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变形记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020091072
作者:[奥] 卡夫卡
页数:160页

章节摘录

变形记(1915)一一天清晨,格雷戈尔·萨姆沙从一串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一只硕大的虫子。他朝天仰卧,背如坚甲,稍一抬头就见到自己隆起的褐色腹部分成一块块弧形硬片,被子快要盖不住肚子的顶部,眼看就要整个滑下来了。他那许多与身躯比起来细弱得可怜的腿正在他眼前无助地颤动着。“我出什么事了?”他想。这不是梦,他的房间,一间一点儿也不假的人住的房间,只不过稍微小了一点,仍稳稳当当地围在四片他熟悉的墙壁之间,桌上摊开着货品选样——萨姆沙是一个旅行推销员——,桌子上方的墙上挂着那张他不久前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装在一个漂亮的金色镜框里的画,画上画着一位戴着裘皮帽围着裘皮围巾的女士,她端坐着,前臂整个插在厚重的裘皮手筒里,抬着手臂要将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格雷戈尔接着又将目光转向窗户,阴霾的天气——铁皮窗檐上雨滴声可闻——使他全然陷于忧郁之中。“如果我再继续睡一会儿,将所有这些蠢事忘个干净,这样会不会好一些呢?”他想,但他根本办不到,平时他习惯于向右侧躺着睡觉,在现在的状况下,他无法翻身侧卧,无论他用多大的气力翻向右侧,他总是又摇摇晃晃地转回仰卧的姿势。他试了大概有一百次,眼睛也闭上,以免看见那些动个不停的腿,直到在腰侧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微的钝痛他才停止。“天啊,”他想,“我选了个多么累人的职业啊!日复一日奔波于旅途之中。生意上的烦人事比在家坐店多得多,还得忍受旅行带来的痛苦,倒换火车老得提着心,吃饭不定时,饭菜又差,交往的人经常变换,相交时间不长,感情无法深入。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他感到肚子上有点痒,便用背将身躯蹭到靠近床柱处,这样才比较容易抬起头来看。他看见发痒的地方布满白色小点,说不出那是些什么东西,想用腿去摸摸,但立刻就缩回来了,因为一接触全身就起一阵寒战。他又滑回原来的地方。“这种提早起床的事,”他想,“会把人弄傻的。人需要睡眠。别的旅行推销员过的是后妃般的生活。譬如说,上午当我找好订户回旅馆来抄写订单时,这些先生们才坐在那儿吃早餐;若是我敢和老板也来这一套的话,会马上就被炒鱿鱼的。谁知道呢,说不定那样的话对我倒好,如果不是为了父母而强加克制的话,我老早就辞职不干了,我会到老板那儿去把心底话一吐为快,他听了定会从桌子上摔下来!那也真是一种怪异做法,自己高高地坐在桌子上对底下的职员说话,而他又耳背,人家不得不靠到他跟前去。还好,我还没有完全失去希望,一旦把父母欠他的钱存够了——大概还得五六年时间吧——我一定要做这事,到时候会有个大转机的,不过暂时还是得起床,我的火车五点就要开了。”他看看柜子上滴滴答答响着的闹钟。“天哪!”他想,时间是六点半,而指针还在毫不迟疑地向前走着,六点半已过了,已经接近六点三刻了。闹钟难道没有响?从床上看到闹钟是拨到四点钟的,这没错:它肯定是响过了,是的,但他怎么可能在那震耳欲聋的闹声中安静地睡着呢?噢,他睡得并不安宁,但可能因此睡得更熟吧。只是,现在该怎么办呢?下一班火车七点开,想搭上它,他就必须火速行动,而样品还没有收拾好,他自己也感到不怎么有精神,并且不怎么想动。就算他赶得上这班车,老板照样会大发雷霆,因为公司的差役等在五点那班车旁,早把他没赶上车的事报告上去了,那人是老板的走狗,没脊梁也没头脑。那么,请病假好不好呢?那将会很尴尬,而且也显得可疑,因为格雷戈尔工作五年以来还没生过一次病,老板一定会带着医疗保险公司的特约医生来,还会为他的懒惰而责怪他的父母。所有的借口都会因为医生的在场而被反驳掉,对这位医生而言,世界上根本就只有磨洋工泡病号的极为健康的人,况且,今天这事如果他这么认为的话,是不是就完全不对呢?除了昏昏欲睡,而这一点在睡了这么久之后简直是多余的,格雷戈尔感觉极佳,甚至感到特别饿。他脑子里快速地想着这一切,下不了起床的决心——闹钟正敲六点三刻——这时靠他床头那边的门上传来小心翼翼的敲门声。“格雷戈尔,”有人叫他——那是妈妈——,“六点三刻了,你不是还得赶火车吗?”正是那柔和的声音!格雷戈尔听见自己回答的声音时吓了一跳,这明明是他原来的声音,可是里面夹杂着一种好像是来自下面的、压制不了的痛苦的尖声,正是这高音使得他说出的话只有初时还听得清,紧接着就被搅乱了,使人不知道自己到底听对了没有。格雷戈尔本想详细回答,还想一一解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说了:“是的,是的,谢谢,妈妈,我这就起床。”格雷戈尔声音的改变在木门外大概听不出来,因为母亲听了这一解释也就放心了,她踢踢踏踏地走开了,但是家里其他人由于这简短的对话注意到格雷戈尔还在家,这是出乎他们意料的。父亲这时已经在敲侧面那扇门了,轻轻敲,但用的是拳头。“格雷戈尔!格雷戈尔!”他叫道,“你怎么啦?”过了一会儿他用比较低沉的声音再次催促他:“格雷戈尔!格雷戈尔!”从另一侧的那扇门传来妹妹轻轻的带着担心的声音:“格雷戈尔?你是不是不舒服?你需要什么吗?”格雷戈尔同时回答着两边的话说:“我这就好了。”他极为小心地注意发音,每个字之间停顿得比较久,竭力使话听不出有什么异常。