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影视小说 > 恰同学少年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6
ISBN:9787543849020
作者:黄晖
页数:348页

评论恰同学少年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一本书,从电视剧到同名小说我都没有落下。书我都看了三遍,每一遍的感受都不同。真的很值得看。

《恰同学少年》浅思

初读《恰同学少年》还是在几年之前,那时我刚上高中,虽然不敢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但若论当时的豪气,却也颇有几分“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情。尽管,年少盲从,不免几分的放纵,但确实从书中找的了自己的知己。人生得一知己不易,而书中的以毛泽东、蔡和森、肖子升、陶思咏等为代表的一批热血青年,在当时的我心中,却也激起了深深的共鸣,那时的我,却也把书中的主人公视为知己的。而如今,重读《恰同学少年》,一样的激情,而感受却又是不同。在当今的日子里,我在思索,为什么当年“恰同学少年”的青年志士,能够在那样的时空中突然产生。自然,这原因不是在物质条件上,那么,它又在何处?时光荏苒,往昔难再,志士已去,精神仍存。如今的时代,尽管难以产生伟大的人物,但对于当今仍是青年的我们,难道不应深深思索吗?

哦,自愧不如的我们

虽然只是部小说,但不能够磨灭的就是那些光辉的大人物们的灵魂,少年强则国强。没错说的就是读书的我们,向他们学习吧:蔡和森,向警予,徐特立.......当然还有毛润之!!!!

青春无悔

恰同学少年,正值风华正茂,壮志雄心,为天下和平,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奉献青春和力量,是我们当代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治以修文化人心

——读《恰同学少年》文/叮叮-旭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题记还记得第一次邂逅《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时,是在学校的图书馆里 。在这之前,我已经看过了由这本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并深深地被里面的人物和剧情所吸引。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拿起了这本书,开始阅读起来。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对这句话深表赞同。阅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仿佛也置身于那所千年学府中,与他们一起用功勤学,一起探讨人生,一起追求理想。我羡慕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的友谊和才华,敬佩孔昭绥、杨昌济等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忧国忧民情怀,同时也对向警予、陶斯咏等新女性的巾帼不让须眉和与时俱进感到自豪。他们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希望,让我相信“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很多师范生怀疑自己读师范的正确性,但在《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中,兴许他们可以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我至今仍记得书中的那个场景:新生入学的第一天晚上,校长孔昭绥到宿舍看望学生。他对他的学生说:“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所以,读师范,学教育,他日学成,以我之所学,为民智之开启而效锦薄,为民族之振兴而尽一己之力,这不正是诸位经世致用的最佳途径吗?”是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师范生,多数人毕业后从事教育行业,到时,用所学的知识,为国家,为社会尽绵薄之力,不也是一件幸事吗?连板仓先生杨昌济都自豪地写出“自闭桃源称太古,欲在大木柱长天”的宏愿,师范生为何不能甘心地做一名教书匠呢?有些人会抱怨读大学不知道在读些什么。我想这本书可以来给出开导。在本书中,杨昌济曾教育毛泽东说:一个年轻人走进学校的目的是学习知识,更是储备能力。我觉得大学就是让我们储备能力的地方,只有知识和实际能力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修学储能,这是杨昌济送给毛泽东的四个字,也是我在大学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书中毛泽东的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什么是最可贵的,就是这种从不气馁,永远饱含希望,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的胸襟才是最可贵的。”是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只有相信自己,才可能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也许我们没有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他们那样的才华与胆识,但也并不影响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很多人感慨生不逢时,认为时势造就英雄,却不知英雄更能造就时势。谁能真正做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呢?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像毛泽东一样,自信地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希望,愿每个中国人都能壮志满怀地喊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PS: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笔者或1452859801@qq.com

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 蔡和森 向警予 杨开慧 陶斯咏 箫子升

少年的不羁与激情,直指奋斗的热火。星火、燎原。润之、和森,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带领着天下优秀青年,敢为天下覆翻。这是风华正茂。少年的萌芽方起,而时代与奋斗早已覆它而去,奔向大流。那少年的纯美爱情,到后来,只是“咫尺的天南海北,霎时间月缺花飞”,让人留念,又让人嗟叹这永不回头的流年——它撕扯着青春的不堪。恰同学少年,给人一种精神,使之驻足于灵魂。

