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大结局》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职场 > 杜拉拉大结局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1
ISBN:9787540451226
作者:李可
页数:336页

拉拉,再见

今天终于读完大结局,心情有点堵堵的,可能是因为要说再见了。记得刚读杜拉拉1那会儿,自己还是象牙塔中不谙世事的小丫头,四本连载的时光过后,自己已是一个经历了成长与苦难,逃避与奋斗的人,从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绕口令过程的人。总是觉得杜拉拉是个很奇特的人类,一头自觉自愿凭真本事做事努力干活的倔驴,却能让我们很多人收获希望和勇气。结局中杜拉拉对于理想的选择,对于婚姻的选择,总觉得冥冥之中应征了1中那句“这个传说里没有正义,也没有侮辱,只有选择”,选择尊重自己的理想,做一个自己职业者,专职分享职场经验,专心致志地做好那心仪的一两件事情,并倾注一生去做好;选择坦然说分手,坦然接受那份“旧情复燃”,让我们明白男女间的不同游戏规则……这一切的一切都算是让人觉得可以获得微笑和力量的事儿。人一辈子要吃的苦头总量大致相当,大家玩的不过是个时间差的游戏,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年轻时辛苦总比年纪大了辛苦强。因为这个辛苦论,决然地选择去努力争取,依然地选择去尊重内心的感受,坚定地认为这一刻那是我想要的,而且很确信地认定:如果去做了,或许可能是要后悔的,但是如果不去做的话,遗憾马上就能袭来,侵蚀自己的肠子。相信每一个爱杜拉拉,伴随杜拉拉四本书走过的朋友都有着对曾经青春的触动和回忆,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渴望,不管怎样,我们收获了很多,真的。拉拉,再见。

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之路

人人都希望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然而就周围观之,抱怨的多,快乐的少。还有些人,可能不抱怨,但其实并不满意,他们近中年,只求安稳的过日子。这样的人在国企里尤其居多。我常想,如果我是领导,我是会选择一个能力强但是不说、不做、不负责的人呢,还是选一个言过其实、善于钻营的人呢?幸好我不是领导,不用面对这种两难的问题。就身边观察,上层领导通常后选后者作为中基层领导,去管理作为前者的技术人员。李可大概也同意这点,所以结尾的地方还是让善于阿谀谄媚的李卫东当了HR总监,管着我任劳任怨的拉拉。外企里是优胜劣汰机制,杜拉拉没有相关的教育背景,凭的是勤劳和付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就像书里说的,属于运气平平的人,没有天上掉馅饼砸中头,也基本上没有劳而不获,这方面,我和她很像,也许,这说的是职场中的大多数人。这从另一个方面也是对实现理想的阐释。对于大多数人,理想要有,但是要脚踏实地,才有可能实现,当然,要持之以恒的付出。拉拉悟出的道理——IT NEVER ENDS!如今毕业四年,我当时迫于外部经济的压力放弃了被保送的机会,选择了工作。在这四年里,如果说工作让我感到很开心,那简直是在放屁。所以领导或同事问到类似的问题时,我从来都是有意避开,没有正面回答过——言不由衷,我宁可选择闭嘴。如今我也悟出来一些道理,前面说到的那两种人都比较舒心,因为他们自得其乐。有人喜欢管,有人喜欢被管。管的人满足了控制欲,被管的人满足了逃避欲。只有我们这种被挤在中间,没有上去的本事,又不甘心居于现状,于是干吊着,注定没法快乐。以前我也想《大结局》里一开始提到的那个问题——“我这是为了什么,”应该说已有了答案。也在想王伟反问的那个问题——“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还在进一步想而且有一定的行动,要怎样结束这种日子,去追逐真正的理想。老实说,经过在国企里这几年,斗志减损了很多,一想到要走,又不愿放弃现在这种状态去适应新的状态。我常想起前两年,大学刚毕业,工作压力大还受到歧视,心里一直念想着,达到既定目标后就离开,如今的工作是对以后的磨砺,一种受虐的心理在心里说,我能行,我能忍,挺过之后对自己的坚强又有些沾沾自喜。后来,变成了习惯,心理上越来越懈怠。前一阵子突然惊觉,我正在向国企里的第一种人转变,这是我四年前不能容忍的,现在依然不能容忍。关于理想,我有着和拉拉相近的希望——从容、深入的做好一两件事情,用生命去完成。杜拉拉在我眼中是一个不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尽管小说的结局是完美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我看来,杜拉拉的还是有些过分注重自我,她的理想中缺少了丈夫,缺少了家人,以至于王伟心里说她是——“你这种要当总监的大忙人,别说是婆婆病危,恐怕就是亲妈病危,你也守不过两个星期去”。然而她与王伟的爱情还是让我十分感动,尤其是拉拉忍痛向王伟提出分手的时候的理由——“恐怕我们没有能力再在一起幸福下去了”,我们不是不相爱,而是爱得深沉,是我对不起你。两人的感情张东昱的评价最是准确——“那两人哪怕外人巧设机关,让他们因为某些缘故撕破脸面反目成仇,他们之间依然是千丝万缕彼此缠绕。”在豆瓣上看了戴靡菲的关于本书的评论,她讲到了自己的事业和感情。写的比我好,感情比我透彻。我还是跟贴如下:或许比起我们自身,拉拉的结局已经接近完美,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生活是不完美的,理想也许是不能实现的,但这不是放弃的理由,反而应该更加努力去追求,去守候。待到数年之后回头,理想一如当年;想到那个人的时候,心里依然温热。我想,这样的人生即便算不上成功的,也是无悔的。

LALA的理想

杜拉拉系列出到了大结局。与理想有关。昨晚失眠,于是干脆一口气看完全书。想着,这几年的时间,伴随着小说,电影,电视,还有没看到的话剧,杜拉拉的故事告一段落了,也应该写点什么,作为纪念吧,也是纪念工作的这几年。从《杜拉拉升职记》开始,有一些感同身受的段落,然而最后让我潸然泪下的,是在大结局里,王伟对陆教授和陆宝宝说,我们分开了。悲上心头的,却不是感同身受。我尚未有相似的经历。却是因为,想到当代女性,既要出得厅堂还要进得厨房,工作不能落于人后,家庭还要尽心经营。抛开事业不谈,仅仅是相夫教子,操持整个家,已经是很辛苦的事情,还要孝敬公婆,善待亲友,不心力交瘁怎么可能。只觉得辛苦。书里面可以安排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现实生活,往往不如人意。工作这几年的磕磕绊绊,让我在一开始看到《杜拉拉升职记》的时候觉得要是早点看到就好了。但是渐渐也明白,别人的经验供借鉴,最后还是要靠自己。而许多事,已经不仅仅是努力就可以。第一本书是什么时候买的已经不记得了,只是昨晚,我把前三本找了出来,放在一起的四本书,是杜拉拉的职场故事。有趣的是,直到最后一本我才发现,原来书名分别是《杜拉拉 升职记》《杜拉拉 年华似水》《杜拉拉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杜拉拉 大结局》,在豆瓣打“杜拉拉升职记大结局”,找不到书= =前几天的某个午后,我说,现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作家真不能以出了一本书作为标准。杜拉拉系列出到大结局,我也不曾觉得作者李可是作家,更多的,她是个写作者,是个记录者,是个分享者。现在,更觉得杜拉拉系列是作者的自传,而杜拉拉的理想,也是作者的理想,她也正在通过这一系列的书实现着她的理想。从升职记到大结局,很明显能够看出来,在这中间,作者的文字功底也见长,行文之间越来越顺畅,也更会讲故事了,而这会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工作的最初,以为是一个实现理想的时刻,然而渐渐,发现距离理想越来越远。知道经过许多年的打拼和积累,直到有一天,我们才可以说,现在,我可以实现我的理想了。还是处在那个积累的阶段,这个时间,不知道会有多长。但是,理想,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吧。

情感戏偏重的职场结局

偷爱警/文事业、情感、理想,那个更重要?很难选择吧。杜拉拉给出了一个符合自己人生路标的抉择。事业与情感是杜拉拉成长的基石,支撑杜拉拉前行的理想,终会战胜价值资本的要挟,杜拉拉从感性走向理性。杜拉拉运用交流与回旋的空间,完成自己的实践想法,她了解这个行业内部的诸多细节。这一切都将是,立足于社会的价值资本。但对于个人理想的方向盘,杜拉拉显得踌躇满志,她内心的畏惧感,在隐隐的唆使她放弃。杜拉拉生怕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无论在事业、情感线上,都是杜拉拉多年来,用职场悟本,一点点趟过来的。虽然裤子上布满肮脏、沉重的淤泥。虽然湿透的裤子,显得不太得体,但这一切外在的遭遇性打击,已经不再是杜拉拉,所要苦苦懊恼的棘手问题,她要尽快的上岸。虽然河道中,危险与获利同时存在。但身上的感受最直接敏感,杜拉拉不需要胜利的喝彩,也想再涉足危险禁地。她累了,她需要休息休息。作为感性动物的人,不断的分析来,分析去。履行起点到终点的义务过程,有人在寻找最快捷的方式,有人在寻找最佳的路径,有人开始考虑原地扎营,有人举步维艰的前行。杜拉拉的选择和任何人都不一样,她的规划趋于完善,趋于一个飘红的行情,但一路拼搏下来的资本,不过是无妄而终的实效资本,更多的精神资本,随着事业与情感的拼杀,留下一道深深地折痕。固然你放下心中的爱,轻装上阵,已是不可能,但可以随遇而安的求得安稳太平。我开始觉得杜拉拉升职记写到第二部,就应该收手。但后来的第三、四部,表现的更为强烈和敏感。杜拉拉的魅力还在继续。李可很享受杜拉拉这个人物,给了杜拉拉一个相当广博的施展平台,杜拉拉成为职场的膜拜者,但显然成为不了职场的引导者。杜拉拉所走过的路程,只是职场生涯的一段小旅程,所代表的群体性也很有限。不过有一点值得称道,杜拉拉表现了成长中的一代人,需要更多的抓紧与实践,很多磕磕绊绊的事情,是职场环境中的小课题,也是对自我挑战的一次次测验。办法总会比困难多,路要如何走,怎么走,权利在于个人。有人漫无目的寻找目标,那是一种曲折人生的积攒。有人手握目标,那是一种指引的航道。无论有目标或者没有目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杜拉拉选择了她所追求的航道,因为她知道,后悔无意,选择有力。从杜拉拉入职、升职、跳槽、隐退这个过程来看,李可的节奏感很强烈。留在本部书中的王伟与杜拉拉情感戏,还是有些抻出来的嫌疑。小说毕竟是虚构的,作为两个职场人物的情感戏,点到为止,毕竟人生的色彩有太多的波折和不确定。杜拉拉从成功的事业层,跳入平静的生活中,转型可谓720度大转弯,如果说360还有回旋的余地,现在一点都没有。一对小情侣过着蒸蒸日上的小日子,却在忠孝传统观点上受到阻力。忠于感情,就会让陆教授心酸,孝于母爱,就要伤害婚姻的维系。矛盾点掌握的很到位,具有现实中的情感现状。杜拉拉在职场中磨砺的很坚硬,具有一定的强势果敢,她不明白自己的男人,为什么总是缠绕在陆宝宝和母亲之间。匆忙的从欧洲回来,还要马不停蹄的到北京看看。风烛残年中的母爱与温暖婚姻的爱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裂隙,依靠的温度,成为奢求,成为争吵的抱怨。两个人的自尊心,都受到打击伤害。顾左右而言他的冷淡,形成一道屏风,横在两个人的中间。累了,都太累了,感情这回事,本没有对错是非,但杜拉拉的强势显然不会给结果带来积极的一面,反倒是陆宝宝的悔悟,成为文中隐去的关键。陆宝宝虽然骄蛮。但对于杜拉拉的每一次妥协让步,心有感应。杜拉拉工作压力太大,无处宣泄,在压抑之后,需要找一个知心人倾诉一下,哪怕是默不作声的听众,她需要展示下自己的斗争宣言。王伟显然也有他的压力,也有一肚子的苦水想要倾吐给杜拉拉听,但彼此朝九晚五的作息规律,不定期的出差忙碌,显然占绝了太多的时间和交流。彼此经历的巧合,也在压抑着爱所传达的痛惜。强势的杜拉拉,有可能是更年期提前了。企业内部的各项事务都要她来处理,甩手老板的黄国栋、李卫东显然看到了杜拉拉的优点,企业内部的权利争夺战,繁重的工作负担,对于一个跳槽一年的非专业HR经理,刚刚建立的两口之家,就要面对快节奏的企业执行效率,杜拉拉吃不消,无休止的考虑、体会、感受,影响杜拉拉的情绪波动,她不是一个专属机器,需要一点点男人的拥抱与安慰。杜拉拉完成了理想的盘点,跳出是非。因为理想而放弃浮躁的讨好。作为读者,看着杜拉拉成为企业的佼佼者,隐退的理由是为了完成理想,虽说付出高昂的代价,但收获是丰厚的。为自己的理想,而作出的选择,需要勇气,也需要宽容的理解。第四部与升职无关,与情感有关,用自我的成长,传达着新一代人的价值观点。工作是不好找,位置很重要,但多少人为了职位稳定,而一味的付出和索取,多少人为了职场交椅勾心斗角。职场是无烟的战场,但赢者,未必是位高权重的那个人,一路追一路跑,为的是幸福、舒适、安逸,将自己完全的浸入到职场中,并不能带来多少心情上的愉悦和快乐。杜拉拉的选择有她的道理,因为她成功了,所以有人去观摩和效仿,但她的最终决定不一定是效仿者的选择,人各有异,生活中的个人,需要找到,生活活力和生活热情,心境的平衡,才会时不时的调节莫名的空虚。职场需要的是全力以赴,但生活需要的是轻松舒逸。

优秀的职场小说

这是近几年来我读到过的最好的小说之一。杜拉拉在作者的笔下被塑造的有血有肉充满生气,这不是呆板的职场小说,小说对于读者来说固然可以成为教材,但前提应当是有趣,而不能枯燥无味,否则不如去看教科书,还充满逻辑性,即便像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也会时不时的在描写令人绝望心生战栗的红色是用一两个黑色幽默让读者稍事喘息,否则谁也受不了。拉拉血肉丰满在于她不仅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更重要的是她也是一个有家庭的人,她和王伟的感情也是经过一番波折才定下来的,而后还有一个让她心中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够舒服的陆宝宝不是的撒娇卖痴有意无意的宣示一下自己的所有权,令她头痛不已,一方面她还怕在北京的陆教授,也就是她的准婆婆得知自己以前跟张东昱的一段欲说还休的感情史,千防万防还是没能挡住张大姑那张工会主席的大嘴婆娘,差点没把拉拉给害死。拉拉的工作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波折,有时不得不向王伟求助,但更多的时候她只能自力更生,谁也靠不上,手下有个笨头笨脑还觉得人家针对他的杰西卡(读的老大不高兴,这也是我的英文名),正是借调的是艾玛,她只不过是协助艾玛,却借机像李卫东这个老奸巨猾的坏东西献殷勤,差点还害死了勤恳工作的艾玛,李卫东还上麦大伟哪里旁敲侧击,几乎让拉拉给艾玛求得的升职泡汤。还有那个根本指望不上的黄国栋,虽说没有主动坑过拉拉,但一开始摆出一副和李卫东有“重要商谈”让拉拉回避的是他,拉拉帮助艾玛挽回要泡汤的升迁指标时,坐在旁边一声不吭简直和使绊子的李卫东交相辉映的也是他,尽管他后来逐渐的越来越赏识踏实肯干承诺就能做到的拉拉,但疏远李卫东和马莱多少也是因为这两家伙不仅能力有限还在他跟前耍滑头害得他被批而已,于公于私都不能算是大度。很高兴的是,在这样一部小说里,我能看到每一个人物都在成长,而非原地踏步的恋爱调情,后者也正是我一直都不打对职场小说上心的原因,要是玩暧昧,大可用一堆青春校园来闷死自己,何苦还用职场小说来麻痹神经,在升职记中,拉拉不仅是职务上的提升与薪水的增多,更重要的是这种打拼,会被很多人当做是自己的噩梦折磨,让很多人就此止步不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如杰西卡,但命运之神终于还是更青睐不停努力的人,像拉拉和与拉拉一直并肩战斗的艾玛,拉拉从一开始只能像“捡漏”一样要别人懒得干的看不上眼的活计来坐,到利用一切机会来学习,做薪酬做评分做宽带制,她的每一步成长都绝对不是丢色子的幸运,而是她有自己的独立规划,不停的学习不断的提升她自身的能力,能力的提高使他不断的获得更好的工作与选择权为她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机会,而这一良性循环正是谦虚谨慎不断自省的像拉拉这样的人应得的最好人生礼物,有了这样的精神这样的能力,在很多的地方,拉拉都会获得一席之地,借用另一位名作家覃彪喜的一句话:铁饭碗绝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去都能有饭吃。升职记的亮点几乎始终贯穿在每一个篇幅的描述中,哪怕是非常专业的知识,我们也能从中窥见影子,比如一份合格的任职说明书大致要由该职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者的资历要求与价值观和领导力这三个部分构成,作者借黄国栋给拉拉出难题:如何给一个不乐意在外面找接班人的上司的位置在毫无资料帮助的情况下效率高的炮制出一份任职说明书以及面试问卷,拉拉的能力在这其中展露无遗,我真想赞叹一句这样好的作者,擅长在不知不觉中富有乐趣和创建型的教你知识,真应该来做教师。在如行为纠正的主要作用,不动声色之中,作者教给我们很多,这里就不剧透了这样的好书冠以“必读”的字样才能令人信服,谢谢作者李可,谢谢湖南文艺出版社和每一个慧眼识珠的人(当然皮厚的把自己也塞进去)

突然而至的大结局

说实话没想过杜拉拉会那么快的大结局,我想着怎么也得还有几本的。突然的大结局让我有种失落的情绪,一本陪伴我三四年的书就这么结束了。李可是个懂得退场的艺术的作者,没有到让人觉得杜拉拉索然无味了才结束,而是这么突然的停止,让我在书店看到挂着的大海报时一时的回不过神来。书拿到后大致的翻了一下,没舍得仔细去看,先等等再说吧。心里恨恨的想,李可这种有脑子的女人真是伤不起啊!

Go Lala Go!

11年刚毕业时,阴差阳错开始行政人事打杂,跟拉拉不同的是,我在一个小的可以说刚起步的公司而不是规模化五百强。彼时爱情困惑,工作迷茫,生活混沌,刚接触到这个系列时,感觉满是亢奋的鸡血!感觉这简直就是自己的奋斗模板,拉拉也是行政人事出身呀!里面很多专业知识还认真的做着笔记,期待有朝一日能真实演绎这场奋斗史。不管有多少诟病,说是作者的玛丽苏自传也好,说夸大了职场的简单也罢,不可否认,运气成分固然有,比如意外得到总裁的器重才得以升职,而现实中并不是人人都那么有福,拉拉所有的收获背后确实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付出,如书中所说,一直以脚踏实地的行动能力著称,是一头坚定有毅力的倔驴。从DB到SH,现实主义职场告诉我,有能力还要有心机,才能在这条平衡木上走远。职场之外,另一条主线是她和王伟的感情。(顺便说一句,我很喜欢电视剧版中的李光洁版的王伟)她的独立坚强,敏感倔强,脆弱温柔,成就一个强势的小鸟依人形象。很多时候看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很多自己的缺陷。每个姑娘都期待有一个王伟来爱自己,而合卷时我感慨最多的倒不是happily ever after,过尽千帆终团圆的欣喜,而是拉拉终于实现了自由和理想,能独立和成熟的跟王伟相处的状态。踏入职场这3年,我改变了很多,可骨子里还是那个缺乏主见,畏难纠结的个性。扪心自问,我从未做到拉拉那样的付出和坚强。也许有人会说,疯狂加班没有生活的价值观就一定正确么?以前我也这么想,所以一直跟自己说,女人么,不用这么辛苦,可悲观主义者杜拉拉说了一句让我很受刺激的话,人这一辈子,要吃的苦总数是一定的,现在不苦,以后年老时的苦只会更多一层辛酸和力不从心。故事的最后一幕,拉拉系上红领巾在镜前热泪盈眶的高唱先锋队歌,让我百感交集的会心一笑。谢谢你,再见,拉拉。

为理想而活

这是一篇很早以前就确定下题目和大概内容的文字,但是因为种种懒惰的原因而没有写出来。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牵肠挂肚的这段时间里又酝酿了一些新的东西。文字也有她的命运和主宰,她会在自认为完满的时候呈现出她的全部。 “为理想而活”最近一次是在《杜拉拉大结局》中看到的。说实话,这句话对于我来说太文艺,太假大空了。现在有多少人为理想而活?我只能说,大部分时候这句话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书中的内容让我明白如果每个月账户上没有过十万的固定收入,每年没有百十来万的固定入账,就不要谈什么理想,只能先谈“活”。当然,人家到了“为理想而活”的阶段也不是一步登天来的,也是艰苦奋斗干出来的,所以对于这种经历的“为理想而活”,不该存在什么酸葡萄心理,只不过是一个励志的故事而已。前不久,跟一对夫妻朋友吃饭,酒过三巡谈及理想,那位老婆的理想是开家类私房菜,绝对我的饭食我做主的那种;那位老公的理想是在高中当老师,绝对的人生向导;我的理想是有人因看中我的才华为我出书,绝对有书号、分版税的那种。那位老婆是我辈相比能挣钱的那种,她说十年后一定要开一家饭馆,还说再有钱就开所学校,就为让老公实现理想。那位老公却劝我不要出书,我问原因,他说我的思想近激,有可能会带坏别人。我说认为自己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他直言我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虽然都是他们的酒话,但是最后的内容让我很欣慰。虽然次日晨起,我们终将要奔赴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喝酒的忘记了自己的言语,未喝酒的,也将酒话抛给周公,但是这种活生生存在的理想,也许十年之后真的会实现呢!我们天朝这样的地方,不光从小要上思想品德课,慢慢的连我们的理想都被统一了。甭管你年轻时的想象力多么五花八门,到了大学毕业的年纪你的理想就变成了买一辆车、买一套房、找一个好对象,然后我们就真的奇迹般都“为理想而活”了。我没说这样不好,这样的群众很适合被管理,也让“父母们”省心,但是我怎么就这么拧巴的觉得这样的普罗大众的状态就这么不正常呢?其实,就像我和朋友一样,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有一个与众不同且没法儿光天化日的理想,因为以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那些理想都不能保证我们活着而去实现它,所以我们就都给自己灌输一些制式的理想,就比方说我的光天化日的理想就是自己挣钱买一辆带下眼线的“四圈儿尖儿四”,就这样我也能欺骗自己是“为理想而活”。其实,我知道那不过是阿Q而已。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也能为真的理想而活,不加双引号的那种。

杜拉拉,为职场人疏堵的良药

在职场中,无论是在普通的小公司还是在外企,不管是小职员还是主管高官,其实都会遇到职场发展瓶颈,人在职场就是江湖,职场行进上升的道路总会受阻,要想见到彩虹,就必须要风雨兼程。引用一句不文雅的比喻,就好像人会便秘一样,职场也会便秘,而杜拉拉,就是在这个信心缺失的年代中,给职场失落者们疏堵的一剂良方,让人“胃肠舒畅。心情舒爽”让无力的奋斗充满希望。杜拉拉的影响力已经太大,家喻户晓,在影视等热播的同时,关于杜拉拉升职的技巧非议也随之而来,但这正是应了那句话“一个没有争议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成功的人。”不管对她的争议是出于正义,还是出于妒忌,从侧面看其实象征着一种成功,前所未有的,杜拉拉不再只是一个人,而幻化成了一种力量,甚至是一种信念,激励着人们不断的努力前行,从1到大结局,每一步都印证了她的成长,开心和心酸,从入职到升职再到自主创业,这也正是符合时代发展脚步的,作者通过对复杂的职场关系的清晰梳理,真切表述都给了满是职场困惑的人很多的启发,这一点是无从质疑的,他讲那些看起来枯燥的职场真理和要义融入到故事中,提升阅读兴趣,语言的生动和情节的波折都可以说是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功效。当然还不能否认,在杜拉拉的职场中,始终都未摆脱开“感情”俩字,结局更为突出,这也是让这部优秀小说中这个优秀人物遭受唾沫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其实,我们总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却总是在职场中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徘徊在跳槽和选择的岔路口,拉拉在一路拼来之后的闪身而出正解了这种价值观念,她最初是为理想而奋斗的,最后也是为理想而退出的,这一看似矛盾的共同体正是人性的体现,也是人之欲望追求的背反,但她的故事和选择告诉我们,无论哪种,坚持都是不可少的,理想也是能灭的,因为我们的理想都是理想的活着,而我们的生活却总是不能生活得那么理想。这部杜拉拉的职场奋斗路写下了她的个人成长录,从职场道路到心路,不断的变化,每一步接近成功都是一场蜕变,都标志着一次接近成熟,当然,也给了职场中平凡如你我的无名小卒们鼓舞,坚定了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决心,不是社会在赶着你系向前走,而是有一种力在索引着你向前冲,不为别的,就为了成为那个杜拉拉。

职场爱情的明天

落潇/文杜拉拉的职场故事,伴随她在SH的离职终于落下帷幕,但是她的爱情故事却依然扑朔迷离,没有灰姑娘嫁给白马王子的那种幸福永远,也没有婚姻破裂带给读者的那种伤感,唯有的思考便是艰辛职场之中的爱情到底有没有明天。在《杜拉拉大结局》的开篇,拉拉已然在职场中,拥有了很多人期望努力得到却还没有得到的职位,高的职位,高的薪水,必然需要承担高的工作压力,这份压力不仅仅来自外部,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拉拉的内心。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实不然,在我们每个人的历史曲线中,我们可以获取更多,我们可以想要更多,但有限的生命让我们在人生的暮年,总是感慨时间的流逝。正是欲望在一步步吞噬我们宝贵的时间,职场中也存在欲望,薪水、奖金、职位等等,凡是能够用来改进管理的措施,都会进入职场宝典,让人借鉴。管理,说的透彻点,就是如何能刺激欲望,让欲望主导一个人。拉拉的希望就是职位的稳定,继而开始美好的生活,然而职位越高,竞争压力越大,这也便是职场中的拉拉,只有偶尔的时间会见家人和朋友,只有点滴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更多的时间则是在打理自己的工作。这倒让我觉得王伟是局外者清,总是能看到拉拉的问题所在,但是为了夫妻的和谐和承诺,每每都是以沉默和默许告终。世界上,有一种美好的东西,那就是爱。爱的本性也是收支平衡的。对于一个人来说,获得的爱越多,付出的爱也会越多,反之越少。拉拉在王伟的家庭中,得到的是王伟的承诺,一个不打搅她职业规划的承诺,却造成了爱的畸形给予,拉拉的婆婆装病造成的误解,虽然给拉拉夫妇的爱情带来不小的挫折,但是拉拉爱情的失败是由其夫妻本身的关系造成的,外界的任何影响也只是推波助澜。职场中的我们,其实很想拥有爱情,也很想走进婚姻。职场中的我们,都有一定的压力,工作不给力被淘汰的压力,生孩子被淘汰的压力,众多压力压的我们喘不过气。职场的爱情有没有明天?回首婚姻三载,我依然在总结婚姻的宝典,其实宝典并不难,关键是一颗愿意付出的心,加上相应的行动。2011-10-19晚

八一八杜拉拉和沙当当以及拉拉的几个大进步

大家有没有觉得杜拉拉和沙当当有些相似之处,除了名字之外。杜拉拉前男友差一点成了小姑陆宝宝的丈夫,而沙当当以前的情人是自己丈夫叶陶的姐夫,虽然描述起来不太一样,实际性质很类似,有没有有没有。更何况两个前情人的名字里都有一个“东”字。当然也因为这样的关系,导致王伟家和叶陶家都一定程度的接受不了,气病了陆教授,气的叶家和沙当当不相往来。杜拉拉的聪明能干是从DB装修中显露出的,而沙当当装修叶家房子也是个重头戏,区别在于,杜拉拉敏锐的估计对了装修应该有的费用远远高于rose的预算,而沙当当为了讨巧,把2万说成5万。当然,杜拉拉和沙当当的水准和年龄都差得很多,杜拉拉和王伟应该是精英夫妇,而沙当当和叶陶却是各有缺陷,出身上杜家和王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叶家和沙家都是小门小户,不过沙当当和杜拉拉在品质上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能干和聪明,不断超越和进取。剧中对这两条主线的交汇也有过暗示,在沙当当结婚时,王伟感慨万千。我想,王伟也会感慨那二人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分手,终于发现了彼此还是互相珍惜的。最后拉拉和王伟在分居多时后,旧情复燃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咯咯咯————————————最后再说一说杜拉拉的一些成长,当然成长太多了,从第一部面对何好德和李斯特那样面善心软的老板都战战兢兢,到后来面对麦大卫和黄国栋都能不卑不亢。从第一部rose的假怀孕杜拉拉的懵懂天真,到最后一部万方假怀孕杜拉拉的从容应对。还有一点是,最初杜拉拉做行政经理对下属处处提防,开掉了爱抢风头的卡米拉,但是最后面对能力超群的下属艾玛,杜拉拉反而特别重用她,冒着惹怒老板的风险力保她,帮艾玛实现了职场的三级跳(高级专员——主管——助理经理)。这样的拉拉真的让人刮目相看。

大结局带走杜拉拉,今后谁给白领打气?

