿信很喜欢白先勇的书 而这本寂寞的十七岁在阿信的歌词里也有所反应吧
  •     将门出身的人文笔怎么会那么细腻呢 真是了不得
  •     果然是早期的作品,文笔稚嫩,故事青春。消遣看看无妨,有些故事套路停类似。以前看过《台北人》,后期作品毕竟不一样。
  •     每个人总有这样那样的心病,无论何时、何地。欲望,是一切的根源。而白先生,总能娓娓道来。应该是五六年前,无意在书店拾起白先生的《纽约客》,书里一个又一个漂泊异乡的故事带我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或虚构、或真实。细腻的感情、丰富的描述,是我最喜爱白先生的原因,也因此,开始翻阅先生的其他作品,《台北人》、《孽子》。先生已八十高龄,虽不能再盼其新作,但现在的都是瑰宝,值得再细细品读。
  •     可读性很强,一篇接一篇的小故事,好看。文字功力太好了,而且在那个年代不得不说太时髦了。
  •     在即将看的队列中
  •     很耐人寻味的故事
  •     读的时间久了点,那时候还不太懂这种故事的妙处,现在大概也不太明白,但就是喜欢这些台湾有关的故事
  •     最开始看,是因为三毛在《雨季不再来》里提到了出版第一篇文章和他有关,还说很喜欢他们一家人,在图书馆闲逛时偶然看到了白先勇的作品。还是非常不错,我心想和三毛的雨季不再来差不多,要稚嫩很多,都是年轻时候的作品。都写了很多青春的事,虽然不了解白先勇,但估计他也是略叛逆的小伙子,喜欢!
  •     丧
  •     所謂寂寞,不過是你發現在周遭人群中,只有你能洞察到這些細枝末節!可怕的女人,體貼的男人,扭曲的人性,天真的童年,寂寞的十七歲。文筆細膩敏感,脆弱的靈魂渴望被愛,卻被外人視為怪物,所以寂寞難過。經歷造就了白先勇呢、還是白先勇冤枉了過去?慢慢的壓抑,心疼
  •     《寂寞的十七岁》恍恍惚惚,如雨打芭蕉,《玉卿嫂》的故事,让我一下子记住了那个戴着一闪一闪的白耳坠子的玉卿嫂,痴情,烈性,却又有毁灭感。同样视角也是特别的,儿童视角,读来觉得可爱。他笔下的这些人,和《台北人》一样,很多是那些离开的人,离开不仅是时间与空间,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断裂吧!
  •     我超喜欢白先勇的作品,很值得看
  •     很有深意的故事,历历在目的往事
  •     没有一篇能让人觉得与今日蓝天白云春风微煦相称。
  •     理想国:白先勇作品集
  •     一直没看 但相信是本好书 因为是阿信书架中的 有时间后一定细细品读
  •     一直想買這本書的,一直很喜歡
  •     白先勇没有读过,买来看看
  •     喜欢里面的内容,书的质量也很好,出版社不错
  •     白先勇的短篇精品,早期也是很有风情,这本集子尚未沉淀出《台北人》的悲悯,对文化差异的思考和西方现代小说创作手法的探索给人启迪。精彩。
  •     白先勇也许生错了性别,如果他天生是个女人,那也许又多个张爱玲。      看他的小说,每个人似乎都变成了导演,不停地在自己的脑海中上演着小说中的情节,中镜头,长镜头居多,总是有背景的,画面感极强。每一篇小说有如在看旧时的电影,不禁让人想起候孝贤为什么总取材于白家三公子的小说。      白先勇对于女人的心思体会很深,作为作者他把自己的灵魂融入了女主角的身体,而自己的眼睛仿佛依然躲在暗处冷眼观望着。这种身首异处的写法,让我佩服。我怀疑他不仅是同性恋还怀疑他精神分裂,不然这个天生在大家族的他,如此孤僻、善良、小心地活着,在写作中求得解脱?      如果是张爱玲写这些女人就有些太本位主义了,这个强势的女子要不让你认同,要不让你觉得失真。      白先勇的语言一点都不罗嗦,仿佛每篇小说写完他看都不看就发表了。我查看他的《现代文学》出刊日期,相隔并不远,没有时间让他反复推敲每篇文章或者每个文字,但是我用整齐形容他的文章是不过分的,整齐得没有出格的心情,整齐得没有突异格式,他找到了用自己语调和情绪写每一个故事。