父亲也回去接着吃他的早餐了,妹妹却低声地说:“格雷戈尔,开开门,我求你了。”格雷戈尔却一点也不想开门,反而高兴自己由于经常旅行养成小心的习惯,晚上在家也锁上所有通向他房间的门。首先他想安静而不受打扰地起床穿衣,最要紧的是吃早饭,然后,好好地想想下一步怎么做,因为他很清楚,躺在床上想是想不出什么好结果的。他想起,或许是由于睡觉姿势不对,平时他躺在床上时,身上常有隐隐作痛的感觉,起床之后就明白那只不过是想象的,他很想知道,今天的幻想会如何渐渐地消失。他的变声不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而是重感冒的先兆,这是旅行推销员的职业病,对此他深信不疑。将被子掀掉并不难,他只须涨大肚子,被子就会自动滑下去,不过下一步就难了,特别是因为他的身躯非同一般的宽,想坐起来就得用手和肘来撑,但他只有好多细小的腿,它们不停地乱动,而他又控制不住它们,当他想屈起某一条腿时,这条腿首先就是伸直;如果他成功地让这条腿听自己指挥了,这时所有其他的腿也就都好似被释放了,痛苦地在极度兴奋中扑腾起来。“可千万别无所事事地呆在床上。”格雷戈尔对自己说道。起初,他想下半身先下床,可是他还没见过自己的下半身,想象不出它是什么样子,结果它是那么难以移动,整个进度十分缓慢,简直快把他急疯了。最后,当他不顾一切用尽全力向前冲去时,他选错了方向,重重地撞在床尾的柱子上。身上的灼痛让他明白,目前他身体最敏感的地方也许就是他的下半身。因此,他就设法让上半身先下床,他小心地把头转向床沿。这事倒容易,而且身躯虽然又宽又重,终于也跟着转过来了。但是当他终于能够把头伸到床外时,他不敢继续这样向前挪动了,因为如果他最后让自己就这样掉下床的话,脑袋不摔伤才怪呢,恰恰是现在,他是无论如何不能丧失知觉的;他觉得还是呆在床上比较好。他又费尽力气恢复原来的姿势,喘着气躺着,当他看着自己那些细腿扑腾得更厉害,而他又毫无办法使这些胡来的东西安静下来时,他就再次告诉自己,不能就这么留在床上,最理智的做法是,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不顾一切离开床铺。同时他也不忘记不时提醒自己,冷静地、极其冷静地思考要远比乱拼瞎决定好。在这种时刻,他尽力注意看着窗外,可惜晨雾不能带给他多少信心和鼓励,它连窄窄街道对面的一切都遮住了。“已经七点了,”当闹钟又响起时,他对自己说,“已经七点了,雾还这么大。”他缓慢地呼吸着,静静地躺了一会儿,好似在这完全的寂静中或许可以期待一切恢复真实和自然的正常状态。但是接着他又对自己说:“七点一刻之前我一定得下床。反正到那时候公司也一定会有人来找我的,因为公司在七点前开门。”现在他开始将整个身体完全均衡地向床边摇晃过去。如果以这种方式翻下床,而他在掉下去的一刹那用力抬起头的话,那么头部将不至于受伤。背部似乎是坚硬的,掉到地毯上大概也不会出事。他最大的顾虑是掉下地时会有很大的响声,这如果不使门外的人大吃一惊,也会令他们担忧的。不过也只好硬着头皮一试了。当格雷戈尔半个身子伸出床外时——这新方法与其说是苦工,倒不如说是一种游戏,他只须一摇一晃地挪动就行——他忽然想到,如果有人来帮忙的话,一切会多么简单易行。只要两个强壮的人就够了——他想到他的父亲和女佣——他们只须将手臂伸到他隆起的背部下边,拉他离床,弯腰放下重负,然后小心而有耐心地等待他在地上翻个身就行了,但愿他的那些细腿到时会变得懂事。那么,先不说门都是锁着的,他是否真该叫人帮忙呢?虽然境况那么糟,但一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微微笑起来了。当他用力摇晃时,身体已经快要失去平衡了,而他也必须马上做出最后的决定,因为还差五分就是七点一刻了——这时大门的门铃响起来了。“公司来人了。”他对自己说,身子几乎僵住了,而那些细腿却挥舞得更慌乱了。片刻之间家中一点声音也没有。“他们不去开门。”格雷戈尔怀着一种毫无道理的希望自言自语地说。但是,女佣自然还像往常一样踏着坚定的步子去开门。听到来客第一声问好的话,格雷戈尔马上就知道来的是谁了——法律全权代理亲自来了。怎么格雷戈尔就这么命定得到这么家公司干活,在这儿出了最小的差错马上就会遭受最大的怀疑。难道所有职员全都是无赖?难道在他们当中就没有一个忠心耿耿的,早上几小时没有为公司干活就受尽良心的折磨,并真的是下不了床的?难道叫个学徒来问问就真的不够吗?——假如真有必要来问的话——难道非得法律全权代理亲自前来,因而让无辜的全家都看到,这可疑的事情只有交给他这样有头脑的人才能调查清楚?格雷戈尔越想越激动,出于这激动而不是经由正确的决定,他一用力将自己甩下床去。声音很大,但也不是那种震耳欲聋的响声,地毯使他跌落的声音减弱了,另外,他背部的弹性也比他想的要好些,因此,发出的声音是那种不引人注意的钝声。只是他不够小心,没把头抬好,头给撞了,他又气又疼,转转头在地毯上磨蹭着。“房里有东西掉下来了。”全权代理在左边的房间说。格雷戈尔努力想象,今天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是不是有朝一日也会发生在全权代理身上呢?严格说来,人们该承认是有这种可能的。但是,犹如给他的提问一个粗暴的回答,全权代理在隔壁房间走了几步,他的步子坚定有力,漆皮靴子在地板上踩得嘎嘎直响。妹妹在右边房间小声向他报信:“格雷戈尔,全权代理来了。”“我知道。”格雷戈尔喃喃自语着,但他不敢说得让妹妹听得见。“格雷戈尔,”现在父亲在左边的房间里说,“全权代理先生来了。他是来问,为什么你没有搭早班火车走,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况且,他要和你亲自谈,你就把门打开吧,他会宽宏大量原谅你房间的凌乱的。”“早安,萨姆沙先生。”