城市快报 李宁/文《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坐上人力资源经理的位置,在故事结尾和王伟拥抱在一起时,很少有人想到还有《杜拉拉2》;《杜拉拉2》临近结尾,杜拉拉的跳槽决定被众多读者看做为第三部埋下的伏笔;而《杜拉拉3》更是留下了一个让人无法不去探寻的悬念——在新的职位战斗一年后,杜拉拉能否同时HOLD住事业和爱情?  《杜拉拉大结局》的出版终结了各种版本的猜测。在SH做薪酬经理的杜拉拉仍是该领域中的小菜鸟,在老板、下属和同事的多重夹击下身心俱疲;虽然她终于和王伟登记结婚,但过往的感情经历给他们的婚姻蒙上了阴影……所有的矛盾全部爆发,字里行间全是硝烟和战火的味道,不过杜拉拉当然不会使读者失望。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看剧透终究不如看原著。  几度归来后,杜拉拉职场白领励志偶像的地位已不可动摇,其间,“杜拉拉”还多次成为话剧、电影、电视剧的主角,掀起“杜拉拉热”。下一次,杜拉拉何时归来?作者李可的回答是——后会无期。 谁能接替杜拉拉?  评判一个饭馆的卫生条件,稳妥的方法是,看过它的店面后一定还得看看后厨房;同理,看经济形势好与不好,看过高楼大厦之后,还应该去看看霓虹灯照不到的角落有点啥。如今没这么麻烦了,连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都被占领了,抗议者满大街高喊“要工作”“要工作”,还声称要占领全美国,经济低迷已经是摆在桌面上的事儿。  之前,就曾有人预言全球经济即将二次探底,意思就是说有可能比之前最坏的时刻还要糟糕。经济学家们分成两个阵营争论不休时,“占领华尔街”的行动似乎给支持者提供了新的论据。  经济越低迷,职场就越难混。《杜拉拉大结局》的序说到:“未来几年里,即便是最乐观的职场人也难以回避三种类型的压力:饭碗引起的压力,包括工作和就业;通胀带来的压力,资产不断缩水;环境带来的压力——以拥挤阻塞的上下班交通为典型。”在这样的环境下,像杜拉拉那样变身为中产阶级,将会是越发遥远的梦想,只剩下一首写就各种职业版本的“蓝精灵之歌”,背着老板偷偷唱响。  因为所处的环境亲民、所遭遇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杜拉拉才能走进那么多白领心中,又因为她的成功不是靠天分而是靠努力,才能成为职场励志偶像,让小白领们有雄心、有斗志、有策略、有希望。如今,不管是功成身退,还是急流勇退,新经济形势下已不会再有杜拉拉!她的故事已终结,还有谁能取而代之,去抚慰那些唱着职业版“蓝精灵之歌”的人们,让低迷市道下的小白领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两年,职场小说比屏幕上的谍战剧还要多。但是就像《潜伏》之后再无余则成一样,即便《借枪》也不能延续其辉煌。杜拉拉之后,虽然各大出版社纷纷推出职场指南、职场秘密、职场潜规则之类的指导性书籍,成功人士也纷纷“现身说职场”,如《浮沉》卖得很火,如《潜伏在办公室》借力《潜伏》搞宣传,如唐骏写了《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但是五年间,没有一个人像杜拉拉一样,能以其名字成为白领的代名词。  未来是否还会有杜拉拉一样的人物形象出现?其实完全可以期待。古语说悲愤出诗人,经济形势若持续走低,说不定就触动了哪位作家悲愤的神经,以创造性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去塑造又一个经典。  回首杜拉拉的升职路  《杜拉拉升职记》  从销售助理到人力资源经理,关键词不是“天分”而是“奔命”,这八年间,杜拉拉见识了种种残酷的职场变迁,能于暗潮汹涌中胜出,杜拉拉靠的完全是后天努力。无怪乎其升职经历被看做“世界500强企业职场生存圣经”。  《杜拉拉2:华年似水》  除继续攀爬以自身经历解读职场,还对新人面授行业规则,然而,人情练达并未让杜经理避免事业、爱情双受挫。在现有薪酬制中吃了亏的杜拉拉毅然跳槽,在求职路上沉浮,同时把她对职场的解读扩展到新的领域。  《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杜拉拉将跳槽进行到底,如愿进入另一家500强企业,成为薪资福利部经理。陌生的领域、对她有成见的老板、不成熟的下属等,挑战着杜拉拉的职场智慧;一个陌生女人的出现,令拉拉与王伟的重聚备受威胁。工作和生活,拉拉是否都能挺得住?

看到了半夜的结局

不会写长篇大论的书评,只是看了全套的杜拉拉,觉得结局这本是最好的,之前因为不是学HR的,所以中间两本有的地方几乎看不进去,最后这本可以说手不释卷了,以至于最后结局一口气看到了半夜一点。拉拉是有能力,有理想的,她的理想也是包括我在内多少不得志小白领的理想,很高兴看到的结局是她为理想而活而不是坐上总监的位置,这样的拉拉是我喜欢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拉拉,而不是工作狂型的女强人拉拉,虽然我知道这只是小说,生活中能拥有拉拉这样理想化的事业和感情的人屈指可数。但还是不自觉的融入到了小说里,我想这样的书就应该称得上算是本好书了吧。

永远太远。再见,拉拉。

看完拉拉结局的这个晚上,注定要失眠。这一天HRD已经非正式通知了我的调动,终于,千回百转之后,要离开我亲爱的行政,我亲爱的HR地盘,投身到业务市场的热火朝天里去了。我认识北京男人。也认识在北京生活的男人。王伟实在太典型,典型得很容易让我感动到认为李可深爱的,一定会是北京男人。职场是个it never ends的话题,爱情婚姻,这无法从事业中自拔的东西,又何尝不是it never ends 的话题。从大学时代开始看《杜拉拉1》,直到今天读完这与理想最近的《大结局》,我也同样经历了职场新人的碰撞,转型,被否认,被小老板绑架在冲向其他老板的战车上的难堪和不甘,被起起伏伏闲言碎语唾沫星子几近淹没,再然后,依然绕不过爱情的话题,和暗恋10多年,恋爱却不足两年的人分手。再再然后,终于得到认可,参与了公司激动人心废寝忘食的重大历史时刻,习惯了每天比平均水平提前半小时上班,习惯了一旦case来了,像海军陆战队那样全副武装好自己,再难实现的目标也拿下了的快感。某次大型活动散场,回头看了一眼花费多少心血多少同事共同努力的地方,默默地华灯熄灭……那一刻,离理想很近,工作的烦心事统统抛之脑后,牵挂某个人的心突然就安宁了。永远太远了,哪有那么多时间用来折磨自己。现代女性的坚韧和果敢,绝非一般。现代女性的决绝和凛然,背后又是多少的颤抖和心里打着转转的眼泪。看拉拉,越看越懂,人就是这样,为什么最难的时候咬着牙都坚持得下去,但是,幸福正恰似你温柔缠绵的情话飘然而来,你跟着也消受不了呢。好像什么不顺和过错,都有推脱给他人的借口,比如陆教授的病变,陆宝宝同学的使绊,张东昱的莫名其妙,张工会主席的八卦无聊,一切的一切,凑足了一台戏,足以精彩,足以满足读者的饕餮胃口。最后拉拉会告诉你,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一定的道理。没有人保证,如果故事不像现在看到这样演绎,另一个“如果”会不会更好。想起那时刚入职不到两个月。还未通过考察期,mentor的态度含糊不清,不多肯定,也很少过多批评,尽管后来得知那时mentor的日子也不一定比我好过,他也不过是正为着自己辛苦6年奋斗的战果前途迷茫也跃跃欲试地想要离开在多方努力。可我,仍然每天下班了可以给曾经的那个他打多少个叽叽呱呱的电话。不知道当过HR的人,是不是都有点话唠,敏感纤细。那时我就整天在他耳边纠缠,为什么,为什么会是像我这样感性丰富的人来做劳动关系岗的HR?每天都要迎接新入职的员工,一面还要面对各种故事背景的离职手续。要不要命,亲爱的,你说,你说。只是一离开,转身就是长大。不是没有想过如果不是后来工作的变故,我和他是否依然像大学校园里没心没肺的享受着爱与被爱,享受着各自守着一个十多年的秘密,突然有一天真想大白的激动与幸福。……短暂的游离。最后,拉拉和王伟在商场百货相遇,还是那么个吵架扯皮的画面。不生硬,只生活。尽管前面跟着拉拉那“王伟!”“分手吧!”干净利落的句子眼泪啪啪直掉,心里一面默默祈祷,it never ends。因为,爱,确实需要时间,需要空间。酝酿久了的,有些东西变质就坏掉了,而有些东西,愈醇愈香。比如,他们的爱情,也伴着成长。没有疲倦。失去,总会想象一段前路的恐惧。特别是重新恢复到学会一个人继续生活的很好。不逞强,不沮丧,因为人在这个时候依然还有理想闪闪发光就应该是一件可喜可贺甚至心存万分感激的事了。我们总以为,这一次争吵,不满,一定伴随着下一次的和解,妥协。今天在公司的RTX上,碰见刚出差回来的一个朋友,说在机场买了林青霞女士的《窗外》,一口气看完很感叹:回头想想,每个人与生而来其实注定了要去实现自己的命运。也许身在局中时并未注意,总有一天回头看,自己已经凑齐了写本书的故事了。结局只一词,destiny。我知道,我们最最亲爱的拉拉同志,要去实现她大好的理想国了。《毕业头三年》,是不是下一场际遇的伏笔。我不知道。只要你我活得从容且幸福,理想已经悄无声息,不近不远。咫尺天堂。再见,拉拉。想说的太多,今天和你深夜里,只谈理想。

Just Follow Your Dreams

转眼间,“杜拉拉”系列终于到了完结的阶段,杜拉拉,从对HR一无所知的小白领到叱诧风云的自由中产阶级,羽化成蝶,终成真。她的故事,不得不说,是一个新时代的新新人类的缩影,和职场有关,也和理想有关。这一部专业性强又不失语言妙趣的五星作品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更是拉拉的人生理想的开始,还是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收获一定启示的重要时刻。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所提出的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相似,杜拉拉这一系列的故事随着最基本职场需求,已经发展到了她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当然,她在DB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一需求,但,凡事都要有个过程和契机,一步登天的只有孙悟空能干啊。从DB跳槽到同为TOP500的SH,一切几乎是从头开始,与DB不同的制度,急速扩张下的人员流失率,缺乏可行性和适合的培训方式。拉拉从负责行政变到主管C&B的人力资源经理,薪酬与福利本不是她擅长的一块,甚至是空白,如何是好,可是,她是杜拉拉,前三部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永不服输的形象,她有一股子的韧劲,敢做也能细析,她有自己的道理和原则,做事还算挺有分寸的。这次的终篇里,拉拉在职场上更为成熟,因为她不曾放弃过自己心中的坚持。与上司的配合,与同级HR经理之间的暗斗,与属下的沟通,与其它部门的联系,不难看到,拉拉愈加成熟与稳步,相较之前,她更懂得如何进退,也明白人生的意义,即便日后她离开了SH,她也不会遗憾,昂首阔步向前冲,她,还是杜拉拉。这个角色已经深入读者的心,或者说是广大在职场拼命的白领们的心。职场往来,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一个职场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总有碰面的一天。拉拉和DB旧同事陈丰在SH再遇,我初看时觉得对拉拉挺好的,第三部时,陈丰还给了拉拉很多投资建议呢。一个是负责销售的总监,一个是未来的HR总监有力继承人,本是配合默契的同伴。倒是想不到他最后倒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拉拉的升职。拉拉是实干型的人,她特别能吃苦,她的工作能力是有目共睹,其实,我想,拉拉最后没能做到SH的HR总监,她个人的性格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她凡事考虑得过于周全,一直喜欢打温情牌,不忍伤害谁,鱼和熊掌终是不能兼得,有时候她的想法是好的,可是看在眼里的人未必能虚心接受,也就难免会产生误会。没能当上总监不要紧,因为我们的拉拉还是乐观的,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拉拉在成长,她收获的远比HRD一职带来的喜悦更多。杜拉拉的第四部,写得很饱满也很有张力,33岁的杜拉拉在实现她的理想,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为之振奋的了。要说拉拉在职场上是奋勇向前,她和王伟的故事亦是让人期待。兜兜转转了那些年,她与他分开,又再次重逢,在前一部作品里就有埋伏笔,这俩人也该走进人生的又一个开始了。婚姻是大事,这个两个人也是很重视的,就是情商不高,拉拉是这样,王伟也是这样,不免让读者我为他们揪心啊。职场已经够纠结了,家庭生活也是一样。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族的事。王伟的表妹陆宝宝的控制欲太强,总想着干涉自己表哥的生活,还有些理直气壮,远在北京的王伟母亲陆教授,丧夫之后的生活少了儿子,内心的孤单在所难免,她也有掌控儿子的想法。王伟本身挺绅士的,看事情也很理智,可是血缘是他不能割舍的一种情绪。拉拉身为“局外人”,看得很清楚,就偏偏和在职场一样,她所表达的,会让人有联想,王伟身陷其中,事情没解决,争吵就少不了了。作者在这本书给言情家事的篇幅是有一定的分量的,生活和工作还是密不可分的,围城和职场,一个也不能忽视,拉拉的家庭生活同样能折射当代众多人的生活实纪。与理想有关,这就是杜拉拉大结局的主题。杜拉拉最后找到了自己较为明确的方向,她的理想,在她的努力下逐步实现。她未曾放弃自己内心的追求,当年看似牛气烘烘的想法,她用不言弃的性子闯了下去,小白领到中产。她所坚持的不过是“Follow your heart, follow your dreams.”整理一下自己的理想,像杜拉拉一样,跟随自己的心,努力吧!

温婉真实

杜拉拉系列,读了三部,不过前两部全忘了,这部刚读完,觉得还不错。令我郁闷又觉得倍感真实的是,拉拉的好朋友陈丰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后选择李卫东做了总监,活生生的验证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这句话。感情部分,一如既往的,内容很少··········

“杜拉拉”的名字

“杜拉拉”,这个名字在一个不易被查觉的时刻红遍大江南北,让人略感措手不及。杜拉拉,一个非学院派作者李可在《杜拉拉升职记》里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从2007年开始,被无数职场新鲜人、资深小白领儿们追捧,她们为她笑为她哭,转述她的故事,学她的模样。凡是故事都有结局,杜拉拉也一样,就像我手中的这本《杜拉拉大结局》,拉拉要跟我们说再见了,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对于文学作品,总要讨论其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及市场价值。李可的《杜拉拉》系列小说无疑是后两个方面的王者。拉拉是一个时代缩影的代表,草根阶级的偶像,至少是那些远离家乡,漂流都市的怀抱理想的青年们的偶像。她的存在影响了一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社会价值恐怕是李可在创作时未曾想过的。从市场价值来看,此系列的销售爆棚也是书商和作者始料未及的。在全民阅读率偏低的当下,能有一本书销量如此居高不下,是值得我们为之喝彩的,包括那些选择阅读这本书的读者,何况还衍生出徐静蕾和王珞丹这些影像“杜拉拉”。我一直提倡开卷有益,有很多人对于阅读的热爱是从金庸和琼瑶开始的。谈到文学价值,追到《大结局》,我觉得李可有进步,她在试着接近读者的审美,在不影响小说情节和结构的情况下,也在试着靠近作品的文学性。当然,书中还是少不了网络语言及一些通俗的小典故,作者个人创造的文学语言不多。谈到《大结局》里的故事,我觉得作者更注重集中描写公司内部矛盾和家庭矛盾,这跟她从事HR工作的局限性有关系。所以,这本书是典型职场小说,而不是商战小说,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李可把握人物和情节冲突的能力不错,倒也写得引人入胜,一口气读下来,一点不显烦躁。在小说中,拉拉仍然是“职业第一”的拼命女郎且聪明绝顶,在职场中情商极高。但是生活中也没逃过儿媳与婆婆天生是敌人的恶运,与王伟的婚姻也岌岌可危。李可在本书中最可贵地道出了职场的真谛,职场有尽头,生活未完结,一切都与理想有关,包括掌握人生的方向。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篇许知远写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的文章《风往哪个方向吹》,我们焦虑,我们烦燥,我们不如想想如何稍安勿燥,如何让自己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个能力就是告别职场生涯的保险单。曲终人散,杜拉拉终于向我们说再见了。可我还是想说,杜拉拉是职场中的传奇,面对每年将近700万的大学毕业生,没有几人敢与杜拉拉的职业生涯媲美,她太顺利了,顺利得她的痛苦都被放在文字表面让读者消化理解。其实,职场中很多陷阱、很多失败,杜拉拉都不曾告诉我们,需要我们自己亲身体验。“杜拉拉”对于我们,只是一个催人奋斗上进的名字。PS:我曾经很认真地写过两篇有关职场的文章,但是现在我写不出来了。以下供热爱杜拉拉的职场新鲜人参考。http://book.douban.com/review/4900069/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230788/

别了,杜拉拉

几年前读李可“杜拉拉”系列第一部《杜拉拉升职记》是受了小贝同学的影响。那时候**博客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这个财经类的网站所建立的博客正经有几个写手,把**博客鼓捣得有声有色。小贝同学其时正好大学毕业步入职场,时常在博客中做些小女子无关痛痒的絮叨,文字功底不错,絮叨的那些东西让人觉得她的单纯而可爱。每次登录**博客,都会到她家瞧瞧,跟几个帖子。某日看到她关于《杜拉拉升职记》的读后感,就特别也想赶时髦读一读它,恰好好朋友有这本书,那天就取了来,翻看了“引子”,就一下子被杜拉拉升职的故事所吸引了。本来,对于我这个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自由散漫视自由如生命的中老年人来说,对在职场官场中的种种甚是禁忌,从来不会刻意学习认真吸收。对杜拉拉的职场经历有点兴趣,能把它读进去,或许是因了那“引子”的头一句话:“杜拉拉,南方女子,姿色中上”。姿色中上年近而立的南方女子杜拉拉进入世界500强企业DB后,竟然一路顺利,“piapia”地升职,她在职场中斗智斗勇,不卑不亢,虽然有些离奇,但是对于身在职场中的白领们,还是有可借鉴学习之处。作者李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一口气写了四部杜拉拉,把这个姿色中上的南方女子写成了成功白领丽人的典范。第二部、第三部遗憾地没有再读过。接到这部《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时,杜拉拉已如愿以偿从老东家DB跳槽到SH做C&B经理,她所追求的已不再是薪酬的提高工作的稳定,而是开始追求对工作乐趣的享受。然而,到了一个新的单位,凡事皆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大喜大悲的跌宕起伏中,杜拉拉一步一步向理想进发。作者李可本身就是一个年薪百万的白领丽人,她的“杜拉拉”系列,不可避免会有自己经历的印迹。李可自己也承认,“杜拉拉系列的主要写作意图是分享职场经验,关注现实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专业工具和思路。”凡身在职场读过“杜拉拉”系列的人,都会或多或少从中学到些什么,对自己的职场生涯甚至今后的人生都会有所启迪。憾的是,拉拉真正的“后台老板”作者李可,却决定放弃她缔造的杜拉拉,甚至从此放弃职场小说。李可在功成名就之后,见好就收。可叹的是亲爱的拉拉从此将与我们永别!尽管杜拉拉从此只在这四部发行量惊人的职场小说以及老徐静蕾、王珞丹、姚晨们的电影电视剧话剧中存在,但拉拉“坚持,耐心、及时总结”八字成功秘诀,将成为职场中白领蓝领金领们共同的座右铭。

follow your heart, follow your dreams

读过杜拉拉大结局,突然觉得心里七七八八不平静的感觉似乎和看完哈利波特大结局都有一拼。是啊,故事陪我们再久,也终有结局。剩下的,还是我们要各自走过的人生。想写一些东西,为这四本陪我走过人生中重要2年的故事,也为了自己,一直这么跌跌撞撞却始终有着摩羯的执拗和小勇敢。最初读杜拉拉是开始第一份工作的那一年。守着一份大家都认为不错的国企垄断行业的工作,起薪是我身边很多人工资的double甚至更多。在他们眼中,我的人生是可以“稳定”下来了,相亲找男朋友,结婚买房养孩子,等等等等。某天和tomato聊天,我说,自己其实也一直都在想,到底是远走他乡,想要看看自己憧憬的世界,为自己执着的理想拼一下比较重要,还是安稳的留在原地,守着一个爱自己的人,与之分享一生比较幸福?只是某天我终于明白,这根本就不是由你选择的。我25岁了,还没有遇到那个与我分享幸福的人,我不为自己拼,又能怎样呢?你们可以说我幼稚,但我情愿坚守这样的幼稚。我想要的爱,不是物质条件差不多的两个人为着搭伙过日子就在一起了,然后儿孙满堂。我只是想遇见那个人,他让我可以做最好的自己,他的笑容,可以让我相信世界上真的是有感情这回事存在的。让我觉得,自己和他在一起,是人生没有错失的运气。我想要一份不赶时间,不计成本的感情,而不是在你的房本上写下我的名字。对不起,我真的始终相信这样的感情存在,就像王伟之于杜拉拉。他愿意支持她的事业理想,愿意为她付出和舍弃。感情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最后,拉拉与HR总监失之交臂,王伟依然是为她分析形势,给她宽心的那个人。看到最后,王伟的妈妈因为拉拉的过往生气住院,看到王伟的表现,自己的心里真的纠结的要命。如果我是拉拉,也一样会选择分开的。还好,结局是大团圆的,只是我真的很想知道,如果陆教授并没有真的好起来,那他们还会在一起吗?可是真的还好。就算没有在一起,拉拉在这段人生里,也收获了很多。起码最后,她可以买下来他们一起住的房子,可以毅然辞职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感情,也许真的不是生活的全部。总有一些人,不被爱神眷顾,但起码可以让自己不那么狼狈。而这,也是我的底线。在北京的日子,还有2个多月就要一年了,工作的时间,也快要有2年。回看自己的经历,真的可以对自己微笑,感谢自己一直努力一直坚持没有妥协,感谢自己傻傻的勇气,感谢爸爸妈妈的理解和爱,也要感谢你,过去和现在,让我下定不一样的决心,让我学会接受无奈接受被舍弃,让我学会更爱自己。从国企到外企,从家到北京。人生的改变,真的可以是瞬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做行政,却在这条路上走了两年。遇见了不同的人,真的要感谢你们,你们让我相信自己的人生,是可以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虽然有时候会曲曲折折兜兜转转,但是,理想的彼岸终会到达。无论这个世界有多么残酷。自己现在依然是职场的菜鸟,太多的规则玩不转,有时很上心有时也会小懈怠。但我在每天忙忙碌碌的短暂停歇时,想到看到自己的现在,真的会很虚荣的为自己骄傲。一直记得Michael和我说,人生很短暂,当你觉得自己并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时,就一定要改变。我现在也常常在想,如果我没有选择Airbus的5个月,那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那段感情也依然会走到终点。现在,没有了你,还有北京陪着我。有大学同学来找我的时候问,你怎么会是这种每天那么奔波还很亢奋的"i love my job, i love my job"的状态?我说因为我真的很喜欢现在的工作,也很喜欢现在的自己。那些原来在我眼里炫目的人,我知道自己在一点点缩短和他们的距离。他们的努力专注,也在感染着我带动着我。让我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每天看到team里的工程师,看到BOSS,虽然大家都只是在做自己角色,我也没有得到什么特殊关照,但这样的氛围,是可以成长可以热爱的圈子。Ivy说自己曾经舍弃薪水double的机会,也是因为当时很喜欢身边的环境,却没有细想事情的B面和走向。我问她那你现在后悔吗,她说不知道。也许太多的事情本来就是很难判断得失的,而摩羯座的我,只是很喜欢奋斗的人的样子吧。某次短信关照她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她说,适应环境又坚定地保持自我是件正努力学习的事,共勉!我想我真的幸运,在我改变人生道路之后,遇到了可以给我正面能量的你们。让我坚定和感激自己当初的选择。就像很多人说的,杜拉拉不只是一个故事,她是我们这一代人青春的感同身受。也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那么成功,但起码,我不会让过去和未来的自己,看轻现在的这个我。看杜拉拉3的时候,特别为沙当当揪心和不值。她其实也代表了一路人,那些也在奋斗却没有那么好天分和运气的人。可他们也是可爱的。我总觉得,相信未来并且愿意去努力打拼的人,其实是比较快乐的。或者,起码是自娱自乐的吧。年会的时候,售前的boss和我们吃宵夜,她默默的坐着,然后就哭了。她说没事我就是有点累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辛酸。一个女人扛一个team,其中的各种,是我现在很难切身体会的。做个女强人,真的不是只有光鲜亮丽的一面。tomato有朋友说,今年过后,也许就会离开北京回家了。她说北京太大,自己太渺小,而回到家,自己却是他们的最爱和全部。每次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也都会想自己的未来。我真的不知道今后会怎样,time will tell,并且希望未来可以surprise me。起码,曾经,我为了自己想要的未来,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努力过,尝试过,证明过。就算有一天我离开了,我回到的也不是原点。我看到过的世界,终究和你们人云亦云的那个不同。喜欢杜拉拉大结局的英文译名:follow your heart, follow your dreams.我只是希望自己,可以顺应自己的内心,一直走下去。“我好想好想飞,逃离这个,疯狂世界,如果是你,发现了我,也别将我换回。”人生,至少应该有一次,成全自己的执拗。

很有味道。杜拉拉越写越好

看书之前心里还有些担心大结局是不是狗尾续貂,读完之后却被惊艳了一把,相比杜1的青葱萌动,大结局里的杜拉拉成熟了很多,处事也沉稳了很多,比如在和李卫东的竞争中,她的步步为营,反守为攻,到后发制人,令起先不看好她的麦大卫对她刮目相看,再不敢小瞧了。后来万方的销量作假事件中,她在何查理、易志坚、陈丰之间找准自己的定位,巧妙周旋,于无声中化解了纠纷,这里面既有她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更透射出她职场做人做事的原则,不卑不恭,不保守也不冒进,最后皆大欢喜,杜拉拉越发地成熟和坚韧。最后的爆发便在情理之中了。杜拉拉不再有续集,让我有了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大结局,滋味刚刚好。

结束是下一个开始

终于到了宣称是真正的大结局了。杜拉拉终于在做过一切努力之后离开了职场,也在做过一切努力之后离开了王伟。这太可惜了。离开职场是奔向理想,但离开爱人呢?衷心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结局。就像她自己说的一样,她在感情上的情商太低了。能在工作中遇到那样爱并爱自己的人太难得了,看看陈丰就知道了,同事就是同事,工作是摆在两人关系中的衡量天枰,即使曾经似乎是朋友。不过陈丰那样稳妥的人用那样职业的方式来处理正是他才能做的出的。王伟和杜拉拉则更性情中一点。最早看杜拉拉只是出于好奇,因为做的工作完全不是企业型的,所以对于各种职场小说兴趣并不大。一直到杜拉拉1都已经火过去了我才借来看的。才觉得果然很有趣。有趣是因为它既像一本小说又像一本职场入门培训教材,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清清楚楚地告诉你,满足了我们这些围城外面的人的好奇心和窥探欲。第二本是我觉得写得最不好的,更像培训而非小说,看着有些费劲。第三本稍好一些,而第四本是我认为最好的。也许是因为作者的生活工作和心态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第四本明显更从容,从结构和铺陈上跟接近文学作品,职场培训则很顺畅地融在故事里面。每一个果都是许多个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活就是这样推着你向前,有太多无能为力。杜拉拉向自己的理想靠近了,她愿意付出那么多辛苦和努力,这样想一想,我们似乎太懒散了,也许不曾那么用力争取过也是一种遗憾。不过我们希望她能最终靠近藏在内心深处的幸福生活。结束是下一个开始,再见,杜拉拉。

