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经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古典小说 > 骗经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563376544
作者:张应俞
页数:164页

章节摘录

假马脱缎江西有陈姓庆名者,常贩马往南京承恩寺前三山街卖。时有一匹银合好马,价约值四十金。忽有一棍,擎好伞,穿色衣,翩然而来,伫立瞻顾,不忍舍去。遂问曰:“此马价卖几许?”庆曰:“四十两。”棍曰:“我买,但要归家作契对银。”庆问:“何住?”棍曰:“居洪武门。”棍遂骑银合马往,庆亦骑马随后。行至半途,棍见一缎铺,即下马,放伞于酒坊边,嘱庆曰:“代看住,待我买缎几匹,少顷与你同归。”庆忖:“此人想是富翁,马谅买得成矣。”棍入缎铺,故意与之争价。待缎客以不识价责之,遂佯曰:“我把与一相知者看,即来还价何如?”缎客曰:“有此好物,凭伊与人看,但不可远去。”棍曰:“我有马与伙在,更何虑乎?”将缎拿过手,出门便逃去。缎客见马与伙尚在,心中安然。庆待至午,杳不见来,意必棍徒也。遂舍其伞,骑银合马,又牵一马回店。缎客忙奔前,扯住庆曰:“你伙拿吾缎去,你将焉往?”庆曰:“何人是我伙?”缎客曰:“适间与你同骑马来者。你何佯推?定要问你取。”庆曰:“那人不知何方鬼,只是问我买马,令我同到他家接银,故与之同来矣。他说在你店买缎,少顷与我同去。我待久不见来,故骑自马回店。你何得妄缠我乎?”缎客曰:“若不是你伙,何叫你看伞与马?我因见你与马在,始以缎与他。你何通同装套脱我缎去?”二人争辩不服,扭在应天府理论。缎客以前情直告。庆诉曰:“庆籍江西,贩马为主,常在三山街翁春店发卖,何尝作棍?缘遇一人,问我买马,必要到他家还银,是以同行。彼中途下马,在他店拿缎逃去,我亦不知,怎说我是棍之伙?”府尹曰:“不必言,拘店家来问,即见明白。”其店家曰:“庆常贩马,安歇吾家,乃老实本分人也。”缎客曰:“既是老实人,缘何代那棍看伞与马?此我明白听见,况他应诺。”庆曰:“叫我看伞,多因为他买马故也,岂与之同伙?”府尹曰:“那人去,伞亦拿去否?”缎客曰:“未曾拿去。”府尹曰:“此真是棍了。欲脱你缎,故托买马,以陈庆为质。以他人之马,赚你之缎,是假道灭虢术也。此你自遭骗,何可罪庆?”各逐出免供。吾观作棍亦多术矣。言买马,非买马,实欲假马作罨,为脱缎之术。故先以色服章身,令人信其为真豪富;既而伫立相马,令人信其为真作家;迨入缎铺,诳言有马与伙,令人信其为真实言;至脱缎而走,以一伞贻庆,与缎客争讼:此皆以巧术愚弄人也。若非府尹明察,断其为假道灭虢,则行人得牛,不几邑人之灾乎?虽然庆未至混迹于缧绁,缎客已被鬼迷于白昼矣。小人之计甚诡,君子之防宜密。庶棍术虽多,亦不能愚弄我也。先寄银而后拐逃通州有姓苏名广者,同一子贩松江梭布往福建卖。布银入手,回至半途,遇一人姓纪名胜,自称同府异县,乡语相同,亦在福建卖布而归。胜乃雏家,途中认广为亲乡里,见广财本更多,乃以己银贰拾馀两寄藏于苏广箱内。一路小心代劳,浑如同伴。后至日久,胜见利而生奸。一夜,佯称泻病,连起开门出去数次。不知广乃老客也,见其开门往返,疑彼有诈谋;且其来历不明,“彼虽有银贰拾馀两寄我箱内,今夜似有歹意。”乘其出,即潜起来,将己银与纪胜银并实落衣物另藏别包袱,置在己身边;仍以旧衣被包数片砖石放在原箱内,佯作熟睡。胜察广父子都睡去,将广银箱夤夜挑走。广在床听胜动静,出门不归,曰:“此果棍也,非我险遭此脱逃矣。”次日,广起,故惊讶胜窃他银本,将店主扭打,说他“通同将我银偷去”。其子弗知父之谋,尤怒殴不已。父密谓曰:“此事我已如此如此。”方止。早饭后,广曰:“我往县告,若捕得那棍,你来作证;不然,定要问你取矣。”广知胜反中己术,径从小路潜归。胜自幸窃得广银,茫茫然行至午,路将百里。开其箱,内乃砖石、旧衣也。