全权代理也很友好地插话叫他。“他不舒服,”当父亲还在门旁说话时,母亲对全权代理说,“他不舒服,相信我吧,代理先生,要不然他怎会误车呢!这孩子脑子里装的只有公司的生意。晚上从不外出娱乐,我都快为这生气了。最近这八天他都在城里,但他每天晚上都呆在家。他和我们在一起,安静地坐在桌旁看报,要不然就研究火车时刻表,做做木工活对他已经就是消遣了。譬如说,他用了两三个晚上刻了一个小镜柜;它真漂亮,您看到了也一定会惊奇的;镜柜就挂在他房里;等格雷戈尔开了门您马上就可以看到了。您来了真使我高兴,先生;我们自己真是没法叫他开门;他太固执了,他一定是不舒服,虽然早晨他否认有病。”“我马上就来。”格雷戈尔缓慢而谨慎地说,可是他一步不动,这样才能听清谈话中的每个字。“如果不是生病就无法解释了,”全权代理说,“希望不是什么大病。虽然另一方面我得说,我们生意人为了顾及生意往往顾不得一些小病,——这是福是祸,就看人们怎么想了。”“全权代理现在可以进去了吗?”父亲不耐烦地问着,又敲起门来了。“不行。”格雷戈尔说。左边房间出现了一阵尴尬的静默,右边房里妹妹啜泣起来了。……

前言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是我国读者熟悉和喜爱的西方现代派作家之一。他生前在德语文坛上几乎鲜为人知,但死后却引起了世人广泛的注意,成为美学上、哲学上、宗教和社会观念上激烈争论的焦点。卡夫卡的一生是平淡无奇的。他从小受德语文化教育。早在中学时代,他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歌德的作品、福楼拜的小说和易卜生的戏剧钻研颇深。与此同时,他还涉猎斯宾诺沙和达尔文的学说。大学时期开始创作,经常和挚友马克斯·布洛德一起参加布拉格的文学活动,并发表一些短小作品。供职以后,文学成为他惟一的业余爱好。一九○八年发表了题为《观察》的七篇速写,此后又陆续出版了《变形记》(1912)、《在流放地》(1914)、《乡村医生》(1924)和《饥饿艺术家》(1924)四部中短篇小说集。此外,他还写了三部长篇小说:《失踪的人》(1912—1914)、《审判》(1914—1918)和《城堡》(1922),但在生前均未出版。对于自己的作品,作者很少表示满意,认为大都是涂鸦之作,因此留下遗言给布洛德,要求将其“毫无例外地付之一炬”。但是,布洛德违背了作者的遗愿,陆续整理出版了卡夫卡的全部著作(包括手稿、片断、日记和书信)。这些作品发表后,在世界文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四十年代以来,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了特有的一章——“卡夫卡学”。无论对卡夫卡的接受模式多么千差万别,无论多少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和卡夫卡攀亲结缘,卡夫卡不是一个思想家,也不是一个哲学家,更不是一个宗教寓言家,卡夫卡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奥地利作家,一个开拓创新的小说家。其一,在卡夫卡的艺术世界里,没有了传统的和谐,贯穿始终的美学模式是悖谬。一个乡下人来到法的门前(《在法的门前》),守门人却不让他进去,于是他长年累月地等着通往法的门开启,直到生命最后一息,最终却得知那扇就要关闭的门只是为他开的。与表现主义作家相比,卡夫卡着意描写的不是令人心醉神迷的情景,而是平淡无奇的现象:在他的笔下,神秘怪诞的世界更多是精心观察体验来的生活细节的组合;那朴实无华、深层隐喻的表现所产生的震撼作用则来自于那近乎无诗意的、然而却扣人心弦的冷静。卡夫卡叙述的素材几乎毫无例外地取自普普通通的经历,但这经历的一点一滴却汇聚成与常理相悖的艺术整体,既催人寻味,也令人费解。其二,卡夫卡的小说以其新颖别致的形式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视角,以陌生化的手段,表现了具体的生活情景。但卡夫卡的艺术感觉绝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模仿。他所叙述的故事既无贯穿始终的发展主线,也无个性冲突的发展和升华,传统的时空概念解体,描写景物、安排故事的束缚被打破。强烈的社会情绪、深深的内心体验和复杂的变态心理蕴含于矛盾层面的表现中。卡夫卡正是以这种离经叛道的悖谬法和多层含义的隐喻表现了那梦幻般的内心生活,无法逃脱的精神苦痛和面临的困惑。恐怕很少有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把握世界和再现世界的时候,能把世界上从未出现过的事物的奇异,像他的作品那样表现得如此强烈。卡夫卡的世界是荒诞的、非理性的;困惑于矛盾危机中的人物,是人的生存中普遍存在的陌生、孤独、苦闷、分裂、异化或者绝望的象征。他的全部作品所描写的真正对象就是人性的不协调,生活的不协调,现实的不协调。短篇成名作《判决》(1912)是卡夫卡对自我分裂和自我异化在理解中的判决,是对自身命运的可能抗拒。许多批评家把《判决》与其后来写的著名长信《致父亲》相提并论,视之为卡夫卡审父情结的自白。实际上,《判决》是作者心理矛盾感受的必然,并非是现实的模仿。小说中的人物更多则表现为主人公格奥尔格·本德曼内心分裂的象征。卡夫卡于一九一五年发表的《变形记》是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主要从主人公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在家庭与社会的压迫下人的异化现象。