一些“非主流”想法

大二开始的地一个星期,有同学想和我去南京旅游,想在路上看书,又想看看领袖人物的大学生活是怎样度过的,才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虽然书的篇幅很长,但是由于绝大部分都是叙事性的,所以看得挺快,看完了总是有点遗憾。首先的感觉就是他的生活被光辉化了,好像生来就是领袖。有点古代帝王一生下来就放金光或者是来祥云的感觉(粗略感觉,请不要重喷)。接下来就觉得他的大学生活太随便了,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学校竟然还改变制度来部分迎合这一现象,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他在学校的一些不合校规的行为,我觉得也非常不好,如果我是老师,这样的学生可能是会开除的。书中的描写也有点脸谱化,比如说那次刘俊卿和蔡和森的辩论。这本书里对他的敢于质疑旧制度,敢于反抗的精神着墨颇多,但是若是那时有时光机,能把他传送到现在的这个时代,怕是他对于现代社会的种种不光彩之处以及强制的思想教育(这是只是说现代的社会有一些弊端,但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的)也会有不满甚至是反抗的吧,想到了以前看的《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一个情节,王锡爵被一些年轻官员逼迫,而年轻时的他也曾上门逼迫过张居正,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角色常常也会互换的。总的来说,对于他当年的一些作为有些不满,若是放到今天只怕很难成才,但当时的大环境毕竟与今天不同。在这一方面,或许这本书用来教育小学生或初中生还可以,但对于高中生和大学生来说过于理想化了。但并不是说我没有从中学到东西,他的淡定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和豪迈的气度还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定会砥砺自己。

渐去的青春活力

大二时读过《恰同学少年》,当时深受书里青春活力、朝气蓬勃、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氛感染。特别喜欢。而今研二,重读,读一多半都感觉不到那种活力,反而有时感觉幼稚。不免感叹自己老了。所幸,读到最后还是被书中的感情感动了。当年看到斯咏没和毛泽东在一起,特别惋惜。而今,没看到结局就感觉到他俩性格不合适,追求的不一样,不在一起是正确的。多年过去,自己真的变了。结尾交代了人物若干年后的命运。蔡和森、向警予英年早逝,令人惋惜。还有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在革命中,为了心中的美好理想,奋斗,牺牲。很让人动容。这本书我想打四星半。特别建议大一大二和高中生读,年轻的你们能感受到书中的朝气喷发,会深受鼓舞和感染。而我,我有些老了。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当我坐在高三的教室里,低头看着《恰同学少年》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在推动我前进。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少年,就那样深刻地感染了我。是的,当时我不知道我读书是为了什么,一个瑰丽的梦想,还是为了一个好的大学以及未来的灿烂的前程。但是,我的心胸是否如此狭窄,只顾着自己,而没有一个确切的激励自己的想法呢。然而他们不同的。我看着润之兄是如何在早上晨读“少年强则国强”,我看着他是如何在夜灯下苦读,我看着他是怎样意气风发地在外面露宿,我知道他是后来改变中国命运的人之一,然而我知道他有他的原因。然而,看看我自己,看看我自己,我能够做些什么呢,为了自己而读书,在上课的时候打瞌睡,在下课的时候不着边际地聊天。我心里面完完全全没有可支撑我的东西,所以我才如此吗。我总是喊累,总是说读书很累,那是因为我完全没有一股精气,一股可以改变自己而且可以改变别人的精气。我想,五四时期青年的那股锐气,是否早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呢。我们当代的书生,只是为了自己的职业,为了自己而读着书,有多少人看到社会的不好而立志要改变这一状况呢。有多少人还想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我常常想要打起精神来,那么我想起中国的那一批少年,就觉得又有了力量。虽然时代不同了,可是我们还是可以怀着同样的梦想,为了一个更好的中国。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今日中国之责任,仍在我少年。