顿足大恨,顿足大恨,复回原店。却被店主扭打一场,大骂曰:“这贼!你偷人银,致我被累!”将绳系颈,欲要送官。只得吐出真情,叩头恳免。时胜与广已隔数日程途,追之不及,徒自悔恨而已。按:纪胜非雏客,乃雏棍也。先将己银托寄于广,令其不疑;后以诈泻开门,候其熟睡,即连彼银共窃而逃。彼之为计,亦甚巧矣。盖此乃“欲取姑与”,棍局中一甜术也。孰知广乃老客,见出其上,察其动静,已照其肝胆。故因机乘机,将计就计,胜已入厥算中而不自知矣。夫胜欲利人之有,反自丧其有,雏家光棍,又不如老年江湖也。待后回店,被其扭打,捻颈哀告以求免,是自贻伊戚,又谁咎也?天理昭昭,此足为鉴。明骗贩猪福建建旭人邓招宝者,常以挑贩为生。一日,贩小猪四只,往崇安、大安去卖。行至马安岭上,遇一棍问他买猪。宝意此山径僻冷,无人往来,人家又远,何此人在路上买猪?疑之,因问其何住。棍曰:“既前马安也。”宝曰:“既要买,我同你家去。”棍曰:“我要往县。你拿出与我看,若合吾意,议定价方好回家秤银;不然,恐阻程途矣。”此棍言之近理,宝即然之,遂拿一猪与看。棍接过手,拿住猪尾放地上细看,乃故放手,致猪便走。佯作惊恐状曰:“差矣,差矣!”即忙赶捉——-不知赶之正驱之也。宝见猪远走,猛心奔前追捉,岂知已堕其术也。棍见宝赶猪,约离笼二三百步,即旋于笼内拿一猪在手,又踢倒二笼,猪俱逃出,大声曰:“多谢你!慢慢寻!”宝欲赶棍,三猪出笼逃走,恐因此而失彼;况棍走远难追,但咒骂一场。幸得三猪成聚,收拾入笼,抱恨而去。吾观棍之脱猪也,一邂逅相逢之顷,贼念即生,乃以诡言相哄,致宝深信,所谓“君子可欺以其方”者也。乃始也放猪佯逐,以误其远赶之于前;继也擒猪踢笼,以制其不赶之于后:使人明堕其术而不自知。仓卒装套,抑何谲也!商者鉴之!勿谓暗机隐械,宜为慎防;即明圈显套,尤当加谨。遇里长反脱茶壶赵通,延平府南平县人也。家世积善,钱粮颇多,差当七图一甲里役。其甲首林钱一者,机智过人,不务生理,第饮赌宿娼,后来家业萧条,无处栖身,只得逃外。通亦不知其何往。一日,通与仆往杭贸易,经过浦城,憩息于亭,适见钱一。通遂骂之曰:“这奴才!你逃外数年,户丁不纳,粮差累赔,是何理也?今你见我,你何以说?”钱一被骂不甘,心生一计,向前赔笑曰:“我每欲回,送条编与里长,奈我家中欠人财物甚多,难以抵偿,故不敢回矣。今幸遇里长,如天降下,敢再推辞?况这几年赖里长福庇,开店西关码头,家中稍裕。新娶邑人徐某之妾为妻,被人欺奸。我乃孤身一人,出外独居,无奈伊何!今幸遇里长,则有主矣。里长往杭州,亦经门处过,即到我家暂歇,自当算还编银;又烦代我作主。”通听其言,私心喜曰:“今日得此,可作往杭盘费,诚可谓出门招财也。”遂与同行。至一店所,钱曰:“里长今朝起早,又路行半日,肚又饥矣,上店沽酒湿口何如?”应曰:“可。”遂入店,叫店主暖酒、切豆腐,与通食。更问店主曰:“这里有好红酒、猪肉否?”店主曰:“市前游店肉酒俱有。”钱一曰:“可借壶、秤一用。”店主拿壶、秤出,钱接过手,直望游店转弯抹角潜躲而去。通与仆吃酒,一壶将尽,乃对仆曰:“钱一去许久不来,莫非与人争斗?不然,此时当来矣。汝往看之。”仆即往酒肉店去问,说并无钱一。待欲寻他,又不知他去向,只得秤银还酒。店主收银,索取壶、秤。通怒曰:“酒是我吃,我还你犹可;壶、秤是你自交钱一,何干我事?”店主曰:“人同你来,你在我店饮酒,故把壶、秤借他。不然,我晓得甚么钱一?”言来言去,两下角口大闹。众人来劝,问其来历,始知甲首骗里长入店,更脱店主壶、秤。众大笑曰:“是他自错,赔他也罢。”不得已代赔,呕气抱忿而去。按:林钱一始说家颇充裕,妻被棍奸,欲投里长作主,致人不疑;继也入店,借壶、秤沽酒肉,以叙间阔之情,使人不备:玩通于股掌之中,术亦巧矣。然钱一狡猾有素,通亦知之,乃一卒遇之,通遂信其言而入店饮酒;更欲沽红买肉,皆非款待之真情。在通当烛其伪而止之曰:“店中不便,有酒有肉,到家食之未晚也。”则钱一奸无所施。将道旁脱走不暇,何至赔壶、秤而受呕气也?故钱一狡也,而通亦欠检点焉。嘻!