如果《判决》中的本德曼是在自我分裂中寻求自身归宿的话,那么,《变形记》里的主人公在自我异化中感受到的只是灾难和孤独。卡夫卡在这篇小说中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荒诞不经的事物,把现实荒诞化,把所描写的事物虚妄化。人变甲虫,从生理现象看,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而从社会现象上讲,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卡夫卡在这里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他以荒诞的想象、真实的细节描写、冷漠而简洁的语言表述、深奥莫测的内涵,寓言式地显示出荒诞的真实、平淡的可怕,使作品的结尾渗透辛辣的讽刺。本书所选七篇小说,代表了卡夫卡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艺术成就,希望读者能喜欢。韩瑞祥2012年1月9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奥登

内容概要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影响遍布全世界,被尊为现代派文学大师。先后出版《变形记》《在流放地》《乡村医生》和《饥饿艺术家》四部中短篇小说集;此外写有三部未竟长篇小说《失踪的人》《审判》《城堡》,在生前均未出版。

书籍目录

判决
变形记
在流放地
在法的门前
饥饿艺术家
中国长城修建时

作者简介

《变形记》是卡夫卡中篇小说的代表作,《变形记》通过描写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之间从正常人变成甲虫并最终被家庭和社会所遗弃的故事,揭示了现代人情感淡漠的社会现象以及蜕变已化为非人的深刻主题。

图书封面


 变形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文/王丽《变形记》是表现主义文学先驱——弗兰兹•卡夫卡的经典之作,也是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作者用一种近乎寓言式的手法来写人变甲虫的荒诞故事。在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中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道德的缺乏、亲情的淡化一点点地为读者剥展开来。像是一层层地剥开一棵洋葱,最开始,是好奇这层“葱皮”里藏着怎样一只“甲虫”,而随着故事的层层深入,它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就像一层层直剥到里面的洋葱,让你禁不住地为之泪流,为主人公格雷戈尔•萨姆沙的不幸的变故而在心灵里画一个叹号,一个同情与惋惜的叹号﹗卡夫卡作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他以自己独特的“卡夫卡风格”来表现作品的思想深度。他用运自己异于常人的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细腻的笔法,以一种面对恐惧变故所独有的冷静的态度,去剖析当时的社会事态。主人公形象尽管怪诞,但其遭遇却是作家对西方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生活状态、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的真实而深刻的感受和发现。将主人公从一开始就定格为由于沉重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而异化为非人形象的甲壳虫——格雷戈尔。尽管他还是有人的特质——人所特有的思维能力,感知能力。但因为外形成了一只硕大的甲虫而被人看作异类、被家人所厌恶。格雷戈尔变形为甲虫的遭遇,可以揭示出亲情在金钱与利益下的脆弱与不堪一击:当他能够支付家人所有开销、让家人住上舒服的房子时 ,他是一位令家人尊重的长子、令妹妹尊敬的哥哥、让公司看好的旅行推销员;而当他由于社会与家庭的压力变形为甲虫时,他立马成为被家人厌弃、房客躲避的怪物。因为他不再是“人”形,不能再为家人遮风挡雨,所以,他没有资格拥有亲情的呵护了吗?这就如同当年苏秦的遭遇:当他游说周显王不成功时,回家父母不理会他,嫂子不给他做饭;而当他成功衣锦还乡时,父母变得热情了嫂子“蛇形匍匐”地区百里之外迎接他,为了以示尊敬,竟然不敢抬头看他。多么令人心酸的态度转变啊!而最令人心痛的是,这种伤害与心寒是来自于最亲近的家人! 他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推销员;不过是一只一心只为家人着想的甲壳虫;不过是一个被周围人甚至是家人抛弃、鄙夷的异类;不过是一个不会说话、没有表情的可怜虫。但作者却将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下层人物的变故作为整个故事的核心,并以这个推销员作为主人公。因为他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用来撬开看似和谐的人际关系背后所隐藏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道德良知的消退这层坚壳的杠杆。