为理想起飞

记得很多年以前,同学聊天,经常会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曾几何时,理想这个词语淡出视野,孩子们也很少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直到看见《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一书,理想这个词语又跃入眼帘。 你的理想是什么?你的定位是什么?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杜拉拉给我们做了很好的阐释,作为薪酬经理,她不懂薪酬管理,利用各种资源、平台,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成为合格的薪酬经理,得到领导的赏识,从青涩的白领成为自由的中产,可谓从质变到量变。 记得,去年开学第一课栏目,以我有一个梦想召开了主题班会,班会上章子怡等社会名人,述说自己儿时的梦想,不管梦想是否成真,但是他们怀揣着梦想一步步奋进。或许现实社会,我们的梦想与现实格格不入,毕竟生存是第一要务,我们会违心的选择职业,便于就业,如果让自己为了梦想,放弃熟悉的岗位、业务,一切重新开始,这种勇气能有几人勇于尝试,成为敢吃螃蟹的第一人,但是杜拉拉做到了。 杜拉拉系列不仅仅是励志小说,也是职场小说,书中从杜拉拉的成长轨迹、成功经验,让我们看到只要自己努力,踏实工作,即使没有背景,走正规的路子,靠个人奋斗也可以成功,这正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分享杜拉拉的成功经验,不难看出,第一,我们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应对各项工作;第二,要熟悉心理学知识,解读领导意图;第三,要有良好的文学功底,能够撰写各种材料;第四,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与领导很好的沟通;第五,要有魄力,做工作绝不拖泥带水,干脆利落,这是职场的立足之法,生存之法。     看着杜拉拉离开高薪外资公司,按照自己的喜好写书、出书,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仅为她鼓掌,记得报载一名护士说照顾临危病人时,大多数临危病人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当初没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回首往事,岁月不再,理想没有实现。 理想不曾远走,就在你左右,唤醒心中沉睡的巨人,为理想高歌,为理想起飞……

与理想有关

对于杜拉拉,一直没有办法说拒绝。从最开始的杜拉拉升职记开始,一直到最后的与理想有关。我想杜拉拉实现了她自己最开始的理想,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我的理想,遥远而不可触及。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实现。

归宿

预购乔布斯传的时候顺便一买,花了三个半小时读完,挺好看的。作为一套职场小说,一到四每况愈下,四已经算有点抬头之势了;四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变成了一部爱情片。我等HR姑娘懂得:做好HR,果然是会有一个好归宿的,不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

关于杜拉拉

这样的四部曲有点像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起点很高,中间差强人意,最后来个华丽逆转从2007到2011,近五年每一本都没有落下,已成习惯我想这样的阅读是宽慰的,最后的结局也给了一些希望毕竟最初和最终,杜拉拉都给我带来了一些说不清的什么因而感激李可,谢谢作者关于职场我想就我这样大而化之怕麻烦的性格估计和拉拉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度量衡就可以量清楚的也对自己没那么高地期望首先那样的工作强度和力度,能挺过来的就不容易最初,拉拉进DB之时,也之时个毕业没多少年的小女生以前刚进大学,看到那些大三大四的人总觉得他们已经尝遍人生出了校门,也只是刚刚开始她那时还在盘算自己的月薪,拿到多少可以免自己的手机费做到什么位置算得上是中层大概要熬多少年刚刚和研究生男友说分手,却并没有给自己带来过大的失恋伤痛一切以职场为重信心满满,兴致勃勃,干劲十足最著名的搞装修片段,被搬上了话剧舞台,大荧幕和小荧屏那个时候,是事业的开端,也是爱情的开端刚刚接触拉拉的时候,我也只在高二,对大学都一无所知,何况更远的职场我认真的读小说,当一本未来指南那样在读我还记得用铅笔划了点有启发性的句子然后抄到某本笔记本里面以勉励我日后与人相处,该如何处理关系之类的现今,那本还存有我稚嫩笔记的本子,已经不知在何方了杜拉拉的第一本小说封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灰色它提醒着我跟着小说,已经5年过去了后来拉拉在DB越干越好,从行政跳到了HR慢慢做到了经理的位置我从本本书中,渐渐了解到那些专有词汇,例如HR,C&B,薪酬宽带制经理有大区小区之分,外企白领常常跨地方工作,经常要好几头到处跑所以拉拉和王伟在广州和上海都有公寓工作还要考虑地区,考虑家庭,考虑职业前景等等做人不能只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对职业要有长期的发展眼光和理想标准对待老板不能一味忍让埋头猛干,要为自己争取合理的利益等等这些概念,模模糊糊得扎根却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一点点清清楚楚得浮现,慢慢起到它们的作用暑假我在CREASUN实习的时候开始常常很晚下班周末还会被老板叫到公司虽然事情琐碎但那个时候,关于拉拉的一些职场守则好像就有跳到我的脑海里我说,要有对老板说NO的勇气和魄力被人事部的人说我滑头嘿,滑头就滑头呗第三本书的时候,拉拉跳槽了跳到了SH,从通信行业跳到了化工行业其实对于HR来说,干哪里都是干活刚来的时候各种不适应DB的工作作风和管理体系时常困扰着拉拉新上司作风保守,也不太喜欢拉拉慢热的处事风格被迫只能把栗色的头发染成了厚重的黑色来迎合老板的需要还有爱出风头的同级李卫东处处咄咄逼人经验欠缺的下属漏洞频频可谓前有狼后有虎来不到半年就想走了多像我刚进大学的时候尽管毕业是不得已而为之没哪个人说我太喜欢高中了要留下来再读两年,读到不想读为止大家都毕业有的人就混得很好我就慢热没来满一个学期,各种怀旧只能日后渐渐适应幸好拉拉身边,还有个王伟小丁曾今很认真诚恳得向我坦白她对于学术的想法那真是个公平的东西你花多少时间,对它多少好即使考不到班级前三啥的荣誉在GPA上,基本上学术不会亏待你总归有个偏优的成绩让自己宽心职场大概也是一个道理那种能用心努力去干哪怕升不到什么总监级别起码在人事上,在收入上,总能找到自己的平衡点拉拉做得很好做总监的理想,也是一步步喂大的在只是个小主管的时候她没想吃成一个胖子然后渐渐走到经理的位子看到了DB发展上的瓶颈决定跳槽来到SH,坚持做关于C&B这个全新的却富有挑战和上升空间的位子努力学习宽带制受到认可的过程也是渐渐地,扎实的最后看到了晋升总监的希望实力具备了却少了点运气怨不得人在最后选择理想,离开了奋斗10多年的职场职业生涯花上一个句号,开一条新的路小说完结些许遗憾并没有影响全局反而带来一丝美感有一种残缺的幸福没有这点遗憾,就没有全新的路是拉拉够幸运,才能够重新开始关于人事拉拉的经历可以借鉴至少我觉得哪怕套用在学校里怎么和同学相处都很有参考价值我最初看到的一点就是人非完人,岂能让人人都喜欢你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拉拉公司里大家都心怀鬼胎,暗打小九九一个人无缘无故讨厌你,即使没有原因,也能归结为气场不和那种希望全世界宠爱的梦,小女生活在乌托邦里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真的回到现实,就算了辜负别人和被人辜负的机会太多以至于最后自己也麻木只要大部分的人脉是有效地,能带来正面效应的去个中等偏上的平均值没有到四面楚歌那么不能回头就可以及格万岁了杜拉拉每一本书李可都给我们标了characters那几页我经常翻因为记性不好总是搞不清谁是谁看看那个根据职位高低排列出来的表让自己给小说人物定位还是比较容易勾勒出那张人物关系网也比较能够明了白领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微妙关系甚至在领导处理问题的方式中还能嗅出些许无间道和政治斗争的味儿比如李斯特当年强压着拉拉不让她升值玫瑰为了利益装怀孕,领导心甘被骗也不能说什么这招后来SH的万方也用过领导喜欢跳软柿子捏你不争取利益,领导不会主动塞给你的不同部门间互不顺眼,即使平级也有高低之分人心中自有杆秤又比如,在SH的时候,想来,若是拉拉在当上经理之后训练了几年再处理装修的事儿估计也没这个冲动和激情去和王伟大呼小叫了这么段另眼相看生发的缘分可能就掐死在摇篮里一切阴差阳错,还是用缘分来解释最贴切不过进入SH以后,大结局看得比较细也能闻出竞争中间的火药味遇到李卫东这样的同事,确实不好对付还有马莱SH里的拉拉已经成熟了工作上能够独当一面,懂得为自己争取利益,为下属争取权益我也看到,打落牙齿和血吞有时候不是闹着玩的拉拉是个矛盾的人其实,大部分的人都两头不着边她念旧,熟悉的人都知道离开DB,她很认真得说过我在这里呆了8年人生中最好的八年这句话很熟悉,离开进才的时候我说了我在这里留下了3年,人生中难忘的3年离开交大的时候,我说我在这里留下了2年,深刻的2年每离开一个地方,无论爱与不爱都会怀念记忆总是美的,无论过程是什么何况,DB带来的记忆,也是美的起码还有,王伟关于王伟其实我挺不愿意让两人的关系套上一个“爱情”的称号心里还是排斥这么美的感情放在现实里又或者说我压根也不相信现实里爱情的保鲜期我更愿意相信,它发生在一瞬间的,好几个一瞬间比如王伟第一次觉得拉拉还狠漂亮重逢后的感动替拉拉买BURBERRY围巾时很温暖结婚时刹那的微笑即使分开时,还有绵长的深吻都算爱情更多的时候是默契得合作,一起生活,共聊工作而且我常常怀疑拉拉和王伟圆满的结局是李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HAPPY ENDING情结而特意加的从这点看,作者真的很人性化亦或者是我悲剧看多了,一点点圆满,就去怀疑其真实性其实心里很愿意相信有无数美好的巧合存在生活中又害怕自己对此期待太高最后失望收场疼痛难忍而宁愿选择一开始就不相信,逼迫自己早点接受一个残忍的结局,以免日后更痛第一本书,如果以王伟和拉拉遗憾分手收场,没有后来得234,没有后来机场和李都的邂逅,没有后来的重逢甚至没有机会解释误会两人错过了是不是大多数没有结局的故事的真实结局也是我日后极有可能碰见的遗憾,亦或者说,我现在正在碰见其实哪儿有那么多机会,让你抹去遗憾呢但我好可恶面对这个话题始终无法否认内心的小侥幸我还是会为了后来王伟的重逢高兴因为真的,遇到你不容易即使我承认,很多时候,哪怕真的很“我爱你”,那句话也是说不出口的大结局也是陆宝宝的从中作梗,婆婆的横眉冷对,情孝两难全,王伟很难是拉拉太识趣,才会主动提分手,但分手的时候,依然很爱,只是没办法识趣,是拉拉吸引人的地方,这免去了很多日常的摩擦,增加了理解带来的甜蜜但也是可恨的地方,你明明有这个机会去无理取闹,说不定因此能留住你想留住的人却因为识趣,怕勉强,宁愿退而求其次聪明人也有聪明人的无可奈何谁说智商高一定是上天的恩赐?我还是一如既往得怀疑了,后来广州的旧情复燃或者说,情从来没灭过,只是给个机会让它继续火热但很多真实得情况是,散了,就这么散了没有那么多童话式的结局供你去想象去自我安慰残忍,其实是生活大多数时候的面貌这个话题好深我怕谈下去我自己失去信心了

我认为比较中肯的话和感触 记下来 放着 因为豆瓣的读书笔记在自己主页看不到

王伟和拉拉分手那段,我居然如书人主角一般,难过的想哭了。你妈。看画壁最后那段话会哭,看电影版杜拉拉结尾和王伟在泰国相见会哭,我是有多么渴望爱情啊~我佩服我自己的一米97页很多大忙人,每天身不由己滴在不分轻重的勤奋中自觉风光,却步愿费脑子问自己两个问题:最重要的事情做了吗?最紧急的事情抓了吗?曾几何时,二八原则已经成了裁缝的尺子,只量别人不量自己,踏实办事的能力像沙子一样从指缝中流逝。24页这段话我喜欢:有的人,他的生活十年如一日,既没有变化也没有惊喜。还有的人,他的生活保不准在某一天就会突然出现惊喜的变化。这当中固然命运的造化,更多却是这个人自身特质决定的。人生这种变化的能力,就像人的牙齿,即使还没有长出来,其实已经埋好了根,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牙齿,萌发前久已经定了。195页得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有效的工作。拉拉说,“以我的个人经验,很多新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其实挺茫然的,他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能做什么、可能做好什么、行业未来的前景、用人单位喜欢用什么样的人、都搞不清楚,有的只是一个模糊的价格概念--我期待若干工资,这个他们讲的出来,然后只要这份工作能够提供一个还算体面的工作环境。当然,如果你给他们机会在面试中提问,很多人会问公司将提供什么方面的培训。203页说了,上下级有隔膜时候,相处起来会很客气。相反是骂的越凶的,其实更拿做当自己人。----这个我前老板和现老板的差异,我能感觉到。205页这部份告诉我们,新任一个公司的高管后,如何利用表格了解公司的情况。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如何炒人,告诉我们自己在离职时期根据2008年的新劳动法处理问题时候大致会出现哪些情况。从这本书中,写的拉拉的工作态度。让我发现,我自己初期在职场工作中,由于思维和知识面不成熟,经常会把自己当做老板的奴隶,没有自己的观点。从看这本书,拉拉与几位老板和同事的交流中,我发现了自己以前在工作中的奴性。更发现,在外企工作中,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位置,有观点一定要用适当的方法表发出来,不然会被人揪着鼻子走,根据自己利益点出发对待对手该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一定要用合适的方法表达出来。不然自己吃不鸟端着走。此外,一定要有自己的做事风格和技能!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在职场中表达意见建议和说话,以及什么是高效率。(起草炒人计划书,法律顾问那的高效那一段)

杜拉拉

杜拉拉升职记,其实陪伴了我很多年,从大学到现在工作。关于大结局,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深。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享受的是单纯的辛苦,随着年龄的渐长,我们的辛苦或多或少会带着一些无奈何力不从心。这句话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现状以及以后的生活。现在单纯的辛苦真的只能在这段特定的岁月里感受。女人的20-30岁,应该要为自己好好地辛苦一次。以后,可能多了牵绊,多了的是更多的责任。想想都有些害怕呢。真的不想我的人生就这么随意地过去了,要好好地辛苦,好好地过。

迎来理想的结局——读《杜拉拉大结局》

依稀还记得当初第一次看完《杜拉拉升职记》时的那种无限的感慨。从第一次为“杜拉拉”而心动开始,直到如今终于迎来“杜拉拉”的理想大结局,历时四年,一共追了四本书,现在终于圆满了,不仅书本圆满了,感觉自己也圆满了。对于我们这些奋斗在职场的人来说,“杜拉拉”就是一种励志的风向标,就好像是在一个看不到光明的地方突然迎来的一缕曙光,那种希望,那种悸动就是“杜拉拉”的魅力所在。当我们看到“杜拉拉”在职场由一个普通的小职员一点点奋斗起来的那种过程才是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吧。这本《杜拉拉大结局》是杜拉拉的最后一本,故事接续上一部,以她来到SH成为C&B经理为开端向我们展示了杜拉拉的另一段理想生活。来到SH的第一年是杜拉拉最为灰头土脸的一年,高强度的工作,能力不够的下属,以及自己并不专业的业务知识,这些都成了她在SH成功的绊脚石,命运仿佛是处处与她作对,当她想要好好地,扎扎实实地学好业务知识,完成自己工作时,却遇上了同时进公司的无比强劲的对手——李卫东。李卫东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优秀地打响了在SH的第一炮,也成功地引起了SH高层麦大卫的赏识。这就像是命运与她开的玩笑,曾经她在DB面对那些挑战时都能顺利过关,可是这一次,她在SH却尝到了一股危险的信号。李卫东的积极进取让麦大卫越发表现出了不容后进的态度,而杜拉拉正是这后进的导火索。除了工作的不顺心,生活对于这段时间的杜拉拉来说也不是特别顺心,虽然与王伟在排除万难后顺利结合,可是王伟的青梅竹马兼老板陆宝宝带来她的新男友时一切的平衡都被打破,那个曾经与她谈了多年恋爱却又抛弃她跑去国外深造的前男友突然成了陆宝宝的新男友,一切就像是命运安排好的一个棋局,杜拉拉深陷其中,焦虑无奈却又不得其法。这一本书中的杜拉拉已不再是我们曾经见到的那个,刚毅果断,雷厉风行的杜拉拉了,她有了成长,也有了变化,因为在乎的多了,所以她也有了更多的顾虑,她会妥协,会焦虑,会无奈,会选择曲线救国,这像是人生必经的那段迷茫期,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变化,所以迷茫地适应着,变化着。对于我们来说,杜拉拉就像是一个理想,一段历程,她的经历就像是自己的一段成长过程,带着理想和追求,不断地行进在人生的道路上。

《杜拉拉大结局》白领职场必读书

职场生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经历过了初出茅庐不怕虎的傻劲,忍受过了阴冷晾晒的蘑菇效应,磨砺了百毒不侵地升级进位制,这就是有关于白领职场生涯的基本写照。相信每个白领的过来人对自己的职场生活都百感交集,感触颇深。而杜拉拉系列作品其实完全就是在这样万众举目之下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时代白领的写照;它是当今白领的心得总结;它是中国白领职场修炼的文字版精华;它是如今白骨精们的真实描绘----作为一名职场白领,我当然不会落下这个已经耳闻已久的杜拉拉系列书籍。看过了杜拉拉的电影版,自然更翘首企盼着《杜拉拉大结局》许久。此次《杜拉拉大结局》终于如期而至面世于我们拉拉迷的面前。作品的内容自然是继续围绕着杜拉拉的职场故事展开。当然,故事的内容并不是那么的单一。职场奋斗的过程中穿插入了情场的抗衡与决斗。有人可能职场得意,情场失意;有人可能情场得意,职场失意。但是,在我们的拉拉面前,她需要做的依然是变被动为主动;变失败为成功;变气馁为争取;变懦弱为自信----真正的职场成功女性再次经历一番努力而赢得之际的一片天空。人物的塑造在全书的由始至终依旧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尽管拉拉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她在拉拉系列作品中是如此地完美展现了一个职场丽人所应该具有的特质。尽管拉拉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她在她的大结局中一如既往地集结了白领丽人的苦恼与喜悦。尽管拉拉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她其实很大程度上更是诸多白领们的真实写照。看着这样的内容,作为读者,尤其是同时身为白领人的读者引起着强烈的共鸣。其实,拉拉故事中的某些情节或许正发生在我们身边;其实,拉拉故事中的某些思想和挣扎或许正是我们平时所经历着的。一部好的作品其实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够时刻牵动读者的心弦。而杜拉拉作品正是因为内容的可读性,牢牢地吸引着拉拉的读者迷们;而杜拉拉作品的大结局正是这部系列作品的完美收场纪念意义,深深地吸引着每位职场白领的瞩目。作为杜拉拉作品,它名为杜拉拉的故事,实为白领们职场上自我理想的奋斗拼搏史。值得白领们一读。

第一次认识外企

Not bad。You can find something which are you going to experience。That ,“you deserve it",is so popular and exciting that the future is believable。At the same time,you must have the power to conflict with the really society。2010-08-24

为了理想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对于升职记,我的感觉是“一部韩剧”;对于华年似水,我的感觉是将管理书上的理论放到小说里来“抛书包”;对于“战斗的一年”,我失去了看下去的兴趣;对于这本大结局,我的感觉是,没有了任何期待,反而有不少惊喜。首先,杜拉拉并不像前两部那样所向披靡了。作为一个“血统”不纯的HR,这本书对杜拉拉的局限性也有了客观的描写,很多时候,作为中层管理人员的经理,不是胸口一个“勇”字就能无往不胜的。很可贵的是,这本书非常准确地定位了杜拉拉,也正确地描写了她的对手,以及客观地带出了她的对手的命运 - 坐上了总监的椅子。虽然我明白,人总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可我还是很惊喜地看到,作者终于从自传式小说的自恋中走了出来。其次,对于婚姻、对于职场的描写还是比较客观的。可能是,作者不再自恋了吧,所以拉拉不再仅凭中上姿色便可既迷夫君又迷婆婆,也没有仗着跟陈丰扑朔迷离的“这么远、那么近”的关系,而无条件地赢得总监的交椅。在试用期的辛苦、与势均力敌同事的勾心斗角、在老板以及老板的老板面前的谨慎和掂量、在负责招聘新总监及面对假销量事件时思前想后的如履薄冰,都是那么地真实。这样的客观,才让我们感觉到了真实的杜拉拉。最后,要讲一讲这本书给我带来的第一个惊喜,也是最大一个惊喜。书中对每一个具体的事件,不同的当事人的内心想法,描写得非常到位,又切合实际。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拉拉手下的JESSICA,对于帮李卫东做事情非常积极。拉拉怒JESSICA没想清楚谁才是她真正的老板,什么才是她的本职工作,没有轻重缓急的概念;而JESSICA却苦在李卫东也是经理也得罪不得,一个小potato怎么可以随便say no,拉拉不愿意为什么不自己去跟李卫东讲理而要逼自己去顶撞,更何况JESSICA也顶不顺拉拉的风格而想有一天能调去李卫东手下......另一个例子就是将近结尾处李卫东和拉拉年度调薪时只调了一点点,他俩心里的不爽以及黄国栋内心的考虑,哈哈,简直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嘛!在“四星”和“五星”之间,我犹豫了好久。想给“五星”是因为职场小说确实很好看。但最终给了“四星”,是因为整本大结局,虽然故事流畅,描写客观,但我没有找出作者写这部书的最主要的理由,也就是小学时我们经常说的,没有中心思想。作者是为了给杜拉拉系列一个最终的交待以便从此结束这个故事,还是想烘托出这一普通白领走向成功的励志气氛?我从300多页的小说中没能想明白。嗯,中心思想不突出,所以,只能“四星”推荐了。对了,还有一点疑问,既然这本书是“与理想有关”,那结尾的少先队歌为什么不点题为“为了理想勇敢前进”,而是“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念:杜拉拉终

合上《杜拉拉大结局》的那一刻,内心是满满的惆怅。这本不应该是读完一本书,而且是一连四本书的大结局的感受。原本雪白的书皮已经被我打开合上,打开又合上之后变得有些脏兮兮。也仿佛我之前,好像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从地摊上买了本盗版的杜拉拉前三部合集的那个时候的我,经过了一年的洗礼以及将近半年的煤炭净化,哈哈。小说是我的最爱,想起上初中时留下的每读完一本小说就要写一篇读后感的好习惯,也只不过是记录下小说的大体内容和精彩句子以便写作文的时候能用到。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这种习惯被一堆一堆的作业给埋没了,也可能是我变懒了,也可能是把心思放在了曾经喜欢的男孩子身上,哈哈。我总是喜欢happy ending远远多过于悲剧收场的,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就连剧情中有善良的人被恶人暗算暂时不幸的片段,我都选择跳过忽略直接到他翻身时。就比如看过无数遍的《甄嬛传》,剧情虽已烂记于心,出现一个镜头就知上下是何剧情,但出现甄嬛被华妃皇后等人算计时就选择不看,而到她后回宫成熹妃之后的每每都是百看不厌。或许我终是个善良的孩子,看不惯小人得志,只愿好人有好报,哈哈。写了三段都没有涉及杜拉拉的任何话题,我想这终是我曾经那么热爱写作,最爱上的课就是作文课,每每写作文都写个几页纸还不爽,但却极少得过高分的原因吧。不仅中心思想极难概括,文不对题,还大篇幅的废话,想到哪说到哪。那时的我多么希望自己未来可以成为一名编辑,可以随心所欲的写字,去过自由又神秘的生活。也可能是那时上学太过憋屈,总是想往外跑,甚至有几次差点被校长逮住劝退回家。也许那时候上帝就开始眷顾我了吧,哈哈。好了,我要开始写我的《杜拉拉》读后感了。这个大结局呢,也还好还算是个慢热的happy ending,与杜拉拉的性格十分吻合。没有大喜,也没有很悲,甚至还有最近很火的婆媳关系。这让我还是蛮欣慰的,好歹杜拉拉和王伟是又在一起了,俗人一个的我终还是对这种儿女私情更加在意的。脑海里对于杜拉拉和王伟的印象还是来源于徐静蕾和黄立行,所以问我最喜欢《杜拉拉》里的哪个人物,我还是会很花痴的选择王伟,因为黄立行在我的脑海里把他刻画的甚是完美,不管是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销售上的耍花枪,对待女人的游刃有余,还是对待自己母亲的孝道,再加上黄立行的性感身板,哈哈。其实他俩在不在一起,最主要的是杜拉拉是否过上了她想要的生活。我想他俩中间分开一段时间还是有好处的,这样感谢陆宝宝和陆教授这俩娘们的小伎俩,虽说让我这个外人看来很是鄙视,但想想倘若我是她们二人中的其中一个,我也还是会自私的像她们一样的。也说不上来到底是王伟更爱杜拉拉一点,还是杜拉拉更爱王伟一点,我觉得男女对爱情这么抽象的事情都有自己的定义和分析,所以爱情中也没必要去比较到底谁爱谁多一点,彼此相爱就是最大的宽慰。另一方面杜拉拉终还是没抢到那个她期盼已久的总监位置。当她落败之时却并没有十分沮丧,让我感觉好像那个总监的目标本并不是她内心所追求的,即使她一直像老黄牛一样努力工作,也仿佛是在宣泄她内心的其他欲望,仿佛这是她内心的一种强迫症在作祟,她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理由去解释,所以就定义为她想坐到那个总监的座位。因为她的梦想,应该是那种轻松无压力的,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生活,就像她现在的自由写作者的身份一样,不签合同,想写则写,不写却隐居起来,不与任何人联系。或许倘若她没有碰到王伟,那么他俩便真真的没有了交集,她会移居国外也说不准,女人在无牵去挂时,也是最理智最勇敢之时。所以感谢作者,让他俩再一次相遇,我想这时候的杜拉拉,是最值得王伟爱的。一个女人没有办法把恋爱控制在一次以内,所以有前男友这种事情也是在所难免的;而那么凑巧的前男友成为了自己现任男朋友的表妹的男朋友之后,仿佛就混乱了许多。现在的恋爱与性不挂钩的还是少之甚少吧,所以不出现这么复杂的关系则已,一出现,放在谁身上不崩溃啊,就算自己的前男友是好朋友的现男友这么JB的事情,都会很想让人作呕N次,更不用说是加在亲戚关系上了。所以女人在选男友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虑他的人品,即使你当时爱他爱的死去活来又死去又活来,也要慎重再慎重,天知道当你们分手然后不巧的他又出现在你的生活里而不是你男友的身份时,他会为了他那颗自私的心,做出什么卑鄙无耻下流的事情。有时候男人极品起来,比妇人心还要恶毒。不过恶毒倒也罢了,弄得比娘们还娘们就恶心了。我自知这篇读后感写的不好,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我还是蛮喜欢这个结局的,杜拉拉和王伟在一起了,即使杜拉拉没有坐上总监的位置,但是她现在过的是她喜欢的自由工作,也算圆满了。陆教授应该对她也有些许歉意,她也不再欠她任何,婆媳关系应该也会缓和些,至于陆宝宝,我一直对她没有好印象,祝她一直单身,哈哈。仿佛祝一个人一直单身是个很恶毒的咒语,也不知道是谁这么恨我,然后让ta如愿了,哈哈。一般读后感都要牵扯到自己身上然后写一下自己以后要怎样的发愤图强么,我想我上面写的这一些,也已经是我自己对自己说的话,都埋在其中。祝自己也有一个圆满的未来。为之努力。

从“职场倔驴”到“理想圆梦人”