媒体关注与评论

是集之作,非云小补,揭季世之伪芽,清其萌蘖;发奸人之胆魄,密为关防。使居家长者,执此以启儿孙,不落巨奸之股掌。即壮游年少,守此以防奸宄,岂入老棍之牢笼。任他机变千般巧,不越偻囊一卷书,故名日“江湖奇闻”,志末世之弊窦也。日“杜骗新书”。示救世之良策也。——(清)熊振骥

内容概要

古今骗子骗术一脉相通,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但是骗子自古及今似乎一直是同一套模式,现代骗子的那点伎俩都是从古代骗子那里传承而来。明清时期社会生活中的骗子骗术门类层出不穷,行骗者既有职业骗子,也有一时起了歹心恶念的市民耕夫、贩夫走卒、船夫挑工、妓女乞丐、仆役牙差以及邪道妖僧、贪官污吏;防骗者以普通劳动群众及小商小贩为主,亦有富商巨贾、达官显宦,可谓包罗万象。《骗经》作者张应俞在细致观察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记录了晚明末世的24类骗局骗术,其中的一些骗术可与今日常见骗局对应。

书籍目录

一类 脱剥骗
二类 丢包骗
三类 换银骗
四类 诈哄骗
五类 伪交骗
六类 牙行骗
七类 引赌骗
八类 露财骗
九类 谋财盗骗
十类 盗劫骗
十一类 强抢骗
十二类 在船骗
十三类 诗词骗
十四类 假银骗
十五类 衙役骗
十六类 婚娶骗
十七类 奸情骗
十八类 妇人骗
十九类 拐带骗
二十类 买学骗
二十一类 僧道骗
二十二类 炼丹骗
二十三类 法术骗
二十四类 引嫖骗(附引嫖类 )