本应该很普通的故事,但却因为他变成了甲虫,一切变得不可思议起来。 作品最突出的亮点是“变形”手法的运用。作者运用了变形的手法对格雷戈尔做了“陌生化”的处理,使它成为了一只甲虫,并将它放入具体的生活情景——看似和真实生活相似却绝对不能划等号。文学求“真”的价值取向不是真人、真事、真环境,而是在假定性情境的创造中实现的。因此作家将格雷戈尔这只甲虫以非人的姿态让它生活在“家”这个本应该温暖、给他关爱的假定性环境中,将现实形象(周围其他人)和非现实形象(甲壳虫)结合,让他以静默的方式去体验亲情的冷酷。作品在假定性的情境中追求文学的的“真”——真事理、真情感。这种变化从生理现象上看,是反常、荒诞的;但从社会现象上讲,是有可能的、现实的。作者用一种离经叛道的惊谬法和多层含义的变形来表现那颗赤子之心在亲情的抛弃下渐渐冷却、死去的悲哀。“变形”这种怪诞的表现手法拉开了现实与想象之间的距离,它违背了客观事物的表面真实(因为人不可能变成甲壳虫),却并不违背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当一个人处在冷酷到极致的环境中,如果对他人来说毫无价值可言,那么他遭遇排挤,甚至抛弃是完全有可能的。)。他笔下这种神秘而怪诞的世界,更多的是丰富的想象与对生活细心体验与反思的有机组合。在看似平淡的故事中,让主人公以不平淡的变故与遭遇去看生活、看世界。作品渗透着辛辣而悄无声息的讽刺意味。尽管作者对讽刺性言语不着丝毫笔墨,更不以说教者的姿态做出任何关乎道德层面的指责与评论,但却让故事本身为主人公辩护与发言。让读者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情冷暖,去品味作者对人性、亲情所发出的叩问。用主人公的遭遇来泄露亲情的冷酷,并将此表现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变形记》这部小说分为三部分:一、 第一部分,作品层层递进地展开格雷戈尔变成甲虫后家人对他的冷酷。他时刻为家人着想,但家人对待他却像是躲瘟疫一般,唯恐避之不及。最初只有妹妹关心他的生活,直到后来所有的耐心都被厌恶消磨殆尽,妹妹做出了要丢掉他的提议。面对他人生如此重大的变故,家人没有用亲情安抚他,反而用冷酷与厌恶来隔离他,父亲用苹果砸他、用令他心碎的“嘘嘘”声驱赶他,但他仍心怀感激,为家人着想。二、 在第二部分,作者精巧而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他的遭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最初,母亲和妹妹还为了给格雷戈尔腾出更多活动的空间而搬出了柜子和那张盛满他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的写字台,而后来,却将一切闲置的杂物放入格雷戈尔的房间;最初,妹妹还用布垫着手给他好几样食物供他挑选,而后来,却用脚随便把一样食物推进他的房间。这一系列的变化证明——家人打算彻底放弃他了,让他自生自灭。直至后来因父亲拿苹果砸伤他又无人救治,加上好久未进食,在孤独绝望中悲凉的死去。用前后对比的手法造成鲜明的情感上的反差,来使他的命运更为悲哀,更加深了读者对他的同情心。也让人不禁为家人的冷酷而汗颜。三、 结尾是这个作品最具讽刺意味的部分。当他在满怀爱意和感动地怀念家人中死去后,父亲说“那好,现在我们可以感激上帝了”多么绝情的一句话!在英年丧子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悲痛,反倒是求之不得,为他的死去而感到开心和解脱。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甚至放下手中的工作去郊外散心,仅仅是因为他们终于摆脱了那只碍眼的甲壳虫的牵绊与拖累。这不禁让我想起恩格斯的一句话“维系家庭的纽带并不是家庭的爱,而是隐藏在财产共有关系之后的私人利益”。对啊!变成甲壳虫的格雷戈尔对于家人而言无丝毫的利益价值可言了,所以才被抛弃的吧?有人说过,文学是一种人学,作者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关照他的作品才能传达出让读者感动、触动内心的东西。卡夫卡用他平实的语言、平凡的人物、平常的环境讲述了一个不同平常的、震撼心灵的故事,作品传达了对人类人性与亲情的呼吁之情,为道德的缺失、亲情的淡化敲了警钟——无论你处在什么环境中,亲情永远都是你灵魂的归属地。这也是《变形记》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最高的社会价值,也是他给读者感触至深的亮点。亲情,温馨了社会、光明了人生。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当今,有多少人在为利益奔命时忘记了亲情这一最最珍贵的财富?又有多少人屈服于利益的诱惑、心肠变得冷酷起来?在竞争激化、感情淡化、关系恶化、人与人之间陌生感和疏离感日益加重的今天,这部作品将是提醒人们珍视亲情的响亮铃声。阅读这篇小说,我们在痛恨亲人对格雷戈尔冷酷的同时,更会产生一种我们自己对亲情的深入理解——不管什么时候、你拥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遭遇了什么变故,你一转身,给你温暖、包容、安全的永远是家,是亲人!带上亲情前行,你的成就才可以让你有心安的幸福感与归属感。让我们在阅读这部经典时带上一份博爱与感恩的心来提升自己、滋润心灵!