杜拉拉胜利了!当书翻到最后一页,看到拉拉戴着红领巾,唱着队歌泪流满面,而她身后站着王伟的时候,我脑子里就这么一句话:杜拉拉胜利了!当然,这种胜利也是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历尽千辛万苦换来的。可就是这样的胜利,对于我们现实中的芸芸众生来讲,也显得太遥不可及了。每个人都曾经有那么个理想,但当理想照进了现实,“理想”这两个字就变得特别昂贵。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很多人也许都暗想,我“红领巾”的时候,也和她杜拉拉一样,有个梦,梦想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外科医生,又或者当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可是为什么到后来,谁也没圆这个梦,她却骄傲地成就了自己的理想呢?区别在于,当我们同时走到人生岔路口,晕头转向不知道该往哪儿去,也早就遗忘了理想在哪里的时候,杜拉拉给自己找了个跳板——职业生涯规划。从大学毕业,对前途无所适从到被自己盲目崇拜的男友狠心抛弃,从在小小的民营企业被老板动手动脚,到在世界500强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蛮劲儿,从一个打着擦边球搭上HR便车的伪内行,到老板哀求利诱都留不下的香饽饽,杜拉拉彻底地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无论是初恋男友后来的悔不当初,还是王伟最终毅然决然地“抱得美人归”,她杜拉拉都是一个事业和爱情的双重胜利者。说到这儿,貌似这位伟大的女主人公就离我们的“现实”更加遥远了。无论是为了励志,还是为了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打拼终究是能够得偿所愿的,《杜拉拉》都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很多职场上通用的法则,就像看完第一本时那样,我把自己学到的简单总结一下:1、做倔驴,但不做菜鸟。从头到尾,作者一直在强调杜拉拉是一个出了名的“倔驴”,但大家都看得出,这个词不是贬义的。她的倔强,让她在生活中有点“誓不低头”的味道,在职场中有点“不畏强权”的味道,在爱情中有点“矫情却不霸道”的味道。凭着这股倔劲儿,杜拉拉成功地拿到了她能力范围和职责范围之外的“烫手山芋”,可是因为她倔而不菜,一次次凭着这股拼劲儿完成了任务,实现了目标,一次次让那些起初看扁了她的人擦亮眼睛重新认识她。2、做自己会的,学自己不会的。从杜拉拉踏入职场,到她挣下足以可以让她放弃职场,投身自己理想的那桶金和那份自信,用了仅仅十年出头的时间。虽然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小说的艺术夸张,但是从拉拉整个晋升的过程来看,她的进步速度绝对是惊人的。换个角度想,如果现实中的我们,也都有她这般毅力,把自己会做的事情,抢着做好,把自己不会做的事情,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学到手,谁还能不把你当回事?因此,在杜拉拉的成长历程中,她对于这套方法的运用越来越炉火纯青,越来越得心应手,她的成长速度也就越来越风驰电掣了。3、会做下属,更会做上司。当我们踏入职场,给自己上的第一课必然是“怎样做一个好下属”。这固然是重中之重,看第一本的时候我就对这一点心领神会了。BOSS喜欢的不仅仅是一个老实人,能受重用的人第一要义得是聪明能干,核心是以忠于BOSS为本,基本要求是任劳任怨吃苦能干,根本方法是善用情商。做到了这些,再加上对老板忠、奸并用良苦用心的理解,你就差不多可以成为一个达到优良标准的下属了。那怎么当上司呢?我们这些凡人,虽不能个个都有呼风唤雨的一天,但绝大多数也不可能一辈子做最底层的基石,但凡你的下面有人,哪怕你只是小组长,从辩证的角度讲,你也是个领导了。在《杜拉拉大结局》里,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在一个下属面前,讲另一个下属的坏话。这一条算是我见过的“上司宝典”里最有新意的词条。我们从来都知道作为下属不能随便议论上司的本分,却想不到,上司也不可以随便在别人面前给下属下定义。一个聪明的领导,懂得怎么统筹兼顾,绝不伤害一个好人,也绝不给一个坏人判死刑。有话不直说,好话不明说,坏话不能说,此乃用人之道的上善。4、与理想有关,从职场开始。我还没有正式踏入职场,因此说这番话,纯是只能抱着学习的心态。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是不是真有杜拉拉式的大把成功案例,还是如我所说,这只是芸芸众生中被上帝青睐的那少数几个肯努力的佼佼者。但至少,杜拉拉的大获全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那就是从职场开始,为理想铺路。进入职场之后,总归避免不了对日后漫漫长路的迷茫和无助,但是用点倔劲儿,把活儿干明白干利落了,就算你发现不了你爱的是什么,至少你可以用排除法,一点点知道你不爱的是什么。如果你不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钱花不完的富二代,那么想当然地一辈子只盯住自己那虚无缥缈的理想,成本真的是太高了点儿。也许在职场里,你会慢慢找到你那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清晰的理想,同时,你也为你的理想挣到了资本。这个时候的理想,绝对不同于你“红领巾”时代的那一个,用你自己挣来的资本,为你自己的理想铺路照明,那感觉,才真是自己把自己感动了。如果有一天,当我有这样的能力了,衣食无忧地“挥霍”着我的光阴,向着我自己的理想前进,我想,我真的是做梦都会笑醒了。

与理想有关,与感情相溶

《杜拉拉大结局》与前几部杜拉拉一样,都是那么精彩。不同的是,《大结局》将杜拉拉的职场打拼从为了生活而奋斗上升到为了实现人生理想的高度;不同的是,《大结局》里融入了更多的感情元素,将杜拉拉与王伟的爱情与婚姻中的波澜不惊与跌宕曲折在这样一部职场小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因此使得小说更有人情味,更耐读。在SH这样一个庞大组织中,办公室政治,权利斗争,尔虞我诈,你上我下,每天都在上演着。仅仅一个SH公司就把职场上的纷杂和热闹演绎得歌舞升平、雷霆万钧。这正是职场小说好看和过瘾的地方。在这点上,《大结局》延续了前几部的写作风格。《大结局》对前几部进行了收尾式的结局,无论是HR部门,还是销售部,也无论部门经理,还是总监,大家该升职的升职,比如李卫东、艾玛;该加薪的加薪,比如杜拉拉;该注入的新鲜血液注入进来,比如HR每个月不断招进来的新员工;该空降的空降进SH,比如陈丰。然而,作者却对主角杜拉拉的职场走向与未来生活设置了开放式的结局,可以任由读者想象和设计杜拉拉的未来人生之路。我想,作者之所以如此设计结尾,大概是拿杜拉拉的人生理想做抛砖引玉吧。杜拉拉在实现自我价值和自由的道路上找寻着人生理想,这份理想,不包含名,也不包括利,更没有职场的巨大压力与竞争……这份理想,也许是内心一直深藏的梦想,也许是让身体和心灵得以安适的途径……个人认为这本大结局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一方面,是它把普通人的普通职场生活延伸到人生理想的层面和高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和启迪;另一方面,是杜拉拉与王伟这位夫妻看似平淡却彼此眷恋的感情,这份感情给一部职场小说添加了非常棒的调味料。这份感情在陆宝宝和张东翌出现之后变得波折不断,那是杜拉拉在遇到王伟之前的旧问题,如今,旧伤变新伤,伤及杜拉拉和王伟,亦伤及王伟的母亲陆教授。读事关感情的这最后一部分,我数次泪流满面,为那有情人之间的矛盾、纠葛与彼此中伤而难过,更为那彼此依恋和坚守的执着而感动。虽然,小说的最后,杜拉拉选择与王伟分开,但我想,那份感情依然在。

职场偶像杜拉拉

曾经,我对职场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曾经,我以为凭自己的能力与热情可以在职场上大展拳脚,直到我亲自接触到职场那天起,我猛然发现自己是多么幼稚。现实的职场比我想象中的职场阴暗残酷得多。职场并不像学校里一样,只要你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就能得到所有人的称赞,被人高看一等。在职场上,会做人比会做事更重要。在职场上打滚过三年五载的人一定会同意我说的话。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大多数时候,工作只会占用我20%的精力,其他的80%都奉献给了万恶的办公室政治。有时跟一堆机器配合比跟人配合要简单得多,即使使唤机器也挺劳神的。很多人都觉得纯搞技术的人特别天真,说话办事特别直,可能就是简单惯了的缘故。 人总有在职场打拼倦了,烦了的时候。年少时的宏图壮志都扔到了爪哇国。工作就是为了赚钱,没理想,没一切,过一天是一天。突然间,一部《杜拉拉》横空出世,邻家女孩一样的杜拉拉用常人难以达到的热情和拼搏精神投入到职场洪流当中。杜拉拉有自己的职场规划,她知道什么时候要做什么样的事,做这样的事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杜拉拉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即使职场暗潮汹涌,但杜拉拉都能咬牙坚持挺过一关又一关。杜拉拉是一个把职场当作战场的人,无论自己有多么差的装备,无论当时有着多么不给力的手下,无论对手是多么强大,只要冲锋号一吹响,杜拉拉一定会像离弦的箭一样蹿出去,去拼命取得胜利。做为小说的女主,杜拉拉的爱情之路注定会一波三折,爱或不爱,分或不分,总是让拉拉纠结。但拉拉是在不断成长的,她具有很高的智商与情商,她是那样的热爱生活,关心朋友,相信属于杜拉拉的幸福就在转角处吧。 追杜拉拉的书好几年了,从第一部起,到现在的杜拉拉大结局。杜拉拉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面对职场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杜拉拉的故事非常真实,对我们的职场生涯有很大促进,其实就是一部写成小说的职场教科书。书中的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我们都可以照搬到自己的工作中。 杜拉拉在不断成长,不断成长,热爱杜拉拉的读者也随着她一起进步。喜欢杜拉拉,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职场偶像。

与理想有关,与爱情无关

看到杜拉拉第四部“与理想有关”,我心里着实担心这后面有暗台词:“与理想有关,与爱情无关”。在第四部里,拉拉从白骨精的职场历练中苦涩涅磐,继续追求理想,她与王伟的婚姻失败,果真应了我的暗想,现实果然与爱情无关。职场与爱情,永远是最难抉择的人生话题。从整部杜拉拉升职记来看,她也不能例外。从早年拉拉初入职场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果敢努力,到经过了一番职场折桂之后,她收获了职场的硕果,收获过爱情,只是又失去,她也终于开始回归自我,开始独立而自由,与自己理想有关的生活。关于职场,无数的前辈已写过无数的箴言,无数的警句。有前人的提点固然非常好,但是自己的职场终究是各人冷暖自知。《杜拉拉升职记》一书也曾尝试着以杜拉拉之口讲述许多职场真理:情商,智商,跟对的老板,跳槽的学问,职场的爱情等等。但我觉得最精彩的还是第一部,给人激励,给人勇气,如同一部生鲜活泼的励志剧,自然新鲜而朝气勃勃。她的故事发生地外企,也让人生出许多的向往,而那些集团内的小团体的斗争,老板与老板之间利益之争,到了今天无数次的争取,努力,追随,被牺牲之后,杜拉拉成长着,成熟。经历过种种职场磨练,再回首当年青涩,也不过是太阳照常升起,阳光照在桑岗河上,百味杂呈又暗自按捺住,转而淡然和坦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职场便是一杯终将冷却的隔夜茶。关于爱情,职场里无爱情,穿PRADA的女王无缘爱情。杜拉拉的爱情,从得而复失到喜结良缘,却最终败在现实之前。在这一部里,这部职场小说有朝着婚后文发展的趋势,多了些言情小说里常用的桥段,比如婆媳不合,前男友,老公的小表妹等等复杂的关系,让杜拉拉与王伟的婚姻经受考验。这么书写,一方面突显生活的力量,现实的重力,多了一点娱乐感,另一方面也强调拉拉在爱情与理想,家庭与职场之间的抉择。这一回,她婉拒了工作机会,离开了爱人王伟,而选择自由职业的理想。这算是如今即使没有爱情,也要好好地爱自己的一种答案吧。无论如何,不再以公司的斗争,公司的利益为重,拉拉在职场里终于选择了一回自己。可是爱情呢?没办法的选择,于是如副标题所言“与理想有关”-----伤心地与爱情无关。小说毕竟是小说,生活是酸甜苦辣的现实生活。那些婚后仍在职场上奔波的女性,更期望职业与家庭两手抓,于是承担来自前方战场与后方后勤的两重压力,在平衡间心力憔悴。当然,有的人选择了回归家庭,有的人带着痛选择理想,如拉拉。在生活的重力与重量面前,理想与现实的抉择虽然两难,不过相信只要不言弃便会闯出一片天,一定也有峰回路转的那一天。拉拉便是如此。

信任感

三张开头的杜拉拉依旧500强,只是不再精神焕发满腹委屈,职场的明争暗斗终究升华到新的高度。大篇幅主心骨的婚姻生活,最终篇的故事喜剧收场。四本书的职场系列里,杜拉拉并不是曾经以为的浑身闪耀着Lucky光环的美少女,最终的待遇不过刚好对得起这个阶段的正常年龄。只是,更懂得自律,理财,令人信任,要命的是情商出奇地高。最终篇的笔墨终究是多给了婚姻,两个惺惺相惜的人,变幻莫测的职场,细细碎碎的亲亲我我以及风吹草动的不安全感。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如出一辙。工作,生活,投资。信任感被提及到了最高。那些理想中的诸多想要成为里,梦想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过是要一个更加独立且更好的自己。

做爬过荆棘开在顶端的花

07年到11年,杜拉拉系列走到完结,这个小姑娘从小助理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我工作三年,小助理变成小骨干,可惜title还是小助理。有多少故事,看到的听到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天都过得热闹又跌宕,每天都会获得知识,增长经验,或者经历失败,吸取教训。这样的生活逐渐程式化,时而奋发,时而懈怠迷茫,接着又激越起来,晃晃悠悠,三年过去。时间滑地如此之快,想来是件怪可怕的事情。那个刚进公司入职培训的时候没日没夜学习产品知识、在大家面前竞选班长的小女生不见了,那个太认真把难活儿都自己扛、被领导骂了然后委屈大哭的小年轻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写报告规整条理、做表格齐整清晰,吵架游刃有余、有困难绝不一个人死磕的职业人。撒娇和哭都只需要一点技巧,真正的情绪却都藏起来,藏在洗手间里,手机的乐顺备忘录里、豆瓣说里,还有心里。到今天,那些复杂的项目,难以完成的指标,都很难再让我掉眼泪,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想起自己曾经弱弱的样子,想起这些年的改变,各种回忆击中我,很容易就能够落泪。那些不容易只有自己知道,却因为是自己选择的路,所以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自己在这个城市一个人生活了三年,度过了25岁,没房没车没爱情,却过得自在自如。去年租房在公司附近,晚上9点多下班,沿着温柔的路灯光走回去,总会遇到很多年轻的男男女女,塞着耳机或者打着电话,和我一样走在这样的灯光下,神情疲惫,但带着下班的轻松。太多人,和第一、二部里的拉拉一样,在这个城市,还算年轻,有一份薪水正好能衣食无忧的工作,加班习以为常,外地人,不会说粤语或者说的不好,可是有梦想,有咬咬牙总想证明什么的心,有面对爱情的柔软,可或许不那么如意。我们都不是孤独的。拉拉的故事很系统,涉及了很多人力资源、职业规划、人员管理、交际技巧的知识;同时,这也是个职场故事和爱情故事,她生动又可爱,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然而一直坚韧、目标明确、达观宽容。不同的人、不同的视角,会从她的故事里有不同的收获。很高兴她有自己的事业,和王伟也走到了一起,happliy ever after.拉拉的故事结束了,而我们的故事还很长。三年后我会是什么样子?会做怎样的工作?有怎样的title?年薪是多少?与什么样的领导和同事共事?与一个什么样的人走到一起生活?这些我都不知道。拉拉的路只是一种可能性,只能借鉴,不能复刻。也来讲一个寓言吧,那个海边捡贝壳的故事。寓言说都因为总能发现更美的贝壳,于是一路捡一路丢,最后会一无所获。可是如果不是这样一直努力寻找那只更美丽的贝壳,中途就放弃了,会更加遗憾。就算是最终捡到的贝壳不是自己最中意的,回忆起来曾经获得过非常喜爱的贝壳,有过那种欣喜也是美好的。而且,在捡贝壳的过程中,你积累了经验,了解了自己喜好的是怎样的形状花纹,很大可能会找到自己最满意的贝壳,然后也happliy ever after.所以,总要看看自己通过努力,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的,认清自己的同时要自信和坚持。每次我down的时候,我就在微博上写,要做爬过荆棘开在顶端的花,我喜欢这样向上的自己,自勉和共勉。

拉拉不只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代人感同身受的青春

杜拉拉四终于看完,从10年看一到现在,随着故事的情节不由想到这一年来家里的变故,和S的跌跌撞撞,还有即将到来的工作。故事的最后产生了共鸣,这是一段青春的印迹,是一种万劫不复、历历在目却回不去的意气风发。懵懂、奋斗、挣扎、理想……拉拉不只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代人感同身受的青春,久久不能入睡。

关于理想……

最后的一本,昨晚看完的,感触很大~(话说你要是没完结忙着拍神马电视剧和电影呃==……)前三本印象不深了,但这次,仅,关于“理想”……比较喜欢陈丰,觉得他总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思路清晰,逻辑极佳,稳健的一步步在错综复杂的职场里前进……排除里边关于感情的情节,以及某些专业化的内容来看,很多职场定律都有很大的操作性……其中不禁为拉拉感到太累了,她的某些倔强,忍不住会疼惜,某些努力,望尘莫及最后的选择,很潇洒,也很棒,不是每个人都会都有这样的勇气吧~笑,比如我,虽然一直想这么做……常常在抉择中犹豫,像这次,不知道自己最终还是会放弃竞选吧,我没有理由说服自己,目前。倘若我选择另一种坚持,以部里的影响,进入第二轮不会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至少是……,唉,强大的诱惑吧~也许我这是一种逃避,逃避再一次的挣扎,逃避跌倒的可能……记得当初被“想要得到什么”这个问题害惨了,其实当时你不经意问大家的时候,我就想说,“想成为和你一样的人”……对人很挑剔么?也许吧,活了快20年,只有3个人可以真正左右情绪,2个人可以默默点头,可能我的经历还是太局限了吧,幼稚的孩子……扯远了关于理想,喜欢“挑战”的热血沸腾,也喜欢“安逸”的淡泊似水……最重要的是,做我自己,即使不得不隐匿,也希望有些人可以相信。马斯洛的最后一层啊~离我还远~~嗯,加油吧,ST,为了……

再见!杜拉拉

看完《杜拉拉大结局》,结局也算是 “You deserve it”实至名归了。  从初入职场时的“行政助理”至“ C&B经理 ”。在SH虽未成为“HR总监”但最终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杜拉拉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她没有背景,受过较好的教育,有着超高的IQ及EQ,靠个人奋斗及能力和聪明获取成功。算是很棒的励志故事了。  不过在杜拉拉的特质中也有不理想的地方,不够达观,宽容不足,但起码从青涩到练达,一直都是一个认真思考,坚韧不拔的理想主义者,杜拉拉式的职场哲学信奉的是踏实、唯物、努力并且适当忍耐,前提是理想和逻辑。  回头从第一部的 《杜拉拉升职记》至 《杜拉拉2华年似水》、 《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到最终的《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这部小说传递给我们的不是职场厚黑而是踏踏实实的工作与生活。 在DB在SH拉拉都在用智慧的方式生存着。所谓人在职场,IT NEVER ENDS(永无止境),拉拉在遇到挫折时更是勇敢的面对,拉拉的对理想的执着,面对困难的勇气也足以另我们佩服甚至感动。拉拉属于这个时代!  在多数人看来,白领的外表永远是光鲜艳丽的。每个人都希望能在世界五百强工作。没人考虑职场中的勾心斗角,又有多少人想过实现自己的理想。杜拉拉通过努力现实了自己的理想。我们或许也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努力,在现实与理想中我们都希望有一天理想能实现。生活公式能为理想=现实。 理想这个东西未必非得光辉高大,完全可以是某个平和的愿望,但是,离开了踏踏实实的行动,就谈不上什么理想,只是空想和幻想罢了。希望大家都执着于自己的理想!踏实行动,追随智慧,热爱生活,执着理想!  今夜不谈其他,我们只谈理想。再见!杜拉拉  2012.2.22 凌晨随笔

杜拉拉幸福记

看完大结局,脑子里第一个冒出的词儿,就是幸福,这本大结局也堪称是“杜拉拉幸福记”。相比前几本在职场无惧无畏的倔驴杜拉拉,大结局里的杜拉拉明显有步入中年之感。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不是杜拉拉升职记里那个二十出头的青涩丫头能比。是继续奋战,和李卫东就总监的职位一决雌雄,还是响应婆婆的号召,和王伟去北京安家生子?职场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对于女性来说,似乎是个永远的难题。杜拉拉也不例外。相比李卫东和陈丰,职场上的杜拉拉少了点破釜沉舟的魄力和冒险精神。她在SH的境遇也就不难想象了。总体来说,杜拉拉大结局是我所期望的结局,杜拉拉离开职场,回归家庭,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吧。祝杜拉拉幸福!

说说陈丰这个人物

陈丰这个人物一定是有真实原型的,而且恐怕是整部书里还原度最高的人物了。作者李可和这个原型私交甚密却还是因为几个因素分道扬镳,最后连普通朋友都算不上了。从前三部来看我一直以为杜拉拉在DB的私交有海伦、张凯和陈丰,但是第四部结婚的宴请上却没请陈丰(之前种种都显示杜拉拉和陈丰关系明显好于和张凯的)。虽然书里和陈丰的分道扬镳在婚宴之后,我却认为现实中很可能是李可和陈丰原型分道扬镳之后才结婚。也就是说李可在和陈丰原型工作上分开之后连私交都断了。李可和陈丰分道扬镳的因素有二:一、其实不是一样人,本性就合不来;二、被他的不认可伤到了。1.李可一直就不喜欢陈丰的不直率,说白了就是心眼太多。杜拉拉虽然到后来已经非常圆滑,但这源自不断自我修炼而非本性。有趣的细节是李可不止一次写陈丰心中暗自称赞拉拉变成熟了,李可通过写作来意淫可见她一直很在意自己在陈丰原型面前表现得是否成熟。2.在SH最后没升上HR总监跟陈丰有很大关系,这导致杜拉拉也就是李可整个人生轨迹的改变:由职场转写作(或是培训)。虽然做培训是杜拉拉一直以来的理想,但是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职场生涯不是她本意(她本来也有意冲冲总监的),所以她难免要责备陈丰。其实从整部小说的种种看来李可很在意陈丰原型对她的看法,最后HR总监没做上其实说明陈丰原型不够认可李可的工作能力,这才是最最伤害李可的地方,所以他们之后也没得朋友做了。这里我说一下我自己观点:以自己为原型写的小说总是难免有局限性的,尤其是李可这么好面子的主儿(由杜拉拉种种判断得出)。所以说书里写的拉拉看似没什么硬伤却没能在升官之路上一路狂奔恐怕更主要原因还在她自己——李可其人就没达到做总监要求达到的能力级别(我觉得可不光是李可书里写的拉拉下不去狠手这么简单)!书里没写出来有两种可能:一、李可看不出来自己其实还有差距;二、李可不想明确地写出自己尚有差距。我看李可这种已属人精级别的恐怕后者可能性比较大。陈丰原型其实是现实中进一步帮她认识到自己差距的那个人,李可这么好面子,怎么可能还跟他做朋友?写起书来自然也不会讲明是杜拉拉自己有差距才做不到总监位子。但是李可是非常非常尊敬陈丰原型的,也为友谊的中断深深惋惜,无奈过不了自己的坎儿,唯有在书里细细梳理两人关系,陈丰原型看这部书一定也会感慨万千吧。

永远的杜拉拉

前些天读完了杜拉拉大结局,感慨良多。现在自己也初入职场,杜拉拉也从大学看到了毕业。其实第四部已经没有了第一部或者第二部那么多的职场小常识了,更多的是讲的一个生活,一个心态。忙而见不到希望的工作,杜拉拉已不是当初那个热血的青年,不断的奔走,王伟替她问出了这个生活何时是个头的问题。叶陶和沙当当的情侣兼商场对手关系,告诉我们这个该怎么取舍。陆宝宝对杜拉拉和王伟的不断挑拨,张东昱的亘然出世,不断的演绎着他们的尴尬,后来陆张二人的和谐分手,原本了却了杜拉拉和王伟的心病,没想到反而让他们关系急转直下,一通张大嘴的电话报销了陆教授,在母侄二人的合力进攻下,杜拉拉的王伟惨淡收场,而翻然悔悟的二陆,只能不知所措的看着两人离去。其实这又是一种无奈,当婆婆看儿媳不顺眼时,百般的刁难,老觉得自己儿子娶个媳妇吃了亏,但是真把她轰走了,却反过来发现儿媳其实对自己是满怀愧疚,儿子也因为失去了爱人而消沉,作为母亲的到底也该如何反应呢。陈丰大帅也是,杜拉拉一心一意帮他解决了万方的难题,加之密切的私交和前公司的同事,最后在投HR总监的投票中悍然选择了手段更为强硬的李卫东。王伟为杜拉拉分析说,新官上任,需要一个狠手为他充当打手,陈丰的选择是由自己的理由的。这告诉我们,有时候不是你不行,而是你不能,升职不仅是能力的博弈,也是公司权利格局的重组。梦碎总监之后,杜拉拉退出了职场,坐起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为新毕业的大学生提供职场培训,分享自己的经验。现在的杜拉拉更加的淡然,生活也更加的随意,少了一份压迫,多了一份闲适,当又一次遇见王伟,捧起了红领巾,唱起来少先队员之歌,以前久久的存在心中的理想,少年时候的纯真和希望瞬间淹没了她的感情。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李可在序言如实总结。其实这本书就像国际歌那样,当我们在忙忙碌碌中碌碌无为的时候,听一听先辈的旋律,一个热血喷张的年代,我们是否想的太多忘记了那份单纯。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杜拉拉——理想的光辉

昨晚看结局看到深夜,杜拉拉这样一部职场小说其情节却引人入胜,我总是拿起来就无法放下。剩了几页结局突然之间就停止了,我似乎不敢去翻到最后一页,不舍得与陪伴自己这么就得杜拉拉说再见。人的理想都是光辉的却又都是遥远的,我甚至从未想过这部作品的结局内容是什么,也没想过像拉拉这种专业能力高经济基础又好的人最终追求的是什么。究其原因,是我个人的眼界太短了。我内心的想法仅仅是拉拉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坐上了总监的位置,认为这样的状态已经到达了顶端。殊不知,为理想而活才是她的目标。这是我才明白,一个人能追求自己的理想有多么不易,不仅仅是靠嘴上说说的,也不是只有年轻人才有资格谈理想。有了长期的经验积累,有了经济基础,有了人脉,这些才是追求理想的基石。我曾经想拉拉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值得吗,原来一直是理想支撑着她。经历了多少汗水,经历了上司不待见、下属不给力,经历了对工作的摸索到熟练,拉拉终于换来了自己人生中的光辉时刻。在我心目中拉拉的工作能力接近完美,她的思路永远都是清晰的,即使在紧急时刻也总能开辟出直通目标的路径,这就是职业能力上的提升吧。这几本书绝对是值得人们读上数遍给人深深思考的作品。

果然很理想

从第一部一口气读完大结局,我好像也感受到了作者的职场成长和内心成熟的过程。里面有关hr行业和销售行业的描述还是很接近现实的,主角杜拉拉确实是才女,而且很勤奋,我在外资企业服务这些年,对里面的高层间的明争暗斗很有感触。如果说第一部的升职记是毕业生的圣经,最后的结局我相信是普通白领脱离苦海的希望,当然,正如标题所说,结局相当理想,现实却有各自的荆绊,但这一整个故事对于职场小白领来说,确实相当有鼓励性的。

《杜拉拉》看到的不止是杜拉拉

花了3个晚上,读完了最后一部杜拉拉,这一部讲的是拉拉的爱情与理想,职场相关的知识要从陈丰等人身上顿悟。最后陈丰的选择让整部《杜拉拉》系列更加的写实,有血有肉。拉拉在最后情感的纠葛中,更像是一位柔弱的普通女子,也是脆弱敏感的,女人,最终的归属还是一个有依靠的家以及一个可靠的男人。前三部在职场的描述中穿插着与王伟的爱情故事,而第四部大结局,更像是对前三部的整体梳理,所有的支线都浮出水面,每个角色最终的归属都做了交代,读完之后觉得很舒服,很踏实,不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一切都很美好了。杜拉拉,再见!

与理想有关

一直在跟读,从有声小说到发行书到电视剧到电影,如今读完了大结局篇,对外企的生活有了一丝向往又有一丝迷茫,比较崔曼莉的浮沉,外企终归是个赚钱的好地方,但正如最终杜拉拉走向自己想要的方向,与理想有关的东西始终是人最终应该追求的东西,事业,爱情,友情,每个人都在这个社会里好好的雕琢着,每个人的的性格决定了他们最终的方向,每个人的秉性也决定了他们的造诣,人都是追求幸福,而幸福对每一个人来说的定义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一种适合自己的幸福,只要是最适合自己的路,就应该充满幸福的去走,无论高低贵贱,走向幸福的路是殊途同归的,祝福拉拉能和王伟幸福的同时,希望自己在即将踏上的职场能够有足够多的智慧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来走向幸福,加油!