编辑推荐

阅读《骗经》,看看古人是如何防骗的。古今骗子骗术一脉相通,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但是骗子自古及今似乎一直是同一套模式,现代骗子的那点伎俩都是从古代骗子那里传承而来。明清时期社会生活中的骗子骗术门类层出不穷,行骗者既有职业骗子,也有一时起了歹心恶念的市民耕夫、贩夫走卒、船夫挑工、妓女乞丐、仆役牙差以及邪道妖僧、贪官污吏;防骗者以普通劳动群众及小商小贩为主,亦有富商巨贾、达官显宦,可谓包罗万象。《骗经》作者张应俞在细致观察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记录了晚明末世的24类骗局骗术。 《骗经》对于今人增强辨识力,提高防骗的能力,无疑均颇有助益。

作者简介

《骗经》又名“杜骗新书”(全名“鼎刻江湖历览杜骗新书”)、“防骗经”,总四卷二十四类八十八则。笔记小说,小型百科式骗子故事集,古代第一部以骗子、骗术为主题的著作。作者以剖析江湖骗术的原理、手法为入口,以杜绝欺诈现象为编撰目标,以时事为底本,以写实的手法,总汇五花八门的骗局、骗术,并附按语评论,可作为晚明社会之侧写,亦是一部兼具公案及世情特色的笔记小说。