小伙伴。青春

刚上高中的时候看的这本书,那个热血,那个斗志,难以比拟。中考结束后赶上电视播放,很喜欢这种民国小文艺的感觉,但是必须陪着小弟弟委屈地看喜羊羊,至今心理阴影还是颇深T T。。。后来电视热播后终于根据电视写了本书,于是义无反顾地买来看,新书第一天熬夜看到半夜一口气读完,结果热血沸腾,一直大眼瞪得睡不着,想我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想我志同道合的好哥们姐们,大半夜的超级想去操场上跑步大喊大叫。虽然书由电视改编,很特别很仓促,所以故事过渡文笔感觉不是反复斟酌的样子,但是完全不影响他们青春的热血沸腾,而且半白话时期有不少很有道理的句子深入我心。年轻真好,就应该这样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疯疯狂狂地过,而我只能想想,想想都觉得幸福,老了都感觉不到热血了

恰同学少年

我本人认为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本励志小说.书里的主人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家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谛.

恰同学少年——给我们已经远去的青春岁月

挑灯夜战至四点,终于看完了整本的《恰同学少年》,内心澎湃,热情不减,辗转难眠。仿佛我也回到了多年前,和那些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青年志士一起,在多灾多难的中国扛起了救民于水火的重任。 常常会回想1919年的五四运动,总觉得那种热情,那种澎湃,那种激昂,那种责任,才是青年学生应该有的特质。就正如梁启超所言: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想,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需要一个精,气,神的,是需要一种英雄之气的,而执政者的胸襟与气度,则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精神走向,我们国家需要英雄气,我们的民族需要英雄气。人们常言:乱世出英雄!我却认为,不是乱世造就了英雄,而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存在滋生英雄的土壤,而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有未来的。 而那些在湖南第一师范,以毛泽东,蔡和森为首的众多热血青年,则凝结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英雄气。 我们现在身处于最好的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中国都要好。可在周围一片和谐的呼声中,我却担心,这样好的时代也最容易滋生享乐意识,而磨灭忧患意识的! 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毛泽东的着眼点,从来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修身成才,而是把自己的学业,自己的前途,未来,与社会之发展,国家之兴衰,民族之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身无半文却胸怀天下,寒窗苦读而志在鸿鹄。 而那个在闹市门口,仍能旁若无人的高声诵书;一横一圈则画出了“半壁见海日”的豪迈;以天为盖地为床,在山野中餐风露宿,仍能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烈风骤雨间仍能高咏:“风,浴之我体,雨,浴之我身,列风骤雨,浴之我魂!”的毛泽东身上,我看到了伟人与庸人的区别。 我自知自己的胸襟与气度不及毛泽东之分毫,生怕亵渎了那份英雄气,在此惟有收笔,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凝结成五个字:恰同学少年!希望在看过的,读过的朋友们身上,能够得到一丝共鸣……

伟人,凡人

直至现在对于我们来说,读书学习,很大的原因还是为了生活的更好而在一个动荡的年代闹革命是随时会掉脑袋的而不少像毛润之这样家道殷实的年青人放着自己安逸的生活不要而要去做这些危险的事情去为着人民做些事情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是伟人我们为什么是凡人毛泽东20多岁就参加革命邓小平16岁就独自去法国留学胡锦涛在清华读书是能认全全校的人而我们,在这么年青的时候在干嘛呢?我们在想着什么?

生命的意义!

为一个崇高的目标去生活去奋斗是一件多么振奋的事情!! 很值得学习和思考! 为自己心中的目标去奋斗吧,无论现在处于何种境地! 为一个崇高的目标去生活去奋斗是一件多么振奋的事情!! 很值得学习和思考! 为自己心中的目标去奋斗吧,无论现在处于何种境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本人认为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本励志小说.书里的主人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家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谛.还有就是毛泽东那乐观与豁达的心胸,对未来一切充满信心,始终坚信天无绝人之路的心态彻底激励了我,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同样也可以改变世界