  •     ——评人民文学出版社“朝内166人文文库”之《变形记》文/王丽《变形记》是表现主义文学先驱——弗兰兹•卡夫卡的经典之作,也是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作者用一种近乎寓言式的手法来写人变甲虫的荒诞故事。在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中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道德的缺乏、亲情的淡化一点点地为读者剥展开来。像是一层层地剥开一棵洋葱,最开始,是好奇这层“葱皮”里藏着怎样一只“甲虫”,而随着故事的层层深入,它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就像一层层直剥到里面的洋葱,让你禁不住地为之泪流,为主人公格雷戈尔•萨姆沙的不幸的变故而在心灵里画一个叹号,一个同情与惋惜的叹号﹗卡夫卡作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他以自己独特的“卡夫卡风格”来表现作品的思想深度。他用运自己异于常人的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细腻的笔法,以一种面对恐惧变故所独有的冷静的态度,去剖析当时的社会事态。主人公形象尽管怪诞,但其遭遇却是作家对西方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生活状态、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的真实而深刻的感受和发现。将主人公从一开始就定格为由于沉重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而异化为非人形象的甲壳虫——格雷戈尔。尽管他还是有人的特质——人所特有的思维能力,感知能力。但因为外形成了一只硕大的甲虫而被人看作异类、被家人所厌恶。格雷戈尔变形为甲虫的遭遇,可以揭示出亲情在金钱与利益下的脆弱与不堪一击:当他能够支付家人所有开销、让家人住上舒服的房子时 ,他是一位令家人尊重的长子、令妹妹尊敬的哥哥、让公司看好的旅行推销员;而当他由于社会与家庭的压力变形为甲虫时,他立马成为被家人厌弃、房客躲避的怪物。因为他不再是“人”形,不能再为家人遮风挡雨,所以,他没有资格拥有亲情的呵护了吗?这就如同当年苏秦的遭遇:当他游说周显王不成功时,回家父母不理会他,嫂子不给他做饭;而当他成功衣锦还乡时,父母变得热情了嫂子“蛇形匍匐”地区百里之外迎接他,为了以示尊敬,竟然不敢抬头看他。多么令人心酸的态度转变啊!而最令人心痛的是,这种伤害与心寒是来自于最亲近的家人! 他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推销员;不过是一只一心只为家人着想的甲壳虫;不过是一个被周围人甚至是家人抛弃、鄙夷的异类;不过是一个不会说话、没有表情的可怜虫。但作者却将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下层人物的变故作为整个故事的核心,并以这个推销员作为主人公。因为他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用来撬开看似和谐的人际关系背后所隐藏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道德良知的消退这层坚壳的杠杆。本应该很普通的故事,但却因为他变成了甲虫,一切变得不可思议起来。 作品最突出的亮点是“变形”手法的运用。作者运用了变形的手法对格雷戈尔做了“陌生化”的处理,使它成为了一只甲虫,并将它放入具体的生活情景——看似和真实生活相似却绝对不能划等号。文学求“真”的价值取向不是真人、真事、真环境,而是在假定性情境的创造中实现的。因此作家将格雷戈尔这只甲虫以非人的姿态让它生活在“家”这个本应该温暖、给他关爱的假定性环境中,将现实形象(周围其他人)和非现实形象(甲壳虫)结合,让他以静默的方式去体验亲情的冷酷。作品在假定性的情境中追求文学的的“真”——真事理、真情感。这种变化从生理现象上看,是反常、荒诞的;但从社会现象上讲,是有可能的、现实的。作者用一种离经叛道的惊谬法和多层含义的变形来表现那颗赤子之心在亲情的抛弃下渐渐冷却、死去的悲哀。“变形”这种怪诞的表现手法拉开了现实与想象之间的距离,它违背了客观事物的表面真实(因为人不可能变成甲壳虫),却并不违背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当一个人处在冷酷到极致的环境中,如果对他人来说毫无价值可言,那么他遭遇排挤,甚至抛弃是完全有可能的。)。他笔下这种神秘而怪诞的世界,更多的是丰富的想象与对生活细心体验与反思的有机组合。在看似平淡的故事中,让主人公以不平淡的变故与遭遇去看生活、看世界。作品渗透着辛辣而悄无声息的讽刺意味。尽管作者对讽刺性言语不着丝毫笔墨,更不以说教者的姿态做出任何关乎道德层面的指责与评论,但却让故事本身为主人公辩护与发言。让读者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情冷暖,去品味作者对人性、亲情所发出的叩问。用主人公的遭遇来泄露亲情的冷酷,并将此表现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变形记》这部小说分为三部分:一、 第一部分,作品层层递进地展开格雷戈尔变成甲虫后家人对他的冷酷。他时刻为家人着想,但家人对待他却像是躲瘟疫一般,唯恐避之不及。最初只有妹妹关心他的生活,直到后来所有的耐心都被厌恶消磨殆尽,妹妹做出了要丢掉他的提议。面对他人生如此重大的变故,家人没有用亲情安抚他,反而用冷酷与厌恶来隔离他,父亲用苹果砸他、用令他心碎的“嘘嘘”声驱赶他,但他仍心怀感激,为家人着想。二、 在第二部分,作者精巧而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他的遭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最初,母亲和妹妹还为了给格雷戈尔腾出更多活动的空间而搬出了柜子和那张盛满他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的写字台,而后来,却将一切闲置的杂物放入格雷戈尔的房间;最初,妹妹还用布垫着手给他好几样食物供他挑选,而后来,却用脚随便把一样食物推进他的房间。这一系列的变化证明——家人打算彻底放弃他了,让他自生自灭。直至后来因父亲拿苹果砸伤他又无人救治,加上好久未进食,在孤独绝望中悲凉的死去。用前后对比的手法造成鲜明的情感上的反差,来使他的命运更为悲哀,更加深了读者对他的同情心。