图书封面


 骗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骗,古代人又称“赚”,比如,“你把我赚了去”。既然是“赚”,那么骗了之后必定有些盈余。《骗经》虽然是写骗人的把戏,我昨日从前看到后,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看到的却是,多数的骗都本高利薄,有时候算算,还真说不好是赚是赔。古代的骗,成本比今天高。比如说把自己的小婶婶骗给人家那一节,婶婶嘿咻一番换来的是几斤油、几斤肉而已;那有“棍”的潜质的聪明的左姆,也不过是得到略多一些的油,和略多一些的肉而已。说到底是一个价格极其低廉的嫖,和一个对内刻薄、对外仍打出低价牌的鸨儿。又比如说“地理”脱人家家风水的那节,这人是个看风水的,给人看了好风水,把自己的美貌老婆给人家奸,生了好儿子把风水赚了去。——自以为得计,其实是帮别人养大了两个儿子而已。又比如,自己的女儿或者妻子跟什么人(总之是利益上有些往来的)睡了,上前捉奸,然后讹人钱。最绝的是一个牙人的女儿,大概跟那个被赚的人是有情的,先是被自己家人做了工具,敲了人一笔,然后那被敲的觉得这女人价格过于昂贵,心有不甘,便把她卖了,得些钱好多少挽回些损失——那家人是得了钱,赔了女儿;女儿本人是一点没得,被卖两次,一次是被父母,一次是被情郎,想想她心里头是个什么滋味?如此种种。这多数的人,都是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卖掉了事实上比较宝贝的东西,比如女儿,老婆,贞操,等等呃。大概在他们看来,这东西留着也没什么用。所以说这些人是骗子,还不如说他们是玻璃花。——天津的玻璃花站到人家铺子门口,或者一刀把自己儿子骟了,或者一把把自己一个眼睛戳瞎了,就是一个狠!你要是狠不过他,就乖乖把铺子给他。所以看过之后,心情很是不好。这里面的确有些轻倩的骗,小心营一个局,骗走人的财物,也不用花大成本。比如把卖马的骗到卖布的门口,把缎子拿走,说我的伙计在门口等着,然后一溜烟跑了。读完全书,觉得这等小骗何等轻盈也!何其可爱哉!因为多数的骗,都是些贫到骨的人的垂死挣扎。他们穷,但是是坏穷人,记得有人说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专写坏穷人。他们正是那种俗话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忠孝仁悌,烈女节夫是一定社会阶级的产物,赤贫阶级按照本书的逻辑生活。如果不是《骗经》,恐怕古籍里面对于此类阶级的记载会非常难找。他们的存在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他们活过、苦过、骗过。
  •     这一段看书较少,主要是一些事情总是没有确定,再加上一直在出差。还好,上次去上海的时候拿了一本书,看了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其实骗子是有传承的,从几百年前的骗子到现在的骗子的骗术基本没变,除了场景和道具可能会有所演变以外。作者把一些他听说的、亲历的骗子的骗术总结了一下,分成不同种类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后人能够吸取教训,不要轻易落入骗子的圈套。其实,看一下不难发现,骗子的骗术几乎没有变化,总是那几招,但是为什么几百年来屡试不爽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贪欲!贪心不足蛇吞象,人们总是以为自己能够吃小亏占大便宜,总是以为自己比别人更精明一些,就是这些思想导致了人们不断的落入骗子的圈套,前赴后继,生生不息,因此骗子的生意也一直红红火火。去除了贪欲,减少或者断绝贪念,相信再精明的骗子、再高超的骗术也不能奈何于你,这是最基本、最根本的防骗法宝!其中在第十五类衙役骗的时候有一段按语,很有意思:按:衙役皆以骗养身供家,丰衣足食,其骗何可枚举!盖事事是骗,日日是骗,人人是骗。虽罄南山竹,何能悉之?虽包拯再生,何能察之?予素不入公庭,此中情弊,希所知闻。此其偶得于真见者,故述其弊窦如此。然衙中虽人人是奸徒,事事是骗薮,吾唯早完公课,百忍不讼,虽贪吏悍卒,其如我何!故曰:机虽巧,不蹈为高;鸩虽毒,不饮为高;衙役虽骗,不入为高。纵有无妄之灾,必有明官能昭雪之者,何也?官皆读书人、明者多而昏者少也。无奈在衙人役,各以阴云霾雾蔽之耳。故唯忍小忿,不入衙为高也。呵呵,现在应该是有所好转了吧。在炼丹骗中,作者的一段按语是核心,这样说的:按:妖術之暗中,如妖狐之投媚,必心邪而後能惑。苟心正者,雖入群妖之中,妖不能害,故傅奕不信死人之咒,而胡僧自死;仲淹不信殺子之鬼,而鬼自不來;辛氏心正,雖妖人靈法能深疑於心,早囑於婢,終不受其邪淫之毒。然則法雖巧,終不及人心之正也。後遇妖人者,其牢把心而勿睬之,彼邪亦安施哉!没错,心术要正,一个人如果心术不正,走错道是迟早的事情。因此务必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可以不喜欢某人、某事,但是不能做奸邪的事情;你可以不恭维和逢迎,但是不能去坑害,要真诚待人,心要正,心不正,路难行!附:《骗经》电子版www.i170.com/Attach/E58D1821-2F6D-4111-8D07-CAC4E455E416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从古自今,骗子行业的骗术从未间断过,且花样越来越多,这本书写在古时,但对于现代人也是有很多启示的!值得看下。