书本身的质量已经能够体现作者为何能够在职场出色

虽然杜拉拉最后没能坐上总监的位子,离真正身登职场高位的职业人之间还存在有差距,但是凭她目前的职业履历,已是许多人不可想或者不可得的,所以担得上“出色”这二字。《大结局》的信息量很大,若说前几本还有许多篇幅是教授理论方面的问题,那么这本书在对身处于不同利益状态下的人的心思把握则占了较大的篇幅。看完这本书,我在心里疑问,虽然作者所在的职位,与她的情商确实能够看明白许多利益关系,但是如何能细腻的把握所有事态之后各类人的心思?方才看了另一位读者的评论,发现原来作者还是要靠自己的主观臆测来书写他人的想法,不过我想,即便是猜测也肯定是基于当事人的性格,与其所在事件的利益角度,来进行的推理。毕竟很多时候,或者说是所有时候,我们都不能完全听到或者看到事件当事人的心态,那么,这本书中的全方位描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为何我认为书本身的质量能够体现作者为何出色,因为不管是自身的努力,还是看到其他成功者的身影,都不难发现,在做得比较完善的事情(个人不喜欢用成功二字)背后,都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和一种追求完满的态度,和离不开的切实行动。那么,类似的,杜拉拉升职记整四本都能以比较充盈与实在的模样呈现在读者面前,亦是她思考、态度与行动力的体现。虽然个人觉得这本书的收尾有点匆忙,但作者厉害在使她没有明显的违和感。原先是在图书馆看的,改日会买下吧,在不同的职业阶段,读一读,都会有不同的启发。

五年一梦

交完毕业论文的初稿,心血来潮又重头看了一遍杜拉拉1-4,也就几天的功夫。这几天,除了看书,我的生活与猪无异。我觉得这样也蛮好。故事里,拉拉从一家民企蹦到了DB做行政,又做外围的人力资源工作。最后历经千辛万苦,在SH完成了她人生的大转型,无论是事业,还是婚姻。故事外,2007年-2011年,一晃五年已过,一晃我就要告别这座占据我生命中最重要六年的大学和城市。从杜拉拉1到杜拉拉大结局,你可以看到拉拉的成长是如此迅速。套用里面我比较欣赏的表达:在斗争中迅速成长。当然,我更加觉得,拉拉的成熟其实源自作者本人的成长和成熟。如果说杜拉拉1里,只是更多的是职场如何做事的内容,那么杜拉拉4会让你发现职场做人的告诫也好,提醒也罢。它们不同于初入职场的不谙世事,只有一股猛劲,却也不是老谋深算的狡猾,而是一种职业化的状态——你若不问,我定不多嘴;你若有姿态,我绝不含糊。无意争论这样的职业化是否就是他人眼中的世俗或者不真诚。在我看来,这样的职业化已经做到了最好的两全,不违背自己真诚的内心,又保证自己不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算不上什么大智慧,也一定算得上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坦白说,大结局里拉拉的状态早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杜拉拉了。对于像我这样的职场预备役新兵来说,更加像是一个标杆。对事情的判断力,对事情节奏的掌控,对人的态度,对工作的决断,也包括对于生活对于爱情的理解,都不是一个职场新人的高度了。拉拉是难得的,因为她永远不曾停止过学习,从来不曾停止过努力,也从来不曾停止过争取。幸福都是自己争取来的。拉拉也是幸运的,虽然一路上遇到不少找麻烦的人,但是基本面还是好的。若今后工作时能遇上何好德这样的上司,陈丰这样的同伴,童家明这样的同事,海伦艾玛这样的下属,其实已经算得上三生有幸了。当然,拉拉还有王伟这样的老公。这一路,虽然也有不少的鸡飞狗跳的事儿,不安好心的人儿,基本有了这些人保驾护航,也算是好坏对半扯平了。或许也正是拉拉的智慧和认真,最后才吸引了这样一批人吧。很快,要开始人生第一份工作了。已经读了快二十年的书,发现,人生的后半辈子,基本就要和工作为伴了。没有了上一辈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终身的崇高革命理想,反而还要面对快速上涨的CPI,千方百计在各种税负、资产的保值增值上耗费脑细胞。想起小时候总喜欢用好人还是坏人来区分电影里的主人公,简单的逻辑总是充满确定和安心。可是,世界从来就没有真正简单的东西,学着接受不确定性,并苦中作乐才是王道呐。五年一梦,一梦五年。五年之后的我,会在哪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让我演给自己看。

第四部不错。

昨晚我一夜没睡。12点40加班回到家。打开包裹,直接拆开就读了下来。一口气直到今早7点半。拉拉的性格,不完美,但相当真实,带有很多同龄同阶层女孩子的共性。王伟也是如此。拉拉的在工作中的风格是我很喜欢的类型。关于结尾,就是王伟妈妈装病的那段。为什么我觉得很熟悉的桥段?也或许是昨天夜里太累了我精神恍惚。但总觉得似曾相识。其他都不错。

最后很弱

最后的结局,让我觉得很平淡,草草收尾,而且有点莫名其妙,为什么要唱什么少先队歌,为什么会双眼湿润。中间还不错,感觉女人在职场上起到了润滑的作用,但是终究会要回归家庭生活。为什么老是说我字打少了呢,一定要凑齐50个字才可以吗

再见!杜拉拉

杜拉拉终于出大结局了,一口气看完了。最后结局叫“与理想有关”,这样的结局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拉拉虽然没有在职场上拿到她梦寐以求的HR总监,但她的选择说明她真的成熟了,好多事看明白了,也不较劲了,能放弃职场,执着地去追逐理想。所以说她属于这个时代,就好像我身边的每一个活生生的职场人。其实,工作呢,最要紧的就是开心。职场上的这些事呢,多是不能强求的。升不升职,光靠努力和执着也不一定能行,要有机遇呀,贵人呀等等太多的因素了,所以有些时候要懂得舍得。也就是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道理,杜拉拉再次告诉了我们。

it never ends

今天一整天,都沉浸在杜拉拉的世界中。也许好的书就是这样,让读者产生共鸣。从大二上人力资源课的时候,老师就一直在高度赞扬着这本书,当时很浅的看了杜1和杜2,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后来,大四开始在外企实习的时候,重新翻来看,一个劲的点头,因为我们有着类似的背景和经历。找实习的时候,主攻的是HR方向的,为什么?熟悉我的人,个个都会和我说,你太适合做HR了。原因不外乎于,亲和力强一些。我自己其实比较迷茫,从心里上来说,我是很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在@也做了比较多的招募member和“知心姐姐”之类的工作;做MBTI测试的结果,也倾向于HR 培训这一块(但是近日做某专业测试,居然推荐我去学神学。。。)。所以当时我很想尝试下,至少是在企业中实干一番,看我到底适合不适合。可能缘分的问题,我最后却确定了一份做team assistant的实习(与HR不沾边,偏小秘书类),主要被公司的title所吸引。德国是我很向往的国家,那就试试德企咯。这段约为9个月的实习,几乎,像极了,杜拉拉最开始的工作。我犯过错,试图狡辩,但是其实是会被发现的,而且后果很严重,所以学会了担当;放低姿态,学校里面的很多光环都是浮云,作为新人,放低,没有什么是小事,没有什么是偶然,所以学会了嘴甜手快;保持自己的个性让自己和周围人舒服,但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所以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做事与学习;这三点是我实习最大的体会和与杜拉拉的交集。it never ends,是的,杜拉拉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我也没有。在异国工作,不仅需要良好的工作技能与职业的工作习惯,关键我要积极主动,专注,努力,坚持,融入他们,错了,是我们,的文化中!刚刚写完这些,就收到了新老板的邮件给我答疑解惑,我对未来还是非常非常的有信心和期待的!!!这是我实习的时候写得小感想,汇总一些。作为新人的第六天http://pragueng.blogbus.com/logs/78163529.html转型--实习2个月http://pragueng.blogbus.com/logs/86235278.html8小时之外http://pragueng.blogbus.com/logs/85974707.html实习半年小记http://pragueng.blogbus.com/logs/109799497.html另外分享几本初入职场的书,对我影响还挺大:《杜拉拉1.2.3.4》《小强升职记》---GTD,时间管理《米娅快跑》--FMCG的mkt在做什么《圈子圈套》--外企中的真实故事,作者曾在西门子,联想工作过it never ends!!!!!!!!!!!!!!!

你的朋友未必不会帮你的对手

杜拉拉大结局的结尾让我很吃惊,陈丰竟然没有选择杜拉拉成为HRD,而是选择了李卫东。从个人角度上来说,拉拉作为他在BD的老搭档,也是他一直的HR后盾,这两人的默契程度应该没得挑。第二,陈丰和拉拉的私交也很好,就连不在一个公司之后还是有互相问候。从公司角度上来说,拉拉被称作“倔驴”,在工作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何况拉拉现在成功搞定宽带制,算是圆满的完成了HR范围内的所有任务。而李卫东是个典型的炮手,有冲击力,有心计,但是做事情不够稳。然而陈丰为什么要选择李卫东呢?我想可能正是需要一种“炮手”吧!SH的压力过大,作为一个炮手能更强烈的帮助他扩张业务。但是我又不明白,一个只有激情和方法的人,没有一种踏实的工作作为保障,又会怎么样呢?也许杜拉拉没有5了,但是我特别期待SH里陈丰与李卫东的合作,会不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让陈丰后悔呢?

看过了

为了准备工作看的,很好的书,很佩服拉拉为了工作不断地努力,不过我感觉其实拉拉也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他才会偶尔对王伟有些无理取闹,遇到王伟这样的男人也真的很幸福,北京男人真的是这样吗?想起来几年前那个喜欢我的北京男人,那个我深深用言语伤害过的北京男人,现在真是后悔,而彼此都已是陌路人。毕业了,我一定要改掉惰性,要像拉拉一样为了工作努力把,有了一定的资金以后再为梦想努力。我没有看过杜拉拉1和2,就直接看了结局,有时间一定要把那些也看了,而且这本书我还没有读透,或者说我没有认真的读,打算有空再重新读一遍,为了理想

终归要结束的

it never ends --还是结束了注定今年有很多东西都要结束。杜拉拉只是其中一个,越是到最后我反而越是翻不动书,总是希望不要就这样结束。很久的今天我终于读完了,心里的滋味怪怪的。杜拉拉最终成为一个唯一的杜拉拉。第一次遇到杜拉拉。。。第二次。。。。。第三次。。。。。 杜拉拉伴随着我们走了一个过程 我们边走边看着彼此 像兄弟。他躺在过我的枕边,进入过我的画面,陪着我吃着饭,有时我带着他出去。今天 那些“有时”已经过去今天 那些“陪伴”不在出现it never ends 或许这次是最好的结果

那个身边的人

在这个点上,读完了杜拉拉的大结局,感慨万千。心里有无数种情愫在发酵,大到胸腔似乎无法容纳。想说些什么,却猛然失语。这样复杂的情感,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表达呢?这四年里,拉拉早幻化为我们身边的那个人。是早晨咬着面包最后一个挤进电梯口的那个人;是中午在茶水间给自带午餐找微波炉加热的那个人;又或许是下班高峰和你一起在摇摆又拥挤的地铁车厢里拉着吊环的那个人。他们的脸都不清晰,看起来那样氤氲,却那样生动。那个人,会是你,会是我,会是我们所有人,是这一代年轻人。作为那个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合上这本书,想哭。仿佛这一去的拉拉永远不会再回来。她如此亲切地陪伴了你四年,你已经习惯了她的存在,依赖于与她的促膝谈心,如同彼此信任的兄弟姐妹,你关心她的生活,她的感情,想知道她过得好不好,她的一点一滴都牵动你的心,因为你已经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今她却突然要不辞而别,怎样挽留也无济于事,生活终究剩下你一个人在路上。你还是要一个人继续往下走去。即便这条路你仍然那么地不熟悉,仍然对未来的路况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因为你别无选择。在这似水年华里,it never ends.我想,拉拉会是这个时代里,这个国家怀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年轻人的一个剪影。谨此苍白的文字,送给那个从未蒙面的老朋友。再见。

优秀职场人生:既做好事又做好人

作者开篇自序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动物,我们身不由己卷入竞争和竞争带来的压力当中。是的,人在职场,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总会被卷入职场生存竞争的漩涡当中。人在职场,我们一直在战斗着。职场残酷无情,如何在这场战斗中笑傲群雄脱颖而出?杜拉拉系列故事,她告诉你职场斗智斗勇的生存秘笈。虽然你我不是杜拉拉,无法复制她身上的成功,但在她身上折射出来的职场生存智慧,值得职场中的我们参考和借鉴。早在读第一部的时候,我就已经打心底里承认自己无法成为像拉拉那样的人(即使有像拉拉那样的做事能力,但断没有,亦学不来拉拉那样的做人能力),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职场大多数时候是圆融者的表演。虽然知道自己无法学得来拉拉那样地做人,但是借鉴拉拉的职场智慧亦未尝是一种学习进步。在职场中混,习得一些生存智慧对自己总归是一件好事。来看看杜拉拉在职场的发展。经过做人的智慧和做事的努力出色,到2011年今天的拉拉早已不再是第一部2007年刚出道时的青涩白领,拉拉现在是SH中国负责薪酬福利的HR经理,与负责培训的HR经理李卫东既是同事又是竞争对手。看着这俩人明里暗里的斗争。拉拉在职场做人智慧上虽然也不笨,但比起第一部来讲良善了更多,至少不会像李卫东一样在背后耍阴招,在上司面前狠狠地踩一脚对方。整一个故事,无论何查理、麦大卫、黄国栋、杜拉拉、李卫东、易志坚、陈丰……等一干人物,全都是职场舞台上的一众演员,这些人物的表演,真实展现了现实职场的场景。使得故事因贴近而变得亲切真实,于是,我们在故事里看见了自己的现实职场影子,然后更深刻的知道,职场生存必备:既要做事又要做人。不断提升业务技能是职场成功的重要因素,但驾驭平衡好职场中的各种关系更是成功的关键。做好事固然重要,做好人更重要,如果能像拉拉那样俩者都做好,那么成功一定成为必然。但真正能够既做好事又做好人者能有多少?就我自己而言,做好事不难,但要我做好人,做一个在职场上左右圆融的人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我认为每个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性格很难将就改变,从来不善耍滑头的人,即使再怎么学也无法学会滑头。无可否认,拉拉能够在HR经理位置上慢慢地做出成绩和信任,除了出色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在与同事、上司之间相处交锋时的一种圆融自我保护的智慧,缺少它,恐怕工作能力再强也要多走一些弯路。作者托拉拉把自己在大型外企人力资源和销售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盘道来,在这方面领域工作的职场中人读来一定可以获得一些对自己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帮助。虽然仍然无法做到像拉拉等人这样左右圆融职场关系,但却完全有能力去做一个像拉拉一样勤奋、脚踏实地、热爱生活、坚持理想的人。天道酬勤!相信做好事,就算未能完全做好人,也能使自己的职场迈向一个更有希望的未来。杜拉拉的故事告诉我,优秀职场人生智慧:既做好事又做好人。

职场无情人间有爱

职场无情人间有爱 评《杜拉拉大结局》,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杜拉拉的职场记录终于要告一个段落了,一个从学校毕业的无知少女,在经历白领精英的职场沉浮之后,如今成为了一个拥有自己兴趣爱好、可以贴近理想生活的自由职业者,我们应该为她庆贺。只是,我们在读完杜拉拉的职场经历之后,透过她的工作和感情生活,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工作的理性、生活的感性。 进入SH公司以后,拉拉成为了人力资源部薪酬经理,在接受上司的非难的同时,面临着培训经理李卫东的强力挑战,她还需要带领手下一起完成各项SH公司第一次面临的新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使得拉拉在SH公司站稳脚跟,并获得了上司的认可和同事的支持;可惜的是在公司组织调整的时候,她又一次被牺牲掉了,而牺牲她的就是他曾经帮助过的同事。职场的残酷性,可知啊!在生活中,他和王伟的婚姻也经受了世俗的考验和家庭的折磨,前男友、王伟的表妹和母亲,一个个炮弹向杜拉拉袭来,杜拉拉躲开了炮弹,也躲开了王伟。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考验下,凤凰般的拉拉也终于涅槃了,她婉拒了去新加坡的工作机会并离开了SH公司,她忍痛离开了王伟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开始最求与自己理想有关的生活。 职场是理性的,理性地简直有些残酷。纵然你有万种豪情、百般努力,你也不一定能得到势利眼的认可、功利心的趋同,你可能会因为努力而遭受同侪的排挤,甚至一着不慎落入圈套或者一蹶不振。当然,职场中也有暖人心的东西,那就是人情,只是人情夹杂在工作中,经常会与自己的原则相悖逆,更会因为人情的参与人的变化而变化。职场动物随时可能成为上司感情好恶的刀下鱼,或者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在职场中,不管招人喜欢还是不招人待见,能够踏实做自己的便可以称得上英雄了。先比之下,生活是感性的,生活再贫穷、匮乏也能给心灵提供一点温暖;日常生活中拉拉和王伟的磕磕绊绊、甚至经历了婚姻的变动,无论如何只要爱继续保留在双方之间,这份温暖就足够拉拉一生感动的了。我们不去猜测结局,只是对比着小说中的人物,也打量一下自己。 杜拉拉的职场记录是告一个段落了,只是她的生活还将继续下去,我们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看到她的故事,但是关于她在职场中的拼搏和努力,关于她生活中的种种酸甜苦辣,以及围绕她生活中展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性,却值得我们回味许久。似乎远远传来了曾文正公的教诲:先治家,后治国。 2011-10-9 顺便说一下:书中提及的2008年1月1日颁布的是《劳动合同法》,不是《劳动法》,请作者修正。

杜拉拉的时代

仅从奋斗的角度而言,杜拉拉是个彻头彻尾的励志故事,她或者算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榜样之一吧。她的故事说明了,在理想集团和利益集团的斗争中,最终,总是以理想集团获胜告终。每个人都有一种感觉,世界生来不平等,你怎样都不能说出真相,要忍住,继续为了理想奋斗。我们之所以要双手向上,并不是要摘到那颗最美丽的星辰。而是要保持一种向上的心态。从杜拉拉的第一部“升职记”,第二部的“年华似水”,第三部的“我在战斗的这一年里”,收官之作的“与理想有关”,杜拉拉形象愈发饱满,看着她的成长历程,觉得人的成熟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何为重要或次要,然后做一个纯简的人,而不是什么的一切都接受容纳。当你不顾章法的倾泻你自以为是的成,那只是表示脆弱与盲目。HR经理杜拉拉的磨练,以及曾经新人的青涩心路,告诉我们——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不要因为生活阴暗的一面而抵触它,因为还要看到美好的一面,理想照进现实的一刻,就是你满身荣耀的归来。在SH职场的沉浮,告诉了关于职场生存的法则。不要老想当挑战者的角色,但是要随时要做好挑战的准备,职场谢绝软蛋,那是拖累,不要莽夫,那是炸弹。在这个竞争残酷的地方,以能力说话,要位能者居之,不可勉力挑大梁,一旦失败,也就意味着你的职场生涯结束,也代表无止境的耻辱。李卫东,杜拉拉,马莱的“TEAM WORK”,可见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是一个难题。你需要建立共同愿景,团队有了这个基础,推动规范化管理就比较容易,大家一起努力,而好的氛围和人际关系是推动规范化管理的润滑剂,上级关心下级,队员感觉舒服。拉拉与李伟的分合契,以及一些人的爱情,伤心了,不是因为爱情结束了,而是因为当一切都结束了,爱还在。当然,对于生活,你要妥协,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但也要给别人他们想要的。你可以选择对你最重要的部分去坚持,但对那些无关紧要的小地方,你要表现的慷慨一点。做你想做的梦吧,去你想去的地方,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吧,因为你只有一次生命,一个机会去做所有那些你想做的事。

理想,你准备好了吗?

人生最大的笑话莫过于:在为财务自由而奋斗的征程中每日呼喊着理想的崇高,而一旦有一天,财务真正自由了,理想却还没准备好。杜拉拉,第一部我是看的电子书,第二部,第三部,我是听的有声书,第四部,我是花钱买的真正的书。杜拉拉,在我人生的路上,尤其是在职业生涯上,它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是值得被载入历史的。它是在对的时刻我遇上的对的书之一。谢谢杜拉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烦恼,甚至不幸。当我在不断羡慕和向往别人的生活时,也渐悟了这人生的大同小异。

与理想有关

在中国,所谓的长大,就是一步步向现实屈服,一步步脱离理想。。。理想这东西,不是一般小老百姓能消费的奢侈品。关键它不仅仅是个奢侈品,还是经典品,时代越久越珍贵。最近看到大多这个字眼了,难免有些感触。自问我还是小青年一个,大把光阴等着去开创,说现实残酷,说个人窝囊也罢,荣幸与拉拉相似的一点,雷打不动顶顶悲观主义一个,对理想这回事,没力气多想。拉拉最后对职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让我感动的同时,也是苦涩,那个选择,到底是欢欣雀跃的还是悲壮含泪的。如果可以当上总监,不用面对朋友是否真心的内心疑问,不用临门一脚时满腔遗憾;如果可以得到王伟的支持,这个女性也许就不用显得那么势单力薄,也许不用决定一场失败的婚姻。到最后才看到,作者看似公平的对待拉拉,让她always deserve,其实每一步拉拉都比常人不易,感情上、工作上,充斥着各种无奈、妥协。拉拉的特质让她在变化中经常处于弱势,总是靠发扬劳动者任劳任怨无私精神,以及特有的倔劲与韧性扳回局面,往往结果还不能让人称心如意,看的人也够憋气!太老实的人受气总是多一些,作者试图告诉我们,这个社会要什么就得自己拼命争取,不公与受气比我们想象的多;理想很宝贵,但要实现它,需要勇气,需要牺牲,需要妥协;生活各种不易,忍受与面对是你必须做的。。。这么说有些悲观了,但人生能记住的大部分都是刻骨铭心的血泪吧,如果奋斗到最后,能像拉拉一样云淡风轻,偶就灿烂了~

杜拉拉的时代

仅从奋斗的角度而言,杜拉拉是个彻头彻尾的励志故事,她或者算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榜样之一吧。她的故事说明了,在理想集团和利益集团的斗争中,最终,总是以理想集团获胜告终。    每个人都有一种感觉,世界生来不平等,你怎样都不能说出真相,要忍住,继续为了理想奋斗。我们之所以要双手向上,并不是要摘到那颗最美丽的星辰。而是要保持一种向上的心态。    从杜拉拉的第一部“升职记”,第二部的“年华似水”,第三部的“我在战斗的这一年里”,收官之作的“与理想有关”,杜拉拉形象愈发饱满,看着她的成长历程,觉得人的成熟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何为重要或次要,然后做一个纯简的人,而不是什么的一切都接受容纳。当你不顾章法的倾泻你自以为是的成,那只是表示脆弱与盲目。    HR经理杜拉拉的磨练,以及曾经新人的青涩心路,告诉我们——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不要因为生活阴暗的一面而抵触它,因为还要看到美好的一面,理想照进现实的一刻,就是你满身荣耀的归来。    在SH职场的沉浮,告诉了关于职场生存的法则。不要老想当挑战者的角色,但是要随时要做好挑战的准备,职场谢绝软蛋,那是拖累,不要莽夫,那是炸弹。在这个竞争残酷的地方,以能力说话,要位能者居之,不可勉力挑大梁,一旦失败,也就意味着你的职场生涯结束,也代表无止境的耻辱。    李卫东,杜拉拉,马莱的“TEAM WORK”,可见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是一个难题。你需要建立共同愿景,团队有了这个基础,推动规范化管理就比较容易,大家一起努力,而好的氛围和人际关系是推动规范化管理的润滑剂,上级关心下级,队员感觉舒服。    拉拉与李伟的分合契,以及一些人的爱情,伤心了,不是因为爱情结束了,而是因为当一切都结束了?爱还在。    当然,对于生活,你要妥协,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但也要给别人他们想要的。你可以选择对你最重要的部分去坚持,但对那些无关紧要的小地方,你要表现的慷慨一点。    做你想做的梦吧,去你想去的地方,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吧,因为你只有一次生命,一个机会去做所有那些你想做的事。

理想是个太矫情的词

对于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说,一个故事不看到结尾,有种强迫症般的不自在。所以不知不觉间,时隔数年,还是把一个不十分精彩的故事看完了。杜拉拉1-4,是一条第一象限内斜率为负的线段。1最好,2、3差强人意,但对陈丰此人非常感兴趣,到了4,整个故事结束,产生了久违而熟悉的幻灭感——与当年读完梁氏天山系列的《冰河洗剑录》非常相似。“与理想有关”,是这本书的书名,李可开了个很大的头,似乎也透露出想把故事以高屋建瓴的方式圆满终结的信心。只是“理想”实在是个虚无缥缈的词汇,它可以永远难以企及,却又美得让人带着仰慕不断追寻,也可以简简单单到走过千山万水之后一个偶然的顿悟,如醍醐灌顶。夸父追日,究竟是追到了还是没追到,就要看个人的理解了。可惜在李可笔下,冷暖自知的深水职场汇成了几个琐碎的关键词。也许这是外企表面的真实写照,却没有一针见血地点出本质。这大概是职场小说的致命之处。流水账般的办公室生活,外加芝麻绿豆的很多小事,如占了全书一半容量的杜拉拉、张东昱、陆宝宝之间的奇怪纠葛,读来如同鸡肋,索然无味。更重要的是,杜拉拉财务自由的理想看来很崇高,也契合了当代职场人的心理,却缺少了现实经历和心路历程的双重支撑,导致最后看起来很是突兀。这个结局,根本不是奋斗到高境界返璞归真的升华,而更像是竞争HR总监失败后无奈的选择,就像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不过是往脸上贴金。所以,这个中产阶级依靠自身实力上位的奋斗史,从1读到4,平凡贫乏,没有张力。且不说没有写出真实职场杀人不见血的刀光剑影,只就事论事,也只是顶了个“理想”的幌子,空有其名,全书鸡毛蒜皮的小事例根本负载不了它的内核。就如《冰河洗剑录》,什么都说到了,却又感觉什么都没说清楚,无法触及碰撞内心。也许,我终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最后,杜拉拉这个人我极端地不喜欢。李可想塑造一个坚毅不拔、爱思考、肯奋斗的中产阶级形象,但这姑娘纠结+作+非常自我不顾他人感受,三者全占,怎么能够可爱得起来?实在消化不了。

幸福的能力

原本想命名为“拉拉和王伟没有在一起”,这是我看大结局的最后拉拉提出分手时的想法,甚至以为他们真的会这么散了,但最后的最后还是美好的结局,皆大欢喜吧,可我还是没能控制好眼泪,到最后只能硬生生挤出个笑容算是对这个系列的回应,但这总比真的如我所愿来的好。一开始还是关注在职场风云,但后来还是充分发挥了女性的特质:纠结感情。正如拉拉的自嘲,自己只能算强鸟——强势的依人小鸟。不得不说的是最后画面的定格我眼前是王珞丹,但真的对其第一部一开始的表现有点不满,演傻了一个精明的强鸟,虽说我当时还挺欣赏她,毕竟米莱、小样都给我留了深刻印象,只希望她接演的时候能聪明点吧。陆教授中风进医院的时候真的挺难过的,伤心于拉拉和王伟的感情,而拉拉的一个词也深入脑海:幸福的能力。当一个人怀疑自己能否给对方幸福的能力时,恐怕已经不能坚持很久了,至少我也会像她一样结束了,一了百了。但心里总会有个希冀,他能拦住我么?这应该是很多女生敢说狠话,而一旦“如愿”了只能睁大眼睛说:你再说一遍。结果只能是徒劳了,遇到个强硬的立马歇菜,否则还能趁机教训教训转危为安,说不定还会两个人抱头痛哭一场以示爱情坚定。小说从来不可靠,这一定是理性青年的反应。的确,像结局里面王伟和拉拉的偶遇而使爱情复燃的情节不一定在生活中遇到,但总会有些姑娘小伙总结说,生活怎么那么像小说,如此狗血。是呗,谁让小说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呢。四本书一个系列,今天终于完结。一直在把书里的经验往自己身上套,看看在处理这些职场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套到最后就会发现自己身上也有些拉拉的影子,这个时代就是拉拉们的时代。像我这样走火的,甚至也会把感情经历套上看看,还好没有入魔到生硬地认为命途类似、爱途同归。值得庆贺的是还是有差距的,不至于因一部小说诋毁人生。与理想有关,是第四部的主题,这样的题目不免让人心生羡慕,只可惜到最后才让拉拉实现理想,一定会有人遗憾有人高兴,但总算让这部职场小说不失风采。心生回忆,总是要过过瘾的。有时候自信的多了点,为人就骄傲了。有时候怀疑自己能力,做事就低调了。有时候关心别人过了度,麻烦自然也来了。有时候太有信心,估计就会不足。有时候对未来太有把握,反而迷失了当下。有时候凡事看的太清,最后还是逃不过迷人眼的过程……万事必有过程,自有结果,容不得人作祟。做人是门学问,可能到老都领悟不完,只能让自己走着平路,过着生活,且行且珍惜。

终结杜拉拉

没想但杜拉拉四竟然这么短,半天就看完了。第一次读杜拉拉是我的精神导师梅梅同学发给我的电子版,当时痴迷的样子还记忆犹新,大概是大二寒假吧,坐在电脑前一看就是一天。出第二部的时候姐姐那里正好有人送了一本纸质版的,好像是从上海回来的火车上一口气读了一大半。再后来的三也是电子版。一本杜拉拉,竟然贯穿了我的大学+研究生,也有很多的回忆。。。一直很喜欢王珞丹,但是她的电视剧版让我期待了那么久,结果看了不到一集就失望的关掉了。。。除了幼稚还是幼稚,还有开场的那个什么三角恋的狗血剧情,真想把电视砸了。。。珞丹同学的表演也让我怀疑她是不是能突破自己的固有风格。或许没有职场经历的演员是很难演好这部戏的,又或许看过原著再看电视剧的人都会诸多挑剔和不满?北爱的莫小棋如果少一点妩媚劲和夸张,多一分老实和倔驴气质,或许凭借她以前的那些经历能把这个角色演好呢~ 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导演愿意再拍这部职场剧了。至于老徐的电影版,哎或许再年轻十年她来演这电影会更有感觉,青春还是不饶人啊,熟女的气质已然遮不住了。终于到了第四部终结篇了,我也从当年的大一学生转换到了职场新人。书里面的那些道理,天生缺根筋的我恨不得做起笔记以后天天熟读,省的以后吃亏绕弯路。还是不要那么傻了。。。哈哈。其实除了那些有些显而易见的讲职场处事之道的情节,还是觉得那些细腻的情感描写也挺感人的。拉拉的倔强,在职场上让她吃了苦头但是也苦尽甘来,但是去让她的感情停滞了好几年,不值得但是又让人为她伤感。情人之间的一日反目成仇,昔日的栽培下属的上司反被诬陷,都挺接近现实生活的吧。第四部的结局的结局里,拉拉付出了那么多,做出了瞩目成绩,但是升迁的那个人却是方法很有问题但是风格够霸道的李卫东,或者机遇不单是给有准备有业绩的人,除了适合还是适合。那些言语之外的淡淡失望、无奈和心寒,又让人把希望寄托在未来拉拉像王伟那样走出企业和朋友们搞职场新人培训的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有时候你听一首歌,听的不是歌,是回忆,就像故地重游,不是只有一个地方才可以让你想起从前。一种味道,一个情景,都可以让你恍如隔世。当年那个坐在火车窗边边看书边傻笑的我,忽然很想回到那个时候。

我们的事业没有结局

终于盼到结局。对于杜拉拉系列,并无特别的爱。但却是她开启了我对事业与爱情甚至是人生的种种思考。事业上得起起落落,爱情上得分分合合,友情上得百般考验都牵动我的心。我喜欢美好的结局,杜拉拉满足了我。起码我认为还算美好,必经谁的人生都不是事事顺利。我的工作环境轻松自然,却要每天面对各式各样的客户挑战并协调公司各种流程。对于才踏入职场两年的我确实有些沉重。但我并不觉得是负担,年轻的努力奋斗就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有梦想就还有希望,对么?