也让人不禁为家人的冷酷而汗颜。三、 结尾是这个作品最具讽刺意味的部分。当他在满怀爱意和感动地怀念家人中死去后,父亲说“那好,现在我们可以感激上帝了”多么绝情的一句话!在英年丧子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悲痛,反倒是求之不得,为他的死去而感到开心和解脱。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甚至放下手中的工作去郊外散心,仅仅是因为他们终于摆脱了那只碍眼的甲壳虫的牵绊与拖累。这不禁让我想起恩格斯的一句话“维系家庭的纽带并不是家庭的爱,而是隐藏在财产共有关系之后的私人利益”。对啊!变成甲壳虫的格雷戈尔对于家人而言无丝毫的利益价值可言了,所以才被抛弃的吧?有人说过,文学是一种人学,作者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关照他的作品才能传达出让读者感动、触动内心的东西。卡夫卡用他平实的语言、平凡的人物、平常的环境讲述了一个不同平常的、震撼心灵的故事,作品传达了对人类人性与亲情的呼吁之情,为道德的缺失、亲情的淡化敲了警钟——无论你处在什么环境中,亲情永远都是你灵魂的归属地。这也是《变形记》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最高的社会价值,也是他给读者感触至深的亮点。亲情,温馨了社会、光明了人生。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当今,有多少人在为利益奔命时忘记了亲情这一最最珍贵的财富?又有多少人屈服于利益的诱惑、心肠变得冷酷起来?在竞争激化、感情淡化、关系恶化、人与人之间陌生感和疏离感日益加重的今天,这部作品将是提醒人们珍视亲情的响亮铃声。阅读这篇小说,我们在痛恨亲人对格雷戈尔冷酷的同时,更会产生一种我们自己对亲情的深入理解——不管什么时候、你拥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遭遇了什么变故,你一转身,给你温暖、包容、安全的永远是家,是亲人!带上亲情前行,你的成就才可以让你有心安的幸福感与归属感。让我们在阅读这部经典时带上一份博爱与感恩的心来提升自己、滋润心灵!有什么疑问,可以用新浪微博@我,QQ邮箱1506961846@qq.com
  •     第一次接触卡夫卡的《变形记》,是在中学时期。记得当时课文里并未收录,但作为选读放在了另一课本里,闲时便拿来读了。第一感觉是晦涩难懂,不知所云。卡夫卡这家伙究竟在写些什么啊,凭借这可就能得到国际文坛的赞誉了吗?种种疑问困扰许久。这里的个中奥妙,近来读了有关《变形记》的解读,才慢慢体会了些。卡夫卡的文字向来是枯燥无味的,初读时的读者无一不是这样的感受。不仅《变形记》,后来广为流传的《城堡》也是如此,而《诉讼》则更甚。许多作品的文字都是看似简单的描述,却用复杂的长句来叙述。我自以为接触不少外国作品,读翻译文字已有一定经验。在面对卡夫卡时仍是会常常一头雾水,难以消受。当时只凭着耐心读了一遍《变形记》。几年后再回过来看这作品,虽然同样不能从阅读中获得多少趣味,但对卡夫卡个人的认识及作品的意义毕竟是多少体会到了。《变形记》讲述的是一个普通职员在某天突然变成甲虫的故事。由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发生的种种变化及死后的一段时间构成了小说的整个篇幅。用平实的写法来讲这样离奇的故事,在近来被归为现代主义文学,对此的美学评价则是整体荒诞不经,而细节真实可信。我们可以回到故事的最初——格里高尔某天醒来变成了一只甲虫——如此简单直白的交待,简直荒诞,可笑,被现实所遗弃,但接下来伴随着身体的变化而变化的感受,却是如此真实可信。格里高尔躺在床上所想的一切,和对此所作的反应,卡夫卡描绘地具体形象。似乎某天卡夫卡确实这样变成一只甲虫过,在夜里为自身突如其来的变化而痛苦不安。卡夫卡笔下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这样面面俱到,详细具体,形象生动,无形中使我们相信,仿佛每个人变成一只甲虫,都会是这样的感受。和格里高尔一样无疑——恐慌、逃避、认命、恐惧、悲哀,大致如此。还躲在房内的格里高尔,内心感到矛盾和不安。如果此时他内心的想法还存在着难以捉摸的一面,那么在出现在家人面前以后,他的内心活动便带上了卡夫卡自身的色彩了,至少我个人这样认为。从出门后对众家人的反应来看,卡夫卡内心深处的某种卑微,促使他写下了格里高尔返回房间的片段。这种卑微或许是来自现实中对父亲的敬畏和害怕。一举一动都透出这样的信息。尽管这也纯属个人猜测,但父子的关系可在《城堡》的解读中看出些端倪,这是多数人认可的。在《变形记》里,这种卑微自出现后便贯穿始终,演变到后来渐渐延伸出绝望,这种绝望的感受比卑微潜藏地更深,因此也更为深刻,且真实存在。越到故事的结尾,这种存在便越是强烈。两种情绪相互交织,使故事发展成最终的结局。从整体的情节发展来看,格里高尔的死是必然的。他的死使所有人得到解脱,长舒口气,甚至也包括他自己——如果他还有机会喘气的话。死亡本身是令人绝望的,而如果只有通过死亡来改变现状,则更令人绝望。这种绝望比死亡本身还要可怕。尽管我们对卡夫卡的了解不多,但从其书信的内容来看,卡夫卡本人自始自终活在某些无法挽救的矛盾中。这其中之一便是生活的矛盾与写作的矛盾。他时常提到自己渴望生活在地下深处的地窖里,孤独、安静而不受打扰地写作。他总认为在这中情况下写出的东西会比现在要好的多。然而他无法抛弃工作,这是维持生活的必须,却也是他痛苦的根源。这矛盾使他失望,大概绝望的感受也夹杂其中。然后通过小说一一显露。卡夫卡在许多书信里的内容,读来令人感受平和,情绪平静。而作者的文字,理应是受到作者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状态所影响的。卡夫卡却似乎不在文字中显露明显的情绪,有时压抑的感受从文字中传来,也是平平淡淡。再读卡夫卡的信件,语言只真实平和,字里行间却藏着深刻。卡夫卡对于写作的认识尤其令人叹为观止,见解的深刻性使我们不得不赞佩他写作的功力,尽管那并不通过常规的方式表现。让我们重回《变形记》,回到那房间中冰冷黑暗,沉默的片刻,在那角落里静静死去的格里高尔,仿佛就是想要逃离现实的卡夫卡自身——在绝望中等待消逝。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批判、变形记等精选小说收藏在内!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思想深度和看到社会的本质,所以任何时代都不会淘汰
  •     “——所以你听着:我现在就判你溺死!” “亲爱的双亲,我一直都是爱你们的。”
  •     小巧,很有感觉!非常非常好!