  •     寻觅好久的一本书 终于买到了 印刷质量好 文言文 可以读懂
  •     文言文,还是能看懂的。睿智的人不会被骗哟
  •     骗的实质是什么?中计有着怎样的心理表达?模式化大规模制造的骗方
  •     值得读。在我眼里与聊斋是十分相近,皆是讲人性,聊斋更优美一些罢了。书中关于乞讨者的一个篇幅印象深刻,残忍程度让人汗透衣裳
  •     以后不能再被骗了,善良被人利用后就是沙比
  •     觉得很实用,才看了一个故事就觉得学到东西了,很好
  •     讲的都是一些旧的故事,不过有里面有很多骗术到时现在还在用
  •     中华骗文化 源远流长啊..
  •     很好,可以了解一些骗术,防骗
  •     以骗为主题的笔记小说,主要就是骗财和骗色两类故事。有些骗局和今天的差不多,比如经典的“两头骗”。西门庆遣王婆勾引潘金莲的手法在里面也能见到,这类利用女人勾引女人的骗术里面叫“山贼攻山贼,水寇擒水寇”。
  •     勿信天上掉馅饼,亦勿贪他人财,遇事多思量,为人需谨慎,勿挑事,勿言他人是非。
  •     挺好玩的,我国骗术真是源远流长啊
  •     买起好耍了解古代骗子骗术,其实现在骗子都在用
  •     现在的骗术,古代早有了
  •     古今通用冠绝中外的最佳防骗指南(没有之一!)
  •     古代奇书一部,值得一读。
  •     满覆社会学因素的骗术
  •     骗乃哄也,面对着女人和小人,你不哄大家怎么开心。齐家看骗经,修本事看骗经,治天下看骗经。
  •     古代人的骗术很简陋,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大多能和现代骗术互通
  •     教會你防騙
  •     一般。
  •     安分不贪难诱引,贪心萌内必遭殃。 是不是传说中的无欲则刚啊。 彼帝王将相,犹俯听微言若是,岂以人之贱而废其言之善乎!惜士升黄口之子,目不知古今,故中谗言而不察也。 这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keep an open mind" ~~
  •     故事都还不错,但是解读和注解太傻逼了。。。
  •     听一下文言文的故事
  •     有趣。了解下骗子的历史。不错。
  •     有不少迷信之说,如风水借种之类
  •     学一学明朝的片子如何骗人,哈
  •     看看长知识,开阔视野,但不一定真的去骗哈!!!!
  •     现在人还在用这些招,还是有很多人**!
  •     很实用的一本书,原来很多的江湖骗术在古代就有了。
  •     挺有用的。千八百年过去了居然还有按《骗经》行骗的!
  •     有些真傻比,有些真可怕。 //辟谷与孩儿丹、狐心引梦… // 明显表现出当时的父权社会。还有买官可作平常事看。
  •     还行,价格够便宜,可以了解一些骗术,防骗
  •     这几年来读的最有趣的一本书
  •     明代人记录的各种江湖骗术 如今看来很多都太小儿科了
  •     书中介绍的行骗手法 今天还有很多人在用 很有警醒作用
  •     这个商品不错,中国的骗子文化竟然也是源远流长
  •     书封面和纸张的质感都很好,所以第一印象就非常好了。里面的内容虽然是文言文,但看起来并没有很生涩,反而通俗易懂,真的是小故事大道理。书中所使用的手法,可是说本质是至今都没变,书无好坏,因人而异啊。成古人不欺我也。
  •     没想到那种“见者有份”“抓小孩打断腿乞讨”的骗术,在几百年前就有了。人心险恶呀。
  •     和想象中的一样我已经很满意了,质量不错的书,还没看。
  •     包装设计的挺有特色的!不过比较薄
  •     了解一下骗子们的骗术。
  •     为此书骄傲,我们缺少的正是此类有意义的书。虽然是新时期,但手法是换汤不换药,居家旅行必备良书,进可攻,退可守
  •     骗子无处不在
  •     书是在打折的时候买的,感觉是物超所值,内容也不错哦~
  •     书非常不错,非常值得拥有。
  •     古代骗人技巧集,故事有意思,看得出来古人和现代人道德思想上有分歧的
  •     很有意思的书。原来明朝人的招数现在人仍然在用着。看看能够防骗呢。
  •     “品味书中骗术智慧,发现人性弱点,拨开营销思路,杜绝陈骗之术。”
  •     另类江湖丛谈
  •     骗子的那些伎俩啊,还是那句话——防人之心不可无
  •     古代骗术,有意思
  •     各种骗术,值得一看。书本身为很好
  •     翻看了几页,提到的道理给我一些启发,看来应该是本不错的书,虽然讲的古人典故,对当今社会防骗还是很有参考价值。虽然白话古文用词和现在不太一样,但仔细斟酌一下,习惯了里面的一些用语,看起来也不算费劲。
  •     可以防止被人骗