让我看到他似乎每一天都是精神抑郁症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不出哪一篇是他谈恋爱或者事业顶峰时候写的,没有兴奋也没有张狂,每一篇都如同加黄作旧的照片,带着淡淡的忧伤,而你又无法把它们和小资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真实的让大众都能触摸和感受到。      一个人如果一直活在同一种情绪中,最后不是疯掉就是自杀。白先勇还活着呢,因为他不跟自己较劲去改变什么,也漠视周围人和环境的变化。不能牵强地说他活在回忆里,也许他是飘荡在空气里。被人呼入吐出,但是永远不被人拥有。
  •     此书乃白先勇早期作品集子,创作技巧当以尝试计,变化多样,主题或亲身转换,或想象模拟,或缅事怀人,或自我叹慨、体验(《月梦》对同性恋人之思念),全书的情感色彩都都在一颗敏感的心灵中阴暗无光。
  •     白先勇早期作品,《金大奶奶》《玉卿嫂》等感觉写得有点着急,喜欢《寂寞的十七岁》这篇。
  •     同学推荐的应该不错`
  •     对于白先勇以后的《台北人》和《纽约客》还是略逊一筹的~但是读来已可见白先勇的风格
  •     一直很喜欢白先勇先生的作品,平静而温和,总能引发思考
  •     台北人-纽约客-孽子-寂寞的十七岁,这一本的文笔没有前两本精妙,有些结构给人感觉很乱,但是笔触依然是很细腻精妙的,白先勇一定有着作家的天赋,洞察着别人没有注意的角落细节,感受到一个他构建的台北街头,有十七岁的自卑少年,刚刚毕业却没有心思展望未来的、怀恋那么好的月色的物理系学生;老桂林的金大奶奶,玉卿嫂,某家院子里盛开的杜鹃花;还有异乡的繁华与失意的年轻人...“大囡,莫哭了,你听着,我们马上结婚,阿哥讨你做家主婆,啊好?”末了的这个故事也还是让人去感动不已。
  •     偏不巧,白先勇先生的作品是倒着读完的,台北人,纽约客,然后才是寂寞的十七岁。 作家写作,即使不是原原本本自己的故事,却多多少少能看到些一路走来的经历。看白先勇说,玉卿嫂是大学时的作品,心里全是羡慕。
  •     还会接着看白先生的其他书
  •     还没看,包装不错,白先勇的文嘛> <
  •     有人17岁开始苍老 还有3个月就17岁
    送给17的期望是 after17 做最好的自己
  •     这本收录了不少经典,很值得!
  •     早期作品果然略稚嫩
  •     很文艺,很有内涵
  •     13夏
  •     读《台北人》有一种文章里所有的句子,无论缺了那部分,都不完整的感觉,一种阅读教科书式小说的畅快,《寂寞的十七岁》里面的短篇,却有一种汗津津的粘湿感。书末夏志清先生用Adonis分析这些小说,很透彻。
  •     精彩 迫不及待想读白先勇的其他作品
  •     不错的好书,装帧不错。
  •     早期的吧,看完没多少印象深刻的。
  •     生命是痴人编成的故事, 充满了声音与愤怒, 里面却是虚无一片。
  •     很喜欢白先勇的这部书。之前在书店看过,因为太喜欢所以又到当当网上买了。这部作品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白先勇先生的作品,刻画的非常精细,那个时代的人和事,个性鲜明,值得一读。
  •     喜欢白先勇的书
  •     早期作品,幻想、夸张、偏离现实的成分居多,不及后期作品情感克制。文字功底倒是初已显见。
  •     这个有点小失望!发货较晚,物品有损 ,还得再折腾着换货!
  •     短篇没有一句啰嗦,感情细腻温柔饱满,甚喜通感的写法,徒留满纸寂寞。最爱玉卿嫂、黑虹、寂寞的十七岁、芝加哥之死。
  •     白先勇的小说都有一份欲言又止、欲求不得的悲情。
  •     白先勇的字讲的是瞬间即是永恒这个理呐。另外:他又不动声色地植入了凡士林以及完美的安利了谢馥春的鸭蛋粉。
  •     语言很朴实,就是故事好短,看得不过瘾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