  •     卡夫卡的变形计是很好的作品,应当看,值得看。
  •     没有什么比冷漠更可怕,但书中用平淡的口吻往伤口上撒盐。
  •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自从买了之后,我们家莫名其妙多出了好多虫子。
  •     書很小巧精緻,卡夫卡怪誕小說是從沒接觸過的,印象深刻。
  •     需要多读几遍
  •     蛮好的蛮好的
  •     书包装和质量都很好,还便宜!!最主要就是全呀,什么都有!!
  •     没读过,帮朋友小孩买的
  •     所谓荒诞,不过是把世界剥开皮肉给你看
  •     一直喜欢卡夫卡,这本小巧,短片的包装果然精简啊,包装好看啊
  •     昨天一口气读完,感悟:1、很多书一定要看看是谁翻译的,因为翻译不佳,很可能影响阅读感受,这本书还行啦!2、高中时代读卡夫卡觉得这是神马玩意儿么,现在终于有些读懂了。读书和处事一样,每个年龄段的体味都会不同的。
  •     《变形记》和《中国长城修建时》
  •     送给朋友的BB看的,质量也不错!
  •     活在痛苦与矛盾中的卡夫卡啊。
  •     很小的一本书 放包里很合适
  •     书有些深奥啊!不过我觉得还是一本好书,当初从课本上见到了一节选段就觉得应该看看,等英语好了,一定要看原版!
  •     大家之作!喜欢封面的设计!中学生必看读物!
  •     整体不错,给个赞
  •     第二次读卡夫卡 依然觉得浑身难受. 没有崇高感 只觉得世界是恶心的虚假的毫无希望的. 虽然我很喜欢他 他的想象力是天才的 但是不能读太多.因为 生活还是生活.
  •     精致小书,准备看。
  •     记得以前课本上学过的,现在买来再看看
  •     卡夫卡的杰作!
  •     这本书,包装特别。喜欢。内容都是这位卡夫卡写的小说。重新回味了一把变形记。
  •     很好看的。。。。。。。。。。
  •     内容很难看懂
  •     很小纸质也不太好,赶紧翻译的不太全,不建议购买
  •     仅仅读了几个短篇就无法自拔的爱上了卡夫卡,他的想象与文笔,洞察力与犀利。 中国长城修建时在散文与评述之间,以第一人称将自己包装成在君主专制的北京城生存的沉渣,一个彻底的中国人#中国长城修建时# 死亡被轻描淡写并给予一个轻松希冀的尾声,完全在意料之外,不寒而栗。#变形记# 在他人的怀疑奚落无视淡漠中坚持自己的艺术,不被人欣赏的孤独艺术家,要知道,人生而如此#饥饿艺术家#
  •     卡夫卡的小说太抽象,估计原文的行文方式也很独特,可算是我看过的最不适宜被翻译的文字,如果凑巧翻译者的水平又很差劲,那简直就是场大灾难。
  •     小32开本很方便携带,内容也是经典
  •     感觉不错 感觉不错 感觉不错
  •     书中收录了多篇小说,《变形记》是其一,果真是荒诞的现代派作家,很多情节发生突然,讲不出所以然;不知是否是翻译的原因,很多内容几乎没有逻辑…不知道卡夫卡为什么在文坛上地位这么高,总之作品总是有些枯燥,有些奇怪。
  •     粗略翻了翻,尚未细读。因为众多评论说它是巴掌书,让我误以为只有半个巴掌长度。因为是冲着“巴掌书”买的我感到有点惋惜,不过装帧确实精致;只是塑封的时候会把硬纸质的外封边角压弯,不得不让我心疼了好久。里面附赠一枚红绳小书签,翻到它时令我吃惊了一下,很萌!边缘红页有几块污迹…又让我心痛了一会。我现在正在投医中……希望该评论对后来的读者有帮助。
  •     装帧已使我目不忍视,红色侧边真是丑得一逼
  •     每个故事都是细思极恐!
  •     很喜欢的一本书,还没看完。
  •     卡夫卡对人性的揭露,不仅仅是那个时期才有的。正如猴子的屁股一样,在哪里都是红的。
  •     非常喜欢,很精致小巧的一本书,内容很好哦!力荐!!!
  •     帮同学买的 应该还可以吧
  •     经典小说。不错。
  •     第一次看卡夫卡的书,不过不对胃口。但是装帧确实不错,小小的册子,很漂亮
  •     这本其实选的几个短篇都很棒,卡夫卡真是让人想一口气买一套回来。
  •     设定新颖叙事手法老旧
  •     致郁短篇集
  •     像口袋书 不太喜欢
  •     朋友论文写关于这个的。不过《变形记》确实是经典
  •     好书强力推荐,大师级作品很棒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