  •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
  •     骗子都是吃透孙子兵法的,拐带骗那篇 太残忍了
  •     无聊读物
  •     虽是半文言,但是不难读。其中的案例真是值得思考,原来现在的一些骗局的手段并不高明,在古代已经被娴熟应用,读过,很有防患于未然的意义,可以更好的阅读社会上的一些现实问题。
  •     呵呵见到了古代的很多骗术,有趣。才花了几块钱,值啊!
  •     不是这个版本 ,当时没有读完,放弃了。
  •     是古文,不过很浅显,一般人都看得懂,蛮有趣
  •     特别有意思。不得不称赞的是,其实骗术也是一门学问
  •     一直在当当买书 当当NO1
  •     虽然还没看,但是对于古代的骗术,还真是好奇呢
  •     比较有意思的一本书
  •     明代文言文还是比较好读的。
    话说,现在的骗子,玩得其实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     今人的各种骗术,也多是祖传的~小故事可读性很强,推荐~
  •     小故事,大道理!
  •     书中很多骗术至今仍在继续。这个世界骗子太少,傻子、贪便宜的人太多!
  •     以前在图书馆突然发现过这这本书,但开本更大而且有白话文注解,一看就着迷了,但网上没卖,这本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没有解释,全书是文言文的,开本也小,不适合消遣阅读,古文基础差的人不建议购买。事实上如果你的古文功底好,真本书真的值得一读,条理清晰,骗法归类简明,虽然说是骗经,但是里面的故事反映晚明时代很多社会状态,人心趋势,爱钱,狡猾,虚伪等等,里面讲到和尚尼姑也疯狂的作怪,尼姑竟然也兼职拉皮条,和尚骗钱骗地皮,好不荒唐这不是野史,正史,是现代史啊
  •     有意思~哪里有江湖,哪里就少不了骗子,一脉相承的骗术,老祖宗的精华。话说明朝那会儿将骗子称作“光棍”,眼看“光棍节”就快到了,望有关部门严打
  •     首先,说说这本书的外观,薄薄的一本,但是封面我很喜欢,买了这么多书,最喜欢这本的封面。但是大家注意,这本书很薄的,也就一百多页,相对于之前买的那些华夏的书籍,看似性价比不是很高,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忽略其他。
  •     少有的读物
  •     骗术案例大全,哈哈有意思
  •     古人、今人人性大抵是相同的,因此欺骗之术本质上是一样的;要想不受骗,首先自己要走正路,不存邪念,不贪分外之才、不贪色,从事正当的行当,另外就要要智慧。
  •     骗术古时候就很高明了,喜欢古文者可从此书炼就一双防骗的火眼金睛,其实关键在人心。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古人诚不欺
  •     从古至今,人性是不变的,了解骗术的好书籍
  •     看中了这个价格。。。
    我同学买了一本预定书,结果我那二十多本书都没能到货……
  •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骗子手段在书中都能找到,多看一看有助于熔炼火眼金睛。
  •     一本老书,不过现代骗术都是从中脱胎而来。版本不错,可惜没有白话译文,孩子看着有点吃力。
  •     其实如今很多骗术都是从古代的骗术中演化而来的~只不过科技手段上略微进步了一些罢了~可见现在的骗子也没什么创新啊= =不过快过年了,各位要小心防骗哦~
  •     原来现在流行的骗术,竟然有如此深远的渊源,后悔没有早点看到此书,那样的话,就不会有那刻骨铭心的受骗经历。
  •     晚明人心大坏。后受满清屠戮,理有固然,势所必至乎?
  •     奸情篇是比较可怕的
  •     前人言《杜骗奇书》,今世言《骗经》,可鉴一斑。
  •     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不过白话韵味太重,看起来比较费力一些。
  •     将坑蒙拐骗分门别类讲了讲,感觉这个作者是福建人,故事大抵都是发生在福建那边的。
  •     非常好的一本书,看过好几遍了
  •     古人怎么那么笨呢?但是现在我们也没有聪明多少
  •     骗子的骗术,好吓人啊。好书。
  •     古今骗术雷同
  •     真是一本特别的明清小说
  •     给力 通俗易懂的古文 原来的小故事里也有好多的东西可以学
  •     得慢慢学
  •     古今骗子骗术一脉相通。
  •     大概翻看了一下,没细看。看完的感觉:古往今来,骗术虽也与时俱进了,但究其根还是变化不大的。至于防骗,首先要控制贪念,其实很多骗局很简单,只是贪念一起就看不清真相了。还有就是带眼视人吧,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不能存害人之心,但必要的防范还是要有的。
  •     明清笔记,未完成。
  •     明代作者,文言文,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