《恰同学少年》书评

当代中国少年,成天沉溺在个人的天地中,或沉溺于网络游戏,或沉溺于电视剧中。很多人没有了梦想、没有了追求,最多也就是想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一个好工作,多挣一点钱而已。他们不读励志书,不思考人生的意义,活的很累很无奈,没有朝气、没有活力、没有激情。其实年轻时多读一点励志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但这类励志书实在是少之又少,君不见书店中充斥的都是什么书吗?各类教辅用书以及《厚黑学》《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毒害青少年成长的精神鸦片。希望这类励志书多多益善。

青春热血

电视剧和书同样喜欢。青年毛泽东的眼睛又亮,又坚定。他在去第一师范前,还学过好多这个那个的,还当过兵,一定也迷茫过,后来到了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里,和一群好老师,好同学的互相激励,影响,快速成长。他身上的承担,公心,野蛮体魄,文明精神,努力,刻苦,都好值得我学习。这书留着给我儿子,希望他将来会看。

江山辈有人才出

还是很不错的小说,把“红色”写出了别样的色彩。总是在想,如果杨开慧不是那么早牺牲,那当代中国会有什么样的改写,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就好比“如果当年毛泽东选择了陶斯咏……”这样的假设或许根本没有意义,历史总是偶然中带着必然~乱世中出英雄,而英雄真的是出自性情出自信念出自信仰,这是人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反观现代教育,磨灭棱角摈弃信念,很有书中“张干”所推崇的教育方式——以高压来换稳定。在社会一再强调“维稳”的今天,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在冥冥中有着特殊的含义。总之,教育也好,社会也罢,每一种形式都会有其弊病,批判之很容易,但是真正要进行改革岂是喊几句口号就行的。这个时代也许并不需要毛这种颠覆性的革命家,但是历史归根结底是要前进的,中国体制的改革是一条必然的道路,这条道路驶向何方,如何走下去,总会有掌控方向的人出现~

人就要有理想,也要生活在理想中

当一个人失去理想的时候,你就会失去方向,生活就会迷惘;从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有生活在理想中,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体现自身的价值!

现代大学生的营养品

之前有看过一点这本书的电视剧,当时有点兴趣,不过感触不深。后来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它,便读了起来。毛润之的豪爽气概、蔡和森和萧子升的才气、刘俊卿的虚荣、贫家子弟的不懈追求、穷小子与富小姐的浪漫爱情、新生力量与国民党的斗争等等的这一切都让我或开心、或难过、或振奋、或后悔、或气愤、或羡慕、或忧伤。有勇有谋、有胆有识、顽强不屈、生气勃勃、孝顺父母、刻苦奋发等等的这些在这个“堕落”不时从大学生的嘴里脱口而出的年代里似乎过于高尚而难以比及。虽说现在不再是那个动荡年代,有些东西表现的不是那么强烈,但这些都是任何一个时代大学生所追求的不变的主题。Come On!Every college student and university student,I included。

看我当今中国,在我中国之少年

恰同学少年,我辈当奋起。时代虽然已经变迁,不变的是少年之精神,以天下为己任,意气风发,看我当今中国,在我中国之少年

从连续剧到同名小说,太喜欢了...

系里受人尊敬的教马哲的"老头"的强力推荐.电视上的热播.我看了的N多遍.每看一遍,都忍不住热血沸腾,眼泪涌出.红色的偶像,那个年代的启明星.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陶斯咏....一群为国家振兴,追求救国真理做出贡献的年轻人...理想路上的百折不挠,同学少年间的友谊,特殊时期的爱情........"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嫁人就要嫁像蔡和森这样的男人。

看这本书的时候是高中,现在马上要大学毕业了。还记得当时小呆很认真的给我推荐这本书,她说真的这本书写的太好了。虽然现在的感受没有那么深刻了,可是我记得当时我确实是疯狂的迷恋了蔡和森。也同时激起了我昂扬的斗志和红色革命的情节。书中的毛泽东是个浑身是胆的少年,蔡和森则是温文如水的少年。他们两个有着极大地互补性格,可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有着深厚的友谊。我是那样的喜欢这蔡和森,后来看了电视剧,发现徐亮演得也步步得我心。以前最喜欢的书是《梦里花落知多少》,没有之一。现在却更喜欢《恰同学少年》这本可以让我想起奋斗的书籍。他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动人的情感,可是,就只是这样的情感,也足以打动了我。后来得知蔡和森和向警予都英年早逝,我好痛心,也很惋惜。若蔡和森当年没有走的哪样早,必定是一个像周总理那样的伟大人物。