我喜欢你,未来

断断续续看完了杜拉拉1-4,翻到大结局的最后一页,心里感动又感慨。作为一名外企HR,在杜拉拉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从杜拉拉里学到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有HR专业知识,公司里做人做事的技巧,也有关于爱情的种种。学习之后,会胡思乱想,我很好奇,十年之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职场上、生活中、爱情中,会是得意、失意、抑或平静呢?正如我在上学时会想以后会上什么大学,毕业后会从事什么工作?现在看来无解的事,渐渐都会呈现清晰的轮廓,成为事实,又过去变成历史。随着书里故事情节的推进,可以清晰看到拉拉的成长,由一只青涩倔驴慢慢变为成熟知性的女性。我呢,则为从一名完美自我主义者渐变为懂得平衡和包容,“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总会用这两句话提醒自己。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谢谢你

看到这一部才敢肯定李可自己代入了。

我对李可的印象好得不能再好,因为她的这部小说不仅写得好,还很难写,简单地说,我觉得她的杜拉拉系列门槛高,言之有物又有硬知识教义,属于仰望对象。其次,与这么一本有档次显示智商和阅历的书非常相得益彰的是,李可真是低调,前言每次就这么言简意赅的几句话,诚恳给力,不矫情,精英逻辑智商感十足。所以,我一直不敢肯定李可是不是女的,我只能肯定她一定在全球前五百强做过管理层,一定智商很高,逻辑强大,但我还真没觉得作者有代入。直到这一本,真是代入得太明显了。李可这次暴露自己是个女性作家了,首先,我觉得李可应该是杜拉拉外加沙当当的结合体,应该有过一段职场爱情,比较刻骨铭心,但是我总觉得最后是悲剧的。其次,我觉得李可是离开职场之后写的杜拉拉,小说情节太容易让人联想到作者自己的经历了。其次,还记得杜拉拉做梦么?梦中的王伟是自己的老板,结婚了的。陈丰又是一个最后分道扬镳的蓝颜知己,还是结婚了的,所以,我觉得,李可可能和一个有魅力的已婚上司在一起过。以上纯属自己的推测,因为我总觉得到了大结局,李可有些把持不住了,代入了。文还是很好看,很有教义,激励人心,再见,期待新作~怎么就没有个搞学术的写出这样的书激励我呢!

6.5分

从拉拉的经历里寻找更多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但故事的结构稍微有些冗杂,读到中后部比较不容易继续坚持下去,女人都是有小脾气的,在现实的生活里要更懂得去学会感恩。想想很多人奋斗一生的目的无非是过上自己理想化的生活,而在过程中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要珍惜更要学会知足。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

也说陈丰、王伟、杜拉拉

下面再来说我们的“男神”王伟童鞋,书中不止一次的说“他的EQ很低”,其实我觉得虽然他赶不上陈丰童鞋,但能够做好销售,他EQ也不会太差,并且有他独到之处,比如专业技术过硬,具有良好的眼光等等。他对拉拉真的是爱得深沉,能够为了她放弃DB的总监工作,并一次一次“追回”拉拉,成为她心情“垃圾桶”、事业“指路人”,虽然“双面胶”生活很痛苦可他依旧是那个最值得拉拉托付的“一心人”,他同时还有一种乐观,与心胸不够开阔的拉拉能成为很好的互补。拉拉是那种很倔强、很聪明、很吃苦、很实干的女孩纸,但她的软肋是不够狠、不够冷血、不够腹黑、不够心胸开阔。这不是贬义词,这只是想表达她做不到那么冷、那么公私分明。让感情左右的人做不到特别高的位置,真正做到特别高位置的人是陈丰那种人,拉拉是个“热心”人,所以她不是总监的合适人选。个人觉得,王伟在职业方面的EQ要高于杜拉拉。王伟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他的“简单”和“乐观”,他不是一个城府很深的、复杂的人,(虽然我觉得陈丰是这样的人,)王伟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单纯”,作为一名销售想要做到绝对单纯是不可能的,那也不是一个合格的销售,但在人际关系方面王伟够“真”,这太难得了,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过尽千帆仍保有赤子之心。下面说说我猜测主角们的星座,我觉得陈丰是摩羯加少量天蝎;而拉拉就是天蝎女加少量摩羯,拉拉具有蝎子很拼、很记仇也有摩羯的事业为重;王伟呢,不好说,射手加白羊,比较乐观和真诚,黛西事件能反映出他既“多情”又“专情”的射手气质;陆宝宝很狮子的,控制欲很强,事业也很顺。当然将世界70亿人用12个星座来划分明显很不准确,这里只是说说而已。陈丰其人我觉得很典型,王伟跟他一比就太不立体了,觉得陈丰中年外企金领的代表,一步一步从下升上来的中年中层、高级打工仔,当然最后成为VP了,身怀鸿鹄之志的“老”男人。最后看到杜拉拉跟他绝交时说的一番话,我顿时觉得拉拉too young & too simple,拉拉还是太年轻了,还是太看不开了,她仅仅怪罪于陈丰的冷血的“不认可”是很不明智的,其实拉拉本人的气度决定了她最高只能做到经理,或是勉强做到总监,但绝对做不到总裁。能够做到总裁的是像陈丰一样的人,腹黑,没有贬义的意思,我只是觉得他可以做到公私分明,就算对拉拉青眼有加,对她作为朋友很认可,甚至与她暧昧,也不能阻止他对工作的正确判断,这是“大家”风范,也是男人对工作和情感的一种态度,拉拉不理解,因为她被女性思维和她的眼界气度所限制,但王伟会理解,因为王伟的心胸很开阔、眼界志向也不在陈丰之下。冷血,这里也丝毫没有贬义意思,这样的打工仔是董事长最欣赏的一款,只有将企业利益最大化才是最好的打工仔,董事长最忌讳因为“私情”而安排工作,最赞赏的就是“公私分明”。陈丰可以给拉拉友情,甚至一些蓝颜的关心,但不会因为私人关系而任用她做总监。就工作而言,陈丰是一个好老板、好拍档;就家庭而言,他也会是一个好丈夫,没有因为妻子只是一个公务员就抛弃糟糠之妻,凡事为家人着想,没有让妻子贸然辞职居家搬迁,虽然与拉拉有点超越普通友谊的红颜蓝颜,但终究没有对不起妻子。越来越觉得他很摩羯,很上进,很优秀,很令人欣赏,我觉得拉拉很欣赏他、也很在乎他的感受、很在乎他对她的看法(比如通过他的视角看自己是否成熟)。但是拉拉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心态,admire不等于love。其一,毕竟人家已经名“草”有主,不能为自己去打扰人家的幸福。其二,就算人家无妻无子是钻石王老五,但杜拉拉可以做到他那样的不被感情左右的公私分明吗,拉拉不可以,她终归是性情中人,虽然她外表知性优雅,但仍然是可以为路人吵架气血方刚的女汉子,陈丰的淡定不适合他,他的城府也不适合他。对比王伟骨子里的“性情中人”,北方爷们的“豪爽”,陈丰更多的是儒雅背后的深不可测。就个人而言,我欣赏陈丰的绅士儒雅、公私分明,但不会主动爱上这种人。当然很好奇他的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觉得她一定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的人,内心是否强大无关外表是否柔弱或成就高低。她与他相识微时,她为他付出很多。他和妻子必然是极爱的,这种爱情一必须有相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妻子无条件支持他的理想。二必须有共患难的真情义和妻子无私的付出,以陈丰性格来说,必须是别人先付出,他才有“安全感”对她敞开心扉,不然他会藏得很深的,腹黑的人就是这样的。三是妻子必须不会妨碍他的“进步”,如果她要他留在老家陪她,他必会和他离婚,但她一直是他最安全的后方,无条件地支持他完成他的理想,相夫教子赡养老人,把一切都搞定弄妥,让他安心。而杜拉拉是一个“自私”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拼搏奋斗,(就个人而言,我很赞成女生要有自己事业追求,这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精神风貌)所以与王伟定下了“不可以干扰她事业”的约定,她绝对不会满足相夫教子没有野心,如果那样她就不是杜拉拉而是夏红了,所以杜拉拉不是陈丰需要的那一种人,所以他们也只能做朋友了。但是为什么连朋友也做不成了?这点应该主要怪杜拉拉,作为一个HR竟然看不透陈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绝对无贬义,我是指他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没有把握住他在她心里应该放的位置。她对他有崇敬和爱慕(admire),却忽略她的心理依赖和付出与他的心理付出完全不对等,他对她也许只是同事之间的基本关心、为了达到合作目的的利益的同盟、压力极大的外企生活中些许感情的调剂,而且他对她没有任何感情上的依赖,他与她之间也许原本就没有那么多,一切也许只是拉拉想多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

从杜拉拉升职记一直到最后这一本。我的职业生涯也发生这些许变化。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职场上的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强的我总是万事想争个第一,直到最近,利用休假的时间,我彻底的把自己从工作氛围中挣脱出来,让大脑清空。大结局这本书一直看到后半夜才肯罢休去睡,梦里梦到老爸,我跟他说,我病了,你能不能来看看我。爸说,我们的身份不一样。再往后我忘了,然后就是公司的各种场景,混乱且熟悉。拉拉的奋斗性格一直激励着我,我不懂得什么人情世故,更不懂得圆滑处世,只知道努力做好现有的。经历了一些小小的事故之后,我愤慨过,难受过,可还是挺了下来。当时一起经历老同事跟我说,你还年轻,现在怎样么都来得及,我不一样了。当时听完,我也只是一笑而过。可逐渐的,看到对方的无奈和安于现状,我对自己说,我不能这样。于是还是一如既往的拼,工作和学习两不耽误。身体终于承受不了的时候,也在自责。我不算个聪明的人,但我在努力做到懂事。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拉拉想做总监的愿望一直驱使着她不肯放弃日渐压力大的工作。让我想起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人总是不满足于现状,看到有上升的空间,就自我安慰,再拼一把,然后再喘口气。拉拉就是这样,从助理一职扶摇直上到眼看到总监的位置垂手可得,最后倒被最亲信的人与理想的位置失之交臂。不过这对她来说倒好,放弃了职场生活,真正去过理想的生活了。其实作为比较感性的我,看到最后拉拉和王伟的感情受挫,我差点哭,替拉拉不平。谁叫我太投入了。。。。。。反过来看自己的职场路,跌跌撞撞。我不知道前方到底是什么在等着我,我也不知道自己该有怎样的具体规划。不知道就不知道吧,现在也不是我该忧愁的,做好现在,知足常乐就好。

大结局,其实与“理想”无关

一路走来看“杜拉拉”,终于看到了结局。说实话,从一开始,就不太喜欢《杜拉拉升职记》系列书,从书的主人公来说,“杜拉拉”这个名字,更像一个外企人的昵称,而不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名字。从文笔来说,从这本书的文笔无疑是强过前面三本太多,这五年来,与其说是杜拉拉成长了,不如说是李可成长了。但是让杜拉拉真正火起来的,确实第一本,怎么说呢,第一本的杜拉拉的语言,现在想起来,实在是太像公司的女生在后面八卦的那种语言,可能这是我不喜欢《杜拉拉升职记》的原因,不得不检讨一下,自己不喜欢八卦是不是也算是一个缺点。第一本的拉拉,写得更像是过去完成时第二、三本的拉拉,写得更像是现在进行时而这第四本,说实话,更像是将来时。从第一本就没有提及任何跟理想相关,最后大结局了,总算要跟理想有些相关了吧,这非常好,但是这无疑是跟“王伟”有关。如果说真的有理想的人,应该是王伟、陈丰、丘杰克,从他的一路走来,每一步,他都有自己的明确目标,每一次的选择,看似有所损失,但是都包含了更深远的目标。而拉拉所描述的“理想”,应该是职场女性大多数渴望的归宿一种“愿望”,有人可能就要反驳我,愿望就不是理想吗?愿望也是一种理想!但是把想要买件漂亮衣服,想要个漂亮包包之类,也归之为理想,我也无话可说。但不管如何,这是拉拉的追求,也是代表大多数女性的精神追求吧,无论如何,在这个物质时代,有点精神追求总是好的。拉拉倔,拉拉强悍,但是拉拉并不傻。第4部里面的拉拉,显然更为柔弱,也更为多愁善感,似乎让我们以为拉拉变了。于是作者又安排了结局拉拉在商场的“见义勇为”,可惜这是个败笔,刻意地让“传统的拉拉”回归,反而让人觉得拉拉傻。但是无疑,通过这种安排,拉拉又在泪水当中找到了幸福的结局,虽然小说并不明说,相爱的两个人怎么又会分开。读到这里,让人流泪,不是感动,而是小说很温暖,而现实却很冰冷.....这个结局让无数城市中写字楼里的圣女都在期待,不管走多远,走多久,心中的那个“他”会回来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哪里,有一天“他”会再和“她”偶遇的.....尽管这个在故事里常常发生,但是在现实中,却是难以奢望的结局。所以,杜拉拉4的大结局,其实与“理想”无关。如果说有关的话,这个“理想”就是爱情!!!

身边的朋友

买下这本书,因为一直以来对杜拉拉的期待,因为习惯性的喜欢翻到结尾,感觉小小的失望,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也许自己断章取义了,没看完整本书就先失望了,于是乎,在读完《回家2》后,一本与理想有关的书陪着我度过了这个周末~从杜拉拉身上其实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也许性格倒是有几分相像,除此以外,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工作环境,让我找不到和她的交集,读着拉拉的故事,仿佛这是发生在自己身边一个好朋友身上的事情,勤奋、倔强、聪慧,被冠以倔驴的称呼~~曾经几万次的问自己,我的理想是什么?其实心底的那个答案很清晰,只是总是不敢去触碰,因为,我知道实现这个理想的我需要加倍的努力和韧性,但有时候占上风的总是惰性,从拉拉这里让我感觉实现理想的前提是自己如同倔驴般的努力,这个与理想有关,因为理想是人类生存的动力。都说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梦想多么美好的字眼儿,说白了就是很多人喜欢做梦,而我认为理想更加现实,也更容易让人有动力,更容易把理想变成现实~~说到拉拉,真是她心里的那个理想驱动着她吗?还是她在不断的工作生活中萌生的念头?很想问问这个身边的朋友~~不管怎样,这个与理想有关的故事已经打动我了,拉拉不是个完美的女子,这个最开始的追逐事业的成功,到最后的追求理想高度的女子。对待爱情拉拉也还是那个普通的女孩,就如同身边一个可爱的朋友~这个朋友,我喜欢你~

李卫东的原型应该比李卫东更强大

  很多观点都认为陈丰选李卫东太对了,明智大气 深思熟虑。可书里的李卫东明显狡猾有余大气不足,作为一个小人是做不了战友的。陈丰不选杜拉拉固然有考虑,但是选李卫东好像也明智不到哪里去。这个结局有点为结局而结局,为让杜拉拉出局而出局。  我也深信李可本人深度融入了杜拉拉的故事,甚至李可就是杜拉拉的原型。而陈丰和他的选择都是有原型的。但是相信sh总监事件这个事件的原型中,李卫东的原型要比李卫东强很多。李可应该是无法介怀自己输给李卫东的原型或者根本想不起来对手哪里比自己强所以才让笔下的李卫东变这样了吧。  至于杜拉拉的生活,难道不是一团糟么?跟自己的丈夫说话口气,处理婆媳关系姑嫂关系简直是失败典型。或许作者本人对于婚姻就是这样一个态度。  我想,现实中作者可能和陈丰原型的确是有些超乎友谊的关系的。而陈丰的原型其人,也许就是个生理上的王伟(北京人,高大英俊),心理上的陈丰(深藏不露野心勃勃)。甚至是作者工作多年来单恋的对象--

不说再见 杜拉拉

  李可的杜拉拉写了4本。  初读第一本是四年前,当时的《杜拉拉升职记》被很多人奉为职场圣经。那年的拉拉还是一个刚毕业没几年,什么也不懂,无知无畏的小“倔驴”,她可以凭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和最牛的总监吵架,可以不知天高地厚的去问老板要加薪要升职。当年读来,却没有被她这种精神头所打动,更多的是羡慕她的好运气,因为不是所有底层员工都能得到最大的老板的青睐。对于她善于讨老板欢心这一点,我甚至有些鄙夷。也觉得这样的小说能被捧到这样高的境界,有些不可思议。现在回想起来,却渐渐明白,李可想表达的拉拉,是一个真的对职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会为了实现现阶段的梦想而不断努力的人,不空泛、实际、认真、执着,这些大多数人所缺乏的精神,成了她成功的秘诀。机会真的是会去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第二部的副标题是《年华似水》。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失败的续集,可能李可想为读者展示一个更职业的拉拉,所以她也自然而然的把调起的高了些。于是,这一集变成了职业培训指导手册,无论谁遇到了问题,都会求助拉拉,她也能给你头头是道的讲上一番大道理和处理方法,每个人都对她崇敬有加。李可的目的很明确,她想传达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只可惜无聊的故事让这些解说变得很不生动。另外,为了体现DB作为大公司的专业,新上马的HR项目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过于脱离广大群众,和最后不了了之的管理实习生一样,读者都会显得有点茫然。而没有了王伟的拉拉,在被雪藏的状况下,怎样都提不起精神,俗话点说就是:不接地气了。不过,结尾时,那个要争口气的拉拉有让人产生期待了!  接下去的第三部《在这奋斗的一年里》,充分的展示了杜拉拉的韧性,这种坚持的毅力给我的震动很大!其实,就算在DB拉拉没有之前那么春风得意,但是因为多年的服务,让她有足够的人脉和资源,老板也充分了解她的能力和特点,她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处理工作,安稳生活。但是她却为了争口气,并实现对自己事业的追求,开始了跳槽,还选择了一个对她而言全新的岗位。跳槽的过程并不顺利,大部分人都挑剔着她的专业能力,但是她却一点都没有想过放弃,坚持坚持再坚持,她竟然终于在她老板不可思议的表情下等到她想要的工作。婉拒了老板了挽留,毅然出走,走向一个未知的将来,拉拉也有过小担心,但是,愣头青大无畏的精神又成了支撑她走下去不放弃的动力。挑战往往也伴随着压力与惊喜,当拉拉开始这份新工作,却不得不面对不喜欢她的老板、非善类的同事,但她又为能接触那些原来可望而不可及新挑战而雀跃。重压之下,拉拉没有退缩,她选择迎接挑战,虽然中间也有过退缩,有过困惑,有过失落,但咬咬牙,会挺过去的!  工作了快10年的拉拉,开始考虑人生。真正的理想是什么?在职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得到了该得到了,可也失去了很多,家庭、爱情、时间、自由!第四部的杜拉拉升职记展示了拉拉真正的理想。在挺过试用初期的不适应症后,通过和老板、下属的不断磨合,拉拉的新工作开展的愈发顺利,正当她以为前途一片光明,HR总监的位子在向她招手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新的打击……陈丰的选择,我理解,我相信拉拉也理解,但仍然会和她一样,为失去那样一次机会而失望。和王伟的分分合合,也促使拉拉考虑人生,到底什么才是她追求的,也许,再努力一下,2年、3年,总有一天她会成为总监。但这个时候,经历了职场的搏斗、看惯了风云变幻和莫测人心,也许,给自己放个假是最好的选择!没有束缚,没有压力,拉拉选择做一名自由职业者,为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做职业辅导,将自己的从业经历出版成书。虽然,最后拉拉离开了精英们战斗场的职场,但我总觉得,也许有一天,她会重回职场,重新穿上鲜亮的职业装,走进气派的写字楼,敲打着键盘,迅速的回复各种需要处理的邮件,在会议桌上侃侃而谈,向面试的新人微微笑:)   拉拉的故事结束了,但生活还在继续,总是为拉拉和王伟的分分合合而担心,不过,结局看似完美,希望他们长长久久,再职业的故事里也应该有完美的爱情,不是吗?  It never ends.  拉拉,不说再见!

《毕业头三年》?

老实说,我原本以为杜拉拉系列会以每年一本的速度继续下去……但是没想到作者在第四部彻底完结了这个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虽然很厚,但是仍然结得很仓促。上一部花了很大篇幅铺垫的沙当当这条线,在这部基本就被一笔带过了。而且这部关于职场的比例其实不多,大部分是在感情线。至于那个那封匿名信,也成了留给读者的一个开放式假设。130406晚1306