红色的激情

毛泽东,这个名字给我们带来的回忆里总是会有那么多的感叹号,像是一座大山,我们能够感觉到山的庄严、伟大却不知道这山究竟是什么。这本书里的描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一个少年的梦想,一个少年的彷徨和在这个少年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的坎坷与曲折、坚强与不挠的精神。看完这部书,总是那么的让人热血沸腾又忍不住的深思反省自己,激励自我。

利来利往下的核心启示

这是一部电视剧,当然,它也可以成为一本书。这本书讲述的是一群年纪和我们差不多的年轻人,也是一群学生,不过,他们身上有的,或许是我们所最为稀缺的。他们所拥有的是在这个时代我们身上不多见的信念,理想和坚守。我依旧记得蔡和森在和刘俊卿论辩时说的那段话:“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么人和只会满足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去去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呢?”我们无须像历史学家那样去考究这书中写下的每句话,每件事是不是完全地真实,甚至这其中也不乏一些美化。可不论真实或是美化,我想对于利来利往的时代,也都是一种启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看完《恰同学少年》之后,再读起这首《沁园春 长沙》来,对毛泽东的浩然之气更有深一层次的体会。看完之后,我被这些人物深深地折服。我崇拜毛泽东,对于知识的痴迷,身上的自信,执着,坚持,那种浩然正气,敢作敢当,那种浑身是胆,那种机智。。。我在这本书中最害怕面对刘俊卿,我怕在他身上找到我自己的影子。在那个背景下,在那种环境中,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和他一样。我会不会逼着父亲去给我乞讨学费,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在那么多同学面前不承认我那“丢脸”的父亲,我会不会为了官位,为了金钱去讨好纪墨鸿,会不会屈服于日本,不知道,不知道。。。。。。

《恰同学少年》大学生都应该看看!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大概就是以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教育影响证明当今的教育水平不及民国时期。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正命题。当大学生不再看励志书籍而转看《厚黑学》这种垃圾书时,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但这不是大学生的悲哀,而应该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处于这个时代的中国的悲哀!

脚踏实地、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我是先看的电视剧,然后才扒拉出原著来仔细品读的。记不清已经来回看了多少次了,但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种澎湃。老师在毛概课上讲述毛泽东的生平,她说伟人与普通人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敢想敢做。还记得教室墙上贴着的毛泽东年轻时写的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是怎样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写下这样的字句。在这本书中勾勒出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们是那样青春洋溢,积极向上。他们虽穷,但是他们的阅历、他们的胆识、他们的才情都是那么的珍贵难得。我欣赏并敬佩毛泽东的“通身是胆”、“闹中取静”,也佩服蔡和森的睿智沉稳,萧菩萨的才学......不得不提的是刘俊卿,这个爸爸是卖臭豆腐的,妹妹是王府丫环的穷学生,因为好面子所以不吃学校的窝窝头,花父亲的钱买了一双皮鞋,最后被千夫所知退出学校走上反面的悲剧人物,我个人心里是持同情态度的。其实他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很常见,认真读书为了出去混个一官半职的“官本位”思想在现在也并不会被大家所唾弃,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他爱一贞,他不想一贞跟着他过穷日子。他不甘贫穷,父亲并不像王子鹏的爸爸那样地位显赫,只是一个穷卖臭豆腐的,没办法拼爹就只能靠自己,所以他投靠纪墨鸿、汤芗铭....这些也不过只是他为了出人头地而走的下下策而已,就算他再怎么坏,在最后挺身挨刀的也是他。也罢也罢,斯人已去,多说已无意。看了这本书,总会让人热血澎湃、不能自已。伟人毕竟是伟人,我们做不到“万夫雄”,至少我们要努力去做。可能在我们小的时候都会想着自己长大会怎么怎么有出息,可是越长大越发现自己当初的幼稚,越来越发现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远,生活教会了我不要自命不凡、自鸣得意,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未来很长,路在脚下。


 恰同学少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