《杜拉拉大结局》爱情评析

最早接触《杜拉拉》是由于徐静蕾的电影,由于超级喜欢黄立行的《Go La La Go》主题曲和里面不现实的小资情调,不禁对电影多看了几遍,但我对电影的评价并不是很高,平心而论这哪里是“升职记”,这只是“小助理搭上大总监”的教程,多少对电影主题有一些鄙视,这影片教给女孩子们的并不多。从某种程度来说,和网络上宣扬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矫情、作死,最后还能有钻石王老五亲睐”的理论并无大的差别。带着对电影的“不满”,我冷落这本书N年。最近,为了亲身践行“人应该每周读一本书”,(据说犹太人平均每周读一本书,一年读54本书),于是看起了《杜拉拉升职记》。过去,我对HR几乎一无所知,对于一个完全经济管理盲的我看到那些专业名词就抓瞎,虽然我也知道应该了解下。也许有人说李可的文笔还很稚嫩,李可的精神境界还有待提高,但我觉得这本书对于大学生和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具有极大价值的。虽然我不能够完全理解拉拉心理,但是还是祝愿年近不惑的拉拉能有一个更辉煌的将来。对于爱情,这几乎是所有小说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小说不但有“用”,还要有“趣”,《杜拉拉》系列无疑就是这样的小说,有爱情却不让人觉得赘余。大多数的网络小说都只顾谈爱情,而没有可以学习的东西,而且全篇都是那种非寻常的爱情故事,对我们普通人没有多少借鉴意义,《杜拉拉》中描写的爱情虽然充满波折却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感动。说到《杜拉拉》中的爱情,不能不提王伟,一个非常路人的名字。王伟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盼望的“男神”,他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事业成功,并且对于爱情存有与生俱来的天真。但在这里,我要说说王伟的母亲陆教授,我很纳闷,难道陆教授退休后没有继续从事任何专业性的研究,无论是去企业做顾问,或是培养大批硕博士研究生、主持本专业的学会、研修学位人才培养计划、或是经营自己的企业都没有,反而感觉她真的很“闲”。许多院士、知名教授即使到七八十岁仍然活跃在科研第一线、指导学生、制定本专业全国性人才培养计划、在知名企业中担任顾问和技术指导,这种例子真的是不胜枚举。综上所述,我觉得陆教授并不是一个很“上进”的教授,因为“闲”的无聊才会有与拉拉的各种斗法。说到杜拉拉的父母都是工程师,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忙”事,许多高级工程师退休都成为企业的高级顾问或指导研发的大佬,七八十岁仍然像年轻人一样天天上班的大有人在,而且我觉得随着老龄化逐步加剧这应该是主流。为什么恰好这些具有良好教育的“老人”们都很空闲,若说是为了培养第三代放弃工作还可以理解,但闲在家里无事可做就让人觉得不能良好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了。下面再来说我们的“男神”王伟童鞋,书中不止一次的说“他的EQ很低”,其实我觉得虽然他赶不上陈丰童鞋,但能够做好销售,他EQ也不会太差,并且有他独到之处,比如专业技术过硬,具有良好的眼光等等。他对拉拉真的是爱得深沉,能够为了她放弃DB的总监工作,并一次一次“追回”拉拉,成为她心情“垃圾桶”、事业“指路人”,虽然“双面胶”生活很痛苦可他依旧是那个最值得拉拉托付的“一心人”,他同时还有一种乐观,与心胸不够开阔的拉拉能成为很好的互补。拉拉是那种很倔强、很聪明、很吃苦、很实干的女孩纸,但她的软肋是不够狠、不够冷血、不够腹黑、不够心胸开阔。这不是贬义词,这只是想表达她做不到那么冷、那么公私分明。让感情左右的人做不到特别高的位置,真正做到特别高位置的人是陈丰那种人,拉拉是个“热心”人,所以她不是总监的合适人选。个人觉得,王伟在职业方面的EQ要高于杜拉拉。王伟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他的“简单”和“乐观”,他不是一个城府很深的、复杂的人,(虽然我觉得陈丰是这样的人,)王伟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单纯”,作为一名销售想要做到绝对单纯是不可能的,那也不是一个合格的销售,但在人际关系方面王伟够“真”,这太难得了,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过尽千帆仍保有赤子之心。下面说说我猜测主角们的星座,我觉得陈丰是摩羯加少量天蝎;而拉拉就是天蝎女加少量摩羯,拉拉具有蝎子很拼、很记仇也有摩羯的事业为重;王伟呢,不好说,射手加白羊,比较乐观和真诚,黛西事件能反映出他既“多情”又“专情”的射手气质;陆宝宝很狮子的,控制欲很强,事业也很顺。当然将世界70亿人用12个星座来划分明显很不准确,这里只是说说而已。陈丰其人我觉得很典型,王伟跟他一比就太不立体了,觉得陈丰中年外企金领的代表,一步一步从下升上来的中年中层、高级打工仔,当然最后成为VP了,身怀鸿鹄之志的“老”男人。最后看到杜拉拉跟他绝交时说的一番话,我顿时觉得拉拉too young & too simple,拉拉还是太年轻了,还是太看不开了,她仅仅怪罪于陈丰的冷血的“不认可”是很不明智的,其实拉拉本人的气度决定了她最高只能做到经理,或是勉强做到总监,但绝对做不到总裁。能够做到总裁的是像陈丰一样的人,腹黑,没有贬义的意思,我只是觉得他可以做到公私分明,就算对拉拉青眼有加,对她作为朋友很认可,甚至与她暧昧,也不能阻止他对工作的正确判断,这是“大家”风范,也是男人对工作和情感的一种态度,拉拉不理解,因为她被女性思维和她的眼界气度所限制,但王伟会理解,因为王伟的心胸很开阔、眼界志向也不在陈丰之下。冷血,这里也丝毫没有贬义意思,这样的打工仔是董事长最欣赏的一款,只有将企业利益最大化才是最好的打工仔,董事长最忌讳因为“私情”而安排工作,最赞赏的就是“公私分明”。陈丰可以给拉拉友情,甚至一些蓝颜的关心,但不会因为私人关系而任用她做总监。就工作而言,陈丰是一个好老板、好拍档;就家庭而言,他也会是一个好丈夫,没有因为妻子只是一个公务员就抛弃糟糠之妻,凡事为家人着想,没有让妻子贸然辞职居家搬迁,虽然与拉拉有点超越普通友谊的红颜蓝颜,但终究没有对不起妻子。越来越觉得他很摩羯,很上进,很优秀,很令人欣赏,我觉得拉拉很欣赏他、也很在乎他的感受、很在乎他对她的看法(比如通过他的视角看自己是否成熟)。但是拉拉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心态,admire不等于love。其一,毕竟人家已经名“草”有主,不能为自己去打扰人家的幸福。其二,就算人家无妻无子是钻石王老五,但杜拉拉可以做到他那样的不被感情左右的公私分明吗,拉拉不可以,她终归是性情中人,虽然她外表知性优雅,但仍然是可以为路人吵架气血方刚的女汉子,陈丰的淡定不适合他,他的城府也不适合他。对比王伟骨子里的“性情中人”,北方爷们的“豪爽”,陈丰更多的是儒雅背后的深不可测。就个人而言,我欣赏陈丰的绅士儒雅、公私分明,但不会主动爱上这种人。当然很好奇他的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觉得她一定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的人,内心是否强大无关外表是否柔弱或成就高低。她与他相识微时,她为他付出很多。他和妻子必然是极爱的,这种爱情一必须有相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妻子无条件支持他的理想。二必须有共患难的真情义和妻子无私的付出,以陈丰性格来说,必须是别人先付出,他才有“安全感”对她敞开心扉,不然他会藏得很深的,腹黑的人就是这样的。三是妻子必须不会妨碍他的“进步”,如果她要他留在老家陪她,他必会和他离婚,但她一直是他最安全的后方,无条件地支持他完成他的理想,相夫教子赡养老人,把一切都搞定弄妥,让他安心。而杜拉拉是一个“自私”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拼搏奋斗,(就个人而言,我很赞成女生要有自己事业追求,这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精神风貌)所以与王伟定下了“不可以干扰她事业”的约定,她绝对不会满足相夫教子没有野心,如果那样她就不是杜拉拉而是夏红了,所以杜拉拉不是陈丰需要的那一种人,所以他们也只能做朋友了。但是为什么连朋友也做不成了?这点应该主要怪杜拉拉,作为一个HR竟然看不透陈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绝对无贬义,我是指他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没有把握住他在她心里应该放的位置。她对他有崇敬和爱慕(admire),却忽略她的心理依赖和付出与他的心理付出完全不对等,他对她也许只是同事之间的基本关心、为了达到合作目的的利益的同盟、压力极大的外企生活中些许感情的调剂,而且他对她没有任何感情上的依赖,他与她之间也许原本就没有那么多,一切也许只是拉拉想多了。最后我觉得,当可以维持温饱后,其实工作并不是人生唯一的事情,千万不要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带到生活中,而且在玩失踪前请告知深爱着你的人你的最终去向,不是所有人都像杜拉拉、王伟那样幸运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个走丢的彼此。理想并不是那么生冷、高不可攀的名词,尽力就好,何必只为追求那些名和利而活,知足常乐,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有自己的快乐。我知道,也许我的文字充满了许多不成熟,但我依旧觉得人应该正能量一些,但不是每天打鸡血一样拼命,而是持之以恒的坚持,想起多年前高考时的一句口号:“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心胸开阔,自然地面对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最后,对拉拉说:“你真的很棒!Go La La Go!”

黄金十年 共襄盛举

历经十年的职场历练,杜拉拉最终还是屈从去自己的理想,过上了正儿八经的生活。在这黄金十年中,杜拉拉的职场经历给我狠狠的上了一课。这本书的典型职场案例非常具有针对性,说服力,但是,我个人感觉就是在教我在一人堆如何成为一个人精,时刻是自己能够保持一种立于不受制于人的地。十年经历,说不上崎岖坎坷,看也是不怎么好受。也许这也是职场残酷的真实体现,老板重效益轻感情,反而员工之间较为容易结成联盟,起来抗衡资产阶级。刚进职场,难免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事都敢做,都敢接,在实现结果的过程中,避免不要左磕磕右碰碰,也许这个过程似乎始终无法逾越。还教给我们重要一点,在任何时候都要会看任何人的眼色,当然不是画的妆。无论是老板,下属,甚至平级之间,这一条非常重要。还有一点就是会寻找自己的命中的贵人,拉拉的贵人太多了,是王伟,还是陈丰,还是各位老总。。。什么都不好说,关键还是还是在自己,基因决定一切。。。。金融危机都过了,该来第二个黄金十年了,努力没理由!!~

这世上存在着远比职场多得多的无奈

终于结局了。“终于”两字并非处于迫不及待,而是某种程度上的如释重负——如果故事继续下去,不知又要揭露多少现实中未必总是那么煽情的悲剧。从第一部开始所有的起起伏伏我始终自以为在以一种很理性的心态去“观看”,然而在即将结局,拉拉终于对王伟说出最后的决定时,我流泪了。因为我明白做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决心,又包含了多少辛酸在里面——不仅仅是他们两人的性格问题,或是相处模式问题。因此我也就不难理所当然地认为拉拉最后退出职场并非完全不与此相关——毕竟她还不是遇到了多么令人心灰意冷的挫折——不就是一时没有当上总监么,她还有去新加坡的机会,她可以选择再次跳槽。她还年轻,没有理由那么早就厌倦了,尽管已经不再为经济发愁,但一个人性格就是如此,要从野心勃勃的模式猛然转换成这样是多不容易。作者把副标题定为“与理想有关”,起初我觉得很牵强,过这样的生活真的就是拉拉的理想吗?我怎么也没有办法相信这结局是拉拉一直以来心中怀有的憧憬,我宁愿相信她是被折腾得绝望了,因为我想并不仅仅只是王伟在怀疑她“有远走他乡的隐居倾向”。或许职场没有真正的所谓朋友,但是有情商的人,确实不至于要闹到“不再往来”那么严重地步,甚至“和任何人也不要往来”,事实是她的人际关系处理得还不错。那么她的转变,只有一种解释——被婚姻折腾惨了。偶尔看一些电视相亲节目,发现绝大多数男士说起对女方的要求,几乎都会强调一条“孝顺”——不过这个孝顺八成指的不完全是对女方自己父母的吧。我也看过太多关于“掉进水里先救谁”的无聊争论,部分女人无理取闹的白痴问题被更多的脑残用来成为不同性别社会责任分担的论据。虽说几乎所有男人都无法接受自己的女人的社会与经济地位高于自己,虽说事实上大多数女人还是希望自己的男人很有钱,但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女人越是经济独立越是少为自己的男人操心,婚姻生活中境地悲惨的可能性就越小一些。然而,拉拉的故事残酷地告诉我们,经济实力强大的女人,也逃不过那些狗血的纠结。不过,令人感到事情还不是那么糟糕的情节是,最后叶陶还是娶了沙当当。他说得很意味深长:“我不指望双方能达成谅解。既然这样,不如把他们分隔开。哪天大家都想通了再往一处凑不迟,实在想不通就少往来,不往来也行,免得都不痛快。”——这是我认为作为夹在中间两难全的人,能选择的最好的处理模式。可惜现实中大多数人没有那个情商,更没有那个智商。也可惜王伟和拉拉的感情,其实并不怎么深。也是今天同事提醒我才想起,在第一部里,王伟和拉拉好上,完全就类似于两个寂寞的人互相慰藉。再加上经历了各种变故和分离,心里怎么可能不产生各种隔阂。重逢后的各种感情戏,哪怕是最后所谓的“旧情复燃”,看上去也总是处于“一时冲动的激情”。就算历尽并历着千难万险还坚持在一起,也未必因为没有被心里产生的裂痕耗尽,或许更多不过是因为性格问题不想放弃,或者好强的心理状态让自己没有勇气放弃罢了。而且两人之间的问题也并非全部因为外界的干扰,大多还是因为自己不够懂得怎么处理,不懂得在婚姻生活中是应该“一致对外”的。两人在职场斡旋自如,却竟然无法处理好与各种感情有关的任何事情,不知是这类人的共性,还是只是少见的典型。我个人觉得,这样似乎有违常理。杜拉拉系列第一部自然是初入职场人士的好教材,第二部是半资深主管的职业素养示范,而三四,作者的意图显然是想与我们读者分享除职场知识之外的更多东西。不得不承认,刚读完结局的时候,我的心里一时萌生了这样令人惭愧的想法——除了赚钱,什么都是假的。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犯着害人害己的脑残,只有自己的工作最靠得住,而且工作的一大好处是,实在受不了了的时候可以选择更换或离开——只凭这一点,比起某些操蛋的人际关系来说,工作就显得是多么的美好的事物。那么即使怀着这样不健康的心态,怀有了愿意努力工作的决心,貌似也不算是太坏的事情。于是我想我终于自认为懂得了作者李可为本书取的副标题——“与理想有关”。保持低调的作者仍然现在还在企业任高管,却没有像杜拉拉一样隐居了。但有理由相信,作者写的经历绝大多数是她自己的。至于为什么结局与本人并不契合,我个人臆测,不可能是经济没有保障(拉拉收写书版税的事情应该也是来自她的功成名就),而是其实她舍不得。是的,尽管她表达了与世隔绝的愿望,但我相信她想要隔绝的,并不是职场——哪怕有时会有这个念头,其实她还是热爱这种工作的状态,否则为什么还要写这些书鼓励和指导读者呢?至于她想要隔绝的究竟是什么,我想,确实是那些,职场之外的,各种无奈。一路跟来,最后无论如何,未经允许就代表了很多人,感谢作者的分享。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a70c90100uu45.html

一如既往的好

1出的时候正式本科保研刚结束,现在都研一了,这本4如1一样好,再次真正有了升职的味道,虽然最后功亏一篑。职场不外乎与上级,同事,下级,hr与销售之间的几层关系,本册对同级之间强调得多一点,另外感情线的纠葛篇幅也相当大,令人不少收获,看到夫妻矛盾是如何凭空产生的。对于结局,不能让杜拉拉在能力上输给李卫东,又要给他退出职场找个理由,于是出现了陈风选择李卫东的难以理解的情况,有些败笔,但瑕不掩瑜,王伟的母亲真是很可爱。

拉拉的理想实现了,我们的呢?

杜拉拉系列从第一本看到了大结局,这本里的拉拉,已经不再是只有拼劲的明知前边有坑也要往前跳的职场倔驴,而是更懂得处世技巧、更善于平衡各方利益、更专业的职业经理人。透过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经理人,是需要德才兼备、智商与情商并存的,非常有技巧。也意识到方法论的重要性,难怪那么多人去读MBA,是有现实意义的。拉拉的事业和爱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才更贴近生活。和王伟的是是非非,虽然很电视剧纯属虚构色彩,但是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羡慕王伟的优秀与专情之外,也要意识到拉拉的魅力所在及处理感情方面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好几处他们两个的矛盾都看得我很紧张,生怕就这么分手了。不过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他们又在一起的结局,才让人毫不怀疑,已经没有任何事情任何人能够再让他们分开。拉拉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或者说是刚开始。虽然很舍不得拉拉,但是像作者说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从书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我们的不舍。但是拉拉是为梦想而活的人,就让她,去幸福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吧。最后想一想,拉拉的理想实现了,我们自己的呢?

用力太猛了

前三本被我奉若神明的读了又读,看了又看,喜欢的不得了,向往的不得了。可是,当知道李可出第四本时,我是失望的,因为《杜拉拉3》明显是个大结局了,再风云再起的出第四本让人感觉失落。虽然我知道故事本身我还是愿意看的,但是我不喜欢,也不希望一切都平和安静了杜拉拉和SH又风云再起,为赋新词强说愁。所以,我告诉自己,我不买,我不看。因为太喜欢,太放不下,所以几个月我真的做到了没买买看。不过,最终还是买了。读着第一感觉就是《杜拉拉4》用力太猛了,紧张有余,和缓不足。整本书我用一天看完的,一件大事接着一件,没有放松的时候。《杜3》也很紧张,但是至少还讲讲叶陶和沙当当,《4》把《3》中辛苦谋得的平和稳定局面完全打破,还展开了好几段《3》中没来得及细讲的和李卫东的斗争。

也许有一天 抛下传说 走遍万里 看遍风情 尽在我心

原本只是职场小说,末了,竟也跟着拉拉跌跌宕宕,湿了眼眶。再见了,拉拉;再见了,曾经的理想。毕业那年初识拉拉,对于即将失业的应届生来说,我曾经把它奉为圭臬,当做我的救命草,带给我无限燃烧的斗志。在简历一次次石沉大海的时候,依旧顽强地畅游在这本书带给我的全新世界里,我拼命汲取那些职场术语职场规则职场哲学,我确定无疑,拉拉的生活既是我想要的生活。最终,向往依旧是向往,我依旧没能找到那扇门,也许应了别人的那句话:你不如杜拉拉聪明。是吧,李斯特说拉拉是头撞到南墙也不回头的倔驴,但要仅此而已,那世上就没有那么多的困难了。我不知道聪明究竟可不可以学得会,只是我开始放弃越来越多的东西,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理想没了。于是,我开始不懂拉拉作为一个女人为什么非得把自己活得那么累,拼命的竞争,拼命的往上爬,连自己的爱情也存在的那么窝囊。先看着拉拉当上行政经理,看着拉拉与王伟相爱却把王伟弄丢;后来看着拉拉辛苦跳槽当上C&B经理,看着拉拉与王伟欣喜重遇并喜结连理;再后来看着拉拉为HR总监努力,看着拉拉痛苦地与王伟劳燕分飞;最后看着拉拉终于辞职做了分享职场心得的自由职业者,并再次遇到一直深爱的王伟……见证了拉拉这一路的心酸与得失,仿佛跟着她成长了一遍,于是似乎才又想起,原来还有一种信仰叫理想。人生苦短,拉拉终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我依然在水深火热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苦苦打转。有时真心觉得这也许是很好的生活了吧:在一个节奏较缓的城市拿稳定的薪水,有周末有假期,加班少压力小,每天可以逛逛菜场回来做自己想吃的菜,偶尔跟朋友碰头去寻觅美食并满足一下购物欲,去酒吧街咖啡馆书屋坐坐也不错,如果有车还可以偶尔去周边旅旅游。可依然觉得心是空捞捞的。拿理想说事儿,总显得几分矫情,有理想的人多了去,少数的人找到了平衡,极少数的人实现了理想,更多的人早已妥协湮没在无奈的现实大流之中。好友曾说:把心收到当下,把你负责的事做到极致,尝到收获后反而宽广许多,到时再走。想想,这道理其实跟拉拉的哲学和做法是如出一辙的。Follow your heart,follow your dreams,这是杜拉拉大结局的英文名,我不知是否如此就能到达那个彼岸,但我相信,“你所期盼的事都不会以逻辑的形式表现出来。你只能用自己的心去感受,这可能有点令人害怕。旅途中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就像黑夜一般,但任何探索都是信仰的实践……将自己完全交给黑夜”。与理想有关,it never ends 。

为梦想启程

——文/阳宝 对于之前有关杜拉拉的故事,我没有看第一部,也没有第二部,更没有看第三部,但电影和电视剧都看了,也大概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体内容,对于故事本身,这绝对是一本非常棒的职场小说,可是我与HR本身没太多交集,看关于职场部分的专业知识显得力不从心,单从这本收官之作,我觉得之前的杜拉拉一定是从青涩到最后成熟的蜕变,从一个什么都不懂,只知道混口饭吃的小小毕业生演变成如今可以随心所欲,干自由职业的都市丽人,十年间的成长点滴,可谓是杜拉拉个人青年奋斗史,或许摆脱职场的杜拉拉,将会踏入另一个人生高峰,为梦想启程…… 所以,我想写的感想是女人,你为什么而活,如果单凭是像杜拉拉那样的职业女性,时间永远都是追着你不得不奔跑,虽然人不断在升职,不断被加薪,但你的人生却过来匆忙,来不及回顾却已经积了一堆事情等着你去处理,这样的人生或许对某些人来说理所应当,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不愿意。人生,并不仅仅是为了不断挑战自我而活,可以适当停下脚步。当你还年轻时,你可以为着理想去积累经验,你可以去不顾一切地争取你想要的东西,然而当你过完那段活力四射,冲劲十足的生活后,你除了在工作上有所经验,还有什么?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剩女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大家都觉得女人不比男人差,也能独撑半边天,但是女人到一定年龄,终究是要嫁人结婚的,所以在女强人们追逐自身价值的同时,你有没有读懂生活赋予自己的使命? 大自然是件很神奇的领导者,从我看杜拉拉的生活就能明白,她其实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你埋头苦干时,你的健康、你的青春、你的时间……都悄悄在流逝,或许你觉得这样做很值得,是的,杜拉拉很幸运,一直都很幸运,有个爱她支持她的人,但真正在生活中,如果这样没日没夜工作的女人,身边是否都会有能理解会包容一个“王伟”?很难,对吧?毕竟是小说,小说总是写得理想,然而现实残酷,大多数女人没有那么幸运,那么除了钱和高职位外,她们剩下的只有无尽孤独,而这份孤独谁能读懂?现实是浮躁的,没有谁能如此静得下心来去认真读懂谁,相亲节目如火如荼,更多是商业炒作的行径。杜拉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蜕变成独立女性的故事,她甚至最终依旧收获了爱情,这样圆满的大结局对于读者是一种安慰。然而,如何是现实生活呢?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几乎都不能成立! 是的,这就是现实生活,一个容不得你拥有太多,需要做一下懂得取舍的女人,何为有的放矢?何为有得有失?当你选择了一样,你就得预见得到将来的一切,并且能够承担得起。而一般普通的女人,完全没必要去放弃梦想,亦如杜拉拉一般,通过十年才换取的自由和梦想,你其实可以一开始就拥有。生活方式有千千万,为梦想启程,为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起点与终点

我和《杜拉拉升职记》颇有渊源,看完这本书的第一部,我在当当写下了第一篇长评,并立下志愿,告别长时期用玩游戏打发空余时间的状态,每天多读一些文字,多写些心得。后来那篇书评被当当的编辑看中,邀请我加入当当的特约评论员团队,于是便开始了趣味横生的特评生涯。到如今,我的特评好友已经有100多人,每天都会有话题可以聊,关于某本书,关于某种人,关于某件事,不亦乐乎。言归正传,回到《杜拉拉》系列,几部书的出版跨越了几年,在这期间无论是读者和作者,都有了成长和历练。比如我,看第一部的时候,刚刚进入事业单位没多久,缓慢的办公节奏和诡异的人际关系,令我非常不喜,十分艳羡那些在国际大公司里风急火燎奔波的白领们,《杜拉拉升职记》第一部的出现,正好让我揭开外企白领们生活的神秘面纱,那些严格井然的工作流程、斗志昂扬的年轻血液,完全满足了我对外企的憧憬,而拉拉的斗志也激励着我,跳槽走人的想法不断涌现,压都压不住,可惜最后也没付诸行动。到了《杜拉拉》第二部《年华似水》出版于2009年,可以说相当失望,人物、情节、乃至基本的逻辑都非常的牵强。杜拉拉从第一部中那个坚强倔强能力卓越的小女子,变成了一个“职场知心姐姐”,好像是个人都能从她那里获得有用的知识,每个人和她聊过后都受益匪浅。但可笑的是,她最后却无法面对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变化,只能以跳槽来化解尴尬。全书用了超级大的篇幅来表述杜拉拉的思想,好像这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本商业管理教科书。同样的晦涩,同样的无逻辑性,同样的主观片面。当时我记得给出了两颗星的低分。第三部《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能看出作者李可在对第二部教科书般极端的写法有所纠正,拉拉回归本我,坚定的按照自己想要从事的C&B方向发展,来到SH公司,延续她当好一个职业HR经理人的理想,努力奋斗。而这也为《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埋下了伏笔。时间到了2011年,经历了几年的浮沉,我也从一个菜鸟变成老油条,愤世嫉俗改成了调侃不屑,能力是否见长不太知晓,但对生活的感悟却积淀了不少,这些积淀越来越厚重,又把我带向急于透气的状态之中,而杜拉拉的故事也走入最后一部,在这一部中,拉拉同样面对了人生的选择,工作、婚姻、爱情。工作上,拉拉经过不懈的努力,稳定的发挥,离总监的距离越来越近,通过几个紧急事件的圆满处理,也让我们见识到拉拉逐渐的成熟和稳重。童家明自立门户的建议,最初对于如日中天的拉拉几乎不可理喻,但来自同僚的竞争和家庭的压力,让她不得不面对抉择。婚姻上,在前三部中戏份不大的王伟这次出位明显,和拉拉的感情进入到僵持阶段,虽然因为前男友的问题就闹到母亲重症监护、表妹分手额地步,令我觉得匪夷所思,但不得不说,久违了的感情描写再次出现,李可的功力依旧。比起第一部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年婚姻危机,父母、家庭、孩子,社交圈,种种种种,而拉拉和王伟之间因为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而无法良好沟通,导致矛盾越来越深,甚至滑向离婚边缘的描写,都很写实。而男女主角的情感描写也细腻入微,值得加分。故事的最后,拉拉做出了抉择,她的人生也就此掀开了新的篇章,拉拉的职场故事迎来了大结局,而拉拉和我们还将在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最近我也在做重大的抉择,也给自己鼓鼓劲加加油,不管抉择是对是错,乐观面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活好每一天,便是幸福。

再见,拉拉!

从一到四,跟拉拉学了很多职场上的经验跟为人处事的方法,在对待万方的事情上,如果是我,也会像拉拉一样。对陈丰失望,最后也没跟拉拉有句交代,或许,他自己都找不到任何能说出来的词语。人,终究还是为了自己......想抽空再看一遍,还是第一部跟第四部最好看~

也许是成熟后的拉拉了

最后的拉拉还在读中,不过看着结局的拉拉很是成熟的在处理公司的各种状况。陈丰说过拉拉以前在DB的时候是一种老牛式的做事方式。任劳任怨,而且很多状况都是有点“冲动”的(姑且认为是运气不错吧),但是现在的拉拉在面对四大的召唤,面对大公司的时候,还是很沉稳的选择了坚守在SH,也许拉拉是想告诉我们,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做到的,那才是快乐的。在面对万方假数据的问题上,拉拉处理的很专业,而且考虑的非常周全,很羡慕拉拉能够做到这样,但是这也是经过了多次“战斗”后才沉淀下来的吧。可能我读的不够深入,还不能完全了解拉拉的处境,但是至少我看到了。拉拉也想告诫年轻的人,又或者更想刚毕业或者是马上要毕业的大学生们,现在的社会是千军万马过桥,大学生已经不是那个时候让人羡慕的天之骄子了,现在的教育产业化遗留下来的问题正在逐步的被放大。而我们现在要面对的考虑的,不仅是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想要的嘛,在我们得到后又会怎样去处理怎样去面对这些问题呢?童家明的培训计划也许正是我们想要的!

一套我希望在最初毕业的时候就能读到的书

这是一套不容错过的书,是一套我希望在最初毕业的时候就能读到的书~当然,全书我最喜欢的部分还是关于工作中的难题如何解决,又如何成长,书中很多方法论和处理方法在我看来确实是在现实中解决问题能够直接使用的好东西,原本一直疑惑这样可以拿来当压箱底谋生手段的东西这样写出来是不是不太合适(从某种所谓专业角度说),相当部分的东西是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明白也懒得去想的东西,但看到第三部已经明白作者的态度和初衷在于“分享”,在让我觉得释然的同时也觉得有些感动,到了这一部,作者干脆吧“我来过,我分享了”当做最后的自序,所以感情上,我对这套书的成功抱有“应得的荣耀”这样的态度,在今天的天朝,有这样的感触其实也算不容易~写作手法上,与我而言,这套书是非常新奇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于习惯阅读各类小说教材的本人来说,这样略带剖析调侃的调子居然让我分外惊喜,当人有人喜欢就有人讨厌,看到有人对作者的叙述手法大呼受不了我也只能笑笑,就这套书而言,当时看标题是烦的不行的,却没想到看了却是一口气读完的,也许个人容忍度不同吧~至于感情戏,这部的篇幅好像比以往要多,也是作者想要有个完整的故事结尾吧,当然情节上个人觉得狗血了一点,仔细想想却是有真实的现实意味,好在还是大团圆结局,个人的私心,希望这个带点点自传体的书中,关于狗血的感情戏并没有真正让作者遭遇到~

青春的一段印记

看到拉拉出书并最终成为自由职业者,不由得心下一动,翻看了杜拉拉系列1、2部,作者介绍还是“职业经理人”,从第3部开始就变成了纯作品介绍,大概作者对笔下的人物投注了越来越多的心血,李可已与杜拉拉高度合为一体。不管怎样,作者的文笔和性格(从拉拉身上可见一斑)我非常欣赏和喜欢,看书的时候也会问自己,同样情况下会怎么处理。大结局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为爱情也为理想,为拉拉也为自己。相信对很多人来说,杜拉拉系列都会是我们人生中抹不掉的一段记忆。希望作者能继续带给我们更多的职场启迪和感动。加油!

终有一丝触动心灵——我们的职场

1套4本终于看完了,我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看过第一本,那时候的杜拉拉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是那时候的我对于职场的概念一概不懂,所以,我看的很吃力,那时候我的思维根本就无法正确理解作者体现的概念。直到毕业了,工作了,我又一次重拾这本书。看这本书的背景是我正式毕业3个月左右,在这家工作快一年了,包括毕业实习。有人喜欢它,有人不喜欢它,但都无法阻止它在职场中占一席之地。专业化,现实化,虚构化。专业化,杜拉拉里面出现了很多HR的概念,几乎就是把枯燥的专业知识融入到了小说当中,以至于看起来不会那么吃力。起码在我看是这样,不是人力资源专业的应该不怎么理解。现实化,刚入公司的新人几乎就是一个橡皮泥,谁都可以让你做事,而自己也傻呆呆的去做,工作推给你,傻傻的接了。第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无非就是装修,期间杜拉拉展现的专业让人佩服。工作压力到来,我们应该以杜拉拉在这次装修展现的韧性去应对,这是我学到的。我们工作久了,总会想升职加薪,但是想杜拉拉这样死缠烂打的追着直属上司,这种情况不一定吧,嗯。。 不明白。其实整本杜拉拉想要传递给读者的,在我看来,是面对工作压力的消化和绝对的认真及责任对待;是面对工作方向的需求认知的加强和更加专业,是面对工作内容的精益求精;是面对职业专业的勇气和抗压能力;小说带出的正面思想很多,但是,我们终究要依据自己来画出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路途

陪伴成长的故事

从读杜拉拉1到杜拉拉2是挨着的,读完的时候我就开始很忙了。然后过了3年的时间终于一口气读了3和4,但是这3年里拉拉从来没有走开,因为电视电影不断出现。对于王伟的从新出现我非常安慰,也许作者就是拉拉的原型,真的非常开心,她没有错过自己的真爱。比起2,我更爱3和4。这3年里,我还是个小员工,但是我到底已经不是3年前的我了。

为理想而活

从杜拉拉升职记到杜拉拉大结局,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小姑娘从职场新人到到职场老手的一个成长过程;也看见了一个爱写字的人的写作手法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当然,我不是专家,对文字是否成熟的判断可能不准,但是这确实是我内心的真是感受)在杜拉拉大结局中,拉拉成功了,成功跳槽,成功转型,一步一步成熟了,虽然最终没有拿到理想的总监职位,但是她是得到了认可的。而她内心深处也真正的找到了她自己,她已经不在为生存而活为别人认可而活的阶段了,她到了为理想而活的自由阶段。当她竞争总监失败,和王伟分手,辞职的时候,我心里为她感到伤心,我仿佛也能感受到她当时的那种心情。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开始担心小说的结尾会是一个悲剧,可是,看到最后,开心滴发现是喜剧呢:她自由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生活不再忙碌,变得悠闲但是充实,更重要的是她和爱人复合了.......这一部大结局中,李可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拉拉的家庭上,是在讲述拉拉如何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的过程。人,一旦成立家庭,就会多很多角色,比如妻子比如媳妇,而这些角色都是需要你去负责任的好好扮演的。拉拉是想在任何一个角色中都做好自己的,可是偏偏事情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很多事情要去想,一些人要去适应磨合。除了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外,小说还提到了工作中的友谊。陈丰和拉拉是前同事友谊深厚互相了解,后来又成为现同事。再好的朋友工作上难免也会产生分歧,面对这种分歧,他们各自坚持着各自的原则和底线。我想他们也会想着工作是工作,情谊是情谊,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小说的结尾没有很明确讲述陈丰和拉拉之前的情谊是否还在,但是从前面的伏笔来看,友谊似乎再不如前。。。。。。。。这些种种,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面对的。所以,杜拉拉其实算是一部写实主义的小说吧。看着这本书的时候,常常想到自己。想到自己从大学毕业至今所经历的职场生活上的种种,发现有些故事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类似的,甚至有些人,都可能和书中某些人物类似。圣经说的对啊,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不同的人总是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演绎着差不多的故事。总之呢,看完大结局,很开心,拉拉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为理想而活的梦想,自己爱的人也陪在自己身边。她的故事让我获益不少。我喜欢听故事,喜欢看故事。拉拉的故事挺精彩的

和杜拉拉一起成长

从杜1到大结局,杜拉拉历时四年,终于修成正果。我想在现今的中国,杜拉拉应该算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吧,话剧,电影,电视剧,杜拉拉出尽了风头,但在过去的一年,杜拉拉热渐渐平息,只有资深如我的拉拉迷,还是一如既往地期待着续集吧,很庆幸,在2011还未过去之前,看到了杜拉拉大结局的上市,第一时间抢鲜阅读完毕,上来说一说我的一点阅读感受,与大家分享。 从《杜拉拉1》到《杜拉拉3》,杜拉拉完成了由青涩白领到练达中产者的华丽转变,杜拉拉一度被引以为职场神话。然而透过《杜拉拉大结局》,我所看到的却是一个外表光鲜的白领真实的内心世界。 杜拉拉并非职场神话,不是一路打通关的职场必胜客,在《杜拉拉大结局》中,我们看到的杜拉拉一样身陷普通白领会遭遇的困惑:面对“永无止境”的紧张和忙碌,年过三十的拉拉渐渐变得有些力不从心。 加盟SH头一年是拉拉灰头土脸的一年,上司不体恤,下属不给力,本职工作不熟悉,公司制度不完备,为了坐稳C&B经理的位置,拉拉殚精竭虑,至于向往的总监之位,更是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李卫东。面对上上下下有增无减的压力,拉拉不禁自问:这样活着是为了什么。但感叹归感叹,悲观主义的拉拉还是选择了用理性的方式面对难关。凭着实干的精神和智慧的头脑,拉拉成功运作了宽带薪酬制和何查理的接班人计划,将自己和李卫东的比分一点一点扳平。拉拉发现总监之位不再是遥不可及。 职场风声鹤唳,情场也风风雨雨不断。在王伟的红颜知己兼老板陆宝宝面前,她总是缺少点自信;在婆婆一次次的施压下,比抗争更多的,她选择了忍耐。她不再是《杜拉拉1》中的那朵铿锵玫瑰,敢于公开和DB销售总监王伟叫板,她甚至不止一次从失去王伟的噩梦中惊醒,她的焦虑、脆弱和谨慎,让王伟都感到了不忍。而张东昱事件更像一把高悬的剑,随时都有把拉拉的婚姻斩落深渊的危险。 为竞争总监摩拳擦掌中的拉拉,意外接到原DB同事童家明的创业邀请,童家明的说辞无一不令拉拉怦然心动——财富,自由,成就,这些都是她的理想。然后一想到在SH好不容易才打开的局面,尤其是她已经比较具体地看到了当总监的希望,拉拉又陷入了矛盾。职场这么多年,九十九个头都磕了,最后关头放弃,她不甘心。 事业进入转折期的拉拉,婚姻却因一场从天而降的意外陡然跌入低谷。在一次次痛苦的自我反省之后,拉拉又做回了以前那个在情场上冷静而理智的拉拉,她决定用宽容和忍耐的心态去正视两个人有几分悲观的未来…… 比起前三部作品,这部大结局更能激发我们普通职场人的情感共鸣,它描写了一个有点缺点,甚至有点失败的杜拉拉,面对新公司、新工作带来的饭碗的压力,她身心俱疲,而在情感上也存在了诸多的变数,令她寝食难安。但最终她凭借认真、执著和坚忍,走出了自己的职场瓶颈,化解了生活危机,朝着为理想而活的人生目标跨出了一大步。无论职场也好,爱情也罢,杜拉拉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口号式的励志宣言,更不是所谓的职场厚黑。她真正要传达给我们的,是脚踏实地的作风,隐忍的智慧,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雄心。

着力职场的厚黑

这本书从拉拉作c&b经理开始,重点讲述如何在各个部门领导之间平衡。由于是新跳槽到的sh公司,那一段辛苦的适应期也值得大家借鉴学习。作为一本描写成熟期职业经理人的发展史,值得一看!身在职场,除了具备敬业精神专业素养,对办公室政治的敏感也是必备技能。同时在工作与生活间平衡,也是需要注意的事情。总之生活不易,职场辛苦!

It never ends……

  初看第一本杜拉拉升职记时,还是个象牙塔里的学生。那是一场寓教于乐的职场教育,我以眺望的姿态看着,充满了事不关己的好奇。  前几天在卓越上看到,杜拉拉大结局上市了——与理想有关。  职场的起点,大约都是怀揣着理想的,然后穿过现实铺就的道路,完成向青春的自觉落幕。如果最后,能达到这样一个终点——与理想有关。  那便是非常辛苦,也非常幸福的事了。  工作一个多月的时候,曾经给自己写了一份总结和注意事项,在WORD里写了三页纸。职场逐步揭开它的帷幕,让你一点点的了解,预期和实际的差距。  慢慢的习惯了常常加班;习惯了在认真做一件事时,同时又有三四件事交到手上;学着适当的拒绝别人和EXPLAIN。生活不会屏蔽掉许多小烦恼。依旧不能让所有人满意,而我,也无法对所有的评价释怀。  聪明的人可以慢慢的调整以获得进步,就像杜拉拉。  拉拉是一个IQ,EQ都中上的人,她的不断成功,是过人的韧劲与爱思考的天性。  刚出场时,她是一个小聪明不多,大智慧充分的女主角。不吝啬付出,在一步步的思考总结后,努力便总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四五年后的杜拉拉,已是资深职场人。依旧躲不开一篮子似的任务;职务的压力和同事的小花招;上有直线老板的立场,下有各个需要协调的部门人员;家里有个心眼多本事也不小的小姑,样样不省心。生活的压力就像一条小鞭子,抽在所有人身上。想要一劳永逸?恐怕退休了也未必能如愿。  看着拉拉在其中奔忙,我最欣赏的是她的独立和努力。漩涡之中,她一直清楚自己是谁,要做什么,以她的原则和判断来把舵。职场里,有些人的立场需要考虑,有些人的立场需要知道。但最重要的永远是自己的立场。然后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不逃避,不放弃。那么我想,一切人一切事,都会好起来的。  生活里充满技巧。即使我们没有八面玲珑,对人心洞若观火的天赋,也可以做一个问心无愧,一直努力的人。  最后达到那个终点——与理想有关。  最后以一段网上流传甚广的话共勉."你们此去的‘大学’,芳名叫‘社会’。你可以把它读成江湖,也可以把它读成殿堂。可以通过它铺写精彩传奇,又可以依赖它维持平淡生命。所有的结束都是开始,所有的过去都直通未来。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所有的愿学者都将得到免费的教诲,所有的厌学者都将受到最终的惩罚。在那里,无论你多么的牛叉,都只能永远被考而无法免考,永远学习而无法毕业。”It never ends……

拉拉伴我一路走来

大学的时候跟风买了第一本杜拉拉,很喜欢。断断续续的看完了第二部和第三部,之后好几年,我都忙于工作。真的忙于工作,完全忘我,天蓝海北的去了祖国的大部分疆土。我没有时间关注生活,没有时间关注电影,没有时间关注音乐。可以说,那几年我基本没有自己,我只是工作赚钱,好像花钱的时候都很少,呵呵。今年,我终于停下来了,我决心回到自己的天地,就好像累了好久终于休息了一样。这半年来我看了很多书,很多我喜欢好久的书都买来读,终于意外的发现杜拉拉都已经大结局了,而且已经好久好久了,我居然一直都没有发现。赶紧买来,一口气读完特别伤感。大结局了,拉拉的生活为她展开了全新的画卷,她即使未实现职业目标也实现了人生理想。回想自己疲于奔命的这些年,真的好感谢拉拉,要不是因为在毕业那年遇见了她,我想我不会有勇气一路坚持下来,她给过我无限勇气和能量。也正是因为这一路的坚持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不会轻易得到现在的轻松。看完最后大结局,我也希望和拉拉一样,为理想而活!感谢拉拉的一路陪伴!

要是李可没写这本多好

为写小说而写小说,为完结而完结。李可真的不是个写小说的料,有真情实感的还好,到了要编的部分,就编漏了。收藏了前三,又买了这部,看了却非常失望。前半部分,是第二、三部的感觉,很职场,但后半部分,就是很快地把故事线往前拉,拉到结局而已。太失望了。看来她是不想写了。还不如不写,留个念想也好。

陪伴成长的枕边书

大概是2007年时在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论坛上看到关于《杜拉拉升职记》的推荐,当时我刚参加工作满一年,正处于迷茫焦虑的阶段,杜拉拉就像是陪在我身边的老师一样。我是非人力资源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杜拉拉升职记系列里面介绍了许多很实用的深入浅出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技巧,令我获益匪浅。当然,最吸引人的,是杜拉拉和王伟的爱情故事,就像自己的爱情一样,叫人感动至极。看到杜拉拉最后一部结尾的时候,我忍不住哭了,不知道是为了小说里面的主人公,还是为自己,五年了,陪伴了五年的故事终于曲终人散,而我,也要追随自己的命运而去,

《杜4:与理想有关》

今年读的第二本小说。今年都被工作挟持了,闲暇时间都忙着睡觉和看电影,书读得少了。虽然情节显得单薄了,杜拉拉系列的优点就是很多HR的分享很写实,看看挺有意思;而且跟其它职场小说浓浓的江湖气不一样,俏皮但是又不低俗,才让我有耐心将四部全部看完。我对于权术的斗争没有兴趣,我相信政治和商业遵循的是不同的游戏规则,商业的规则很复杂可是其实也可以很简单,我不想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纠缠。读完这部很大的感觉就是结婚后的杜拉拉越来越情绪化越来越作了,让我唏嘘感慨不已。杜拉拉居然在从没干过的薪酬经理的职位上生存了下来并且得到了老板的认可,顺利得到了升职。35岁竞争人力资源总监的职务失败让她决定离开职场去做自由职业者,以后准备移民。这个结局让我觉得有些惊讶。35岁的时候就决定这已经是她一生职业生涯的顶峰了吗?她还如此年轻,她以后漫长的生活要怎么样纪念这一段短暂的岁月、要怎样靠回忆她一生的成就活下去呢?工作和理想冲突这么大么?我一向不喜欢把人生意义往大里说,把事情往严肃里扯。我们都是普通人,喜欢追求什么厌恶舍弃什么都是个人的自由,都与别人无关,可以放松点。我不喜欢结尾这种破釜沉舟的悲壮的调调,仿佛周围全是她的假想敌,在阻碍她实现自己的理想。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不需要悲天悯人,也不需要自怨自怜。乐观也好,悲观也罢,有输有赢,生存的压力等等,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没有坐享其成这回事。

与理想有关

偶然一次在麦当劳里再次听到王力宏的《大城小爱》,以前似乎没特别注意这首歌,觉得不过是一个偶像派歌手的众歌之一。可是这次不同,大城,小爱,也许正是这个渺小的爱是这个偌大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希望的心灵栖息地。看完杜拉拉4,其实心里有点沉重,虽然作为这部作品的追随者,觉得拉拉能有这样的结局算是比较完满,但是就像拉拉最后那个队礼和未流下的泪水,理想与现实,个中滋味也许也只有拉拉自己以及千千万万的品读者自己体味了。延续3的故事,拉拉一如既往的为了自己彼时的理想而不懈地奋斗,作为本部作品的封笔之作,作者也该将重点转移到收尾和到她想要憧憬的种种上,在第一章就以“杜拉拉其人”作为终曲的前奏似乎也算是对拉拉的前世作了个提示和总结。本书的主题是与理想有关,这似乎是个外表坚定,但是却充满纠结的命题。理想就像一把梯子,让每个拥有它的人都有向上爬得冲动,因为上面有跟宽阔的视野,也许有更美的风景,不管这个过程中有多少意外和挫折,上面的一级总是很迷人。拉拉进入了SH,虽然没有完善的基础平台,老板也心存偏见,但得到了可以学习C&B的机会,可以为自己在这个行当里争取更全面的发展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置换。记得单位里一位老师说过,平台的力量可以让人心存敬畏。作为平台的搭建者,首先要面对的也许是让自己先战胜这种敬畏,顶住各种压力,不断地完善平台,为自己和后来者创造一个可以持久延续的空间。这个阶段的拉拉,也许可以用“it never ends”来总结,在这条梯子上已经攀登到一定高度的拉拉可以看到更宏观的风景,也似乎看到了更上一级的精彩,也许在这个阶层,支撑向上爬的不是技巧,那已经在前面的历练中驾轻就熟了,而是一种向往,一种永不停歇的追求。虽然高处不胜寒,残酷的竞争形影相随,但未必每个人都会轻易放下已有的成果。那作者的笔下,王伟这个智者似乎总在指引着拉拉,不仅是在言语上,他的身先试行也为拉拉不停地做着榜样。上帝在人通往理想的这条阶梯上似乎设置了一个paradox,不论你在事业或生活上爬的多久多高,总是只能遥望另一边的风景,即使中途上演杂技跳到另一边,也未必总是成功。现实就像一面玻璃墙,它让人可以看到美好,但是却设置一道通往那边的屏障。在本书中,作者的笔触也更多的加进了现实中的元素,高企的房价、脆弱的经济体、单薄的人情,无一不在考量着人们的身体和灵魂。拉拉和王伟的爱情在前三部作品中虽然曲折,但是总给人一种坚定和希望,也为他们喝彩,在4中他们终于修成正果,但是更现实的也许不是两个人一相情愿的理想,那些亲近的、喧嚣的、靠近的都会成为一道道屏障,这也许不是说说能避免的,人毕竟是社会动物。拉拉对王伟说“我们分手吧”时,其实未必是一种悲哀,虽然无奈、不舍,但是暂时的放下也许是通往阶梯另一面的唯一路径。就像在故事进入尾声时,虽然拉拉和王伟分道扬镳,但为结尾时,两人能够更自然,更豁达的走在一起做了更好的铺垫。拉拉最终选择了离开职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故事到了这个阶段,其实更符合那句“you deserve it”,多年打拼不就是为了终有一天能够实现财务自由,真正的开始思考人生和意义,不再为了“it never ends”的攀爬纠结。放下梯子,回到原点,未必会是一无所有,那些拼搏的积累已在脚下筑起了很高的起点。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经历了,奋斗了,然后分享了也许就是很完美的人生,作者在为拉拉写的歌词其实也是为自己一路走来的风景做了个总结,拉拉结束了文字的形式,但是拉拉还会在现实中继续自己的精彩。期待能有人为拉拉的歌谱曲~~http://bulaoge.net/topic.blg?tuid=6546&tid=2251456

在依依不舍中和杜拉拉告别

看完第3本后,有点失望,就不想追杜拉拉小说了。当在网上搜索新书时,发现杜拉拉出了4,看书名,被“理想”2字打动,忍不住奔去书店买了一本。两天时间,迅速读完,觉得水平比3好多了,这个大结局我很满意。在杜拉拉大结局中杜拉拉不再是2中的知心大姐姐了,终于回归常人了,她有了自己的喜悲,对于职场她开始理智,开始变得成熟。此书的职场故事占多半,杜拉拉的生活占一部分,生活中的杜拉拉有点矫情,有点倔强,有点软弱,有点不自信,有担心有害怕...婆媳关系真的是本难念的经,幸好,杜拉拉够坚强,能够自己慢慢复苏。陆宝宝真的有点让人爱让人恨。在本书中,最戏剧化的是杜拉拉无意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理想也给了杜拉拉进一步选择的资本,真的是好心有好报!再见了,杜拉拉!祝福杜拉拉生活幸福,快乐生活!也祝沙当当这个小女孩的股票早点解套!

杜拉拉为什么没当上总监

很多人说是运气问题,其实书里字间明说暗示了一个事实,拉拉还没有当总监的能力。其一,影响力。早在DB,曲络绎就和拉拉谈过这个问题,在下属培养中拉拉做的并不好。帕米拉聪明能干,拉拉控制不了她只能开掉。周亮周酒意算是好控制,但拉拉对他们的指导能力有限,并没有多大长进。到了SH,拉拉明显进步了,对于能力强的下属艾玛,相处的很默契,也不怕下属会威胁到她的位置。但是对于沈乔治,杰西卡的培养指导,基本是失败。沈乔治的软弱,私自更改数据,变成了李卫东攻击她的把柄,杰西卡处处纰漏,最后只能让她走人。也是因为当时拉拉硬上了C&B经理,自己要升级的知识,学习的事物很多,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都做不到发展下属,所以到在SH这方面仍不乐观。总监室高层管理者,管理能力是首要要求的,拉拉并不合格。其二,和上层领导的沟通。先说直接管理者,从李斯特,曲络绎到黄国栋,拉拉和他们的沟通都不是一帆风顺,都是经历次次付出教训的磨合中才由坏变好。与在上一层领导的沟通基本没有(除了何好德,帮助她升职,何走后,难有机会)。齐浩天对她的印象模模糊糊,麦大卫一开始就不满意,最后也没有变好多少,何查理对她印象尚可,可是也没帮到她什么。这里就要提到SH最后的战役,拉拉没有站对队。很明显,麦大卫,李卫东,陈丰是一队(李卫东在麦大卫那里一直很得意,麦大卫挑陈丰成为何查理的接班人,刚进公司,易志坚攻击陈丰时,李卫东明显帮助了陈丰,成为好战友),何查理易志坚是一队。最后结果呢,前一组各升职为亚太副总裁,HR总监,VP,后一组呢,何查理调去俄罗斯,易志坚等着被修理。拉拉在处理万方事件时,客观上帮助易拖延了时间,非常不利于陈丰。她有自己的苦衷,怕处理得太狠会影响更多,这就带出了拉拉的性格弱点。其三,性格弱点。李斯特和陈丰都早就提醒她,思考不够宏观,太软弱,做事情不够果断。比如万方那事情,足够聪明早就应该看清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快刀斩乱麻的处理万方,果断站到麦大卫陈丰那一派,才有跟李卫东一搏的架势。幸亏万方有下家走的早,如果在她这里除了纰漏影响了换血,那最后就不是拉拉自己辞职走了。我并不觉得李卫东就是百分百合适的HR总监,但是客观掂量下,会选择提拔他。其一,他自己的本职培训做的很好,推行的整顿招聘流程,管理培训生基本吴进程,但是他掩饰的很好,起码麦大卫吃他那一套。拉拉呢,埋头苦干,总算自己的本职C&B交上了好的答卷。可是麦大卫呢,又不清楚她的进步付出,而且这本来就是她的本职,属于应该做好的那一部分,这都做的费劲,是不是能力有问题,没有李卫东那么游刃有余。就像一个同学天天熬夜努力学习,另一个轻轻松松该玩玩该乐乐,俩人一样分数,你会觉得谁更优秀呢?有一句话说的挺好,其实大部分人的努力远远到不了要去拼天赋的地步。而杜拉拉可以拍拍胸脯说她做到了。哪里有那么多全方面能力超群的人,拉拉就是我们——努力的普通人,平凡人。我觉得结局很好拼过了,就可以了,没有上升空间了,就撤(有诸多成语形容这种心态了,想不起来》。《),才是聪明的平凡人。PS,我太喜欢陈丰了,一定要说两句。低调,稳重,果断,该狠则狠不动声色,洞察力超群。看这设置是天蝎座啊。陈丰的每一步都走的很聪明很稳,在DB,从大区经理到销售总监,再出人意料到SH,高升VP。每一步的险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清晰的目标,对局面的洞察,果断的执行力,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赢呢? 当然他和拉拉的友谊没有继续是一个遗憾。他应该是感情和工作分的开的人,和拉拉八年的同事,教导了拉拉那么多,最后没有挺拉拉是因为他看的清,对于升VP之后和易志坚,及后续很多很多的易志坚,拉拉并不是合适的HR总监,合适的战友,合适的帮手。陈丰很理智的看待工作,友谊,他可以再和拉拉做朋友,而拉拉做不到,所以才有那么多的负情绪和内心的痛苦,最后升不了总监,太在乎感情上也不能和陈丰做朋友。想看陈丰和拉拉战斗的美好回忆就回去看2吧

令人失望的大结局

四年看完四本,大结局比较令人失望,不在于结果本身,而是过程不符合应有的期望值。拉拉的职业水准和思想还停留在C&B经理上,始终没有看出拉拉做HR director的潜质;而且人物形象不够丰润,想法和做法有点单一,没有体现出职场竞争的激烈和斗角。至于女主角的理想的塑造更是失败,也体现了80%的外企中层领导的真实状况,缺乏思想和对未来的发展规划

事业与情感

杜拉拉一到三,一本不落的都看过。还记得一是用手机看的,看完后不过瘾,还专门去买了一本书屯着。于是,杜拉拉大结局出来的时候,小编找到我,说要寄给我一本样刊,约我写一篇书评。投桃报李,我当然愿意。可惜,无休无尽的琐事,于是一拖再拖,灵感好像在跟我捉迷藏,期间,我换了工作,期间,我想着好好的去经营一段感情,然后,2012年转眼也过去了一半,忽然,这个前一天加完班第二天又闲极无聊的下午,我想着,写一点关于杜拉拉,关于工作和生活的感悟,也许和书有关,也许只是我的个人经历,但是who care,多年之后翻出来,也只是换来莞尔一下而已。杜拉拉最大的特性就是百折不饶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她拿到了SH公司C&B的职位后更是得以发扬光大。天知道,在美资企业工作的人们,应该知道百折不饶有多重要,加上一点毅力和快速的学习精神,通向成功马上打开了一条捷径。当然,我始终认为,杜拉拉一开始是不具备升职的资格的,完全是总裁对她的青眼有加,不过,这也是本事不是?!人和人的际遇,真的差异太大,不是说你有多努力,就能有多少的回报,际遇是一种玄乎的东西,可能是类似于命运一类的事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好运就砸到了你头上。写到这里,我想到新公司的几个同事。一个是我team的,同样IT行业500强背景,财大小硕,工作了三年跳到我们公司,我相信这是个不错的起点了;另一个女孩子跟她同龄,本科,进来我们公司两年了,至今做着会计。当然,我不是歧视会计,但是所有做财务的都知道,财务分析和会计,不管是发展还是待遇都有很大的差异,目前看来,也不绝备合适的职位空缺出来给她转岗。还有一个女孩子,比她俩也大不了几岁,但是intern留下来,参加了公司的管培program,中间已经美国呆了一年多,现在顶着Senior的title,可也感觉不出特别聪明出色。我想起我的旧同事J,学历来说并不特别出色,外型也不足以为她的工作表现加分,但是一路走来,现在她已经做得很好,起码比多数人好很多。于是,我想到杜拉拉里面的那段话,在她发现自己持有的万科股票已经涨过五十万后,“从大学毕业起,杜拉拉就一直靠打工为生,她靠工资给自己买下了第一套房子,靠升职坐进了经理办公室……当别人靠技术或者感觉炒股,她在靠理想和信仰打工……”这段话,不止说的是杜拉拉,还有上海遍地遍野的杜拉拉们,只是,在靠理想和信仰打工的过程中,有人放弃了,有人安于现状了,有人忘记了何谓理想与信仰,只有少数又少数的人折腾着,奋斗着,走到了最后。记得杜拉拉一的扉页上写着,她升职的故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比尔盖茨的故事更加现实,其实升职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途径,到了杜拉拉三,她真正降落到人间,开始了一次次的寻觅工作,一次次的面试,一次次的失败,不管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尔或情感,又或是争一口气,但是这些,都是每个职场人经历过的阶段,说实话,真有那些一帆风顺的人,我可不羡慕——少了多少期间的乐趣,又少了多少从失败到成功的历程。就情感来说,攀上总监的小行政主管也就算了,大家都有点浪漫的幻想。但是我发现,李可对情感的想象能力还是挺有限的,左不过沙当当跟男友的姐夫有点暧昧,或者是杜拉拉跟老公表妹的现任男友曾经同居七年,看起来都是类似的。能接受吗?我闭上眼睛问自己,挺难绕开的。于是,这个绕不开的事情成了杜拉拉跟王伟争执的导火索,王伟是著名的EQ低——这点我非常质疑,EQ低怎么做销售?!而杜拉拉是出了名的倔驴,执拗,矫情,作。作为一个小作的女性,看到后面,我也有些受不了拉拉的行为,但是也不能说她错。只能说,感情这回事,还是要踏踏实实的落到实处,柴米油盐的相处才能细水长流,她跟王伟的分分合合,中间夹杂着岱西和DB无数人的关注,镁光灯下的感情真能天长地久吗?我很怀疑,于是有了一些看起来根本不像两个成熟的人之间会发生的矛盾。记得在豆瓣上看见有人说,对于婚后吵架的人特别无语,要么你们就铁了心离婚算了,不然,吵啥呢?吵完日子还得过,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收场。这句话我觉得特别聪明,除非特别原则的问题,那也得商量着来。靠任何一方哄着另一方维系的感情,都不会是持久战。说实话,我不知道李可的状态,只是她本身的低调让我心生敬佩。听说她本身也是一位年薪过百万的高级白领,所以对于几百万的版税表现得很为淡定。钱是其次,书也是其次,她这种淡漠的态度,以及明了虚名不过是生活的浮云,看透这点尤为不易。我相信,她会是一个很成功的HR,或者说,她会是一个很成功的职场人,如果有人,能把自己的生活处理得乱七八糟,绝对是不好胜任一份有挑战的工作的。混迹在这些500强公司里,真真正正的感受到small world和seven degrees of separation。曾经跟一个GE出来的朋友聊到杜拉拉,问她这个故事究竟是不是发生在GE,她笑笑说,这些500强公司,哪家里没有这样的故事。我也笑,在这本书里,找不到自己的一点影子,那才是稀奇。P.S. 我不是托,无非是把杜拉拉当作励志小说,同时也努力靠它牢记自己的理想与信仰的普通人而已。只是年岁渐长,稳定安逸成了头等大事,至于理想,忽然想起看到的一段话:年轻时,宁愿为了理想去死,老了时,宁可为了理想卑微的活着。再P.S. 今日是我亲爱的朋友R的生日,祝她生日快乐!


 杜拉拉大结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